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181500000011

第11章 极富前瞻性的中小学课程设置(3)

(2)外语学习。文部科学省从2002年开始指定在全国重点开展英语教育的高中为“超级英语高中”(期限为3年),在这些高中开发英语课程、用英语教授部分科目、积极与大学及国外兄弟学校合作教学。2002年“超级英语高中”有18所(其中公立15所、私立3所);2003年为35所(其中公立27所、私立8所);2004年又新增加了35所(其中公立21所、私立14所)。同时,日本政府也注重与亚洲近邻国家之间的交流,在高中开设除英语以外的外语课程。2003年,全国有653所公立、私立高中都开设了除英语以外的外语课,涉及24种语言。另外,2004年,文部科学省还特别指定神奈川县、大阪府、和歌山县、长崎县为汉语推广地区,指定大阪府、鹿儿岛县为韩语推广地区,大力推进除英语以外的外语教育。

(3)世界共通课题的学习。主要包括学习国际社会动向、各国相互依存关系、世界贫富差距问题、环境问题、人权问题等当今国际社会面临的一系列共通课题。通过对这些全球性课题的学习,培养青少年的国际意识、开扩青少年的国际性视野,使日本在今后的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广泛更大的作用。

二、国际理解教育的特点

在日本无论是政府、各级机关还是民间组织,都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对中小学校进行积极的鼓励与援助。这大大地提高了学校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积极性,富有特色及成效的实践活动层出不穷。在具体开展内容上呈现以下三个特点:

1.注重体验性学习

无论是邀请外国留学生来校交流,邀请外国教师到学校任教,还是邀请外国人参加当地的国际交流活动,都是要让青少年通过亲身体验感受与本国不同的异国支化、风俗、习惯、人文,同时也不仅仅停留在感性认识上,通过调查、发表会、报告会等,促使学生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前面提到的作为高中阶段国际理解教育一项广泛的实践形式——海外修学旅行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大多数学校普遍反映,通过组织学生去国外访问,直接与当地青少年及一般市民接触,大大增加了学生对修学旅行目的地国家的地理、历史、社会、风土人情等方面的认识,扩大了国际视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外语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通过与他国的比较,提高了青少年对本国的认识及作为日本人的自我意识。修学旅行还不仅仅只是去一下国外就结束,回国后,学生们向全校师生做访问报告会,或在学校文化节上发表、展示访问成果,编辑访问感想集,利用因特网等通讯手段保持与被访问国青少年间的交流,参加志愿者活动等,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学生们既可以亲身感受、体验,又不仅仅停留在感受、体验上,基本做到了体验与学习两方面兼得。

2.形式多样,涉及所有学科

目前在中小学开设的国语、数学、社会、理科、美术、音乐、道德等各科目一般都是以本学科为主,纵向垂直,自成体系,其目标是培养单一的学科知识及能力。而国际理解教育并不是一门独立的科目,它是融会贯通在每一门现行的学科学习中,让学生在学习相关学科知识的同时,接受国际理解教育,同时利用已学的相关知识加深国际理解,强调学科教育、社会教育、德育教育、艺术修养等多方面的有机融合。另外,在时间上可根据活动的需要灵活安排,时间可长可短,可以定期安排一天时间,也可以不定期的安排一些相关活动。形式上不仅仅局限在以班级为单位,也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内容的选择采取同兴趣异年龄分组的形式,跨学级、跨学年学习。对教学的组织指导上,不像传统课程那样由一个教师负责,而要求全校教师整体协调合作组织指导。例如,现行的中学阶段英语教育注重的是语法、句型等语言习得方面。而引入国际理解教育后,大部分中小学都配备了一至两名外籍教师或AET(英语指导助手),与本校英语教师合作,共同开发适合本校学生的教学法,或者直接参与课堂教学,力求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利用所学的语言知识更好的了解他国,增进与他国的交流。在社会这一学科中,为了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培养爱国之心及今后在国际社会中必要的公民素质,各学校主要通过让学生实地调查或查阅资料,了解本地区的地形特色、交通、风俗习惯、传统活动、居民的生活、本国历史、政治,同时也让学生了解与本国政治、经济等有着密切联系的国家的基本情况,了解本国在国际交流、国际合作、国际性事务中的活动内容、贡献、发挥的作用等。数学课上,通过制作统计表,分析、比较各国的某一项指标,培养学生从国际性视点出发思考问题的能力。此外,像音乐、美术、理科、劳动技术等科目都把国际理解教育融会在各科目学习之中。

3.重视本国传统文化的学习

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咨询报告指出:把培养作为国际社会一员的日本人的自我意识当作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的目标之一。而国际理解教育不是单方面的了解他国文化,而是双方或多方的交流、理解,既要了解他国,也要让其他国家的人了解自己国家。此外,通过接触各种不同文化背景的生活、习惯、价值观等,让青少年认识到不同文化之间没有“好”或“坏”、“先进”或“落后”之分,而只有“不同点”,在各自“不同点”的基础上寻找双方的“相同点”或“交点”,从而培养青少年尊重他国不同文化、多元价值观的良好态度。

因此,了解自我、明确自我的坐标轴、给自我定位就显得相当重要。没有这一前提,就无法被对方理解,同时也不能很好的理解对方。基于这一观点,各校在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时,都把加深青少年对本国历史、传统文化的理解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例如,邀请专业人士介绍茶道、插花、陶艺、歌舞伎、和服等日本传统文化的形成、现状、流派、艺术价值、精髓所在,组织学生参加本地区的“捣年糕大赛”、“七夕节”、“烟花晚会”等传统活动,充分认识、理解本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通过对本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或再认识、比较本国与他国风俗习惯、风土人情、价值观的不同,从而确立作为日本人的自我意识。让学生在接触、感受异国文化的同时,重视对本国传统文化精髓的继承,这也是日本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在实践内容上的一大特色。

了解目前日本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的开展情况及其特点,这些对我国现阶段中小学教育改革有着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循序渐进的信息教育课程设置

作为发达国家,日本也是信息技术教育开展较早的国家之一。为了适应高度信息化社会的需要,日本政府十分重视培养学生获取、选择、整理、创造和传递信息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计算机的手段和态度。其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已达到较高水平。

1999年12月,日本政府制定了《教育信息化实施计划》。该计划旨在通过加强基础教育中的信息教育,推进全民信息教育,全面提高日本国民的信息素质。该计划明确提出,到2001年末,所有公立中小学都要联网;到2005年,中小学的所有科目都应能开展计算机网络教学,所有学生都应具有利用计算机开展学习的环境。为实现上述目标,该计划还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与措施:为所有学校配置计算机;为公立学校教师每人配置一台计算机;为所有学校联网;制定校园网低收费政策;加快高速网相关设备的研究和开发;对所有教师进行计算机知识培训;建立学校计算机教学的管理体制;推动相关团体和企业对教师、学校给予支援;动员学校所在地区和民间企业支援计算机教学;完善计算机和因特网维护机制;政府部门和民间合作开发高质量计算机教学软件;产学研合作建立网络研究体制;建立“全国教育信息中心”。

当前日本实施信息教育的目的是:要在越来越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中,使学生能在信息的海洋中自主地选择与利用信息,掌握收集信息的方法和培养运用信息的能力,同时还要能对信息化的影响等有深刻的理解。

信息教育的内涵就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应用能力”。所谓信息应用能力是指个人主动选择、应用信息以及信息技术的基础性素质。日本各级学校在培养信息应用能力方面有着不同的分工,不同阶段开设不同的信息教育课程,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各有其侧重点,由注重技术应用逐渐向培养正确观念推进。

一、小学阶段

在小学阶段,把计算机等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来应用,使学生能够接触、习惯信息技术,并能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积极态度。1997年11年17日,教育课程审议在题为《教育课程标准改善的基本方向》的报告中提出,小学每周必须2课时,全学年76课时进行信息教育。小学新设“综合学习时间”,要求学生在各学科学习中熟悉信息工具(手段)。1998年2月,教育课程审议委员会建议,从2003年开始,全国所有小学从三年级起设立综合学习科目,开展国际理解教育,其中包括:信息教育、英语教育和环境教育。在“综合学习时间”里,开展与信息化相对应的教育,要求各科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妥当地使小学生经常接触作为教具使用的计算机,使他们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初中阶段

初中信息教育课程的课时安排和小学一样,要求每周必须有2课时,全学年有76课时,初中除了必须在技术与家庭学科中开设“信息基础”课程作为必修课外,还在其他学科以及“综合学习时间”开展活用信息手段的自主性课题解决型学习。信息基础课程的教学重点是根据学生个体差异,给学生提供自主地选择、活用信息和信息工具(手段)的机会,让学生获得活用信息的基础理论,通过教师在教学中运用计算机的各种特性,使学生能够深刻地理解计算机并学会使用计算机。

初中阶段的信息教育还渗透进了技术·家政科中,该科目加进了称为“信息和计算机”的内容,技术·家政科共175学时,其中1/2的学时进行技术科教学,技术科教学内容的1/2又是与“信息与计算机”相关的内容,主要有:①信息手段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②计算机的基本构成、技能及操作;③计算机的使用;④信息通信网;⑤计算机多媒体的使用;⑥程序、测量和控制等。其中①~④是全体学生必学的主要内容,⑤和⑥则是以制作作品为中心的可选择课题。

三、高中阶段

高中阶段的信息教育除了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外,还必须使学生理解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对个人及社会的影响。1998年5月26日,教育课程审议会提出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方案,建议在高中普通科设置信息课程,该课程包括:信息的收集与发出、计算机的结构和功能等科目。教学内容包括:适当地判断、分析、评价信息的基础性理论与方法、信息手段的选择性活用、信息和信息技术对人类和社会的影响等必要的知识。

为适应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倾向,使学生有选择地学习必修课程,特设信息A、信息B、信息C三个科目供学生选择。

信息A是以信息的有效利用为中心的科目。主要以培养正确使用计算机和信息通信网等,形成选择、处理、发送信息的基础技能为目标,其内容构成是:使用信息是信息手段的有效性;信息的收集、发出、处理和信息手段有效利用;伴随信息手段的发展而存在的生活上的变化等。

信息B是以对信息的科学理解为目标而设置的科目。以计算机的性能、构造及计算机的正确使用方法的科学理解为重点。其内容由利用计算机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计算机的构造和技能、信息处理的模式和数据管理、有助于信息社会发展的信息技术等构成。

信息C是以形成参与信息社会的态度为重点设置的科目。以对信息通信网等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的理解,培养最好的参与信息社会的态度为目标,其内容由信息的数字化,信息通信网和通信,信息的收集、发出和自己的责任,信息化的进展和对社会的影响等构成。

这三个科目均为2学分,同时也还都规定了演习时间,其中“信息A”的要求占该科目总学时的1/2以上,“信息B”和“信息C”要求在1/3以上。其目的是让学生带着自己的课题主动地运用信息和信息机器。这也是信息教育的基本观点。

为提高信息教育的效率,日本将信息教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去,初中的计算机教育主要是在技术、理科、数学、家庭等学科进行;高中的计算机教育主要是在职业科目、数学、家庭等学科展开。

日本信息技术教育以突出计算机的应用为特色。日本政府在1999年制定的《教育信息化实施计划》中提出,到2005年全国中小学所有科目都要实现运用计算机和因特网授课。中小学通过使用计算机和因特网教学,实现三个根本转变,即学生学习方法、课堂教学方法和学校管理的根本转变。

综上所述,日本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与政府的信息化政策密切相关。由于对信息化社会的到来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对信息社会的积极面与消极面影响有较充分的心理准备,再加上立法先行,教育信息化的深入推进成为法律行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目的明确、内容全面,课程和活动安排适应不同年龄的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实施计划步骤可操作性强,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适应时代发展的“综合理科”

当今科学技术的进步及经济发展不仅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物质生活,而且诸如信息化、国际化、价值观的多样化、独生子女(或少子女化)、老年化等问题已影响到了社会各个层面。且这些变化今后还会逐渐扩大和加速。面对这样的社会变化,教育应该如何改革?尤其作为处于学校教育核心地位的课程应如何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学生成长的需要?这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日本文部省最新颁布的“高等学校(相当于我国的高中)学习指导要领解说”也充分体现了教育改革这一国际化的大趋势。日本在高中开设“综合理科”课程。“综合理科”是在初中理科基础上,让学生观察自然事物,通过各种现象认识自然规律,培养对于自然的综合能力。特别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体验。现将日本高中的“综合理科”课程目标、内容和操作及实施“综合理科”的注意事项介绍给大家,或许对我们正在实施的“综合实践课程”有参考价值。

同类推荐
  • 学校怎样组织学生参观科普场馆(下)

    学校怎样组织学生参观科普场馆(下)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普及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是我们全社会的重要课题。
  • 战争与和平(一)

    战争与和平(一)

    《战争与和平》是世界文学史上一部不朽名著。作者以高超的艺术技巧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的人物形象,写尽了各种人情世态。书中共有五百五十九个人物,上至皇帝、王公、外交官、将领、贵族;下至地主、商人、农民、士兵,如此众多的人物,在最善于表现人物心理与性格特征的艺术大师的笔下,被赋予了一种崭新的视觉和色彩,男女主人公们以自己精神生活的全部复杂性和独特性出现在读者面前。本书具有史诗的气魄,画面广阔,人物众多。书中既有俄国和西欧重大历史事件的记叙,又有故事情节的虚构;既写了金戈铁马、刀光血影的战斗,又写了安逸宁静的日常生活;既有慷慨激昂的议人论世,又有细腻婉约的抒情述怀。
  • 学校收藏活动的组织策划(下)

    学校收藏活动的组织策划(下)

    文化的内涵非常丰富,其本义则是“以文教化”,表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品德的教养,属于精神领域的范畴。所以,我们学习文化知识,就是为了不断提高个人的文化素质修养。
  • 中学文科课程资源-诙谐闲趣

    中学文科课程资源-诙谐闲趣

    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而诗人、词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严格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中国诗起源于先秦,鼎盛于唐代。中国词起源于隋唐,流行于宋代。
  • 激发青少年健康成长故事

    激发青少年健康成长故事

    现在有不少学校推出特色项目,如感恩教育、养成教育、经典诵读等,今天推荐励志教育。
热门推荐
  • 无限重生之旅

    无限重生之旅

    不是刘明的本意,而是主脑无聊了。刘明重生在异世界的各个伟人当中,有爱因斯坦,康熙,秦始皇等等,别人觉得逍遥,可是刘明却觉得痛苦,因为要完成任务,比如说奉旨暖床……
  • 五代花月夜

    五代花月夜

    镜中花,水中月;花月不解相思夜,五代花月有闲恨,此去化解相思劫,看花开花谢,叹月圆月缺。花月一群:13199122
  • 魂之传

    魂之传

    举起手中的长剑,斩下千世的枷锁,却留下,一段悲哀的,不屈的魂······
  • 尸与者

    尸与者

    一片阴森的树林,到处是婴儿的残骸,在阴气和煞气的灌溉下变成一个真正的婴儿,被人捡的抚养,又遇到高人传授降妖除魔之法,和健体强身之术,最终成为一代天师。
  • 地藏王

    地藏王

    或许你不相信,我们的地底埋藏着另一个世界。——我的父亲是一名有二十多年勘探经验的地质勘探人员。那个年代的地质勘探者是真正的勇者,例如余纯顺、彭戈侠、刘田雨、王铁男……他们半生奔波,跋涉大江南北,到达了很多人类几乎不可能涉足的地方,经历了种种常人难以想象的事件。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而他们则用锤子敲开了另一个世界的大门。那个神秘诡异的世界,随他们的逝去而永远被埋在地底。——长沙地下夷陵界,昆仑山顶玉虚宫。九黎金剑牛头壁,日月一线见仙踪。
  • 注定赖着你

    注定赖着你

    一觉醒来,发现身边睡着一个男人就算了可是,这男人竟然是自己的男神不对,是自己的偶像而且,对方开口的第一句话是“老婆,睡得好么?”PS:因为作者大大很喜欢井柏然,故特意写了这一篇小说来各种YY
  • 星语星扉

    星语星扉

    一位亡国的王子,踏像复仇之旅,中途失去了朋友,复仇成功后却又迷失了自己,陷入在权力的海洋,醒悟后最后的故人也以离去
  • 多空——笑傲股市江湖的独门秘籍

    多空——笑傲股市江湖的独门秘籍

    在这本书中,法意团队只讲述具体投资方法,他们认为,唯有够具体,才能真正学到本领,看哪一个数据,哪一个指针,哪一个策略,为什么要如此理解,这本书不断回答读者最基本、蹲马步的问题,如果看完这本书后,读者还是一样还没找到方向,随盘感任意下单赔钱,别告诉别人你看过此书!
  • 月照故人来

    月照故人来

    哪段青春不荒唐,哪场爱情没有伤。。。可爱小甜甜任玥毕业后终于进入了理想的公司,宁城第一大财团“顾氏集团”,终于熬过了大学进入了社会,原本以为可以独立自由了,却又掉进了紧张刺激的职场。“天降一个王子来救救我吧!!!”职场菜鸟新人小玥儿每天小心得伺候着各类上司,原本就战战兢兢的职场生活,却因为皇太子顾来的出现,更加水深火热。职场失意,情场总会得意吧,可是这接二连三出现的大桃花似乎让小玥儿的生活更加糟糕了。。。究竟哪个才是上帝派来的王子呢?
  • 古剑奇谭之苏雪合体

    古剑奇谭之苏雪合体

    “苏苏,哪怕你用不到一年的时间陪着我,哪怕你永远都记不起来我,我也会永远守护着你,为了你,我可以背叛幽都,放弃灵女,不要十二品莲台,不要伏羲琴,不要赤霄剑......只为陪着你。”晴雪望着如冰块脸的屠苏,明亮的眼睛里滴下了浓浓的爱与深深的情——眼泪。女娲娘娘说只有苏雪合体才可以换来这世界的安宁,换来百姓的健康,桃花谷是他们相遇的园地,如今隔山相望,却不望那对丢入悬崖粉碎的泥土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晴雪他们都拼了命,完成自己人身坎坷的使命。【据作《古剑奇谭之苏雪合体》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