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202900000026

第26章 “不娶少妇”及其他

“不娶少妇”这句话,出自一位外国大作家的口中,是对那些一心想讨个年轻太太的老年男士,所作出的发自肺腑的忠告。直截了当,明确无误,很有点当头棒喝的意思。

说这话的是江奈生·斯威夫特先生(1667耀1745),是大家都知道的童话故事《格列佛游记》的作者。《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称誉他为“英国最杰出的讽刺作家和古往今来屈指可数的讽刺大师之一”。一个作家在他死后二百多年,还能得到这样的评价,可以说是真正的不朽了。现在文坛上那些自以为或被捧为传世的作品,二百年后能否被人记住,恐怕是大有疑问的。新时期文学至今不足二十年,许多大红大紫过的作品,除了符号意义外,至于写了些什么,大家差不多都忘得精光了。

由于斯威夫特写作的讽刺风格,加之英国人天性中的幽默感,对他这份看似语重心长,肯定而又恳切的经验之谈,是不是带有某种反讽意义在内,不禁怀疑。这位十七世纪到十八世纪的居住在都柏林的一位神职人员,把“不娶少妇”列入他老年自勉十七条的首条位置,言简意赅,开明宗义,人进老年,千万别娶二三十岁的女人当太太。大概他是总结了相当多的老夫少妻的例子,认识到太年轻的太太对于太年老的丈夫那种害多益少的作用,才特别强调的。

但斯威夫特如是说,是不是有点偏颇,究竟有多大的实践意义,我是不大相信的。我认识的一位年届花甲的男士,前不久与发妻离婚,然后在物色新夫人的新闻发布中声称,做他的未婚妻,条件之一,年龄务必要在二十五岁至三十岁之间,上必封顶,下可商量。这种在斯威夫特看来,大概算得上是赴汤蹈火的勇气,宁陷于水深火热而义无返顾的热忱,恐怕老先生也会动摇他订下的这个信条的。

斯威夫特也活到了七十八岁,他是否有娶过少妇的痛苦体验,便不得而知了。

由于中国的翻译家们比较热衷于候鸟迁徙活动,喜欢一窝蜂地往一个地方飞。热门书,好几个人抢着译,冷门书,谁也不屑一顾。因此,像十七八世纪的斯威夫特,自然属于老掉牙的货色,在翻译家眼中自然要坐冷板凳了。现在要是想找到有关这位作家的传记,书信,除《格列佛游记》外的作品等等中文译本,就比较困难。所以,他本人的婚姻状况,无从知悉,只好付之阙如了。

但我们知道他很长时期当过退休的大臣和外交家邓波儿爵士的私人秘书,还做过爱尔兰大法官伯克利伯爵二世的私人牧师,也许他的职业,使得他终日与这些年迈的上司,和上司所交往的大概也是些年迈的老人相处,天长日久,耳濡目染,随而也就熟悉人上了岁数以后的颠三倒四的状况,和倒行逆施的行为,自然也了解老年男士那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性冲动,和猛饮三鞭酒也不济事的悲哀。可能目击那些因性欲旺盛的少妇而弄得老先生丢盔卸甲,惨不忍睹的样子,才使他把“不娶少妇”放在自我警戒的头一条吧?

人是要衰老的,正如一年四季的转换,生命进入冰封万里的冬天,例属正常,秋风萧瑟,寒冬已至,就不宜总做春光乍泄时候的美梦了。少妇对于高龄男士来讲,是否克化得动,看来斯威夫特先生是持异议的。这种考虑有些类似法国的卢梭先生论述自由时的看法,他认为:自由是一剂峻泻的诸如巴豆霜一类的药物,对于肠胃不好的民族,未必合用。青春焕发的少妇,也许能催发老男人的一些性激素的残渣余沥,但不一定是一剂良药。综观中国封建社会中先后大约三百多个皇帝,长寿者极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与身边这类少妇太多不无关系。于是,又觉得斯威夫特的观点,也许在理。

可以不服老,或者不承认老,也可以做美容,把脸皮熨平,甚至改填履历表,使自己晚出生两年。但新陈代谢,是宇宙间的生存发展的规则,衰老是谁也不能逃避的现实。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事情都可以通过金钱,权力,名望,关系网等等的精神和物质手段,达到预期的改变。得不到的可以稳拿到手,爬不上的可以满身朱紫,吃不着的可以酒池肉林,赢不了的可以和个满贯,当然也包括娶一个妙龄少妇,重新焕发青春。但有一条却是钱也好,权也好,都无能为力的事情,那就是无论怎样把头发染得黢黑黢黑也遮挡不住的老。

其实,老有何怕怕就怕在老而糊涂,老而张狂,老而失态,老而不识时务,贻人笑柄耳!小猫爱跳跳蹦蹦,时不时地闯个祸,老猫就爱在沙发上打瞌睡,发出匀称的呼噜声,大家视这为正常的现象。倘若老猫也跳上窜下,撞倒瓶瓶罐罐,疯疯癫癫,作出种种丑态,那就该觉得这只老猫,不知哪根神经出毛病了。

若干年前,在罗马的一次世界杯足球赛上,前球王贝利对在场上踢球的巴西国脚,不停地发表指摘的,不满的,甚至很挑剔的看法,这也不是,那也不是。他自以为曾经是巴西足球上一代辉煌的代表人物,有这样说三道四的权利。这就是他失去感觉的结果,他忘了一条最重要的真理,过去了,就永远过去了,你曾经是球王,不错,但那已经是历史。“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要没有这一点看得穿,想得开的胸襟,还在那儿倚老卖老,便不为后人尊敬了。

著名球星马里奥批评道,贝利“精神上有问题,任何生活在过去的人,都会进入博物馆”,“贝利现在对我们已经不重要了,因为如今人们踢球的方式同他过去完全不一样了。贝利已成为过去。”于是,那些绝对是他晚辈、晚晚辈的球员们朝坐在主席台上的他,发出了吼声:“你要么闭嘴,你要么回家!”

新陈代谢的规律是永恒的,也是严峻的,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是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包括文学,也是这样一个道理,不能例外。海明威在《非洲的青山》里,就一点也不客气地论说三十年代的美国作家,说他们男的老了以后,就成了婆婆妈妈,唠叨不休的碎嘴子,女的变成圣女贞德,看什么都不顺眼,都是离经叛道。海明威的言语虽然尖刻,但却是那些刻薄后进,雌黄新秀,看不上新生代的老年作家的通病。任何人头顶上都不可能有万世辉煌的光圈,要敢于承认才力不逮,要给年轻人腾出位置,要退出舞台甘于寂寞。绝不能因为风光不再,总耷拉着一张脸,像鲁迅先生笔下的九斤老太,呼天抢地地大喊一代不如一代,那就难免像贝利一样要挨嘘了。

斯威夫特在《格列佛游记》里,写到了一个叫“拉格奈格”国度里,有一种叫“斯特鲁布鲁格”的人,在他的笔下,这些无论如何死不掉的,也就是老而不死的人,无论对于自己,对于他人,都是一种可怕的负担,恐怕是嘘也不能解决问题的了。

他写道:“他们活到八十岁的时候在这个国家活到这么个岁数就算到了极点了,不但具备一般老年人所有的缺点和荒唐行为,并且还有许多别的缺点,因为他们对于自己永远不死感到恐怖。他们不但性情顽固、暴躁、贪婪、沮丧、虚荣、多嘴,而且丝毫不讲友谊和情爱,即使有,顶多也只能对儿孙还有些感情。嫉妒和妄想是他们的主要情欲。但是引起他们嫉妒的事情主要是年轻人的不道德行为和老年人的死亡。他们嫉妒年轻人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已经没有寻欢取乐的可能。同时当他们看到送葬的行列时,他们又感到惋惜,抱怨只有别人才能得到休息,而他们自己却永远不能希望得到。他们除了在青年和中年时期得到的一些经验和知识以外,就什么也记不得,而这一点点东西也是很不完全的,关于任何事实的真相或者细节,我们最好还是相信传统的说法,而不要相信他们的记忆。在他们中间最幸福的人倒是那些年老昏聩、记忆全失的人。因为他们不像别人那样有许许多多的恶习,所以他们还比较能接受人的怜悯和帮助。”

“他们活到九十岁,头发、牙齿全部脱落,这时他们已经不能辨味,有什么就吃什么、喝什么,胃口不好,吃什么也不香。他们时常患病却经久不愈,病情不会加重也不见好转。他们谈话时连一般事物的名称、人们的姓名都忘掉了,即使是至亲好友的姓名,他们也记不起来。由于同样的原因,他们再也不能读书自娱,他们已经不能看完一个句子,看了后面忘了前面。这种缺陷使他们失去了惟一还可能有的乐趣。”“他们是我平生所见最令人痛心的人,而女人比男人更来得可怕,他们除了具有极衰老的老人普遍存在的缺陷以外,还有一些格外令人可怕的地方,那可怕的程度和她们的年龄成正比。”

最后,斯威夫特叹息:“读者们不难相信,自从我亲自听到,亲眼看到这种人以后,我的长生不老的欲望为之大减。”

所以,在没到四十岁的时候,斯威夫特就如是说法:“当我老时,愿望如下……”一共十七条,表达了他对将来步入老年后的基本生存原则。除第一条需商榷外,其他诸条,即使在二百年后的今天,也还具有现实意义。

“第二,不混在年轻人队伍里头,除非他们专诚邀约。”

“第三,不乖戾、郁闷或猜疑。”

“第四,不鄙薄当代的作风、情趣、时尚、人物、斗争等。”

“第五,不爱小孩,并且尽量避之则吉。”

“第六,不向相同的人复述相同的事。”

“第七,不贪。”

“第九,不严厉对付年轻人,但接受他们青春的愚昧和缺点。”

“第十一,不随便施教,也不随便麻烦别人,除非对方切求自己。”

“第十二,盼望有些好朋友在我破坏或疏忽上述意愿的时候通知我,并且指出缺失的所在,使我按此改正。”

“第一,不娶少妇。”

“第八,不忘正派、整洁,因为怕落入鄙脏。”

“第十,不听无赖之徒饶舌,也不受他们的影响。”

“第十三,不多言,也不多讲自己。”

“第十四,不夸耀年轻时的英姿,力量或如何受女性欢迎等等。”

“第十五,不听谄言,也不要设想自己会蒙年轻女子的青睐。”

“第十六,不肯定事情,也不固执。”

“第十七,不自负有本事能行列守则,惟恐一条也把不住。”

以上这十七条老年自勉之词,出自梁锡华先生的文章《一点子史原文如此威夫特》,原刊香港《大公报》一九九六年十月九日。因为这张报纸未必都能看到,所以抄录下来,以飨同好。我记得同时也看到此文的W先生和Z女士,在电话里交谈时,都极赞其棒。尤其一条一条边读边议下来,忍不住发出会意的笑声。这就应了《红楼梦》里的薛姨妈的一句名言:“笑话不在好歹,只要对景就发笑。”因第一条“不娶少妇”,由于乐此不疲,跃跃欲试的老年男士太多,似欠群众基础外,其他各款,不也是我辈年纪一把之人的写照,和特别值得清醒的地方!

于是相约,要切记切戒的,到了豁牙拌齿,说话漏气,眼神欠佳,迎风掉泪的年纪,就不要捏住小女子的玉手或玉臂不放,从脸看到胸,从头品到脚,而真是应该“尽量避之则吉”的自我珍重。既然是过气之人,桑榆晚景,明日黄花,风光不再,大可不必穿牛仔裤,着露脐装,剃小平头,贴假胸毛,混在年轻人队伍里头,与年纪小一大截子的新生代或后生代搅在一起,像羊群里的骆驼那样碍眼害事。即使学有一点所成,受人稍许尊敬,也无须乎对年轻人耳提面命,声严色厉。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活法和追求,你不是钦定的标准样板,后人无必要都得以你为范本。即使有些老先生,到了自成一派,门徒甚多,自竖一帜,追随者众的地步,也用不着对不合己意的人,水火不容,非己者诛;尤其要谨防围绕在身边的无赖之徒和篾片小人们的煽动和挑唆,有人冒犯一下你,也没有什么了不起,你也不是皇上。人老了,应该懂得尊老是中国人的传统,让到为礼,适可而止。大可不必逢会必到,逢酒必喝,逢主席台必坐,逢麦克风必讲。土埋半截,余日可数,更不宜追逐浮名虚荣,争排座次前后,在乎掌声多寡,计较出镜长短,为得到什么而兴高采烈,为没得到什么而嗟叹哀怨。既不要“老夫聊发少年狂”,让观众大跌眼镜,也不要当老爷子自以为是,惹人烦厌。所以,第十二条所言,有一两个敢向你说真话的朋友,当你背后有人对你啐唾沫的时候,提醒你检点一下自己的言行,恐怕是最重要的了。

斯威夫特的这些托己而劝喻他人的睿智箴言,对上了年纪的人来说,真是越琢磨越有道理啊!

尽管对第一条,令人有所狐疑。但如果联系起前些日子,一位老作家的不幸去世,倒也某种程度证实他的话是对的。看来,二百年前的斯威夫特先生,将此谆谆告诫,放在首位,说明他是很有远见的大作家。无论你同意还是不同意,实行还是不实行,他的这种见解,对后人来说,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绝非无的放矢。

作家的伟大,就在他总是有话让你好说这一点上。

或许,这就是永恒罢!

打开报纸,赫然看到一条标题:“四个人中就有一老者”。

这是新华社北京2000年2月8日的晚报专电:“中国人叶,我国老年人口有可能达到四亿左右,届时平均每四个中国人当中就有一个老人。穆光宗说,从八十年代以来我国老年人口平均以每年3.2%的速度增长,现在至少有十个省市进入老年型人口的行列。目前我国老年人口约占世界老年人口的五分之一,占亚洲老年人口的二分之一。”民大学人口所副教授穆光宗研究后提出,预计到21世纪中由于没有什么大张旗鼓的宣传,1999年,曾经是联合国决定的“国际老人年”,好像并未引起人们十分的关注。而我们这个拥有三至四亿老人的国家,攸关老年人的切身利益问题,由于人口老化带来的社会矛盾,以及如何给予老人足够的关怀照顾上,恐怕任重而道远,更需要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精神,是全体公民全力以赴的事情。

前几年,我曾经写过一篇短篇小说《纺车》,讲述了一个干部家庭中,儿女们不赞成老父亲再结连理的故事。老年人再婚,是一个并不为其他年龄段人士特别理解,然而在这个人口群落里,确实相当在意的事情。几乎每个人的周围,都存在一些失偶的老年朋友,我们在电视上看到庆祝金婚的纪念,在报纸上读到白首偕老的故事,但实际上的不美满,诸如离异,丧偶,分居,出走,在现实生活中却似乎更多一些。

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文化人,妻子故去多年了,这位孤独的老年男士,一次偶然的心动,意识到哪怕明天就是终点的短促行程中,有位信得过的一路同行的伴侣,也比形单影只独自上路要好得多。可他料想不到人生真是有许多无奈,本以为平常事,却发生了戏剧性的倒错。过去,他和他死去的老伴,总是要干涉儿女的婚事。现在,当这位老干部突破世俗观念,等级差距,文化异同,社会舆论,决定要与在他家做了多年的保姆去登记时,立刻引爆了一场激烈的家庭冲突,儿女们反过来扮演他过去的角色,子教三娘,当一名封建色彩很浓的家长,进行阻挠。

这篇小说的取材,是有所本的。其实,在真实生活中的这一家人,无论儿子儿媳,也无论女儿女婿,都不反对老爷子重婚。他们知道自己都忙于淘金,急着发财,不可能像一首流行歌曲唱的那样:常回家看看,抽不出时间陪陪孤独的老人,谈谈心,聊聊天。他们也为自己只能有物质上的充分供应,而无任何精神上的丝毫慰藉,感到歉疚。虽然他们也曾经张罗过,给老爹找个对象,但总不成功。

在这种情况下,老人走出这一步,年轻人的反对,是没有什么道理的。其实,年轻人无一不新潮,不先锋,甚至在思想上属于很另类的一拨,然而,面对这样一位曾经当过他们保姆的继母,却满脑瓜子封建思想,绝对无法接受。

生活中的这位老同志,终于屈服于儿女和社会的压力,偃旗歇鼓,竟承认自己一时失态。但我在小说的写作过程中,却决定给主人公一点勇敢,老年人也是应该享受生活的,老年人尤其应该得到人们对他选择的尊重。因而,他理直气壮地把儿女搬出来的,借以警示他资历和身分的革命纺车,他妻子当年在解放区大生产时的遗物,送给剧团当道具,自己登上火车,去寻找理应属于他的晚年欢乐。

小说到这里结束了,但实际上被人不以为然的生活,不过刚刚开始。虽然这是虚构的故事,但却是这位勇敢者的必然遭遇。生活中的原型所以退却,肯定也是看到这一点。

因为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物质生活的丰足,医疗保健事业的完善,药物研究,疫病控制,环境卫生,体育锻炼各个方面,较之以前,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样,人类的生命过程,不但得到延长,而且生命质量,也大大提高。过去,六十多岁,老态龙钟,人过七十,即为古稀;现在,耄耋之年,健步如飞,八九十岁,意气风发。因此,现在的老,和以前的老,有了本质上的不同。

占总人口四分之一的人群,在他们离开工作岗位以后,到他们离开这个世界为止,将会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这群人中的大多数,能吃能喝,能跑能颠,脑筋好用,手脚好使,又有经历,又有见识;懂得人生三昧,体会世态人情,做事不再毛躁,行为合乎规范,在某种意义上,信赖并支持这些老人,创造一切条件,使他们的桑榆之年,生活得更幸福,是全社会都要加以关注的事情。

所以,对孤独的老年朋友来说,离婚者,另觅新好;丧偶者,再披婚纱;久鳏之夫,重结连理;永弃之妇,走出空房,是人生道路上顺理成章的必然结果。尽管夕阳西下,来日无多,但满天彩霞,晚景的绚丽,不让日中,有什么理由不使自己活着的每一天,都拥有节日般的快乐呢?如果再益之以儿女的理解,亲朋的支持,左邻右舍的温馨环境,整个社会的良好氛围,这样,必能营造出其乐融融的祥和局面。

无论如何,这部分人,占中国人口中的四分之一,不能不承认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也许是国际老人年的缘故,做了不少有益的事情,统称之为晚霞工程,看来老年人的婚姻问题,也应该是一个很重要的项目呢!

大概是去年,也许前年,家住浙江海盐的三十年代老作家章克标先生,一位百岁老翁,突然做出惊世之举,登报征婚,一时间传为佳闻。据说应征者颇多,各个年龄段的女性都有,甚至有摩登艳妇,妙龄女郎,天真少女,时髦小姐。章老先生看来接受了斯威夫特“不娶少妇”的忠告,好像在第一轮筛选中,就将可以当他女儿,孙女的候选对象淘汰出局了。

后来,轰动一时的章氏征婚,对大众来说,没有出现什么惊喜场面,但对老人来说,也算有了圆满的结果。这条当年的大新闻,着实让报纸热闹了一番,抢了演艺界的风头。本来这些娱乐版上谁跟谁拍拖,谁跟谁分手的新闻,是明星们所垄断的。现在,作家也敢领一领风气之先,而且章老先生并不是唯一的破例者,在他之前之后的这些年里,作家走出围城,又返回围城者,也曾经是人们口头上沸沸扬扬的话题。

虽然个别作家娶了少妇以后,结局不是很好,但大多数新的组合,却还是很美满的,虽然,男士努力不敢老,女士尽量不年轻,弥合年龄差距,稍微要操点心,但总的看来,迟开的玫瑰,别样的芬芳,欢悦的老境,美丽的黄昏,说明了英国作家江奈生·斯威夫特的“不娶少妇”的劝诫,也未必绝对正确。

最近,国内出版了一本很有趣味的一本书,书名《知识分子》,从负面写了几位大名鼎鼎的人物,其中包括厄内斯特·海明威。这位保罗·约翰逊,也是一位英国作家,他笔下透露出来的这些名人背后的阴影,读来倒是饶有兴味。

海明威一生结过四次婚,其中三位的年龄都大大小于他。1959年,已届花甲之年的他,也是因不堪疾病缠磨最后开枪自杀的前两年,还倾心一位十九岁的一家比利时新闻社的特约记者瓦莱莉·丹比-史密斯,并动过娶她的念头。他的第四位太太玛丽·韦尔什,只有接受丈夫的安排,忍受这位更年轻的姑娘,成为海明威月薪250美元的亲密助手,出现在家庭生活之中。虽然“令人讨厌、丑恶和痛苦”,但玛丽已经下定决心,无论发生什么事情,也要赖着不走。这种“三个早餐盘子,三件晾在绳子上的湿浴衣,三辆自行车”式状况,在他与第二个太太,那位富家女哈德莉共同生活期间,就曾经发生过。

所以,那位自以为雄风不减当年的海明威,居然信口开河地“告诉查尔斯巴克·兰汉姆将军,经过一段时间的冷落,安抚玛丽是件很容易的事,因为‘前一天晚上已经对她灌溉达四次’。海明威死后,兰汉姆向玛丽求证这个问题,她叹息着说:‘那要是真的该多好!’”

写到这里,不禁感触良多,对于老年男士而言,年龄相差悬殊的婚姻,英国大作家江奈生·斯威夫特的箴言:“不娶少妇”,还是有其一定的道理,值得三思而后行的。

同类推荐
  • 檐上的月亮

    檐上的月亮

    《檐上的月亮》收录了少数民族作者阿微木依萝的32篇散文,如《檐上的月亮(七章)》、《小马哥和他的女人》、《走族(三章)》、《蓝帽子》等。这些散文以生活的写实为主,以阿微木依萝在浙江、凉山、东莞等地的生活为背景,描述了作者与亲人、朋友以及在进城打工的过程中认识的其他陌生人之间的小故事。作者对人物的刻画惟妙惟肖,生动刻画小人物群像的悲欢喜乐。如《檐上的月亮》中从儿童的视角描写母亲、父亲与大伯母、大伯父等之间的生活琐事以及微妙又复杂的人际关系,语言灵动活泼,幽默风趣,形象地展现了少数民族亲人之间、邻里之间的亲密关系。
  • 望海楼笔记

    望海楼笔记

    本书包括:治学漫话、乐府谈苑、唐诗杂扎、赋文散论、文论管窥等内容。
  • 和一座城市谈一场恋爱

    和一座城市谈一场恋爱

    《和一座城市谈一场恋爱》一书涉猎美食、散文、游记、小品文等。无论写景、状物、抒情或随笔皆是真实情感的表达。人生的起承转合都在文字中透着禅意。文字的脉络充实着真、善、美的人性的光泽,浸透着女性的柔美与理性。
  • 锦城觅诗魂

    锦城觅诗魂

    成都是一座文学的城市。《锦城觅诗魂》作者赵丽宏专著的在成都的大街小巷漫游,在杜甫草堂凝思,在锦江岸畔寻觅,在浣花溪边流连,聆听这座城市深沉绮丽的诗人之心。诗歌的印记留存于一砖一瓦,静心感受,似乎能够隔着岁月听见文字的曼妙歌声。杜甫、薛涛、陆游、巴金、沙汀……《锦城觅诗魂》内蕴深厚的文字糅合空间的广度与时间的深度,将带你感受伟大文人留在这里的诗情画意。
  • “乌有”之义——民国时期的乌托邦想象

    “乌有”之义——民国时期的乌托邦想象

    本书通过爬梳和归纳民国时期有关乌托邦思想特质的文学现象,探察乌托邦作为一种思想类型,进入民国时期小说文本后所呈现的叙事形态及其想象方式的差异性和复杂性,以期从文学的角度切入乌托邦功能和意义的研究。
热门推荐
  • 元序

    元序

    当人类看见了“元序”,才发现古人并没有错,就像这天圆地方,这天人感应,这举头三尺有神明……
  • 我的青春年少但不轻狂

    我的青春年少但不轻狂

    这时,我拿着扫把的手被一只很有力的大手给抓住了,我吃疼了一下,我愤怒的转过头,瞪着那只手的主人,“我去,谁啊?!”这一转头是我这辈子最后悔的一次,我这么丑,他那么美。我从来不知道原来一个男生在阳光下居然可以比女生还好看,这被我们嫌弃的要死的校服在他身上就那么合身,帅气的光圈直接要把我吞噬了,我从来没有这么近距离的看一个男生,还是一个这么帅的男生。我觉得我的脸瞬间就着火了。他皱着眉头,另一只手把我抓子上的扫把拿下来,说:“小胖妹,下次抡扫把之前记得看看周围有没有人。”我以为我这辈子只会喜欢他,却不曾想,原来小小的心房能装得下两个人。
  • 龙潜与青螭

    龙潜与青螭

    龙潜是天阙的仙女,偶遇漂亮小蛇,开始了养成计划。
  • 凝固的时光:翩翩融花

    凝固的时光:翩翩融花

    一个人的人生再续了,又会怎样呢?我们的人生一直都是自己在掌控,生与死供你选择,可是,现在和古代,你选择哪里?拾花选择回到古代,即使是架空。人格分裂了的拾花,会不会找到真正的自己?
  • 强者觉醒

    强者觉醒

    上古,中古,远古神话,上古强者的不见,盘古的消失一一揭秘,神秘金字塔的真正作用,是兵营还是牢狱?月亮为什么绕着地球一直不变,是监视还是保护?为什么太阳与月亮环绕地球,一阴一阳,是囚困还是什么?一个本是世家子弟,意外修道,却又意外卷入了世界争乱中,且看他如何自处。
  • 重生写手日常

    重生写手日常

    最后的意识里,温可盈想到她有四个遗憾:1、作为写手,她还没成神;2、作为女人,她还没和颜子孝结婚;3、作为女儿,她还没怎么尽孝;4、作为饲主,她还没弄明白丹田那团气的来历。好在她重生了,一切皆有可能。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冷剑酒魂

    冷剑酒魂

    我杀人的武器是剑,那是一把宝剑。就是因为这把宝剑,我从未失手。我杀过坏人,也杀过好人,不是我喜欢杀人,而那是我的职业,是一种谋生手段。我喜欢喝酒,简直嗜酒如命。我每日都在喝酒。酒,能麻醉人的神经,能使人忘掉一切。我杀人前要喝酒,杀人后要喝酒。杀人的时候,就是我醉酒的时候;醉酒的时候,就是我杀人的时候。
  • 御兽灵师

    御兽灵师

    早上醒来,洗漱、吃早餐,背起那天天拿回家却连拉链都从未拉开过的书包去上学。一切是如此的正常平和。来到教室,入座、拿出课本,朗读《捉捕灵兽的251个技巧》……好像那里不对啊?我去~~怎么不是语文历史大政治?!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