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538200000003

第3章 西北少数民族民俗风情(2)

俗语中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以及《礼记·曲礼》中的“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正是民俗地域性的最好说明。地域性是民俗在空间上所显示出的特征,它具有十分普遍的意义。无论哪一类民俗现象,都会因地域环境的制约而不同程度地染上地方色彩。中国食俗中的八大菜系各有千秋,都是从地方特色饮食中发展起来的;同是北方民族,草原牧民住的是帐篷,而黄土高原上的农民则住窑洞。可见,地域环境对民俗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环境越特殊或越封闭的地方,其民俗风情就可能越独特。

当然,我们也要认识到民族性与地域性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一定的民族在特定地域环境的孕育下形成自己的生活习性,带有地域色彩。而民俗一经形成,便有强烈的传承性,即使脱离了特定的地域环境,仍然不会立刻改变。如海外华人尽管身居国外多年,但每到春节时仍然汇聚到一起,庆祝中华民族这一传统节日。

(三)传承性和传播性

时间上的传承性和空间上的传播性也是民俗的基本特征。时间上的传承,指的是各个民族和地区的人们纵向的世代相传;空间上的传播,指的是不同民族和地区的人们横向的相互学习、影响和渗透。

民俗的传承性主要表现为内容和形式上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任何时代的民俗,都是在前代民俗文化积累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民俗本身所具有的传承特征十分鲜明。传承性是民俗得以延续的重要手段,并在民俗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如中国的一些传统习俗:春节贴年画,元宵节吃元宵,清明节扫墓,端午节吃粽子等,一直传承至今。民俗一旦形成,得到社会的承认,就有较强的传承性,世代相袭,难以改变。如春节习俗,老百姓称为“过年”,在中国流传了数千年。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先生提倡使用公元纪年,以公历1月1日为新年岁首,叫“元旦”。新中国成立后虽沿袭了这一改革,但老百姓仍以农历的正月初一为重,依然按照古老的传统过年。

民俗的传播性主要表现为地域上的横向扩散。一个民族发生大规模的迁徙,或者各民族、各地域之间进行民俗交流,都可实现民俗的传播。民俗在进行传播时,其形态、含义和功能都可能发生许多的变化,多种民俗的融合往往会形成一种新的民俗,这在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都是十分常见的现象。如被日本人称为国技的“茶道”艺术,就是扎根于中国文化土壤中的茶艺、茶礼和茶俗传入日本后与当地民俗交融在一起形成的。民俗传播的结果,可能会形成一定的民俗圈,即某一区域内的多个民族可能流行同一种民俗,如中国西北地区的回族、汉族、东乡族、撒拉族、土族、裕固族等都有演唱“花儿”的习俗,因此形成了不同民族和地区的“花儿会”。

民俗现象主要以口耳相传、行为示范和心理影响的方式传承和传播,从而形成多元民俗文化相互间的碰撞、吸收、融合和发展。民俗正是在这种纵向的传承与横向的传播中得到发展的。

(四)类型性和模式性

类型性和模式性也是民俗的一种基本特征。如果把不同的民俗现象加以分类、比较,就会发现民俗现象的存在不是个性化的,而是类型化的。民俗一旦形成,大都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在稳定的发展中形成一定的模式,并按照这一模式代代相传。

民俗的类型性是指民俗在内容和形式方面的彼此类似的性质,模式性是指人们共同遵循的约定俗成的标准形式或行为方式。由于民俗是由民众所创造、传承和传播的,围绕它往往会形成同种类型的民俗文化,因而常常缺乏个性,而表现出类型性和模式性。它与上层文化的重视个性与独特性是相对的。如田螺姑娘的故事由谁来讲,在哪儿讲,其基本情节乃至于某些语言,都是大体相似的。当然,讲类型不等于否认变异。类型文化在结构上,是一种同中有异或大同小异的文化。民俗的类型性和模式性,在很多民俗现象中表现的相当明显。如各地民歌都有相对固定的音乐调式,只要稍微对民歌感兴趣,就能很容易分辨出信天游与闽南民歌之间的差别。

类型性和模式性是民俗的重要特征,这是因为人们对民俗的认知与对民俗模式的把握是不可分割的。当我们观察个体或群体在特定情境中的活动的时候,并不能直接就把它们当作民俗,因为它呈现给我们的只是个别的、一次性的。只有当人们观察到它们的重复呈现,确认它们体现出某种模式之后,才能确认它们为民俗。

(五)整合性和变异性

民俗的整合性,就是民俗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通过传承和传播不断得以调节,从而形成一定模式的性质。各个民族的民俗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类型性和模式性,就是民俗经过整合的结果。

民俗的整合常常要经过漫长的历史过程。民间节日经历漫长的整合后,从充满神秘气氛的活动成为全民参与的娱乐和观赏的节日,并逐渐成为民众生活方式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民俗文化模式整合的过程即模式形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的节日逐渐被淘汰;有的节日符合时代的需要,逐渐为人们接受,并形成新的模式。也正是由于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地整合,民俗文化才会获得强大的生命力与超越时空的延续力量。

民俗的变异性是指民俗现象在流传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内容和形式上的变化。如在过年的习俗中,门上最早用桃木辟邪,后发展为用门神桃符,以“驱邪鬼,保平安”,之后又改用贴对联以示祝愿,至今又注入了歌颂新社会、新生活的内容。这里既有形式的发展,又有内容的更新。

民俗变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民俗是由集体创造,靠语言和行为来传承和传播的,这种方式本就有很大的局限性;民俗受多种自然和社会条件的制约,条件的变化自然导致民俗的变化;此外,某些外来民俗的传入,往往也会引起原有民俗的变化。从某种意义上说,变异是民俗传承和发展的内在动力。正是这种变异性决定了民俗的进步,促进了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的形成。

民俗的变异大多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但也有人为的。中国历史上运用政治手段“变民风,化民俗”的事例很多。当然,我们绝不可以把变异性理解为任何人都能以个人意志强行改变某些风俗。

变异性是移风易俗最有用的特征,一方面,我们应该积极地推陈出新,删繁就简。另一方面,面对开放的外部世界,也要增强自己的传统意识,保留自己的民俗文化特色,做到既要继承优良传统,又要革除恶习陋俗。

回族民俗风情

第一节回族的形成和人口分布

一、回族的形成

回族是中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之一,7世纪中叶,大批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和波斯人来到中国经商,逐渐定居在广州、泉州、杭州、扬州和长安等地,被称为“蕃客”。13世纪,蒙古军队西征期间,又有大量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以及中亚各族人,被签发或自动迁徙到中国来,散居中国各地,他们在元代官文中被称为“回回”,是当时“色目人”中的主要部分。后来,由于通婚和经济文化联系,他们同汉人、蒙古人、畏兀儿人等,经过长期的融合和发展,到元朝末年开始形成一个新的人们共同体,具备了一个民族的雏形,明朝以后逐渐形成为回族。

二、回族的人口与分布

回族主要聚居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在甘肃、新疆、青海、河北、云南、山东也有不少聚居区。回族的分布特点是“大分散,小集中”。在内地,回族主要与汉族杂居;在边疆,回族主要与当地少数民族杂居。在内地的回族大都分布于水陆交通线上,因此经济文化较为发达。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回族人口总数为10586087人。

第二节回族的服饰

回族服饰最显著的特征是:男子带小白帽,女子带各种花色的头巾。

回族的服饰,根据性别形成了男子服饰和女子服饰,且男女服饰区别很大;根据年龄形成幼儿服饰、成年服饰和老年服饰。回族女性服饰又分未婚服饰、已婚服饰和老年服饰。此外根据地区、季节和宗教职业等方面的不同,回族又有形式不同的其他各类服饰。

一、男子服饰

(一)回回帽

回回帽是回族男子戴的无檐小白帽,亦称“礼拜帽”。回族在礼拜叩磕时,前额和鼻尖必须着地,戴无檐帽行动更为方便,遂发展成为一种服饰习俗。

回回帽从颜色上看,通常有白、灰、蓝、绿、红、黑等颜色,有的是纯色,也有很多带伊斯兰风格花边或图案、文字的,如星月图案、阿拉伯文的“真主至大”“清真言”等,可根据季节和场合的不同选择。一般春夏秋季戴白色最多,冬季戴灰色和黑色。最寻常的还是以白色为主,结婚的新郎多戴红色帽子,以示喜庆。回回帽一般用的确良、涤卡、棉布等布料制作,也有用白棉线钩织的。黑色帽子用的多为平绒、棉毡、毛毡、华达呢等材料。此外还有用牛羊皮革制作的帽子也很受人欢迎。

(二)戴斯塔尔

戴斯塔尔,波斯语音译,意为清真寺的阿訇或教长头上缠的布。回族除了戴白帽外,有些也用白、黄毛巾或布料缠头,俗有“缠头回回”之称。相传穆罕默德在早期传播伊斯兰教时,头缠戴斯塔尔礼拜。戴斯塔尔长度一般为9尺或12尺。缠头时有许多讲究,前面只能缠到前额发际处,不能把前额缠到里面,这样不利于叩头礼拜,缠巾的一端要留出一肘长吊在背心后,另一端缠完后压至后脑勺缠巾层里。

(三)麦赛海袜

麦赛海袜是北方穆斯林老人冬天穿的一种皮制袜子。“麦赛海”为阿拉伯语音译,意为“皮袜子”,一般用软、薄牛皮制成,洁净光亮,结实耐用。过去麦赛海袜都是自己缝制,现在有专门的工厂加工。

(四)坎肩

回族男女都爱穿坎肩,特别是回族男子喜欢在雪白的衬衫上套一件适体的对襟青坎肩,黑白对比鲜明,清新、干净、文雅,也有很多带有精美伊斯兰图案和各种花色的坎肩。根据不同季节,穿不同的坎肩,有夹的、棉的,还有皮的,既可当外套,又可穿在里面。回族男子的青坎肩,在衣襟、袋口处用针扎出明线,使衣服各边沿平挺工整,突出服装造型的线条美,同时,用相同的衣料做小包扣,显得雅致。

二、妇女的服饰

(一)盖头

盖头,旨在盖住头发、耳朵、脖颈。回族妇女戴盖头,是受伊斯兰教的影响,伊斯兰教认为头发、耳朵、脖颈是妇女的羞体,应该加以遮盖。一般盖头的颜色有绿、青、白三种色,有少女、媳妇、老人之分。一般少女戴绿色,已婚妇女戴黑色,有了孙子或上了年纪的老年妇女戴白色。戴绿盖头显得清秀娇丽,戴白盖头显得干净持重,戴黑盖头显得素雅端庄。回族妇女的盖头,讲究精美,大都选用丝、绸、乔其纱、的确良等高中档细料制作,在样式上,有的绣风格素雅的花草图案,看上去清新、秀丽、明快、悦目。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些青年回族女性的盖头也有了一些样式、色彩上的变化,显得更加活泼和大方。

(二)大襟衣服

回族妇女的传统衣服一般都以大襟衣服为主,装饰内容也很丰富。少女和媳妇喜欢在衣服上嵌线、镶边、滚边等,有的还在衣服的前胸、前襟处绣花,色彩鲜艳,形象逼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回族女装都是右边扣扣子,扣子是用料子做成的。传统回族女子的鞋喜欢鞋头上绣花。袜子主要讲究遛跟和袜底,遛跟袜大都绣花,袜底多制成各种几何图案,也有绣花的。回族妇女不喜欢衣服的颜色妖艳,一般老年人多着黑、蓝、灰等几种颜色,中青年喜欢穿鲜亮的,如绿、蓝、红等颜色。老年人一般都备有节日服装,经常礼拜的人,还专门有一套礼拜服。

(三)饰品

大部分回族女子从小就要扎耳朵眼,七八岁时要戴耳环;同时,还喜欢戴戒指、手镯等饰品。妇女喜欢戴耳环,除了装饰以外,据说还能使人心明眼亮。回族戴戒指的讲究与土耳其、巴基斯坦、埃及等中东伊斯兰国家的穆斯林和中国汉族的讲究相同,戴无名指上表示已婚,戴小拇指上表示没有对象,戴中指上表示已有对象还未结婚。

如今,随着社会环境的发展,特别是居住在城市里的中青年回族男女,穿戴打扮丰富多样。回族男子的衣服由单一的白汗衫、青坎肩、便装、中山装向西装、夹克衫等款式新颖的方向发展。

第三节回族的饮食

《古兰经》中规定,穆斯林严禁食用自死物,血液,猪肉,诵非真主之名而宰杀的,勒死的、撞死的、跌死的、胀死的、野兽吃剩的动物和酒。回族的食俗受此影响,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在回族主食中,面食多于米食。面食是回族喜爱的一种饭食,品种多、花样新、味道香、技术精湛,显示了回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回族的面食制作方法丰富多彩,以煮、蒸、炸、烙、烤、煎、炒、熬等为主,技术精湛,名目繁多,别具一番风味,香、甜、咸、辣、酸、软、硬、酥、脆、黏,富有回族特色。

一、饮食三件宝

回族饮食三件宝,接人待客不用酒,油香馓子盖碗茶,有吃有喝味道好。油香、馓子、盖碗茶是回族在日常生活中和各类重大节日、婚丧嫁娶中的重要食品。

(一)油香

油香是回族人民喜欢的一种传统食品,凡是回族聚居的地方,都有吃油香的习俗,无论是家里来了贵宾还是给孩子过满月、过乜贴、结婚等,都要炸油香庆贺。回族每逢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等,家家户户都要炸油香。

回族的油香种类很多,西北回族的油香有发酵面淡味的油香、甜味的油香,还有烫面油香,等等。泉州、扬州等南方回族地区有糯米油香、地瓜油香等。回族在炸油香之前要洗大、小净。和面时很注意用料,在发酵面里要适量调入香油、鸡蛋、红糖和蜂蜜,有的地方还掺入少量薄荷叶粉,然后和面搅拌均匀,揉成面团,擀成大小一样、薄厚均匀的圆饼状,再用刀在中间切刻两道。回族的油香以色红、味美、醇香、酥软闻名遐迩。

同类推荐
  •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埃及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埃及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写作内容与语言的重要来源。写作的素材、语言的积累、习作的技巧唯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获取。主题阅读为学生进行习作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因为主题阅读与随意读、泛泛而读效果是不一样的,有主题的阅读首先是主体的提炼与确立,在一个主题的统领下,让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章,积累了大量的语言,丰富了情感体验,并从中习得方法,是解决学生作文时不再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的有效途径。
  • 明清时期的“官当”

    明清时期的“官当”

    《明清时期的“官当”》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外国经济学家的小故事

    外国经济学家的小故事

    《外国经济学家的小故事》终于定稿了。该书能够最终定稿并付梓,凝聚了很多人的心血和汗水,编者们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的王正好、沈军两位老师给我们提供了大力的支持和帮助,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出版平台。
  • 元散曲风格特质及其成因研究

    元散曲风格特质及其成因研究

    本书通过分析元散曲语言修辞、句式章法、情趣立意等方面雅、俗文化元素的并立,论析了元散曲以俗见雅、雅俗合一的风格特点及其构成方式。本书的中心论旨为元散曲包蕴了元代雅俗多层次的文化元素,它得益于元代士人借俗写雅、以雅化俗的主观努力,是元代士人主动顺应社会文化环境的必然结果。围绕这一中心论旨,本书主要从元散曲雅俗交融风格特质的构成、雅俗冲突与融合的方式、雅俗合一风格特质的成因三个方面,考察和分析元散曲独特的艺术风貌。全书资料翔实,立论有据,是这方面研究的专著,颇多创新之处。对元散曲、元代文学研究,以及我国民族文学研究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中医学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中医学

    此系列书籍介绍了中国历史文化百科的知识,内容包括字谜,中医学,武术,政体,哲学,战争,天文学,诗歌,服饰等。
热门推荐
  • 不可思议的新材料

    不可思议的新材料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人们在传统材料的基础上,根据现代科技的研究成果,开发出新材料。今天,我们穿的、住的、用的都可能是科技带来的创新成果。那些看似柔弱的纤维却比钢铁还硬百倍,战机只要刷上特殊的材料就能躲避雷达的探测,这就是特殊材料的魅力。
  • 快穿宿主注意人设啊

    快穿宿主注意人设啊

    (1v1甜宠)系统小白开心的绑定了阮软,天真的说:“宿主,让我们一起完成任务,走上人生巅峰吧!”阮软:“好滴!”…………系统小白:“童话里的故事都是骗人的,什么软萌妹子,高冷女神……怎么到了阮软这就变了味呢!我看是软萌女汉子,逗比女神经吧!哎,说都都是泪啊!就不能注意人设嘛!上神大大……贺译辰大大……救救我这可怜的系统小白吧!”贺译辰:“乖宝,过来!”阮软噔噔噔跑过去了……系统小白默默地,幽怨的看着他们俩……
  • 重来之沈妙

    重来之沈妙

    巨星沈妙因被人算计在丑闻缠身时车祸身亡,此刻在医院中住院的嫩模秦晴睁开眼睛。从此秦晴不再是秦晴而是沈妙,沈妙再入娱乐圈慢慢成长走上巅峰。(那么大家猜猜男主角是什么身份呢)
  • 连城幽雪

    连城幽雪

    安诚夜第一次遇到连幽雪是在一座名叫连城的古镇里。那时候的连幽雪正坐在一棵梨树下的石椅上看书。春风吹拂,梨花飘落如新雪,而树下女孩安静甜湉的模样,仿若雪中精灵,只一瞬间,便迷了他的眼。很多年之后,两人终于走到了一起,连幽雪总是喜欢问:“安诚夜,你说实话,你到底是什么时候喜欢上我的?”安诚夜宠溺地笑着,说:“在我知道这个世界上会有你的存在的时候。”
  • 蛇蝎弃妃

    蛇蝎弃妃

    她背师弃义,受尽天下唾骂,也要披荆斩棘,为他夺得天下。她身为医者,宁愿自毁双手,也要为他血刃仇敌,让他翻云覆雨。她是他的王妃,妖艳天下的胭脂浓,手握最大的杀手门。然而,他却将她赐给一个太监,受尽非人折磨,活埋于石棺!八年后,她从棺木中爬出,被毁容,被毒哑,被毁去一身经脉!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再次走上荆棘之路!这一次,她要的是:毁去他的天下!杀尽所负她之人!狠毒如蛇蝎,她说:我有能力给你,更有能力毁灭!
  • 穿成小可怜后我被顾爷捡走了

    穿成小可怜后我被顾爷捡走了

    喻梨穿书了,还穿了两次。第一次,她浑浑噩噩当了一辈子恶毒女配,被家人不喜,只能看着一切事情发生,最后死于非命。再一睁眼,居然又回到了她上一次穿书过来的时点。喻梨决定,不对亲人抱有期待,努力赚钱不要狗带,最重要的是远离曾囚禁自己一生的偏执大反派,好好做一只在剧情里面咸鱼躺的小可爱。后来亲爸亲哥亲弟突然幡然悔悟,只有大boss……丝毫未变。***顾爷他整着领口,眉眼含笑:梨梨,你这是往哪里跑?喻梨哭唧唧,反身抱他:没,没跑。斯文男人轻柔抱住怀中的小姑娘,声音慢条斯理:没跑就好。敢跑……打断腿。旁观的男主女主:梨梨,要坚强!喻梨:我感觉这跟说好的不一样!QAQ#团宠#甜宠苏,小甜饼#美食#
  • 魔尊之儒

    魔尊之儒

    我不仅可以无限吞噬,还可以通过做梦穿越时空,回到过去。且看我如何叱咤神玄大陆,封我至尊之名。
  • 涩世纪传说15

    涩世纪传说15

    他命定一生的爱人和他一样,名字里有个“之”字。从他懂事起,就听八卦不断地重复着。十五岁的那一年,那一天,那一刻,他终于遇见了她。她伸着手向他讨要小费时如招财猫似的笑脸,他命断仍难忘。
  • 舞龙帝尊

    舞龙帝尊

    他和暗恋的女神同时穿越异世?但是没想到在异世他暗恋的女神比自己适应快,什么?女神是大反派?还有自己身体里的原主即将苏醒这可怎么办?他要不要给自己谋一条生路。
  • 带着阿尔泰亚的委托去穿越

    带着阿尔泰亚的委托去穿越

    能形容一下花年吗?……白展堂:他是个具有侠义精神的好少年!小唯:我想要她的皮!吴邪:她是个可爱的小妹妹!燕红叶:为什么我的玄心奥妙诀打不过他!小樱:他是个很可靠的男同学!辛十三娘:妹妹虽然化形不完整,但很厉害!凤九:她一个女的居然调戏我!卡尔:她是个强盗,我的大时钟!古娜拉:我活了这么久经没听说过她一位神!盖亚:她开启了诸神黄昏!维斯提内:他毁掉了我的一切!……………所以这个人到底是男的还是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