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934000000045

第45章 实施现代教育的一些建议(6)

如果政府能以更长远、更宽广的视野谋划大教育,对教育管理从结果导向转为过程导向,更加关注道德、价值观、态度、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我们方能窥见教育的真谛,恢复教育的本来面目,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媒体对个人成功的宣传不局限于成绩、财富和排名等结果,而更加重视家庭教育、关注得到结果的过程,社会对教育的认识才能逐步趋于理性,对问题的解决才能付诸行动。如果教育工作者,包括校长、领导和教师,本着对学生人生负责的精神开展教育,不过于追求功利性的指标、政绩,才能通过“教书”实现“育人”的目标。

2010年“两会”期间,有代表提出送数万名校长到国外学习培训的议案。显然,该提议只提出了“做什么”,却没有深入地思考“如何做”,所开出的药方还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我们不妨深层次地思考:首先,出国学习培训的目的、内容、方法是什么?其次,这种培训是否会变味,成为变相的出国旅游?再次,如果培训活动的组织和设计不结合教育过程的核心问题,培训就只会流于形式、走马观花,那又何必劳民伤财呢?最后,通过出国培训,即使校长们知道“如何实施现代教育”,可实施现代教育的基础和土壤是社会的观念、政府的管理、教师的认识。没有了基础和土壤,在国外镀过金的校长即使有三头六臂,也还是难以实施现代教育。

(二)那么

理想地说,如果我们从现在开始全面地谋划未来五十年的教育,并付诸行动,政府、媒体和教育机构逐步实施上述“如果”。那么,我们的认识、观念将逐步得到改善。二十年后,大、中、小学也许普遍践行现代教育理念;四十年后,我们的教育将会得到明显改善;五十年后,鼓励教育、“做中学”方式、素质教育、能力教育、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等不只是口头上的理念,鲜活的事例随处可见。

到那时,我们的教育才会脱胎换骨,开始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以及其他层次的多元化教育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格局:高考、考公务员不再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社会公众对各种职业有“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理性认识;本土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绝对不止一两个。

很多人也许并未意识到“我们距离现代教育到底有多远”。要知道:在道德、价值观、态度、习惯等软知识上存在细微的“失之毫厘”,将会带来结果上的“谬以千里”。如果我们没有认识到这种潜在的危机,并付诸行动,那么,杨振宁博士的预言还是水中月。因此,我们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任重而道远,但愿笔者对五十年后教育远景的设想并非是一厢情愿的奢望。

第三节 对大学教育的建议

关于大学教育,很多资料都有论述。这里仅针对现行体制下的大学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实现教育的目标,提出建议,供读者参考。

一、关于大学教育

(一)对大学教育的定位分析

针对大学或大学教育,有很多种说法: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大学教育应该教学生“How to Think”而非“What to Think”;大学教育就是“大人的教育”;大学应该是精神的净土,理想的大学精神是“教授治校、学术独立”,大学的办学方针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等。这些观点莫衷一是,每个观点只单方面地说明了“大学教育是什么”,并不全面。针对大学或大学教育的定位,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从年龄角度看,大学教育主要针对18岁以上的“成年人”,除了少数少年大学生之外。对很多人来说,大学是人生最重要的转型阶段。因此,大学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更要关注人从孩童到成年、从学生到社会人的重要转变。

2.从内容角度看,大学教育更加专业化。如果说基础教育重在夯实基础,那么大学教育则更为广阔且专业化。虽然大学和中小学所传授的知识不同,但所有这些阶段的教育目标应该一致,因此软知识的教育应该是连续的。

3.从方法角度看,大学是培养思考的态度、习惯和方式的重要阶段。对人的一生来说,道德、价值观、态度、习惯、能力等软知识远比硬知识重要。通常来说,大学是这些软知识固化形成的最后机会和阶段。

4.从目标角度看,教育的目标不仅培养有用之人,更需要培养完整的人。所有教育阶段皆为此目标服务。大学不仅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更应该通过通识教育和各种活动,传承人类优秀的人文思想和精神,引领社会的主流文化,弘扬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培养学生非功利性辨别是非的能力,为个人自我完善奠定全方位的基础。

任何组织机构,社会、民族、大学、企业、团队等,建立其优良文化皆为上上之举。文化的内涵主要体现在其个体的品行、态度、习惯,甚至理想、精神等方面。真正的文化精神应以人类的共性文化为核心和基石,这种共性文化是人类几千年文明传承所沉淀的精华,不因过去、现在和未来而存在差异,也不因地域、民族、国别的差异而失去意义。温家宝同志说过,“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其他积极向上的普世价值和人文精神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曾几何时,本应引领社会主流文化的大学,沦为了鱼目混珠的官场文化、世俗文化和其他社会文化的附庸。今日大学精神的丧失,首先从文化阵营开始瓦解、坍塌。

(二)大学和专业的选择

莘莘学子在选择大学和专业时,面临着很多困惑。有的学生因高考发挥得不理想,未能进入自己希望的大学或攻读想学的专业;有的学生即使梦想成真,却发现大学生活并非那么理想。因此,进入大学以后,有的人抱怨,有的人转专业,甚至有的人退学重新参加高考、出国留学。那么,究竟该如何认识、看待大学和专业,并理性地进行选择呢?

首先,大学教育只是个人成长的一种选择。很多没有进入大学的人,可参加某种职业技能培训,甚至直接步入“社会大学”,他们只得面对着人生的无奈。其中不乏平凡之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几十年如一日,同样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

其次,地域、大学选择通常比专业选择更重要。严肃点说,毕业于好的大学犹如出身名门望族,选择大学就是选择文化、选择出身。地域、大学是文化的大环境,专业只是学习的小范围。在很大程度上,好的大学往往具有良好的文化传承,大学的差异表现为大学文化的差异,文化差异又体现在师生的道德观、价值观、态度习惯、思维方式、思考能力、学术风气和氛围等方面。大学文化会无形地影响人的一生,远胜于知识、技术对人的改变。

再次,如果未能进牛津、哈佛、北大、清华等国际、国内一流大学,学生又该如何?毕竟,凭借个人天赋和努力能进一流大学深造的只是极少数。这时,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同样可以获得成功。相反,即使进入一流大学,如果自身不努力,同样难成大器。

不论中外,很多在仕途、商场、学术上取得成功的翘楚并非一流大学的毕业生,有的甚至没有大学经历。我们应该理性地认识到:文凭只是个人可获得的标签和砝码,并不等价于个人的道德、态度、习惯和能力,更不能决定个人的发展之路。伟人身边之人未必伟大,仙人身边之物未必皆有仙气。即使一流大学有很多名家大师,进入一流大学并不等于已成才。

最后,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的教学应该建立在通识教育的基础之上。社会的专业化分工导致对专业人才的功利性需求,使得用人单位以专业作为选聘人的重要导向,并形成普遍的观念:作为就业敲门砖,专业似乎很重要。

很多朋友在小孩选择专业时向笔者咨询:该读什么专业?计算机软件和电子通信等IT专业还能热多久?很多学生入学时急功近利地选择热门专业,可毕业时热门专业却不再热门。那么,该如何理性地选择专业?我们不妨思考这几个问题:五百年前有专业吗?为什么国外一流大学在前两年不分专业?比专业更为重要的是什么?

现实生活、实际工作对个人的知识、技能需求并不仅局限于专业之内。即使博士毕业,也不可能获得一生所需的所有知识技能。甚至有的人在本科、硕士、博士所学专业,工作所从事的专业都不相同。更何况对大多数人而言,他们并非终生从事固定的专业工作。如果仅仅为了找工作,专业教育也许更直接有效,但如果从培养人和个人一生发展的角度来说,专业并非首位选择。在专业教育之前奠定道德、态度、习惯、能力等通识教育基础,则更具有普遍意义。因此,国外很多一流大学在前两年不分专业,先实施通识教育,道理恐怕就在于此。

(三)如何适应社会需求

现代社会分工日益专业化、精细化,对人才提出了更为多元化的专业技能需求和更高的素质要求。在很大程度上,这种需求是大学专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和原始驱动力。其中,大学教育既需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又需要服务于教育的目标,注重人文基础和通识知识的培养。

理想地说,大学教育应该基于扎实的通识教育,实施更高层次、更为专业化的教育。教育的理想、目标、目的和理念都是抽象的概念,必须通过每门课程、每节课、甚至每分每秒的教学过程实现具体化,将理想的教育精神践行、落实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只有这样,才能使大学教育既植根于自然现象和社会需求,却又高于它,以实现教育理想和现实过程的结合。

回头再看看当下的教育,姑且将政治、体制等因素摆在一边,又存在哪些先天的不足呢?也许我们正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一方面,关注传统的文化传承;另一方面,又面对现代社会对新知识、新技术需求的挑战。更多的教师也许根本就没有认识到“专业知识和技术的课程教学,其本质不过是实施人才培养的一种载体”,因而,在大学专业教育过程中极易出现“顾此失彼”的倾向:重专业轻人文、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能力、重技术轻管理。

目前,我国中小学、大学乃至研究生教育只注重知识传授,却没有在“如何通过教育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软知识、践行先进的教育理念、落实理想的教育精神”方面下功夫。如果将专业化教育视为“单一学科领域性、专业方向性的知识教育”,那么这种教育本应基于宽厚的人文精神和通识教育,到大学高年级、研究生阶段才开始实施。现在,这种教育已形成“抠书本”式的畸形教育,向中学、小学甚至幼儿园方向蔓延。这种倾向是超越民族、国家文化的共性问题,在西方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同样出现过。西方教育经过了两千多年的发展沉淀,方才形成了今天的现代教育,正如徐贲徐贲:《高等教育因何“高等”》,《新京报》,2008年11月22日。所述:“这样的高等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目标不仅在于专业知识训练,而且在于培养有文化、有教养、有价值观的公民。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学生在学院的前两年可以不设专业划分,学生文理兼顾,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课程,后两年才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专业。这种教育开始于通识课程,目标却是人的无止境的自我完善。”

二、人生需要规划

(一)有规划和没有规划是不一样的

站在更高层次看,人生是漫长的过程。不管是平时测验、期中测试、期末测试、中考还是高考,如果将考试比作100米、200米、1000米赛跑的话,那么人生则可以比作马拉松。在开始的100米,甚至1000米领先的人,并不一定一直领先到最后。因此,人生需要更长远的目标规划,在不同年龄阶段应该做不同的事情、实现阶段性的目标,大学只是其中的某个阶段。

在小孩很小的时候,很多家长就给他们设定了较狭隘的人生目标:读大学、读研究生、出国留学、成家立业。以至于很多学生缺失了理想、精神、追求和人生规划。当他们面对就业压力、社会的不公平现象时,就对学知识、读大学产生了怀疑,对人生产生了困惑,甚至怨天尤人。也许有人会说:有没有规划,人生还不是一个样,得一天天地过日子。

人生本身就像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过程,犹如城市的发展,其宏观规划不可或缺,人生的发展过程有无规划亦完全不同。如果城市的建筑、马路、公园景观等建设布局缺乏超前的战略规划,那么,城市的整体建设就会杂乱无章,即使微观部分修得多么的雅致。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很多城市要么拓展建设新城区,要么实施老城改造。因此,对成大事者来说,人生规划是如此的重要,以至于它是实现人生理想、目标、追求的蓝图和导航器。

城市如果缺乏规划,政府可以花钱拆迁、改造,拓宽马路,重盖高楼大厦。但人生却没有这样“推倒重来”的机会。从理论上说,再大的城市都可以推倒重建,再渺小的生命却不能“从头再来”。

实际上,对持续时间较长、涉及面较宽、过程较复杂的任何事物而言,规划就是事前的战略谋划。即使过程难以具体、目标不断调整、结果难以预测,事前谋划还是有助于事物朝好的方向发展。如果缺乏规划,事物发展的随意性强、可控性差,常常还会顾此失彼。一条马路的修建如此,一个城市的建设如此,一个国家的发展建设更是如此,个人的人生发展也不例外。

同类推荐
  • 传媒行业继续教育的战略与政策研究

    传媒行业继续教育的战略与政策研究

    本书在对国内外传媒行业继续教育的现状进行深入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分别介绍了传媒行业发展状况、我国传媒行业继续教育发展现状、国外传媒行业继续教育发展现状、传媒行业继续教育的内在需求、发展对策,以及河南省传媒行业继续教育的案例分析。
  • 站在常识一边

    站在常识一边

    腾讯思享会主持人、记者杨子云在5年的时间里,对60多位来自实业界、法律界、思想界、文化界的影响力人物进行深度采访,直面当下问题,大胆设问,话锋凌厉。被访者大都坦诚相见,坦露肺腑之言。本书精选的21篇访谈,内容涉及当下众多热点议题,比如:政商关系、政府权力与公民权利、法治专业主义VS专制主义、民办教育的空间、房价、政府公信力与社会信任、公益事业与社会发育、儒家传统与现代文明的张力、以及“上帝崇拜”的宗教信仰,等等。被访者以他们自己独特的阅历、渊博的学识、坦荡的良知,回应这些不容回避的重大问题,他们的深入思考与洞见,无异于迷雾中的星星烛火,照亮前路,引领人们寻见有益于社会、让未来变得更好的共识。
  • 中国大学校园形态发展简史

    中国大学校园形态发展简史

    全书分为上篇、下篇和比较篇三篇,以时间顺序为纲:上篇按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进程,阐述和分析1860—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中国近代大学校园形态的发展历程、模式和促使这种形态产生的不同大学社会价值取向;下篇则按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发展进程,阐述和分析1949年至当前中国现代大学校园形态的发展历程、模式和其对应的社会价值取向;最后本书以中国近现代大学演变进程为坐标,比较同时期基于不同国家社会政治、文化、经济因素中不同大学社会价值取向引导下形成的中西方大学校园形态。
  • 大山作证

    大山作证

    本书为长篇报告文学,全书由一个个有机的真实的故事组成,作者为我们呈现了一幅也许并不是宏大壮丽却绝对动人心魄的历史画卷,再现了扶贫干部为广大群众移民搬迁、建设安置点呕心沥血、大公无私的精神。也描绘醋移民户为了脱贫致富克服种种困难,离开故里的巨大开创精神。
  • 英才炼成记

    英才炼成记

    世界著名教育大师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任务在于为每一颗年轻的心都找到一把金钥匙。张丽雪相信,她能为自己的学生找到这把金钥匙。正是怀着这种信念,多年来,她一直默默地为每个学生寻找各式各样的金钥匙。张丽雪深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质,在她的引导下,学生们各个考入理想的学府,走上英才之路。《英才炼成记》是张丽雪教学生涯的纪实作品,书中以讲故事的形式真实地为读者呈现了班级学生成才的历程。为完成本书的写作,作者殚精竭虑,增删数十次,它不仅是一部感人至深的育人书籍,更是一部激人奋进的学生自主发展之作。
热门推荐
  • 墨水心之绝代佳人

    墨水心之绝代佳人

    墨水心再惹武林跌宕,看佳人才子如何笑傲江湖!
  • 群星至尊

    群星至尊

    一名前职业选手,携带玩家面板,意外穿越到了公测前的游戏世界。这个时间点:大海上,统一“冥界之海”的“群海之王”威廉还没有登上“灵界”,向光明之神索要先祖在三千年前赢下的赌注;北大陆,这冰天雪地、与世隔绝之地,数十位部落酋长还没有誓血为盟,共同宣誓阻击布雷联军;南大陆,洲陆霸主“蓝眼巨人”族的不败神话,还没有被兽人帝国以接连一百八十五次总攻的“人海战术”打破;西大陆,“文明世界”,靠着当“寡妇”起家、创建了“冒险者协会”的世界首富“巴斯克维尔女公爵”,还没有“迎娶”她的最后一任丈夫;东大陆,未来的世界中心,数万名城主大君征战不休,那群源源不绝、拥有着“无限活力”、“无限生命”以及“惊人创造力”的第四天灾们尚未降临……命运的齿轮悄然扭转,时代的钟声渐次鸣奏。“在无止境的黑夜,我就是世间的唯一!”…………【NPC文,背景为异界的大航海时代,不虐主,不小白,欢迎品鉴。】
  • 国之匹夫

    国之匹夫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是一辈又一辈的先驱者所守护所书写的!
  • 冷血女王复仇爱恋

    冷血女王复仇爱恋

    他们为了复仇创造邪魔组织,一个扬黑白两道都闻风丧胆的杀手级基地。位mm的性格各异,却是生死之交。神秘冷血如他,妩媚嗜血如他,活泼可爱如他他们为了复仇创在了一个个奇迹。复仇之中,三位gg对他们产生了爱恋,同为杀手的=他们怎样追求他们的爱恋呢?敬请期待落落给大家带了的冷血三女王复仇爱恋
  • 寄给月亮的爱意

    寄给月亮的爱意

    “躲起来的星星也在努力发光啊”__林夕楠__
  • 销售新人的7项修炼

    销售新人的7项修炼

    本书着重介绍了销售新人从平凡到卓越的心路历程,具体分析了销售新人必经的七项修炼:面子上的修炼、礼仪上的修炼、脾气上的修炼、体力的修炼、谈判上的修炼、挫折上的修炼、客户上的修炼。
  • 我家何少又被宠了

    我家何少又被宠了

    震惊,京城何少在被赶出家门15天后加入了晴天战队打团控!震惊,京城何少在被赶出家门一年后考上了京大!震惊,京城何少在被赶出家门370天后被京大数学系教授当成宝贝吹嘘!据说当记者采访十三中的班主任何少有没有可能作弊时,班主任老贾:他考到这个成绩不足为奇,不过如果能把语文学好分还能再高一点。京城何少,原名何逾青,京城有名的病秧子,京城众豪门评价:难成大器,怯懦无用。传言他活不过25岁,被何家流放到青城养病,任他自生自灭、。何逾青,天生灵体,通晓万物,游离于世外,就因为喝了口酒莫名其妙成了京城何少,男的?确实挺像。
  • 法师小姐

    法师小姐

    重生穿越的伊瑟很不满意自己的现况,在努力过程中似乎一切都在变好。然而在刻意的安排下,在死亡与远走之间选择了后者。
  • 太上灵宝玉匮明真斋忏方仪

    太上灵宝玉匮明真斋忏方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二柱子想在在约战中过咸鱼生活

    二柱子想在在约战中过咸鱼生活

    (本书又名:《二柱子在约战中的烦恼》)一位失去了部分记忆的穿越者与正当想要改革忍界的佐助的记忆融合,却意外来到了约会大作战的世界。十香吃醋又暴走了、四糸奈又被弄掉了、折纸又想开车了(?)、美九又想色诱他了(?)平淡过下去是不可能的,毕竟还有许许多多的麻烦事要他去解决。“怎么感觉我像是马赛克被坑了呢,唉......”佐助叹了口气,语气无奈地说道。(日常向,单女主,不后宫。不喜勿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