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482000000004

第4章 回族民间文学发展史(1)

回族民间文学是从回族先民的口头叙事文学逐渐演变、发展而来的。它包括由回族先民带入中国的阿拉伯、波斯、突厥、回纥等民族的神话、传说和故事,还包括他们将中国内地的汉族神话、传说、故事带回本国、本地区,并在当地产生一定的影响,使之成为具有世界性,广泛影响的神话、传说和故事。总之,唐宋时期,是回族民间文学萌发、酝酿的时期。唐宋时期,汉族文人用“杂集”、“笔记小说”、“传奇小说”等形式,塑造或记录了许多性格鲜明、极富商业才华的回族先民形象,以及各类阿拉伯、波斯和西域等地的口头文学。同时,还有一些曾到过西亚、中亚和西域等地游历的中国人或来华的阿拉伯人、波斯人写下的“游记”、“见闻录”等,比较详尽地记录了他们的所见所闻。尤其是中国人对阿拉伯、波斯、西域神话、传说的记录,对认识、研究回族民间文学源起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因此,回族民间文学是指回族先民和其后裔们,以及后来不断汇集、融合进来的各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集体创作和传承的口头叙事性作品及行为。现代回族民间文学是在传承回族先民的口头文学的过程中,在逐渐融和了中亚、西亚和西域等地信仰伊斯兰教的各民族口头文学的过程中,在与周边的汉、蒙古、维吾尔、撒拉、东乡等民族的相互交流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它是中国民间文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回族民间文学经过了阿拉伯、波斯以及中亚多民族口头文学与中国本土口头文学汇合的时代,再经过回族民众有意识地“回族化”的改编,回族民间文学得到迅速发展。明清时期,回族族源传说《回回原来》在回族民众的广为流传,孝子丁野夫、清官海瑞、航海家郑和,以及河湟事变歌等等,都是回族民众的自觉创作的结晶。

第一节唐宋时期的回族先民民间文学

回族民间文学的源头来自阿拉伯、波斯、突厥、回纥,以及汉、蒙、维吾尔等民族的口头创作。因此,一般意义上,人们把唐宋元时期,来自阿拉伯、波斯、中亚和西域等地,信仰伊斯兰教穆斯林人,称之为回族先民。而把明代以后的回回人,称之回族。即回族的形成是经过唐宋以后的七、八百年间,回族先民与居住地的汉、蒙古、维吾尔等民族通婚繁衍,逐渐形成了回族民族共同体。回族先民最早可追溯到唐宋之际,来自阿拉伯、波斯和中亚等地的被称为“蕃客”、“胡人”的穆斯林人。

一、回族先民及其民间文学的起源

古代中国阿拉伯之间的往来始于公元前二世纪,即西汉武帝时期,张骞通西域。当时,中国史书把阿拉伯被称之条枝(或条之)。公元7世纪,伊斯兰教兴起后,迅速在阿拉伯半岛推进,并建立阿拉伯国家。中国史书称之大食。据《通典》记载,唐永徽年间(650——655年),大食遣使来华,向唐高宗介绍大食国的基本情况和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关于这件史实,在回族民间传说《回回原来》(或《西来宗谱》)中进行了叙述。只不过,回族民众把唐与阿拉伯国家的第一次交往推到了唐太宗时期。回族先祖宛嘎斯是一位虔诚的伊斯兰教的信仰者,贞观年间,他来华传播伊斯兰教(详细内容请参看回族民间传说)。

唐代初期,居住在唐王朝统辖下的各地的“蕃客”、“胡人”有多少?历史上没有进行统计,据武则天在位的天授年间(690-692),仅广州、泉州、扬州的“胡人”多至数以万计。而长安、洛阳的“胡人”合计在一起也应该不会少于万人。后来,这部分人中的许多人不仅留居中国,有的还与当地的汉族女子通婚,生子,因此,历史上将这部分久居不归的胡人,称之“住唐”。这些“住唐”中有许多人是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他们就是最早的回族先民。

回族先民主要聚居在广州、扬州、泉州和江浙沿海城市,以及长安、洛阳等地。他们自立“蕃坊”,坊内建有建清真寺,开办蕃学,设番长管理日常事务,成为名副其实的“借居”异国的“蕃客”。直至宋代。这些“蕃客”在中土安家落户、娶妻生子,最后长眠于中华大地上。在泉州、海南的“蕃客墓“就有许多回族先民安葬在此。在福州的一位波斯人墓碑上,刻着一首波斯诗人欧玛尔·海亚姆的四行诗。刻诗的时间是1304年。诗曰:“从地底深处直达土星之巅,/我已解决宇宙中的一切疑难。/如今,没有什么问题使我困惑,/但是,面对死亡之结我仍感茫然。

唐宋时期,回族先民们所使用的语言很杂,有阿拉伯语、波斯语、突厥语和汉语等。语言使用的杂乱,极不利于回族先民与居住地民族的交流,其内部交流也受到一定的限制。但随着来华定居人数的增长,回族先民为了便于交流,许多人开始学习、使用汉语。有的人汉语的造诣很深。据文献考证,在唐宋著名诗人和词人里,就有李彦升、李珣、李舜弦和蒲寿宬四位波斯人、阿拉伯人的后裔。其中,李珣、李舜弦兄妹是出生于蜀地的波斯人后裔。其先祖是随唐僖宗入蜀。其妹李舜弦为后主昭仪,也是一位能诗能画的才女。李珣著有《琼瑶集》一部,后亡佚。后蜀赵崇祚编辑《花间集》收录李珣的词37首。李珣的词作多以“南国山光水色,风俗民情”为主,被后人誉为“在花间派成一派而立温(庭筠)、韦(庄)之间。”由此可见,唐宋时期,回族先民以及后裔开始学习、使用汉语,而阿拉伯语或波斯语仅限于其内部之间使用。由于语言障碍的破除,加速了回族先民与居住地人的交流与融合,也使得许多的阿拉伯、波斯以及中亚、西域的神话、传说、故事能直接地被唐宋文人记录在各类的笔记、札记,以及历史典籍中,还有的被一些文人加以改编,成为中国化的神话、传说、故事。比如,唐代孙頠的《幻异志》中有一则《板桥三娘》故事与阿拉伯故事集《一千零一夜》中的《白迪鲁·巴西睦太子与赵赫兰公主》的基本情节完全相同。《板桥三娘》里说,三娘子“不知从何来”,“更不知所之”,说明她和故事本身可能就不是中国的产物,而是道听途说得来的。而讲述这一故事的人,大概就是回族先民,是他们把阿拉伯故事或波斯故事带到了中国,再由汉族文人的改编,使之本土化。

唐宋时期,回族先民民间文学源头有三个:一是阿拉伯、波斯以及中亚的神话、传说和故事。这些神话、传说和故事;二是一些曾经到过阿拉伯、波斯和中亚等地的中国人写作的游记等;三是一些没有到过阿拉伯、波斯、中亚和西域的汉族文人根据“道听途说”记录或改编的有关“胡人”、“番客”和异域的“奇闻轶事”。

二、回族先民的神话、传说和故事

盛唐时期,随着回族先民来华人数的剧增,在长安的西市和春明门至曲江池一带,胡人经营的各类店铺比比皆是。而广州、扬州的胡商里以波斯商人最多,而且也最为富有。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在《杂纂》中记录了一首民谣叫“不相称”:穷波斯,病医人,瘦人相扑,肥大新妇,先生不识字,居家念经,社长乘凉轿,老翁入娼家。“不相称”是一种颠倒话,也叫反正话。意思是说,说波斯人穷,好比说,瘦人去相扑,读书人不识字一样,让人不能相信。

唐代,回族先民在唐的活动日趋活跃。他们的言行举止、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经商活动也引起许多唐人的好奇,尤其是那些小说家们以其敏锐的目光,关注着来自异域的“番客”与新奇的事物,并记录下“蕃客”的活动。因此,在唐代历史典籍、传奇小说中有关“蕃客”在中国生活、经商的描述,异域风情、物品的描绘以及奇闻异事,既满足人们的幻想和期待,也扩大了唐代小说的题材范围,成为唐代的小说创作的一大特色。

在唐宋典籍中,有关回族先民神话的记载比较多。最典型的是杜环的《经行记》中,记载的大食树上生小人的神话。神话讲述了大食王遣人海外探险,找到一棵长着小人的树。小人长约六七寸,能笑,不会说话。人手一摘,手就变干变黑了。(唐中后期,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中也提到在大食的西南部,有一个国家的山间长着一种树,能“化生人首如花”,会笑,不会说话。尽管杜环与段成式所记载的大食神话略有差异,但神话的出处都源自大食。由此可见,回族先民在传播阿拉伯文化的功绩是不能泯没。而且,这一神话还影响到了明代吴承恩《西游记》的创作。《西游记》里的“人生果”就有阿拉伯神话的影子。这一神话还被《新唐书·西域传》引用,可见影响之大。

此外,段成式的《酉阳杂俎》是唐代比较有代表性的笔记小说。其前集《诺皋记上》记载了《波斯王女》、《阿主儿降龙》、《突厥先祖射摩》、《昆仑先祖非狼种》等神话。其中《阿主儿降龙》神话讲述了,古龟兹国国王阿主儿神力过人。一天,其境内数百家的金银财宝,一夜之间化为灰炭。他向僧人询问原因,僧人告诉他,这是龙在作祟。于是,阿主儿持剑来到龙居住的地方,与龙展开了搏斗。最后,阿主儿打败了龙。龙自愿给阿主儿当坐骑。阿主儿降龙神话对后世回族民间文学的影响很大,现代回族民间故事《李郎降龙》、《锁蛟》就保留了西域神话的影子。只不过故事的主人公换成了李郎、赛典赤,降龙的起因也由龙偷金银财宝变成了龙作恶多端,它要么不降雨,要么降雨淹城。但故事核心母题,仍被保留下来。回族先民神话的影响力至今都影响着回族民间传说与民间故事。

再次,回族先民求宝经商的活动及技巧给唐宋小说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尤其是唐朝时来内地的胡商特别多,他们拥有巨资,精通买卖之道,博学多识,善于识宝。因此,唐代小说中经常出现他们的形象。《任氏传》写到郑六从任氏的宅院里出来,天还没亮,他便来到里门旁休息,等待天亮。门旁便有西域胡人,正点着灯、生着火,制作胡饼,以供这一带人们的早点。《续玄怪录·杜子春》中,贫困的杜子春在长安东市遇见一位老人,老人约给他钱说:“给子今夕,明日午时侯子于西市波斯邸,慎无后期。”可见胡商在内地做小吃店、钱庄等生意的情景。最让人注目的是胡商与珠宝有关的小说故事。《广异记·径寸珠》曰:“近世有波斯胡人,至扶风逆旅,见方石在主人门外,盘桓数日。主人问其故,胡云:‘我欲石墉帛’。因以钱二千求买。主人得钱甚悦,以石与之。胡载石出,对众,剖得径寸珠一枚。以刀破臂腋,藏其内,便还本国。随船泛海,行十余日,船忽欲没。舟人知是海神求宝,乃遍索之,无宝与神。因欲溺胡,胡惧,剖腋取珠。舟人咒云:‘若求此珠,当有所领’。海神便出一手,甚大多毛,捧珠而去。”波斯商人慧眼识宝,出高价购买后,用刀割破自己的臂腋处,将宝物藏在里面。结果乘船回国途中,宝物被海神索去。这则故事一波三折,波斯商人识宝、买宝、藏宝、失宝的过程,充满了曲折、传奇和玄想。

在唐宋传奇故事中,有关胡商与珠宝的故事极多,如《广异记·宝珠》、《广异记·青泥珠》、《广异记·至相寺贤者》、《广异记.句容佐史》、《纪闻·水珠》、《集异记·李勉》、《独异志·李灌》、《宣室志.严生》、《宣室志·玉清三室》、《宣室志·任项》、《续玄怪录·刘贯词》、《原化记·姆饼胡》等等。这些文人笔记小说,有的是他们从“番客”那里听到后记录下来的,有的是他们自己到阿拉伯国家游历的听到的,还有的是他们根据“番客”的生活方式和在华经商活动的情况虚构创作出来的。如高仙芝得宝故事,讲述的是高仙芝征伐大食国时,获得一个宝物叫诃黎勒,长五六寸,可治愈百病。后高仙芝兵败大食,被唐玄宗诛杀,宝物失踪。这一传说带有极强的虚构成分,应该是唐代文人戴君孚根据高仙芝的事迹创作而成的。总而言之,大食树上长小人、波斯王女神话、胡人识宝传说等,都是与“胡人”相关的最早的回族先民的民间文学创作,也是回族先民对中华民族民间文学的一个贡献。

三、回族先民民间文学传播与传承

唐宋时期,回族民间文学的创作主体和传播主体——回回民族还没有形成。而且,回族先民们是以“客居”的形式在中国居住,还没有取得唐王朝的“合法”身份。因此,他们在主观意识上仍然保留着原来国家或地区的的民族意识,对中国文化还处于了解和熟悉的过程中,还没有形成自觉的、独立的民族意识,当然,也就谈不上创作意识和创作形式的独立性问题。他们更多地只是充当着原来国家或地区的民族口头文学的“传播者”。即他们将阿拉伯、波斯以及中亚地区的民间故事带入中国;或者把唐代传奇故事带回阿拉伯、波斯以及中亚等地。这一点可以通过阿拉伯文学名著《一千零一夜》和《凯里莱与迪木乃》与唐人留下的笔记、传奇小说和至今仍然在回族民众中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中得到印证。因此,这一时期是回族先民口头文学的非自觉意识、非独立创造的时代,也是回族民间文学酝酿、萌芽的时代。

同类推荐
  • 和孩子共读的国学启蒙(套装共2册)

    和孩子共读的国学启蒙(套装共2册)

    俞陛云幼承家学,在文学上有很高的建树,尤其精于诗词。为给家中孩童讲授诗词,俞陛云从五千年瀚若星河的诗词名篇中精选部分篇目,细细品讲诗词的韵律、句眼、意境之美。引领孩子在阅读、背诵诗词之余,品味诗词中优美协调的韵律,淡雅流丽的语言,清隽高洁的品格,至纯至真、如梦如幻的意境。
  • 人不单靠面包活着:陀思妥耶夫斯基书信选

    人不单靠面包活着:陀思妥耶夫斯基书信选

    十九世纪俄国著名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除了卷轶浩繁、具有世界影响的长篇小说、政论和文学评论以外,还留下了数量众多的书信。这些书信提供了作家在各个时期的创作、思想、社会活动,甚至作家个性的宝贵材料,无疑是他文学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书选译了他的二百多封书信,内容主要涉及作家的创作、文艺观、政治思想和个人经历中的重大事件。
  • 加州的群山

    加州的群山

    本书是作者在成年以后多次穿越加利福尼亚的高山峻岭的随感,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川的俊美、冰河湖泊的恬静、岩洞的幽深曲折等。
  • 漫品红楼

    漫品红楼

    本书以人物为经、时间为纬,通过轻松诙谐的笔触,不仅将“红学”研究成果以通俗化的形式传达给读者,而且融入了作者长期研究《红楼梦》的诸多心得。概而言之,本书不仅推翻了很多陈旧的定论,而且提出了若干值得深思的见解,而这恰恰是这本书最大的价值所在——更不要说其文字的老辣与精炼!
  • 雪莱

    雪莱

    本书收录了诗剧“希腊”、“普罗米修斯的解放”以及雪莱夫人有关《希腊》的题记、雪莱夫人有关《普罗米修斯》的题记等。
热门推荐
  • 听闻起承转合

    听闻起承转合

    世上最凉薄的人一为谋者一为戏子谋者无心,是看透世态炎凉的麻木戏子无情,是演尽红尘百态的忘情他们擦肩而过,带走了什么,又留下了什么……本文虐文,慎重入坑
  • 流浪仙空

    流浪仙空

    天地末法,带着仙道文明,浪迹星空。(ps1:新书审核失败,无奈再发新书;ps2:本来拟定书名为《流浪仙门》的,但被人占了,只能改名。)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逍遥兵王

    逍遥兵王

    唐易从龙魂特种队退伍,却接受一个伺候人的差事,被雇佣为冷家千金的贴身保镖。不过,这个冷大小姐有点冷……看昔日战场上的兵王如何斗智斗勇,融化红粉佳人冰冷的心房,抱得美人归……本想着过着平凡的生活,却发现,各种势力如飞蛾扑火,涌现在他的身边……无奈,只好再次化为枭龙,猎猎花都,成为他狩猎的战场……
  • 我来创个天道

    我来创个天道

    这个世界没有快递?这个世界没有银行?这个世界不能修真?那我就创造它。作为一只,不对,只是名字叫做阿拉思家。什么玩意?谁给我起的名字?“我说,爹,咱老祖宗叫啥?”“哈士奇啊?怎么了?”在这个莫名其妙的世界里,着实有点摸不着头脑。且看,作者是如何在这个世界胡说八道的。
  • 蜻蜓的前世今生

    蜻蜓的前世今生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是一幅多么简单而美丽的画面啊。小的时候你有过捉蜻蜓的经历吧?那时候蜻蜓很常见,常见到让你产生一种想法——它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飞虫而已。那么你会不会觉得,蜻蜓是一种简单的东西呢?你看到的只是空中飞舞的一只大眼睛小飞虫,那么你知道它究竟有什么特殊本领么?你是否知道,它的一生其实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水里生活的呢?你又是否知道,这个小飞虫其实以前不是长成这个样子的?它是经过蜕变羽化之后才有了这种身姿呢?如果你真正的了解了这个虫子,那么你就会知道,其实这个虫子真的会让你刮目相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夕越,暮流颜

    夕越,暮流颜

    前世,她是拥有异眸之力的魔族少主。今生,她附于北冥家废物三小姐身上,从此,修五行,炼丹药,驭万兽,都不在话下。他是十二天神之首,世人都说他冷血无情,心狠手辣,但却单单对她温柔至极。他愿用尽半生修为,只为给她一次转世的机会。他是如今魔族的魔君,也是她前世最喜欢的人,但他却一步步利用她,可在不知不觉中,他好像离不开她了。
  • 一生情长,相思二世

    一生情长,相思二世

    前世,他们想爱不能爱。今生,他们相见不相识。是命运使然,还是缘分未尽。十五年后,她悄然回京,一场意外让她声名天下。中州平静的外表下,皇子战争愈演愈烈。各国野心难平,私下蠢蠢欲动。天下群雄并起,形势波云诡谲,暗潮涌动。一场天下之争己然迫在眉睫。她的到来是加速了演变的进程,还是缓释了各国的斗争。是甘愿自此画地为牢,还是愿抛却前尘重新来过。看诸位公子多才多智谋天下,看各位小姐为情为爱使阴谋。天下演绎,她又在其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分久必合的天下,谁才是最后真正的赢家。待一切尘埃落定,落下帷幕后,她终将会情归何处。(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下一次,我们不悲伤

    下一次,我们不悲伤

    因他而伤,只得开始逃避,去向远方。为追求曾经,她回来寻找答案,却再一次走向绝望。一切的一切,皆因世上的“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