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60900000017

第17章

图书策划也是可以尝试的。成天泡在书堆里,对文字有一种特殊的敏感,报纸电视一类的大众传媒,我也是比较关注,对大众的趣味有一定的了解,对大众文化比较敏感。大众喜欢什么,需要什么,什么样的图书可以吸引大众,引领大众,都或多或少有一些思考。现在出版社都追求发行数量,凭借我对大众的揣摩,策划出来的图书应当不会滞销。

逢年过节,一位毕业五六年的博士总会短信问候,亲切地称呼我“张指导”。我很喜欢这个称呼。当年遵照领导的指示,冒充这个学生的业余指导,谈不上怎么尽心尽力,也多少付出一些认真。我还是很愿意指导学生的,这比自己写东西轻松多了。指导学生,无非是提示他们,某个学科的历史和当前的现状如何,什么选题是目前的热门话题,它进展到了什么地步,该议题的研究有哪些书是必须要读的,有哪些人的思想是必须要了解的,等等。指导学生,无非是引领他们,如何读书,怎样写作,何以比较迅速地上路。指导学生,无非是针对各自不同的特点,对症下药,提示具体的研究方向和议题。

前些天对妻子说,我退休后,就在网上开一家旧书店,把自己的藏书全部售出,售价当比书的标价高出几元、十几元吧。我的藏书都是具有阅读和收藏价值的,其中一些书,三四十年都不一定会重印,因而,含金量会大大的增加。把藏书悉数售出,既满足了一些读书人的需求,自己也有了笔不大不小的收入,可借以安度晚年了。

退休后若有可能,我很愿意应聘停车场的管理员,最好是露天的停车场地,比如马路边。无论风霜雨雪,春夏秋冬,整日呆在室外,抬头望天,低头看地,放眼四周照看车辆,该是何等的暇意和舒畅啊。或者帮人在早市上照看菜摊,哪怕没有工资,也是很自在的事。

之所以不曾想过走街串巷磨剪刀,是自己早已手无缚鸡之力,不曾想过返乡务农,是自己对于土地家园的热爱,早已停留在回忆和想象的层次了。这时就想,我那远在天国的祖父,早年也算饱读经书,却一而再、再而三放弃教鞭,回家种地,五十不到就彻底地返乡务农了。他每次的理由都是那么冠冕堂皇,像最后一次,理由是家里需要照看。现在想来,他是真正地热爱土地,热爱泥土,在庄稼繁茂和杂草丛生的天地里,他真正体会到称心如意,所以,75岁的时候,他还能健步如飞,85岁的时候,他还能骑着二八的自行车到镇上和县城的小饭馆喝点小酒,然后心满意足地回返。在去世前的一个月,祖父已经神志不清,他提着麻绳,不住地催促父亲下地收割麦子,然后就独自往自家的地去了。父亲只好亦步亦趋,跟在他的后面。那是五月,麦穗还没有勾头,祖父等不及成熟就去了。

我是不可能再回到生我养我的那片土地去了,老家的院子早已颓败不堪。走游四方的生活也只能偶尔想想。我晚年能做的,就是在城市的角落里,努力体会乡村的感觉,享受最简单的生活。

体育的疏离

上大学时,唯一重修的课程是体育课。原因很简单,就是缺课超过总课时的半数,体育老师很生气,后果自然严重。没有办法,我只好乖乖地在下一个学期重修了。体育对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性我一清二楚,但从小就不好运动,幼年时祖父强迫每日锻炼,最终也没有把我矫正过来。现在每每看着女儿溜冰、游泳、击剑,我赞赏不已,却还是懒得挪动半步。

体育对个人重要,对国家和民族来说更重要。1905年时,就有先贤认识到,“民质能尚武,则其国强,强则存。民质不尚武,则其国弱,弱则亡”。他们还举例说明,英法德美的强大,根子在民众尚武,印度波兰的弱小,原因是民众不尚武。那时还没有“体育”这个词,经常使用的是“尚武”和“体操”。维新派人士如康有为,在他开办的“万木草堂”里主张,“每间一日有体操,每年假时从事游历”。后来,他在《大同书》里提出,应“重视体操,以行气血而强筋骨”。梁启超于1903年,为其所作《新民说》特地增添了《论尚武》一节,倡导“实行尚武政策,进行军国民教育”。同一时期,蔡锷作有《军国民篇》,蒋百里发表了《军国民之教育》。有人还从历史中寻求依据,著有《采王船山成说证中国有尚武之民族》,发表了《东方杂志》1905年第5号上。

中国不是没有体育。只不过外来文化传入后,学问有了旧学和新学之分,体育也有了旧式和新式之别。新式体育首先是由教会学校导入的,这方面有很多史料,辑录在1987年出版的《帝国主义侵华教育史资料——教会教育》中。教会学校不仅对学生的体育锻炼有明文规定,对老师也有明确要求。1921年《圣教杂志》上题为《如何为教会之小学教师》一文,对教师提出五项任责条件,最后一项是“教师当锻炼自己之身体也”。若我生活在那个时期,肯定是不合乎要求了。和中小学相比,教会大学的体育活动更是有声有色。重视体育的目的在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不可“体弱”,也不可“文弱”,若是“文弱”,就没有参与各种体育竞赛的资格。如金陵大学1925年的“普通规则”要求,学习成绩总均必须在4等或3.5等以上才有资格参加社团组织和各种竞赛。教会女子学校中,体育也得到高度重视,目的在于培养女性的新品格。“所谓新品格者,体态宜庄严,交际以谦让,而感情勿过流露耳。”

清末民初之际,青年会是除教会学校外开展体育活动的另一个组织。1931年出版的《三十五年来中国之体育》中说:“此期之中,美国体育之输入中国,盖从两途:一为教会学校……一为青年会。”青年会的“二大宗旨”是顺天和爱人,“三大利益”是德育、体育和智育。我们熟悉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出处当在于此了。“在校为良好学生,出校为国民之模范。”马约翰在《体育历程十五年》中详细叙述了青年会的体育活动,通过对田径赛场面的描写表明,体育赛事不仅可以唤起公众的兴趣,而且表露出真正的民族和爱国感情。他总结说:“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看到,这种大会多么易于激发民族精神——通往爱国主义的重要步骤。教师、学生和商界人士以共同的感情和动力欢呼‘中国,中国’。”

国人对新式体育的效仿是从西式兵操开始的。洋务派人士本着“师夷制夷”的理念,创办军事学堂,聘请洋教练教体操,西式体育项目引进了很多,特别是田径类。留学生归国也带回了西式体育。如詹天佑的行李中就有棒球。留学生对中国现代化的贡献,舒新城1933年出版的《近代中国留学史》一书就充分估价了。他说:“现在的留学生诚然有许多令人不满的地方,但无留学生,中国的新教育与新文化决不至有今日。”他认为学制课程、银行公司、机械制造等等,“无一不是从欧美日本模仿而来,更无一不是假留学生以直接间接而来”。因而,研究近代中国文化,不能“不注意其渊源之留学史”。

民国初年,翻译了一些国外的体育思想。如章锡深译《日本之军国主义》、胡学愚译《论学校军事教育》,《东方杂志》刊登了一系列与体育有关的文章,如《女子救弱法》、《近视眼调护法》、《力之调节》、《童子与成人之身体》、《静的文明与动的文明》、《人生健康之研究》、《跳舞之意义及其种类》。国人的体育意识大为觉醒,锻炼意识更加主动,各种体育社团纷纷成立,运动会和竞赛逐渐增多。

蔡元培阐述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陈独秀推崇“兽性主义”,李大钊对“游玩一事”予以充分肯定,认为这于小孩子固然是要紧的,对成年人也是很重要。******于1917年在《新青年》上发表《体育之研究》,包括八个部分:第一,释体育;第二,体育在吾人之位置;第三,前此体育之弊及吾之自处之道;第四,体育之效;第五,不好运动之原因;第六,体育之方法贵少;第七,运动应注意之项;第八,运动一得商榷。“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体育可以强筋骨,增知识,调情感,强意志,“身心皆适,是谓俱泰”。

体育如此重要,我是该亲近体育了。

记忆,以闻中为例

记忆总是对于往事的记忆。一个事物进入记忆,也就成为往事了。

而往事,按照通常的理解,总是静静地呆在记忆的某个角落,或隐或现,默默地放射着光辉。大多数时候,我们不会触动它,它也不会打搅我们。

只是,在某些特定的时刻,它会突然浮现在脑海。

庆典就是这样的一个时刻。

庆典是一种召唤,一种刻意的召唤。召唤往事的再现,召唤我们的重返。是的,重返。重新回到往日的那些岁月中去,那些故事中去,那些经历中去。当然,是携带着当前的情势(situation)而往返。

在这个意义上,记忆总是一个构造和再构造的过程。往事在记忆中不断改头换面,因为当前的情势的改变而改变。

当代的理论说,文本总是互文性的存在。记忆也是如此。

当代的理论还说,当一个词语在我们的脑海中涌动,从我们的嘴角滑落,它所促成的,并不是这个词所指向的具体的物(对象),而是另一个词,另外一些词。闻中这个词也是如此。

在我,闻中这个词总是和父亲、九十九班、简朴、进取一起呈现的。

第一次去闻中,是祖父骑自行车带我去的。应该是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的某一天,具体的年份和日期都记不起来了。但从村口到闻中的那条路,至今似乎依然真切。那是父亲刚到闻中工作不久。

对童年的我来说,闻中是一个不同于日常生活的世界,一个神奇的所在。我时常会不自觉地对小伙伴炫耀:我爸爸在闻中工作。二年级或者三年级的某个假日,我和几个小伙伴相约步行去闻中看父亲,还没到半路,就被一个本家叔叔劝阻回家了。

父亲周末回家,偶尔会带一些废弃的试卷,我用针线装订成册,用反面写作业。小学五年,这样的练习册摞起来不好说四尺,至少也有一米高吧。

第一次骑自行车去闻中,父亲已经搬到最后一排的教工宿舍去住了。在宿舍前的小路口,一个年长我一两岁的男孩给我指明父亲的宿舍。

小学五年级的第二学期,我转入县城的东街学校读书,吃住就在父亲的教工宿舍。每天上下学,都是和曾经给我指路的男孩同行。还有其他一些老师的孩子。直到初中毕业。途经庄稼地和炭塬,庄稼没有收割前,晚自习回家,无论阔大的叶子是否张扬,都让我心存恐慌;炭塬在下雨的时候,则是黑色的泥泞。

还记得升入高中后的开学典礼上,校长致辞:闻中是闻喜县的最高学府。那时才领悟到,闻中的神奇,在于它是闻喜县知识分子最集中的地方,文化人的大本营。

高一时,在一百班。刚开学不久一次晚自习,或者是下午的自习,我和几个同学交头接耳,被临时带我们的班主任李老师发现了。感觉他想批评我,却终于没有。可能他也是觉得不好开口吧。在我成为高中生之前,每次遇到,他总是喜欢拍拍我的脑袋,开些玩笑。而今成为师生了,角色的转换和态度的转换,对这位亲切和蔼的长者来说,也需要一个哪怕是短短的过程吧。

高中三年的大多数时候,我依然吃住在父亲的教工宿舍。可以在教工餐厅打饭,不用像其他同学那样排长长的队,也就不会因此而争执乃至打架。还有,不用感受学生宿舍的拥挤。这些,实在是很幸福的事情。

九十九班是实实在在地进入历史了,至少是进入闻喜中学和闻喜县的历史了。这和张九如直接相关。1986年高考的辉煌似乎已经成为绝对的高度。

高二刚分文理班时,九如在理科班,我也是。大概两三个月后,先后转入九十九班。

政治课老师兼班主任贾老师,数学课杨老师,还有其他各个科目的老师,都让我始终心存谢意。那时,老师们一心一意、全力以赴地教书,我们的学习是老师最关心的事,我们的成绩就是老师的骄傲。

上课,自习,黑板上演习数学题目,晚自习第一节自习后操场上的跑步,晚自习后教室里的烛光,旧礼堂台阶上的羽毛球……

早自习或者下午自习,习惯到操场或者校外的田野读书。那时的校园外都是田野风光,坐着或站着读书,和天地万物有着一种气息的融通。

那是个相当简朴的年代。

简单,朴素,还有纯粹。眼前的目标就是高考。闻中1985年的高考佼佼者,是我们高三一年里思想的座标。

社会在缓慢而有力地变迁。喜欢读报纸、看小说的我,不能不为那更广阔的天空所吸引。闻喜之外有运城,运城之外有山西,山西之外有中国,中国之外有世界。世界究竟有多大?思想到底有着怎样的极限?直到高中时期,我的足迹北仅及东镇,南不过运城,方圆只有百余里,是报纸和小说给我提供了可以展望、想象和虚构的空间。民族和国家,真理和正义,生存和价值,爱情和生命……我努力思索这一切,尽管毫无头绪。

那时,闻中似乎只有一台电视,好像只有周末才会搬在操场上对学生开放。每个学期,学校会组织到县城里的电影院看两三场电影。偶尔,也会放录像安排我们看,诸如曲啸和景克宁的讲演,或许还有张海迪的报告会录像吧。他们是那个年代的英雄和楷模。那时的演艺界明星远没有今天这样的感召力。

同类推荐
  • 寒灰集——郁达夫作品精选

    寒灰集——郁达夫作品精选

    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对于我们的人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巨大启迪作用,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知识,陶冶我们的情操。文学大师是一个时代的开拓者和各种文学形式的集大成者,他们的作品来源于他们生活的时代,记载了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缩影,包含了作家本人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与思考,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程,具有永恒的魅力。他们是我们心灵的工程师,能够指导我们的人生发展,给予我们心灵鸡汤般的精神滋养。这正如泰戈尔在谈到文学与我们人类未来的关系时所说:“用文学去点燃未来的万家灯火。”
  • 世界散文经典·西方卷9

    世界散文经典·西方卷9

    人类创造了文明和文化,人在文明和文化中生存,文明和文化同时制约着人。人是文化动物,去掉了人身上的文化,或者说人丧失了创造文明和文化的能力,人就不成其为人了。这是人区别于动物的要著所在。本选集将我国现代散文定于“五四”现代文学的兴起,“五四”新文化运动大体上与西方的启蒙主义运动相当。回顾近一个世纪来我国散文的发展,大体上也与西方文学三、四百年间各种流派兴衰更迭的历史相当,确切些说,西方现代文学三、四百年间的历史发展被我们浓缩在一个世纪里有选择地加以介绍、传播和完成了。西方现代散文的前两大篇章,相当于“五四”至三十年代我国现代散文发展繁荣的个高潮期;台湾地区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的散文创作可视为我国现代散文的第二个繁盛期,而八十年代后半叶开始,无论大陆还是台湾,在散文接受本世纪人类文化成果方面,海峡彼岸和此岸都已经或正在与世界同步。我国现代散文近二个世纪高高低低、坎坷不平的历程表明,把外来文化和文明成果作为发展我们民族文化的一种撞击,触媒可发酵的机制,几乎是一个必要的前提。鲁迅讲,“五四”时期的散文就在新兴的诗歌和小说之上;周作人讲,“五四”现代散文的来源有两个,一是明清小品的传统,一是英国小品的传播,是两者融合的产物。世界散文经典包括东方卷和西方卷。
  • 我说嗯

    我说嗯

    这是一本四辑合成的短诗集,第一辑题名为《在路上》。包括《我说嗯》《等待》《我想告诉你》《敲门》在内,共计33首短诗。第二辑《局外者》中灯灯共收集了45首短诗。从《春天的敌人》开始,诗集进入了入第三辑组成。这一辑题名是《灌木丛》,别有意味。当一首《桃花劫》的闪现,灯灯似乎找到了必须革新自己以往的写作真谛,她的诗歌感觉又开始了新一程扫描。在整个第四辑《桃花劫》中,灯灯竟然放进了73首短诗,这是灯灯写作求新,求变,求质,求深的结果。与既往写作经验不同,灯灯把自己的写作视域,逐步从高山庙宇,内心墙壁,移向了烟火缭绕的尘世,移向身边的人事,移向历史场景、生活思考和文化反思。并逐渐出现了一批优秀的诗作。
  • 生命的歌哭

    生命的歌哭

    一双温暖的大手握住;一双微微颤抖的小手;小手刚从地震的废墟里抽出;有惊惶和肿痛;在指缝间传递;可她终于握住了阳光生命等。
  • 常春藤诗丛武汉大学卷·洪烛诗选

    常春藤诗丛武汉大学卷·洪烛诗选

    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大地上如地壳运动一样,崛起了一座座诗歌山脉。北京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及华东师范大学,成为中国当之无愧的诗歌重镇。在这一时空节点上,诗人们所具有的探索、独立、低调的写作态度,朴素、豁达、真挚的诗风,构建和丰富了当代诗人特有的诗学与美学传统,并取得有目共睹的诗歌成就。就整体成就而言,可立于世界诗歌之林。《常春藤诗丛》呈现了20世纪80年代活跃在中国,且至今仍在全国诗坛具有影响力的诗人的成就以及他们诗歌创作的面貌。
热门推荐
  • 魔眼传

    魔眼传

    魔由心生,无恶无念无心无本,一切皆可虚幻,一切皆乃枉然。大千万象,真虚之间,空灭一念间,善恶无真无实,万法无喜无悲。一切空寂,佛魔成空。-无难法师《魔眼传》
  • 从斗罗的无敌

    从斗罗的无敌

    明晨,来自一个地球的少年。因为家族。导致与父母反目成仇。从此生活里只有血腥。再突然一下就被雷劈中的时候。进入到了《斗罗大陆的世界。
  • 超级家族之兴衰历程

    超级家族之兴衰历程

    本书介绍了谢氏家族从改革开放以来的兴衰历程,再现了中国人民自改革开放来的巨大变化。本书以谢同心为主线,看他如何在商海斗争中将家族发展壮大。从家族团结到支离破碎,看他如何展现他的铁腕手段和男人柔情的一面。
  • 竹书天的学习笔记

    竹书天的学习笔记

    竹书天对学子系统说“读书学习帮助人一不小心成了神”
  • 小人物闯天界

    小人物闯天界

    “你的剑呢?”宁丁咬牙切齿的道。看来,他开始生气了。真的开始生气了。“我就是剑,剑就是我。”五格道。“还要我再重复一遍吗?”“很好。那就受死吧!”宁丁说完,他就动了。不仅他动了,连同他带来的剑也动了。静如淑女,动如狡兔,是他一惯的作风。面对敌人,面对对手,他更没有留手,也没有留手的意思,所以,这一剑是他全力一击。剑光一闪,他的剑已经出鞘,至于,他的剑怎么从身后突窜出来的,没有人能看得到,七室中八只睛,四对眼睛都没有能看得清楚。因为,他太快了,快如闪电。众人只感觉寒光一闪,再一次看到这把剑时,它已经出现在五格的面前,接着就闪电般剌向五格的心。一剑击敌。他的成名绝技!
  • 抱紧反派大佬的金大腿

    抱紧反派大佬的金大腿

    颜清:我怕是摊上大事了。系统:你何止摊上大事了。颜清:现在跑还来得及吗!系统:你怕是个傻子吧。----------------------------------------------------为了在各个位面坚强的活下去!颜清决定......抱紧反派大佬的金大腿!颜清:大佬你需要什么!我可以,我什么都可以!#谁说女孩子不可以又怂又A的#
  • 花颜宫的爱情攻略

    花颜宫的爱情攻略

    身为花颜宫一宫之主,她竟然发现短短一年内,她花颜宫中各方草木仙子都脱单了?为了早日嫁人,花颜宫主了解到了那群脱单仙子的爱情故事……柒叶:唉,嫁不出去啊,我太难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竟然魂穿到了我的小说世界

    我竟然魂穿到了我的小说世界

    底层社畜李鑫因一念之差,魂穿到了自己高中时期写过的小说里面成了主角……的同桌?在那个充满幻想的奇异世界里,惊险而又搞笑的日常不断发生着……
  • 一九得九

    一九得九

    看节操是路人的末世女如何在古代混的风生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