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60900000030

第30章

胡风在“报告”中为自己及许多来自国统区的作家受到的不公正待遇鸣不平,为所有受到不公正对待的作家鸣不平,对建国以来糟糕的文艺创作现状表示深切担忧,并猛烈抨击了以周扬为首的文艺界的宗派主义统治作风。但无论如何,他对党忠心耿耿,绝无二心。这一点从“报告”前面所附给党中央毛、刘、周等领导同志的信可以看出。“报告”希望党中央和毛主席扭转文艺界颠倒的乾坤,不料成了自己向党疯狂进攻,妄图颠覆人民共和国的最有力“证据”,这实在是历史的悲剧,不过现在想来,却也在情理之中。无论怎样的情真意切,都无法获得组织上的信任,相反,只能被视作“异端”乃至敌人来看待。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胡风政治上太幼稚呢?恐怕不好这么说。如果说胡风政治上太幼稚,那么,周扬后来的命运不也表明他在政治上太幼稚吗?

“报告”第二部分详述了胡风的文艺理论观点,这在现代文学批评史中有特殊价值。他满怀希望能纠正文艺界领导周扬等人的宗派积习与“左”倾机械论及庸俗社会学倾向,不料招来******亲自审定的《我们必须战斗》的狠狠批判反击。接着《文艺报》上接连发表批判文章。作为党报的《人民日报》发布《关于胡风****集团三批材料》,由******亲自写出“编者按”,全国掀起批判胡风的高潮。短短几个月中,胡风及其“七月”流派的文友由文艺思想问题升为“****小集团”,又升级为“反革命集团”。胡风被逮捕判刑14年,刑满又改判“无期徒刑,关死为止,不许上诉”。

“报告”第三部分牵涉到文艺界复杂的人事纠葛。胡风在思想的“壮年”纠缠于无聊的攻击谩骂而耗费时光和心情,实在是令人惋惜。困兽犹斗,胡风的“报告”不但没有拯救自己和朋友,反而把自己及相关的人推向更黑暗的深渊,整整三十年。“在残酷的历史考验中,胡风得了满分。在滚滚的“左”的旋风中,屹立如山,不变初衷。他的道德文章,将会日益得到人们的正确理解和评价。他执着于真理,因忠得咎、以直招祸的悲剧遭遇,一如屈原、司马迁……我国古代先贤光彩照人的品格,将作为我们民族的优秀精神遗产而永留人间,受到崇敬。同时又将作为沉痛的历史教训,而被引为千古鉴戒。”贾植芳《片断的回忆》中这些评价,在八十年代属于空谷绝音,今天读来却不能不有所疑问:胡风能得满分吗?如果把历史视作思想的自由史,那么,胡风果真无可挑剔吗?

“报告”中铺叙了太多的历史积怨和人事纠葛,让人感觉胡风的心中也充满了恶毒,特别是他在信中有意识地将与周扬等人的文艺理论分歧和宗派纠葛政治化,指出周扬等人企图“自立为王”,性质已由“非党”变为“****”。“我完全确定了以周扬同志为中心的领导倾向和党的原则没有任何相同之点。我完全确信:以周扬同志为中心的非党倾向的宗派主义统治,无论从事实表现上或思想实质上看,是已经发展成了****性质的东西。”这样的言论,显然是要置周扬于死地的。毫无疑问,周扬在文艺思想的把握和文艺界的领导方面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但如果把这些问题上升到“****”的高度,那么,胡风的党性原则必定是很高了。文艺战线应如何增强“敌情”观念,文艺战线应如何“担负起专门任务”,文艺工作应如何体现党的“道德力量”,如何看待周扬等拜倒在“堕落的”、“极其反动的‘老作家’”脚下的“以敌代友”的思想动机,如何辨识和剔除文艺界中混杂着的“品质不好的党员”和“叛党分子”,等等,在这些方面,胡风的详细分析都表明,他承认“党的要求和历史要求”具有“同一的内容”,承认第一次文代会上制定的“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政策及文代会提出的“接受毛主席的指示,创造为人民服务的文艺”的口号的正确性。

胡风不是“反体制的英雄”,也不是“自由主义的斗士”。胡风“报告”的主旨,是揭发“以周扬为中心”的某些文艺领导的“非党”活动,提请中央“主动”地采取组织措施,并吁请加强“党的领导”,以“挽救人民的文艺事业”。“以周扬同志为中心的非党倾向的宗派主义统治……把新文艺的生机摧残和闷死殆尽,造成了文艺战线上的萎缩而混乱的情况。”“只有党中央转到主动地位上面,才能够挽救人民的文艺事业脱离危境;只有党的领导发挥了作用,才能够使人民的文艺事业在空前的思想保证和斗争保证之下建立起来飞跃发展的实践基础。”胡风1978年回顾“报告”的写作过程时,再次明确地写道:“我一直认为,毛主席党中央深知文艺方面掌领导权的人事力量是最弱的一环……我后来在呈中央报告提的看法中,就是以文艺领域上的建党问题为中心或归结的。”

胡风“报告”被作为反面教材来批判的当年,其中的一些话却还是被正面来认识。举个例子,“关于几个理论性问题的说明材料”一篇提到解放前作为半殖民地的上海,“顶顶吃香的也就是美国底大腿电影和美国底发松的小品,再其次,南京暗探范泉主编《文艺春秋》……”就是因为这句话,使范泉在肃反运动中莫名其妙地被捕,接受两年多的审查后无罪释放,但早已被开除党籍,家破人散。80年代胡风冤案平反后,“三十万言书”作为历史文件发表后,范泉才知道自己当年受到迫害的原由,为此专程到北京找到胡风的夫人梅志询问:胡风将他归为“南京暗探”有何凭据?梅志告知,因文艺界中有此传言,故有此说。

“三十万言书”被判定为“横在作家和读者头上的五把刀子”之后,文艺真实性成了禁区,题材清规戒律日益增多;图解有理,说教成风;公式概念化流行;“工农兵”之外无生活,大写“工农兵英雄”,无不“完美无缺,通体光明”。“高、大、全”、“三突出”成为不可质疑的最高原则,最后,只有八个样板戏登台亮相。90年代以来,中国文艺界不乏繁荣多样,同时又充斥着普遍的虚假,皇权戏、清宫戏、武打戏充斥屏幕,“皇上圣明,奴才该死”之声不绝于耳。在这样的情况下,胡风鼓吹的批判现实主义依然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

艾教员

你打算谈谈艾思奇。艾思奇?那个写《大众哲学》的艾思奇,那个讲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艾思奇?你怎么突然对他感兴趣了?他很重要吗?你说说看,他怎么个重要法?

不等我把所有的疑问托盘而出,你就打断我,说谈谈就是谈谈,不过是谈论而已,哪儿有那么多的为什么啊。

你所谈论的当然是你感兴趣的,若毫无感觉,你才懒得开口呢。至于重要性,是谈出来的,写出来的,一个不被谈论的人是不会有什么重要性的。与其说因为重要所以被谈论,不如说因为被谈论所以才重要起来。

提起艾思奇,人们会说,他是在中国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第一人。他在上个世纪30年代撰写的《大众哲学》,开创了把马克思主义哲学通俗化、大众化的先河;40年代发表的《论中国的特殊性》等著述,进一步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现实化;50年代后讲授历史唯物主义和社会发展史,撰写《辩证唯物主义纲要》,主编《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第一次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的中国版本。他的贡献大致如此。这些我们都知道。你还能谈些什么,还能怎么谈呢?

你说,可以谈谈“艾教员”啊。教员这个称呼不错。我很久没有听说过了。从懂事起,常常听到这个词。在外教书的父亲就是教员。似乎有个约定俗成,一方面说张老师、李老师或者刘老师,另一方面,人们说“这个教员”、“那个教员”。相比较而言,年幼的我还是喜欢教员这个词,说一个人是教员,意味着他和蔼、可亲,既有长者的风范,又有家人的温情。老师这个词,就显得正规、正经,给人敬而远之的感觉。可惜,随着年龄的增长,教员这个词越来越少见了。以至于我听到“艾教员”,猛然生出久别重逢的欣喜之情。自从《人到中年》里描写了一个马克思主义老太太,马克思主义的名声就愈来愈差,以至于学校里教授马克思主义课程的老师都受到连累。其实,马克思是一个浪漫的思想家,按照他的构想,人们应该清晨去打猎,午后去捕鱼,晚上清谈哲理。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图景啊。艾教员传播的马克思主义,是否也是这样呢?

同类推荐
  • 活在珍贵的人间:励志卷

    活在珍贵的人间:励志卷

    本书作者鲍尔吉·原野是中国作协会会员,一级作家,十几年中作品被收入大学、高中、初中和小学课本以及试卷,受到广大读者喜爱。本套书分为六卷,均为作者多年写作精华,其中《活在珍贵的人间》为励志卷,由爱与会爱、财富品质、眼睛里探望他的祖国、活在珍贵的人间等等,篇篇角度不同,视觉独到,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有关励志的散文选。
  • 鸢尾几度花

    鸢尾几度花

    本书是作者的散文集,书中内容从作者的高中黄金时代开始,一年一年追溯下去,到轻狂时代,到竹马时代。有柔情有硬气,有怜悯有叛逆,有含蓄有锋利。这是一个独一无二的过程,看文字由青涩稚嫩的学生腔蜕变成成熟历练,又看着复杂纠缠的文字回归到最初的天真与纯粹。在这里,疯狂与无邪并存。厚厚一叠,没有形式只有真实。在这里,有无数等待证实的梦想。厚厚一叠,没有形式,只有真实。在这里,可以听到笔锋划破纸张的声音,是情感的颠簸。厚厚一叠,没有形式只有真实。时光会在记忆回溯中开出鲜艳的花朵吗?鸢尾花开在春天,梦想启程在春天,这一切都同青春一般美好。
  • 香港回归

    香港回归

    1997年香港回归,作者用他朴实的文笔记录了这一重大的历史时刻。本书被收录在2001共和国回顾丛书中,长篇报告文学。
  • 江南烟雨塞北雪

    江南烟雨塞北雪

    “江南烟雨塞北雪”,作者把现实生活与艺术想象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与读者促膝交谈,娓娓道来。至情至理,亲切感人。给人以轻波摇梦、低吟浅唱的情韵,很有几分耐人品嚼的味道。特别值得一读的是“谁主沉浮”这篇。作者构思奇巧,立意新颖,哲理性强。读后既让人感到无奈,苦涩、沉重、惋惜,又耐人思索与回嚼,并久久不能忘怀。黄河系列文笔流畅,语言优美,感到句句有诙谐,字字是真理。黄河是个大题材,从涓涓细流,到融汇百川,千回百折,奔流不息。从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走访过她,讴歌过她。作者的黄河系列中的“一任西行”、“心诉”及“雪落黄河静无声”等都值得一读。故乡与怀旧系列,作者构思巧妙,入情入理。
  • 许辉散文典藏·生活的船

    许辉散文典藏·生活的船

    本书为许辉散文典藏丛书之一,收录了作家1986至2000年间200余篇散文。作家以其独特的智者目光及心灵独白的方式,对天地万物及人心人情从物质、精神到文化气息进行别具文学意味的描绘与复制,以展示其个人视野中的地域文明、纷繁的内心世界以及作家所追求的日常生活方式。
热门推荐
  • 民国都市异能师

    民国都市异能师

    异界与彼界的帷幕被打破,天际因此分崩离析,在这支离破碎之下,又有什么阴谋在暗潮汹涌
  • 网游之灵体传奇

    网游之灵体传奇

    问:“是如何在游戏里在输了大把时间的先机之下,赶上甚至超越了超级高手?”答:“因为我有【染血馒头】和【致命洞察术】超级组合!”想:难道这组合能够媲美神器?再答:“其实还有一个更大的因素。”“哦,是什么呢?”“我从进入游戏到现在,还没下过线。”“啊,难道你不用下线吗?噢,我知道了,你是富二代是吧,用的是营养槽床,营养液更换有漂亮的女佣人帮忙。好幸福啊!”“……并不是。”“那你为什么能一直不下线,啊,难道你是仙?”沉默良久,答:“告诉你个大秘密。其……实……,我是一只鬼……”“啊?!!”这是一只无家可归的“鬼”的故事,且看一只游荡在无尽游戏虚拟世界里的孤魂野鬼,成就纯灵,收获友情,还有……爱情?
  • 述平生

    述平生

    我,没有显赫家世,没有风华美貌,只是期望能够成为一个平凡的普通人。
  • 即使青春留不住

    即使青春留不住

    每章一个故事,一句话。你可以心情好了,再看。也可以不看,我们的故事。
  • 大华严经略策

    大华严经略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圣世战仙

    圣世战仙

    圣世,宇宙中最神秘的星球之一。因千年前毁灭之战,遭受天之惩罚。至此,圣世种族中凡人皆不能修仙,普通者唯寻常内力,至高者“神气”也。然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自有机关算尽、阴阳奇谋。千年后,圣世瑰宝现世,传说可破天之惩罚,修仙有道。至此,群雄争霸,逐鹿天下,且看阎家独子身怀圣世瑰宝流浪天涯,掀血雨腥风、战仙之道!
  • 白月光遇上朱砂痣

    白月光遇上朱砂痣

    她是谁?她是宁糖,是我们主上捧在心尖上的人。是堂堂司家大小姐,是整个宜都女人都比不上的司问九。是公主,即使再落魄也是高高在上的公主。“可是叶无霖你知不知道,人们喜欢的是月亮不是月球。”“我不过是你们利用的一颗棋子,原来你们都是骗我的。就连你也是。你们都是。”司问九突然笑了出来,看着所有人,慢慢的倒了下去。阳光洒在司问九的脸上,她哼哼着睁开眼。仿佛一切都是假的,只是一场梦罢了。
  • 金龙笔录

    金龙笔录

    自古有三位华夏始祖开创了武学……数千年里,众人为了家园,私心……他们不管一切学习武学……吴顺天成为了一名武者,开始了他的习武之路……这里,有神秘老人……有问鼎少林……更有为父报仇,历三灾九劫,集一身武艺…………用一己之力称霸武林,重新定义武侠……新人新书各种求啊慢热型作品书群44821580
  • 错孕成婚,爱妻成瘾

    错孕成婚,爱妻成瘾

    他们是离过婚的,但是并没有在离婚协议上签字,因此仍旧是合法夫妻,于是,多年的独守,让这样的一个情债变成了一种命中注定……
  • 留落人间的天使

    留落人间的天使

    她是个不普通高中学生,学校组织了一次春游,在那片向日葵花海她遇见了一个温暖如光的男生,他来到她的身旁,说他是她命中注定的人。可是很多事情,永远都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