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199100000014

第14章 《光赞般若经》:敦煌僧团的理论基石

(1)通序

我阿难亲自听释迦牟尼佛这样说的:当时,佛游罗阅祇耆阇崛山中,与5000大比丘僧在一起,他们都是阿罗汉。另外还有没有证得阿罗汉果位的贤者阿难和500名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大菩萨有颰陀和菩萨、罗邻那竭菩萨、摩诃须菩和菩萨、那罗达菩萨、娇日兜菩萨、和轮调菩萨、因坻菩萨、贤守菩萨、妙意菩萨、持意菩萨、增意菩萨、不虚见菩萨、立愿菩萨、周旋菩萨、常精进应菩萨、不置远菩萨、日盛菩萨、无吾我菩萨、光世音菩萨、渐首菩萨、宝印首菩萨、常举手菩萨、常下手菩萨、慈氏菩萨等无数菩萨。

释迦牟尼佛在自然师子床座上,结跏趺坐,进入定意王禅定之中,以道眼观察娑婆世界,在脸上露出了会意的笑容,浑身上下,放大光明,普照三千大千世界。在释迦牟尼佛光辉照耀下的众生,都发菩提心,所以释迦牟尼佛发出了会意的微笑,口吐广长舌,发出清净真妙志性光明,覆盖三千大千世界,在其光明中,自然长出无数金宝莲华,每朵金宝莲华上,都有结跏趺坐的佛,讲说大乘佛教的六波罗蜜法,众生听闻以后,一个个都觉悟成佛了。

释迦牟尼佛在师子床上,又进入师子娱乐禅定之中,示现神足,导致三千大千世界,六反震动,五道众生,一个个都目睹佛的金身,在地狱、饿鬼、畜生道的众生,离苦得乐,或得生为人,或得生在天上,而人世间的众生,聋者聪,忧郁病患者成为正常人,精神病患者得以康复,裸形者有衣服穿,饥饿者有饭吃,消渴者有水喝,疾病者恢复健康,身体残疾者恢复成正常人,疲劳者得到休息,瘫痪者能够行走自如。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首陀卫净居诸天、梵天、波罗尼蜜天、尼摩罗天、兜术天、盐天、忉利天、四大王天,身上涂抹天香,有的手捧天青莲花,有的手捧芙蓉鲜华,供养释迦牟尼佛,顶礼佛足。

在东方,无数诸佛世界的众生,都看到释迦牟尼佛在罗阅祇耆阇崛山中演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尤其是最遥远的东方边陲佛国,叫宝迹佛国,其国的佛,名叫宝事佛,也在演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有个名叫普明的菩萨,看到释迦牟尼佛放出的大光明及大地震动,就向宝事佛请教有大光明照到宝迹佛国及其土地大震动的原因,宝事佛就告诉普明菩萨说,这是在遥远的西方,释迦牟尼佛在忍世界演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而放出的威神之光。普明菩萨就向宝事请假,前往娑婆世界听释迦牟尼佛说法。宝事佛答应了普明菩萨的请求,并让普明菩萨带上千叶金色莲华供养释迦牟尼佛。于是普明菩萨就带上千叶金色莲华,与无数菩萨到娑婆世界听佛演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在南方,有一个非常遥远的佛世界,叫离一切忧佛国,其国的佛,叫无忧首佛,有个名叫离戚的菩萨,也与无数菩萨搭伴来娑婆世界听释迦牟尼佛演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在西方,有一个非常遥远的佛世界,叫寂然佛国,其国的佛,叫宝龙佛,有个名叫意行的菩萨,也与无数菩萨搭伴来娑婆世界听释迦牟尼佛演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在北方,有一个非常遥远的佛世界,叫致胜佛国,其国的佛,叫胜诸根佛,有个名叫施胜的菩萨,也与无数菩萨搭伴来娑婆世界听释迦牟尼佛演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在下方,有一个非常遥远的佛世界,叫仁贤佛国,其国的佛,叫贤首佛,他委派一个名叫莲华上的菩萨,与无数菩萨搭伴前往娑婆世界,听释迦牟尼佛演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在上方,有一个非常遥远的佛世界,叫欣乐佛国,其国的佛,叫乐首佛,他委派一个名叫施乐的菩萨,与无数菩萨搭伴,前往娑婆世界,听释迦牟尼佛演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2)别序

释迦牟尼佛告诉贤者舍利弗,大菩萨如何精修学般若波罗蜜,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要修檀波罗蜜(布施);

②要修尸波罗蜜(持戒);

③要修屡提波罗蜜(忍辱);

④要修惟逮波罗蜜(精进);

⑤要修禅波罗蜜(禅定);

⑥要修般若波罗蜜(智慧)。

(1)空即概念:摩诃般若波罗蜜顺空品第二

释迦牟尼佛告诉舍利弗:大菩萨要摆脱家室之累,童真入道,出家净修梵行,不为五欲所沾污,最终成佛。释迦牟尼佛又告诉舍利弗,所谓的空,就是无色、无痛痒、无思、无想、无生死识;这不等于说色不存在,痛痒不存在,思不存在,想不存在,生死识不存在;存在的即是概念,称之为色空、痛痒空、思空、想空、生死识空。大菩萨不被概念所迷惑,就是在修行般若波罗蜜。

(2)佛和菩萨也是概念:摩诃般若波罗蜜行空品第三之一

释迦牟尼佛告诉舍利弗:大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时,首先要认识到,所谓的菩萨,所谓的佛,所谓的色,所谓的痛痒,所谓的思,所谓的想,所谓的生死识,等等,都是人们约定俗成的概念。所以人们生活在由概念组成的符号世界里,这就叫“缘起诸事,本净为空”,唯有慈心爱护众生,才是在真修般若波罗蜜。

(3)人间佛教:摩诃般若波罗蜜行空品第三之二

释迦牟尼佛告诉贤者舍利弗:大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要从个个佛国,或者从兜术天上,转生到人间,或者在人世间出生,才能快速完成般若波罗蜜的修行。

(4)人间佛教受到普遍欢迎:摩诃般若波罗蜜叹等品第四

贤者舍利弗、摩诃目揵连、大迦叶、无数圣通明达比丘、大菩萨、清信士、清信女,赞叹人间佛教的实践者——大菩萨用智慧度彼岸,说明人间佛教受到大小乘佛教徒的普遍欢迎。

(5)华严世界:摩诃般若波罗蜜授决品第五

释迦牟尼佛在人间演说摩诃般若波罗蜜,吸引十方佛国的菩萨和诸天来到人间听法,种下了将来成佛的种子。释迦牟尼佛告诉阿难,再过68亿劫,这些外星空来的菩萨和诸天,就会成佛,名号为觉华佛,他们所处的时代叫华事时代,所处的世界叫华严世界。

(6)符号世界:摩诃般若波罗蜜分别空品第六

释迦牟尼佛告诉贤者须菩提:所谓的般若波罗蜜和菩萨,只不过是两个概念而已。我们所处的世界,或者叫生存时空,都是一些概念构建成的符号,这些符号是人们约定俗成的概念,究其本质而言,是无名,只不过是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下形成的概念,人们一代又一代地沿袭下来,不断地继承创新,形成一个符号世界。

(7)大菩萨心本清净:摩诃般若波罗蜜了空品第七

贤者须菩提对贤者舍利弗说,所谓的不淳淑,就是贪欲。所以大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使心不与爱欲合,也不离爱欲;不与怒合,也不离怒;不与痴合,也不离痴;与62种邪见不合不离;与声闻、辟支佛心不离合。这就是大菩萨的心本清净。

(8)文字游戏:摩诃般若波罗蜜假号品第八

贤者须菩提向释迦牟尼佛汇报说,如果说般若波罗蜜是自然空的话,这是从文字游戏的角度来说的,文字组织成了概念,所以文字就是空。所以,大菩萨不玩耍文字游戏,不做画饼充饥的事情。

(9)114种三昧:摩诃般若波罗蜜行品第九

贤者须菩提告诉贤者舍利弗说,大菩萨修行首楞严、宝印、师子娱乐、月曜、月幢英、一切印、无能见顶、了法界、分别幢英、喻金刚、入法印、立定意王、印王、势力精进、超等、入应顺分别、入辩于十方界、总持意、度无为、等御诸法海印、普周虚空、金刚道场、执英幢、帝英如门阃、起本、师子吼、三昧精进立、胜宝、照明、不眴、不住于下、决了、灯明广普、无量行、光造、有所照曜、庄严净、离垢光、有所造乐、电灯明、尽索、威神迹、离尽索、无能胜、开通、灯明、离灯垢、严净辩才、有所光耀、造事、慧英、住惟、普明、善立、宝积、超诸法印、普法、胜娱乐、度法顶、有所毁坏、一切明句、等字所作、趣字、断因缘、无事、无墙、决了入号、无卑行、除冥、修行迹、无动、广界、决一切德、住无心、净于严整、度觉意、无量灯明、等不等、度一切、断诸事、离意了除、离建立、一胜、行诸事、一事、除怨事、灭诸所有不当、入随因缘音、声迹言无尽度、威神迹、光耀炽盛、清净树、清证而闲、一切胜、不乐一切诸苦乐、无尽事、总持句、等于正邪师子座、入响离响、无响得响、离垢明、御迹、满月离垢光、电锭光、大严净、普照世间、普定意、应无染离染、御空一切等御、无青不青宝、立无本念、身时第一、言时除空念、脱虚空碍灭护等三昧。修了这些禅定,才能够快速成佛。

(10)人生如幻:摩诃般若波罗蜜幻品第十

贤者须菩提向释迦牟尼佛汇报说,人生如幻。色则为幻,幻则为色。痛痒、思、想、生死识,也是同样的原理。幻则为眼,眼则为幻。眼色识、耳声识、鼻香识、舌味识、身细滑识、意法识,也是同样的原理。大菩萨学般若波罗蜜和阿耨多罗三耶三菩等佛法,就等于学习魔术(幻),要观察五阴如魔术师(幻士),五阴自然无所有。

(11)发菩提心:摩诃般若波罗蜜摩诃萨品第十一

释迦牟尼佛告诉须菩提,所谓的一切法,就是所有的好事情和坏事情,所有社会伦理道德和宗教信仰,人类所有的烦恼和解脱,所有的朋友和冤家对头。这就叫菩提,叫一切法。大菩萨要有解决一切法的大智慧。

释迦牟尼佛告诉须菩提,所谓的社会伦理,就是在家孝顺父母,供养沙门、梵志等知识分子的生活必需品,尊敬老人,做社会慈善事业。所谓的宗教信仰,就是在思想上要有自己身体最终会腐败、烂坏、被蛆虫噉食、愦乱、无住、烧炙等观想,进入四禅境界,念佛、念法、念圣众、念于禁戒、念于布施、念于天上、念于寂然、安般守意。这些就是社会伦理和宗教信仰。是属于善法的范畴。

释迦牟尼佛告诉须菩提,所谓的非道德,就是违法乱纪,包括杀生、盗窃、邪淫、妄言、两舌、恶口、绮语、贪、嫉、邪见等10种坏事情。

释迦牟尼佛告诉须菩提,菩萨之所以号称摩诃萨,是因为摩诃萨的意思是,超越八类人,即须陀洹人、斯陀含人、阿那含人、阿罗汉人、辟支佛人、初发意菩萨人、至阿惟越致地人,而最终成佛。号称摩诃萨的人,在菩萨行中,最为尊贵,最有成就,心如金刚,无坚不摧。所谓的心如金刚,又叫发金刚心,即是发菩提心,就是立志成佛的誓愿。一旦发了菩提心,就要从微妙心修起,也就是说,大菩萨的修行,从初发菩提心开始,就不能生起男女之间的淫欲心,也不能生起瞋恚心、愚痴心,更不能生起做声闻的志向,做辟支佛的志向。

(12)平常心是道:摩诃般若波罗蜜等无等品第十二

舍利弗对须菩提说,所谓的评价大菩萨的标准,主要是看发心,要发平常心,排除怨恨心,保持一颗平常心,就是道心。

(13)六度法门:摩诃般若波罗蜜大乘品第十三

贤者分耨文陀尼弗对舍利弗说,大菩萨不做表面文章,而是深入社会,与广大的众生融合在一起,做成佛的六度事业,即成就了他人,也成就了自己。所谓菩萨的六度事业,指的是檀波罗蜜(布施度)、尸波罗蜜(持戒度)、屡提波罗蜜(忍辱度)、惟逮波罗蜜(精进度)、禅波罗蜜(禅定度)、般若波罗蜜(智慧度)。

大菩萨修行檀波罗蜜,要从大悲心出发,把众生看做自己的伴侣、儿女,并引导他们也发菩提心,而不是耕耘声闻和辟支佛地。与此同时要持戒,经常思念禁戒,无所违反;要经常思念忍辱,拥有宽恕众生的情怀;要经常保持精进的精神状态,断恶修善;要修禅定,培养恒心;要开发智慧,树立判断是非的标准。

大菩萨修行尸波罗蜜,要从大悲心出发,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与此同时,要通过布施,爱护众生,引导他们也发菩提心;通过忍辱,包容他人;通过精进,对善事不懈废;通过修禅定,树立持戒的恒心;通过开发智慧,牢记持戒的标准。

大菩萨修行屡提波罗蜜,要通过忍辱精神,宽恕他人,化解敌对情绪。

大菩萨修行惟逮波罗蜜,在成佛的路上,勇猛精进,永不退缩。

大菩萨修行禅波罗蜜,在成佛的路上,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大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在成佛的路上,超越是非,超越声闻和辟支佛心,其心恢大,无所不通。

大菩萨通过修上述六波罗蜜,除去私欲,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根据善的原则办事,没有私欲产生,保持高度警戒的精神状态,这就达到第一禅的水准;在此基础上,排除万千思绪,把精力集中在修道上,就达到第二禅的水准;在此基础上,思维圣贤教,生起欣悦的心情,就达到第三禅的水准;在此基础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无苦无乐,处于光明之中,就达到第四禅的水准。这就是大菩萨的禅思,也是大菩萨修行上述六度的基础。

(14)菩萨只是一个概念:摩诃般若波罗蜜乘大乘品第十四

贤者分耨文陀尼弗对舍利弗说,所谓的菩萨,只是一个约定俗成的概念。其他的事情,都是概念的集合,所谓的色,是概念,所谓的痛痒、思、想、生死识,也都是概念;所谓的眼、耳、鼻、舌、身、意,也都是概念;所谓的色、声、香、味、细滑、法,也都是概念;所谓的四意止、四意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意、八由行,也都是概念;所谓的十种力、四无所畏、四分别辩、十八不共诸佛之法,也都是概念;就连所谓的内空、外空、空空、有空、自然空、所有自然空,也都是概念。概念性东西,是约定俗成的,其本质是无,是人强加给事物的名称。

(15)不要执著于有我:摩诃般若波罗蜜无缚品第十五

须菩提对分耨文陀尼弗说,不要执著于有我,因为任何人都是五阴的临时组合,不可能永久存在,所以要对肉体(色)无着、无缚、无脱,要对精神(痛痒、思、想、生死识)无着、无缚、无脱。肉体(色)是一种自然现象,就像发出的声响一样,就像阳光透进窗户里的野马一样,就像事物的不断变化一样,精神现象(痛痒、思、想、生死识)也是这样,都是一种自然现象。由此类推,檀波罗蜜、尸波罗蜜、屡提波罗蜜、惟逮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也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过程。所谓的内空、外空、自然空,也都是自然而然的现象。四意止、四意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意、八由行等37道品,也是自然而然的现象,就连佛所独有的十种力、四无所畏、四分别辩、十八不共诸佛之法,也都是自然而然的现象,本质上是无,或者说是从虚无产生的概念,所以学佛教,要无着、无缚、无脱;学菩萨道,更要无着、无缚、无脱,一切顺其自然,这叫空性波罗蜜。

(16)事上磨炼:摩诃般若波罗蜜三昧品第十六

释迦牟尼佛告诉须菩提说,大菩萨行贵在发菩提心,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众生,并且要引导怨敌也要发菩提心,这就是大菩萨的檀波罗蜜;大菩萨要奉行十善,并引导他人也做十善,这就是大菩萨的尸波罗蜜;大菩萨不但自己能忍辱,而且还引导他人也能忍辱,这就是大菩萨的屡提波罗蜜;大菩萨对五波罗蜜不疏远,并以五波罗蜜教化众生,这就是大菩萨的惟逮波罗蜜;大菩萨修习禅定,也教人学禅定,这就是大菩萨的禅波罗蜜;大菩萨观一切法本净,于一切法无所著,并用这样的道理,教化众生,这就是大菩萨的般若波罗蜜。

大菩萨修的内空,是指眼所见者空,耳所听者空,鼻所嗅者为空,舌所尝味者为空,身所受者为空,心所念者空。大菩萨修的外空,是指客观存在的色、声、香、味、细滑、法为空。大菩萨修的内外法空,是指内六入、外六入为空。大菩萨修的空亦空,是指一切法空,诸法空,又叫空空。大菩萨修的大空,就是所谓的东方、南方、西方、北方、东南、西南、西北、东北方、上方、下方的无限空间。大菩萨修的真妙空,就是无为,无为也是空。大菩萨修的所有空,就是欲界、色界、无色界也是空的。大菩萨修的无为空,是指不生不灭,自然而然的存在。

大菩萨修的无为空,指的是毁坏。大菩萨修的究竟空,是指无限。大菩萨修的广远空,是指无始无终。大菩萨修的不分别空,是指无舍无住。大菩萨修的本净空,是指能了解一切诸法,非声闻所作,非辟支佛所作;所谓的一切法,包括色、痛痒、思、想、生死识,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细滑,眼色识、耳声识、鼻香识、舌味识、身细滑识、意法识,眼所更、耳鼻舌身意所更,人的各种感觉。大菩萨修的诸法法空,指的是无所毁伤,不可坏起。大菩萨修的自然相空,指的是为色相故色无所有相,受、痛痒、思、想造生死相,由此推理出生死识相也是这样;痛痒、思、想、生死识,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细滑、法,以及各种有为法相、无为法相。大菩萨修的无所有空,指的是一切诸法不可得,寻找所有形貌不可得。大菩萨修的自然空,指的是无有条件的结合为自然。

大菩萨修的首楞严三昧,就是定意能入一切诸三昧行;实印三昧,就是这种定意能印一切三昧;师子娱乐三昧,就是坚持这种定意时,能娱乐一切定意;善月三昧,就是坚持这种定意时,一切平等而无所有;月幢英三昧,就是以此定意,能够得到所有三昧;超一切法上三昧,就是坚持这种定意时,能够平等地对待一切事情;观顶三昧,就是坚持这种定意时,能够观察到一切三昧的顶点;分别法界三昧,坚持这种定意时,能够分别一切法界;决了幢英三昧,坚持这种定意时,能够决定一切定意的标志;金刚三昧,坚持这种定意时,一切平等,不能破坏;入法印三昧,坚持这种定意时,能够获得一切法印;善住王三昧,坚持这种定意时,能够建立一切诸法王三昧;放光明三昧,坚持这种定意时,一切三昧都放光明;精进力三昧,坚持这种定意时,能够产生修习一切三昧的精进力;等度三昧,坚持这种定意时,能够平等地对待一切三昧;顺入言教三昧,坚持这种定意时,能够理解一切书本知识;入诸言教三昧,坚持这种定意时,就能够理解修禅定的理论知识;照诸方面三昧,坚持这种定意时,就能够观察到各种定意;总持印三昧,坚持这种定意时,就能够总持一切三昧印;无所夺三昧,坚持这种定意时,就能过目不忘;等御诸法海印三昧,坚持这种定意时,就能用平常心做事;普遍虚空三昧,坚持这种定意时,就能够心包太虚;金刚道场三昧,坚持这种定意三昧时,就能够统领一切修禅定场所;胜诸宝三昧,坚持这种定意时,就能够蠲除所有私欲;照明三昧,坚持这种定意三昧时,就能够用平常心处理所有事情;不眴三昧,坚持这种定意时,就在禅定中不生起私心杂念;不究竟住三昧,坚持这种定意时,就会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决了三昧,坚持这种定意时,就会处于无心无念的高级禅定中;离垢明三昧,坚持这种定意时,一切三昧,互融互补;无量光三昧,坚持这种定意时,就会放出无量光明;造所为光三昧,坚持这种定意时,一旦进入禅定中,就会放出光明;普照三昧,得到这种禅定后,一切诸三昧门会自然放光;御诸净三昧,坚持这种定意时,就能融会贯通一切三昧;离垢光三昧,坚持这种定意时,就能清除其他三昧中的杂质;所娱乐三昧,坚持这种定意时,就能够得到一切三昧,就是所谓的一门深入,一通百通;慧灯明三昧,坚持这种定意时,就能够洞彻一切三昧;无尽三昧,坚持这种定意时,就能够通达一切三昧;威神句三昧,坚持这种定意时,就能够永葆平常心,永不动摇;除诸尽三昧,坚持这种定意时,就能够返璞归真,化繁为简;无特异三昧,坚持这种定意时,就能够随遇而安;开通三昧,坚持这种定意时,就会超越名利;

日灯明三昧,坚持这种定意时,就能够办事圆融,左右逢源;离月垢三昧,坚持这种定意时,就会得到光明;清净灯明三昧,坚持这种定意时,就会把各种三昧,打成一片,保护一切分别辩;有所照曜三昧,坚持这种定意时,就能观察到一切三昧的修习方法;所造作三昧,坚持这种定意时,就能得到所有三昧的精华;金刚喻三昧,坚持这种定意时,就能够灭除一切业障;心住三昧,坚持这种定意时,就会一心一意;普世三昧,坚持这种定意时,就能够观察到一切诸三昧定;善志住三昧,坚持这种定意时,就能够知道所有三昧的名称;宝积三昧,坚持这种定意时,就能把一切三昧的修行,看做像积累宝贝一样;胜法印三昧,坚持这种定意时,就能够验证一切诸法;法平等三昧,坚持这种定意时,就能够认识事物的规律;胜娱乐三昧,坚持这种定意时,就能够降伏一切所乐法;度诸法顶三昧,坚持这种定意时,既能认识一切诸法,又能超越所有三昧;坏除三昧,坚持这种定意时,超越所有三昧,破除一切法的迷惑;分别诸法三昧,坚持这种定意时,就能够认清所有三昧的本质,通晓一切诸法的道理;等造文字三昧,坚持这种定意时,就能通晓所有三昧,乃至各种书本知识;除诸文字三昧,坚持这种定意时,就能够了解三昧的实质,获得文字所表达的意思;除断因缘三昧,坚持这种定意时,就能斩断所有三昧的外在条件;无所作三昧,坚持这种定意时,就不会造新业;离所作三昧,坚持这种定意时,就不会提供造业的外在条件;不究竟行三昧,坚持这种定意时,就不会创造限制修习一切三昧的条件;除诸冥三昧,坚持这种定意时,就能够清除杂乱的思想意识;诸句三昧,坚持这种定意时,就能够普遍观察到一切诸三昧行;无动三昧,坚持这种定意时,就不见各种三昧有震动的;度诸界三昧,坚持这种定意时,所有的三昧都能够破除邪知邪见;分别诸德三昧,坚持这种定意时,就能够破除一切诸法的迷惑,了解所有众生心中所想的事情;所住究竟三昧,坚持这种定意时,就能认识到一切定都以心为本;净华严饰三昧,坚持这种定意时,就会获得各种装饰三昧清净的华鬘;觉意句三昧,坚持这种定意时,就会通过各种三昧,快速产生智慧;无量辩三昧,坚持这种定意时,就会立即获得无量辩才;等无等三昧,坚持这种定意时,就会把各种邪知邪见化解成正知正见;度一切诸法三昧,坚持这种定意时,就能超越一切三界;断诸作三昧,坚持这种定意时,就能断绝一切烦恼;

无意无毁三昧,坚持这种定意时,就能获得多种禅定;无所住三昧,坚持这种定意时,就会觉察到烦恼无常;一清净三昧,坚持这种定意时,不起烦恼;御诸事行三昧,坚持这种定意时,就会铲除引起烦恼的条件;胜诸事三昧,坚持这种定意时,就没有分别心;除灭一切所有断诸根三昧,坚持这种定意时,就像莲花一样,出污泥而不染;入合随音三昧,坚持这种定意时,在浮躁吵闹中也能进入禅定;度诸言字音声三昧,坚持这种定意时,就不会被书本知识所欺骗;炽盛光曜三昧,坚持这种定意时,就会光明惟曜;诸相严净三昧,坚持这种定意时,就能庄严一切诸相功德;无相三昧,坚持这种定意时,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一切具足三昧,坚持这种定意时,就会有求必应;不悦苦安三昧,坚持这种定意时,就会离苦得乐;无尽故三昧,坚持这种定意时,就不会执着于某种三昧;总持句三昧,坚持这种定意时,就会整合一切诸三昧;护诸正邪三昧,坚持这种定意时,就会超越是非;灭除诸声色无声色三昧,坚持这种定意时,就不会被声色所干扰;无音断音三昧,坚持这种定意时,一切烦恼归入寂寞;离垢明三昧,坚持这种定意时,不得一切三昧光明诸垢;要御三昧,坚持这种定意时,就不会对各种三昧有优劣与否的争论;满月离垢明三昧,坚持这种定意时,所做的一切事情,圆融无碍,就像十五的月亮一样;大严净三昧,坚持这种定意时,一切平等,清净庄严;普照世间三昧,坚持这种定意时,一切平等,光照一切;普定意三昧,坚持这种定意时,一切禅定,互不冲撞;御空三昧,坚持这种定意时,能够用平常心对待一切事情;御萨芸若空等御三昧,坚持这种定意时,就连平常心也不存在;无究竟无乐三昧,坚持这种定意时,不会被概念所迷惑;住于无本无心三昧,坚持这种定意时,就会以空性见为本;身时安详三昧,坚持这种定意时,就不会造身业;口言时坏除虚空念三昧,坚持这种定意时,就不会造口业;虚无无色三昧,坚持这种定意时,就会像虚空一样,包容一切。

(17)大菩萨的德行和佛的特征:摩诃般若波罗蜜观品第十七

释迦牟尼佛告诉须菩提,大菩萨修行的四意止是,观内外身无有身,观内外想无有想,观内外法无有法,亦无所观亦无所见。

大菩萨修行的四意断是,诸恶没有生起,就不让它生起;已经生起的诸恶,就让它断除;诸善德本没有生起,就要想法子让它生起;已经有的善法,就要保证不失。

大菩萨要培养五根,即是信根、精进根、意根、定根、慧根。

大菩萨要磨炼五力,即是信力、精进力、意力、定力、慧力。

大菩萨要修七觉意,即是专修思觉意、精进觉意、悦豫觉意、信觉意、安觉意、定觉意、观觉意。

大菩萨要走八贤圣之路,即是正见、正念、正语、正治、正业、正方便、正意、正定。

大菩萨要修习三品三昧,即是空三昧、无相三昧、无愿三昧。

大菩萨要修行十念法门,即是念佛、念法、念圣众、念戒、念布施、念天、念恬怕、念无所起、念观身、念当终亡。

大菩萨应该知道佛具有的10种力:(1)知觉处非处力;(2)知众生过去、当来、现在因缘罪福力;(3)知世间人的福报差别力;(4)知他人众生心中所思力;(5)知他人众生前世根源力;(6)知五道众生终始所归力;(7)知众人过去无数亿劫事力;(8)知道眼彻视十方一切佛界力;(9)知五道生死善恶祸福起灭终始力;(10)知诸漏已尽无有尘垢力。

大菩萨应该知道佛具有的四无所畏:(1)若有沙门、梵志、诸天、人民来与佛辩论,佛镇定自如,无所畏惧,演说清净法轮(一切智无所畏);(2)若有沙门、梵志、诸天宫魔及诸梵天、天上世间,来扰乱佛演说佛法,佛能够镇定自如,无动于衷(漏尽无所畏);(3)若有沙门、梵志、诸天、魔、梵、天上世间来求佛短,佛镇定自如,演说佛法(说障道无所畏);(4)若有沙门、梵志、诸天、魔、梵、天上、世间来求佛短,佛镇定自如,无有恐惧,演说做贤圣法(说尽苦道无所畏)。

大菩萨应该知道佛具有的四分别辩:分别谊;分别法;所归顺分别;分别辩。

大菩萨应该知道佛具有的十八不共诸佛之法:(1)如来无有瑕短;(2)所说应时;(3)无有短乏心;(4)无忘失,无有若干想;(5)无有不定心;(6)无有不辩;(7)分别所观,无有所乐;(8)断精进无失;(9)终无失意;(10)智慧无损;(11)解脱不阙;(12)度知见不减;(13)一切诸身之事,无所不达;(14)一切口所言说,无所不通;(15)一切心所念,以智慧心悉知其原;(16)知过去无数劫事;(17)知将来无数劫事;(18)知现在无数劫事。

(18)循序渐进的修行方法:摩诃般若波罗蜜十住品第十八

释迦牟尼佛告诉须菩提说,大菩萨要修行十地道,又叫十住法门,具体内容如下:

大菩萨修行第一住,要从10个方面检点自己的行为:一是修治志性,不为颠倒;二是修治大悲,除去众想;三是等心众生,不得众生;四是行布施事,受者无异;五是敬善知识,无有轻慢;六是求法为业,而无所得;七是殷勤出学,无所贪慕;八是求于佛身,不想相好;九是开阐法事,悉于众生,无所希望,弃除贡高,则于诸法而无所著;十是口之所言,至诚为业。

大菩萨修行第二住,要从8个方面检点自己的行为:一是戒清净;二是能知报恩;三是住于忍力,常行欢喜;四是不舍众生,勤于大哀;五是受尊长教;六是把出家人,视如世尊;七是行波罗蜜;八是慕求善权。

大菩萨修行第三住,要从5个方面检点自己的行为:一是博问无厌,不著文字;二是开化法施,无衣食想;三是净于佛土;四是劝众德本;五是亦无所望。

大菩萨修行第四住,要从10个方面检点自己的行为:一是不舍闲居;二是志在少求;三是知足;四是不离宴坐;五是不毁禁戒;六是不厌受欲;七是不止灭度;八是一切所有,施而不惜;九是不怯弱;十是于诸所有,而无所慕。

大菩萨修行第五住,要放弃8个方面的行为:一是弃捐家居;二是离比丘尼;三是舍弃动性;四是不贪功德;五是舍于睡卧;六是离于瞋争;七是不自称誉;八是不毁他人。

大菩萨修行第六住,要具有6个方面的行为:一是六波罗蜜;二是不为六法;三是不求声闻;四是无缘觉想;五是不念于小;六是见贫乞者,心色和悦的布施。

大菩萨修行第七住,要脱离20种行为:一是无所受;二是无吾我;三是不计人;四是不有命;五是不念寿;六是不念常;七是不著断灭;八是无诸想着;九是离因缘见;十是不倚诸阴;十一是不慕诸种;十二是舍于诸种;十三是舍于诸入;十四是无三界想;十四是不著于佛;十五是不著于法;十六是不著圣众;十七是护禁舍见;十八是不猗念空;十九是舍诸邪见;二十是无所染污。

另外,大菩萨修行第七住时,还要做20种法事:一是晓了于空;二是不证无相;三是惠无所愿;四是净于三场;五是愍哀众生;六是不见众生;七是无所轻慢;八是等观诸法;九是体解法义;十是无所分别;十一是晓了真正;十二是亦无所著;十三是无从生忍;十四是讲说一品;十五是灭除众想;十六是弃捐尘劳;十七是寂然离邪;十八是其心调定;十九是不离智慧;二十是无有卒暴。

大菩萨修行第八住,必须具备4种行为:一是入众生心神通自乐;二是现诸佛土随所观察;三是具成己土稽首诸佛;四是以真谛观诸佛之身。

大菩萨修行第九住,必须具备的4种行为:一是晓了诸根成诸佛土;二是殷懃奉修于幻三昧;三是顺化众生令其造德本,处于淳淑;四是为众示现具足之身,为说道义。

大菩萨修行第十住,必须具备佛所有的12项事业:一是为无量处而设拥护;二是随众所愿各令得所;三是口所演说,诸天、龙、神、揵沓和、阿须伦、迦楼罗、真陀罗、摩烋勒,闻其音,个个解了;四是辩才如是;五是胞胎众事;六是种姓尊贵;七是所生之处;八是眷属国土;九是弃国捐家;十是诣于佛树;十一是清净;十二是具足一切名德。

(19)心无所住:摩诃般若波罗蜜所因出衍品第十九

释迦牟尼佛告诉须菩提说,如果从事物的本质上来看,色则为空,痛痒、思、想、生死识则为空;眼、耳、鼻、舌、身、心也是空。如果从现象上来分析的话,眼、色、识;耳、声、识;鼻、香、识;舌、味、识;身、更、识;意、欲、识;由这18种因缘所构成的现象界,也是空的。所以大菩萨的修行,关键在于心无所住。

(20)三世唯心所造:摩诃般若波罗蜜无去来品第二十

释迦牟尼佛告诉须菩说,大菩萨的时间观是,不见来时,不见去时,不见现在时,教化一切众生,树立无常观,三世唯心所造,于泥洹界,而入泥洹。

(21)大乘佛法如虚空:摩诃般若波罗蜜衍与空等品第二十一

释迦牟尼佛告诉须菩提说,大乘佛法,泽被无数人,就像虚空一样,无法用量化的指标来衡量。

(1)般若是诸佛之母:摩诃般若波罗蜜分曼陀尼弗品第二十二

释迦牟尼佛告诉须菩提说,所有善法,包括声闻法、辟支佛法、佛正觉法,乃至大菩萨修行的檀波罗蜜、尸波罗蜜、屡波罗蜜、惟逮波罗蜜、禅波罗蜜、四意止、四意断、四神足念、五根、五力、七觉意、八道行、空、无相、无愿,还有佛所具有的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诸佛之法、四分别辩、大慈大哀、无忘失法、慈悲喜护,等等,都从般若波罗蜜中出生。

(2)现实生活的艺术化:摩诃般若波罗蜜等三世品第二十三

须菩提对舍利弗说,过去、将来和现在的菩萨,而不可得,众生悉空,一切法也是空的,大菩萨只能活在当下,把握现实生活的艺术。

(3)观人我空:摩诃般若波罗蜜观行品第二十四

须菩提对舍利弗说,大菩萨知道一切道法,观察色、声、香、味、细滑、法,与眼、耳、鼻、舌、身、意形成对等关系,由此产生了眼色识、耳声识、鼻香识、舌味识、身细滑识、意法识,这些元素的组合,就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一旦分散,所有就变成无所有。这就是观法。大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时,不观五阴有常无常、苦乐、有我无我、有空无空、有相无相、有愿无愿、寂与不寂、恍惚不恍惚,不观七空、三脱门、三十七品有苦乐、善恶、有我无我、有常无常,不观诸三昧门、陀罗尼门、萨芸若慧有常无常、苦乐、善恶、有我无我、有空无空。这就叫大菩萨观行般若波罗蜜。

(4)劝发菩提心:摩诃般若波罗蜜问品第二十五

须菩提告诉释提桓因说,您如果没有发菩提心,现在就应该发,堵塞生死道,行菩萨道。这就是您刚才问我,如何才能深入到般若波罗蜜中。发菩提心,又叫大菩萨发萨芸若心。

(5)人生如梦:摩诃般若波罗蜜法师如幻品第二十六

尊者须菩提告诉各位前来听法的天子说,讲经说法的法师和听众,都是幻化的现象,不可能是真实的存在。这是因为人生如梦,各种现象,同样如梦幻泡影就连佛道也不例外。

(6)心花供佛:摩诃般若波罗蜜雨法宝品第二十七

释提桓因认为尊者须菩提所说的般若波罗蜜,就像是下雨一样,成为落在三千大千世界的法宝。所以以释提桓因为首的三千大千世界的天子们,心生莲花,供养释迦牟尼佛、无数的大菩萨、比丘圣众和须菩提,象征着他们在三千大千世界传播般若波罗蜜的美好心愿。

同类推荐
  • 如何解脱(禅·心灵·灵性)

    如何解脱(禅·心灵·灵性)

    本书用佛学观念关注了生命的本质,开篇就在探究生存的意义和价值,本性禅师认为,生命存在的意义不在于追求幸福,而是在追求现世的尊严,和来世的拯救。在探究生死的过程中,回答了何为解脱这一问题。
  • 圣经故事

    圣经故事

    本书收录的圣经故事有:“一部文学遗产”、“创世纪”、“先驱者“”、“继续西行”、“暂居埃及”、“逃脱奴役”、“荒野漂泊”、“找到新的牧场”、“征服迦南”、“路得的故事”等。
  • 禅里禅外悟人生全集

    禅里禅外悟人生全集

    本书对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禅人禅事、禅思禅语,进行深入的挖掘。精选了数则流传千年的佛学故事,进行了精当的评述,篇篇隽永,字字珠玑。阐释佛禅智慧,探讨人生哲理。
  • 红尘禅影3:黄檗无念禅师说禅

    红尘禅影3:黄檗无念禅师说禅

    《嘉兴大藏经》新文丰版第二十册《黄檗无念禅师复问》,内容含《醒昏录》。黄檗无念禅师撰,明闻校订。明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刊行。黄檗无念禅师,名深有,明末著名禅师。深得憨山、袁宏道、李卓吾诸人之推崇。本书卷一至卷三为作者回答友人询问佛法禅理与生死问题的回信,卷四至卷六收《醒昏录》、法语、酬问、牧牛图颂,及传记资料等。
  • 和尚——出家人的日常生活

    和尚——出家人的日常生活

    出家人作为社会上一个特殊的阶层,对我们常人而言一直有其神秘的一面,但该书却以风趣的文笔和详实的图文,向我们描绘了出家人寺院生活的世俗性。他们朴素、简约和体现着人性本真的生存观念,无疑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热门推荐
  • 梨园旧梦

    梨园旧梦

    1935年的北平啊,真是热闹极了,遑论是谁,都爱往戏园子里钻,人人都说,春满楼的卓老板一个人就唱红了北平的半边天;那时候,卓南溪也是真是喜欢戏,一条命都恨不得掺进了戏文里,凭他是上三教还是下九流,他自欢欢喜喜的唱着、走着;陈放鸣是个携了满身铜锈的商人,多的是推杯换盏,却从不逛戏园子的,那日,不过一出《贵妃醉酒》,便叫他再也没走出来过;后来,那折咿呀两行、婉转起伏的戏文里,写满了悲欢离合的故事;今儿,咱们且细细品来……
  • 循循善诱

    循循善诱

    苏萌第一次跟言清然有交集时,她就不小心扒了他的裤子。“不要污要优雅”的萌妹子VS“专注挖坑一百年”的心机boy。没办法,他挖的坑,她只能眼含热泪往里跳。
  • 白手起家把家归

    白手起家把家归

    刘枫,一个古老家族的公子,被家族认为是废物而除名,但他真的是废物吗?神兵我有,高智商我有,修炼资质我照样有,怎么说?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灭尸者之病毒危机

    灭尸者之病毒危机

    (非正式简介。)此部小说是“咬牙码字君”的处女作,讲述了幸存者在丧尸末日当中的求生过程。这几名求生者给自己组建了一支专门消灭丧尸的队伍,叫做灭尸战队,他们每一个人都是灭尸者。
  • 蛮荒太古

    蛮荒太古

    当神话再现,那么神话将不再是传奇;当传奇演绎,那么传奇将不再是神话。蛮荒太古,缔造了无尽神话传奇,但是谁人又知,那无尽的神话传奇中,盘古开天,划开的却不是这一方天地,而是那黑暗又冰冷的宇宙虚空;娲皇补天,添补的也不是这一片九州苍穹,而是那被盘古所劈开的宇宙虚空……神话传了下来,但后世之人又如何辨别真伪,或许只有当那逝去的战者,踏着破败的战船归来,一切才会真相大白。一曲大风歌,一条登天路,当一切都真相大白过后,那无尽的苍穹中,是谁人在唱:“踏步登天路,高歌寰宇间,敢问世间是否有仙?”
  • 那年枫叶落了

    那年枫叶落了

    他,一身白衣,负手而立。旁人看他高不可亲,实际他却在出神发呆,姿态依然优雅。月落枫刚处理完派中大小事务。身为掌门,悠闲是十分难得的,但他此刻心里却被一个凡人少女所填满......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待到来年天下一统

    待到来年天下一统

    天下四分,身为星耀国唯一的公主,凌漪自小便是天道宠儿般的存在,遇到封寻,是她一生中最幸福的事,却也让她痛苦万分。一道圣旨,封寻家破人亡,家族被斩首示众,痛苦逃生的封寻立誓要报仇雪恨,凌漪的出现,成为他的救命稻草,更成为他余生的信仰。
  • 政治学(第二版)

    政治学(第二版)

    书在系统总结已有政治学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介绍和评述了现当代许多国内外学者在政治学方面的一些重要学术观点,对国家形态、政治权力、政党政治、政治参与、政治发展、政治民主、政治文化等政治学核心范畴作了较为深入并富有新意的分析和阐述,比较客观地反映了政治学科发展中的一些带有普遍意义的现象和规律,使抽象的理论更贴近中外政治发展的现实。本书作为复旦版MPA(公共管理硕士)系列教材之一,既可作为MPA课程的基本教材,又可作为大专院校政治学专业和行政管理学专业的本科和专科的专业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