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933100000003

第3章 审美与欲望:当下时代文学创作的话语冲突(2)

其实,这一命名明显地反映出了有识之士的人文关注和精神良知,其行为本身已经超出了所给出的时代命名而进入精神境界。但不幸的是,有人因此也就将所有的责任全部都归咎于“欲望时代”,这显然是牵强的。欲望尤其是一些低层次欲望,泛滥开来会对世道人心和文化建设(包括文学创作)产生腐蚀作用。但对于真正的作家、艺术家,这既是挑战也是机会。文化往往会在危机中奋起,这一看法,笔者在这里延用评论家李洁非的一段话加以明证:既然物化导致人的不完整、自我分裂,导致人性异化,所以它不可能不激起心的觉识和反抗。这不需要由外力予以推动,当物化现实对心灵的压抑所造成的痛苦达到一定的程度时,这样的觉识和反抗将自主地从人的情感意志产生、爆发,而且物化越厉害,反抗也将越强烈。实际上,人在物、心两者之间一直不自知地维持着某种平衡,不管其中哪一方面出现匮乏或亏缺,这一平衡便遭到破坏,从而引起恢复和重建平衡人性的冲动。我们知道,目前弥漫在这个社会里的普遍甘于物化的气氛,正是人们的物欲长期被压制、被剥夺、被禁止的合理后果——抑郁太深,以至于一旦开禁,对物欲的追求就近乎疯狂和病态。根据同样的理由,可以断定,这种矫枉过正的物化狂热已经潜伏着它的反作用;亦即遭到践踏、搁置的心之存在,势必从人的内部起而抗争,结果,在最赤裸裸的物化现实里,反而最有可能出现骄傲、高贵和真正纯澈的心灵。李洁非: 《物的挤压——我们的文学现实》,林建法、傅任选编: 《中国当代作家面面观》,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页135—136。

所以,文化(包括文学)消亡论,只能是杞人忧天的假问题。人在,文化永在;人性在,文学永在;艺术的根本任务无非是从精神上抚慰生命的缺憾,只要生命的缺憾还存在,文学的意义也就永存。文学创作“自身活力”和“宽容性”与整个人类人性复杂性等同。实践表明,中国的文学创作并非像某些言论所说的那样因“商品世俗化时代”的到来而一蹶不振、一团漆黑;相反,其虽历经坎坷但却依旧不断地摸索前进,在数量和质量上均有一些喜人的收获……相比较而言,倒是针对这个时代创作的文学理论和批评却出现了某种程度的滞后、脱节: 严肃的文学批评园地急剧萎缩,文学批评被外在于文学文本本身研究的各种文化哲学学术轮番拉扯,真正内行同时又有胆识、有眼力的文学批评家凤毛麟角,加上日趋严重的学术腐败,这些已引起圈内人士的普遍担忧,所以,应该提醒(甚至于要警惕)的是,“活力、宽容”的文学创作却遭遇上了“褊狭”的作家或“小气”(或固执迂腐或私心狭隘)的文学批评家。文化不死,不等于所有的人类行为都可以建构起文化;文学永存,也并非意味着所有的写作者都可以写出文学。生活在欲望的时代,却要忽视或躲避欲望的现实,这样的创作和批评,无异于闭门造车。

三、 “当代性”下文学创作的可能性

“当代性”可理解为“市场经济”、“世俗社会”、“物欲盛行”等,无非是当前国人在物质追求的时代热潮中所表达出来的各式语言代码。追求物质世界满足本身并非从根本上构成文学创作的必然障碍;相反,从经典哲学出发,只要我们承认“存在决定意识”,那么,就不得不进一步承认,“当代性”是我们这个时代所有文学创作能够成为可能的出发点,甚至于是基石,是土壤。

当然,对于文学创作而言,“当代性”并非就是文学本身。文学因什么而成为文学,或者文学创作因何成为可能呢?抛开形而下的具体分析,对这个问题进行刨根问底的求索,一个有关文学创作终极性追问便显露出来了: 文学创作的价值何在,或者说文学创作凭什么作为自己行为存在的理由?这样的追问历来不可避免,因为文学创作本身是一种人类高级的精神文化行为,绝非是自为而盲目的,它必须具备一定的人类价值支撑,否则便会成为不可能。时代的文学创作自然也逃脱不了这样的终极性追问。

但回到经典,这个问题其实早已明确: 文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文学的基本属性是社会意识形态性,文学的基本特征是审美——也就是说,文学以审美作为自己存在的中心价值。但何为审美?或者说审美何以成为可能?

从根本上说,审美无非是生命把握自己并且使自己能够进一步理想生成的一种感性的方式,是主体意识本质力量对于生存世界(物质以及生理心理精神世界)限制的不满足从而产生超越的生命冲动。这种冲动使得人终于可以在精神意识上从此岸的他律性进入彼岸的自律性,从有限进入无限,从局限进入自由。无疑,文学创作是一种重要的具有“审美性”的人类把握生命的方式,生命在这样的把握过程中也得以进一步理想生成。如此,我们苦苦追问的问题终于有了答案: 文学在于审美,审美在于超越,超越在于对客观现实(对于文学创作而言,这种现实包括生活现状和文学现状两方面)的限制性的不满,因为不满,所以否定,因为否定,所以生命得以进一步理想生成,这就是文学创作价值所在和文学创作成为人类行为可能性的全部理由;并且,不满的永恒性,导致否定的永恒性,因而也就给定了文学创作价值的永恒性。这里其实已经涉及有关文学创作的一个终极价值问题,即“人性的普遍解放”。文学“它……将人的自由解放理解为个体生命激情的喷发与汹涌,感性的沉醉和迷狂,复归于自然的存在体验,是生命冲动与创造的飞扬状态,是直观苦难、超脱人生、向往永恒,在深刻的人类体验中结束无生气的贫困与懦弱,获得激情、生机和抗争的活力,获得空前的解放的状态”葛红兵: 《正午的诗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页231…这是葛红兵教授在世纪之交驰笔呼唤一种所谓的“后先锋创作”时对于文学创作所进行的理想描绘,虽然偏于激情,但到底合乎文学创作的基本价值实际,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无疑,这是所有时代一切文学创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所有具体的写作材料(“欲望”是其中重要的一种)、技巧、图式、方法、风格、流派只要具备这样一个基本价值的穿越或烛照就可能成为真正的文学创作本身,否则,便不再在所讨论的文学范围之内。

当然,在基本价值底下,不同时代的文学创作还会具备自己时代独特的价值话语。比如,中国漫长的封建时代诗歌创作“言志与缘情”的诉求、“五四”时期文学创作“个性与解放”的呼唤等;进一步具体到作家的具体创作还会有具体的价值话语和个性言说(叙述)方式,比如,鲁迅式的“刚气与斗争”、冰心式的“柔情与母爱”、巴金式的“反抗与忏悔”以及钱锺书式的“黑色幽默”……这些具体性成为文学创作价值存在和最终呈现的唯一面貌(或途径)。文学创作的可能性就在于创作主体(作家)通过自己的方式(即“形象化”的艺术语言途径)对于当下人类生命价值(人性)状态的疑问、探讨和发现。从价值论出发,考察当下时代文学创作,在原来已有的众多的价值追问的基础上,一个属于这个时代文学创作艰巨而崭新的价值任务显然又突出地摆在了每一个时代创作主体(作家)的面前: 创作对于异化(商业物化)现实人生的精神抗衡与拯救。世俗时代,生命承受商业原则的强力裹挟,个性不再,情感麻木,身心失衡;欲望(金钱的、享受的)成为世俗人生的中心话语,欲望驱使人们前进,人反过来又成为自身欲望的奴隶,这就是所谓的“时代异化”。时代文学要做的就是从心灵上拯救生命的这种新的异化,恢复真诚与灵性,呵护天道良知,保证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至于具体的写作办法,则是作家个人的习惯和自由了。

概言之,接受所处时代的社会事实,肯定欲望的社会合理性,真诚地走进这个社会,但又不沉湎于其中,而是努力发现这个社会的局限,以作家个体生命的悲悯情怀、热情关注,去挽救那些在这个时代里不幸被异化甚至于可能被淹没和扼杀的柔弱美好人性,弘扬新的更合乎文明的人性,这是当今世俗时代文学创作能够成为真正的审美创造的理论依据。倡导新的生命处世原则,尊重艺术精神(“自由、批判、悲悯”等人文关怀),建构新的文学生命哲学。

同类推荐
  • 苏轼集

    苏轼集

    本书共选录苏诗一百一十一首,词五十首,文三十篇。所选作品依据底本,诗文以孔凡礼点校的《苏轼诗集》和《苏轼文集》为主,词以邹同庆、王宗堂著《苏轼词编年校注》为主。诗、词、文三部分,每篇均注明苏轼创作时间、时任职务及所在地。
  • 军事忠诚

    军事忠诚

    在军区作战部当参谋时的陟辉,无论才华、品德、形象,都堪称一流。他是我军首批国防大学联合战役硕士,在作战部跟随首长下部队,无论走到战区哪个位置,该处的兵要地志,无不能从这位年轻参谋那里得到精准回答。首长们评价,这样的硕士名副其实。那时,没有人怀疑陟辉将来会当不上将军。陟辉由参谋、处长,到作战部副部长,在领率机构工作和重大军事任务中显示了突出才能。但因为年龄、位置等原因,他没有当上作战部部长,也错失到作战部队当师、长的机会,而被任命为一个位置较偏僻的军分区的司令员。
  • 十年非常语文梦:孤舟话语

    十年非常语文梦:孤舟话语

    十年磨一剑。这是一位血液里流着语文热情和激情的青年教师的智慧结晶。全书不仅记录了春来老师十年的追梦心路历程,而且全面展示了春来老师对语文的解读对语文问题的思考和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诠释。
  • 朱维之译失乐园

    朱维之译失乐园

    《失乐园》(Paradise Lost),全文12卷,以史诗一般的磅礴气势揭示了人的原罪与堕落。诗中叛逆天使撒旦,因为反抗上帝的权威被打入地狱,却仍不悔改,负隅反抗,为复仇寻至伊甸园。亚当与夏娃受被撒旦附身的蛇的引诱,偷吃了上帝明令禁吃的分辨善恶的树上的果子。最终,撒旦及其同伙遭谴全变成了蛇,亚当与夏娃被逐出了伊甸园。该诗体现了诗人追求自由的崇高精神,是世界文学史、思想史上的一部极重要的作品。
  • 诗在

    诗在

    精选诗人、作家汪文勤诗作297首,诗集分中英文两册。中文共分四部分:歌吟、游吟、畅吟、陈吟;英文分为三部分:TheLeeSide、TheweatherSide、TheWind。整本诗集古典与现代结合,佳句与佳篇并重,崇高感与伦理精神阐扬。“世界最美的书”装帧名家朱赢椿倾力设计,中英两册套装,装帧精美。探究书未来的模样。汪文勤的诗透着灵性、朴素、自然之美,诗文源于生活与自然,有感而发,言之有物。
热门推荐
  • 曼珠亦沙华

    曼珠亦沙华

    听说三生石能许下三生三世的缘分,听说彼岸花是开在地狱的花,听说那朵花名唤曼珠,这是一朵无叶无果的花,她依然在三生石前妄想许下与谁的三生。这不过南柯一梦,他是厉害的神,战神,上古时期的叶神——沙华。而自己,不过上古时期小小一花妖,也是如今被天下人唾弃的千古一妖。曼珠勇敢无畏,敢爱敢恨,愿带着意中人四处流浪,“但寻一盛世,陪君长相守”,没有三生的缘分,那便在这一辈子,不老不死直到海枯石烂,天荒地老,无尽的陪伴。
  • 玄灵青史

    玄灵青史

    传承两千多年神秘的帝国传统,将一批又一批的帝国青年带入了修仙的世界。是幸运?还是噩梦?亦或是一场阴谋?
  • 画灵说

    画灵说

    那座虚空山就像它的名字一样,似乎从来不曾存在过,只是我清清楚楚记得在那里度过的每一个夜晚,这一切都在周霁的失踪里变得无迹可寻。
  • 穿越远古桃花源

    穿越远古桃花源

    秦墨没有大的志向…只想混吃等死,结果一朝回到远古时期…这可真是不努力就等死的时代啊……算了,既然来了,就把梦想延续到这里实现也行!种个地盖间房睡个美男就这么平平淡淡的安稳一世!真好!本文没有争斗没有战争没有各种狗血就是远古桃花源里的柴米油盐男耕女织的生活,如果你现实生活里很累那就试着在这里躲避一下吧……
  • 清溪传说

    清溪传说

    数万年前,大能博弈,布下绝世大局。数万年中,道门崛起,真相迷雾重重。少年清溪,出身山野,踏足修仙之路,卷入漩涡迷云。道家炼气,佛门修心,剑客悟剑,百家齐放,正邪争雄。与人斗法,向天争命,少年最终破局而出,终成一世传奇。——本书又名〈女帝夫君养成记〉书友群:扣群922428510,答案笔名就是
  • 祖国高于一切

    祖国高于一切

    《祖国高于一切》是陈祖芬的代表作,发表于1980年,讲述的是内燃机工程师王运丰,50年代初抛家别妻,带着3个孩子,从德国回国参加祖国建设的故事。在“文革”期间,他被打成“德国特务”,备受折磨,但他忍辱负重,全心全意地奉献自己的智慧才能,为祖国争得了权益和荣誉。作品以思想开阔、深沉而锋利见长。结构上分“柏林妻子”、“德国特务”、“中国母亲”三个组成部分,时间与空间跨度大,用意识流手法把时间上的跳跃和看似零散的内容巧妙地结构为完整的一体。
  • 神迹战神

    神迹战神

    “万物皆由源起,强者以元为尊!”这是神迹大陆永远不变的准则。
  • 量劫末法

    量劫末法

    生而恶鬼相,注定曲腰行。世人贱我,辱我,笑我,轻我。卑躬屈膝。生为人者,始知我命不由天。终有一日,诸天万界,万千华彩系我身。身即死矣,亦不能屈。这是一个男人为了挺直腰而做的努力,一路披荆斩棘而来,只为挺直脊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逸疏的轮回日常

    逸疏的轮回日常

    按照献祭者的要求,达成他们的要求指标很容易,但用别人的身份,把别人的日子过成自己的人生就没这么简单了。世人有转世重生,逸疏却只有无尽轮回。轮回里,岁月孤长,逸疏不知来处,不问归处,只专注过好眼前的日子。轮一个世界,换一重身份,赏一段风景,识一帮朋友,如此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