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250100000003

第3章 一个离我们很近又很远的物流掌门(2)

一般来说,快件从收件到成功抵达收货人,之间至少要经过6个人转手。这又进一步加重了管理的难度。凡客诚品旗下的如风达快递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红义花费了足足3年的时间才稳定了1700人的快递团队。而王卫将10万顺丰军团管理得井井有条,除了依靠标准化、规范化的制度之外,绝对离不开其强大的掌控能力与领袖风范,难怪连“教父”马云也不得不佩服了。

顺丰是用命换来的

王卫,2013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排名第22位,拥有237.9亿元巨额财富。如果要给他的财富加上一个注脚,那无疑是“最有钱的工作狂”。不管是创业初期还是称雄天下的如今,他每天都会保持15~16个小时的工作时间。日复一日的奔波劳累让这个中年男人看起来有些憔悴不安,他喝着中药,却已经改不掉长达20年的职业习惯了,就连同行对于他的这种行为也深深不解。申通快递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德军如是说:“我想要放下。我这个岁数,身体才是第一位的,我不想那么累。我也不理解王卫为什么要把自己搞得那么累。”

一直到现在,王卫仍然把自己当成一个普通的快递员。有一次,他甚至在早上8点抵达了顺丰在北京三元桥的中转点。没人过来和他打招呼,或许根本没人认识他。他一个人沉默而迅速地整理好快件,然后用黑色的掌上电脑(PDA)——顺丰“巴枪”(HHT)扫描快件上的条形码。也许有人会说,这只是管理者惯用的“故作姿态”。但是,对于王卫而言,对于顺丰而言,“拼命”似乎已经深深烙印在他们的皮肤、伤疤和骨头里了。

1996年顺丰创始之初,王卫的身边只有十几个员工。当时,顺丰的业务已经从深港货运延伸到国内快件,需求量呈爆炸式增长。王卫和他的顺丰,像一块干涸已久的沙漠,疯狂地吸收着雨水的滋养。

他们每天的任务就是“飞奔”。每天早晨天还未亮的时候,王卫就已从车上取下货物,背着塞得满满的快件包,骑着摩托车飞奔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里,一直到晚上十一二点才回家。据说,当时在送件的时候,有的员工翻烂了十几张地图;有的员工不幸遭遇车祸;有的员工高速飞车,快得来不及转弯。对顺丰的老员工来说,断胳膊断腿是常事,顺丰是用命换来的。

对于顺丰员工而言,这样的拼命换来的当然是丰厚的收入,20世纪90年代末,顺丰的部分快递员已经月薪过万了。对于顺丰自身而言,野蛮生长换来的无疑是一路远航。不久之后,在王卫的带领下,顺丰牢牢地抓住了珠三角的市场份额,并成功将顺丰的业务模式延伸到长三角地区,进而扩展到华中、西南、华北地区。

如今,顺丰的创业元老带着一身伤病一如既往地“拼命”,坚持奔波于一线市场,几十公斤重的货物搬上六楼也毫无怨言。而其他员工也秉承了顺丰初期的务实与坚韧。某一次,运货车在送件途中意外翻倒。当时,负责派件的两名快递员已经身负重伤。救护车赶来的时候,他们却拒绝离开现场,一直等到公司的救援人员前来接应,整理好快件,他们才被抬上了救护车。

顺丰人为何这么拼命?王卫在一次接受访问中道出了其中的因由:“一棵大树,露在外面的树干和树冠能否真正经历暴风雪,还是取决于它深入土壤的根系是否扎实和健康。我相信,只要公司内部先做好了,只要我们内部对顺丰的企业文化形成了一种信仰,那离外部对我们的信仰也就不远了。”

有信仰的人才会有动力。顺丰人的信仰就是王卫创造的企业文化——“拼命”,基于刻苦精神形成的“拼命”文化正是顺丰不断发展壮大的强劲动力。

“卖儿子”,不可能的事

顺丰在成立之初,并没有引起外人的注意,哪怕是垄断整个港澳与广东省快递业务时,依然不为人所知。不过顺丰能瞒过普通人,甚至同行,却躲不过海外私募股权投资和风险投资敏锐的嗅觉。甚至在1995年之前,就有海外资本在寻找王卫,希望能买下顺丰的全部股权,但是王卫完全不露面,跟投资人玩起了捉迷藏。有的投资人甚至开出高价,只为和王卫见一面,依然没有成功。

其中,国际快递巨头荷兰天地快运(TNT)盛传早在1995年就曾与王卫接触过,不过最终的结局也是被拒绝。TNT为了配合进入中国快递市场的需求,退而求其次,最终在1995年收购了华宇物流。华宇物流在当时也是国内顶尖的陆路运输公司,TNT通过对华宇物流的收购,轻而易举地获得了1000多条运输路线,17万家客户。但TNT最初的选择是顺丰,足可见顺丰的潜力。不过因为双方都没有回应,此事并没有确凿的证据。

进入2000年后,顺丰进入发展高峰期,前来寻找王卫的投资人更是络绎不绝。王卫依然如一棵咬定青山的劲松,硬是全部拒绝。2003年,另一家快递巨头联邦快递(FedEx)也看上了顺丰速运,出资高达五六十亿进行收购,而当时的顺丰年利润不过十多亿,王卫依然没有接受收购。最终(FedEx)寻找到了大田集团。大田集团是集海陆空物流于一体的综合物流集团,(FedEx)因此获得了大田集团覆盖全国接近600个城市的运输网络。

进入2007年,国际快递企业的资源整合行动进入高峰期,美国联合包裹(UPS)也开始大规模地加速中国快递网络建设,给国内民营快递企业施压。同时嘉里大通(国内最早的合资国际货运代理企业)也积极铺设国内的公路物流网络,而国内传统的快递企业,为了加快发展脚步,则开始了大规模的并购行动。申通快递也随着快递行业的脚步,收购了海航旗下的天天快递。所有以物流或者快递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均开始向着大物流方向前进,很少有企业拒绝变,拒绝进入大物流行业,但是顺丰依然没有改变,硬得有点不合群,像块石头。

王卫领导下的顺丰不仅拒绝并购,甚至在进入大物流这一集体活动上也表现得相当不积极。在拒绝外资收购,甚至入股这一事情上,王卫有着多方面的考量:首先王卫在感情上就不太能接受,顺丰由他辛辛苦苦一手营造,他对顺丰完全有种父亲对于孩子的感情,卖掉的话,心里的坎难以迈过去;其次是王卫认为顺丰在未来依然有强劲的发展动力,内地的快递市场也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外资所开出的价码,完全低估了顺丰和未来顺丰的价值;再者,王卫始终存在一种朴素的爱国情怀,认为顺丰是民营快递的骄傲和标杆,他不希望为了钱而失去这一宝贵的品牌。

王卫做生意除了钱还有更多的目的。在2011年7月的顺丰内部讲话中,王卫说出了钱之外的目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经营企业的目的,可能随着企业的发展,这个目的还会发生变化。就我个人而言,经营企业的目的可能有点理想化,不完全是为赚钱,顺丰的愿景是成为最值得信赖和尊重的公司。我们不追求行业排名,也不求一定要做到多大,而是希望我们的人和经营行为都能被社会信赖和尊重。

“我觉得企业跟人一样,如果能有一些理想,做事的态度和结果可能会完全不同。就好像为赚钱而画画的人,同只求温饱、为追求艺术而画的人相比,画画的方式和最后出来的作品肯定不一样。有艺术追求,就会有执着,它会推动你不断给自己挑毛病,不断改进。所以我总觉得,企业要想取得长远发展,还是要有一点艺术家气质。而营业额可能是水到渠成的事。”

至于企业扩展业务,进入所谓的大物流行业,王卫也认为目前的顺丰业务足够他去发展,依然还有很多可以提升的地方。正所谓贪多嚼不烂,贵精不贵多。快递业务作为主营业务,踏实做好这一项业务,完全可以做到最出色,并赢得人们的信赖。甚至从顺丰进入全国发展阶段以后,就可以隐约看出王卫的目标,他很少参与国内民营企业的争论,只是一步步地按照自己的规划,带领顺丰走向全球。其实谁都能看出,王卫并没有把“四通一达”(申通、圆通、中通、汇通以及韵达)作为竞争对手,他心里真正的对手是国际四大快递巨头(德国敦豪DHL、美国联邦快递FedEx、美国联合包裹UPS以及荷兰天地快运TNT)。

为了实现自己内心的这一目标,王卫自然不会把顺丰拱手相让,哪怕是外资投资,他都难以接受。在王卫看来,任何外资的注入,都会导致顺丰的决策层受到外资影响,进而影响到他做决定时的独立性。

如今国内快递市场尚在起步阶段,依然还有巨大的市场可以开发,而且顺丰已经顺利成为民营快递企业的龙头老大。王卫40岁出头,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心中有抱负的王卫理所当然地更希望建立起新的快递王国,让顺丰快递成为像国际快递巨头一样的百年企业。

【延伸阅读】

谈低调:赚到钱只是因缘际会

《羊城晚报》:这是您第一次接受媒体专访?

王卫:是的,这是我第一次直接面对媒体,今天豁出去了,我能说的,一定言无不尽,但还是不要拍照。我总是站在旁边的那一个,习惯了享受低调的生活,做一个平常的老百姓,一个凡人很舒服,没有威胁。

《羊城晚报》:这就是您保持低调作风的原因吗?

王卫:我信佛,我认为,人的成就和本事是没有关系的,成就与福报有关系,所以有钱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拥有本事也没有什么了不起,赚到钱只是因缘际会而已。所以我认为,个人事业上的一些成绩不值得渲染。

——节选自2011年10月25日王卫接受《羊城晚报》专访:赚到钱只是因缘际会

同类推荐
  • 靠策略生存:把事办好的技巧

    靠策略生存:把事办好的技巧

    本书内容包括:广交朋友好办事,求人办事有绝招,办事要有好心态,学会用脑办事,火候拿捏大学问,方法总比难题多等。
  • 马云的24个工作哲学

    马云的24个工作哲学

    本书除了直接涉及员工职业精神与职业素质的章节外,还有许多马云谈创业、马云谈企业经营、马云谈市场开拓以及马云谈阿里巴巴的企业文化的内容,其切入点虽然不在员工职业精神上,但是在这些思想和言论中,以及阿里巴巴的经营实践中,有着大量对于员工职业精神精到的见解。一个人的思想精髓,一个人的工作哲学并不一定只有一种表现形式,而是会贯穿其多元化的言论表述中。《马云的24个工作哲学》从多方面来梳理马云的言论与实践,目的是使这些极具价值的思想有更丰富的血肉来支撑,同时开拓员工的思维,员工们在学习了这些优秀思想之后能多元化地应用,使自己成为一个全面的人才,这也是成就卓越的题中之意。
  • 放下:快乐之道

    放下:快乐之道

    做人,要像一只皮箱,能够提得起,也要能够放得下。光是提起,太多的拖累,非常辛苦;光是放下,要用的时候,就会感到不便。所以,做人要当提起时提起,当放下的时候放下。我们经常听到别人说:要放下,要放下!
  • 做一回久违的自己,勿忘初心

    做一回久违的自己,勿忘初心

    两千多年前,古希腊人苏格拉底曾用一生的热情,去宣传这么一个命题:“认识你自己。”在他向其乡邻问了很多问题之后,某些领导觉得苏小朋友智商太低、疑问过多,外带不尊重上司,而且还跟传销似的扰乱公众视听,于是便恩赐毒酒,送其归西。
  • 二十几岁,规划你的人生

    二十几岁,规划你的人生

    二十几岁的人,想法很多,但是真正着手去做的人不多,我们总是自己找一大堆借口,事实上这些所谓的借口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理由,只要想做,总会挤出时间。那些忙得不亦乐乎的人,有多少时间用在重要的事情上?二十几岁时,只要我们确定了一种不服输的人生精神,最终就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人生境界,完成从弱势地位到强势地位的转换,在社会中争取到最大的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
热门推荐
  • 从地狱回归的男人

    从地狱回归的男人

    大梦一场,恍然未觉。直到很多年后,苏木才幡然醒悟,那不是一场冒险,也不是一场大梦,不是他天赋异禀,也非血脉尊贵,那只不过是仙人抚他顶,结发授长生。……“阿青,我曾经,遇到过一个人。”
  • 龙血召唤师

    龙血召唤师

    一个都认为是废物的召唤师!在魔斗大陆上16岁无法修炼晋到1级的修炼者,那么终生至多修炼到1级!再2个月就满16岁的召唤师学徒比尔的传奇就从一个蚊子开始!孙子兵法:少算不胜=多算胜=何况于不算乎!数据计算贯穿全本!魔兽体形大不如魔兽等级高,魔兽等级高不如魔兽数量多!蚂蚁多咬死象,虱子多叮死人!群55032831欢迎喜欢我书的朋友加群这是本人的第一本书,但是我会三天更新一节(3000字以上)业余作者,既娱乐读者,也娱乐自我!荣誉的最高境界:我已远离江湖,但江湖还在传说我!战术的最高境界:不战而屈人之兵为上!战胜对手为下策!热土宁波;创业首选;有三套房;我心已足!快乐写书;永远免费!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厮守

    厮守

    一束白光把她带到他的时空,一首歌把他的寒心腐蚀融化。一粒棋子,一个婚约,两人隔离千里,心却厮守一起。战争烟火,乱马残矛,只为一见,只为一眼...最终能否在一起呢?
  • 通天仕途

    通天仕途

    这是一个部队转业军官的官场人生,有刀光剑影,也有旖旎柔情,看似平坦的官路实则步步杀机,陷阱遍布,一不小心就会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 超级MOD符文大师

    超级MOD符文大师

    梦中:“不修改是不可能的,这辈子都不可能。”“穿越成了废材,又不能修炼,只能靠修改过活,才能维持生计”现实:“弟弟,你这金手指怎么要经验值才能用啊”“直接用金手指不就没意思了吗,加点限制。”“弟弟,这mod装上去怎么没用啊”“这个需要经验值才能实装。”“好吧,你这些mod有几个确实有点逆天,加点限制也好。”当某人选择无用之人开局,意外进入游戏世界后,“弟弟,哥如果能回来,保证不打死你”’早已过了十五六岁的他,只能走上调教主角团的不归路
  • 绝代战王

    绝代战王

    “没有什么好解释的,我不想做的事谁也强迫不了我,我要做的事谁也阻挡不住我。那些不长眼的东西杀了就杀了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王战语气平淡没有一丝波澜,似乎只是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战王出山,战天、战地、战鬼神。
  • 峡谷之王

    峡谷之王

    平生首次爱上一款手游,从此,整个王者峡谷处处是石方舟身影。刚开始人人鄙视嘲讽他,说他不是打游戏的料。人往往在深受打击时,内心深处的那种想赢的欲望和野心才会滋长,潜力才会被真正激发。别人越打击他,他越想证明自己的强大。基于想赢,基于不想输,基于想有尊严般活着,他开启了成为峡谷之王跌跌撞撞,坎坎坷坷的征程。他能否得偿所愿,能否遇见那些有趣的灵魂和遇见一个貌美如花,志趣相投,情投意合的姑娘?也许能,也许……
  • 英雄轮回

    英雄轮回

    当他醒来时发现他正处于一个森林之中,寂静和黑暗无时无刻不在包裹着他,只是因为森林充斥着迷雾,随着夜晚不知名的呢喃低语和断断续续的歌声不断响起,他似乎灵魂已经迷失在了大雾之中……能活着出去的,只有灵魂——暗影岛。各式各样的LOL美女等待出场,英雄等待超神!你还在等什么?
  • 连城壁

    连城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