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578400000038

第38章 中国近代哲学(5)

孙中山出身于贫苦的佃农家庭。1878年,他因哥哥在檀香山经营农业而到那里去读书,开始接触资本主义社会,遂产生“慕西学之心,穷天地之想”。1883年7月回到家乡,在村里推动政治和社会风俗的改革,开展扫盲,捣毁神庙,为村中劣绅所不容,被迫再次离开,到香港求学并以优等成绩毕业于香港雅丽医院附设的西医学院。1885年中法战争爆发,激发了他的爱国意识。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向清政府提出了“人尽其才,地尽其利,物尽其用,货.其流”的主张,期望中国走上独立富强之路。上书未获理睬,孙中山到檀香山创建了革命团体——兴中会,首次提出推翻清朝封建统治的革命纳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确立了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的信念,并积极准备在广东发动武装起义。因事情泄漏而失败后逃到香港、日本。1896年在英国伦敦被清朝驻英使馆诱捕。此后,孙中山的革命意志更加坚定。1898年孙中山再次抵达日本,对康有为保皇派的实质予以揭露。1905年,他发起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成立“中国同盟会”,正式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同年10月,孙中山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政治纲领。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和《民报》的创刊,标志着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新觉醒,从组织上和思想上为辛亥革命奠定了基础。1911年10月10日,在孙中山领导下爆发了武昌起义,推翻了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成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提出了继续“扫除专制流毒,确定共和,普列民主”,并坚决排除种族革命的偏见,建立一个“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的多民族统一政府。1913年至1916年间,孙中山针对袁世凯复辟帝制,打破革命党所谓“法律解决”的幻想,坚决发动全国人民讨袁反复辟的斗争。此间他认识到,除了必须继续革命斗争之外,还必须从事哲学理论研究,破除人们“心理”之大敌。1917-1919年间,孙中山致力于哲学理论研究,着有《建国方略》,力图从哲学、经济学和政治学三个方面提出扞卫与建设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理论。1921年,孙中山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将三民主义重新解释,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使旧民主主义转变为新三民主义。

1924年在总结辛亥革命没有成功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领导了旨在推翻军阀和军阀赖以生存的帝国主义、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北伐战争。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因患肝癌不治,在北京逝世。临终前发表了着名的《遗书》和《致苏联遗书》,念念不忘“革命尚未成功”,认为中国革命要成功,“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热切盼望一个独立、自由、平等、富强的新中国的诞生。

孙中山的哲学思想在“五四”运动前,在反对改良派的封建复辟势力的斗争中,宣传了进化论和具有唯物主义倾向的知行观。“五四”运动后提出了民生史观,他的哲学体系转向了二元论或唯心主义。孙中山的着作收录在建国后出版的《孙中山选集》中。

二、唯物主义宇宙观与进化论思想

孙中山系统地宣传了达尔文的进化论,认为世界的进化分为三个时期:“其一为物质进化之时期,其二为物种进化之时期,其三为人类进化之时期。”在具体阐述这三个进化阶段时,孙中山吸收了西方自然科学成果,把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概念与西方近代物理学观念相结合,在宇宙自然观方面提出了“以太-星云”说。

孙中山依据进化论观点,认为在世界进化的第一个时期,是由太极初生电子、元素、物质的演化时程,他说:原始之时,太极(此用汉译西名“以太”)动而生电子,电子凝而成元素,元素合而成物质,物质聚而成地球,此世界进化之第一时期也。

这里,孙中山把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太极”与近代西方物理学的“以太”对接,用“以太”来阐释“太极”,把“以太”看成是原始物质的始基,认为万物都是根源于“以太”的运动变化。孙中山用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假说解释了宇宙生成。他说:地球本来是气体,和太阳本是一体的。始初太阳和气体都是在空中,成一团星云,到太阳收缩的时候,分开许多气体,日久凝成液体,再由液体固结成石头。

他肯定天体化是一个过程,肯定了人类之前的物质性的气体,体现出唯物主义特点。在宣扬唯物主义宇宙观的基础上,尤其强调了整个世界的进化特点,强调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不断进化的,目的是为他在中国实现民主共和政体的社会政治思想作论证。孙中山认为每个国家和民族,其进化的阶段虽有先后之别,但却有共同的进化趋势。他用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历史说明这一点,并由此指出中国几千年封建专制主义使中国发展落后了,但只要适应世界发展趋势,努力学习西方的先进文化,实行三民主义,“不仅足以突驾日本”,而且能够赶上欧美国家。“突驾”就是以飞跃的速度超过日本和西方国家。孙中山坚决反对康梁的改良主义主张,主张革命和飞跃,这表明他的进化中含有朴素辩证法思想因素。

进化的第二个阶段,是“物种进化时期”,就是从生命出现到人类产生的时期。孙中山提出了“生元”概念,并以此来解释进化原因。他说:由生元之始生而至于人,则为第二期之进化。物种由微而显,由简而繁,本物竞天择之原则,经几许优胜劣败,生存淘汰,新陈代谢,千百万年,而人类乃成。

在他看来,“生元”是生命之始,就是“生物之元子,学者多译之为细胞,而作者今特创名之曰生元,盖取生物元始之意也”。“生元”就是作为原始生物的单细胞,是从无机界中发展而来的,其性质是“乃有知觉灵明”、“乃有动作思为”、“乃有主意计划”。这就把“生元”看成是有主观意识和自觉的东西。

关于第三个时期的人类进化,孙中山认为这是逐渐摆脱“兽性”而形成“人性”的过程。他说:人类初生之时,亦与禽兽无异。再经几许万年之进化,而始长成人性,而人类之进化,于是乎起源。

孙中山认为人类进化与动物不同,其法则是“互助”而不是“竞争”。他批判了社会达尔文主义将自然界的进化原则同于人类进化原则的思想,指出物种进化是人类早已超过的阶段,那么人类进化的原则“已超出物种原则之上矣”,因此不能将“物竞天择”的原则搬到人类社会中来。孙中山受当时流行的互动论的影响,指出:物种以竞争为原则,人类则以互助为原则。社会国家者,互助之体也。道德仁义者,互助之用也。人类顺此原则则昌,不顺此原则则亡。

既然互助是人类社会的原则,那么人类社会通过进化,最终将实现“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就是为了实现世界之大同。

三、“行易知难”的知行学说

孙中山的知行学说是在他总结反对袁世凯复辟失败的教训时提出的,既是他从哲学高度对知行问题的思考,也是他进行政治斗争的理论武器。

孙中山从批判中国传统“知之非艰,行之惟艰”观点的影响入手,并把它看成是革命失败的认识根源。他指出这种学说毒害甚深,使人既不求知,又不践行,将建国方略视为“理想空谈”,放弃了建设的责任,于是造成军阀专制的“假共和”局面,他把传统的“知易行难”观点视为“平生之最大敌也!其威力当万倍于满清”。孙中山认为只有推翻“知易行难”说,提倡“行易知难”说,打破人们不求践行的态度,激励人们去行动、去实践,中国才能实现“真共和”。

孙中山从“先”、“后”和“难”、“易”角度具体分析了知和行的关系。他认为人类的认识随着社会的发展经历了如下三个时期:第一由草昧进文明,为不知而行之时期;第二由文明再进文明,为行而后知之时期;第三自然科学发明而后,为知而后行之时期。

每一个时期“知”和“行”的关系是不同的。从总体而言,是一个从不知到知,从知之较少到知之较多,从“不知而行”到“行而后知”的过程。就先后而言,孙中山认为人类的进步,是从“不知而行”开始的。所谓“不知而行”,是指“行其所不知而致其知”,也就是说,“知”是由在先的“行”所得到的。他说:人类之进步,毕发轫于不知而行者也,此自然之理则,而不以科学之发明为之变易者。

故人类之进化,以不知而行者为必要之门径也。

所谓“行而后知”,是指“行其所不知以致其所知”,这就是通过“习练”、“试验”、“探索”、“冒险”等行动后达到相应的认识,即“知”。所以,无论是“不知而行”还是“行而后知”,都是指人通过“行”而获得“知”。这就看到了“行”对于“知”的重要意义。

就难易而言,孙中山认为“知”和“行”二者的关系是“知难行易”。他说:天下事惟患不能知耳,倘能由科学之理则,以求得其知,则行之决无所难。

孙中山通过饮食、用钱、作文、建屋、造船等十项具体事物,论证了“知难行易”的观点。他认为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做了许多事情,做起来并不难,但很难透彻了解其中道理;如果透彻知晓其中的道理,做起来更就容易。孙中山阐述“行而后知”和“行易知难”的观点,其目的在于提倡“不知亦能行,能知必能行”,勉励、劝诫革命党人不能在实践面前惧怕畏缩,而应勇于探索和付诸行动,获得科学知识和革命道理。这就在认识根源上批驳了资产阶段右派的消极、投降主义路线,批判了对革命动摇、丧失信心的错误倾向,表现了勇猛进取的革命态度和宏大气魄。这对当时的革命党人来说,无疑具有极大的激励和鼓舞作用。

四、民生史观

民生史观是孙中山1924年在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时提出的着名哲学观点,是他历史观的集中表现。

孙中山在《民生主义》的讲演中,把“民生”问题当做历史观的重大课题加以探讨,明确提出了“民生是社会进化的重心”的观点。他说:民生是社会进化的重心,社会进化又是历史的重心,归结到历史的重心是民生,不是物质。

人类求解决生存问题,才是社会进化的定律,才是历史的重心。

民生问题才可说是社会进化的原动力。

“民生”的具体内容,在孙中山看来,“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这里,“民生”既包含了社会经济生活和生产,也包含了人们对“生活”、“生命”的要求。他看到社会的物质生活的重要性,把“民生”即群众的生命、国民的生计等看成是历史发展的重心、社会进化的原动力,可见他的历史观具有唯物主义因素。孙中山之所以将“民生”作为一个主要的社会问题来探讨,是由于他看到当时的中国是一个“民穷财尽”的落后国家。在如何解决“民生”问题方面,孙中山受当时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潮的影响,主张通过经济和政治的方法来解决。受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历史前提思想的影响,孙中山指出:“吃饭是民生的第一个重要问题,穿衣就是民生的第二个重要问题。”他认为“要安全解决民生问题,不但是要解决生产的问题,就是分配的问题也是要同时注重的。”他还就经济方面提出了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项具体办法,并期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起来,超过欧美先进资本主义国家。

孙中山的民生史观,坚信历史是发展进化的,把经济生活、民众的生命看成社会发展的重心,这有其合理性的一面,重视物质生产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但孙中山又反对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认为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的观点是“倒果为因”,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当进化的时候所发生的一种病症”,社会中各种变态都是由于民生问题才出现的,认为“马克思只可说是一个社会病理家,不能说是一个社会生理家。”

由此可见,孙中山不赞成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动力的主张,表明了他思想的矛盾特点。

1.中国近代社会状况总的特点是什么?

2.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发生了何种变迁?

3.严复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4.康有为哲学思想包含哪些内容?

5.谭嗣同的“仁学”哲学体系有何特点?

6.梁启超群变哲学思想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7.章炳麟的“俱分进化论”有何特点?

8.孙中山的哲学思想主要包含哪些内容?

参考文献

1.郭湛波.近五十年中国思想史.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

2.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3

3.麻天祥.中国近代学术史.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张锡勤,饶良伦,杨忠文.中国近现代伦理思想史.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

5.王先明.近代新学: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嬗变与重构.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6.邹振环.影响中国近代社会的一百种译着.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6

7.高振农.佛教文化与近代中国.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

8.肖万源.中国近代思想家的宗教和鬼神观.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1

同类推荐
  • 菜根谭

    菜根谭

    《菜根谭》是明代文人洪应明所著的一部格言体人生智慧书,内容主要包括如何做好自己,如何涉世待人,如何过好生活,如何面对命运等方面,从方方面面教导人们如何超越现实人生的苦难和复杂的人际关系,正心、修身、养性、育德,让自己能够正义有效而又悠闲从容地活在世间。本书以武进陶湘1927年序刻的《还初道人著书二种》之一的《菜根谭》刻本为底本,从中精选264条,进行注释、翻译和点评,以方便现代读者阅读理解。
  • 世界上最美的哲学课

    世界上最美的哲学课

    爱哲学就是爱智慧,人的一生就是哲学的体现和体验。正如西方中世纪伟大哲学家阿伯拉尔所说,“寻找,你将会发现;走近,它向你敞开。”那些天才哲学家的天才思想犹如百年难遇的流星,不经意间就点亮了彻暗的夜空,打开我们无数的困惑,让我们豁然开朗。像哲学家一样思考,你就懂得了智慧,懂得了人生。
  • 人性与生死的秘密:自性光明论

    人性与生死的秘密:自性光明论

    生命的终极实体是永恒的实体吗?心灵光子源于超越时空永恒隐序的“王国”,人类智能的起源与宇宙的文明是什么?生命的终极实体与基因伦理学的关系又是什么?科学的终极真理与真空的理论:蛋白质生命-非蛋白质生命“生态物理学生命”,宇宙学的生命观-宇宙的智能生命;;寂光智能生命,人类与宇宙最新的对话。
  • 走向未来——罗素与萨特,新世纪的曙光

    走向未来——罗素与萨特,新世纪的曙光

    你知道吗,你想过或者没想过的这些奇形怪状的问题,早在几千年前就被哲学家们一本正经地提出,挖空心思地找证据,面红耳赤地争论过了。在整个世界忙着探索、开垦、打仗、上天、发展的漫长历史中,这帮哲学家们却神经质地死磕这个世界的真相和人生的意义,就好像一个网络游戏里的角色试图琢磨自己手里武器的代码是什么……
  • 沉思录(1)

    沉思录(1)

    在将近两千年前的古罗马,有一位叫马可·奥勒留、的皇帝,在鞍马劳顿之中写成了一部《沉思录》,可以说是个人对人生思考的最好注解。我们主张每个人都应该思考,都应该对自己的生命进行反思,并不是要每个人都像马可·奥勒留那样写一本思考人生的书——这也是不可能的。在这里,我们可以走一条捷径,那就是吸取先哲的智慧,从而达到引领自己人生的目的。为了方便读者在阅读的时候进行思考,我们在这本书中采用了《沉思录》中自己对自己谈话的形式,同时,为了表达对马可·奥勒留的敬仰,我们将本书命名为《沉思录》。
热门推荐
  • 重生贵族——腹黑三小姐

    重生贵族——腹黑三小姐

    她,不幸卷入陌生大陆,与好友分散。废材?她可不认这命!苦修练,寻故友,找寻自身奥妙。三重身份,这是福还是祸?一次次陷入危机,但总是不屈不挠,置生死于度外,一心只想找寻答案,找寻故友。过程中,几经挫折,险些丧命。但总有个男子在保护她。他,是谁?为什么要对她这么好?拨开云雾,豁然开朗。但天公不作美,世事难料。友谊线上的珍珠已落完,成对的宝石缺失,生离死别,痛苦不堪。本想一死了之,以死相伴长眠一生。苦尽甘来,风风火火的故友回归,友谊线上的珍珠明亮璀璨,成对的宝石相互照映,携手同行游历天涯海角。
  • 暗世界拍档

    暗世界拍档

    轩辕擎睿*罂粟他是文弱害羞的少爷,从小在母亲和兄长的呵护下成长,却偏偏梦想着创造和平,驱除罪孽。她是骄横野蛮的杀手,从小接受着凶残冷酷的屠杀训练,却接受了不符合自己信条的任务。“相信我,我会保护你。”“如果你保护我的方式是杀人,那不必了。”“这可不是你我能决定的。”轩辕擎佑*曼珠沙华他是心高气傲的常胜将军,一生最重要的就是守护母亲和妹妹。她是嗜血无情的刽子手,活着的意义就是杀人。“她们是我的亲人。”“那种多余的东西。”“你这种人,会死得很惨。”轩辕擎驰*天仙子他是成熟稳重的商场霸主,深爱着青梅竹马。她是梦境中的夺命鬼,厌恶被人看透的感觉。“你说过你爱我。”“那不是对你说的。”“今后就是了。”
  • 加油萌妻:霸道老公挑战你

    加油萌妻:霸道老公挑战你

    来到李家以前的记忆,究竟是什么?沈睿轩,你究竟爱不爱我?失去家的自己该何去何从?……这些问题困扰着她,让她感到活着十分痛苦!她此刻只想他在身旁陪着自己,对自己说……“加油!老婆!”“唔,老公我来挑战你了!”
  • 相亲有罪

    相亲有罪

    作者学生党,不定期更新~~~第一次在创世发表作品,希望大家喜欢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卷阿异事

    卷阿异事

    《诗经》中记载:“有卷者阿,飘风自南”。所有的故事就是从这里开始!洪荒神兽、青铜器、妖魔鬼怪,惊奇险境就在这里!
  • 听风醉蔷薇

    听风醉蔷薇

    他,原是三界贵不可言的东云二公子,单纯善良,却因为她,堕落成魔,变成一个杀人不眨眼的魔界至尊。她,原是三界中让人闻风丧胆的魔女,杀人如麻,却因为他,改邪归正,成为一个受世人尊敬的人间仙子。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层。仙人敢抚顶,必斩落凡尘。(ps:前面以男主为第一视角,后面以女主为第一视角)
  • 25岁知道就晚了

    25岁知道就晚了

    《二十五岁知道就晚了》是一本风靡美国两世纪的成功励志书,2010年首度引进中国。该书里,美国著名报人、教育学家小福勒为年轻人提供了九十条幸福定律,以故事为载体、以娓娓道来的叙述方式,告诉读者幸福是什么,怎么创造幸福,更重要的是,它告诉读者“幸福其实很简单,”通过努力,任何人都可以得到幸福。如果你已经过了25岁,正式开始奔三,却还感到迷茫和不知所措,还为不知幸福在哪里而抱怨,那你就OUT了。如果你学历不高,人事着一份卑微的工作,拿着刚刚能够维持温饱的薪水,那么,你该如何去寻找幸福?这90条幸福定律,朴实到极致,却在万千年轻人中屡试不爽。所谓大道至简,简简单单的一个道理,却可以彻底改变一代代年轻人的命运。年轻人,不要以为你什么都懂什么都知道,知道是一回事,使其为己所用是另一回事。幸福定律,就是要手把手教你如何把那些“至简”的道理应用在你的生活里,为你的生命架起一道幸福的彩虹。
  • 异界之圣堂崛起

    异界之圣堂崛起

    亚法世界,异族肆虐,面对精灵的高傲,矮人的排外,巨龙的残忍,凤凰的神秘,兽人的压迫,亡灵的威胁,顾飞苍,执掌圣堂城堡,在这重重困境之中,从一个小小的哨所开始,带领人族崛起,屹立在亚法世界之巅。
  • 菩萨优婆塞五戒威仪经

    菩萨优婆塞五戒威仪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