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567900000010

第10章 吊庄:扶贫移民的创举(3)

开发区领导组织移民群众到周边地区打工,潮湖地处工业腹地,一条出路将开发区同大武口和平罗连接起来,吊庄人外出打工很容易。刚开始一天只能挣个2元钱,后来多了挣到6元。山区人能吃苦又老实,这点钱也觉得很满足了。几年下来,土地培育成熟了,地里长庄稼了,用打工积攒下的钱,移民又开始了新的生产投人。他们从无到有地购置农用工具,开始有了手扶拖拉机、推土机,发展到如今,吊庄农民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农用载重汽车、四轮拖拉机等较先进的生产工具。十多年过去了,隆湖开发区的领导班子已换了五届,而隆湖开发区也已形成了科工贸一体化的欣欣向荣的移民新社区。从产业发展到财政收入方面都为隆德县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成为隆德县的“特区”。看到这一繁荣兴旺的景象,一代代为隆湖开发付出心血的老同志甚感欣慰。人进沙退的奇迹在灵武县境内,有块被誉为沙漠绿洲的吊庄开发区——狼皮子梁。这个听起来充满荒凉和恐怖感的地名,曾经如同它的名字一样,是一片人迹罕至的可怕的茫茫沙海。不过,在狼皮子梁脚下,由东干渠引来的黄河水已经默默地向北流淌10年了。应该说,只要有水就能治沙。80年代初,灵武县委、县政府的领导本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思想,从全县耕地奇缺的现状出发,为了合理的开发使用灵武县的土地资源,作出了开发狼皮子梁的决策。

十多年过去了,昔日连绵起伏的沙海,今天已是沟渠纵横,绿树成荫,一块块平展的土地上长着茂盛的庄稼和果树。从偏远的灵武山区和盐池县山区搬迁来的吊庄农民,建起了一幢幢新房,炊烟缭绕,鸡鸣狗吠,一派生机。据统计,狼皮子梁已开垦荒地8万亩,复整土地4.1万亩,改善配套3.5万亩,累计产粮492.2万kg,搬迁2624户,14432人,新建住房10496间。同时营造农田林网植树374126株,发展经果林18943亩。吊庄的土地开发,使灵武县人均耕地增加0.44亩,缓解了全县的耕地压力。世界银行官员来到狼皮子梁,翘起大拇指连声称赞:“OK!OK!只有你们中国人才能干出这样的奇迹!”

这个人进沙退的奇迹是谁创造的。首先当然应是灵武县党政领导的正确决策,并有自治区世行办的贷款支持。而最为感人的是参加狼皮子梁工程建设的干部、技术员、施工人员。在开发之初,他们在连一棵树都不长的荒坡上、山崖下安营扎寨,挖地坑、搭帐篷、顶风沙、战酷暑、艰苦奋斗,为人民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为了制订测绘图,测绘员在醅热的沙漠中曾因中暑而晕倒;北风呼啸,他们的耳朵冻烂,手脚冻肿、溃烂、化脓。但是却没有一个同志叫苦,测量工作没有停止过一天。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新闻媒体连续报道过的被称为骆驼草、拓荒牛的灵武县原世行办主任、第一任狼皮子梁开发总指挥赵海同志,从工程开始以来十年如一日,他一直奋斗在狼皮子梁工地,狼皮子梁的巨变凝聚着他的心血。测绘的路上,赵海扛起测量杆走在前面,背黄土压沙,他一人一天背260背斗黄土。这一年,刚刚引上来了黄河水,就发生了渠坝决堤,赵海冲进泵房,冒着生命危险猛拉电闸,保住大堤,减少了国家十万元的损失,而他自己却被电流击伤,昏迷了两天。作为狼皮子梁开发总指挥,他不知度过了多少不眠的夜晚,筹划着移民新村的今天和明天。如今的赵海40岁刚出头,头发却全白了。宁夏作家郭兴在他的《绿满狼皮梁》一书中,这样评价赵海:“他呕心沥血,将狼皮梁这片茫茫沙海征服了。头发熬白了,沙丘变绿了。”

(二)成功的尝试

1.走进吊庄

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奋斗,如今的吊庄区已是旧貌换新颜。昔日的一片片沙漠、碱滩不见了,随着万亩良田的开发,移民群众已在新的土地上安居乐业。尤其是在秋天收获的季节,来到吊庄新村,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片金黄和翠绿,沟渠纵横环绕着农家的小院,一幢幢红砖瓦房错落有致,显得生机勃勃、欣欣向荣。有人说,过去来吊庄找不着路(投有路),现在来吊庄找不着村(房子都翻新了)。广大的山区群众通过移民搬迁真正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芦草洼开发区铁西乡涝池村农民兰虎全家有7口人,1985年搬迁来吊庄时什么家当都没有,一家人住进指挥部盖的两间小土屋,开始了艰苦创业。如今,他修建了9间砖木结构的房子,养牛13头,买了一辆小四轮拖拉机。仅1991年就收获了小麦2000kg、水稻1万kg,人均有粮1700多kg。

铁东乡园子村农民马拜克一家6口人,搬迁来吊庄时只带了一口锅、一床被、一袋面和两袋洋芋。到吊庄后,租了黄羊滩农场一台手扶拖拉机跑运输。五年的光景就盖起了四间砖木结构的新房,饲养奶牛2头、羊20只。如今又购买了一台新的四轮拖拉机,年收入上万元,成了吊庄的富户。

同心县河西镇朝阳村农民马尚忠,当初从喊叫水搬迁来的时候只有手推架子车的半车家产。到了河西镇,他靠着勤劳的双手种地,跑运输,日子慢慢富了起来。近几年他买了一辆农用卡车,还办起了机砖厂,每年收入近3万元,真是今非昔比啊!难怪河西吊庄移民高兴地说,当初来吊庄时,一辆卡车拉着11户人家的家当,而今怕是3辆卡车也拉不完一户人家的家当180年代初,刚开始动员移民搬迁时,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说服开导,各项优惠政策都摆在男,人们还想不通,不愿搬迁。现在,许多山区农民看到吊庄发展得这么好,眼红心热,主动要求来吊庄落户,排队还排不上呢!

经过山区各县干部群众十多年的共同努力和吊庄人的艰苦奋斗,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和帮助下,吊庄移民建设已初具规模,效益明显,人心振奋。据统计,自80年代初开始的整个移民吊庄建设,到目前为止,总投资2.7亿元,已成功搬迁了近30万山区群众,建立了23处移民基地,其中县外吊庄12处、县外插户吊庄5处、县内吊庄6处,开垦了60万亩土地。在罹区的荒芜沙漠、碱滩上神话般地开垦出了大片的良田,随着吊庄一座座崭新农舍的炊烟升起,几十万贫困的山区移民基本达到了一年搬迁、两年定居、三到五年解决温饱。他们中94%已稳定解决温饱,其中42%温饱有余,24%已步入富裕人家。

泾源县在银川市郊建立的芦草洼开发区,共有12万亩荒地。

到1998年为止,规划开发总面积达8万亩,其中配套耕地6.2万亩。搬迁定居5637户,移民2.8万。1999年,开发区农业总产值达3330.82万元,工业总产值108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56元,粮食总产量达到1280多万kg,人均有粮465kg,固定资产总值达3亿元。目前户均产粮上万斤的有600多户,人均产粮上千斤的有1200多户,口粮自给有余的占70%。大家畜存栏2937头(匹),以养殖业为主而年纯收入在一万元以上的50多户。开发区有车辆782辆,其中大汽车50辆、大型拖拉机86台、小型拖拉机646台。

芦草洼现已形成为农业综合开发区。

隆德县在石嘴山市与平罗县交界的量工业腹地建立的隆湖开发区,到1999年为止,已成功安置了移民2.45万人。据初步统计,1998年,实现农业总产值3200万元,粮食总产量725.28万kg,人均有粮356kg,工业总产值2.68亿元,人均纯收入1400元,相当于隆德县人均纯收入的1.8倍。到目前为止,开发区农民拥有载重汽车7辆,农用运输车519辆,四轮拖拉机320辆。这些较为先进的生产工具大大促进了开发区的农业建设,同时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隆湖开发区利用地处银北工业腹地的优势地位,走上了兴工富区的道路。

这类城郊型吊庄利用区位优越、交通便利、通讯发达、资源丰富、城市辐射等特殊条件,第二、第三产业起步早,经济发展较快。

在县外吊庄中,大多属农业经济型开发模式。这类吊庄具备发展农业经济的优势条件,在建设中依托优势,发挥优势。或注重科技兴农,或加强农业综合开发,或发展“两高一优”农业,使吊庄农业成为优势产业,农业经济走上了可持续发展之路。如大战场、马家梁地处卫宁平原的中宁县,这里土地和水资源丰富,发展农业条件优越,两吊庄搬迁共安置2.5万人,现有70%农户解决了温饱,1998年农民人均有粮900kg,人均纯收入1200元。类似的吊庄还有月牙湖、狼皮子梁、石坡子、扁担沟、海原玉泉营、南梁台子等。

在融资渠道和建设开发上都较具特殊性的是以宁夏华西村、闽宁村为代表的东西合作型吊庄。宁夏华西村是江苏华西村和宁夏共建的东西部合作、山川共济的移民开发样板。其规划起点高,建设速度快,资金投入大,开发效益明显。从1995年7月开始规划设计,到1998年,已搬迁4300人,农民人均有粮200kg,人均收入达1500元。宁夏华西村从一开始就引进市场竞争机制,充分利用扶贫政策,利用地处银川市郊、紧邻西部影视城的区位优势,建成木制地板、珍奇艺术城、伊穆清真食品厂等三十余家企业,第一、第二、第三产业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闽宁村是福建省和宁夏合作在原西吉县玉泉营吊庄的基础上建设的。从1997年7月份开始规划建设,现已建成基础设施配套、公益设施齐全的新型村镇。加上原有移民,移民规模已近1.7万人,1998年人均有粮300kg,人均收入689元。

东西合作吊庄主要是引进东部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扶贫政策,建设起点高,发展速度快,不是沿用过去边开发边规划、先农业后工业的单一建设模式,而是从建设伊始,就按集镇规划,走产业化道路,土地开发、移民搬迁、基础建设、产业发展同步进行,综合发展,创造了吊庄建设史上的高速度和高效益。

读着这一系列数据,我们真感到非常兴奋与激动。然而在这些数字的背后又蕴含着多少令人感动的内容呢!这些数字正是广大干部群众辛勤的汗水换来的啊!

2.人力与水土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开发

(1)劳动力资源的合理开发

迁移到引(扬)黄灌区的移民大部分是青壮年农民,他们是农村的主要劳动力,但在原籍由于人多地少和粗放经营等原因,原来只需一个人耕种的土地往往分配给了几个人,使得他们根本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劳动力资源严重浪费。然而通过移民,将部分劳动力迁至有生产条件的地区进行荒地开发和生产建设,不仅解决了人多地少、劳动力剩余的矛盾,而且扩大了就业空间,他们可竭尽所能来进行生产,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在开发建设过程中,他们通过学文化、学技术、学管理,增长了知识,不断对人力资源进行开发,使得劳动力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都大大提高。泾源芦草洼1995年共有男女劳力8809人,当年社会总产值达3280万元,劳均产出3424元,比原籍提高了4倍。

(2)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

河套灌区一带有宜农荒地四百多万亩,这些地方条件较好,只要有水就能生长庄稼,经过三五年的开发,大多可成为优质农田。

从1983年开始,自治区党委、政府动员那些“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地区的人口逐步迁移至引(扬)黄灌区进行土地开发,到1998年,已开发土地52万亩。

(3)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移民吊庄点附近基本上都有自流和扬水骨干工程设计,通过移民进行开发建设,全面发挥了已建水利工程的作用。移民开发区除陶乐月牙湖骨干工程是新建之外,其它均在已建干渠和扬水千渠边缘,属水利规划开发区,以前由于资金缺乏而未能开发利用。芦草洼、玉泉营和华西村移民开发区的建立,使60年代兴建的西干渠满负荷运行;潮湖开发区的上马使第二农场渠和原建的排灌站全部派上了用场;大战场、马家梁、同心、海原灌区等处的移民开发,使70年代末修建的大型水利骨干工程固海扬水灌溉区所包括的耕地全部开发出来。

3.一地移民两地受益

移民开发对原籍来讲,减少了人口压力,缓解了人口与资源的矛盾,为当地群众解决温饱创造了相对宽松的环境。据不完全统计,移民一人所节约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等生产生活资源,可以基本解决一人的温饱问题。群众说,拔一个萝卜松一个坑,搬出一户、宽松两户、基本解决三户。对迁入地来说,使用了较为便宜的劳动力资源,原来荒芜的土地资源得到了开发利用,沙漠化、盐碱化得到了有效治理,不毛之地变成了米粮川,荒无人烟的地方变成了新型乡村,有效配置并扩充了灌区的资源空间,调整了资源结构,改善了局部的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使迁出地和迁入地双双受益,互为补充,从整体上加速了资源合理配置的步伐。例如,海原在陶乐的月牙湖吊庄,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过去陶乐每年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造林种草治沙,以防流沙对土地和黄河河床的侵蚀。月牙湖吊庄建成后,八千多移民不仅基本解决了温饱,而且在开发过程中,通过植树种草等手段,阻止并征服了流沙,创造了人进沙退的奇迹。

移民吊庄的目的就是以川济山、山川共济,或者说是“体外循环,异地造血”。因此移民开发不仅给移民群众自身带来了效益,而且对南部山区迁出地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移民的本意在于搬迁一户、宽松二户,通过移民的迁出,缓解了山区人口的压力,并使得生态系统也得到了一定的保护。同时,移民开发区的发展也为山区的建设贡献了力量。最为典型的就是隆湖经济开发区,社会总产值达到4.13亿元,工业总产值和税收分别占迁出地隆德县全县的92%和77.5%,各项财政收入已达到整个隆德县财政收入的2/3,真正成了隆德县的“半壁江山”、财政基地,被人们誉为隆湖特区。移民搬迁,使隆德人在千里之外抱了个金娃娃!

同类推荐
  • 普通语言学论文选集

    普通语言学论文选集

    博杜恩·德·库尔德内以其深刻的语言学思想在俄罗斯语言学界和西方语言学界备受关注,但我国语言学界关于他语言学思想的研究却几近空白,只有零星的介绍性文章,缺乏综合性、系统性的研究,更无横向和纵向的对比研究。《普通语言学论文选集》作为博杜恩?德?库尔德内语言学论述的集大成者,共收录他的主要论文52篇。《普通语言学论文选集》在现代语言学蓬勃发展的今天,当可补我国介绍和研究国外语言学流派与理论的教科书和著作之阙。
  • 再造家园

    再造家园

    本书从社会学的视角对宁夏吊庄移民进行了探讨。在宁夏移民中,移民不仅仅得到了生存环境的改善,而且经历着整个人文环境的变化。
  • 教师如何提高说课艺术

    教师如何提高说课艺术

    本书主要从说课准备、精心设计与组织说课材料、幽默为教法服务、情感学法说课、辅助教学程序、互动教学目标、应对说课失误和总结说课经验等八个方面来进行铺垫和阐述。其中,听课和评课作为说课的后续工作,没有单独作为一章列出,而是补入最后一章,这样更显得本书结构紧凑、布局灵活。我们站在说课者的角度,多层次地模拟了说课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希望教师在说课中少走弯路,对于日后的说课教学能起到更大的帮助。
  • 现代常用文体写作全书:实用政务文书写作大全

    现代常用文体写作全书:实用政务文书写作大全

    本书从九个方面介绍了制定策划方案写作、广告文案策划写作、企业内部管理策划写作、经营目标及方针策划的写作、市场调查策划的写作、经营战略策划的写作等内容
  • 远程教育纵横谈

    远程教育纵横谈

    本书立足现代远程教育这个新的教育形式展开课题研究。从现代远程教育的宏观理论到微观理论,从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等的改革到各种教学方法的探讨,从现代远程教育环境下的心理教育研究到各个学科的学术研究,从现代远程教育本领域的纵横比较到与教育的其他领域的比较研究,所涉及的现代远程教育的研究范围,到目前为止是较为广阔和深厚的。
热门推荐
  • 传奇精灵守护者

    传奇精灵守护者

    一萬年前守護全大陸的夜,在夜大戰後到底發生了什麼呢?隔日夜找來大陸中最強的幾位契約者後變宣布退休了,至此之後再也無人見過這位傳說的守護者。
  • 我就是要出头

    我就是要出头

    老师:“那就王xx来当班长,大家都没意见吧?”余小郁:“我有意见!”老板:“既然大家都同意假期加班......”余小郁:“我不同意!”劫匪:“所有人双手抱头蹲下,还请大家配合一下!”余小郁站起:“我不配......”砰!医生:“显然,患者的死亡是个不争的事实。”余小郁掀开白布坐起:“谁说的?”大牧师:“神说......”余小郁:“我没听神说过。”所系不同,所务各异,行非凡之事,成就非凡人生!余小郁:如果不是这破系统,你以为我愿意当出头鸟?
  • 无尽宇宙之王

    无尽宇宙之王

    无尽的宇宙!无数的种族!无限的可能!你所能想到的不可思议一切,在无尽宇宙中都能找到!无尽宇宙中各种绚丽的风景,各种强大的种族,龙傲天和他的伙伴们都会一一探索,一一征服!
  • 史迪大陆

    史迪大陆

    这里是另一个大陆。不是单纯的斗气,没有绝对的魔法。不言东方,亦非西域。以心著名——史迪大陆!骑士,游侠,刺客,斗士,魔法师....没有绝对的等级,只有勇敢的心!----------------------------------------书友群:4490055
  • 九天修仙路

    九天修仙路

    孤儿出身,艰难走上了修仙路,一直登上了九天,才发现原来只是命运的棋子。没有金手指,没有老爷爷,只有一颗勇往直前的决心。练气、筑基、金丹、元婴、化神,一直觉得这是个主流的修仙设定,凡人流一直是喜欢的方向。和各位读者共勉,人生不易,开心最重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平吴录

    平吴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DY圣渊

    DY圣渊

    一个玄幻的世界几个少年的成长史两个充满谜题的圣魂
  • 仙锋备案

    仙锋备案

    文艺简介:浩浩者水。育育者鱼。未有家室。而召我安居。普通简介:我是仙界一小兵,派去异世界当探子的仙。二13简介:仙界还有十万年就崩溃了,希望都在我们身上,我探好路了,这里风光好,高魔高武,仙界在这里重建再好不过了,什么?我的同事发现另外的仙界,所有人都去那了......你们就给我发了个安慰奖就不管我了,这里真的高魔高武......书群号:91849997
  • 秦时明月长歌行

    秦时明月长歌行

    秦言,祁川三中校花加校霸,平民女孩;路行,Q大校草加学霸,京城路家小公子。两人通过“皇者之耀”认识并了解。一个平民一个公子,他们的未来会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