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927600000015

第15章 你“懂不懂”欣赏艺术?(1)

有一次,一位中学美术教师和我谈起他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个苦恼,他很诚恳地咨询我说:“我给学生上课,每当我讲到最兴奋、最眉飞色舞的时候,就是同学们越发烦躁不安,开‘小会’最多的时候。智能手机出现之后,更多的同学则低头偷偷玩手机。如果为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我把他们的作品展示出来,让他们欣赏并评价,他们总是会发出各种奇怪的声音,有时感叹连连,有时嘘声四起,七嘴八舌说得很多,但都说不到点子上,而且总是贬低比褒扬多,这样的情况已经持续有一段时间了,我怎么才能解决这个教学的困难呢?怎样才能让学生学会欣赏艺术作品,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怎样学会取长补短,进而提高自身创作的水平呢?”

看着他一脸期待的神色,我知道他期待我能够给他一些有用的建议。他的咨询引发了我的思考。是啊,德国艺术家安塞姆·基弗说过“艺术是艰难的”,这个“艰难”包含了从事艺术创作的艰难,包含了传播艺术观念的艰难,当然也包含了艺术教育工作的艰难。这位老师看来是遇到了第三个艰难点,要讲清楚什么是优秀的作品,好的艺术作品的标准是什么,通过教育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还是非常有难度的。

要提高艺术鉴赏能力,首先要搞懂什么是艺术欣赏。艺术欣赏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多看多想。通过看艺术家创作的艺术作品,去认识世界,领悟情感,学到艺术知识。艺术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它给人以“端庄大方而又稳重”的美感。掌握了这个基本原则,然后再根据不同艺术品各自的特点类推,也就大致掌握了打开艺术品鉴赏大门的钥匙了。

就说简单的日用品吧。你去买些碗时,一元钱一只的碗和30元钱一只的,就会有明显的区别,贵些的,做工没有那么粗糙,摸在手里也会细腻柔和,釉色也让人觉得顺眼。最初的鉴赏,其实就好比这两只碗,先不告诉你碗的价格,你就看看外观,摸一摸,瞧一瞧。如果能分辨出哪只贵,哪只便宜,贵的那只贵在哪,便宜的那只为什么便宜,那么鉴赏的入门就完成了。如果你能深入地去了解陶瓷的烧制知识,知道釉彩的上色知识,知道碗上花纹的知识……我想,你慢慢地就可以成为“专家”了。

例如要想深入了解瓷器的烧制技术,就会接触到“官窑”“民窑”等用词。所谓“官窑”,是指古代由官府营造建设,并主持烧造瓷器的窑场,其产品专门供应给宫廷使用。官窑通常拥有优质瓷土原料并网罗了天下的能工巧匠,同时控制着用料配方和工艺技术,因而其制作技术精湛,代表着各个时期瓷器制作的最高水平。民窑是相对于官窑而言的。广义地讲,凡属非官府经营的,进行商品性生产的瓷器窑厂都是民窑。与官窑相反,民窑为了适应市场,不可能像官窑那样不惜工本,精描细画,而必须是惜料如金,因此,民窑生产数量虽大,但质量不精,风格亦不同于官窑。不过,较之官窑,民窑在造型和纹饰上更加自由、丰富。不论官窑瓷器还是民窑瓷器,都是“古董”,都可收藏。但显然,官窑瓷器的收藏价值通常要远远高于民窑瓷器。

研究、鉴赏、收藏古瓷器,主要可以从款识、造型、纹饰和胎釉特征等几方面下手。

款识。鉴定古瓷器时,要特别留意款识的笔法特征,如横、竖、撇、捺、勾、挑、点等的不同。官窑款识的字体都有较高水平,仿制者模仿容易出现破绽,这种破绽为鉴定瓷器真伪提供了线索。

造型。瓷器的形状变化,是一个由简单趋向繁杂的过程,这是由于各个时代人们的审美标准以及技术条件不同而造成的。以元、明、清三代造型而论,元代造型一般就较为钝重稚拙,无论何种瓷器,都比宋、明瓷器显得“粗疏”。尤其是日常应用的坛、罐、瓶、壶及盘碗等一般器物,元瓷的器形都比明、清瓷器要大。

纹饰。古瓷器上的纹饰同造型一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并随着绘瓷原料和技术的不断丰富而改进。无论是题材内容还是表现形式,各朝代都有自己不同的特征,因而纹饰也就成了划分时代、鉴别真伪的一条有力线索。

胎釉。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区的古瓷器,其胎釉成分和烧造或多或少都有差别。要注意瓷器釉质的粗细和光泽的新旧,以及气泡的大小、疏密等几方面的特征。例如,老瓷的釉面有一种内敛的宝光,称之为“包浆”,而现代仿品釉面出现的是刺目的“浮光”。另外,对釉层的厚薄程度及缩釉、淌流状态也要加以注意,如宋钧窑瓷釉多有“堆脂”,定窑瓷釉多有“泪痕”,明、清脱胎瓷釉则晶莹剔透像玉石一样光彩夺目。

喜欢玉器的艺术爱好者,“看玉”可以从造型看,可以从材料去看。玉其实也是石头,但它比直接从河边捡过来的石头多了材料的挑选、打磨、加工等工序,使得玉拿在手里,特别的光滑,闭上眼睛,你的手一定能分辨出普通的石头和精美的玉器的区别。如果不经过筛选,普通的石头就算是打磨过也还是一摸就能摸出来。玉的“材料美”,你这回总算明白是什么意思了吧。当然更深更复杂的内容就有待大家自发地去学习了。

艺术作品总是用生动的形象来描述我们生活的社会、历史和现实,描绘着具有时代特征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以及道德风尚。艺术作品总是寄寓着创作者的社会理想和追求,表现了作者的世界观,满含着作者的情感,传递着作者的态度和评价。例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就传达了一种不屈服于命运安排的永不停歇的斗争精神。贝聿铭都90岁了,仍然在从事艰辛的设计工作,只为回报社会……艺术作品成为经典,大多歌颂真善美,鞭挞假丑恶,帮助全社会树立明辨是非的观念,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喜欢艺术的人,大多比较单纯,常常沉醉于学习与创作之中,集中精力心无旁骛。挚爱书画的人,把课余时间都给了书画;喜好音乐的人把功夫用在音乐上。这样的人没有多余的工夫去和别人闹别扭,搞不和,没有时间放在旁门左道的事情上,成长得自然健康。

每个人都有求知欲旺盛的时期,对什么都好奇,领悟力特别强。如果能够借助艺术的鉴赏,培养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培养掌握辨别美丑、识别善恶的能力,树立高尚的情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我相信,这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

要提高艺术鉴赏能力,体会美的事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首先对艺术要有兴趣,要热爱

有朋友出门旅游,在玉器店买了上千元的玉石手镯,她特别喜欢,爱不释手地一直戴在手腕上。有懂玉石的另一位朋友仔细看过后,对她说,这手镯买贵了,不值那么多钱。买了手镯的朋友很失望,懊恼不已,原本很喜欢的手镯也闲置不戴了。这样的情况,生活中很多人都遇到过,其实她大可不必放弃从普通人的视角来鉴赏艺术,她仍然可以喜欢玉石,多接触玉石的知识,鉴赏能力就会提高。

艺术品的鉴赏,孰优孰劣,本来就有难度。普通人常说,喜欢玉,但是不懂玉;喜欢字画,但是不懂字画;喜欢音乐,光听着还成,但让弹奏几曲,那就只能望洋兴叹了……

我们要坚信艺术是很有趣的。对于艺术,懂不懂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喜欢不喜欢。柏拉图也说过:“美是难的!”每个人都有他心目中的美,“艺术”是一种见仁见智的美学,只要抱着纯粹的态度去欣赏,任何人都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艺术形式,进而找到越来越多的乐趣。美好的事物可以滋养我们的心灵,丰富人们的生活,这正是艺术欣赏的最大奥秘。我觉得要提高艺术的鉴赏能力,首先需要的是热爱。对于一个不喜欢音乐的人,如果让他听听《沃尔塔瓦河》有多美,你想,这不是对牛弹琴吗?所以要提高艺术审美观,首先要热爱,发自内心地喜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观察,多接触,多与别人分享、谈论自己所发现的美,你的审美观就会慢慢提高。

接触艺术不是为了完成任务,不是为了在别人面前骄傲地表演。艺术应该是我们发自内心真正渴望去了解的。通俗地讲,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每个人的日常生活都可以成为一门艺术。只要是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艺术并不是专属于大师的,它属于每一个人,很多普通人也能创作流芳百世的艺术作品。

接触过钢琴音乐的人都知道《少女的祈祷》这首钢琴曲,但很少人知道创作这首曲子的人是一名少女,她就是波兰的巴达捷夫斯卡。巴达捷夫斯卡在18岁的花样年华里谱写了《少女的祈祷》,她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流露在音符里。非常遗憾的是,她在24岁时便早逝离开了人间。她创作的钢琴曲《少女的祈祷》最初刊登在法国巴黎一家音乐杂志的副刊上,很快就流传开来,成为非常受欢迎的名曲。这首曲子用八十几种不同版本在全世界各地演奏,像一支永开不凋的鲜花,永远绽放在世界音乐的百花园里。

我受过的音乐教育很少,五线谱还不会认,平常也很少有机会听古典音乐,谈不上有音乐素养。我的音乐知识充其量只够进KTV的时候勉强能唱完几首流行歌曲。但我有机会在一个简陋的学校礼堂里听到了一场古典音乐演奏会。当我坐在礼堂里,看着或身姿婀娜或精神饱满的乐器演奏艺术家们出场,器乐声响起,一点一滴地牵动我的神经……当我的身体和心灵不由自主地跟随着乐曲的推进而激越,我知道,音乐的魔法在此时征服了我。音乐就像上天给我们的一份礼物一样,你“懂不懂”音乐不要紧,你愿意被音乐打动,这就够了。

对艺术,要长期接触,接受美的长期熏陶

同类推荐
  • 世界音乐艺术(上)

    世界音乐艺术(上)

    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我们与世界的交往日益增多,无论是干部、教师、学生和其他文化工作者,都迫切地需要了解世界,自然也渴望了解世界的文化艺术的历史。
  • 课外雅致生活-中国陶瓷

    课外雅致生活-中国陶瓷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 寂静玛尼歌

    寂静玛尼歌

    浪子啊,你虽已死,但你能否说出,在你短暂的一生中,有多少次远足值得铭记?因为有着在戈麦高地上与康巴藏人一同游牧四野的传奇经历,作为一个汉人,柴春芽才敢于书写他对中国西部牧野生活的缅怀。因为漫游了西藏大地并最终皈依了藏传佛教,柴春芽才勇于坦露心迹,探索灵魂的深度与载力。
  • 唐山皮影艺术及其历史文化研究

    唐山皮影艺术及其历史文化研究

    墨瑶先生生长于滦河岸边,自幼对滦水孕育的皮影艺术情有独钟。他长期从事皮影艺术研究,对唐山皮影的历史有着深入了解,在理论上有独到的见地。虽年逾花甲,仍潜心研究,笔耕不辍。本书是墨瑶先生怀着对皮影艺术的挚爱,积几十年心血精心雕琢而成。该书全面介绍了唐山皮影艺术的演变、形成及发展,从文化史学、民俗学等诸方面,对唐山皮影艺术的历史传说、沿革演变、相关民俗、演出形式、剧本唱腔、操纵表演、皮影造型和雕刻工艺,以及唐山皮影艺术与世界文化的交流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
  • 农村文化娱乐常识——相声

    农村文化娱乐常识——相声

    文化,天地万物(包括人)的信息的产生融汇渗透(的过程)。是以精神文明为导向的融汇、渗透。文化,是精神文明的保障和导向。娱乐可被看作是一种通过表现喜怒哀乐或自己和他人的技巧而使与受者喜悦,并带有一定启发性的活动。很显然,这种定义是广泛的,它包含了悲喜剧、各种比赛和游戏、音乐舞蹈表演和欣赏等等。
热门推荐
  • 贪恋红尘三千尺

    贪恋红尘三千尺

    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恋红尘。人有生老三千疾,唯有相思不可医。佛曰:缘来缘去,皆是天意;缘深缘浅,皆是宿命。她本是出家女,一心只想着远离凡尘逍遥自在。不曾想有朝一日唯一的一次下山随手救下一人竟是改变自己的一生。而她与他的相识,不过是为了印证,相识只是孽缘一场。
  • 农产品加工贮藏技术

    农产品加工贮藏技术

    《农产品贮藏加工技术》主要阐述农产品品质基础知识、贮藏原理与技术、加工原理及单元操作,同时,对农产品加工副产物的综合开发利用技术作了进一步的说明。通过具体案例系统介绍了贮藏、加工及开发等实用技术,努力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农产品贮藏加工技术》共分11章:农产品的品质;农产品贮藏的基础知识;粮油贮藏技术;果蔬采收及商品化处理;果蔬的贮藏方式与管理;常见果蔬贮藏技术;农产品加工基础知识;粮油加工技术;果蔬加工技术;畜禽产品贮藏加工技术;农产品加工副产物的综合利用。《农产品贮藏加工技术》每章后设有复习思考题及相关实验实训,便于学生学习。
  • 王子流浪记

    王子流浪记

    很久很久以前,在印度南部有一个美丽富饶的国家,统治它的国王叫海曼加。他有位美丽、善良的妻子——安吉娜王后。他们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图力特,小儿子叫马拉塔。一家人一直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
  • 他在你背后

    他在你背后

    “她们两个真像。”在黄阳辰第一次看到她的时候,他就不知不觉的迷上了她。她死了得有三四年了,在婚礼的前一天晚上,她在家里被杀害了。不久后,他就退伍了,军中的战神没了,警察局却多了一名神探。他放不下她,只能用工作来麻痹自己,直到他遇见了她……
  • 为了变成天神而死

    为了变成天神而死

    男主因亵渎神灵而被惩罚不断死亡。与神仙打赌,找到一万种死法解开谜题就能有一个天神的职位……
  • 唐突人生之入冬不冷

    唐突人生之入冬不冷

    这部小说里面的人物还算挺多,有基情,有百合,有真心。
  • 太阳神的飞马

    太阳神的飞马

    希腊太阳神赫里尤斯有一辆黄金宝车,驾车的是四匹火翼飞马,它们是派罗,阿尤斯,佛莱根,还有艾升。希腊的太阳神不是阿波罗吗?也对,随着时间的流逝,光亮之神阿波罗被人们认为是太阳神。但是无论在希腊的还是罗马的神话中赫里尤斯都是最初的太阳神。在不久的将来,一辆超级智能的豪华跑车被以派罗命名。一对命中注定的情人的遭遇了真正现代版的人生坎坷。一群中国的富二代,在美国硅谷的环境里,演奏了一场爱恨交加,生死相搏的青春交响乐。有些事情你看到过一百遍你也不会注意,有些事情你还没有看到,仅仅是听说一次,你便终生难忘。派罗的经历一定会在你的记忆里留下不灭的烙印。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独占君宠——娘子好跋扈

    独占君宠——娘子好跋扈

    她是号称‘警中之花’的一代女警,附身慕国公府庶出之女身上,未婚夫与嫡姐勾结,竟将中媚药的她送到陌生人的床上!笑话,岂有人能算计她的时候?治刁奴、打主母、耍嫡姐,成就了她声名狼藉的‘悍女’名号。只是,这种彪悍女子竟是大燕最俊美最神秘的皇子心意的女子?他身份神秘多变,权倾朝野,风华无边,居然肯弱水三千只取她一瓢。她不满,他欢喜。她逃跑,他紧追。他强压,她反扑……主母算计,将她嫁给了大燕国的傻子,本以为嫁过去过安宁日子,谁知——他邪魅把她压倒在床榻上,欣赏着她的不满勾唇说道,“女人,这辈子休要逃了!”
  • 陆耀东先生八十华诞纪念文集

    陆耀东先生八十华诞纪念文集

    本书是武汉大学资深教授陆耀东先生的八十寿辰纪念文集,由陆门弟子共同完成,包括陆老从教多年的众多学生,有何锡章,昌切,马俊山,张中良、吴投文,萧映,宋剑华,尚小京等学人,他们追述师门情谊,阐发陆老的学术脉络和学术思想,可以说本书体现了以陆老为中心的新一代文学研究人对学术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