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217700000012

第12章 这些地方要多留意

只要我们注意观察,便会发现:随随便便许诺的人给人的印象为人爽快,实际上这种人却少有信用;什么事都要插一手的人好像多才多艺,一旦要他拿出真本事就会露馅……

小心这几种伪装

有的人看起来老实,内心却骄溢;有的人看起来像长者,却心术不正;有的人外表看起来拘谨,内心急躁,却能够通达事理;有的人外表看起来坚韧,却懈怠涣散;有的人表面看起来舒缓,内心却很强悍。所以识人看人一定要看透这些伪装的手段。

1.柔弱的人值得托付吗

东晋的时候,大将军王敦死了后,他的兄长王含想想自己已经没有了依靠,便打算投奔王舒。王含有个儿子叫王应却劝说王含去投奔王彬,王含听了大怒说:“我兄弟生前与王彬有交往吗?你以为到王彬那儿我能得到什么好处?”

王应答道:“这正是孩儿为什么劝父亲投奔王彬,王彬在强手如林时能够打出一片天地,这说明他不趋炎附势,这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现在,我们衰亡下去,他一定会产生慈悲怜悯之心;而王舒向来都很保守,他怎么会收留我们呢?”

王含不听儿子的劝告,于是投靠了王舒。果然,正如王应所说,王舒没有收留他们,并把他们父子沉没于江中。而王彬听说王应父子要来投靠,悄悄地准备好船只,在江边等候,但始终都没有等到他们。后来,他听说王含父子投靠王舒,并惨遭厄运,也只能感到遗憾了。

王舒是一个依附于强者的人,这样的人必然会欺侮弱者;王彬是一个能抑制强者的人,这样的人必然会扶助弱者。

弱者利用柔,能够博得人同情,这样在危难之间强者可能会救弱者。很少有弱者之柔受到伤害,这往往是弱者的一个护身符。如果正者利用柔,那么正者更正,将被天下人敬佩。正者的柔,就是为人宽怀,不露锋芒,忍别人所不能忍。

奸者、邪者利用柔,这就是天下不幸了。他们往往欺上瞒下,无恶不作。见到比自己强的人就奴颜婢膝,阿谀奉承,见到比自己弱的人就盛气凌人,横行霸道。柔是他们用来掩盖丑恶嘴脸的一个工具,蒙蔽别人的眼睛,让人看不到他的阴险毒辣,在你没有防备的时候,很可能会狠狠地戳你一刀。

现实生活中,有些人表面上总是一副毕恭毕敬的模样,一般而言,他们与比他们强的人交往时大都会低声下气,赞美的语气是他们一贯运用的伎俩。因此,刚刚认识他们的时候,往往会让自己感到不好意思,但时间长了,就会察觉这种人不管是什么时候都是一副阿谀的态度。当我们与外表平柔之人交往时,应该力戒松懈,要知道他们内心的意图,绝不能掉以轻心,以为此类人很可靠,可以不负重托。

外表看起来毕恭毕敬的柔弱者大多数都不是什么恶人邪徒。为什么又强调对他们要防范呢?因为在他们柔弱的表象让我们感到安全时,混在其中的昧心者往往很容易偷袭得手。

2.夸夸其谈的人可能没有真本事

思想的外在表现就是言语,同时言语也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最主要、最常见的工具,可以通过言语来判断一个人的性情才能。但善辩不一定就是贤能的代表,那些夸夸其谈而实际上却没有真才实学的人绝非少有。

战国时期,赵王不听劝说,错信赵括,最终使自己遭遇大难,就是没有把口利与实才的关系搞好而自食恶果。秦国进攻赵国,受阻于长平(今山西高平北)。长平的守将是赵国名将廉颇,他见秦军势力强大,硬拼是不行的,便命令部队坚壁固守,不与秦军正面交战。两军相持四个多月,秦军还是没有拿下长平。秦王采纳了范睢的建议,用离间的办法,让赵王怀疑廉颇。赵王中计,把廉颇调回,派赵括为大将到长平与秦军作战。蔺相如闻之,力劝赵王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赵王不听。

赵括到长平后,完全改变了廉颇坚守不战的策略,主张与秦军正面交战。秦将白起故意让赵括取得几次小胜。果然,赵括得意忘形,派人到秦营下战书。这下正中白起的计谋。于是,白起分兵几路,形成对赵括军的包围圈。第二天,赵括率领四十万大军,与秦兵决战。秦军与赵军几次交战,都假装打输了。赵括志得意满,哪里知道敌人是诱敌之计。他率领大军追赶被打败的秦军,一直追到秦壁。秦军坚守不出,赵括一连数日也攻克不了,只得退兵。这时赵括突然得到消息:自己的后营已被秦军攻占,粮道已被秦军截断。秦军把赵军全部包围起来。一连四十六天,赵军粮绝,士兵杀人相食,赵括只得突围。白起已严密部署,多次击退想突围的赵军,最后,赵括中箭身亡,赵军大乱。四十万人都被秦军杀戮了。

不要为资历所迷惑

识人用人不要为资历、资格所局限,而要看其有无真才实学,特别是不要忽视有发展潜力的年轻人。下面是识人的几个误区:

1.“专家”误区。

为了保证招聘质量,很多企业可能会组织一批由各种“专家”组成的招聘队伍。这些“专家”可谓是精兵强将,但在招聘方面也许不能发挥其作用,因为具体岗位需要什么样的角色,他们也不是很清楚。

2.“文凭”误区。

文凭与学历从某些方面可以说明一个人的文化水平,但我们不能过于相信文凭、学历上写的内容。因为学历、文凭不等于知识;文凭、知识也不等于才能;知识、才能更不等于贡献。

3.“精英”误区。

一个诸葛亮是伟大的,但三个诸葛亮就很难说了。因为把所有单个令你满意的人放在一起并不一定就会做出令你满意的工作。一个好的小组,每个人应该是各有长短,他擅长这方面,他精通那方面,把他们组合在一起才能做出令你满意的工作。在招聘人才时,一定要注意,不要指望每个人都顶呱呱,更不要把同类型的人才都放在一起,关键是要长短搭配,优势互补。

4.“经验、直觉、测验”误区。

滥用的心理测试并不能提供准确的信息,反而掩盖了被试者的实际能力。如有些理想人格的模式可以构筑心理学家心目中的某种幻想,但对实际工作并无多大意义。

对于资历、资格,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可能更有说服力:

1.看他有没有雄心壮志

一个有才能的人,其取得成就的愿望也比一般人强烈。在工作的时候,他会通过更好地完成任务来寻求更大的发展机会。

2.有没有需要求助于他的人

在一个企业里,如果你发现有许多员工在遇到困难的时候,都需要他的建议、意见和帮助,那这个人就是一位人才了。因为这些现象说明了他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他的思想方法为人们所推崇。

3.看他能否带动别人完成任务

在一个企业里,如果一个人能动员别人进行工作以达到目标,那么他也是一个人才,因为这说明他有管理的能力。

4.看他是如何做出决定的

注意能迅速转变思想和说服别人的人,这能帮助你识别人才,因为一个有才干的管理人员往往能在相关信息都已具备时快速地做出决定。

5.看他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果他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强,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他从不会去向管理者说:“我们有问题。”只有在问题解决了之后,他才会找到管理者说:“刚才有这样一种情况,我们这样处理,结果是这样。”

6.看他是否比别人进步更快

真正的人才通常能把上级交代的任务完成得更快更好,因为他勤奋,他随时准备接受额外任务。他认为自己必须更深地去挖掘,不能只满足于懂得皮毛。

7.看他是否有责任心

有责任心是一个真正人才的关键条件,因为有责任心,他做事就会比别人更认真更负责。

不要人云亦云

春秋时代,齐国靖郭君田婴有一个门客叫齐貌辩,田婴对他非常好,但由于齐貌辩为人有很多毛病,所以大多数门客都不喜欢他,经常在田婴面前说他的是非。

田婴听了很生气地说:“除去你们这些人,毁了我的家产,如果能让齐貌辩高兴,我会乐意去做,一点也不会推辞。”

于是,田婴让齐貌辩住最好的房舍,派长子为他驾车,早晚奉他进餐。

过了几年,齐威王去世,宣王即位(公元前319)。田婴与宣王的关系非常不好,所以辞离王朝到薛地去,齐貌辩也一起留在薛地。不久,齐貌辩向田婴辞别,要去求见宣王。

田婴说:“君王对婴很不高兴、不喜欢,公前去拜见,定会被处死。”

齐貌辩说:“本来就不求保全性命,请让我一定成行。”

到了齐都,宣王忍下怒意来接待他。

齐貌辩拜见时,宣王说:“你是靖郭君最喜欢、最信从的人吧?”

齐貌辩说:“最喜欢,是没错;最信从,则没有。君王为太子时,我告诉靖郭君说:‘太子面相不仁慈,耳后见腮,眼光下斜视——像这样的人一定反复正常,不如废了太子,重新立卫姬的儿子郊师。’靖郭君落着泪说:‘不可以,我不忍心这样。’这是不信从的第一件事。”

“至于薛地,楚相国昭阳希望拿数倍的土地来换,我对靖郭君说:‘—定要和他换。’靖郭君说:‘薛地是先王(威王)所赐,虽受后主厌恶,可是我怎么向先王交代呢?况且先王的庙就在薛地,怎可将先王的庙给楚国呢?’因此,又不肯听我的意见。这是不信从的第二件事。”

宣王听完,慨叹一番,神色改变许多,说:“靖郭君对待我,竟然好到这样的地步。寡人年少,全不知道这些。你肯替我请靖郭君回朝吗?”

齐貌辩说:“谨遵命。”

田婴穿上先王的衣冠,拿着先王的剑。宣王亲自到城外迎接他,远远望见田婴,不觉落泪。

从这件事看来,田婴可以说真正能够认识、了解朋友,有知人之明,所以,虽然他人批评诽谤这个朋友,而自己依旧不受影响。这就是齐貌辩能够不顾性命,乐于为田婴解决危难的原因所在。

善识人才者,时刻保持头脑清醒,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不受“语浪言潮”左右,不轻易地被舆论的褒扬贬斥左右。

人们大多有“马太效应”心理,人云亦云者居多,大家说好,说好的人越发多起来,大家说孬,说孬的人也会随波逐流。所以,对于已成名的人才,不跟在吹捧赞扬声的后面唱赞歌,反而应多听一听负面意见;对于潜在的人才所受到的赞誉,则应留心在意。这是因为,当人才处在潜伏阶段,“马太效应”对他不起作用。再者,人们给他拍马屁没有好处可得。所以,人们对潜在的人才的称赞是发自内心的,用人者如果听到大家对一位普通人进行赞扬时,一定要引起注意。

不要被好恶所影响

喜欢美的事物而厌恶丑陋的事物,这是人之常情,也很容易让你在评判人才时掺杂个人好恶的情感,好恶爱憎都起源于个人心理偏见和成见,也就是心理学上经常说的晕轮效应。被评价者的一两种品质给评价者留下良好印象时,评价者会对被评价者所有的品质都评价很高,反之亦然。在品评人时受喜好的影响,不察明他的本质,就有可能做出错误的判断。在识人过程中,足智多谋的曾国藩也犯过这样的错误,上了当受了蒙骗。

曾国藩在与太平军作战,攻克金陵时,有人自称某部队的校官,前往谒见曾国藩。那人滔滔不绝,高谈阔论,有不可一世的气概,曾国藩很欣赏他。

谈话之中,论及用人必须杜绝欺骗一事时,那人义正词严道:“会被欺骗或不会被欺骗,完全因人而定。在下观察当今的人物,说说自己的看法。像中堂(指曾国藩)的至诚与盛德,他人自然不忍心欺骗;像左宗棠的公正严明,他人也不敢欺骗他;至于其他的人,有的别人不欺骗他,他却怀疑别人欺骗他,有的已经被欺骗却还不知受骗。”

曾国藩听完,非常高兴,待之为上宾。

由于一时没有恰当的位置安插,曾国藩就命他暂时督造炮船。没过多久,那人就盗领千金逃跑了。

丑事暴露后,部属向曾国藩请示发令捉人。曾国藩沉默很久之后说:“算了,不要追了。”部属告退之后,曾国藩不禁自嘲道:“他人不忍心欺骗?他人不忍心欺骗?”曾国藩因为那人一句“像中堂的至诚与盛德,他人自然不忍心欺骗”的谄媚之词,大为受用而重用他,结果精通识人的曾国藩,却因被灌迷糊汤而栽了跟头,好恶之可怕就在此。

用有色眼光看人,就是在识人的时候,带着固有的感情色彩,换一种说法就是带着成见去识人。虽然每个人都知道这是不应该的,但还是有很多人会这样做,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都是屡见不鲜的。

年轻的法国数学家伽罗华,在17岁时写了一篇有关高次方程代数解法的文章。他把这篇文章送到法兰西科学院,却没有受到重视。在20岁时,伽罗华第三次将这篇论文寄出去,审阅这篇论文的波松院士看了后的结论是:“完全不可理解!”

又如,苏格兰科学家贝尔在开始萌发发明电话的想法时,一位有名的电报技师认为贝尔的想法是天底下最大的笑话,还讥讽贝尔说:“正常人的胆囊是附在肝脏上的,而你的身体却在胆囊里,不多见!不多见!”好在贝尔的信念很坚强,并没有相信这家伙的胡说八道,他凭着高度的自信和克服重重困难,将实验坚持了下去,最终把电话推向世界。

再如,1968年,英国皇家学会为研究碰撞问题而向世界高价悬赏征文。荷兰人惠更斯的文章得到很高的评价,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就因为惠更斯不是英国人,而连累到文章的发表。后来,惠更斯的论文在法国被赏识并出版,因此,惠更斯也当上了法国科学院的院长,为法国在科学上赶超英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以上三个例子都是带着有色眼光去看人,结果给自己和他人都带来了损失。

有色眼光还包括“罗兰夫人的错觉”。罗兰夫人的错觉是什么呢?列宁在《新的任务和新的力量》一文中谈到,在法国大革命进行到高潮之际,罗兰夫人写道:在法国是没有人才的,那里遍地都是些侏儒。

列宁不认为罗兰夫人的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并根据十月革命后的俄国实际情况说:“人才既多又缺??这个矛盾现在尤其突出。现在,到处都在呼吁寻求新生的力量,很多人都埋怨组织内缺乏人才,而同时在很多地方又有大量的人才自请效劳,那些年轻的力量,特别是那些正在成长的工人阶级中的年轻力量。那些做组织工作的人在这样的条件下说缺乏人才,就是陷入了法国大革命进行到高潮之际罗兰夫人所陷入的同样的错觉之中。”

不要因一事一时去评判一个人

在识人问题上,管理者一定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从多层次、多方面去考察、了解人才,不能因为人们以前有小过错就毫无根据地怀疑他现在有大问题。不要因一事一时的成败去评判一个人,而要全面地看。在识人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管中窥豹”的现象,从而影响对一个人做总体的认识。“一俊遮百丑”“情人眼里出西施”这种以点概面,并不能把一个人的全貌真实地反映出来。

开屏的孔雀是非常漂亮的,如果一个人不看孔雀那美丽的羽毛,只看到孔雀开屏后露出的屁股,就认为孔雀是丑陋的,那实在是有失公允了。

有的时候,有些人做了不该做的事,说了不该说的话,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所以看人不能一棍子打死,仅因为一点就否定他的全部成绩和品行。

有一群因重大变故不得不横穿一段荒芜地区的人,他们只剩下了一袋大米,大家就推选了一个忠厚老实的人负责保管大米和烧水做饭。这群人当中的长者在活动筋骨的时候,发现那个做饭的小伙子正在偷吃米饭。长者有点难过,认为一向诚实的人也会因身处危难之中而失去本性。

长者没有张扬此事,但心中对那小伙子的看法已有了彻底的转变。后来小伙子牺牲在了战场上,长者重提此事时,有一个曾随行的人告诉他,那个小伙子当时并非在偷吃米饭,而是鸟屎掉在了锅里,他不忍浪费,悄悄地捡了那团米饭吃了。长者听了以后,呆呆地坐了良久。

全面地看人就是要对一个人的优点和缺点、成绩和错误、长处和短处作全面的考察,把人的各个方面的表现、情况联系起来,从整体上把握人的本质和主流。不可抓住一点,不顾其余,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人都是有优点和缺点的,不能因为一个人在某方面的缺点,就把他的优点全部否决了,也就是说知人识人不能苛求。

管理专家杜拉克说:“一个聪明的经理审查候选人决不会先看他的缺点,至关紧要的是要看他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这和医生看病完全不同,因为医生是要千方百计运用各种手段发现异常,找出病因,做出诊断,对症下药,把病治好。

三国时期的钟会是一名出色的谋士。钟会7岁时,钟会的父亲带着他和哥哥去见魏文帝曹丕。钟会的哥哥见到魏文帝很惶恐,汗流满面,而钟会却从容镇定。曹丕问钟会的哥哥为什么出汗,他答道:“战战惶惶,汗出如浆。”曹丕又问钟会为什么不出汗,钟会回答说:“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曹丕、司马懿听了后,对钟会的才华都表示惊叹。如果从钟会的不流汗中看到的是他的野心,那么,世上就难有可用之才了。钟会非但不能脱颖而出,恐怕还会受到打击。

实际上,人有所长,亦有所短,只要能扬长避短,天下就没有不可用之人。从这个意义上讲,领导者的识人、用人之道,着眼点应该是先识其长,后识其短。

唐代柳宗元曾讲过这样一件事:

一个木匠出身的人,自己的床坏了却不能修,足见他锛凿锯刨的技能是很差的。可他却自称能造房,柳宗元对此满脸的疑惑。后来,在一个大的造屋工地上柳宗元又见到了这位木匠。只见他发号施令,操持若定,众多工匠在他的指挥下各自奋力做事,有条不紊,秩序井然。柳宗元大为惊叹。

对这人应当怎么看?如果见他不是一位好的工匠就放在一边不用,结果无疑是埋没了一位出色的工程组织者。这前前后后,看似没有什么,其实十分重要。

这个故事说明:如果先看一个人的长处,就能让他充分施展才能,实现他的人生价值;如果先看一个人的短处,就容易掩盖和忽视他的长处和优势。因此,看人应先看他的长处,而不是千方百计挑其毛病。

《水浒》中的时迁,其短处(偷鸡摸狗成性)非常突出。然而,他也有突出的长处——飞檐走壁的功夫。当他上了梁山,被梁山的环境所感化,经过改造后,他的短处就变成了长处。在一次次重大的军事行动中,军师吴用都对他委以重任,时迁成了促使这些军事行动成功的重要人物。因此,识人,即使是对毛病很多、很突出的人,首先要看到的应该是他的长处,这样才能充分利用他的才干。

在用人所长的同时,也要能容其所短。短处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人本身素质中的不擅长之处;第二个方面就是人所犯的某些过失。一般情况下,才能越突出的人其缺陷也暴露得越明显。比如,有才干的人往往恃才自傲;有魄力的人常常不拘常规;谦和的人大多胆小怕事。另一方面,错误和过失是每一个人都不能避免的。因此,如果不能宽恕贤才所犯的小错,就会埋没贤才,世间就几乎没有贤才可用了。

违背常情之事不可信

说起管仲,大家应该都很熟悉,虽然我与他相隔几千年,但仍为他的智慧所赞叹,为他的洞察力所折服。

管仲为周天子平定了戎族叛乱,从周地返回齐国后就病倒了。齐桓公到处请医问药,常常去看望,但管仲的病情却不见好转。

有一天,他看管仲精神稍好,便坐到床头,拉着管仲的手恳切地说:“仲父!您的病没有什么好转。以后万一有什么意外,您看在大臣当中,选谁来接替您的重任比较合适?”

管仲慢慢地坐起来,惭愧地回答说:“以前臣下极尽一切精力和智慧,也没有物色到一个理想的人。今天重病之中,朝夕就要归天,还能说什么呢!何况对大臣们的了解,臣下不如国君啊!”

齐桓公恳求地说:“仲父!这是国家的大事,希望您教导寡人。”

于是,管仲微微点头,然后轻声地问道:“那么主公打算拜谁为相呢?”

齐桓公暗自思忖:鲍叔牙是自己的师傅,为人很正直,经常提醒自己不要忘记过去。而且自己即位之初,就要拜他为相,可是他一定要荐举管仲,以“五不如”管仲为由坚决辞让相位,这样的人实在难得。同时,他是齐国的元老重臣,对国家有很大的功劳,又是管仲的好朋友、大恩人。于是便说:“鲍叔牙可以吗?”

不料管仲回答说:“鲍叔牙是我的知交,确实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称得上清正廉洁。但是,他的毛病是过于爱憎分明,对于别人的过错总是牢记在心里,这样谁能受得了呢?做国相的人,度量一定要大呀!”

齐桓公沉思了一会儿,觉得也有道理。于是又问道:“那么隰朋怎么样呢?”

管仲马上说:“隰朋为人非常谦虚,遇事能不耻下问,又能公而忘私,关心百姓。凡是用道德来教化人的,称之为仁;用财物接济人的,称之为良。隰朋具有仁与良的品德。他做事情,又能量力而行,讲求方法。所以任相是完全可以的。国相是最大的官职,国君对于大官,不要苛求细察,不要只注意一些小的事情,应该懂得‘大匠不斫,大庖不豆,大勇不斗,大兵不寇’的道理。”

说完,管仲又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地说:“可惜隰朋的年纪太大了,恐怕在世的时间也不长了。”

这样,齐桓公又问道:“易牙如何?”

管仲突然板起脸孔,皱起眉头,严肃地回答说:“易牙、竖刁、常之巫、开方这伙人,您就是不问,我也是要说的。这都是一些危险的人物,您可千万不能亲近他们。”

说起易牙、竖刁、常之巫、开方,确实使管仲不高兴。因为易牙本来是齐桓公的一个普通臣子,但心肠毒辣,野心很大,他为了往上爬,攫取高位,便削尖了脑袋去接近齐桓公。他有一手高超的烹任技术,通过竖刁的关系,开始时做了许多美味佳肴送给齐桓公的宠妃卫共姬吃,极力奉承讨好。慢慢地就到内宫为桓公烹调,后来听说桓公想尝尝人肉的滋味,他就把3岁的亲生儿子,活活杀死,做成人肉羹献给桓公品尝,从而骗取了桓公的信赖。竖刁,原来是个低下的臣僚。他为了能够接近桓公,博得宠信,获取高位,竟然阉割了自己,从而经常跟随桓公左右,自由进出宫门。常之巫是个巫师,开方原是卫国的公子,他们都是一些野心勃勃的无耻之徒。

齐桓公听了管仲的话,好像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一样,便奇怪地反问道:“易牙为了让我尝尝人肉的味道,把自己的儿子都杀了,这说明他尊敬我超过了爱他的儿子,这样好的人,难道还有什么可以怀疑的吗?”

管仲呆呆地朝桓公看了一眼,然后苦笑了一声说:“人们最疼爱的莫过于自己的儿女,易牙对自己最心爱的幼儿,竟能残忍地宰杀,说明他的残忍超过一切。这种连牲畜也不如的东西,难道对国君会有什么真心吗?没有人情的人,千万不可重用。”

齐桓公又问:“那么竖刁有什么可以怀疑的呢?他为了侍候我,把自己都阉割了,他对寡人的忠诚不是超过了爱惜自己的身体吗?”

管仲又语重心长地回答说:“人最宝贵的莫过于爱惜自己的身体,竖刁连自己的身体都不顾惜,难道还能对您尽忠吗?这种人决不能亲近。”

齐桓公听听感到有些道理,于是又问:“那么开方呢?他是卫国的公子,侍奉寡人已经15年了。他父亲去世的时候,都不去奔丧,说明他侍奉我超过了对自己的父亲。这又有什么可以怀疑呀?”

这时,管仲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接着就说:“人们最孝敬的莫过于自己的双亲,开方对于自己的父亲如此残忍,连死了也不去看一看,难道对您还会忠心吗?他放弃千乘之国的太子地位,前来侍奉国君,可见他的野心比太子的地位更大,您可千万不能重用他,否则会给国家带来祸乱。”

最后,齐桓公想了一想,又问:“常之巫能知人的死生,可以去除苛疾,这难道也值得怀疑?”

管仲说:“死与生,是命运所决定的。重病只有经过医治才会好转,国君不命他去守本业,反而听任他搞什么巫术。这样,他借此机会什么坏事情都能干出来的。你要警惕呀!”

齐桓公听完管仲这番论贤辨才的道理后,又追问道:“竖刁这伙人在我身边已经很久了,为什么仲父以前不说呢?”

管仲低下头沉思片刻,然后回答说:“河岸的大堤可以挡住大水,不让它泛滥成灾。我管理政事好比大堤一样,多少能挡着他们一点,不让他们在您面前胡作非为。现在大堤就要垮了,水就会泛滥成灾,所以您得当心啊!”

齐桓公只是点头不语。

过了几天,管仲的话传到了易牙的耳朵里。这一下,易牙气得咬牙切齿。他马上跑到鲍叔牙家里,对鲍叔牙说:“您是世上最公正的人,谁不知道管仲做相是您推荐的啊!可是管仲这个人却忘恩负义,国君让您做相,他却说了你一大堆的坏话,还极力推荐隰明,我真替您抱不平啊!”

易牙满以为鲍叔牙听了这番话,一定会怀恨管仲。谁知道鲍叔牙反而哈哈大笑起来,竖起大拇指振振有词地夸奖管仲说:“管仲忠于国家,不讲私人交情,这正是我当初推荐管仲的缘故啊!隰朋是个人才,确实比我强得多,应该由他来担当重任!”易牙碰了一鼻子灰,满面羞愧地走了。

公元前645年年初,管仲病故。齐桓公依照他的遗言,任命公孙隰朋为相。但是,只过了10个月,隰朋又去世了。

这时,齐桓公就请鲍叔牙出来主持国政,但鲍叔牙仍是再三推辞,齐桓公再三恳求,鲍叔牙只得出来任相,但要求齐桓公把易牙、竖刁、开方和常之巫这伙人赶走。

齐桓公就说:“这件事仲父和我说过,就照着仲父的话办吧!”当即把这4个人驱逐出朝廷。鲍叔牙治理齐国,齐国继续保持霸主的地位。

但是,齐桓公始终看不清竖刁一伙的险恶用心和伪善面目,在他们被逐的3年中,竟然不理朝政,生了大病。加上常之巫等人的到处活动,齐桓公反而认为是管仲对他们有偏见,把他们说得太过分了。

这样,到了公元前643年,他又将竖刁这伙人召入宫廷。不久,齐桓公患病卧床不起,常之巫就放出小道消息,说国君将于某日薨,接着易牙、竖刁、开方发动宫廷政变。他们堵塞宫门,筑起高墙,禁止通行,矫发命令,屠杀齐桓公手下的一批大臣,并将齐桓公禁闭起来,不给饭吃,不给水喝。此时齐桓公后悔不及,气恼而死。他的6个儿子为争夺君位,无人敛丧。一直过了3个月,公子无亏夺得君位后,才将尸体收葬入土。从此,齐国开始衰落,失去了霸主的地位。

同类推荐
  • 语言的突破

    语言的突破

    《语言的突破》是卡耐基最早的作品之一。它出版后,在人类出版史上创造了一个奇迹:10年之内就发行了2000多万册,并且被译成了几十种文字,成为世界上最受推崇的“口才指南”。它促使人们努力向前,想自我挑战,激发了人们追求人生理想、实现自我价值的坚定信念。不论从事何种工作的人,如果能按照本书介绍的技巧去做,都能获得非常大的效果。
  • 躲在成功背后的50个职场细节

    躲在成功背后的50个职场细节

    很多人觉得自己职场浮沉多年,已深谙职场之道,其实问题并不是那么简单,那些揣在领导心里的盘算,潜伏在深处的游戏规则你未必知晓,而这些恰恰是决定你职场走向的关键。本书通过发生在经理助理爱琳娜、市场部经理郑言、市场部助理许晴、公司高层之间的故事,为你详尽解析公司的重磅秘密,职场的绝对潜规则。相信这些绝密情报会为你的职场打拼推波助澜。
  • 历史智慧教给年轻人的99条生存法则

    历史智慧教给年轻人的99条生存法则

    说话怎样才能滴水不漏?如何办事才能顺风顺水?在何时应该激流勇退?在凶险的局势面前,如何才能趋利避害?……读史使人明智。历史人物的兴衰成败能给我们很好的启示。《历史智慧教给年轻人的99条生存法则》以历史人物为核心,翔实地讲解了中国历史中的99则生存智慧,对于我们当下的生活和工作而言,这些生存智慧仍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 搭建心灵沟通平台

    搭建心灵沟通平台

    本书告诉读者在遇到事情和问题的时候要善于和人沟通,这样才能使问题得到最好的解决。
  • 中庸做人的哲学

    中庸做人的哲学

    本书分十章讲述中庸之道在生活社交中如何正确运用自如,才能透彻地领悟中庸做人的哲学,进而让人生的路左右逢源,处处和谐圆融。
热门推荐
  • 我们bigbang

    我们bigbang

    bigbang我们遇见刚好。有你一直在。在远在难的路也一起走。BIGBANGISVIP五个人才叫NIGBANG你们是梦想,是希望。远离你们的生活靠近你们的音乐。
  • 缝魔

    缝魔

    善念修神,他怜悯天下。怨念为神,他憎恨天下。神魔,一念之间。-----------她在山城最繁华的街道上,带着泪痕,注视着那个衣衫褴褛的乞丐。“我真的......找到你了!”
  • 强制飞升

    强制飞升

    玉神风被强制飞升长生界,发现弥天大谎。警告诸位道友,没有实力千万不要飞升,我已经看到你家老祖宗的棺材板了。本书诙谐搞笑,强者回归,横扫诸天。
  • 重生之秋叶

    重生之秋叶

    李秋叶死的时候突然觉悟了,她这一辈子太悲催了,而这悲剧的根源是一个男人。如果有重新来一次的机会,她只想说一句话:夏华,你丫的去死吧。
  • 花落天羽

    花落天羽

    一代神帝在最终突破时被自己最信任的亲大哥暗算,肉身毁灭神魂被困黑暗空间,近万年的时光消磨下连神魂也差点破灭。不过机缘巧合之下却重新回到了人间界,虽然在重修的道路上步履艰难,但也结识了一个更重要的人。
  • 神州守护神

    神州守护神

    明面上:他坐拥数千亿资产,富可敌国,无数记者争相采访,被拒之门外。暗地里:他与各种恶势力做斗争,独自一人,力挽狂澜,他是谁?神州守护神。纵横仙界五千年大修士,撕裂空间,破界而来,重生在学生方羽身上,强者回归。这是一个屌丝逆袭的故事,无敌文,追逐金钱、美女、权利,与恶势力做斗争。
  • 捡了一座海岛

    捡了一座海岛

    公元9102年,生猪因疾病减产,全球猪肉价格暴涨。15年后,疫情愈发严重,禽类畜类灾难性减少。直到一个肥宅主播,捡了几个士兵...捡了一群亚人...捡了一座海岛...捡了一个女版袁大神...不可描述的事情就发生了...“哼!我看你们是吃的太饱了!”诶,这只巨蜥看起来没有精神的亚子呢,不如我们...诶,这只龙蝇看起来中暑了的亚子呢,不如我们...诶,这只飞龙打喷嚏了感冒的亚子呢,不如我们...咕咕咕~鸡叫了呢~把它们都带去海边烤了吧~裙号:“581309735”暗号:“我会咕咕咕”
  • 混血神族

    混血神族

    一个正在上高中的衰仔无意间上了一间神秘的大学,从中他得知这个世界上不只有人类,也有神,在这个世界的最开始,一些神与人杂交成为混血神族,他们为守护地球做为使命而存在于世间。而1999年转2000年的千年之交那一晚,南极科考队无意间打开了“潘多拉的宝盒”从中放出了威胁地球的一位真神,拥有着神秘力量的混血神族与神的战斗在21世纪拉开帷幕。
  • 我在异界做校长

    我在异界做校长

    千一辰19岁在地球就已经是一名赫赫有名的,生物学家,物理学家,科学家。他觉得在不管干什么都太简单了,他想活在一个能让他觉得寸步难行的地方,这才有挑战,于是上天以一种特殊的方法回应了他
  • 巫术的世界

    巫术的世界

    神秘文化和神秘现象总能激发无限的遐想,作为一套神秘文化的专题百科读物和速读读物,本系列读本分专题全景式展现了世界神秘文化各个分支领域的历史起源、发展状况,以及与该领域相关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民间传说、影视文学作品等等,并以现代科学的视角给林林总总的神秘文化一个全新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