登陆注册
47917500000009

第9章 心灵语丝(6)

读《野草》时,你有时会感到慌乱、恐惧、战栗,有时又会感到狂喜、激动和狂暴的悲哀、孤独,你可能会从中寻得似曾相识的感觉或自己于梦境中、于最漫无边际的幻想中所见过的某些东西并由此产生一种冰冷的熟悉感,仿佛重温梦境,又仿佛梦境成真——无论是多么可怕、多么荒诞的梦境。因为当你看到这“废弛的地狱边沿的惨白色小花”时,你可能已经离地狱不远了。读《野草》时,无论产生何种感觉,都不是毫无道理的,都有其产生的理由和必要性。首先,作品中的意象和文字浸透了作者最真实、最浓烈的思想和感情;其次,人的经历和体验各不相同,因此即使是同一种意象或相同的文字,在不同的人看来也会有不同的理解,引起不同的感触。当然了,也不排除有些人看后觉得杂乱无章、不知所云,甚至是“胡言乱语”。这是由于他们对人生的体验还不够深,或者是由于生活一帆风顺、幸福满意而从未在痛苦中思索过人生和自己存在的意义,拷问过自己的灵魂本身究竟是什么样子。这些人,是被排拒在鲁迅的世界,尤其是精神世界之外的。

我读过一些评论、研究《野草》的文章,里面对《野草》剖析得很细,从写法到内容,从整体的情感基调到某个意象的意味,都有明确而详细的解说,读来似乎也很有道理。但仔细品味一下,总有些地方给人的感觉还不是那么到位、那么够味儿,又或者是按这些文章中的观点去理解《野草》,总觉得有些狭隘,不够全面。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怎样写的问题,我是一向未曾想到的。”由此可知,作者在创作时并没有想那么多:想自己要用什么样的手法来表现内心的情感,哪个意象到底象征什么,而只是单纯地表现自己内心最真实的状态罢了。但后人对《野草》的评论、研究,往往把许多复杂的结构、技巧、思想内涵之类的东西加在作者和作品身上,而不去考虑一下,这符合作者的写作意愿吗?

我认为,我们读《野草》,并不需要弄清楚每个意象的真正内涵和所谓的“中心思想”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等,因为鲁迅先生在这部散文诗集中所展示的是他自己最真实的内心世界,最直接、最原始以及在巨大的精神痛苦中所产生的最隐秘的想法,它是最接近作者的真实灵魂的。所以假若哪个评论家对《野草》所作的理性的评论是恰当的、科学的话,那么是不是可以说他比作家本人还要更逼近作家的灵魂呢?即使是作家本人,也不能说他能完全认清自己的灵魂,更何况那些跳出了作家生活时代、永远不会经历作家的精神苦旅的“外人”呢?所以,谁又能证明如今的许多关于《野草》的评论,不是对作家思想感情的一种曲解呢?

因此我认为,我们在读《野草》时,只需要静下心来,在一个陌生而又熟悉、虚幻而又真实的世界中遨游,任自己因作品而唤醒的感觉、感情自然自由地铺展开来、任意流动,不必担心它会越过什么界线。因为,在《野草》中,作者也没有给自己的感情和文字设定一条界线。这种感情和审美体验,就是你最大的收获。鲁迅先生曾一再声明,他并不希望青年读他的《野草》。是因为他怕青年曲解他在《野草》中所要表达的意思吗?还是他不想以《野草》中某些绝望和激烈狂暴的痛苦感染积极乐观的年轻人呢?抑或是他出于“《野草》只属于他自己”的一点私心呢?这些,我们不得而知。但我认为,我们应当对作者的意愿予以足够的尊重。这并不是说不读《野草》,而是不去过分窥探作家最隐秘的内心世界,不把自己的主观理解强加到作家和作品身上,不去打扰只属于作家一个人的世界。

我们对那些评论,不能盲目认同、全盘接受,认为那就是真实的、正确的、符合作家意图的。我们尽可以吸收其中真正有益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形成自己的观点。可能由于阅历、经验不足,我们的观点也许会比较浅薄、幼稚,或者也曲解了作家的意图、思想感情以及作品的内蕴。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和体验的丰富、加深,相信我们的观点也会不断成熟、完善。但是要记住,那始终是我们自己的观点和精神世界,并不是作者的。但谁又能说我们的观点和精神世界不会在某个时刻、某个点上和作者的相交呢?

品读《繁星》

读过冰心的诗集《繁星》,我深深地喜欢上了那温婉清丽的文字和纯洁无瑕的思想感情:就好像是一泓甘甜的清泉流过燥热焦渴的心田,又像是午后一阵凉爽的清风拂过微烫的脸颊。无论你的内心是多么的焦躁不安,抑或是在喧嚣繁杂的社会中变得疲惫不堪,读着这包含爱、美与童真的文字,都会变得平和安宁。

(一)美

《繁星》所体现出的美是多种多样的。

首先,从表面上来看,就是语言文字之美。文字之美首先体现在语言简洁、短小精悍。《繁星》中的诗,绝大多数篇幅短小,有的甚至一句成篇。但寥寥数言,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含蓄隽永,令人回味无穷,如《繁星·四八》《繁星·五三》和《繁星·五六》等。其次,语言文字之美还表现为诗的节奏、韵律之美。如《繁星·一二六》中的诗句:荡漾的,是小舟么?青翠的,是岛山么?蔚蓝的,是大海么?又如《繁星·一三一》中写道:大海呵!哪一颗星没有光?哪一朵花没有香?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的清响?这些诗句整齐美观,具有音乐美、建筑美的特点。另外,语言文字之美还体现在典雅、清丽、温婉的语言特色上,这一特色几乎贯穿整本诗集,好多小诗都体现出这一特点,不胜枚举。

从深层次看,就是思想内容之美。先从内容上来说,这些小诗,或描写自然景物之美,或回忆自己的童年,或抒写亲情等人间真情……内容不尽相同,但无论是哪一种,都给人以美的享受。如《繁星·六九》描写的自然景物之美,《繁星·七一》描写童趣,《繁星·一二零》颂扬母爱,都给人以美的感受。再从思想上来说,分为两种美。一种是对生活和人性的思考,如《繁星·四五》中写道:言论的花儿开得愈大,行为的果子结得愈小;又如《繁星·五一》:常人的批评和断定,好像一群瞎子,在云外推测着月明,这些诗句都体现出了一种哲思的美。另一种是新奇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如《繁星·四九》:零碎的诗句,是学海中的一点浪花罢;《繁星·一二五》:蜜蜂,是能溶化的作家。

更重要的是这些小诗所体现出的人性之美。如《繁星·一二》:人类呵!相爱罢,我们都是长行的旅客,向着同一的归宿。体现出了对全体人的悲悯和对自己同胞的深切热爱,充满人性之美。又如《繁星·一五》:你不要摘我的花——看玫瑰的刺儿,刺伤了你的手。不是首先考虑自己的花被采去,而是担心玫瑰的刺儿刺伤小孩子的手,鲜明地体现出了无私的精神、宽容的胸怀和博爱的品质,散发着人道主义光芒。再如《繁星·七八》:真正的同情,在忧愁的时候,不在快乐的期间。突出了人的同情心和悲悯情怀这一人性中的闪光点。

(二)爱

冰心笔下的爱,最突出地、具体化地表现为母爱。在她看来,母爱是博大无边的。如《繁星·一五九》: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进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进你的怀里。这首小诗是最有代表性的一首,把母亲伟大的爱和孩子对母亲深深的依恋表现得淋漓尽致,感人至深,很容易引起人心灵的共鸣。《繁星·一零二》则表现出了母爱是如此宽容博大,以至于使孩子无以为报,和“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有异曲同工之妙。此外,《繁星·三三》《繁星·八零》《繁星·一二零》等诗也颂扬了母爱的深厚伟大以及孩子对母亲的依赖和热爱,感人肺腑。

另外就是对人类的博爱,上文中提到的《繁星·一二》,就突出体现了这种情怀。

再有就是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崇敬。《繁星·一四》:我们都是自然的婴儿,卧在宇宙的摇篮里。这一点在《繁星·四四》《繁星·一四九》《繁星·一三九》等诗中也有鲜明体现。

(三)童真

与对母亲的颂扬相联系的,便是对童真的歌咏,以及对一切新生、初萌事物的珍爱。《繁星·三五》: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他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繁星·四八》对小草的欣赏和喜爱,表现了对新生事物的爱惜和希望。此外,《繁星·七一》《繁星·七四》等诗也充满了童趣。透过这些充满童真童趣的诗句,我们仿佛可以看到诗人那单纯善良、纤尘不染的心地。这是冰心诗歌的一大特色,但这同时也是一种悲哀:现实是无情的,自然的美丽清新也不过是人的主观感情投射的结果,那么,只有从童心和童年中可以寻找到人生的归宿、人生的真趣。

(四)其他

《繁星》带给我的除了上述感受之外,还有一些零碎的感悟和转瞬即逝的某种情绪。《繁星·六二》:最沉默的一刹那顷,是提笔之后,下笔之前。《繁星·一四一》:思想,只容心中游漾。刚拿起笔来,神趣便飞去了。这两首小诗生动细致地表现出了写作时灵感难以捕捉的无奈,写出了很多人感触颇深但却描述不出来的那种感觉,冰心仿佛替我们说出了深藏已久的肺腑之言。再如,上文中提到的《繁星·一五九》,是诗人在一个雨天看见一张大荷叶遮护着一枝红莲,触景生情而写出来的。这体现出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细致的观察,体悟深刻而真实,这也正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

《繁星》带给人美的享受、心灵的启迪和性情的熏陶。看过《繁星》,我的心得到了一次净化,更结识了一位娴静温柔的女子,读到了她纯净善良的内心。读着这些小诗,我仿佛暂时离开了这个喧闹繁杂的现实世界,穿越时空,和一个伟大的灵魂进行了一次促膝长谈……

同类推荐
  • 闲话闲说

    闲话闲说

    《闲话闲说》是阿城先生关于中国世俗与中国小说的讲谈集,以文学史的笔法,与朋友和听众闲谈的口吻,观之世俗文化与中国文学的万般景象,呈现文化的阿城“杂”和“通”的一面,是其思想集大成之作。理想国推出二十周年纪念版,增订万字文章《中国世俗与中国文学》。“二十年前有一个小册子叫《闲话闲说》,今天重提,希望将中国文化与文明做更多的联系。‘中国世俗与中国小说’是许多次讲谈的集成,对听众演讲和与朋友闲谈,我们共通的知识财富是世俗经验。世俗经验最容易转为人文的视角。如此来讲,最宜将理论化为闲话,将专业术语藏入闲说,通篇不去定义“世俗”,使听者容易听。”
  • 李叔同全集之文艺·诗词(06)

    李叔同全集之文艺·诗词(06)

    本书主要包含弘一法师浅谈绘画、浅谈书法、浅谈篆刻、浅谈文学、浅谈音乐、诗词、《护生画集》配诗等。
  • 辛弃疾文集2

    辛弃疾文集2

    辛弃疾以其独特的英雄壮志和豪情,极力使气逞辞,以文为词,大为扩展了词体的题材范围,形成了沉郁豪壮的主体风格,又兼有婉约深曲和清新质朴的格调,可以说熔铸百家,自由挥洒,多姿多彩。
  • 鲁迅精品选

    鲁迅精品选

    鲁迅,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鲁迅的文学创作,早已成为中华民族最可珍视的思想文化经典。继承并认真学习,研究这份宝贵的精神遗产,对于不断培育、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的人文素质,必然是大有裨益的。《中国书籍文学馆·大师经典:鲁迅精品选》收录了鲁迅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小说《狂人日记》《祝福》《孔乙己》、散文集《藤野先生》以及散文诗和部分诗歌、杂文等。希望通过阅读《中国书籍文学馆·大师经典:鲁迅精品选》能帮助你更透彻地了解鲁迅,开拓阅读视野,获得智慧启迪,提高人文素养。
  • 吉尔·德·莱斯案:蓝胡子事件

    吉尔·德·莱斯案:蓝胡子事件

    本书为法国著名作家、思想家乔治·巴塔耶的经典学术专著。作者撷取十五世纪法兰西元帅吉尔·德·莱斯弑童血案,钩沉索隐、爬梳剔抉、追根溯源,从时代背景、家庭环境、性格因素、风云变化等角度综合分析,深刻揭露了造成吉尔·德·莱斯悲剧的诸多原因,也为读者勾勒出了血案复杂的历史真相。乔治·巴塔耶以详实的史料尽量客观地还原了当年教廷对吉尔·德·莱斯的审判,以现代的方式剖析恶的根源——不加抑制的兽性。在西方文化中,兽性因体现人性原初与自然的一面,也有其“神圣性”,与宗教信仰的神圣性形成两个极端。历史上誓死追随圣女贞德、战功赫赫的法国元帅,虐杀上百幼童的吉尔·德·莱斯,在大众眼中不过是混同于童话、传说中蓝胡子的恶棍,而在乔治·巴塔耶这里,却凝聚了“神圣性”最极端的两面。巴塔耶深刻剖析了人性中原初的兽性与理性的斗争和冲突,从而使得吉尔·德·莱斯这个人物成为历史上表现“兽性、性、死亡”的绝佳典故。
热门推荐
  • 我的使徒

    我的使徒

    年轻的灵魂穿越到了异界,成为了原生神明。神明不应该是高坐云端的伟大存在吗?为什么我要自己发展信徒……还要照顾这些小屁孩的日常生活!好吧,快放开那个正太!什么?你想歪了,我绝对没有那种奇怪的爱好!他是我的使徒。别碰那个萝莉!看吧,被揍了吧,那也是我的使徒。
  • 淘宝系统:商后太嚣张

    淘宝系统:商后太嚣张

    一朝穿越,21世纪的淘宝店主变成一个吃不饱穿不暖的小农女,不过这都是小事。上有爷奶偏心,下有奇葩亲戚刁难,家里还有几个小包子眼巴巴的等着投喂。夏依依仰天长叹:“我好想吃肉!”突然叮咚一声,淘宝系统提示,您的猪肉脯已下单。--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何以慰青春

    何以慰青春

    不要低估一个胖子的实力,如果保持低调真的不可行的话,那么高调一次也未尝不可。蒲玲玲大学四年华丽的蜕变,是丑小鸭到白天鹅的完美转身,从路人甲乙丙丁到众人眼中的优质女神,她付出的比想象的还要多得多。有最天真的笑脸,有最珍贵的友谊,有最美好的爱恋……她以为大学四年的青春时光就是应该这样纯粹快乐的度过,但是走出校门的那一刻,挂在脸上的泪水告诉她,四年结束的方式终究是不完整的,那些混杂着欢乐的青春早已经被忧伤的影子覆盖,一切都是定数,她的青春终究在忧伤中度过。
  • 真的可以吃的糕点王妃

    真的可以吃的糕点王妃

    一块糕点会动的、会卖萌、会做饭的可爱的糕点王妃,闪亮出场糕点点:“你们好呀,我就是糕点点。”糕点点努力的转动着身体,屁股一扭一扭的,你没看错,她真的是块糕点,真的是快糕点呀。“抱歉最近胖了”糕点点她那黑线条的小脚支撑不住了,一屁股坐了下来。“看来最近是该给你减减肥了”欧阳圣凌笑咪咪的说道作者凭着最后一口气喊道:“欢迎大家来收看,甜萌剧,一定要来哟~~,超甜的”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标准的礼仪规范

    标准的礼仪规范

    交谈是人们传递信息和感情、彼此增进了解和友谊的一种方式,是一种有来有往、相互交流思想情感的双边或多边活动,同时,交谈也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活动,它可以使你增长知识、开阔眼界、陶冶情操、愉悦心灵。
  • 亿万枭宠:闪婚老公太霸道

    亿万枭宠:闪婚老公太霸道

    阴差阳错之下,安心染指了本不该她染指的男人,酿成了大错,因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云城有传言,阴冷霸道的霍明爵向来不喜女人!安心听了之后抗议,不喜女人?明明他粘死她不偿命!
  • 我与抑郁症

    我与抑郁症

    抑郁症困扰着太多的人,我站在一个重度抑郁症病人的角度向大家解读它,希望更多抑郁症病人得到理解与宽容,请给与他们希望。
  • 我有一本御妖书

    我有一本御妖书

    一双黑暗中窥视的眼睛,一本诡异非凡的书籍。一段黑暗中惊恐的经历,一个不再平凡的人生。一次噩梦中醒来,叶言无意间看到了一本从父亲书房里拿出来的书,书内泛黄一片,没有丝毫笔墨的痕迹。而当叶言离开后,那空白的纸张离奇的浮现一个又一个的字,“宿主:叶言触发一级任务:死里逃生......”
  • 永生站之赤月之洪

    永生站之赤月之洪

    一个名叫“永生站”的书店,一个名为“L”的神秘小姑娘老板,一段跨越千年的故事,一程奇幻的冒险。甘宁是一个刚刚上大学的学生,本该高高兴兴的开始大学生活的她,为了打工推开了永生站的大门。迎接她的却是一个看似十五六岁的小姑娘。签下的一份契约,让她留在了永生站,成为了“引路人”。从此以后,法术、妖怪、恶魔、神、天国、地狱开始闯入她本该平静的日常。“我卖的不是普通的东西,而是永生。”她说。你相信永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