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480700000013

第13章 多做心理修行,打造好心理素质

劳动心理学认为,不同行业、不同职位要求员工有不同的心理素质,不同的心理素质反过来又会影响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在这个竞争压力巨大的社会,太多的人因为心理健康问题不能走得更远。所以,如果你想在职场上扶摇直上,除了专业知识和身体素质外,还应当具备必要的心理学知识和相应的心理素质。但是你也要知道,仅凭一些心理学知识是无法帮你提高心理素质的,你必须试着去做。

放飞自卑,自我欣赏

英国科学家弗兰克林在 1951 年时,发现了 DNA(人体的遗传物质的双螺旋结构),这本是一件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大发现,可由于他生性自卑,又怀疑这可能是错的而不敢肯定它,直到两年后,另外两位科学家沃森与克里克也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二人获得1962年的诺贝尔医学奖。我们真为弗兰克林惋惜。如果他自信一些,敢于承认自己和肯定自己,那么弗兰克林这名字肯定会载入医学生物学史册,自卑真的是害人不浅。

自卑其实人人都有,只是程度不同罢了。著名的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就认为:人类都有自卑感,以及对自卑感的克服与超越。当我们小的时候,看到别人长大而自卑;当我们大的时候,却发现别人比我们更有钱;当我们有钱的时候,看到别人比我们更年轻力壮,这些都会在我们心底里产生自卑。这样看来,自卑其实是不可怕的,从某种程度上讲,自卑也是推动一个人不断自我完善的动力。但是,如果你已经认识到自己的自卑,而不愿去进行自我突破的话,那么自卑对你来讲就是非常有害的。

在当今充满竞争的社会里,成功是人人向往和追求的,人们固然会列出成功的诸多因素:知识、能力、经历、胆识、运气、毅力等,但是容易忽略一点,就是自信心。其实,自信心比什么都重要。

一位相貌英俊的小伙子,他一直对自己的鼻子不满意,经医生的两次整形手术,应是符合他原先的设想,但他还认为不美。医生后来终于知道,他是对自己没有信心。

对自己不满意不一定是件坏事,但如果这种不满影响了你的工作和生活,影响了你的形象和精神,那么,要注意了,它就成了你不自信的根源。产生不自信的原因很多,无外乎客观因素和主观感受两个方面:

客观因素主要包括:自身条件的限制,比如学历、身高、容貌、家庭背景、职业环境对你的认同等,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你对自我的判断,从而影响你的精神面貌、工作能力,最终的结果是影响了上司对你的看法、与同事的关系以及你个人的升迁之路。

主观感受是指对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的判断和我们对自身的评价,当然主要包括对工作能力、公关交往、外形气质方面的评价,这种评价来源于旁人对你的点评(其实这种点评传到你耳朵里的又有几分正确呢),以及你拿自己与他人作比较(姑且不论这种比较是对的还是错的)。

于是,你就不自信了,走路都不抬头挺胸,开会都不敢发言,你成了职场中最不起眼的那一个,升迁基本上轮不到你。所以,当务之急是丢掉自卑,建立自信。

对自己的不自信往往源于多年来的“积怨”,甚至是“童年阴影”,要将不自信转化成自信,这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但我们要立刻行动、马上开始,不要让一切消极情绪成为我们职场生涯的大敌。

你要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评估。把自己“硬件”摆一摆,诸如学历、工作年头、取得的业绩乃至身高、体重、着装、皱纹拿出来评判一番,是否是其中的某项让你信心尽失。和同事,最好是好友沟通,看他们对你的评价是否与你自己的看法一样,也许你会发现你在办公室有那么多的闪光点。即使他们是在恭维你,也姑且相信吧。

给自己一个自信的新形象。从形象入手,穿一套新衣,换一个发型,走路步伐加大 15厘米,加快速度,说话声音大20分贝,在走廊与旁人热情地打招呼。这是建立自信新形象的开始,上司一定会喜欢,同事会刮目相看,给你重新定位。

提升工作能力。只有真正的工作能力是你自信自强的基石。既然你选择了目前的工作,就要深入了解本职工作需要何种人才,自己欠缺的能力到底在哪里。可以诚恳地与上司交谈,取得共识。如果需要电脑、英语的精进,那就去充电;如果你优柔寡断,那么你需要心理素质的锻炼;如果是广告营销人员,可天性拘谨,那么你需要参加各种沙龙活动。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观察优秀的同事、朋友,从他们身上你可以悟出自己的差距。

总之,自信心是心态的核心,它几乎贯串于心态的各个方面。在长期的工作过程中,当你受到挫折感到悲观失望时,自信心会使你重新燃起斗志;当你感到孤独、焦躁时,自信心会使你平静下来;当你感到成功的喜悦后,自信心使你更加振奋。工作中的自信往往是你克服困难、取得成绩的法宝。一个在工作中自信满满的人,往往对自己的能力有清醒认识、对事情的发展能全盘掌握。它可以让你不断地超越自己,产生一种来源于内心深处的最强大力量。这种强大的力量当然可以推动你在职场中青云直上。

放低姿态,扔掉自负

如果说自卑者夸大了自己的短处,缩小了自己的长处,那么自负者则是缩小了自己的短处,夸大了自己的长处。自负者同样缺乏自知之明,同时又把自己的长处看得十分突出,对自己的能力和学识评价过高,对别人的能力和学识评价过低,自然产生自负心理。

王进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机关做的。办公室里的领导们水平都很低,而且一直以权谋私,他就很看不起他们,对他们的态度很冷淡,工作的时候自己做好了,就听不进领导的意见。领导自然不会喜欢他这样的愣头小子,所以过了一段时间,他就发现机关里的一切福利待遇他都没享受到,但最麻烦的事情却全部都由他来做。觉得自己受到了不公平待遇,他就更加的桀骜不驯,这样一来,一年多的时间他就被孤立了起来。在这里已经不可能再工作下去了,他觉得是机关的腐败拖拉作风不适合自己,于是就离开了。

过了没多久,他就通过父亲的关系来到了一家外资企业做贸易。可能是觉得自己终于找到了能体现自己价值的地方吧,他工作得很努力,经常加班、出差,基本上没有什么业余的休息时间。

公司的业务上升得很快,而他就是其中业绩最好的人。骄傲的本性使得他在平时摆出了与众不同的姿态,他看不惯别人的工作生活方式,认为他们的业余活动都是在浪费时间。他总是想帮助他们,但是到了实际说出话来的时候,又变成了教训他们。

冷眼与背后的流言渐渐地多起来了,最后,连老板也开始对他不满意起来。和第一份工作一样,一年多的时间,他又走到了悬崖的尽头,不得不离开了。

虽然事实很悲哀,他不得不因为工作能力之外的原因离职,但是现实可能就是这么复杂,并不是业绩好了就万事大吉的。自信是应该的,但过了就成了自傲和自负。在领导看来,这样的年轻人缺乏起码的谦虚精神,总让人容易有办事没轻没重,不牢靠的感觉。在同事眼中,他只关心个人的需要,强调自己的感受,表现得目中无人,全然不考虑别人的情绪和别人的态度,自然不会欢迎他。

公司新来了位“海归”,任策划部经理。他自恃有洋学历,又获过一个国外设计大奖,就到处宣扬自己的才华,动不动用英文训人,说别人的设计都是垃圾。平心而论,他的设计确实有独到之处,可他那种咄咄逼人的气势让人很不舒服。所以几次面临提升,老总都以他的设计“叫好不叫座”、“不符合当地实际”为由,没给他机会。

所有自恃才高、目中无人的才子才女,都要警惕这种结局。任何时候,一个处处压制别人、叫喳喳地把别人风头抢尽的人,都得不到周围人的欣赏与钦佩。真正成熟的职场人,不会妄自尊大,用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相比,他会随时放低姿态,谦虚地向上级和同事请教。这样,拥有了宽广的胸怀和平和的心态,再加上自己的才华,才能在职场竞争中游刃有余。

职场中,同事之间既然存在竞争,那么必然有干好干坏之分。干得不够好或较差的一方心理上一时不平衡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干得较好的一方一定要照顾到对方的这种微妙心理,在对方面前注意放低姿态,尽可能帮助对方提高业务水平。切忌趾高气扬,给对方制造更大的刺激。自负者就是不懂得这个道理,所以才会败在人际关系上。

从情感上来说,一些人的自尊心特别强烈,为了保护自尊心,在交往挫折面前,常常会产生两种既相反又相通的自我保护心理,一种是自卑心理,通过自我隔绝,避免自尊心的进一步受损;另一种就是自负心理,通过自我放大,获得自卑不足的补偿,这种自负心理是自尊心过分敏感的表现。

可是,自负的表现往往会适得其反,根本不能保护我们的自尊,它只会让我们被孤立,妨碍我们成功。我们需要的是真正的自信,不是自负自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进入职业社会安身立命,则需要给自己补课,懂得“真相”与“理想”之间的差异,学会包容自己不认同的生活方式,学习用理性的头脑认真工作,用感性的心经营感情,这样才能在职场中打开一片广阔的天地。

自私自利,惹人讨厌

观察现实生活,每一件损人利己的客观行为,追本溯源,都不外是“自私”的结果。然而,这并不等于所有的自私都指导损人利己的行为。人可能依靠自身的理智、良心、道德的抑制,以及外部环境的控制、影响,而将自私抑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以达到利己利人的客观效果。

自私自利本来就是人类的天性,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些私心,但是凡事都不可过分。有些极端者,事事都只考虑到自己的利益,只有在自己利益不受损的情况下,他才会考虑到其他事情。在适度的范围之内争取自己的利益原本无可厚非,但不择手段地抢功争利益只会让所有人讨厌。

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只讲索取,不讲奉献。争名夺利,甚至损人利己。这种自私自利心理对于交际危害极大。它时时处处会伤害到别人,这种人永远也不会找到真正的朋友。

自私自利是一种病态职场心理,有这种心理的人首先表现在不讲职场规则,把自己的东西看得紧、看得重,不管别人的利益是否受到损害;其次,就是嫉妒心理,当周围人的本事比自己强时,或取得了好成绩时,其会感到难受而总想方设法为难比其强的职场人;另外,心胸狭隘、斤斤计较、缺乏同情心和爱心等也是自私的表现。

由于处于激烈的竞争状态,“办公室政治”的钩心斗角往往被广泛地贯彻,因此职场中多见自私自利,人们往往会对他人有一种防备心,觉得自己会的东西不能让别人知道,否则就会多了竞争对手。但是人们却往往没有看到,当宽容待人,善于与他人分享的同时,别人也会回报更多,未来强有力的人脉关系可能就在这种分享中慢慢建立起来。

小王和小张要一起去参加一个展览会,小王负责给去的人印名片,结果他将小张名片的邮箱和电话号码都印错,然后在出发前才给小张并告诉他已经来不及改了。到了展览会后,他又对小张说,你的名片都是错的,不要发,发我一个人的就好了。到了和采购商进行自由洽谈的时间,小张就去找几个适合的客人进行洽谈,结果小张到哪儿小王都盯着他,然后跑过来给他打岔,不让他和客人交谈,生怕他和客人联系上。

平时在公司中,小王也很让人讨厌,很多同事都不喜欢他,因为他特别自私。他们项目组很忙,有时公司就给大家提供晚餐,可晚餐吃什么从来都是他一个人说了算。他们经常要给客户进行策划,他每次开会前,都要先问其他同事有什么想法,之后在策划会上就干脆当做自己的想法一股脑全都抛出去。只要是受到表扬的策划,他都说是自己的想法,最后无论是物质的奖励还是精神的赞扬都只属于他。有一次,他和别的同事一起出差,他见完客户后就出去玩,只剩下同事自己闷头在宾馆工作。

时间久了之后,同事们都忍无可忍,联合起来对付他,最终他被迫辞职了。

没有人喜欢太过自私的人,老板也同样如此。一家外企招聘员工时,要求应聘者冒雨到附近指定地点然后返回,但只有一半的应聘者发到伞。有的有伞的应聘者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独自撑着一把伞过去。结果显而易见,自私自利的员工肯定不为老板所喜欢。

波士顿的心理学家哈里说过,商业圈里很多聪明能干的才子佳人,一朝得意,最终失败,致命原因通常是性格过于张扬,亲和力太小,摩擦力太大。很多娱乐圈的演员、歌手,举止行为非常糟糕,他们却活得逍遥自在,你是不是觉得不可思议?但请记住:他们和你我不是同一路人。如果我们乖张多变、霸道张扬、自私自利,成功永不可企及。

克服损人利己的病态职场心理,是一件难事,因为持这种心理的人,都是长年养成的心理惯性,克服起来非一朝一夕之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就没有相应的方法。下面介绍三种方法作为参考:

内省法。通过自我反省,从自己自私行为的不良后果中看到危害和问题,从而将自己从“陶醉在占小便宜的思想状态”中抽出。

培养利他行为。从为别人做一点好事开始,在行为中纠正过去那些不健康的心态,从他人的赞许中得到自己的乐趣,使自己的心理得到某种程度的净化。

回避性训练。这是心理学上以操作性反射原理为基础,以负强化为手段进行的一种训练方法。一旦产生自私的念头或行为,即用缚在手腕上的一根橡皮筋儿弹击自己,从痛觉中意识到自私的念头是可耻的、不健康的,促使自己纠正职场中不正当的行为模式。

一个被人称为自私自利的人,被人讨厌的人,并不是因为他要求自己的利益,而是在于他经常忽略了别人的利益。所以,职场中利己没错,但注意不要损人,否则只会给你自己带来无尽的障碍。

勇敢面对,不再逃避

职场中,我们可能会出现种种逃避行为,其中最重要的两种表现是:不敢承担有难度的工作,害怕承担责任。

朗朗有着令人羡慕的职业,但有一天他竟然对朋友说他曾经闪现过轻生的念头。因为他是一个因循守旧的人,不习惯面对变化与改革。当他得知自己可能被指派去做他既不熟悉也不喜欢的工作时,隐形的焦虑、恐惧与厌世情绪随即涌上心头。他本来可以去竞争另外一个更适合自己的职位,可是他由于胆怯自卑而失去了竞争的勇气。正是这种逃避竞争、习惯于退缩的心态,使他陷入绝望的深渊之中。这种扭曲的心态和错误的认知观念使他放弃了自己原本所有的努力,只想赶快辞职。

遇到困难就想辞职,其实是心理抗压能力不够,以及心理不健康的表现。首先,他有“退缩”的防御机制。他遇到困难,首先想的不是如何解决,而是如何逃避,但是世外桃源是不存在的,到哪里都会遇到矛盾,逃避从来都没有用。

在面对工作中的压力和困难时,很多人习惯化地形成逃避心理。觉得通过跳槽等,都可以使问题得到解决,然而这种解决的方式实质并不是积极主动地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是一种退缩、自欺欺人的表现。

害怕承担责任的人则是另一种表现,他们会通过种种借口来逃避责任。生活中没有尽善尽美的事情,出了差错的时候,很多人就会想:“为什么倒霉的又是我呢?”你犯了错误、判断失误、记错事情、受人干扰分了心……不错,有许多在所难免的错误可以澄清、解释并改正,但是,人们还会再加以指责或惩罚。为了避免这些不快与惩罚,许多人想尽办法逃避责任,比如转移批评、推卸责任、文过饰非,等等。

避免或逃脱责罚是人类的一种强烈本能。多数人在“有利”与“不利”两种形势的抉择中都会选择趋吉避凶。通过各种“免罪”行为,人们可以暂时逃脱责罚,保持良好的自身形象。

但逃避永远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人们在逃避指责时,经常会含糊其辞,或者故意隐瞒关键问题,或者干脆靠撒谎来逃脱批评与惩罚。如果是这样,你就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你作出决定,就理应承受相应的责备与赞扬。但是有时,人们在作决定时确实会受到种种客观情况的干扰,比如信息不通、缺乏常识、时间紧迫,等等。其实承认与撒谎只是一念之差,而结果却是截然不同的:一个是获得了信任,一个是失去了信任。

许多研究心理健康的专家一致认为,适应性良好或心理健康的人,能以“解决问题”的心态和行为面对挑战,而不是逃避问题,怨天尤人。要知道,生活中的事情永远没有尽善尽美的。或许暂时可以编造借口博取同情,但是,如果这样养成习惯变成一种自然,使得撒谎的技巧渐趋熟练,也就积习难改了。养成为逃避公正的谴责而撒谎的习惯,等于作出了一个危险的选择。

当遇到困难或挫折时,先不要试着去逃避,如果能勇敢地去面对,也许会发现事情原本很容易解决。逃避尽管能帮助人暂时地摆脱责任和压力,但毕竟不是最终的解决问题之道。

那么,在职场中遇到困难或是出了纰漏的时候该怎样应对呢?

第一,“不要怕”是很重要的,可以学习一种“豁出去”的精神,改变自己胆小退缩的心理,这样才能不断迎接新的工作挑战。

第二,需要意识到,职场中很多地方不懂、不习惯是正常现象,这正是学习和进步的契机,要敢于迎接挑战,在弄潮中学会弄潮,在工作中学会工作。

第三,要改变自己完美主义的性格倾向,允许自己在适应过程中犯错误。其实领导和同事也是从学徒过来的,他们不会觉得你不行而嘲讽你。要多和同事、领导接触,让事实逐渐改变自己的敏感。

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中,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是相当重要的。许多研究心理健康的专家一致认为,心理健康的人能以“解决问题”的心态和行为面对挑战,而不是遇事就逃避,怨天尤人。

如果我们能够善待自己、接纳自己,并不断克服自身的缺陷,克服逃避心理,那么我们就能拥有更为辉煌的职业生涯。

积极行动,战胜惰性

在工作生活中,我们总是感觉到,在自己,同时也在别人身上存在着“惰性”,这种“惰性”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困扰,虽然我们试图去改变它,但是却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惰性。

懒惰是一种心理上的厌倦情绪。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极端的懒散状态和轻微的犹豫不决。生气、羞怯、嫉妒、嫌恶等都会引起懒惰,使人无法按照自己的愿望进行活动。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惰性与拖延是指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的心理状态,是一种常见的意志缺陷,也是许多青少年以至成年人都深感苦恼又难以改正的缺点。处于惰性状态的人,常常陷入一种恶性循环之中,即“惰性拖延——低效能——情绪困扰——失败”。为此,他们常常苦恼、自责、悔恨,但又无力自拔,这主要是由于他们想得多,做得少,缺乏约束自己的毅力。

想要克服惰性和拖延,就要端正认识,明白惰性并非人的本性,而是一种恶习。拖延并不能使问题消失或变得容易,只会带来更严重的危害,使人降低对自我的评价,认为自己是失败者。

要想取得成功,秘诀就是行动,而督促你运用这个秘诀的座右铭是“现在就做”。许多人做事总要等到所有的条件都具备了再行动,殊不知,良好的条件是等不来的,唯有依靠行动才能创造有利条件。只要做起来,哪怕很小的事,哪怕只有5分钟,也是一个好的开端,就会带动你容易地做更多的事情。

塞万提斯说:“取道于‘等一会儿’之街,人将走入‘永不’之室。”有一位部门经理,每天醒来就一头扎进工作堆里,忙得焦头烂额,寝食不安,整个人都快崩溃了。于是,他去请教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当他来到企业家的办公室之时,企业家正在接听一个电话,听得出来他在电话中很快地作了指示。刚放下电话,秘书又走了进来,请他签署一份文件,他快速浏览之后,马上签了。接着又是电话询问,又是下属请示,企业家都马上给予了答复。半个小时过去了,终于再无人打扰,企业家转过头来问他有何贵干。他站起身来说:“本来我是想请教您,身为一个大型企业的老总,您是如何处理掉那么多工作的,但现在不用了,您已经通过您的行动给了我答案。我明白自己的毛病出在哪儿了,您是现在就把经手的问题解决掉,而我却无论遇到什么事,都先接下来,等一会儿再说,结果您的办公桌上空空如也,我的办公桌上文件堆积如山。”

疲劳也是放弃的好借口,但请记住:没有什么比无休止地拖着一件没做完的事情那样更令人感到疲劳的了。上面提到的那位部门经理,只要一想到他办公室小山一样等待解决的文件,就心力交瘁。我们大家恐怕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该回的信还没有回,该写的报告还没有写,计划好的任务还没有做,人家托的事还没有办,触景生情总会想起我们欠的账,即使人家还没有催,但只要一想起来自己的拖欠,就很烦很累,主要是心累,而只有早些完成才可以安稳休息。

只要计划不是高不可攀,就坚决执行,不给自己一分一秒的耽误理由,其实干了也就干了,但只要你推到明天再做,这份负债感就会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今日事,今日毕,哪怕晚睡一会儿,却能一夜安心,迎着初升的太阳,无债一身轻的感觉,会让你精神焕发。

克服惰性,正如克服任何一种坏毛病一样,是件很困难的事情。但是只要你决心与懒惰分手,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持之以恒,那么灿烂的未来就是属于你的。那么,工作中怎样才可以克服自己的惰性而把自己推动起来呢?

珍惜时间。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珍惜时间就是珍惜生命。对于自己来说,把每一天都当成最后一天来过,人生短短几个秋,谁不愿意去做一些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

保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无论是美还是丑,更多地想一些生活中美好的东西。治惰性就要学会“冲动”,保持旺盛的精力,一种不服输的精神。

制定自己的目标。制定目标要切实可行,但目标不是下酒菜,不是可以天天换的,有了长期的目标,也要分解成不同的阶段。想好你有什么未完成,而又必须完成的事,马上去做,不要犹豫,相信只有这样,才能离你的终极目标越来越近。

给自己施加压力。压力其实就是生活中动力的源泉,一个人没有了压力,这个人就什么事情都不想做,都做不好,外部的压力和自身的压力加在一起,这是做事做人的动力。永远不要拿没有时间做借口。

减少依赖的思想。“惰性”其实就是“懒惰”,总有一种依赖心理,比如说一个小孩想穿干净的衣服,自己不动手,但却想依赖他的妈妈去洗。有些工作你不肯马上动手去做是因为还有别的同事可以做。克服了依赖心理,你才会快速行动起来。

人人都有惰性,但关键的是我们如何不被惰性所腐蚀、不陷入惰性的沼泽而不能自拔。只有克服了惰性,恪守勤奋与敬业,不断学习与创新,才能在职场激烈的角逐中纵横捭阖、游刃有余,从而赢得职业生涯的辉煌。

脚踏实地,赶走浮躁

拥有2年时间更换6份工作记录的李非,大学毕业之后,他顺利进入一家报社做记者。可是不到两个月时间,还没等和同事们混熟,他就跳了,跳到另一家报社。第二份工作他只干了半年时间。原因是工作强度太大,在那个城市又人生地不熟,有些适应不了。一冲动,他又辞职了。再找新的工作就没有那么顺利了,竟然花了2个月时间,手头的积蓄也差不多花完了,才进入一家报社,而一切又得从零开始。这次工作持续的时间有4个月,因为工作辛苦,且待遇不理想。李非觉得自己的丰富经历是以后能轻松找到好工作的资本。所以,他放心地走人了。但有时候工作并不好找,3个月之后,他进入一家公司做企划宣传。他把这家公司当成一个过渡,一直在找新的机会。不久,他又被一家报社的行业周刊聘用。这次干了将近半年。当大家都以为他这回要踏实干下去的时候,他又辞职了。他想和一个朋友合伙开个公司,自己当老板。于是,他的新工作又开始了……

相比之下,李非的一些同学则很踏实,虽然没有像他一样走马观花地领略不同的风景,但经过2年时间的积累已经在同行中崭露头角,待遇也有了很大提高。

这年头,像他一样短短几年内就马不停蹄地换了几份工作的人不在少数。他们所感觉到的诸如待遇不理想、学不到东西和人际关系复杂等原因都是表面的,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心态的浮躁。如果自身心态有问题,即使暂时换到新的单位,也会面临诸如人际关系紧张、业绩压力等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根本的解决之道在于沉下心来扎根一处,用心学习积累,为最终完成向更高层次的飞跃打下扎实的基础。

浮躁的人好定目标,但总是完不成目标。他们根本不可能厚积自己职业本事,失去了人生难得的机遇。他们好与别人比,但总是比不过别人,光知道自己很忙很忙,却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做什么。在与别人攀比的过程中,他们失去了独特的自己,浪费了大好的时光。浮躁的人总是习惯抱怨,但是只会招来别人的反感和厌恶。而且抱怨还会使自己沦为情绪的奴隶,阻断事业前进的道路。浮躁的人总想做大事,但连小事都做不好。他们总是高谈阔论,指点江山,可是连一个周密细致的市场调研都搞不好,连一个抱怨的客户都伺候不住,连一壶开水都不想提,甚至连按时上班都做不到。结果肯定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职业命运。

职场浮躁心理也许会令你在面临升职时错失良机,也许会使你频频跳槽,甚至让你在患得患失中葬送大好前程。所以,一定要下定决心戒除浮躁。

付出不要马上索取回报,急于索取的心态往往会使自己走向反面。有时候,越是急于索取,越是不能得到。你在职场中付出了自己的聪明和才智,你觉得自己比别人胜一着、高一筹,应该得到相应的回报。然而,回报却总是姗姗来迟,甚至有时候压根儿就不给你相应的回报。怎么办?坚毅地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懈努力,就是在为自己最终的成功作铺垫。

不要视职场为坦途。缺乏迎接挫折和艰辛的心理准备,常会令你无法忍受、不战而败。职场如同战场,处处充满竞争。步入职场后,必然会遇到诸如人际关系的干扰、事业发展的障碍及晋升无望甚至有屈辱感等挫折。如果缺乏迎接挫折的心理准备,就会无法忍受而作出错误的选择,最终败下阵来。

任何时候都不要草率地作出决定,因为浮躁而产生的一时冲动就是让你根本没时间停歇,没有时间思考,有的只是盲目的行动。当人们在职场遭遇打击和挫折时,常常会因为恼恨和痛苦而失去清醒的头脑,失去对事物的正确判断和分析,进而感情冲动、行为鲁莽地作出决定,最终留下沉痛的悔恨。其实,工作不顺利时,产生浮躁心理是很正常的,只需要经过几天时间的适当放松和心理调整就行了,不能因为心情烦躁就在冲动下作出不理智的决定。

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高。过高地看待自己,很容易使自己从高处摔下来。你把自己看得太高,就会使你丧失对自己的客观估计和正确评价,这样,就会导致你从高处摔下来。因此,人在职场,对自己要有个正确的心理定位,即使你很优秀,也不可翘尾巴,任何事情都不是非你莫属,地球离了你还照样转。

时时通过自省认清自我。浮躁就是给自己的一切清零,而自省和忍耐却常常给人带来机遇。职场人生如同一环一环相互连接的链条,你如果将其中一环接错了位置,那么,就会使你的人生改变方向。所以,当机遇不属于自己的时候,忍耐和坚持就显得尤为宝贵。

总而言之,在浮躁面前,保持一颗平常心是至关重要的。急于求成往往欲速则不达,盲目跳槽只会让你总是找不到合适位置,脚踏实地工作才是晋身之阶。

怨恨伤己,有容乃大

德国哲学家马克斯·舍勒曾经着意讨论过“怨恨”的道德含义。他说:“怨恨是一种有明确方向的前因后果的心灵自我毒害。这种自我毒害有一种持久的心态,它是因强抑某种情感波动和情绪激动,使其不得发泄而产生的情态:这种‘强抑’的隐忍力通过系统训练而形成。其实,情感波动、情绪激动是正常的,属于人之天性的基本成分。这种自我毒害产生出某些持久的情态,形成确定样式的价值错觉和与此价值错觉相应的价值判断。”

在这位哲学家看来,怨恨形成的最初点是报复冲动。报复感、恼恨感和嫉妒感等是与怨恨相近的情感,但是怨恨与报复感、恼恨感和嫉妒感等还不是同质的。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即这些情感都针对他者。这就意味着,“这种情感最初建立在对他人情态的先行理解之上,即是回答反应”。

一旦怨恨形成,它会利用人生的各种际遇来滋养自己;时间越长,就越是消耗性地侵入人生的机体,把更多的生命意义攫夺到它的自维持和自衍生的癌机制中来。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每时每刻都难免会与别人产生摩擦、误会甚至怨恨。有的人心胸狭窄,无法容忍别人给他带来的任何一点伤害,由此产生怨恨,耿耿于怀,信奉“有仇不报非君子”。其实,这些都是潜伏在他们内心深处的创伤,这些创伤只能让自己的心灵沉浸在苦恼的深渊里,无法感受现实生活带来的幸福和愉快。

职场中很多人,尤其是女性,对人对事太过计较,心里不能容纳下别人或者对别人心存妒忌和猜忌。在竞争日趋激烈的职场中,我们应该抛弃并彻底改变这种不健康的心理,只有这样才能安下心思来更好地工作。同时,这种小肚鸡肠也是阻碍我们晋升的一大障碍。相比之下,男性明显地显得豁达一些,遇事遇人都很热情,凡事都以一种胸襟宽广的气量去接纳,自然受到周围人士的认可。

与其把时间和精力都花在无聊的猜忌怨恨和钩心斗角上,还不如脚踏实地地多花一些心血在工作上,得到上级的认同。

很多时候,我们认为别人“应该怎样”或“不应该怎样”,其实只是我们自己的主观愿望。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对人生的理解和行为模式,凭什么我们要求别人按照我们的理解和行为模式生活呢?对此,人与人之间要学会宽容,容忍差异,要学会理解。

怨恨起源于心理伤害。没有心理伤害的发生,就没有怨恨的滋生。这是怨恨产生的第一个条件。然后,由于主客观的原因,被伤害者暂时没有能力回击伤害者,只能隐忍。这样的情绪对身体健康是非常不利的。

据《今日美国报》报道,美国和加拿大的心理学家最新研究发现,一个人如果总是对往事耿耿于怀,或者对未来忧心忡忡,或者对别人的话思前想后,陷入过度忧虑状态,将不利于身心健康。研究表明,与心情放松的人相比,经常通过沉思对压力作出反应的人夜间血液下降的幅度较小,死于中风和心脏病的风险较大。其他研究结果还表明,对不愉快的往事耿耿于怀将促进身体分泌一种能降低免疫系统功能的化学物质,从而降低人体的抗病能力,同时,身体释放出的应激激素也会损害免疫系统。由此可见,患心病的人常常不是工作辛苦的人,而是牢记怨恨的人。这些怨恨就像吞噬我们健康的病毒一样,影响、伤害着我们的生命。

职场如战场,有些同事宽容大度,容忍指数特别高;有些却一丝一毫都不容侵犯,更别说是被人欺负了。睚眦必报、以牙还牙当然是保护自己的表现,但是假如你对别人的冒犯报以友善的话语或者是笑容,你这种宽容大度的表现,会使同事们为你的职场形象加分。

在职场,宽容是一种修养,更是成就事业的根本。对上级宽容,理解上级的处境和使命,在其位要谋其事,把握上级的意图。对上级不要抱怨,宽容上级就是宽容自己。感谢上级用批评和指正提升了你的心智和能力,以督促和控制使你将事情做得正确完美。

对同事要宽容,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只有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融洽人际关系,工作中才能左右逢源,付出努力,真诚协作,获取进步的同时,更能收获一种快乐的心情。

对下属宽容,原谅下属的过错和不周,用宽宏的品格赢得下属的敬重和拥戴。宽容能调动下属的积极性,挖掘其潜能,同时能获得众望归心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但宽容并非纵容,宽容是从真爱中获得谅解,用一种善意去改变他人错误,用真诚促成其发展。

职场中的宽容是一种睿智的表现,这种大度的气量必能赢得身前身后的事业。只有大气的人才能承担大任,不是吗?

平淡从容,抛弃虚荣

心理学上认为,虚荣心是自尊心的过分表现,是为了取得荣誉和引起普遍注意而表现出来的一种不正常的社会情感。在虚荣心的驱使下,往往只追求面子上的好看,不顾现实的条件,最后造成危害。在强烈的虚荣心支使下,有时会产生可怕的动机,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

虚荣心的产生与人的需要有关,人类被尊重的需要包括成就、力量、权威、名誉、地位、声望等方面。下面我们来看看产生虚荣心的具体心理因素:

社会阶层及地位的影响。由于社会存在不同的阶层,各阶层所占有的资源比重不同,就促使某些人想进入社会高阶层或占有较多的社会资源。如果因种种原因不能达到其目的,个人的自尊受挫,就会启动自我调节机制,即通过虚荣心来达到心理平衡;

传统社会文化的影响。例如“学而优则仕”、“光宗耀祖”、“出人头地”、“衣锦还乡”等心理观念,促使一些人通过自我拔高,印象装饰等手段在故里或社会上显示自己;

面子观念的驱动。讲面子是中国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民族心理,对面子的珍惜和爱护是昭示和维护自己荣誉、身份、地位的直接表现。每一个中国人从小就受到维护面子的心理训练,丢面子就意味着否定自己的才能,这是万万不能接受的。于是有些人为了不丢面子,通过“打肿脸充胖子”的方式来显示自我;

与戏剧化人格倾向有关。爱虚荣的人多为外向型、冲动型,反复善变、做作,具有浓厚、强烈的情感反应,装腔作势,缺乏真实的情感,待人处事突出自我、浮躁不安;

虚荣心理的背后掩盖着的是自卑与心虚等深层心理缺陷。虚荣心较强者,大多存在自卑与心虚等深层心理缺陷,为了弥补这些缺陷,想方设法,竭力追求浮华。

阿力是一家公司的主管,平常个性风趣对人也很好客,可是他是一个虚荣心很强的人,对朋友大方,喜欢接受别人的赞誉与重视,平常也喜欢夸耀自己。虽然开着名车,却是向人借款所得,像个卡奴一样,为了得到别人的重视,不惜付出任何代价,这是一种很典型虚荣的男人。苏西是一个销售人员,在她的身上时常可见名牌的衣服或者是配件,由于她非常重视别人对她的看法,于是经常要花大钱买衣服、美容。这一切看似为了前途在做投资,其结果却是时常靠借款在过日子,而对外却说自己收入丰厚,让大家羡慕她。这是一种很典型虚荣的女人。

过分虚荣的人,总是从某种个人动机出发,追求一种暂时的、表面的、虚假的效果,甚至弄虚作假,欺诈骗取,完全失去了从行为的社会价值来评价自己行为的能力。其行为目的仅仅在于取得荣誉和引起普遍注意,得到周围人的赞赏和羡慕。

有虚荣心并不可怕,它有时候还可以催我们奋进。糟糕的是,一旦过分就会产生恶果,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不让自己贪慕虚荣。

虚荣让我们无法认清自己,这将极大地阻碍自己的进步。别人叫你领导,你不一定是领导,人家叫你“总”,甚至机缘巧合坐上了“总”的位置,也不代表你就具备了“总”的能力,如果不能认清这一点,不能认清虚荣,我们将只能停滞不前,甚至不断倒退。

而对于领导者来说,虚荣让你的一些管理思想无法实施,它让你受困于权力,受困于面子,受困于表面化的东西。这将极大地阻碍管理能力的提高,极大地阻碍公司整体水平的进步,更加不要说形成优秀的企业文化。

有时候我们需要为了梦想,为了自己的原则,而做一些与社会标准不是很相符的事情,如果我们的心中充满了虚荣,充满了他人的看法,我们永远无法迈出这一步。金钱、地位、权力,很多很多东西都将成为我们前行的障碍,我们成为这些东西的奴隶。

虚荣让我们忘记了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什么才是自己想要的。虚荣让我们买昂贵的衣服,过上奢华的生活,我们成了虚荣的奴隶,我们为了别人而生活,结果忘记了自己。

虚荣心是迈向成功最大的阻碍。一个人如果心中充满虚荣,势必会引起众多的困扰,会失去很多的朋友,相对也会失去成功的机会。

虚荣心强的人,其实往往是不够自信的人,不能平淡从容地看到自身的得失优劣。别人的议论,他人的优越条件,都不应当是影响自己行为的因素,你需要做的是靠自己的努力得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一个被虚荣心所驱使的人,不会成为一个人格独立的高贵之人,也不能发现自己人生的意义。

悦纳别人,放弃嫉妒

素不相识的人同在一家公司工作,这本来是一件幸事。不过,总有个别人看着同事做得优秀了,背后说人家风凉话。你嫉妒别人吗?你被别人嫉妒吗?遇到这样的事,你会怎么处理?

看见人家升了个小科长,连说恭喜的语调都不对劲儿:“你行,干得挺好,这回又能给你涨工资了。”背后里还得说:“什么呀,我觉得他不够格,也不知道怎么选的人。升谁不好,怎么就升了他?”

老王是位老员工,业务过硬,为人也忠诚可靠,但由于不会“来事”,多年来一直未能得到重用,看着一些比自己资历浅,能力也未必在自己之上的人,凭着擅长领会领导意图、溜须拍马,在职场青云直上,老王的心里颇为愤懑,时常对同事发一些牢骚;而小丽刚刚毕业,看着同办公室的小梅凭着漂亮脸蛋和一张会说话的小嘴,把主任哄得天天眉开眼笑,醋意大增,时常背后说些风凉话:“有什么了不起,看她都快成主任的‘小蜜’了。”

很多人都曾有过和老王、小丽类似的经历。多数人遇上这样的事情,虽然心里不满,但能顺其自然,不过分计较,也有的人则会对此耿耿于怀,或者直接找领导去辩理,或和他看不惯的人吵架,或者悄悄地用心计,和自己的“假想敌”争宠,钩心斗角,也有的人则把对“假想敌”和领导的不满长期压抑在心里,一个人生闷气,甚至有人因此闷出病来。这些情况都可以称为是“职场嫉妒症”。

嫉妒是一种消极的复杂的情绪,它包含愤怒、丧气、羞愧、怨恨等多种内容。嫉妒情绪的产生,多是在与其他人进行了比较后,发现自己在某些方面或各个方面不如别人,或者是在自己希望得到的荣誉、奖赏等被别人得到了的时候。嫉妒容易使人产生消极行为,由嫉妒致使自己去进行带有破坏性质的行动,以此来发泄自己的嫉妒心理。

“职场嫉妒症”的危害很多,虽然嫉妒可能有一定的现实基础,但这毕竟是一种心理层面的敌意与竞争,既容易造成同事间不必要的冲突,也可能得罪领导,形成人际关系的恶性循环,对自身的身心健康不利。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职场嫉妒症”往往隐含着很多深层的心理原因。具有“职场嫉妒症”的人,常见有以下几种心理症结:

个性过于追求完美的人,过于要强,总想把身边的一切都控制在手心,当发现不随他意的事情时,看到领导和同事并非他所能控制,便会产生焦虑和心理失衡感。

具有“自恋”人格的人,童年往往是被忽视的孩子,成年后总是渴望别人能关注、理解和赞美他,别人能为他服务,可是工作环境里怎么可能一切如愿呢?于是领导对同事正常的关心,都可能带给他“自恋性损伤”,激起嫉妒和愤怒。

还有的人性格具有偏执的特征,总是假设别人是恶意的,总感觉到自己被攻击。这样戴着“有色眼镜”看世界,也容易对别人横挑鼻子竖挑眼,觉得同事取悦领导也是在和他作对,为此而忧心忡忡和心怀嫉恨。

职场中,当你该替别人感到高兴但却高兴不起来的时候,你就要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在嫉妒了。其实,对别人产生了嫉妒并不可怕,关键看你能不能正视嫉妒。如果能把嫉妒转化为成功的动力,化消极为积极,往往会使你赶上甚至超过别人,而这一切都取决于你自己。

为了让自己远离嫉妒,我们要用豁达的心胸看世界,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真心地为别人的进步感到高兴,这样就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烦恼。

有时候,为了缓解自己的失败带来的心理上的不平衡感,可以找一些理由,使自己不再嫉妒别人。可以试着用阿 Q 心态安慰自己,以此排解心中不满,避免产生嫉妒。当然这种方法只是权宜之计,不能过分使用,否则可能又会产生其他消极的心理障碍。

一个人在嫉妒别人时,总是注意到别人的优点,却不能注意自己比别人强的地方。其实任何人都有不如别人的地方,当别人在某些方面超过我们时,我们可以有意识地想一想自己比对方强的地方,这样就会使自己失衡的心理天平重新恢复到平衡的状态。

嫉妒的心理基础是破坏欲而不是发展欲,就像关注如何去占有一块蛋糕中更多的份额,而发展的欲望是研究如何作出更大的蛋糕。所以,嫉妒很难让人进步。嫉妒情感是不可避免的,但正确认识自己的嫉妒情感,自觉避免消极行为是可以做到的。看到别人的成功,不是试图以打击别人来抬高自己,而是把别人的“好”视为对自己的鞭策和挑战,从自我发展中提升自我价值感,那么你不但能赢得别人的好感和尊重,更会得到能力的提升。

人云亦云,只能平庸

这是一档电视节目中的场景:一个题可供选择的答案有两个:A或B,参赛的共10人,同意A的站在A答案下,同意B的站到B答案下。节目一开始,9个人都跑到A答案下,只有1人站在B答案下。正常情况下,这个人是对答案很有把握的,但他站了不长时间,一看 9 个人都站到 A 答案底下,只有自己一个人持不同意见,就开始怀疑自己,在那里犹犹豫豫,左思右想,最后没能经得住群体的诱惑,同样也站到A答案下。结果答案一公布,A球破裂众人都落了一头灰,最初站到B下面的那个人尤其遗憾。

这是一个典型的从众心理展示,一个人通常具有跟从群体的倾向,当他发现自己的行为和意见与群体不一致,或与群体中大多数人有分歧时,会感受到一种压力,这种压力促使他趋向于与群体一致,即使自己有想法有见解,但是没有主见,依然会舍弃自己的意见而跟从到大多数人当中。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从众效应”引起的是带有一定盲目性的行为倾向,更多地表现为个人选择的被动性。

开会时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形:许多人在表决一项议案时,有时需等待一会儿,才有人举手表示认同或反对,而随后又有一拨接一拨的手也不失时机地举起。我们不排除第一个举手的人是在经过独立的思考后作出回应的可能性,但随后举手的人是在观望后还是独立思考后作出的回应,那就很难说了,至少有些人是在盲目从众。

从“思维的独立性”的逆向思考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一为前面所述的盲目从众行为;二为盲从权威行为。所谓权威,都是人定的,其可靠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值得怀疑。因为权威者只对“过去的事”权威,对“未来的事”他无法或不应权威,所以权威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而如此时对其见解加以绝对化,会将自己引入歧途,实不足取。不论哪种盲从行为都是由自身的思维惰性引起的,从而依赖、模仿、重复他人的思维成果。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压力是从众的一个决定因素。在一个系统内,谁作出与众不同的判断或行为,往往会被其他成员孤立,甚至受到严厉惩罚,因而某个系统内的成员的行为往往高度一致。美国霍桑工厂的实验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工人们对自己每天的工作量都有一个标准,完成这些工作量后,就会明显地松弛下来。因为任何人超额完成都可能使管理人员提高定额,所以,没有任何人去打破日常标准。这样,一个人干得太多,就等于冒犯了众人;但干得太少,又有“磨洋工”的嫌疑。因此,任何人干得太多或者太少都会被提醒,而任何一个人冒犯了众人,都有可能被抛弃。为了免遭抛弃,人们就不会去“冒天下之大不韪”,而只会采取“随大流”的做法。

虽然有时候盲目从众,随大流也不失为明智之举,但是,如果在工作中盲目从众,我们可能会因此而失去很多正确判断的机会,甚至丧失追求和自我。能否减少盲从行为,运用自己的常识和经验进行理性的判断,并坚持自己的判断,是成功与失败的分水岭。

从众可能有利于团队融洽关系,但它在个人创业路上却是成功的障碍。在当今社会,信息充分,竞争激烈,凭什么就他们能脱颖而出?究其原因是他们有不同、过人之处:不但看得准,看得清,而且立场坚定,敢于坚持,耐得住寂寞,有“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的成功者特质。而不成功者的表现多是随大流,没有立场,他们不停地寻找安全感,在从众的跟随中变成沧海一粟。

创业者也常会碰到这样的现象:在冷门中摸索,开出一片荒地,就会有从众的跟随者一哄而上,都做一样的产品,没有差异化,把“冷门”行业变成“热门”,最后陷入人人争而往之的“红海”,在乱泥潭里打价格战,从而使机会变成威胁。所以,成功商人引领潮流不跟风,寻找的永远是常人眼中的“冷门”,没有差异化就不能脱颖而出。

职场中也一样,人云亦云,那么别人永远听不到你的声音。别人怎么做你也怎么做,那么上司永远看不到你的身影。虽然从众可以让你更安全,但盲目从众则是丧失自我的行为。如果为了大家所说的金钱、面子、地位而忘记自己内心深处真正需要的东西,随波逐流,那么你永远也达不到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同类推荐
  • 胡雪岩经商性格绝学

    胡雪岩经商性格绝学

    胡雪岩在经商过程中,能够把做人性格融注于做生意的具体行动中,所以他能一步一步做大,把自己的生意经念得漂漂亮亮,成为一代巨富!在这些方面,我们应当有所借鉴,好好地对照自己,扬长去短,这样才能让自己的生意红火起来!本书是国内第一部分析胡雪岩经商性格的书,角度新颖,分析周全,可以给要做大生意的人带来一些要诀。
  • 中外名家修养教育格言与故事

    中外名家修养教育格言与故事

    作为人生的追求者,茫茫人海,关键在于找到属于自己的名家导师,关键在于找到鼓舞自己的名言警句,当然,最关键的是在这些金玉良言的指导下付诸切实的行动。将教育与格言、故事结合起来,这是一种全新的尝试,能够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为此,我们特别编辑了《中外名家教育格言与故事全集》,包括美德、修养、爱国、性格、心理、处世、理想、习惯、言行、成功等方面的教育格言与故事。
  • 培养细节精神

    培养细节精神

    细节是什么?细节是一种态度,是一种准备,也是一种精神。细致严谨的态度是做好细节的前提,只有重视心态中的细节,才能发现细节。细节又是一种准备,一种实力。长期的积淀,才能形成一种实力,将细节内化成行为,成为一种习惯,一种预期。细节又是一种精神,细节追求完美,细节也成就完美。细节就是品质,细节也体现品位。
  • 马登成功学全集8:将生命变成一部杰作

    马登成功学全集8:将生命变成一部杰作

    我们已进入21世纪,我们已处于一个信息化时人,马登所总结的成功规律还能适用吗?是的,信息确实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但它并没有改变基本的人生准则。无论现代技术如何演进,制度和组织方式如何改变。但是人生和改变人性弱点的不法则不变。因此马登总结的第二种人、第三种人失败,以及第一种人成功的定律也未曾改变,他总结出的人的真正自我教育的理念也照样适用。基于此,我们花了近三年时间,从国外收集了马登的英文原著,并在此基础上翻译整理,于2006年新年到来之际,这套《马登成功学全集》诞生了!
  • 怎么沟通,领导才放心怎么做事,领导才信任

    怎么沟通,领导才放心怎么做事,领导才信任

    本书的内容分为7章,主要介绍如何体察领导的意图和心理状态、如何与领导构建积极的合作关系、如何解决与领导合作过程中的意见分歧、如何平衡团队中的冲突并做好自身定位等7个方面的重要问题。书中的内容广泛,吸纳了人际关系心理学、职业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从心理层面上指明了我们究竟应该怎样行动、怎样沟通,以及保持怎样的职业心理状态,才能赢得领导良好的心理认同。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血海飘仙

    血海飘仙

    一个山村少年,偶然进入了修仙界,开始了一段传奇的修仙之旅。
  • 爆宠萌妃:帝尊太放肆

    爆宠萌妃:帝尊太放肆

    “这个镯子就不能取掉吗”初笺烦恼的问着,“哦,娘子把镯子取掉,你想要吗?”听到这里,小白兔开心的点了点头,殊不知自己掉入了狼窝,说到“我想要”夜洛眼里充满了笑意,翻身压倒初笺“既然娘子想要,那为夫就不客气了!”从此夜夜被吃,夜夜都在被种草莓。(安心入坑,绝壁甜甜哒)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超神之科原种

    超神之科原种

    我是陈浩,身体里是原基因。还有一个陪我长大的原系统,我这里到处都是科技的摇篮。可为什么会有许多神话,那又是怎么回事?我问过我的原系统,它说要我去一点点的探索。可为什么觉得这个世界好熟悉,直到遇到一个女孩!
  • 醉染生

    醉染生

    她本爱自由,却被他强留在身边,卷入宫斗。他爱她,给她三千宠爱;她不爱他,视若无睹。而当她眼里心里都是他时,他却生死未知。月色清澈,清风徐来。她默默等待,一身凄凉“如果你还在我身边,我定不再错过。”醉念泽归,情暖凉生……
  • 政府新闻发言人教程

    政府新闻发言人教程

    本书共分三篇:观念篇、技巧篇与专题篇,每篇包含三章。每章之前均有对该章重点内容的概括,根据不同篇章的内容将配有不同形式的案例,有的案例附在一章之后,有的融进正文之中。
  • 定居唐朝

    定居唐朝

    公元622年,大唐武德五年,唐高祖李渊在位,未来威震四方的大唐刚刚建立,风雨飘雨。薛朗,一个现代青年穿越到此时的唐朝,生存是个大问题!从孤身一人到安居乐业,这是一个男人的励志史。
  • 前妻不可欺

    前妻不可欺

    为保儿子,她百般算计,重返恶魔身边,笑靥如花,只为盗取他的优良基因……目的达到,她摇身一变,带球携子成为首屈一指的集团继承者!算旧账、玩前夫,直叫他措手不及:陆总,前妻好欺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