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60900000013

第13章

在“越是世界的就越是民族的”这种说法中,也隐含了三层意思:世界有个共同的走势;这个走势对各个民族都具有制约性;明白的,跑步跟上这个走势,混沌的,就由它拖着走。落后就要挨打。但推究起来,也有一些问题:果真有一个明确的潮流和趋势吗?甚至有所谓的规律?这个规律是怎么来的?我们不能不怀疑,既有的规律是发达国家发现、发明和制造的。还有,在民族之前先预设了世界,这世界是怎么来的?

现实生活中,“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往往是守成者的教条,“越是世界的就越是民族的”常常是激进者的口号。教条也好,信条也罢,都不能不面临这样的具体问题:如果可能,谁愿意拒绝现代化的技术、交通工具、生活条件?那些在原始部落旅游的人们,谁能心甘情愿像土著人一样生活?即使我这样早年生活在乡下的人,而今蜗居在都市里,偶尔回望乡村的宁静,但也只是回望罢了,而且,隐约会对依旧生活在那里的儿时伙伴生出同情。民族/世界也就是乡村/城市,翻来覆去依然是那么回事:越是乡村的,就越是城市的,越是城市的就越是乡村的。

现代思想以为人性是共同的,后现代思潮否认了这一点。那么,究竟是本来人同此心,还是我们的心情都被格式化了?这个问题过于庞大,我还是试着解释民族/世界的二重性吧。坚持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有助于保持和维护民族的传统;相信越是世界的就越是民族的,有助于一个民族革除陋习,推陈出新。说到底,所谓的世界是一种想象,是想象民族的需要。

形式/内容

学过一点辩证法,都会对“形式/内容”这对概念说出这么一些。第一,任何事物都是由形式和内容组成的,形式是事物存在和表现的方式,内容是事物的基础。第二,没有无形式的内容,也没有无内容的形式。第三,同一内容往往有多种形式,同一形式也可以表现或容纳不同的内容。第四,内容决定形式,有什么内容,就要求有什么形式,内容发生了根本变化,形式迟早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形式对内容有反作用,适合于内容时,对内容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若不适合,则起消极的阻碍作用。第五,形式和内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第六,内容和形式之间始终存在矛盾,构成一个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本适合的无限循环的过程。

这些条条似乎头头是道,其实可怀疑的地方很多。例如,第三和第四两条,咋就知道什么内容和什么形式相匹配?啥时应该变革形式,啥时又该调整内容?至于“当变不变是****保守,不当变硬要变是****冒进”一类的说法,都是事后的总结。日本当代文学评论家丸山升批评说:在检讨过去的时候,往往在无意之中,预先设定出应有的“正确理论”、“正确路线”,然后再用这个尺度去议论过去的“错误”和“缺点”,却未充分论证这些“正确理论”、“正确路线”是否“真能存在”。此言甚是。第一、第二和第六条大而无当,至于第五条,啥算“一定条件”?

“形式/内容”这对概念,原本是用来分析作品的,大到社会历史,小到散文小说。这对概念起初当是有用的,“一切存在的都是合理的”。然而,20世纪以来,这对概念不是太简单就是太含混。看看教科书上的定义。所谓内容,是指构成事物的一切要素,即事物的各种内在矛盾以及由这些矛盾所决定的事物的特征、成分、运动的过程、发展的趋势等等的总和。所谓形式,是指把内容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和表现内容的方式。既然内容是指构成事物的一切要素,岂能不包括形式?把形式理解为统一内容诸要素的结构,那内容诸要素,岂不是干巴巴的材料?想想看,没有形式,内容诸要素就无法统一起来,那形式岂不更为基础?类似的质疑还可以有很多。

在现代批评中,形式被视作从作品中抽离出来的某种语言结构、表达方式、艺术手法、构成原则等。福勒提出,形式包括结构和肌质,结构与安排有关,最明显的结构如情节和故事梗概是作品的骨架;肌质与印象有关,最明显的肌质如韵律、措词和句法等是作品的皮肉。这样的理解中,形式实在是太重要了,又是骨架又是皮肉的。巴特提出,形式就是那使诸单位的连接显得不只是偶然的东西。不只是偶然,不就是必然吗?这也表明了形式的重要性。

如此,形式就成为了艺术本体。对俄国形式主义来说,形式几乎构成了艺术作品的每一样东西。什克洛夫斯基说,形式就是使语言表达成为艺术品的东西。法兰克福学派的马尔库塞说,形式就是艺术本身的现实,是艺术自身。詹姆逊有一本书,题为《马克思主义和形式》,说的是卢卡奇、阿多诺、本雅明、萨特等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形式的重视。

如果现在还要在形式和内容之间分出高低,那只好说,形式决定内容。布鲁克斯和沃伦说,形式不是盛装内容的容器,不是一只匣子,它不仅决定内容,而且组织它,塑造它,决定它的意义。法兰克福学派的阿多诺说,形式的作用就像一块磁铁。新批评派的维姆萨特说,形式拥抱信息,抽象的信息不复存在,孤立的装饰物也不复存在。巴赫金说:“不理解新的观察形式,也就无法正确理解借助这一形式在生活中所初次看到和发现的东西。如果能正确地理解艺术形式,那它不该是为已经找到的现成内容作包装,而是应能帮助人们首次发现和看到特定的内容。”

形式如此之重要,差不多把我们惯于理解的“内容”消灭掉了。席勒说过,艺术家的真正秘密在于用形式消灭内容。马尔库塞坚信形式就是内容,认为艺术正是借助形式,才超越了现存的现实,并与之对抗。但他还要使用内容这个词,说出来的话就显得很别扭了:“借助形式而且只有借助形式,内容才获得其独一无二性,使自己成为一件特定的艺术作品的内容,而不是其他艺术作品的内容。”

避免这种别扭的最好办法,就是放弃“形式/内容”这对概念,代之以其他。如“形式/材料”。在这对俄国形式主义的概念中,形式改造和克服材料。如果单论作为某一小说的基础的事件本身,是材料,谈到这一材料的各部分的某种顺序、安排呈现给读者,即如何叙述这一事件,这就是形式。英国批评家伯克说,在杰作中材料完全消融于形式中。韦勒克和沃伦说,谈到文学作品,应该首先想到材料,然后是形式,是形式把材料审美地组织在一起的。

即使对形式做了新的理解,它总还是很难摆脱“形式/内容”这对概念的影响。俄国形式主义者觉得,形式这个词总是太含混,得换掉。于是提出了“材料/结构”。韦勒克和沃伦说,如果把一切与美学没有什么关系的因素称作材料,那么,把一切需要美学效果的因素称作结构更为恰当。材料包括原先认为是内容的部分,也包括原先认为是形式的一些部分。结构也同样包括原先的内容和形式中依照审美目的组织起来的部分。图尼亚诺夫说得很明确,材料也是形式的东西。

俄国形式主义取代“形式/内容”的另外一对概念是“材料/手法”。这里的材料,可能是包括本事、母题、观念在内的“思想材料”,也可能是言语、词语一类的“语言材料”。这二者都是作为手法的动因,并经过手法的设计、加工、变形而进入文学作品的,自身不具备独立的意义。艺术作品是各种手法的总和。雅各布森说,如果关于文学的研究打算成为科学,就得承认,手法是自己唯一的主人公。

韦勒克和沃伦把法国的文本解释派、德国的形式分析法、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派等,视作“内在批评”。简言之,内在批评就是形式批评,而内容批评反倒成为“外在批评”,包括传记批评、社会学批评、精神分析学批评、心理学批评、思想史和文化批评等。在我看来,叙事学、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新历史主义之类的文学批评,也都属于形式批评。而这里的形式,本身就是内容,且以“形式/内容”这对概念中的内容为底色和背景的。为了明确,并免得一再解释,还是弃置“形式/内容”这对概念好了。

或许/或许

好像从初中时起,我就感觉到自己说话有个特点,就是或然性的句式用得比较频繁。比如,同学问我:“这本书好不好看?”我回答:“也好也不好。”家人问我:“如果让你二择其一,你选哪个?”我回答:“这个也行,那个也好。”老师让我们谈理想,我说也许会当作家也许会当科学家。遇到莫名其妙的事情,我会说,或许是好兆头,或许是坏兆头。有个朋友不无埋怨地说:你总是这个那个的,没个准信。

或然性的句式,隐含着或然性的性格。很多年来,我一直在反思这种性格的本质,却没有结果。那些毅然决然的、充满必然性的理论,高屋建瓴,夸夸其谈,每每让我心驰神往,又让我黯然神伤。我知道,依我的性格,始终无法登上那浩浩荡荡的历史舞台。那舞台和我无缘,属于我的,是某个小小的角落。

作为小人物,总是需要有大思想家的大理论支持,才可能有自信。和后现代理论不期而遇后,陡然自信了许多。还是一些或然性的推论:可能表明了犹豫不决、优柔寡断;可能显示出对不确定性的考虑;可能透露出对意义多重性的追寻……当然,也可能包含了这所有的可能。

沉浸于或然性的思维之中,不会大刀阔斧,大动干戈,也就不会有断然的决裂。这种思维更多地喜好和接受改良,即使不一定反对别人的革命,却也不会参与其中。不会愚忠,也不会大奸。不会少年老成,倒有可能大器晚成。

惯于或然性思维的人,多一些文人的习气。不会斩钉截铁,不是很大气,不会头头是道地表白情感,却不乏真诚。只是很多时候,会被人视作唠叨,视作婆婆妈妈。

同类推荐
  • 朱熹文学思想研究

    朱熹文学思想研究

    从朱子原著出发,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深入研究和探索朱熹文学思想的深刻内涵。从朱熹关于诗经、楚辞、韩文研究的文学研究专著,到朱熹对于历代作家作品的分析思考,从朱熹的文学理论专题,到他的文学批评与文学欣赏,乃至朱熹的广义创作论,都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探讨。
  • 兵点沙场

    兵点沙场

    兵点的心中一直有两个理想,一是当兵一是写作。每个生命都需要燃烧,所以他立志从军;每个生命都需要表白,所以他热爱写作。他的军旅文章清新自然,质朴阳光,真情实感跃然纸上。他用他充满乡土气息的生花妙笔,写田间地头,写家长里短,写青山秀水 ,写乡里乡亲。
  • 晋江海港琐记

    晋江海港琐记

    本书关于晋江古港的历史掌故和文化随笔集。《晋江海港琐记》凡20余万字,60则,分为“海港形胜”、“海交贸易”、“海上屏障”、“海峡对渡”、“海滨风习”5个部分。作者在广泛查阅文献资料与深入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广征博引,互相印证,为人们展现了一幅幅或物华天宝、或风光绮丽、或波澜壮阔的画图。
  • 人皆有错:名家经典

    人皆有错:名家经典

    科学是美丽的,科学中有对真善美的追求。《人皆有错(名家经典)》所辑文章,既有对自然奥秘的探索,也有科学研究的心得体会;既有科学与艺术、科学与人类文明、东西方科学的对照,也有对科学未来发展状况的争辩与沉思。读之,可以开拓科学视野,可以深味科学思想与精神,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这块好奇、怀疑、智慧的疆域吧!
  • 风弹琵琶,凋零了半城烟沙

    风弹琵琶,凋零了半城烟沙

    这是一套民国大师经典书系,收录数十位风格各异的民国大师的经典作品民国大师们都有着非凡的经历与成就,令人敬仰,引人好奇读者能从这套书中看到民国精英们的生活,领略民国时期的独特韵味。
热门推荐
  • 神魂镜影

    神魂镜影

    一场西方异国的政变,王子流亡到长安,引发了朝廷政策的矛盾,围绕着帮助流亡王子复国的集团与抛弃其结交新国王的集团明争暗斗,武林中人也卷入其中。随着斗争的白热化,北方异族侵入西域,西域诸国向朝廷求援,而朝廷内围绕着流亡王子的争斗,一个惊天动地的秘密逐渐浮出水面,政治派系的斗争也越来越复杂……
  • 逆仙神战

    逆仙神战

    风云荒古五域,征战邪恶天地。只为解脱枷锁,开创人类盛世。天地初开,大地上万物峥嵘。为了得到那最后的生存之地。各个种族征战不断,残忍的猎杀,血腥的镇压。荒古大陆上到处都是烽火连天,大战不断。邪恶的五大种族仙.神.魔.妖.鬼。他们使用奸计杀死了人族最强大的人王。无奈人王最终陨落,人类的生存之地被瓜分。人类沦为了这五大种族的奴隶。过着生不如死的凄惨生活。狼族这是一个妖皇管辖的一个小妖族。它们曾经受到过人王的恩惠。他们对寄存在狼族的人类很是优待。在狼族中一个名叫独孤狼的人类。他为了人类的振兴,忍辱偷生的生活在狼族中。每天都在努力的修炼生存之技。他在狼族开始了另类的生活。征战天下,逆伐仙神从此开始。他经历那从未体验的爱.恨.情.仇,恩怨纠缠。拥抱那各种美人,艳魔.妖精.仙女.神女。衍化出不同的情感纠葛。
  • 云收雨过江添景

    云收雨过江添景

    褚云心是镇国将军褚明的独生女,母亲早亡,自幼被皇后接到宫里抚养。一次偶然出宫,结识了容妃娘娘,从此被迫卷入后宫争斗。为求自保进寺清修,却遇到了京城鼎鼎有名的烟雨楼主人连景然。连景然身边的绝美女子,和他素来交好的燕王盛琰煦,看起来都不是简单的人物。父亲兵败,她无奈嫁人,之后的王府之路该如何步步为营?皇帝驾崩,太子即位,她和夫君的命运又会走向何方?战火平定之后,会是坦途吗?乱世情深,恩怨纠葛,一个传奇女子的波澜一生。本文背景为架空朝代,如有不符历史之处还望多多担待。
  • 私家酒馆

    私家酒馆

    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每一个场景是否都会使你想起些往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烟花易冷之东风恶

    烟花易冷之东风恶

    我的公主,虽然我不知道,你会何时降生,又会降生在那里,但是我已经为你安置好了家,建造好了城堡,我知道他们一定能把你找到。
  • 仙家代言人

    仙家代言人

    神仙,掌控着世界却又不能直接左右世界。代理人,也不仅仅是神仙的小跑腿这么简单。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陆先生,来恋爱吗

    陆先生,来恋爱吗

    第一次见面,阮苏就把未来老板当成了坏人,直接给发网上去了。老板怒了,一封律师信她就怂了,乖乖的道歉认错。她还有娃要养,她不能正面跟他刚,她得抱紧了陆谨言大腿!--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