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535800000039

第39章 附录4文选(2)

Abstract:Aesthetic education in quality education occupies a very important position.The purpose of aesthetic education is to enhance people‘s spiritual realm.Aesthetic education function of campus folk consist of art education,emotional education,love education and youth values education etc.

Key word:Campus folk;Aesthetic education

文选2

试论印度佛教佛陀形象的演变

韩辉(新乡学院中文系,河南新乡453000)

摘要:佛陀从圣人到神的演变过程表现了佛教形成到发扬光大的过程,而佛的哲学化和泛化的演变却消解了佛的特征,并最终带来了佛教在印度的衰落。如果说在佛教发展中佛陀的形象被神圣化、哲学化了,那么佛本生故事中的佛陀却表现了当时印度社会的道德标准和佛的智慧。

关键词:印度佛教佛陀演变

公元前六世纪前后,北印度形成了一些国家,印度历史进入列国时期。佛教和耆那教也是这一时期创立的,佛教诞生在恒河中下游地区,按照方广锠先生的观点,这时婆罗门教还没有传播到这一地区[1],佛教从古老的吠陀吸取营养,又借用了前雅利安的某些神祇,创造出自己的神话和故事体系。佛教神话中除了一些解释宇宙和人生的神话外,主要是佛的本生故事和佛传故事。在小乘佛教中,佛陀即释迦牟尼(Sakyamuni)。大乘佛教中,佛的意义有了发展,佛陀除指释迦牟尼外,还泛指一切觉行圆满者。宣称三世十方,到处有佛,其数如恒河沙子。佛陀是印度古代梵文Buddha的音译。亦译作“佛驮”、“浮陀”、“浮屠”、“浮图”等。意译为“觉者”、“知者”、“觉”。觉有三义:自觉、觉他(使众生觉悟)、觉行圆满,是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只有佛才三项俱全。

一、佛传故事中佛陀的演变

圣人

佛传故事在早期佛经中就有片段记载,后来,产生了最具代表性的长篇叙事诗马鸣的《佛所行赞》。据《佛所行赞》记载,释迦牟尼俗姓乔答摩,名悉达多。“释迦”是姓,“牟尼”是名字。印度不重历史,因而释迦牟尼出生的时间没有确切记载,一般认为是在公元前565年。他是迦毗洛卫国净饭王的儿子,从母亲右胁诞生,“自身光照耀,如日夺灯明。”[2]相士极言其相高贵。长大后学问高深,娶妻生子后,在出宫时游览分别见到了人间的老、病、死三种痛苦,开始对人生的意义进行思考,并最终克服父亲的阻碍出家修道。先后经过了婆罗门的静修、苦行者的苦修等多种方式,认为都无法达到最终的解脱,在菩提树下趺坐终于得道成佛。佛陀在菩提树下悟道的故事和耶稣在旷野的故事一样,是在追求人的精神的飞升和与终极存在的结合,“以神话的方式表达了各种宗教信仰的修行以精神的方式想要达到的境界:与超越物质世界的实体结为一体。”[3]。他总结出佛教的基本思想“四谛”说,又转法轮传播佛教,使得佛教发扬光大,形成了庞大的佛教僧团,高寿八十多岁涅磐。历史上佛陀有其肉身,《佛所行赞》记载的佛陀故事基本上是以事实为依据的,真实性较强。这里的佛陀就是一个矢志于思想探索并传播自己思想的伟大的人。侯传文先生在《佛陀形象分析》中把他称为矢志不渝的“求道者”、“大智大慧的思想家”、“循循善诱的导师”、“社会活动家”、“富有人格魅力的长者”[4],所有这些称呼都可以非常合理地加之于人的身上,而且比之于佛陀对佛教的贡献名副其实。至于降生时“净水双流下,一温一清凉,灌顶令身乐”[5],以及相士言其非为转轮王就成正觉的异象,那显然是为增加佛的神圣性而附会的,是佛的神化的开始,此时还不占主导地位,这时的佛陀形象基本上属于圣人形象,佛传故事更接近于历史传说。

神——陌生化

在释迦牟尼涅槃后,随着佛教的发展,佛陀的形象也在发生着变化。首先出现的就是陌生化。对佛陀的陌生化主要是通过印度神话中既有的神有多相的方式实现的。佛被宣称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对佛的身体美化到常人无法企及的地步,把佛与人拉开距离使之陌生化,于是,佛成了人们从远处膜拜的对象,变得神圣而威严,为佛登上神的殿堂做好了准备。小乘佛教“八相成道”的佛乘白象“入胎”、四方七步步步生莲花,“出胎”已经让佛陀异于常人了,大乘佛教更是在摩耶夫人腹中造了一座宝石宫让佛陀“住胎”,而且以“三身佛”来解释佛的涅磐所表现出的佛陀神性的局限,这里的佛陀已经完全神圣化了,母亲的子宫成了宝石的宫殿,在母腹就如在天宫一样坐卧自如,通体放光可达数里。这已经不是圣人所能做的。就像什克洛夫斯基说的,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6]陌生化使得对象具有了审美的张力,能使欣赏者进入审美意境时看见更多的像外之像,体会出更多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所以,陌生化的最直接结果就是美化或神化。在佛陀涅槃后,为了佛教的继续发展,佛陀的形象被陌生化了。距离导致陌生,距离带来了美感与神圣感。佛教通过拉开佛陀与常人的距离,而使得佛陀形象神圣化。三身佛说法的产生使佛具有了哲学意义,法身佛具有哲学的本体化意义,而应身佛作为佛的不同化身说明了佛的无处不在,是佛的泛化的基础。

“梵”与佛的泛化

佛陀虽然被神圣化了,但是,佛陀涅槃的故事本身限制了佛的神性,于是,三世佛的理论产生了。在“三世佛”中,佛教以过去世佛、现在世佛、未来世佛的方式把佛教产生的有限的时间上下无限延伸,佛变得古今皆在,佛教的空间变得无限广大。三世佛与三身佛理论相结合,佛教就具有了时间和空间意义上的广大和永恒。大乘佛教注重理论建树,但却逐渐脱离普通群众,为了吸引一般人民,他们提出即身成佛的追求,进入密宗时期。从提出三千佛再到“恒河沙数”,人人皆有佛性,即身成佛,把佛演变得无处不在,佛从宗教神祇演变成了一个哲学命题,和《奥义书》的“梵”异曲同工了。在《梵书》和《奥义书》中,梵是世界的本源,是绝对精神,对绝对精神的追求和向往与之合一的思想在印度源远流长。据方广锠先生的研究,“奥义书思潮在恒河中下游地区的流布与释迦牟尼创教及初期佛教时代大体同时。”[7],那么,部派时期的佛教受到奥义书的影响,把对“梵”的理解融入佛的形象中就是很正常了。既然失去了佛作为佛的特征,佛也就不存在了,所以“佛的泛化的最终结果就是佛的消解。”[8]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佛陀从圣人到神的演变过程表现了佛教形成到发扬光大的过程;而佛的哲学化和泛化的演变却消解了佛的特征,并最终带来了佛教在印度的衰落。佛教逐渐融于印度教之中,印度教与佛教的根本不同在于它关注人间事务,于是,印度教复兴,印度佛教基本消亡。

二、佛本生故事中的佛陀形象

轮回

佛本生故事就是佛陀前生的故事。释迦牟尼在成佛前是菩萨,还跳不出轮回,他必须经过严格的修行,获得彻底的觉悟,无数次转生,每一生都积善行德,才能摆脱生死轮回。千里行路,一步到家,成为大彻大悟的佛陀。佛本生故事表现了《梵书》和《奥义书》中的轮回、业报思想。佛教吸收了印度传统的轮回、业报观念,又赋予其佛教的含义,试图以这种方式把佛陀纳入婆罗门教神话习见的前世化身模式,以获得更多信徒的认同。文化传统就在这中间流淌、延续,各种宗教互相影响、互相吸收又各自发展。这种吸收也反映了印度轮回、业报观念本身巨大的影响,正是这种巨大的力量使得佛教吸收了其思想体系作为传播自己教义的工具。今生的每一个业都会在下一生得到报应,而业的善恶衡量标准就是佛教的戒律。菩萨每一生都力求积善行德,恪守正道,持戒,自我牺牲……佛陀形象成为佛教思想的表现形式。

菩萨在本生故事中的作用

佛本生故事经常这样开头:古时候,当梵授王在波罗奈治理国家的时候,菩萨转生在……,以这种方式假托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以零聚焦的叙事方式展开叙述。故事的内容非常庞杂,涉及到当时生活的方方面面,菩萨在故事中的作用也各不相同。第一,菩萨是故事主角。菩萨是故事的主要参与者,并且左右着事态的发展。如《全牙豺本生》、《苍鹭本生》、《鳄鱼本生》、《奸商本生》、《三法本生》、《小商主本生》、《稻田本生》等;第二,菩萨是引导者。他身在故事中,也左右着事态的发展,但是,是作为参谋者出现的。如《骗子本生》、《鱼本生》等;第三,菩萨是旁观者。在故事中出现,但不参与故事,旁观了事态的发展。如《掷石本生》、《伊黎萨本生》、《吠陀婆本生》、《蚊子本生》、《祭羊本生》等;第四,菩萨在故事中根本不出现。或者说没有点明菩萨转生为哪个角色,故事或者故事中的人物与菩萨没有任何关系。如《食粪虫本生》、《跳舞本生》、《块茎本生》等[9]。从这个角度亦可发现,其实佛本生故事不一定都和佛陀有关,有些只是假托佛陀是故事中的一个人物或故事的见证人。还有些直接就是印度传统的智者故事、傻子故事被吸收进来,如《中思鱼本生》、《猴王本生》、《犁柄本生》等。有些故事和《故事海》、《五卷书》中的故事非常相似,如郭良鋆、黄宝生译本《佛本生故事选》中的《小莲花本生》与《故事海选》中第九章第一个故事内容大致相同,只有一些细节的改变。就像季羡林先生说的:“绝大部分的故事都与佛教毫不相干,有的甚至尘俗十足。但是,佛教徒却不管这些,他们把现成的故事拿过来,只须按照固定的形式,把故事中的一个人、一个神仙或一个动物指定为菩萨,一篇本生故事就算是制造成了。”[10]在印度文学史中,《佛本生故事》、《故事海》、《五卷书》就是印度的三大故事集。所以,笔者认为,《佛本生故事》中的菩萨的作用首先是结构作品的一个符号,一种方式,以这种方式把许多短篇故事集合起来,和《一千零一夜》中山鲁佐德讲故事的作用是一样的,和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中人物再现法的作用更为接近。《佛本生故事》中的菩萨起到了渲染故事真实性的作用。《佛本生故事》中,大多数故事采用的是全知全能的上帝视角,这种视角本身是真实性最容易被质疑的,那么,菩萨的出现,特别是在前述第三种情形:菩萨在某些故事中充当见证人的角色,客观上起到了证实故事真实性的作用。

那么,出现在本生故事中的菩萨形象又是怎样的呢?

理想人格与佛的智慧

如果说《佛所行赞》中的佛陀形象被神圣化、哲学化了,那么,《佛本生故事》中的佛陀却表现了当时印度社会的道德标准和佛的智慧。佛陀在本生故事中转生为婆罗门,或为刹帝利王子,或为祭司,或为大臣,或为商主;或为比丘;或为鸟、或为兽、有时是树神。故事中的佛陀具有一定的神性,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佛陀化身的神奇性。佛陀的化身大多具有一定的神性,化身为象就是全身雪白的象王,化身为鹿就是金光闪闪的金鹿,化身为猴子是聪明的猴子,转生为乌鸦也是可以入水捉鱼的乌鸦,总有其他同类心甘情愿追随他们。化身为人则大多是知前生来世的智慧的人。无论是化身为人还是动物,佛陀的一些特征是相通的,如力大超常,勇猛,坚守为友、为夫、为子之道,智慧,持戒,自我牺牲等。这些品质表现了佛教的善恶标准,也是世俗理想人格的表现,所以,本生故事中的佛陀表现了当时社会的理想人格,他以其伟大的人格魅力吸引了众多的崇拜者;二是先知先觉与智慧。本生故事中的佛陀无论转生为什么都具有先知先觉的能力,知道自己的前生,了解自己今生不过是一个轮回,如《兔子本生》中的兔子为了守戒布施宁愿投身火中,把自己布施给人;佛的转生能识破各种机关,避开各种陷害,并以自己的智慧帮助别人或别的同类。在这里,智慧成为佛陀的一个属性,成为引导自己和周围同伴向上、向善的代表。心境澄明,知今生,知前世,知自己,知别人,这不就是佛的三觉:自觉、觉他和觉醒圆满吗?佛陀形象表现了时人认同的道德标准,同时又是佛教思想的载体。

同类推荐
  • 启迪一生的斗智故事

    启迪一生的斗智故事

    本书自浩如烟海的故事中,选取适合青少年阅读的、能启迪一生的斗智故事,能够锻炼学生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素质、发展学生的个性,使青少年在轻松愉悦的阅读中不断成就和完善自我。
  • 培养青少年受益一生的好素质

    培养青少年受益一生的好素质

    本书针对当今社会青少年应具备的各种素质,从生活、学习、做事、思维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为广大青少年读者提出了从小培养良好素质的具体办法。
  • 新课程师资培训教程-高中生物经典教案

    新课程师资培训教程-高中生物经典教案

    为新课程实施和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而精心编写,选取了大量教案,内容上充分体现了知识性和趣味性。接受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使用课改新教材,至始至终课改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它是一次革命,一场对话,一座平台,一把迈向成功教育的钥匙。
  •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辑——非洲寓言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辑——非洲寓言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学生青春期健康心理的教育艺术(上)

    学生青春期健康心理的教育艺术(上)

    我们根据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的发育和发展规律,特别编辑了《学生青春期教育与培养艺术》,主要包括性知识教育、性心理教育、健康情感教育、健康心理教育、摆脱青春期烦恼教育、健康成长教育、正确处世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坚强意志教育、人生观教育等内容,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用性、知识性和指导性,能够全面指导广大学生的青春期教育。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神医难撩,神秘公子,求放手

    神医难撩,神秘公子,求放手

    在现代,她是古武世家出生,却酷爱医术。一朝穿越,她是天才中的变态。他是那个神秘人,两条本该平行的线,不知为何早已纠缠在一起。他懒懒的说:“你我本有缘,又怎会不相见?”她抬头:“谁和你有缘?”他勾起一抹冷笑:“反正,不管有没有缘,你都是我老婆就够了不是吗?被撒狗粮的人:知道你两很恩爱,但是秀恩爱就是你两的不对了!(佛系更新!女强男强!非逆袭文,宠文。)
  • 刀傲九天

    刀傲九天

    重生文。又冷、又酷、又帅的主角。这是我写的第一本书,不足之处请大家多多指正包涵。谢谢。你们的支持就是我的动力。
  • 鬼灯萤火

    鬼灯萤火

    莫怪人人皆向往修仙,得仙缘着人人钦慕,然仙路浩渺,人立于其上,仰天而望,难免心醉神迷。故而求仙,问仙,寻仙,修仙。
  • 虎圣

    虎圣

    人力能胜天,那一只白虎呢?混沌决能改变他么?称霸人界、仙界、神界还有圣界之后,虎战,又该何去何从?(处女作~~~多支持啊~~~)
  • 第一流

    第一流

    一个年轻的将军,一支热血的部队,一个神秘的大陆,一段传奇的故事。何处酒醉数流风,矮人坑里烧酒流。跃马提刀斩敌头,实在不行火枪流。精灵女孩都可爱,可惜箭箭射裆流。飞龙骑脸怎么输,地精空艇舔地流。若说天下谁最牛,我属天下第一流!
  • 从影视学院老师到影帝

    从影视学院老师到影帝

    【更多精彩,锁定《妖孽,还不显形》、《从经纪人到大娱乐家》、《天后的绯闻老爸》】“何远凡,男,二十一岁,北影应届优秀毕业生。”“是我。”“案情我们已经了解过了,下面,要对你做一组测试,你放轻松。你不需要说其他的,只需要回答我,是或者不是。”“好的。”半小时后。测谎仪的数据分析出炉。“你在说谎!”办案人员把测谎仪的数据纸拍在何远凡面前,严肃而愤怒!何远凡瞳孔无限收缩,心中默念:“最好的演技,是骗得过测谎仪,也骗得了自己!”“我没有!”起点精品作家,高订破万,值得信赖,敬请期待!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星际仓鼠在海贼

    星际仓鼠在海贼

    当星际战甲玩家来到海贼王的世界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