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585100000019

第19章 京族的社会文化(2)

家庭财产的继承方面,以男性继嗣为主,因此京族妇女较少有继承权。家庭的所有财产,包括田地、房屋、渔具、浮财等,由兄弟平均分配,女儿无论出嫁与否基本没有份儿。父母在世时,往往给自己留一份“养老田”,他们愿意跟哪个儿子生活就跟哪个儿子,跟谁就把这份“养老田”带去给谁。父母养子成人儿奉父母归阴。父母去世时,由兄弟共同办理丧事,事后对于父母留下的遗产,一般根据兄弟各人对丧事负担的多少进行分配。这种财产继承的观念和做法,直到今天仍基本如此。有所改变的是,一些家庭的女儿也可以继承部分家庭财产,但数量一般比其兄弟少。

远古母系制舅权意识在京族家庭礼仪中仍有所表现。舅父有权威,一般兄弟分家,舅父要到场主持公道;父母亲去世,舅父到场,方可入殓。红白喜事,要请舅父坐上席等等。

第三节交往礼仪

由于传统的京族社会较为封闭,因此日常交往大多在村社范围内。京族人比较重视个人的品德与礼貌行为。日常的问候被认为是起码的礼貌,而对老人、长者的尊重则是一个有良好教养的人应当遵循的基本规矩。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很注重这方面的教育。同时,一些社会活动也对儿童进行潜移默化的品行教育。小孩子刚学会认人时,很多父母就要教他要懂得向老人打招呼,要尊敬老人。少儿平时要主动为各家老人端茶倒水,过哈节、过新年要给各家贺新年,说吉利话,如“老人家福寿绵长,守子守孙”等,以示对老人的敬重。村人之间见了面要打招呼问好,或点头致意。招呼时对长辈称大爹、大妈或伯伯、叔叔,对平辈称兄、姐,对儿童称小弟、小妹。见面说话要先称呼对方,尤其对长辈更应如此,否则会被认为没有礼貌。做客时用水、用烟或用饭前要先说一句:“您先请”,以示礼貌。

主人的待客与客人的应酬的问题,从其内容来说,因为涉及的大多是家庭生活,故属于家庭礼仪的研究范畴;但从其形式来看,它也是与交往礼仪、社交礼节密切相关的。京族人的待客与应酬礼仪一般是这样的:客人来到家里,长辈请客人坐定后,家中青年男女自觉端茶敬烟,拿出待客食品,然后站立陪客,待家主一一介绍后,便去协助主妇煮饭办菜招待客人。长辈、客人入席后,青少年人斟酒敬客,不干扰长辈和客人的叙谈。吃完离开时要向长辈说“慢用”,不可不辞而别。20世纪50年代以前,如果来的是贵客,妇女是不能入席与客人同桌吃饭的,必须站在饭桌旁伺候客人与丈夫,待客人离席后方可吃些残羹剩饭。如今社会强调男女平等,这一“礼”才消失了。京族群众很好客,常用他们喜欢的糖粥、红薯和海鲜等食物待客,客人即使不合口味,也要尽量多吃,否则被认为是看不起主人。客人走时,主人还要把自己家的土特产、海产品和加工的食品等送给来客,如果拒绝,会产生误会,一般客人总要多少收下一些,并相应还礼。当然,这是传统村社社会下的产物,随着京族与外界的联系密切,很多待客习俗也发生了相应变化。

京族人还奉行“有难相帮”,长期以来,京族人的通婚范围较小,大多数人都有亲戚关系,因此人们经济上的互助也较为多,加之渔业生产的特殊性要求集体合作,因此京族人的相互帮助的习气也比较常见。每逢京族人家中有红白喜事,亲属都要随礼或互相帮工。邻里有丧或困难,人们往往携钱或米到困难家庭帮忙,但不在那里吃饭,也不索取任何报酬。90年代以来,随着边境贸易及海水养殖业的发展,以亲属为纽带形成的生产经营组织在京族人的经济生活中扮演着较为重要的角色,合作有逐渐加强的趋势。

由于性别分工的原因,女子多在家操持家务,男子多出海打渔,所以京族未婚男女较少有见面的机会。又由于受儒家思想的影响,男女授受不亲,所以异性之间的交往保持一定的距离。但每逢“哈节”等节日,男女间可以通过对歌等方式来进行相互交流。如果男子钟情于一个女子之后,便与三两好友找机会约该女子及其女伴来到沙滩游逛。男子用脚尖把沙撩向对方表明心意。女子如果也有意,就照样用脚尖把沙踢回对方作为回应。男子也可以折下一枝树桠,将树叶撕成缕,向女子掷去。女子若有意也照样把树叶撕成缕回掷男子。这就是京族异性交往表达爱情的习俗——“踢沙”和“掷木叶”。解放后,由于男女一同参加劳动等原因,异性间交往的机会多了起来,这一习俗已近乎消失。

第四节亲属称谓

一个民族的亲属称谓有着明显的民族特色、时代特点,与各民族的传统文化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亲属称谓语浓缩了一种民族语言文化传统的精华,体现了一个民族最外在、最直观的人本特性和社会秩序。

京族因承父系血亲制,其亲属关系分为族内亲属和族外亲属。按世系枝叶排列,族内凡是同行同辈的男性皆称兄弟,堂叔伯堂侄亦相同。凡高过己一代者,按叔伯侄称呼,同辈者按长幼次序,按数呼唤:大哥、二哥、四弟等。族外亲是婚姻关系,是因婚姻相连而形成的亲属。除此之外,还有因收养而形成的拟制血亲关系。

当地人的亲属称谓以父系称呼为中心,长幼有序,老少分明。在直系中,从己身到六世祖为上行六代,从己身到六世孙为下行六代,在对这些亲属进行说明时,也只使用几个基本称谓——父、母、兄、弟、姊、妹、子、女。对长辈和对晚辈,突出辈分,老少分明。对长辈,父亲称为“阿爸”、母亲称为“阿妈”,祖父称为“阿公”,祖母称为“阿婆”,等等。比较特殊的是,京族人有些把自己的父亲称为“阿叔”或“阿哥”,把母亲称为“阿婶”或“阿姐”的。这主要是出于迷信的观念:1、父母的生辰八字中有克子女的信息,为使子女能平安成长,要避开“父母”这个称呼。2、小孩的生辰八字中有克父母的信息,为使父母得到平安,也要避开“父母”这个称呼。所以不以父子或母子相称,让所谓的“牛鬼蛇神”相信此子无父母或是家中无子,以此来逃避命中的劫难。这一风俗和我国农村一些地方的风俗相同。还有一点是,侄子/女和孙子/女的称呼相同,这也和我国壮侗语民族及东南亚的很多民族侄辈孙辈不分的情况相同。总体而言,京族人的亲属称谓与汉族差别不大,在体系上体现了讲秩序和讲人伦、沿袭父系家族为中心的特点。

京族人还把这套亲属称谓用到了整个社会无血亲、姻亲关系的人当中。也就是说,把周围的人都纳入了亲属体系,人称代词亲属称谓化。除了第一人称较常用中性的“我”(发音为“堆”)外,第二人称“你”和第三人称“他/她”,通常根据对方的辈份或身份来称呼,以表示亲热或尊重。如对父辈的人,第二人称直接用“大伯”、“大娘”、“叔叔”、“阿姨”等;第三人称则用“那位大伯”、“那位大娘”等。在知道对方名字的情况下,最好在其名之后再加上兄、弟、姐、妹、叔、伯之类的称呼。如一位名叫阮文德的男子,可根据他的年龄和亲疏程度,称为“德伯”、“德叔”、“德哥”、“德弟”等。在需要进行自称时,通常不要用“我”字,而宜使用弟、妹、侄之类的自谦词。

亲属称谓正是以家庭的姻亲关系和继嗣法则为基础,经过语言的加工而对人类社会复杂结构的直觉反映,亲属称谓是社会交际的起点,反映的是一种有序的人际、社会关系,这种有序的人际、社会关系的总和就是社会结构的原型。换言之,有什么样的社会结构,必然会在称谓系统中得到相应的反映。京族的亲属称谓基本和汉族一样,其特征是高度的描述性,这种称谓制与男性继嗣相关连。同时,京族的亲属称谓社会化、称谦呼尊的原则固化了传统村社交际模式的价值秩序。在传统社会,财富和知识的积累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而农耕和渔业的知识更多地体现为经验的积累,那些年纪大的人,无疑拥有更多的劳动经验,积累财富的时间更长,意味着老人更富有、更权威,更有话语权。京族人传统的称谓体系有称谦呼尊的特点,降低自己的地位,用更高位的称呼来称呼交际对象,表达自己的尊敬。有的还以自己孩子的口气称呼交际对象以“增加”对方辈分,潜意识里把交际对象归入值得尊敬的“老者”。这样的交际模式实际上强化了尊老、敬老的价值秩序。

第五节诞生习俗

京族在诞生习俗上是有一些讲究的。产妇分娩时的坐向要吉利,生下孩子后,家人都习惯将婴孩出生的年、月、日和时辰让道公写下来,谓之“定花根”。生男孩的人家,一般还要请道公进一步推算八字,查吉凶祸福,并采取预防措施。如孩子和父母生辰八字相克,孩子还不能称呼父母为爸妈,而是称之为叔婶或哥姐,并要“认契爷”。母亲产后要喝下婴儿的一勺“童子尿”,说是可以辟邪。孩子出生后第一个进屋的客人叫“踩生”,被认为是孩子的命中贵人,会被孩子的父母当作贵宾看待。

婴孩出生后第三天要杀鸡祭祖,即做“三朝”。这个习俗也和汉族的传统习俗一样。宋代的吴自牧《梦粱录·嫁娶》有载:“三日,女家送冠花、彩段、鹅蛋……并以茶饼鹅羊果物等合送去壻家,谓之‘送三朝礼’也。”《四游记·玉帝起赛宝通明会》:“却说那小公子灵光,才三朝便能言语。”清代孙枝蔚《新嫁娘》诗:“从今愁妇职,人莫羡三朝。”土家族、白族等也有这样的习俗,由此可见做“三朝”礼俗的普遍性。

婴孩出生数天后,婿家要送来猪肉、鸡、米、酒、姜等,谓之“报姜”。岳父家接到“报姜”后,即定下日期告知族人,届时由岳母(俗称“外家头”)带领族妇女儿童挑着鸡、米乙等送给产妇,谓之“送羹”。再过几天岳母又送一些红色的带有花纹的衣服给婴孩,有的还送米、背带等。这种礼多寡不限,富者多送,贫者少送。

以前,由于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及卫生保健条件普遍不好,因此京族人对新生儿存活的期望值有所保留,因此对婴儿满月的庆祝活动比较低调,通常是略备薄酒请娘家及主家的亲友吃一餐就算数,一些人家甚至没有办酒席的准备。亲友送的礼也比较简单,多为鸡蛋及小孩的衣服。八十年代后,诞生习俗有所变化,出现了新事新办的趋势。

第六节取名习俗

过去,京族地区由于生活条件和卫生医疗条件都很差,婴儿的存活率不高。因此,婴儿一出生,便由家人立即把婴儿的出生年月日及时辰,写在红纸上,附以封包,请算命先生或懂阴阳历算的“嘎古”(即村中长者)代为“占吉”,俗称“定花根”。若占出婴儿命中带“煞”,其“煞”属什么,就要以什么为婴儿的“契爷“(即义父),以便“解煞”、“免苦”,谓之“认契爷”,并额外给婴儿再加一个名字。比如,婴儿“煞”属人中之杜姓,就要择一姓杜的人做他的“契爷”,然后由“契爷”给“契子”赐名为“杜生”、“杜养”或“杜保”之类。若是“煞”属物(如石头、木头、铜铁等),就得请法师根据所属“煞”物念咒祈祷,替婴儿加名为“木生”、“木养”、“木保”或“石生”、“石养”、“石保”……若是“煞”属神(如观音菩萨或李广神等),就由法师直接代神给婴儿赐名“观生”、“观养”……京族民间认为,带“煞”或“命苦”的孩子,认了“契爷”,并被赐加一名,就可以托“契爷之福”、“神的庇佑”得以消灾解难,平安成长。

京族人一般出生后有一个乳名,多为京语称呼。学龄前则有一个学名。由于受汉族文化浸润,京族人的学名同汉族人的基本相似。与汉族人一样,京族人随父姓,也是姓在前,名在后,多数是单姓双字名,少数也有单姓单字名。京族的大姓有刘、阮、黄、吴、苏、武、裴等。虽然五代以外另立分支家族,但取名时,有同辈排一相同字的习惯。旧时京族人的名字中间多用垫字。男的常用的字是“文”、“有”、“得”、“公”,女的常用的字是“氏”。例如,“阮文龙”、“陈氏莲”,等等。如巫头岛的灵光禅寺内铸于公元1781年的一口铁钟上刻的《灵山寺钟记》,提及的人名,男子名有“黄文艚”、“刘文基”、“刘文乔”、“范得禄”、“潘禄忠”、“黄文雄”、“阮登科”、“刘有公”、“曾有寿”、“段公卒”、“郑公花”、“段公恩”等,女子名有“刘氏惠”、“刘氏南”、“段氏赡”、“黄氏榴”、“武氏老”、“裴氏”、“刘氏”、“何氏”、“吴氏”、“武氏”等,女子出嫁后不随夫姓,多为“父姓+氏”。从民国十年山心村的哈亭碑上刻有的“龚世进”、“黄廷富”、“阮理兰”、“阮朝仁”、“黄明玉”、“段志忠”、“刘辉顺”、“黄明发”、“刘有顺”、“黎玉宽”等名字来看,京族人的名字与当地汉族已经相差无几了。解放后实现了男女平等,女子名字带“氏”的情况已几乎没有了。

京族人熟人间有诨名,以某人的面部特点、肢体缺陷或从事的行业等给对方起诨名。叫对方的诨名,表亲昵或诙谐之意。

第七节婚姻习俗

在婚俗上,京族实行一夫一妻制。同姓或五服内不能通婚,严禁姑表通婚。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前,族际通婚很少,通婚范围以本民族内部为主,一般是京族女外嫁,京族男子和汉族女子谈恋爱要面临很大的阻力。有童养媳及入赘的残留。

同类推荐
  • 江右

    江右

    本书共分上篇、中篇、下篇三部分。上篇江右文化,介绍了江西的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内容。中篇江右商帮,介绍了江西的商人、商业、商帮等方面的内容。下篇许真君和万寿宫,介绍了发源于江西地区的净明道教祖师许真君的历史典故等内容。
  • 重头做人计划

    重头做人计划

    穿越!好吧!穿远了一点,也行!但穿到原始人身上就过分了哈……
  • 大乾之世

    大乾之世

    一曲广陵散,叹盛世变迁一纸洛神赋,咏佳人不负
  • 夫君,亲一个

    夫君,亲一个

    她,古灵精怪,闯祸无数;他,邪肆放浪,收获无数少女心。一个玩笑将他们绑在一起,且看他们如何收获彼此的心。
  • 大明流浪记

    大明流浪记

    赵一凡穿越到大明弘治年间。别的穿越者都是大富大贵,锦衣玉食,吃香的喝辣的,到了晚上再来个左搂右抱,要不就是横刀立马,驰骋疆场,称王称帝。而赵一凡却是号称穿越史上第二苦命之人。不带系统,因为实在是太穷了,买不起。
热门推荐
  • 双生子之几世情缘

    双生子之几世情缘

    一母双生,命运却截然不同,之后,无法轮回的她融入了另一个女孩的身体里和他不期而遇,几世纠缠。故事就是这样产生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世界末日之求生

    世界末日之求生

    末日病毒肆全球,人类掉到食物链最底端。将军,四面八方遭到了尸海群攻!,怕什么,丧尸克星队可以应付!,司令,世界联合国同无数变异者来攻打我们中国了!,慌什么!丧尸克星队可以消灭他们!,主席,丧尸克星队无故失踪了。。,什么?马上给我派出全球兵力,空军、海军、陆军全部出动,挖地三尺也要找到他们!亲爱的,也许,我不懂。我只知道,没有你,怎么活...
  • 山有木兮我悦君

    山有木兮我悦君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身为一个小说家最美的事情就是作品一朝翻身,被改拍成电视剧。冉沂也不例外。她的古代小说《山有木兮》意外被挑中要改拍成电视剧,她已是喜悦不已,而当又被询问能否接下协助改编的工作时,她更是乐不可支连连答应,但她更加没想到的是,被找来拍她这篇故事的男主角,竟然还是自己一直喜欢的男演员路陵,冉沂简直此生无憾。在《山有木兮》的一年多拍摄日子里,冉沂阴错阳差的见识到了娱乐圈以及路陵的不同面貌,而在她不知不觉入迷,越陷越深之时,午夜梦回她总想这样问路陵一句:“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可知?”冉沂想告诉路陵,这辈子总有个人让你一见到他心就忍不住软了,而他就是她的那个人。
  • 花藏于海

    花藏于海

    幽亓雾芊风光一世,活在大家的赞许声里。却没能想到会有一天死在自己最信任的哥哥手上。再次睁开双眼已经不是曾经的躯体。她机关算尽,她冷若冰霜,她永远笑不达眼底。时光流逝,却没想到迷离在一双蓝色双眸中。“他就躺在那里,任淡红色的水淹没他的身体,许久之后他坐了起来,没有了周身散发的戾气,漆黑的双眼变成清澈的蓝色,他看着远方,彼岸花开了满地。”“你在哪看见的?”“梦里。”
  • 贰婚

    贰婚

    刘维民在建筑队打工。他偶然认识了在餐厅打工的月萌,两人开始恋爱,并瞒着父母私奔到北京。刘维民的运气很好,通过自己的诚实和努力,他成为一家装饰材料公司的部门经理,他本来要打算和月萌好好的过日子,一起奋斗来创造美好未来,但现实却出现了波澜……
  • X梦旅人

    X梦旅人

    极地冰山上,五根擎天而立的冰柱,五个被冰封的黑衣男子,五星布局,是何用意?是在执行某个神秘任务?抑或是某种神圣仪式?一场奥秘之梦,开启一段恢宏之旅...
  • 主角光环

    主角光环

    当主角光环成为一种力量,世界又当如何?运气光环,绝地反击光环,后宫光环,各种各样的光环将擦出什么样的火花,且看主角光环
  • 流星再美也不过瞬间

    流星再美也不过瞬间

    除了地球外,还有另一个星球拥有生命,它叫做“月阳国”。这个星球上全是妖怪,拥有操控梦境的力量。那有十二个强大的守卫守护着这个星球。因为一次机缘巧遇下,十二守卫之一:玖萌漾认识了令琥崇,让他在梦境中参加舞会。等令琥崇醒来,他已不记得那梦中的事,而这时玖萌漾和她的伙伴出逃月阳国,与令琥崇展开了一场华丽的爱的冒险……
  • 遗忘那年初夏

    遗忘那年初夏

    林逸是一个落榜的考生,因为一些原因,使他向北京发展,在这里,林逸拥有了一段段甜蜜而又美好的记忆。但是在即将失去筱筱的某一刻,他及时挽回,而在后来,另一个女孩插足他的生活,导致他和筱筱感情破裂。筱筱赌气出走,林逸寻找为果,却在一场意外中出了车祸。车祸压迫他的神经,使其失忆,在后来,因为一些刺激,使他找回了一部分记忆,在第二年的夏天,他找到了筱筱。在最浪漫的巴黎,向筱筱表了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