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534100000010

第10章 校本研修与教师发展(9)

3、案例研究的取向是教师的经验分享

研究取向,即研究的价值取向,或研究追求的目标。

教师的案例研究是以教师的个人经验为基础的,案例写作则是教师经验表达的一种方式。在教师研究和写作的过程中,对个人教育事件的叙述是把其他教师作为潜在的听众来看待的。

(考虑听众的需要,可以作为案例撰写的一个重要参照点)

一个案例是否有价值,是否提供了独特的教育经验,有两个要素决定。

一是案例研究者所处的环境;二是案例研究所要交流的对象。因此,案例文本的完成不是研究的结束,而是交流的开始。通过交流,案例及其包含的个人经验才能充分体现出它的价值。

教师个人经验的交流和分享是案例研究的重要功能,同时也是提升案例研究水平的必要途径。

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不同的人对同一情境的体会和认识是不同的,因而就会作出不同的解释。就一个具体的案例而言,文本的叙述方式本身就反映了案例研究者对特定情境和事件的看法,而这种看法难免有局限性。

成功案例研究的过程表明:交流和讨论是提高研究质量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通过多角度、多侧面地认识案例文本的叙事形式及意义阐释,作为研究者的教师往往有一种“再发现”的感觉和收获。特别是高水平的教师和研究人员的参与,对于提高教师案例研究水平是非常有益和有效的。

斯腾伯格与波兰尼都曾强调过,师徒关系模式和社会互动过程对于获取缄默知识的重要性。

师徒关系模式,即经验传递、学习和高水平专业人员引领;社会互动过程,即广泛深入的多角度、多侧面交流、讨论。由此可以达到创生和“再发现”的目的。

小结:

教师的案例研究是教师通过叙事方式来反思和改进自身教育教学实践的行动研究。在这个研究过程中,需要明确:教师是研究者,而不仅是研究的对象;实际问题的解决是研究的目的,而不仅是研究的内容;研究行为不仅是材料的收集和处理,而且构成了研究的基本过程。

总之,教师的案例研究更多地体现了教育行动研究的一些基本特点,只要从自觉反思教学实践开始,从力求改进教育实践的目标出发,坚持去实践、探索,教师就能驾驭案例研究,为提高自身专业水平服务。

小专题研究结题工作设计

结题工作是小专题研究的最后一个阶段,而且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阶段。主要任务有三项:一、分头收集研究资料;二、反思研究过程;三、撰写结题报告(或结题总结)。以下是有关工作的基本思路。

一、如何收集研究资料和进行反思

分四步组织:

(一)召开会议、下达任务

由组长召开全组会议,说明结题意图,明确分工,下达收集研究资料任务。

要求:全员参与、开动脑筋、分头行动、限制时间。

(二)群策群力、收集资料(大约一周左右)

组员分头收集资料。要求:研究资料有教师的,包括教学案例、教学后记、教研活动记录、个人教学心得、共同备课的体会等,还包括所用的参考文献:专著或文章(说明作者、出处、时间);同时也要有学生的,包括学生的习作、查到的相关学习资料、课下反馈情况以及课堂活动的片段、情境等。从性质分,有定性描述的,也有定量分析的(如统计对比)。

(三)选择材料,确定论点(观点)

过程如下:

1.将收集来的资料全部摆在桌上,排列开来,让人一目了然。

2.边翻阅、边思考,把内容相关的归到一起,归纳成若干个材料群。

3.细读思考每个材料群说明了什么问题(课程理念、教育思想等)把思考的结果简要概括地写在纸上。每个材料群写一张。这实际是从材料中提炼几个小观点(分论点)。

4.再思考各材料群之间的联系和提炼出的分论点之间有什么联系,能否从这些分论点中集中概括出中心论点。这样,研究总结就确定了中心论点。

(四)互动交流、推举人选

组长再次召开全体会议,共同交流经过研究和收集、整理资料后的认识、体会、感受。这实际上是对研究过程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这当中不仅看到了成果,也会发现研究中的不足或问题。交流后组员上交交流的文本材料或当场做好详细记录,以作为写研究报告用。最后推选一人执笔承担写研究报告的任务。

这个过程集中体现了校本研修中同伴互助和贯穿反思的特点,发挥了团队合作的优势和教师主动反思的作用。同时也使全体成员感受到了研究过程的探索和验证离不开学习教育理论。这样,无论由谁执笔撰写研究报告,都不会因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困扰。

二、小专题研究报告的基本框架和思路

(一)研究报告的基本框架:

题目

1.问题的提出

2.研究方法设计

3.研究过程和措施

4.研究结果与分析

5.研究小结(结论)

6.问题与思考(或问题与启示)

7.参考文献

(二)研究报告思路说明

1.题目:

题目应当具体、确切、醒目。让他人一看就明白报告的中心,不应当写成《语文小专题研究报告》这种过于笼统的题目。

2.作者署名

在报告题目的下面一行,应署上研究者的姓名(可以“××课题组”名义署名,但应写明执笔者)。

以下是报告的正文,即报告的主体部分,包括:

3.问题的提出

应表达以下几层意思:①小专题研究的背景,即实践中存在哪些问题,过去有什么研究;②本专题研究的目的意义;③对研究专题概念的界定(实际上交代了研究的内容)。

4.研究方法设计

应交代清下列内容:①研究对象的选择与确定;②研究方法逐一说明。如用了问卷调查法或访谈法,用了课堂观察法(记录学生上课活动情况),用了行动研究法(设计方案、实践探索、写作案例、反思、实践、加以改进),用了经验总结法(教师总结教学经验和体会,其中包括学生的成功体验等)。

研究方法表述应当结合具体做法,有描述也有数据分析。

5.研究过程和措施

只有方法科学、步骤合理,才能得出可靠的结论(中心论点)。

研究过程应以时间为序,一个小阶段一个小阶段逐层表述,做到条理清晰、表述准确。结合过程叙述把采取的措施融进去,如共同备课、同课异构,课后研讨交流,请骨干教师示范、专家指导等。

6.研究结果与分析

这里的“结果”是指由实证研究获得的直接结果,如调查结果,课堂观察结果,并不是指整个小专题研究的结果。实际上,这里反映的是研究过程中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的集中、有条理的表达。更确切的说是揭示“中心论点”的论据的集中反映。这里所表述的结果,一种是定性的资料(如案例等),一种是定量的资料(如学生前后变化对比的数据)。对定性资料应通过比较、归纳、抽象、概括等方式作出对结果的分析。对定量资料,可用图表将数据列出,并且用统计法进行定量分析。

这里的“分析”,指从客观事实中归纳出基本论点的论证过程。这是写“结果与分析”时要牢牢把握的。

7.研究小结(结论)

如果说“结果与分析”所回答的是“是什么”,那么“研究小结”则是回答“为什么”。要求将感性认识进一步上升到理性认识,对研究结果进行解释。这里主要由作者做出理性的逻辑论证,提出自己的观点并阐述理由。或者说是一个不但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的过程。

8.问题与思考

这部分重在表述经过研究还存在的不足或未彻底解决的问题,也是一个反思的过程。也可以表达经过研究有了哪些新的思考,或得到了哪些启示,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什么借鉴或今后研究的设想。

9.参考文献

排序逐一列出,可以是著作,也可以是报刊文章或网上的资料。

如:1.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阅读教学中的学生自我评价》《北京教育》2005年第9期

三、小专题结题应注意的问题。

小专题结题是研究全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段。要全面深入地进行成果总结,需要做到三个重视,避免三个误区。

(一)做到三个重视,即重视结题过程中的再合作、再学习、再反思。

1、重视再合作

校本研修中的小专题研究,我们始终强调发挥团队优势,注重同伴间的互动和合

作。结题中同样离不开研究团队的通力合作,包括收集、整理资料,交流研究中的经验得失,都需要同伴分工协作,取长补短,为了高质量的结题,以互补性的工作,各司其职、各尽其尽,共同完成结题工作。

2、重视再学习

校本研修中的教科研活动必须以读书引领贯穿始终,重视教育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和验证。回顾研究历程、反思研究成果、总结研究结论,都需要理论观照,以教育理论为指导。因此,结题过程中,集体学习和个人自学都是必不可少的。

3、重视再反思

反思是教科研的核心工作,结题中依然要重视反思。对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和结论都应当以慎重的态度去思考、审视。只有这样,小专题研究才能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师也才可能真正得到提高。

(二)避免三个误区,即避免“任务”行为、个人行为和临时行为。

1、避免“任务”行为

防止单纯为了完成“任务”的心态,为结题而结题的工作倾向。单纯的任务观点会使研究团队精神懈怠,态度随便,失去团队凝聚力,因此而影响结题工作圆满完成。

2、避免个人行为

防止认为结题就是指定一个文笔好的人完成结题报告的思想倾向。执笔可以是一个或两个人,但完成结题工作,绝不可能由个别人承担。它需要团队全体成员出谋献策,群策群力,集中大家的智慧,才能圆满总结好集体的研究成果。

3、避免临时行为

防止只为了本次结题,而不再考虑今后小专题研究如何继续的短视倾向。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历程,校本研修是教师的基本生活方式,而小专题研究则是具体的生活内容。因此,教师要发展,研究就没有终点,只有阶段,只能螺旋上升,不断推进,逐步提高,走向成熟。

高中新课程实施中语文教学的出路与困惑

一、问题的提出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已于2004年秋在山东、广东、宁夏、海南四省区启动实验工作。首批国家级实验区的任务是,不仅要对课程方案和学科课程标准进行验证、评价,而且要为后续开展课改的省、区提供实验经验和成果借鉴。就基础学科的语文课程而言,在本次高中课改中担负的使命更是繁重的。从语文课程一学期两个必修模块的教学情况看,绝大多数教师虽然对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和教学要求等能罗列出许多条来,但涉及到课堂教学,教师们或表现出迷茫,或留露出困惑,或是一脸的无奈。自然,在省、市举行的教学研讨活动中,课上得令人满意者不乏其人,但在语文教师群体中,这些人毕竟是凤毛麟角。这种现状,让人担忧,更令人深思:高中新课程实施中,语文教学的出路何在?困惑有哪些,对策又是什么?这些是课程改革中必须面对和要解决的紧迫问题。

二、语文教学的出路

课程实施的主阵地和落脚点在课堂教学。我们认为:高中课程改革中,语文课程的实施和教学改革,根本出路在重建课堂。

何谓“重建课堂”呢?所谓“重建课堂”,是指以新课程的理念和相关要求为视点,来重新认识和规划语文课堂教学,重新规范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行为方式。事实上,只有深刻变化了的语文课堂,才能承载新课程的企盼,也才能将新课程真真切切地落实在语文教育中,体现在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中。因此,变革语文课堂教学,即重建语文课堂,是实施高中新课程不可或缺的基础工作。

(一)从课程改革的目标和学科特点认识,语文学科的重建课堂应当以下列观念作为出发点:

1、语文学科的重建课堂是一个实践、探索的过程,应当鼓励语文教师按照课程方案的目标和课程理念、课程结构和实施建议进行多元尝试和积极实验,重视每一模块教学的实践反思和总结,不断改进语文教学,努力去实现课程目标。

2、“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从这一特点考虑,语文学科的重建课堂应当在实施中处理好继承、发展、摈弃和创新的关系。也就是在继承和发展传统语文教学有益经验的基础上,在摈弃传统语文教学不适应课改要求的陈旧观念和方法的同时,融入课程改革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经过内化和整合,对语文教学加以发展、创新。

(二)从教学实践的视角看,高中语文教学重建课堂应当包含以下要素:

1、教师用课改的新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实践,尽快转变课堂教学行为

观念是教育改革的首要问题。只有当观念自觉地体现在教学行动中,变成教师的精神追求时,才能发挥其指导教学实践的功能。这里既有教师对语文教学规律的认识,也有对学生学习语文过程的理解;既有对新型师生观的体验,也有对新的教与学方式的感悟。就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看,应当努力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合理选择和使用教材,就学习目标师生达成共识;

(2)创设多种学习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

(3)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

(4)捕捉有用信息,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反馈、评价。

同类推荐
  • 雨夜中的凤凰

    雨夜中的凤凰

    凤凰城里让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那一幢幢临水而建的吊脚楼了。不过少了昔日楼头的歌声,总感觉少了一点沈从文笔下的韵味。吊脚楼下的沱江水缓慢地流着,听不到歌女的小调,不过听听这流水声,也是一种不错的享受,这才是凤凰城中最动听的音符。顺江而下,有许多纸折的小船沿着江岸向下游漂流,上面点着蜡烛。烛上的蜡伴着火星滴在船上,船便会燃烧起来,随着风势的大小渐渐化为水上的尘灰。但放船的人依旧络绎不绝,宛如沈从文笔下的那些爱情故事,明知道结局是毁灭,还要义无反顾地飞蛾扑火。在一个风和日历的下午,脚踏着白马湖畔的绿草,静静的品味着的是春的气息,而在月朗星稀的秋夜,用心聆听陶然亭秋蝉凄婉的鸣唱,品读出的是一抹轻愁。
  • 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师继续教育丛书)

    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师继续教育丛书)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课程改革的背景和目标、新课程下的学习方式变革、新课程下倡导的学习方式、学生自主学习方式、学生探究学习方式、学生合作学习方式、课堂教学中的学习方式运用。
  • 传播与文化

    传播与文化

    本书是作者2005年出版的《跨文化传播的后殖民语境》一书的延伸。《跨》奠定了从事跨文化传播必须解释清楚的后殖民“文化语境”,本书在此基础上,又引入传播和新媒体(新媒介)语境,以“文明演进”为横轴,以“文化变迁”为纵轴,探讨传播科技和新媒体为世界和中国的文化变迁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本书梳理和重新界定文化与文明的含义和关系,建构了一个二者的逻辑函数关系模型,提出了“新媒体成就中国”的理论假设并作了论证。这本书也是为作者下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建构一个中国视角下的跨文化传播学科所需要的理论体系一一在解决了研究语境、研究对象、研究方法、“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概念问题之后。
  • 提高学校规范化管理的质量

    提高学校规范化管理的质量

    学校的规范化管理,是为了实现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把学校管理活动中最基本的、相对稳定的管理内容,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和规范,采取强制执行、严格训练和有效的思想教育,使之成为学校师生员工自觉遵守的习惯,内化为师生员工的素质,进而形成学校的传统,以达到管理非管理,似有似无的境界,并形成一定的常规。
  • 社会经济学框架与中国现实社会经济问题研究

    社会经济学框架与中国现实社会经济问题研究

    本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本研究力求从一个阔的视角探求社会经济学的分析视角与分析方法的框架,并且运用社会经济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了中国现实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几个重要理论与实践问题。本研究注重探索构建社会经济学理论与方法论的框架,注重对中国现实经济发展的新特征、新趋势的分析论证,具有相当的理论深度与实践意义。
热门推荐
  • 背影:朱自清散文精选集

    背影:朱自清散文精选集

    朱自清亲情主题散文精选集,4大篇章,39篇经典佳作,在真挚的文字中,传递出生命的种种感动。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那么一个人,虽然只留下匆匆的背影,却温暖着你的内心:也许是铁道边蹒跚前行的父亲,让你难以忘却;也许是窗边等待着的妻子,让你倍感温暖;也许是家中嬉戏的孩童,让你心生欢喜。从此,你懂得了珍惜,学会了感恩。在漫长的人生中,在漂泊远行时,即使孤独与寂寞,心中依然留存着一份暖意。
  • 我的八零年代

    我的八零年代

    如果给你重来一次的机会,在八九十年代这个波澜壮阔的时光里,你会怎么做?昨日种种譬如种种死,今日种种譬如种种生。重生一次的关晓军,对于爱情什么的早已经看淡,他最在乎的还是自己的亲人。家人好,一切都好,他的奋斗只是为了重新扳回家人本来就应该有的生活轨迹。除此之外,顺便满足一点小小的奢求。
  • 六界炎神

    六界炎神

    讨九夷、伐八狄、镇七戎、平六蛮,他法力通天,锐不可当,天帝钦封为天庭大将军、南天大护法,赐号六界炎战神,以慑天地。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与你的幸运时光

    我与你的幸运时光

    从小青梅竹马到长大后的形同陌路,虽然有情人未能在一起,但这段感情一直留在心底,让人感动
  • 我不要你死于一事无成:给女儿的17封告别信

    我不要你死于一事无成:给女儿的17封告别信

    法齐娅·库菲,阿富汗唯一一位女性国会议长,自童年开始便亲眼目睹阿富汗人民的苦难与悲惨,立誓投身政治,面对质疑,诽谤,不公正的政治环境,一次次的暗杀与迫害,她始终坚定地与所有反对力量抗争,也幸运地躲过了一次次死亡的威胁。她有一个“我永远不会站在你和你的祖国之间”的丈夫和一段凄美至极的爱情。她代表阿富汗最贫穷地区的利益,代表正义的力量,她每一次走出家门都是充满危险的未知旅程,都无法保证自己能否平安返回,于是她只能在每次出门前给最亲爱的两个女儿留下一封信:如果她不在了,请不要悲伤,你们要从中汲取,犹存的力量。尽管生命充满苦痛与辛酸,但这本书里的每一段悲痛的情节都能让人见到希望的阳光。信仰超越了死亡,岁月沉淀了从容,绽放出最夺目的光彩。
  • 弑罪录

    弑罪录

    月黑风高路不同,寒风悲瑟别意浓。天下大乱风云动,硝烟四起造英雄。争名夺利贪念起,浮华如梦终成空。白衣胜雪镇魔剑,气盖山河破苍穹。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调教你爱上我

    调教你爱上我

    这女人真的欠扁!都已经嫁给自己这么多年了,居然还幼稚的说离家出走就离家出走,他究竟犯了什么错?对她不够好吗?是没给她饭吃还是没给她衣穿?自己贵为大公司总裁,家财万贯,英俊潇洒魅力不凡,随便勾勾手指也有成千上万的女人前仆后继,可偏偏他的小妻子不但不知足,还敢同他大小声,更是不怕死的动员那些见鬼的同事来反抗自己。很好!既然他这欠管教的老婆先惹火他,就不要怪他做老公的使用家庭暴力,先甩她几鞭,让她尝尝什么叫痛,但是当他举起鞭子,看到她被吓得躲进柜子里时,又忍不住想笑,她真的以为他会揍她吗?这真不知道这辈子爱上了这个迟钝的女人到底是对是错,不过没关系,他有的是方法,会慢慢调教她心甘情愿的爱上自己的。
  • EXO救赎者

    EXO救赎者

    冥界?人界?魔界?哪里是我的归宿?而我又是谁?吴亦凡——你是在别人面前冷若冰霜,而在我面前温柔似水,你给了我生命,可你却又把我推进无尽的深渊鹿晗——遇见你……是幸还是不幸?朴灿烈——只要你想去,纵使前方,布满荆棘,我也愿意为你披荆斩棘边伯贤——若不想被利用,就成为掌握命运的强者吴世勋——遇见你,是我的宿命…前方等着我的是光明?还是更暗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