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928700000027

第27章 国学之命运(1)

一、 清季民初的国学之乱象

清季民初中国人对待国学的态度可分为三种:

1 全盘否定派

持全盘否定论者,其代表人物有:

(1) 胡适

胡适(1891—1962)对国学的危害一是疑古,二是“白话文运动”,三是支持吴虞“打倒孔家店”。

胡适把国学归入历史范畴,强调要把一切古书都当作历史来读。研究国学的原则是“宁可疑而错,不可信而错”。总之,所有过去积淀下来的东西都值得怀疑。当然胡适也没有否定一切旧事物,他的《中国白话文学史》洋洋数十万言,证明了国粹确实存在,那就是白话文学。胡适居然说唐朝最伟大的诗人是王梵志,让人捧腹。胡适得知吴虞喊出“打倒孔家店”口号,兴奋地称吴虞为“老英雄”。胡适与陈独秀一起导演的文学革命闹剧,恶劣影响至今未泯。

(2) 何炳松

何炳松(1890—1946)对国学的危害主要是否定“国学”的存在何炳松反对国学,却热衷于整理国故。其实,他也应该否定“国故”,因为德国、美国都没有国故的。。

他在《论所谓国学》一文中否定存在国学,理由是世界上不存在德国学、法国学、美国学、日本学,为什么偏偏中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学”,岂有此理?

这还气不得,上天偏爱华夏,让华人有了独属于自己的“学”,国人称其为“国学”名至实归。德、法、美诸国没有自己的国学,是因为他们偏重科学,科学是不分国界的。何先生在该文的结尾号召“推翻乌烟瘴气的国学”,八十年过去了,国学在世界的影响力反而越来越大,这恐怕是他始料未及的。

(3) 蒋方震(蒋百里)

蒋方震(1882—1938)喜欢用“国魂”一词表达国学之意。在他看来,所谓国魂就是“本之于特性,养之于历史”的习惯。他说:“中国之恶习惯,殆与吾之所谓国魂类。彼亦养之于历史,彼亦根治于特性,彼更有无数恶魔尽力以为天下倡。是故习惯不去,国魂不来。”他还说中国的“习惯神圣时代”类似于欧洲的“黑暗时代”。以上言论均引自蒋百里:《国魂篇》,载《浙江潮》第1期。

(4) 毛子水

毛子水(1893—1988)于1918年发表的《国故和科学的精神》引起过一场争论。他的主要观点是国故(国学)不合法,他说:研究学术最正当的方法就是科学的方法……我们现在要研究学术,便应当从研究现代的科学入手……(国故)不能算得合法的学术——只可以算作未成形的科学。《国故和科学的精神》,《新潮》1919年卷5号。

毛子水的言论受到以张煊为代表的反对者严厉的批判。张煊以造纸为例,说国学西学都是造纸的原料,合在一起可以造出好纸。张煊的改造国粹被胡适等人发展为“整理国故”,但由于胡适学养不足,只是喊喊口号而已。

毛子水是这样批判张煊“将来世界之文明必为二者(国学与西学——引用者)配合而产生”观点的:将来世界的文明,不能骤然完全除去东洋文明的痕迹,是可以瞎猜的。若说中国古代的文明能够有什么大影响将来的世界文明,我实在不敢妄忖。一个民族的文明,必定要适应那个民族的生活方式,方能生存。中国古代的学术思想里面,有什么东西是适应现在中国民族的生活的?有什么东西能够适应将来世界人类生活的?毛子水:《驳〈新潮·国故和科学的精神篇〉订误》。

我可以明确回答毛子水先生的诘问:西方科学主义已经走到尽头,将来的世界,只有中国的天人合一、体天格物能够救世界,救人类,能保证人类能够更久远地生活在地球上。

(5) 钱玄同

钱玄同(1887—1939)是新文化运动的一员干将,主要观点有两个,一个是汉字拉丁化,另一个是国学无用论。关于后者,他有如下一段议论:我确信现在一般人所谓“西方文化”、所谓“西洋学问”的便是全世界人类的文化的学问;这文化、这学问,和我们活人的生活极有关系。因此,我以为现在的中国人(尤其是青年学子)应该研究的学问便是现代世界的科学、哲学、文学(科学尤为重要)。《林语堂〈国语罗马字拼音与科学方法〉附记》,载《晨报副刊》1923年9月12日。

这就是变相的全盘西化论,其实质是取缔华夏文化,让中国人变为西洋“文明”人的附庸。

(6) 鲁迅

鲁迅(1881—1936)是伟大的作家,但他对国学持全盘否定态度,提出礼教吃人、读外国书、破旧立新、消灭汉字等激进主张,其负面的影响不可小觑。

(7) 郑振铎

郑振铎(1989—1958)为何炳松《论所谓国学》写的序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要的是机关枪、飞机,不是百千万的“国士”、“勇士”;我们要的是千百个科学家、专门研究者,不是几万万个的“国学大家”;我们要的是能拯救国民的贫乏与愚呆的人,不是狂热的盲目爱国者;总之要的是科学,是步武西方,以建设新的中国,却不是什么“国学”、“国医”、“国技”。《论所谓国学序》。

(8) 蔡尚思

蔡尚思(1905—2008)的《中国礼教思想史》对中国的礼教进行全面否定,信者如云,负面影响极大。其批判的核心是夫唱妇随的家庭伦理,现在,家庭中男女失和已是普遍现象,这是证明其说皆为谬论的最好证据。

(9) 吴稚晖

吴稚晖下面一段言论最具代表性:这国故的臭东西,他本同小老婆吸鸦片相依为命,小老婆吸鸦片,又同升官发财相依为命。国学大盛,政治无不腐败。因为孔孟老墨便是春秋战国乱世中产物。非再把他丢在毛厕里三十年,现今鼓吹成一个干燥无味的物质文明,人家用机关枪打来,我也用机关枪对打,把中国站住了,再整理什么国故,毫不嫌迟。《箴洋八股之理学》,收入《科学与人生观》,汪孟邹编,张利民整里,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似乎弘扬国学就会与机关枪失之交臂,不知道这是哪一家的逻辑?

吴稚晖主张废除汉字的原因居然是“令历史不燔烧而自断灭,斯民无感怀邦族之心”,文化虚无主义的嘴脸暴露无遗。

(10) 吴文祺

吴文祺(1901—1991)名气不算大,但他对国故学(即现在人们常说的国学)的定义却有广泛与持续的影响,至今仍有很多人这样给国学定义:

国故学是超乎文学、哲学……之外的一种科学,也是一种很重要的人所必备的常识。整理国故这种学问,就叫做国故学。

吴文祺在其他场合多次提到,国故学的内容包括考据学、文字学、校勘学。吴文祺继承了胡适的衣钵,把国学引向实证主义的死胡同,等于在变相消灭国学。现在,国学仅存的一点余绪,基本就是胡适、吴文祺所说的那些考证工夫。

(11) 顾颉刚、伍启元

清季民初有一种奇谈怪论——为批判国学有必要好好研究国学。用伍启元的话来说:“要提倡新文化,就不能不对旧文化有所认识;要打倒旧文化,更应先明白旧文化为什么要被打倒。所以新文化运动者就不惜用他们的时光,用他们的智力,用他们的新方法,向故纸堆中去研究。”《中国新文化运动概观》,现代书局,1934年版,第9页。

事实上,戴着有色眼镜钻进故纸堆,结果是不可能客观公正的。胡适在整理国故上花费了不少精力,但却根本抓不住精髓,超不出实证主义的局限。其余抱着消灭国故目的钻故纸堆的人也都没有钻出什么名堂。

2 全力保守派

全力保守一派,其代表人物有:

(1) 王国维

王国维(1877—1927)对清季民初的出版热、杂志热保持极其清醒的头脑:庚辛以还,各种杂志接踵而起。其执笔者,非喜事之学生则亡命之逋臣也。此等之杂志,本不知学问为何物,而但有政治上之目的……《论近年之学术界》,载《静庵文集》第5册,第94页。剽窃灭裂而已。

王国维竭力为“学”正名,为国学正名,严正地告诉世人:学术是不分新旧的,只有好坏、有用无用之分。

(2) 梁启超

梁启超(1873—1929)对中国学问有许多极好的论述,比如:中国的学问界,是千年未开的矿穴。矿苗异常丰富。但非我们亲自绞脑汁绞汗水,却开不出来。翻过来看,只要你绞一分脑汁绞一分汗水,当然还你一分成绩,所以有趣。

所谓中国学问界的矿苗,当然不专指书籍。自然界和社会实况都是极重要的。但书籍为保存过去原料之一种宝库,且可以为现在实测各方面之引线。就这点看来,我们对于书籍之浩瀚,应该喜欢它,不应该厌恶它。因为我们的事业比方要开工厂,原料的供给,自然是越丰富越好。

读中国书,自然像披沙拣金,沙多金少。但我们若把它作为原料看待,有时寻常人认为极无用的书籍和语句,也许大有功用……何止金有用,沙也有用。《治国学杂话》,载《晨报副刊》1923年6月18日。

梁公在给学生作报告时总是不忘教导他们爱国、爱传统,每次讲话都感人至深。

(3) 章太炎

章太炎(1869—1936)是个极其复杂的人物,在其众多论述中,以不类远西方为荣最为鲜明有力。章先生说:“通达之国,中国、印度、希腊皆能自恢彉者也。其余因旧而益短拙,故走他国而求仪刑……中国、印度自理其业,今虽衰,犹自恢彉。”《原学》,载《国故论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02页。章先生一针见血地指出:近来有一种欧化主义的人,总说中国人比西洋人所差甚远,所以自甘暴弃,说中国必定灭亡,黄种必定剿绝。因为他不晓得中国的长处,见得别无可爱,就把爱国爱种的心,一日衰薄一日。《东京留学生欢迎会演说辞》,载《章太炎政论选集》上册,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276页。

将章公的话比照今日的崇洋媚外者,仍然十分恰当。

(4) 章士钊

章士钊(1881—1973)五四运动时期任保守刊物《甲寅》杂志主编,是为数不多的坚守国学阵地的学人之一。一生写文章用文言,反对胡适倡导的极端白话文运动,并曾与胡适笔战。

(5) 梅光迪

梅光迪(1890—1945)认为当代没有真正的学者,话虽然尖刻,却道出了事实。他不言而实行,积极办文言文刊物《学衡》,试图力挽狂澜。虽然未果,其人已经名留史册。

(6) 严复

严复(1854—1921)对国学之前途充满忧虑,坚决反对以新的文科覆盖旧学,主张保持旧学(文的部分)的完整性。他在1912年说过这样的话:欲将大学经、文两科合并为一,以为完全讲治旧学之区,用以保持吾国四五千载圣圣相传之纲纪彝伦道德文章于不坠。且又悟向所谓和一炉而冶之者,徒虚言耳,为之不已,其终且至于两亡。故今立斯科,窃欲尽从吾旧,而勿杂以新。《与熊纯如书》,载严复著,王栻主编:《严复集》卷3,第3册,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605页。

“和一炉而冶之者,徒虚言耳,为之不已,其终且至于两亡”的预言今天已经完全成为现实。然而,这等悲怆的预言,还是越少越好。

(7) 孙德谦

孙德谦(1873—1935)感慨今人不知国学为何物,在其代表作《评今之治国学者》,痛斥把国学等同于考据学的时弊,批判了把汉镜晋砖视为国宝而对真正国宝熟视无睹的现象。呼吁中国出现“深于国学者”。不幸被孙先生说中,看今日之中国,瓷器字画堂而皇之地成为传统标志,而诗词歌赋、道德文章早已淡出人们的视野。

(8) 薛祥绥

薛祥绥(1894—1940)欲救道德于沦丧。1919年1月26日他联合北京大学一些教授成立《国故》月刊,以昌明中国固有之学术为宗旨。总编辑是刘师培、黄侃。继而成立“国故社”,扯起“昌明中国故有之学术”之旗帜。面对这一情势,在胡适等人支持下北大组建“新潮社”,与“国故杜”与之对着干,提出“整理国故”口号,扬言用“科学精神”整理国故。这样,就国故问题展开了旷日持久的争论。薛祥绥隐约发觉正是科学导致了道德的衰败,他疾呼:晚近讲学者,徒志乎富强之说,竞求技术;以艺为本,以道为末。是以道德毁堕,廉耻道丧,人体兽行,无所忌惮;举国人而陷之,举国土而鬻之。且欣欣然以自豪也。《讲学救时议》,载《国故》第3期,第1页。

正因为有梁启超、黄侃、薛祥绥、林纾、吴宓、梅光迪等一批爱国志士,胡适等憎恨国学的人才不得不收敛些。

(9) 吴宓

吴宓(1894—1978)在东南大学梅光迪、柳诒徵一起主编《学衡》杂志,十一年间共出79期,一方面对陈独秀、胡适一针见血地进行批判,另一方面使文言文晚退出学术舞台十多年。吴宓是这样评价陈独秀、胡适“新文学”的:凡读得中国几本书者皆不赞成。西文有造诣者亦不赞成。兼通中西学者最不赞成。惟中西文之书皆未多读,不明世界实情,不顾国之兴亡,而只喜自己放纵邀名者,则趋附“新文学”焉。《吴宓日记》(2)。

3 折中派

持折中之论者,其代表人物有邓实、伍庄、宋恕等。

(1) 邓实的国学与君学之分

邓实(1877—1951)以国粹派的组织者和理论家而闻名于世,他把中国之学分为国学与君学两类,用意是好的,但这样分类实为不妥。严格说君学不在国学之列,因为法家的“法术势”等驭臣术并不在国学之列。国学是以儒家为主流的,儒家的政治观是中庸的,并不刻意偏袒君主。

(2) 伍庄的君尊与民德之分

伍庄与邓实一样,把中国之学分为君尊之学与民德之学两大类。他断言:药石虽灵,只以治病;菽粟之养,乃可强身。吾既沉沉于二千年君尊学说之中,屈伏于专制体制之下,欧学之入,实足以起吾瘫痲。然瘫痲起矣,岂可弃其菽粟乎?《群书第九》,载《政艺通报》丙午十九号。

伍先生认为国学中的民德部分属于菽粟,现代人可以照食不误,君尊部分则必须抛弃。实际上,中国的君主制就其本质而言不是尊敬君主的,是尊敬天地自然的,所谓“君权神授,君权神夺”是也。天人合一也好,敬天保民也好,知行合一也好都是建立在敬天基础之上,与西方的人主天宾正好相反。

(3) 宋恕的国粹与国糠之分

宋恕(1862—1910)主张设议院、行西律、办西学、易西服,批判“夫为妻纲”,宣传妇女解放,并一度鼓吹“废官制”、“无政府”。

宋恕还是激进的汉字拉丁化的先驱之一。早年不遗余力地推广“切音文字”,为消灭汉字而奔走呼号。

二、 清季民初的国学、西学之辨

1 胡适切断国学之根

(1) 欲去国学之祖

一生只发表过一篇哲学论文的胡适却出人意外地搞出一部《中国哲学史大纲》,拦腰截断中国历史,说中国的哲学始于老子,原来需要讲一二年的伏羲、黄帝、神农、《洪范》(天人感应说之依据)不翼而飞。听课的顾颉刚也被弄得一头雾水,他回忆说:“这一改,把我们一般人充满着三皇五帝的脑筋骤然作了一个重大的打击,骇得一堂中舌挢而不能下。”《古史辨·自序》,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36页。

如果胡适道出的是实情,那么《尚书》就应该被认为是伪书,司马迁对老子的不敬(只让老子占四分之一列传,而五帝占一篇本纪,且被放置首篇)就应该受到指责,《易经》自然也该剔除出哲学界,中国有五千年有记载历史的说法自然也就成为妄说……

可能吗?绝对不可能。

中国哲学绝对不是始于老子,尽管老子是非常伟大的哲学家。中国的哲学始于伏羲,始于河图,始于八卦,始于用阴阳两个元素表达事物,显然那是五千年之前的事。

有许多证据能够证明胡适所说谬误,只举其一足矣:老子是母系主义者,而中国的哲学理念完全是建立在阳主阴宾基础上之的!

(2) 欲灭文言文

同类推荐
  • 淮南子全鉴(典藏诵读版)

    淮南子全鉴(典藏诵读版)

    《淮南子》语言如行云流水,文章富于变化,旁涉奇物异类、鬼神灵怪,保存了很多神话传说:开天辟地、共工怒触不周山、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颇有趣味。中国许多传统神话故事均是因此书而得以流传,也因此,它成为了研究中国古代神话的宝典。本书以全新的解读方式,以大量的历史典故丰富哲学思想;语言精练、通俗易懂,让您轻松领略古代圣贤的智慧精华,使之古为今用。
  • 百家姓

    百家姓

    本书图文并茂地介绍了中华姓氏的起源、类别、特色、郡望和堂号,以及中华百家姓。
  • 葬经

    葬经

    魏晋时期,随着朝野上下笃信风水,风水观念深入人心,郭璞所著的《葬经》一书则堪称风水第一书。《葬经》诚如吴沉所说,明白简易。全书虽仅两千余字,并且只是专论阴宅术,但却提出了一系列风水术最基本的观念和原理。
  • 合浦珠

    合浦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中国古代经典集粹(道德经)

    中国古代经典集粹(道德经)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热门推荐
  • 酸甜小厨娘

    酸甜小厨娘

    女大学生鱼小溪毕业即失恋,一次醉酒后竟然穿越了。别人都穿越成公主千金什么的,而她倒霉悲催的穿越成了个贫贫贫穷少女,无依无靠不说,还被人裹了破草席半夜丢到坟场里。凭借现代人的小聪明和一只萌喵的帮助,她先是争取到了青楼厨娘的工作让自己饿不死,然后一路斗渣男斗绿茶开启厨娘升级之旅。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客居长春

    客居长春

    辗转了许多城市,历经了许多年。终于在东北这个不算大的城市定居下来。可这一年的我已过而立,对于我来说,这个城市既陌生又熟悉;对于这个城市而言,也许我永远是个过客。以笔代步,走在长春生活的日子里,走进长春的每个角落。
  • 秦时明月之秦时中学

    秦时明月之秦时中学

    秦时明月的主角如若出生在现代社会会变成什么样?这是一个叫做秦时中学的私立学校。女主角澈滢,平凡女当中的首推,不漂亮,不优秀,功课偏上,暴力不只是一点点儿,心里还有点儿微变态,却和石兰,少羽,高月,天明等人成了朋友。学生会,不死家族,校庆晚会演出分身乏术,应接不暇,当然少不了早恋的搀和。这是一个属于中学生的时代。我的中学故事,你扮演的是哪一个角色?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一人之戏命师

    一人之戏命师

    “我于杀戮中盛放,犹如黎明中的花朵”,“我对艺术的完美,情有独钟。”一个暗黑半投光迹的礼堂,一个蒙着碎裂的嬉笑面容,正一颗一颗的将每一颗子弹上膛,一缕血气腾空,欣赏着眼前的每一寸盛开的烟花,“嘭”,随着一声嬉笑,“屠杀盛大开幕,你们准备好了吗?”
  • 众生战场

    众生战场

    众生战场,万千变化。其间神秘,琢磨不透。万物天临,野蛮生长。未知事物将填满你的脑海,瞬息的变化将让你迷失自我……
  • 领闲半步(谷臻小简·AI导读版)

    领闲半步(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作者着眼时代的发展,随着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温泉度假成为人民生活的时尚,本书大量吸收国内外关于温泉酒店方面的经验,借鉴其成功思路和做法,纳古容今,事例丰富,内容全面,通俗易懂,可读性强,可以说它是一把温泉度假酒店开门的金钥匙。为我国饭店业的同行相互借鉴、互相协助提供了一份学习材料,更是作者对我国饭店业作出的一大贡献。
  • 我真想当法爷

    我真想当法爷

    胡夫金字塔中的木乃伊在嘶吼;兵马俑那平静的外表下蠢蠢欲动;东京的妖怪掀起了百鬼夜行;撒哈拉之眼与亚特兰蒂斯息息相关;消失千年的空中花园突然出现。法洛斯灯塔为人民而闪耀,罗德岛巨像的秘密等待着被挖掘····
  • 我的体内有个神明

    我的体内有个神明

    漆黑的夜晚,沐云同学被一名银发的美少女用一把黑色的刀,抵在了墙壁上,感受着刀上的冷意,沐云知道自己这是被袭击了,只是自己为什么会被袭击呢?沐云不知道,而在这之后,沐云知道了,这次的袭击只是一个开端,一个让自己今后的生活变得不再平淡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