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936700000023

第23章 一根竹竿闯天下(7)

孟杰回答:“我是跟老师学的。拜师学了一两年。”

那个人说:“你真了不起!”这时,他开始自我介绍:“我叫李小平,也是个盲人。我就住在这个村子里。我是保定盲校毕业的,你想学啥,我教你。”

艺不压身,向自己遇到的每位老师学一招,是孟杰一路流浪卖艺过程中最大的愿望。一听说对方上过盲校,并主动提出愿意教自己,他高兴坏了,连忙回答:“我想学针灸、按摩。”

李小平说:“行。咱们来个‘货换货’。我教你针灸、按摩,你教我说书,行不?”

听到这个好主意,孟杰马上高声响应:“好哇!咱们就来个‘货换货’!”

于是,两人便开始相互合作。

两个盲人从一个村庄迁徙到另一个村庄,形影不离地相处了一年多。白天,李小平教孟杰针灸和按摩;晚上,穆孟杰则教他说书。相互都不收钱,不付学费。事实上,也就是互相拜师学艺。李小平是正规盲校毕业的,不但会针灸按摩,还懂盲文。穆孟杰抓住这个绝佳的学习机会,虚心地向对方请教,双方配合得非常默契。

为了学习针灸,孟杰开始时在卫生纸上练习扎针。为了摸索清楚针灸的穴位,感受疗效,他在自己身上扎针。各种不同的病症,如感冒、头疼、咳嗽、恶心、腹泻或是小儿尿床,针对不同的病情需要在不同的穴位施针。配合学习按摩,他慢慢地练习在身上找寻各种穴位,什么足三里呀,什么百会穴、人中穴、涌泉穴……找准了穴位按压捏挤推拿,那个部位就会有酸疼感。在学习的同时,孟杰牢牢记住了李老师的指教,譬如,在人的后背上不能随便施针,尤其是在脊柱上更不可轻易施针。

等到孟杰逐渐掌握了人体穴位分布和施针用针的方法手法之后,李小平老师便开始让他接手给一些病症较轻的患者施针。那些人都听过而且很喜欢孟杰说书,所以跟他都很熟悉。经过治疗,大多都有效果。

半年之后,穆孟杰便掌握了针灸、按摩技能,李小平则学会了说《刘公案》。

学会了针灸、按摩,穆孟杰又多了两种养家立业的本事。他十二岁流浪学艺,十四岁就能攒钱养家糊口。白天,他给村民们进行按摩或针灸治疗,晚上,则给大家说上一个半小时的评书。每次按摩或针灸,如果有效果了,人们一般付给他三五角钱,而每晚说书,因为他说得好,人们都很喜欢,因此赚的钱也多。

那个时候,有时在一个村子里能遇上两拨说书的流浪艺人。那么,大家就会自觉地分成两头,一拨在村西说书,一拨在村东说书。由于孟杰说得生动风趣,村民们往往都爱凑到他说书的地方去。一个晚上,别人说书通常能赚二十元,他却能赚到五十元。

随着钱越攒越多,经常往家里邮寄不仅麻烦,而且要多花汇费,而随时带在身上又很不方便。为了安全,每当攒够了一百元钱,孟杰便把它存到当地的农村信用社。到了年底,再把它们取出来,带回家去。每年他都要等到年底腊月二十八九了,才会回老家东辛寨村去。而过完年,正月初六七就又离家说唱卖艺。十几年里,他从未在家里过过正月十五元宵节。

孟杰挣的钱越来越多,到1983年,他已经积攒了四千元。

原先,父母家的房子是一座土坯房,睡的是土炕。屋顶是用高粱秸秆混合着白灰炭渣打成的,最害怕下雨天。一下雨,屋顶准漏雨,屋里就得准备好大盆小盆接漏下来的雨水。屋子里到处都是湿漉漉的,待在里面,又冷又湿。

孟杰是个孝顺的孩子,从小就想着长大赚钱了要好好孝敬父母。他把所有的积蓄全都拿出来,给父母翻盖了房子。在墙体的土坯外面加上一层“立砖皮”,给四面墙的表面贴上一层陶砖,当地人称这样的房子为“表砖房”。贴了面砖,可以很好地防雨,屋顶又盖上了红瓦,这样一来,下雨天屋里就不会再漏雨,家里永远都是干燥清爽的了。东辛寨村有几百户人家,就属孟杰他们家的房子修得好,生活过得好。

过了两三年,孟杰又攒了不少钱,他就帮助父母把“表砖房”翻盖成了“卧砖房”,就是在墙外面用砖头横着摞起来,一直摞到屋顶。比起表面贴砖的“表砖房”,“卧砖房”要用的砖头多了好几倍。

这可是东辛寨村第一座真正的砖瓦房。昔日经常被邻里讥讽嘲笑的老穆家,一下子变成了方圆十里八乡令人羡慕的家庭。穆东修排行老五,因为家里俩儿子是盲人,那些伯伯们原先都瞧不起他们家,现在,他们家盖起了平乡镇头一户的砖瓦房,亲戚邻居们都对他们家刮目相看。乡亲们对孟杰的母亲说:“还说你命苦,咱们村谁住上砖瓦房啦?看你的命多好哇,仨正常人也比不上你家孟杰!”

母亲笑了,谦虚地回答:“哪里,哪里!我们也就是图个家里不漏雨罢了。孟杰走村串巷,赚的都是辛苦钱哪。”

嘴上虽这么说,心里却是甜丝丝的。

是啊,儿子不仅没有成为家里的累赘和包袱,而且还能独立养家了。这孩子从小要强,还真是为爹娘争了口气!

从此,穆东修两口子在村里都能挺直腰板走路了。

亲人般的大娘

1984年,孟杰到新乐曲都村说书时,遇到了一位好心的大娘。

孟杰这个人,长年在外流浪,特别懂得礼节,嘴巴也特甜。说书时,开篇和中间都要热情地跟听众打招呼:

“各位大伯大娘,各位叔叔婶婶,兄弟姐妹……”

话说得很婉转很周详,让观众听着心里特别受用。

在这一群每天晚上都来听书的听众中,就有这么一位老大娘。她每晚都来听他说书,非常喜欢。看到孟杰这个小伙子说书特别卖力,大娘怕他嗓子疼,每天都端碗汤给他喝。没有做汤的时候,她就把家里珍藏的仅有的一点儿白糖拿出来,每次冲一碗开水送给孟杰喝。

开始的时候,孟杰还很不好意思,一再推辞:“大娘,白糖很稀罕的,您年纪大了,留着自己吃吧。我说书说惯了,不用喝糖水,没问题的。”

“我家里还有。你喝吧!人家医生说,喝糖水对嗓子好哩!你是个说书人,靠的就是一副好嗓子。嗓子坏了,怎么说书哇?”大娘的回答声如洪钟,显得中气十足。显然,这是一位体格健壮的老人。

实在推辞不过,孟杰就接过碗把糖水喝了。

看到孟杰听话地照做了,老大娘心里别提有多高兴:“这就对了!大娘以后还给你做吃的。”

后来,别人告诉孟杰,这位老大娘已经八十五岁了。一个人住在一个破败的小院子里。

哦,原来是一位孤苦伶仃的老人。我也要对她好。孟杰心里想。

老大娘依旧每晚都来听书。她觉得孟杰一个人在外面流浪,风餐露宿的,一定吃不上啥好的。于是,每晚,她都包饺子,煮好了给孟杰端到街上去。

“孩子,给!你吃!这是我包的饺子。”大娘说。

“大娘,您留着自己吃吧!我有吃的。”孟杰推辞道。

“你吃!我回家吃去,家里还有好多呢。”老大娘不由分说就把饺子碗和筷子塞到孟杰手里,然后故意扭头就走。

孟杰没办法,只好接过来。

等老人一走远,旁边就有人告诉孟杰:“她岁数大,饭不干净,别吃她做的饭!”

有的人附和道:“是啊,她家买的肉几十天都舍不得吃,不新鲜,都变味了。吃她做的饭不卫生啊!”

孟杰一面谢过人家的好心提醒,一面却端起碗来,一个饺子接一个饺子,全吃掉了。

这是大娘的一片心意呀!她自己都舍不得吃的东西,咱咋还能嫌人家的东西不卫生呢!

知道了老人的处境,要离开这个村子的时候,孟杰专门摸索着寻到大娘家去看望她,跟她告别。然后送给她十元钱。

大娘怎么也不肯收,再三推辞道:“孩子,你赚点钱多不容易!我怎能收你的钱?”

这么多天,大娘一直都是把他当作至亲的人一样对待,这份亲情,自己怎能承担得起?

孟杰愣是把钱塞给了她。他知道,钱买不来人间的真情,但是,或许也只有钱,才能略表他对大娘无尽的感激之情。

以后,无论走到哪里,他的心里始终装着这位善良的大娘。到石家庄说书时,孟杰偶然听说老大娘的儿子不孝顺,不管她的吃喝,为此他还专门到新乐给大娘送钱。从此,只要路过新乐,他都要去大娘家看望,一直到老人九十三岁时去世。

一包针都给扔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孟杰越长越英俊。如果不是认真察看,一般人很难看出他是一个盲人。他的说唱也越来越熟练。每到一个村子,人们都围着他,听他说书拉弦,表演拟声、口哨等曲艺。能给大家消愁解闷,逗大伙儿开心笑,他自己也很开心。他的表演,以说为主,兼带唱歌、模拟人声和动物声,逗哏取乐,讨人欢笑,赚人眼泪。观众中,男女老少都有。上至八九十岁的老者,下至七八岁的小学生,还有一大拨青春活泼的大姑娘、小媳妇。

开始时,他主要是在河北省邢台市所辖的地面上活动,去过任县、隆尧县、南和县、威县和内丘县。十四五岁时则主要在石家庄和保定地区活动,到过新乐县、正定县、无极县、藁城县、赵县、灵寿县等,保定地区去过唐县、易县、满城县、望都县、阜平县等。这两个地区绝大多数的村庄孟杰都曾去那里说过书。去邢台、石家庄和保定地区,他都是步行走着去的,边走边唱,一路流浪卖艺。

后来,他还乘火车往北最远到过吉林、黑龙江,向西到过山西太原、陕西宝鸡等。像山西省著名的大寨所在地昔阳县以及吕梁市的交城县、运城市的垣曲县等,他都曾独自去卖过艺。他觉得,东北人都能听得懂他的口音,山西人的口音却不好懂。

当然,他十几年在外流浪,最主要的活动区域还是在石家庄和保定地区。

同类推荐
  • 徐志摩情书:致陆小曼

    徐志摩情书:致陆小曼

    本书所收徐志摩情书主要采自《爱眉小札》,但也收录了《爱眉小札》未曾辑录的部分情书。相信读者从中可以看到一个充满文采、充满激情、充满睿智的徐志摩。
  • 晚安,俄罗斯

    晚安,俄罗斯

    《晚安,俄罗斯》是俄罗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诗人、作家帕斯捷尔纳克的自传。作者从幼年写起,写自己充满艺术氛围的家庭在莫斯科文化圈子里的交际,写他与那些文艺名家的交往,更写他对艺术、对文学的热爱。俄罗斯叙事文学的伟大传统,赋予了他瑰丽奇特的想象力,行文诗意、深邃、极富魅力。
  • 庄子的智慧(中外大智慧丛书)

    庄子的智慧(中外大智慧丛书)

    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他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如“天道无为”的思想论述对当时和后世均有着巨大的影响。《庄子的智慧》是作者近年研究庄子思想的又一力作,全书共分十一个篇章,资料丰富,且多有创见,为读者提供了一个通俗易懂的读本,也为从事中国哲学史和中国文学史的研究和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 我的西沙窝

    我的西沙窝

    《我的西沙窝》三辑,一辑:那乡那土;第二辑:那年那月;第三辑:那人那事。作者从自己的故乡来源写起,记录了他在西沙窝出生、成长岁月留下的记忆和经历,以及作者爷爷、作者父亲和作者三辈人与西沙窝不可分割的关系,虽然西沙窝并不是作者真正的家乡,而是爷爷逃荒逃到那里,而后在西沙窝扎了根,但是西沙窝是养育作者的地方、是作者成长的地办、是作者的根。让我们一起陪作者回忆关于西沙窝的一点一滴。
  • 青藏高原汽车兵

    青藏高原汽车兵

    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经济服务的、是为工农业生产服务的、是为广大群众服务的。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魔兽剑圣生化纵横

    魔兽剑圣生化纵横

    一个喜欢看生化小说与玩3C橙海剑圣人物的18岁少年,带着魔兽剑圣的技能穿越附体到了一个在经历过生化危机三年磨练而又重生在生化危机爆发前一天准备大干一场的20岁青年身上,将会发生何事?本人第一次写书,只为追寻看小说时的梦想,不会TJ,不会垃圾。
  • 但求安亦凡

    但求安亦凡

    我还是会记得,那个趴在课桌上沐着阳光的少年,偏过头邪笑着”喂,你...也是喜欢我的吧。”而如今灯火阑珊的街头物是人非,我换上了那条头次被你夸赞的裙子,我...在等你,等我的光明,等我的青春。还爱他么?爱,怎能不爱。青春仅一回,但求安亦凡。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他是人间一缕光

    他是人间一缕光

    三年前乔安安以为费渊是个和自己一样,毕业了需要在人才市场找工作的年轻人。他们因为相爱在一起,又因为彼此不够坦诚而分开。三年后再见,他不再隐瞒,以费家太子爷的身份示人。她不再软弱,成了独立创业的女强人。他们的命运重新纠葛在一起。他爱她,想重归于好。她也爱他,却始终不肯同意。费渊不懂这是为什么,直到他听说乔安安有一个得了自闭症的弟弟,乔安宇。他明白,她是怕拖累他,更没有办法忍受他父母的挑剔。费渊不顾家里阻拦,冲破层层障碍非她不娶。乔安安几经思考、纠结,终于不再犹豫。后来的后来。费家的Faith集团,联合乔安安的安黎公关,一起做了一件造福全社会的事情——建立全国连锁的自闭症康复训练中心,以平民价格优质服务,为广大自自闭症患者、家庭,传递爱和希望。乔安安看着电视里慷慨陈词的费渊,又看了看厨房里忙着做饭的费渊,再看一看安心画画的乔安宇,不自觉的牵了牵嘴角。不管世界再多黑暗,总有一缕光为你指路。
  • 少年抽奖吗

    少年抽奖吗

    嗯?我又抽到了啥?“恭喜主人,抽到红太狼平底锅一副!!!”“滚!!!”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嵩山道观

    嵩山道观

    拿起师门的阴阳剑,少年人开始了自己的江湖旅程。意气相投的朋友,阴险狡诈的敌人,互相爱慕的恋人。明教为何会被朱皇打压,蒙古凭借什么还想入主中原。追着少年一起看看这些江湖事,江湖事了再回开始的嵩山道观。
  • 邪石灵神

    邪石灵神

    自己看………………………………………………
  • 庶女翻身之宠妃不好当

    庶女翻身之宠妃不好当

    她富可敌国,却在深宫中最为人不耻她事事迁让,却让‘宠妃’接连羞辱她步步为营,却总是棋差一着为了目的她不择手断姐妹,爱情,甚至是孩子都可以放弃!只为守好母家,只为将它更好的交还他手却总是事与愿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