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480600000026

第26章 书香余韵(4)

诗贵新。思考,是诗人的天职。没有独创,就没有诗。所有有成就的诗人,总是竭力通过自己对生活独特的艺术感受和思考,去擦亮读者的眼睛,可以看出,周彦虎《老憨吼山歌》正是他在这方面的探索的一个新的高度:

“不知错乱了哪根神经/我听如今歌星的歌声/越像家乡放羊的老憨/在高高山上的嗓门/小溪,山浪/蓝天,白云/组成辽阔的布景/红日,明月/山花,果花/耀眼成全方位的彩灯/老憨登上世界最高的舞台/吼一段八百里秦川一样空旷的秦韵/吼一曲膻味很浓很浓的阿哥哥的肉/吼一支鹞子起盘似的信天游/然后吆喝一群漫不经心的观众/或舞起手中的麦克风/教训不服气的老羝羊/吼醒了山窝里睡觉的太阳/吼落了树枝上打盹的月亮/歌星唱一节气喘吁吁/老憨吼一段心平成吃草的绵羊/假若把老憨请上舞台/吼一段黄土高坡西北风/流泪的只有我一个/在一号座位上”(《老憨吼山歌》)

这首诗意象鲜活,构思精巧,内涵丰富,视野开阔,不乏警策之句,耐人寻味。渲染出了一种雄浑开阔和荡气回肠的氛围,体现出“大江东去”般的豪放的美学情调。表现形式灵活多变,不拘一格。实有空间的“异质”、“变形”,内容的高度浓缩,艺术手法的娴熟运用,把读者带到一个海阔天空的诗美境界。大西北孕育了他的诗情,他也表现着大西北的空旷与豁达。诗人在这里并没有停留在生活的表面,而是通过揭示牧羊人老憨的乐观、自信来表现生活美,体现西北人的精神风貌。

即使是这些普通的题材、普通的生活和普通的情感,诗人仍然是在用诗意的银线编织,体现出诗人对诗美艺术的执著追求。他清醒地认识到,诗歌作为人类精神和情感的具有审美特质的文化形态,是在形象思维作用下的艺术创造。如《社火拜年》这首诗,意境优美,想象奇特:“寂寞了一百年的黄土地/被吹鼓手吹得山响”;“红狮子滚动着孩子们的心……/社火……/点到哪里/哪里的年燃成了火炉/哪里的人闹成了爆竹……”诗人正是运用“通感”、“移情”等手法表现出淳朴的民俗,求得了一种与自己所生活、所创造的诗的空间的协同,由此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己的美学追求,也因此使得诗人自身与读者的双向审美创造价值在这种开阔的“诗的空间”里得到共同的认可与印证。

在陌生人的想象中,西海固是个荒凉、萧瑟的地方,或者从边塞诗人那里得到一些诸如五月飞雪、石随风走、一片孤城、万仞群山等等神秘印象。然而生活于西海固的诗人眼里,这片土地却是另一番景象:“扫竹岭的风景,世人皆惊/——塞上江南的江南/自然造化的神秀/谁敢想荒山秃岭的怀抱里/竟搂着具体而微的桂林/其实,黄土地并没有贫血/失血忒多的是苍白的眼睛”(《西吉情愫》)这种主观色彩极强的印象,证实着诗人对家乡一片赤诚的深情。常言道:“美不美,家乡水。”诗人把对家乡真切笃厚的爱恋之情,倾注在对扫竹岭的描绘之中,并将其拟人化。“谁敢想荒山秃岭的怀抱里”,“竟搂着具体而微的桂林”,一个“搂”字,既富动态,又得神韵,家乡之特景与爱家乡之深情,一看便知。又如《山柳》一诗:“山柳的蜡笔/抒发着绿色的思想和情感”,“不敢比青松探索苍穹/不愿做河水悄悄私奔/不想看盆花心平气和/不需仿垂柳故作多情/天地之悠悠/山柳就是这样生活着/一日一月一年一生/干枝也是劲的造型”诗人喜爱家乡的山柳,因为它没有权利选择什么,只能和黄土高原一起忍受寂寞和酷旱的暴虐。这是山柳,也是物化了的品格,更是一种精神——西海固人顽强的生存意志和坚忍不拔的开拓精神。这里的山柳形象,既是小我的写照,又是大我的底片。

我们还注意到,周彦虎的部分诗尽管渗透着对大山的依恋,对家乡父老的热爱,表现了一种浓浓的家园意识,但并不完全是传统的故土难离的情结。他毕竟成长于20世纪后半叶的改革开放的中国,因此他对家园的观照在具有我们民族传统观念的同时,又有一种现代气息:“一眼眼窑洞/像一颗颗鸭蛋/太阳孵暖着/孵暖了几百年,终于/孵化出千姿百态的高楼/孵化出秀丽妩媚的风景/孵化出丰富多彩的生活……”(《山城》)在这里“窑洞”与“高楼”,落后与进步,负载着沉重历史的过去与充满希望的未来,交织在一起。诗人运用想象、象征手法,构成一曲凝重的交响。

周彦虎对家乡的爱,还表现于他诗中的忧患意识。“有一种喧噪和潮凝的空气/泥石流般涌动撞击平原/将绿色逼缩于地平线/有一种板结和轰鸣的文化/乌云般翻滚蚕食着沃野/将绿色切割成孤独的风笛/有一种固体或液体的科学/如游击队或集团军挑衅江河田园/将绿色窒息剿灭/有一种电锯和斧头的利器/如切齿咬牙的父子兵扫荡森林/将绿色化为一片废墟……”“为了我们共有的村庄/我以小草的心境,蚂蚁似的生命/向人类呼吁/抛弃肤色种族以及主义带来的战火/用绿色的理想建设我们共有的家园……”(《绿色的挽歌》)这首百行长诗从萧瑟苍凉的气氛中透露出激愤,体现了诗人对人类生存环境悲伤的思考。特别是那翠绿的色彩和多层次的渲染、长句铺成的配合显示了诗人的艺术功力。其中有一些诗句十分凝练精彩:“失去了绿色/世界只能在水泥钢筋上/喧嚣骚动/恶臭浓烟/力争绿洲/为抢水源/只能导弹传情,核弹送波……”“人们喜爱绿色/因为心灵是绿叶上的露珠,精神是绿叶间的飞鸟/思想是绿叶组成的烟涛怒海……”不论是诗人来自现实的感受,还是出于理性判断后的真切期望,这首诗明显地转向深沉、凝重和富于理性思考内涵的诗风。

进入90年代后,诗人随着对时代和生活的观察、感受、认识和理解的进一步的深化,思想上和艺术上有了更大的突破和创新,其特点为:不管是写景状物、借景抒情,还是直抒胸臆、披露肝胆,都往往有较浓的哲理意味,寄托着诗人对社会、人生、自然、艺术的思考和理解。如:“青松伟岸遭雷击/苍柳低矮一身翠”(《火花集》)诗人分明是着意鞭笞“枪打出头鸟”,在含蓄中具有理性的顿悟,体现了思辨色彩,从而使读者有联想的思维空间。“不能在上面行走/又不下雨/又非常壮观美丽的/彩虹/她像领带/套在世人的脖子上”(《悟境》)嘲讽那种不求务实的爱慕虚荣者。“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没有慧眼/即使登上极顶/仍会被浓雾紧锁”(《石级》)新翻“杨柳”,拓展思维天空,更重要的是他的思维有着闪光的主轴,这主轴就是他的积极人生观。正因为他的思维空间总是盘旋着“人生”,就有那么多触发灵感火花的机遇。“太阳出来/任何人/都有或长或短的影子”。“稻草人的滞呆/缘于一根生硬的木棍/支撑”。“苍天不老/不老在湛蓝的童心”(《火花集》)“山凝重于无言/海灵动于波峰”。“太阳伟大是距我较近/星星渺小是距我较远”(《短语七则》)等等。这些诗内涵着深刻的哲理,耐人咀嚼。

青年诗人泾河说,周彦虎的诗是长期文化积淀下的一种喷射或怒放。表面看似乎沉稳宁静,如煤一样,一旦被读者的心火触燃,便深切感受到一种激情在诗行中,在读者心中奔涌。他“操持智性的笔锋,把理性的语言架设于平淡的事物上,并赋予事物充满智慧的诗意,同时展现他开花的心灵”。此言得矣!

周彦虎以诗作为自己透视人生的介入点。正如他自己所说:“无愧于时代的诗,才能建树真正的诗人,真正的诗人是不怕失落寂寞的。”综观他的创作,从“制作技艺”的角度来看,虽然他的诗不属于“大企业”,但他和他的诗更接近于诗人和诗的本义、原义、真义。这是因为,他流露的是“诗心”,而不是在那里表演“诗技”,他的诗是创作而不是制作,因此属于“原生动”,而不是“仿生动”、“拟生动”、“伪生动”。

彦虎已年近不惑,能在这贫瘠甲天下的土地上和自己的父老乡亲一样,执著而又清苦地耕耘着自己的诗园,在诗歌不景气的大背景下,尤显“山柳”般的情怀。

我有信心且耐心地等待着他的大气心音。

在文学的边缘徘徊

一个小说家曾戏谑地宣布,他一辈子放不下两件事:文学与情人。

那时我上中学,不懂得他说的“文学与情人”的含意。如今细细想,人的情感,原本是一种生命力的释放与需要,你喜欢上了文学抑或选择了文学,无论是成功失败,你的确无法更改自己,它会缠绕你一生,其中滋味谁大概都难以说清。

我的文学梦要追溯到中学时代。那时,我的作文常常被语文老师作为范文在各年级朗诵,或者抄在黑板报上向全校师生炫耀。自己也飘飘然然,有时梦中都在想着将来当个作家或记者,行万里路,写天下文章,悠哉乐哉!现在回头想,那时的我根本不懂文学。

刚参加工作,品读文学作品成了我最孤寂时要做的功课。在一间简易的小屋里。夜深人静,亲人睡去,我会点亮蜡烛,和文学和心灵对话。文学作品里的每个字,都透明出人世的喜、怒、哀、乐,辨析着人世间的真、善、美、假、丑、恶。有动情处,我亦为之悲、为之喜、为之恨、为之恶。

看得多了,常常萌发出一种冲动来——为何自己不写?于是也爬起格子来。回想起来,那时只要有了一点感觉一点思想,拿起笔来能一口气写完,那争先恐后的文字大概因为仅仅是从笔管而不是血管里流出来的缘故。如今这支笔却变得十分地讨厌了,凡是要提笔去写点什么,总是被滞留在笔尖,便不得不思考再三,沉入难以解脱的思绪中,笔却不知该从何下了。没想到,一支笔给人的痛苦竟也这般地难以解脱。有时也真困惑,大千世界,爱别的不好吗?偏偏踅进这条迷离的小路,寻找那也许终生遗憾的世界……何苦来呢?人就是这样傻,这么痴,苦恋般,不敢期待什么辉煌……我没有什么奢望,我只希望坦然地生活,用笔来抒发我的真诚,无论美、丑、好、坏,无论透明、混浊、光明、阴暗,无拘无束写出心中的爱憎,写出幸福抑或忧伤。

文学,是我心中永远的圣殿。我愿不厌其烦地去踹那圣殿的大门。然而,我仍徘徊在文学的边缘,我连一点儿像样的文字都无法捧出。

不过,我想,这样期待,绝不是人生茫然的期待。寻找本身就有趣,快活的事会更快活,烦忧终会消散。在不断的坚守和追求中,我会寻找出生命的和谐与丰富。不是求功名,不是图利禄,不是修身养性,不是热闹人生。但它和生存同样重要。

同类推荐
  • 天下美文哲理卷:风会记得那朵花的香

    天下美文哲理卷:风会记得那朵花的香

    本书为你讲述一段段温暖人心的故事,这些故事贯穿着对人生、对情感、对生活的感悟,折射出世界的简单与复杂。让你能于喧嚣尘世中享受孤独与寂寞,坦然面对得到与缺憾,在世间百态中领略平凡的美,保持一颗释然、宽容的心。
  •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

    本书大约创作于1590年至1598年之间,其诗作的结构技巧和语言技巧极高,每首诗都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其全部154首诗都集中歌颂了爱情、友谊与真善美。在英国乃至世界十四行诗的创作中,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是一座高峰,当得起空前绝后的美称。作为英国最伟大的剧作家、诗人,莎士比亚被誉为“时代的灵魂”、“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不只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全世纪”。他的十四行诗在其全部作品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 中国散文精典·当代卷

    中国散文精典·当代卷

    大自然的神奇,往往出乎人类的想象。一个园林艺术的杰作,却伴了民族的耻辱。
  • 你是最优秀的骑士

    你是最优秀的骑士

    这一天,我在三楼的书房里看着书不幸睡着了。如果没有睡着,下面的故事就不会发生。在我睡着的时候发生了什么?没听到门铃声!没听到快递打我的手机!不过当手机铃声再次响起时,我醒了。“你在家吗?看看我打了多少个电话给你!我打到现在没有停过!”声音里充满怒火。“对不起,对不起,我刚才睡着了,没听见。”我反复解释。“你们上海人都不接电话的!”他大喊着:“你不要说了,你现在下来!”他的声音非常响,已经无理得“不成体统”,任何一个被送快递的人听见都不可能按得住性子。
  • 中国古典文学故事·忠义故事

    中国古典文学故事·忠义故事

    古典文学忠义故事有很浓郁的时代特色,故事中的背景奸臣当道祸乱苍生,有志之士无辜受难,但是结局大多是大圆满结局。好人有好报,报仇雪恨,坏人得到应有的下场。本书就为你节选了两个典型故事。
热门推荐
  • 桃花戒律

    桃花戒律

    我是这片天,这片地的绝世屌丝,额,总感觉哪里不对。 唉奈何我太优秀,大波妹纸来袭。什么:结婚不可能这辈子都不可能打工_啊呸_结婚滴是酒楼的酒不好喝?还是自家大床太大不舒服? 别逼我出家为僧OK?
  • 你在万丈荣光中

    你在万丈荣光中

    穿越到小傻子身上,爹妈不疼,亲姐嫌弃,还有个处处做对的哥哥!!许俏表示日子没法过就动手吧!!!
  • 桃之林夭夭

    桃之林夭夭

    分开之后,他们活成了对方的模样,但本性难移……【林夭夭】贵族学院新来的转校生,听说她长像奶萌,娇娇柔柔。不久,她一人徒手解决十几个大汉。她:呵,小意思~想当初……【沈郁】贵族学院校霸兼校草,传说性格极其冷淡,手法极为凶残,腹黑又残暴,是个狠人物。后来,某女人轻轻一调戏,便红了耳朵。………………众人目瞪口呆,大惊曰:woc!牛批牛批!!!
  • 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原理和案例

    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原理和案例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理论、方法和典型案例。内容包括:企业信息化和信息化工程的基本概念,企业信息的采集、传输、管理、处理、集成、分析、决策等所涉及的主要技术和工作原理,企业信息化的支撑环境,以及机械制造、家电生产、化工生产、冶金和电力等行业的5个典型企业信息化工程案例。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等专业的教材,作为企业管理、计算机、通信、信息工程等专业研究生、本科生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供工业企业有关领导、管理人员、科技人员开发企业信息化工程之用。
  • 女神的妖孽保镖

    女神的妖孽保镖

    薛辰带着一纸婚约,犹如下山猛虎,一头扎进繁华都市,各路红粉佳人,各方势力纷纷涌现!且看薛辰如何演绎:宁惹阎王,莫惹妖少!
  • 穿越时空之寻找前世之忆

    穿越时空之寻找前世之忆

    你不记得我们前世玉兰树下的誓言,没关系!我会从新让你爱上我,你什么都不用担心,只要你记得我是你坚实的后盾,放心依靠,只要。。。你还在我身边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 黎明的夜晚

    黎明的夜晚

    那段时光,是人最美的青春年华。我们在这,不惧韶华,不惧风雨,追求属于自己的青春,或悲或喜。大学,一个人的情怀,两个人的追忆!
  • 斗罗之英雄王

    斗罗之英雄王

    曾经有人问我长大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那个时候我弱小,所以我只说想吃饱饭。但是现在,我有力量,绝对的力量,我会站在这个世界的巅峰,并且成为这个世界……唯一的王!——夏希
  • 尽斩苍穹

    尽斩苍穹

    白眸剑心。一身麻衣,一把锈剑,剑斩苍穹。
  • 断尘劫

    断尘劫

    女人的一生,大抵都会经历三段感情,懵懂、刻骨、深厚。第一段她还懵懂,他默默爱她,守护她。向来情深,奈何缘浅。彼时太多的幸福,她竟忘记了珍惜。第二段她以为自己爱了,然而尘埃落定,当她再回首当初那份纯净美好的情怀,她才明白,她爱的,不过是那份因他的执念而起的感动。第三段不知其始,也不知其所以始。他看她懵懂无知的莽撞,看她属意于人的羞涩,看她遍体鳞伤的决绝。他始终隐忍沉默,只为了她的笑颜常在,安如初见。或许,这是一个修仙的故事,然而,这更多的是关于成长的故事。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在成长中经历如女主般的欢喜与伤痛,有点缓,有点慢,但是回首之时却发现,一路深深浅浅的脚印,都落在了成长的道路上。(桃子的文比较慢热,亲们坚持看完六章一定会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