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567900000021

第21章 吊庄移民的社会效益(3)

二、移民生产与生活方式的改变

(一)生产经营方式的改变

随着移民开发的深入,移民群众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发生着重大的变化。首先,是生产经营方式的改变。生产与经营不仅仅是一个经济概念,也不仅仅表现为物质收入的提高、经济效益的发展。生产经营方式的改变应该直接反映着人们的观念的改变,与人口素质紧密联系。在贫困落后的山区,人们习惯于广种薄收、“靠天吃饭”;而在新灌区的土地上,面对炙手可热的效益、财富,山区人有一种紧迫感,致富的欲望逼着他们改变自己,开动脑筋,充分利用大好的资源,改变过去的活法,换个方式来生存。换言之,就是从等、靠、要变为积极进取。山区老家人来一趟吊庄串亲戚。

回去说,吊庄人心变了,人情淡淡的,光想着挣钱、干活,没咱老家人亲热了。变好了,还是变坏了?谁也说不清,但吊庄人的确是变化很大。吊庄人比起老家人,想得多了,也忙得很了。关键恐怕还是时间观念在增强,生活节奏在加快。

移民吊庄的生产方式改变表现在几个方面。

其一,走科技致富之路。山区群众在生产劳作方式上和川区有很多差异。例如,山区群众一般使用的家畜是牛,所以在西海固养牛居多,山区以牛为基本耕作工具,而川区则主要是养驴、骡、马等牲畜。再者,山区人以种植冬小麦和土豆、小米为主,而川区主要是种植春小麦和水稻。这样,移民群众在生产上就有了许多困难,不习惯养驴、骡,不会插秧种稻子,对春小麦的种植也很生疏。

在政府的帮助下,吊庄群众不断学习新的耕作技术,逐渐习惯了川区的耕作方式。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河西乡吊庄搬迁户马兴元一家,原来住在同心县窑山乡套塘村,由于那里长期处于贫困状况,农民吃饭穿衣全靠国家救济。五年间,马兴元家就吃国家回销粮万斤以上,接受国家救济款二千三百多元。生活的重担,压得他喘不过气来,有好几次,他带着孩子出外乞讨度日。1983年,他举家搬迁到扬黄灌区,面对着一片平坦有水的土地,他心中升起了希望。可是水地咋种才能多打粮呢?

他专门跑到乡上请来了农业技术人员,明白了要有良种和肥料。

他狠心将五只羊卖了,换回了良种和肥料。种子下地后,他又经常请教农技人员和有经验的农民,用科学的方法侍弄庄稼。1984年,他终于换回了丰硕的成果。他家12亩地粮食收了三千五百多公斤,当年农副业收入1.4万多元。从此,他对政府的吊庄政策感激不尽。

到目前为止,在吊庄开发区,农业技术推广已达到较高的水平,在农户中小麦、玉米等套种技术和穴播技术已被广泛推广与使用。

其二,以市场为导向的多种经营方式。移民的生产经营方式的改变还不仅仅表现在科学种田方面,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他们寻找到更多的就业机会,走上了多种经营的道路。

第一是劳务输出。刚到吊庄区的移民群众首先面临的是土壤改良问题,新开垦的土地,一时半会儿的还见不到可观的收成。那么移民的经济收入从哪来?在开放的环境下,这倒并不是难事。

由于川区城镇中对劳动力的大量需求,使得移民找到了出路,就是一边改良土地,一边外出打工挣钱。

搬迁到隆湖开发区的移民头三年都外出打过工,开始每天挣1.9-2.5元,后来干熟了每天可挣到6元。山区人吃惯了苦,对这点儿收入很知足,几年下来还能有些积蓄。最关键的是几年的打工生涯,从泥瓦工、搬运工,到蹬板车、三轮车,他们串遍了川区城镇的大街小巷,他们长了见识,开了眼界,观念发生了变化“只要靠勤劳,城里人有的我也能有!”

随着土地的改良,种植业有了收获,移民们基本上都盖起了房子,开始安居乐业。在移民搬迁后的十多年里,劳务输出始终是吊庄群众的一个重要就业门路和经济收入的来源。他们一般都是农忙种地、农闲外出找活干,不仅学了技术,挣了钱,还增长了知识,提高了素质。

第二是商业、服务业的发展。移民吊庄建成以后,为发展经济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移民群众打破了死守一业、单纯从事种植的习惯,充分利用了吊庄靠近城市、公路四通八达的条件,逐步从种植业中分离出来,进入流通领域,走上发展商业、服务业的道路。

位于同心扬黄灌区的河西镇,吊庄搬迁近5万人口。在开发之前,由于干旱和风沙等自然环境的恶劣,人们的观念保守、落后,河西镇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l“春天去逃荒,夏天进城逛,秋天要回销粮,冬天挤着南墙根晒太阳。”如今的河西镇,有30%的农民从事贩运、加工、商业、服务业,第三产业收入已占河西农民收入的40%。在流通领域中,河西吊庄人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广开财路,在流通中致富,有力地促进了同心集市贸易的繁荣兴旺。人们已经形成了“宁可一年不进商店,不可一日不进市场”的意识。在河西工商个体户有2400余户,从事长途贩运的汽车110辆,各种拖拉机1850多台。

隆湖开发区五站村民张启祥,1983年从隆德县莫安乡张田村移民搬迁来隆湖。创业的开端是艰难的,十多年过去了,他的收入逐渐增加。除了承包着18亩地的收入外,他带着一家人,养牛、养鸭子。1995年他投资八千元开了一个日用杂货铺,又买了一辆农用车跑运输。又是两年过去,他还清了贷款又换了一辆新的客货两用小卡车。用他的话说:“不闲着,啥也干。”这就是致富的诀窍!

(二)生活方式的改变

随着移民开发的深入,移民群众的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生活质量提高是移民开发脱贫致富的标志,同时人们的消费方式、生活方式也是移民开发的主要表现。人的生活方式的选择受双重因素的制约:其一是经济与物质基础;其二是文化价值观念。移民社区的经济开发为移民群众的生活方式的选择提供了物质保证,而移民群众观念的更新又使他们的生活方式选择进一步多样化,并且追求高质量。

1.生活质量的提高

应该说,不知道原先西海固山区生活如何的苦,就不理解吊庄人生活质量的提高意味着什么。吊庄之初,从贫困山区搬迁来的农民几乎没有什么家当。最好的不过从老家带上个老式柜子,而大多数农民只背上个行李卷就来到了吊庄。据人们回忆当时从山区搬迁的移民一辆汽车连人带家当可拉上11户。

海原县的移民迁出地,主要是在山大沟深的干旱带,包括徐套、蒿川、罗川等乡。那些地方自然条件恶劣,道路崎岖,缺水缺到用秤分水吃。例如近乎赤贫的杨明乡李洼村,共有59户、528口人。该村是一个典型的偏僻山村,水、路、电“三不通”。要想走出山村,就靠一条山沟沟小道。全村人均耕地面积3.7亩,皆为山地。正常年景贫困率42%,大旱之年贫困率更高。

海原县的贫困片带农民大部分迁至黄灌区的月牙湖、玉泉营、南梁台子等县外吊庄基地,一部分搬迁到固海扬黄灌区的兴高李县内吊庄。县外吊庄已基本实现村村户户通电,大部分移民新村通电话,移民住上了砖木结构的房屋。如玉泉营吊庄搬迁移民三千余人,1999年人均有粮400kg,纯收入931元,吊庄共建住房900余间。县内吊庄移民的兴隆乡李堡村,在“旱改水”之前人均年占有粮食251斤,人均年收入38.14元。年年还要吃回销粮,接受政府救济。如今的李堡村可谓今非昔比,这个不大的乡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移民群众发展庭院经济促进全村经济增长,已实现户均3亩庭院经果林,1998年人均纯收入达到3590元。全村建有房屋1536间,多为砖木砖混结构,人均住房0.7问。基本达到户户有电视机和自行车。此外,村民家电也开始普及,全村有电冰箱170台、电风扇120台,有录音机、收音机、VCD共175台,另有缝纫机87台。移民们用于发展生产的机械有农用汽车17辆、手扶拖拉机122辆、播种机33台。一些跑生意的大户还购置了手机。作为移民吊庄和“旱改水”的典型村庄,李堡已成为海原县的小康村。

同心县扬黄灌区95%以上的移民农户都住上了第三代新居,告别了祖祖辈辈在山区赖以栖身的土窑洞。现有摩托车750多辆,电视机7600台,其中彩电2080台。灌区移民兴奋地说:脱贫致富住新房,安居乐业喜洋洋。

在川区住惯的人,来到吊庄一看,首先是不以为然,比起川区的农民,吊庄移民的条件还差得远呢!在宁夏境内的老灌区,经过改革开放20年的努力,小康村已比比皆是。和这些富裕地区的农民相比,吊庄人的确还是很弱小,顶多是个刚刚起步。但如果真正了解他们的过去,了解他们如何摆脱绝对贫困而获得温饱并开始走向了富裕,你就会感慨:吊庄人的生活变化太大了!

如今,吊庄群众的家产已十分可观,他们自己笑着说,过去一车拉来十家子,现在只怕三辆汽车拉一家子的家当也拉不完了!

在吊庄,自行车、手扶拖拉机越来越多,四轮农用车已开始代替手扶拖拉机;电视机、收录机、洗衣机在平常农户家也成为普遍可见的东西。拿芦草洼中庄村来讲,全村拥有机动车包括手扶拖拉机50多辆,其中三轮、四轮、农用车20辆,出租车5辆。t家家有电视机,光彩色电视机就有60多台。全村还装了20多部电话。

2.衣食、消费结构的变化

西海固农民的食物结构单一,以土豆、玉米、小米等粗杂粮为主,吃饱饭是最大的满足,有些农民甚至连吃饱土豆和粗粮也得不到保证。也就是说,有相当一部分人口的温饱都解决不了。生活条件稍好一些的农民一月吃不上一次肉,过年过节才能屹上一次肉。

葡萄、苹果等水果一年也吃不上几次。

现在的吊庄,不仅解决了温饱,而且白面、大米已基本上替代了粗粮。肉、蛋、奶、蔬菜、瓜果在食物结构中的比例成倍地增长。

在泾源芦草洼吊庄的农家小院里我们看到,房前屋后种着西红柿、茄子、辣椒等新鲜蔬菜,栽着葡萄和果树,枝头已结满了果实,院里养着鸡、鸭。他们是吃菜自己种,吃肉自己养。常年都可以吃到新鲜的蔬菜、肉、蛋,即使是在淡季,也可以到农贸市场买一些青菜。

到了秋天,苹果可以收十几筐,由于品种不太好,卖不出好价钱,所以他们留下不少自己食用。

在衣着穿戴方面,从观念上讲,传统的农民只求有衣穿、穿暖和就行。在贫困山区,有相当一部分农民连温暖也没有保障。80年代初,一批大学生到泾源县去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无意中走进城关镇的一户人家,发现有几个大人、孩子大白天在炕上坐着,原来这家人家里的裤子少,谁出门就把裤子给谁穿。经过十多年的扶贫工程,在贫困山区衣不遮体已不复存在了。

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山区群众已经不以有衣穿为满足,他们也有了更高的需求。吊庄的移民群众也是如此,过去追求的是有衣穿暖,哪怕是补丁加补丁。而现在已是今非昔比,不仅要穿暖还要穿好,也要讲究款式、质料。尤其是吊庄的姑娘媳妇们,最能赶时髦,也是时装的主要消费者。有不少移民群众利用靠近城市的便利条件,做起服装生意,在吊庄的街面上开起了服装店。90年代以来,在吊庄农户家中,几百元一套的高级西装、领带也可以看到。例如芦草洼开发区每逢集市非常热闹,日用百货、服装鞋帽,应有尽有,呈现一片繁荣景象。

从消费结构方面来看。在贫穷困扰下,山区群众处于温饱型,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使消费水平极其低下。随着生产的开发,农民得到了效益,得到了财富,收入也增加了。有了一个基本的收入保证,就有了消费的选择与取向。移民群众有了钱,怎么花。芦草洼中庄村的会计蓝志忠,高中文化,回族,1986年从泾源县泾河源乡(现白面镇东霞乡)搬迁来芦草洼,至今已14年。现在盖有4间砖木结构的大房子,买了一辆四轮农用车,种有12亩地,年产1.5万-2万斤粮食,加上做些小生意,年收入6000-7000元。在芦草洼算个中上生活水平。他的大女儿现在兰州刑警学校读书,儿子1999年初中毕业考入兰州气象学校。两个中专生的费用对于一个刚刚走上致富道路的普通农民应该说是一个不小的负担,但也可以看出吊庄农民的消费观念的提高和对知识与文化的重视。

在吊庄移民早期,农民的消费除满足基本的衣、食、住之外,主要的投资目标是生产、生活设施,贫困的农民,只能以维持温饱为目的。而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结构发生变化,除衣、食、住之外,他们还有剩余,这一部分钱的多少及如何消费都具有时代特征。

其一,在家庭消费中,用于基本的衣、食的比例越小,说明家庭条件越好,积蓄越多;其二,消费取向也很重要,用于生产性投入,智力文化的开发投入,健康、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投入都是积极和正向的。这两方面正在成为吊庄区的一个发展趋向。它说明移民群众生活在不断提高而消费取向正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同类推荐
  • 活着,就为了灿烂:我的青春从60岁开始

    活着,就为了灿烂:我的青春从60岁开始

    网络红人励志婆婆讲述了自己参加第一次选美、数次整容、相亲、隆胸寻初恋等在网络反响巨大的各种非凡经历,以及她如何冲破各种非议一步步迈向梦想的舞台。作者更是首次勇敢而真实地揭露了自己前半生鲜为人知的苦难岁月。昔日往事,今朝梦想,看当今最时尚的励志达人是如何不屈不挠,追求梦想,将励志进行到底的!
  • 高校学生个人信息保护法律问题研究

    高校学生个人信息保护法律问题研究

    进入信息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与快捷,但个人信息的收集和利用也随之变得轻而易举,个人信息侵权事件频繁发生。网络和媒体频繁曝光各类个人信息侵权事件,使愈来愈多的人开始关注个人信息安全问题。在网络中输入个人信息进行搜索,可以看到大量的关于学生的个人信息,同时也可以看到学生个人信息受侵害事件,如甬江职高“五十四名学生信息网上曝晒”事件中,54名学生的学号、姓名、性别、身份证号、出身日期、政治面貌、民族、入学年份、是否住校、户口性质、联系电话、通讯地址、邮政编码共13项信息全部可以看到。
  • 守望学生成长

    守望学生成长

    本书稿作者陈美彬是中学高级教师,现在仍奋战在教学第一线,他根据自己近三十年的教学经验撰成。本书稿运用散文笔法,采用案例叙事的方式,按时间顺序,详近略远,选取发生在师生之间的一个个精彩案例(集中在16个孩子身上,涉及自尊、压力、厌学、追星、网隐、早恋、体罚、管理、评教等方方面面),展现作者从教历程,探寻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以此表现教育的真谛,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教训。
  • 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

    本书是关于研究“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的文集,书中具体收录了:《族群政治的东方神话——儒家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认同》、《关于中华民族构成的思考》、《族群、民族和谐机制研究——摩哈苴的田野观察》、《中俄混血人: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等文章。
  • 媒介教育论:起源、理论与应用

    媒介教育论:起源、理论与应用

    进入2008年以来,我国连续发生了一些大事,从年初的冰雪灾害,到拉萨“3·14”事件,奥运圣火传递,到“5·12”四川汶川大地震,世界各国甚为关注,也引起世界传媒广泛而强烈的复杂反应。从众多而繁杂的媒体声音中,我国民众识别了友好、善意的朋友,也看到了西方仇华、反华舆论的猖獗;识别了西方某些媒体虚假报道后面的反华心态,看到了我国面临的外部舆论形势的严峻,领悟到媒介教育的刻不容缓。
热门推荐
  • 冷酷君王俏皮妃

    冷酷君王俏皮妃

    他,因父母之命娶了她,却不想遗落了那颗心。可怜红颜总薄命,最是无情帝王家。再美的江山都敌不上红颜一笑。百万雄师,挥师而下,只为夺红颜。迷惑君子一言,祸乱天下,迷的是哪位君王?乱的是谁的天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烈火红颜

    烈火红颜

    传说“他”俊美无双,比女人还要漂亮万分,传说“他”心狠手辣,比女人还睚眦必报。“他”是苍狼,顶尖集团隼的大BOSS。他器宇轩昂,却一世柔情,只为遇见一个“他”。什么叫不打不相识,什么是打是亲骂是爱。一朝意外,他探出了“他”胸前的波澜沟壑。石岩心下大喜,原来她女扮男装,是货真价实的女人。当一切尘埃落定,某狼失踪,石岩千里追妻,恨得牙痒痒,她竟敢逃婚!某人妖娆一笑:“你让我跟你回去每天柴米油盐酱醋茶,奶粉,尿布,孩子,男人?噢,上帝,滚你妈的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御天神诀

    御天神诀

    自古美女配英雄,强者的身边从来都不会缺少美女,一路走来,温柔的,活泼的,妖冶的,纷至沓来.人族,妖族,仙族,让郑阳手忙脚乱.他发誓,要将这浩大的天给打下来,为这群女人建造一个大大的11…………《御天神诀》①群:55832567
  • 校草小姐PK恶魔霸少

    校草小姐PK恶魔霸少

    她是宫氏集团千金宫雨沫,他是冷氏集团少爷冷夜寂,人气校花配人气校草,怎么看都是俊男靓女呀!可是她和他却偏偏不配合,两人一见面,就是针尖对麦芒!弄得两家大人想撮合他们都是难上加上!可是,感情就是这么怪!这对欢喜冤家竟然慢慢对彼此有了特殊的感觉?她和他会坦白么?!
  • 又是月季芬芳时

    又是月季芬芳时

    情感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世间永远说不完也不清楚的就是情感,世间哪怕说了千遍万遍也不会感到厌倦的就是情感。人们常说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人世间由爱组成,无论是亲情、爱情还是友情,我们都需要,我们都离不开。离开了情感,离开了爱,人活着就失去了意义,就如月枯木死灰,人的生命就失去了光彩,失去了价值。无论情感的形式如何千变万化,但其性质永远不变,都是人们发自内心的不求回报的为对方为他人的付出。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总埋怨他人冷默无情,埋怨他人给自己的爱太少,却不知情感的付出是双向,你给予别人多少,别人同样会回报你多少。
  • 普通的80年

    普通的80年

    一个普通的年轻人,在那个年代抓住一切可用的机会去创造商业未来,他用自己的20年人生谱写一部商业帝国,在此期间经历爱人离去、朋友背叛,以及商业上的尔虞我诈,但是为了美好的生活必须拼搏必须努力向前发展。
  • 佛说海龙王经

    佛说海龙王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佛说生经

    佛说生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左右一生的10堂心态课

    左右一生的10堂心态课

    心态的好坏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有什么样的心态,就有什么样的人生。心态不同,左右着不同的人生选择;心态修炼,创造出完美的人生结局。一个人要想幸福,必须首先培养健全的心态。心态是我们唯一能完全掌握的东西,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心态,并且利用积极心态是决定命运的真正主人,它能够从里到外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命运。积极的心态让人能够积极进取,创造成功;消极的心态却让人消极悲观,永远没有成功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