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610100000024

第24章 《孟子》研究说略(2)

此书首刊于南宋绍熙六年(1190),其后朱氏又多次修改,至其去世后方有定本。现有清康熙内府仿刻宋淳祐二年大字本、嘉庆十六年吴县吴英、吴志忠父子刊本,另有中华书局1983年版点校本。

朱氏《孟子精义》十四卷,原属《论孟精义》书中的一种,书约成于南宋乾道八年(1172)。书中采取了宋代程颐、程颢、张载、范祖禹、吕希哲、吕大临、谢良佐等十二家的说法,荟萃条疏,主要本程氏之学以阐明《孟子》经文意旨。书中还有“纲领”一篇,不入卷数。此书收入《朱子遗书》之中。

五、张栻《癸巳孟子说》七卷

张栻(1133—1180),字敬夫,一字乐斋,号南轩,学者称南轩先生。南宋汉州绵竹(今四川省绵竹县)人。迁居衡阳。宰相张浚之子。以荫补官,累官至吏部侍郎,右文殿修撰。卒谥宣。他早年从胡宏学理学,与朱熹、吕祖谦共称“东南三贤”。他著有《癸巳孟子说》、《癸巳论语解》、《南轩易说》、《伊川粹言》等。《宋史》有传。

张氏《癸巳孟子说》,成书年代不详,全书七卷。书中对《孟子》经文的说解,有些独到之处。

六、蔡模《孟子集疏》十四卷

蔡模(1188—1246),字仲觉,号觉轩,南宋建安(今福建省建瓯县)人。其祖父蔡元定、父蔡沈都是南宋学者,曾师事理学家朱熹。蔡模继承家学,潜心《孟子》研究,著有《孟子集疏》等。

蔡氏《孟子集疏》,共十四卷,成书于宋理宗淳祐六年(1246)。据该书后序所载,蔡模之父蔡沈生前曾收集了朱熹门人有关《论孟集注》的往复问答之语。未及编次而卒。蔡模与其弟杭继承家学,编撰成书。书中备列朱氏集注原文,或佐证注文之义,或旁推余意,不完全比附注文。作者恪守家学,不曲引博征,对前人各种说法有所去取而少作辨订。

此书有《通志堂经解》本和《四库全书》本等版本。

七、金履祥《孟子集注考证》七卷

金履祥(1232—1303),字吉父,学者称为仁山先生,婺州兰溪(今浙江省兰溪县)人。曾受学南宋学者何基,基为朱熹二传弟子。南宋末,曾上书进由海道直捣燕、苏之策,不用。遂居金华山,专心于著述。著有《通鉴前编》、《大学章句疏义》、《论语孟子集注考证》等。

金氏《孟子集注考证》是《论语孟子集注考证》书中的一种。此书共七卷,成书年代不详。作者是对朱熹《孟子集注》而作的。凡是《集注》中文义详明之处,金氏不复赘述;凡是部分名物、史实略而不注之处,则作补充疏解。金书或征引前儒评注和前代训诂成说,且加疏证;或对文字形体、语音加以校证和辨析;或就古书训诂条例提出不同的见解。

此书有金氏祠塾刊本。

第四节明清时代的《孟子》之学

经学到了明代,由于科举八股、道学讲习和心性禅脱,开始走向衰落。到了清代,经学又得以复兴。于雍正、乾隆时期大兴文字狱,残酷迫害文人学者,于是他们就不敢谈论政治,而致力于古籍的辑录、整理和考订。清代的考据学就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在经学研究方面,文人学者们也只重文字之训诂、音读之考订,而不重义理。这是清代治经的共同特点,也是《孟子》之学的特点。

明代孟学家很少,只有陈士元《孟子杂记》和郝敬《孟子说解》两种。而清代孟学家辈出,成果也不少。如黄宗羲《孟子师说》、李光地《孟子札记》、焦循《孟子正义》、宋翔凤《孟子赵注补正》、蒋仁荣《孟子音义考证》、戴震《孟子字义疏证》、桂文灿《孟子赵注考证》、施彦士《孟子外书集证》、林春溥《孟子外书补证》、周广业《孟子四考》、俞樾《孟子古注择从》、阎若璩《孟子生卒年月考》、任兆麟《孟子时事略》等等。现简介如下:

一、陈士元《孟子杂记》四卷

陈士元(1516—1597),字心叔,号养吾,明应城(今湖北省应城县)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进士,官至滦州知州。陈氏深究经学,兼治小学。著有《孟子杂记》、《论语类考》、《易象钩解》、《易象汇解》、《五经异文》、《韵苑考异》、《古俗字略》、《俗用杂字》、《俚言解》、《诸史裔语音义》等书。

陈氏《孟子杂记》,成书于明穆宗隆庆五年(1571)。全书共四卷。首卷主要叙述了孟子的家族谱系、邑里、名字、受业及著作等情况;后三卷为《孟子》分类注解。第二卷主要考证《孟子》的引文出处,文中采引大量典籍史实,并且阐释了文意。第三卷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校引”,即校诸书引《孟子》之异文;二是“方言”,即求证《孟子》中方言的语源;三是“辨名”,即辨析人物名、字之异。第四卷就“字同”、“字脱”、“断句”、“注异”,“评辞”等内容加以阐明。书中所引用的资料丰富,且谨严有体。

陈氏《孟子杂记》四卷,有宝善堂藏版。

二、郝敬《孟子说解》十四卷

郝敬(1558—1639),字仲与,一字楚望,明京山(今湖北省京山县)人。明万历年间进士,曾历知缙云,永嘉县,征授礼科给事中,乞假归养。后补户科,因事受累,谪知江阴县。后归家,潜心著述。他著有《孟子说解》、《周易正解》、《尚书辨解》、《礼记通解》等。《明史》有传。

郝氏《孟子说解》,成书年代不详。全书共十四卷,可分两大部分。一是详细考证孟子的生卒年代及生平事迹,间有可取之处;二是札记式说解,作者好发议论而不究其实,往往失之粗疏,欠妥之处不少。

郝氏《孟子说解》十四卷,有《四库全书》本。

三、焦循《孟子正义》三十卷

焦循(1763—1820),清经学家、戏曲理论家。字里堂,甘泉(今江苏省扬州)人。清嘉庆举人。出身治《易》世家,曾入阮元幕。他以数学原理及音韵训诂整理《易经》,为钱大昕、王鸣盛所推重。他是个多产的学者,其著作共达五十九种之多。著名者如《尚书补疏》二卷、《毛诗补疏》五卷、《春秋补疏》五卷、《孟子正义》三十卷、《论语通释》一卷、《礼记补疏》三卷、《群经宫室图》二卷、《易余籥录》二十卷等。

焦循是清代皖派最著名的学者之一。他的学问非常广博,他的《孟子正义》是一部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著作。《十三经注疏》中的《孟子注疏》,旧题汉赵岐注、宋孙奭疏,赵注是没有问题的,但孙疏是伪作。故焦氏在《孟子正义》卷末引赵祐《温故录》认为它在《十三经注疏》中“最下”。因此,他以赵注为注,重作了这一部新疏。

《孟子正义》共三十卷,成书年代不详。焦氏以东汉赵岐《孟子章句》为主,搜集清代数十位学者考订训释的成果汇编而成。他的注疏原则是:凡是赵岐注已经详为分析的地方,就不从事敷衍文义,效《毛诗正义》例,再阐明一番;于赵氏之说有疑的地方,“则不惜驳破以相规正”。这是一种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他对于广泛搜集到的材料所采取的原则是“诸家或申赵义,或与赵殊,或专翼孟,或杂他经,兼存备录,以待参考”。这种处理方法也是科学的。

焦氏《孟子正义》是诸代《孟子》注解中最详备精审的一种。有清嘉庆道光年间的《焦氏丛书》本、光绪年间《焦氏丛书》本、《皇清经解》本等。

四、宋翔凤《孟子赵注补正》六卷

宋翔凤(1779—1860),清学者。字于庭,江苏长洲(今江苏省苏州)人。嘉庆时举人,官湖南新宁县知县。他专治西汉今文经学,是常州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著有《孟子赵注补正》、《论语说义》、《过庭录》、《周易考异》、《四书释地辨证》、《四书纂言》等。

宋氏《孟子赵注补正》,成书于道光二十年(1840)。全书共六卷。宋氏潜心于《孟子》研究三十余年,认为东汉赵岐《孟子章句》有许多值得补正之处。因此,他采用《诗经》、《尚书》等经典著作和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北宋陈彭年等奉敕编撰《大宋重修广韵》等字书,多方引评,详细阐发赵注释义;并从音义的角度取证,对赵注字词训释加以补充;对古史、古制、古地名也进行翔实的考证;对于赵注有关古制方面的失误,也凭借经典所记录的古制加以纠正或补阙。许多见解可供《孟子》研究者所参考。

宋氏《孟子赵注补正》一书,有《广雅书局丛书》本。

五、戴震《孟子字义疏证》三卷

同类推荐
  • 每天一堂非遗文化课:民俗文化卷

    每天一堂非遗文化课:民俗文化卷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各种类型的民俗文化,从岁时节日民俗、日常生活民俗、文娱游艺民俗、生态科技民俗、人生礼仪民俗等方面进行介绍,使人们更系统的了解我国的民俗文化。
  • 诗性的飞翔与心灵的冒险

    诗性的飞翔与心灵的冒险

    本书系国内实力派青年文学评论家张宗刚博士的评论自选集。书中所收文字及所评对象,显示了作者诸体兼擅的能力和评论多面手的风采。全书好处说好,坏处说坏,高屋建瓴,激浊扬清,既具美文路数,亦富思辨色彩,整体上堪称剑与歌的合鸣。
  •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埃及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埃及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写作内容与语言的重要来源。写作的素材、语言的积累、习作的技巧唯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获取。主题阅读为学生进行习作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因为主题阅读与随意读、泛泛而读效果是不一样的,有主题的阅读首先是主体的提炼与确立,在一个主题的统领下,让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章,积累了大量的语言,丰富了情感体验,并从中习得方法,是解决学生作文时不再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的有效途径。
  • 手相与面相

    手相与面相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手相与面相》对人的手相与面相进行了科学系统的分析,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各种新的内容对人的手相和面相进行详尽细致的归类,并加以逐条分析归纳,书中还特别提到国外科学家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而得出的关于人的手相和面相的一般规律,总结出了一些带有普遍性的规律,可以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指导与参考,不再是以往的那些把人的手相和面相与人的命运定数、凶吉绝对联系起来的迷信说法。
  • 江南文化与跨世纪的当代文学思潮研究

    江南文化与跨世纪的当代文学思潮研究

    本书采用以浙江、江苏为主,兼顾上海的方式对此进行解读。也就是说,将“江南文化”具体为浙、江、沪三地的文化,这也是通常所谓的狭义的“江南文化”的概念。具体论述分上、下两编展开:上编部分,主要从“思潮与事件”两个维度展开论述,涉及“断裂”事件、“新概念作文”事件、《沙家浜》事件、余秋雨及其文化散文的论争、金庸及其武侠小说的论争、江南的寻根文学、江南的先锋文学等。上述这些事件与思潮当然很复杂,但它们都与江南文化具有密切的关系,是江南文化在特定时空环境下的特殊表现和必然产物。
热门推荐
  • 骗局

    骗局

    本书的内容全部来自丁一鹤对案件当事人的亲自采访和他所接触的相关案卷,而且是对案件鲜为人知的内幕进行原汁原味的展示和披露。因为作者的采访和掌握的资料是一手的、真实的、独家的,所以本书对于案件的报道是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而且大多内容是读者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丁一鹤用纪实文学的方式记录中国法制进程的一些片段,本书所展示的案件都在北京和全国产生过一定影响,有的案情也通过各种传播渠道为广大读者所知。但与其他媒体报道不同的是,本书的内容全部来自丁一鹤对案件当事人的亲自采访和他所接触的相关案卷,而且是对案件鲜为人知的内幕进行原汁原味的展示和披露。
  • 三国之雄风再起

    三国之雄风再起

    唐飞本是一个中科院的一个平凡的院士但是一件神奇的石头把他卷进了一个人才辈出风起云涌的造势时代且看他如何在三国从无到有发展自己的势力继而统一三国而后又到达了一个新的高度让隋唐盛世提前到来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总裁的情人

    总裁的情人

    当情敌带着她最爱的男人将她“捉奸在床”的时候,她不知道该捂的是自己的脸,还是自己暴露的身体,还是自己受伤的心。为了爱情,她不惜出卖自己的身体。为了亲情,她不得不放弃自己最爱的男人。爱情,到底是什么?难道就是彼此对彼此的伤害?
  • 被外来者穿后我又回来了

    被外来者穿后我又回来了

    夏初笙在外人看来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啃老族,几乎所有人都是这么认为,就在有一天,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夏初笙变得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无所不能,众人惊呆了,这是什么情况?夏初笙表示:没有办法,赶上了现代穿越潮流,被人给穿了。穿越者表示:这原主什么鬼,为什么有这么多大佬级别的人物的联系方式,还一个个的管她叫小祖宗?穿越者震惊了。从这以后,穿越者更加努力,励志要超越夏初笙,所以每天都在创造新的马甲。夏初笙很绝望:老妹,你悠着点,你这些马甲都特么是和我自己马甲敌对的啊!!关键是你还不知道,你这样让我很难做啊!穿越者积极努力,给她搞出来一大波敌人,最后穿越者‘功成身退’,自以为给夏初笙创造了好的生活。夏初笙回来了,彼时她二十岁。夏初笙第一件事就是把这些新的马甲毁掉,结果…她还没成功,就被一个男人缠上了,夏初笙蒙了, 怎么一个奔溃得了! 嘻嘻嘻,还好长得帅!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科学伴你行——陆地漫游

    科学伴你行——陆地漫游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漫谈交通、自行车今昔、汽车时代、火车史话、早期的水上运载工具、船舶略览、轮船时期。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别为小事折磨自己

    别为小事折磨自己

    凡事要看得淡一些,在平凡中感受那份来自内心的宁静,简单和快乐才是最幸福的。所以,我们不妨学会做平凡中的自我。做知足中的自我!生活中有太多不值得我们去计较的小事情。只要我们能够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面对,那么,我们就会享受到生活本应有的快乐与幸福。学会看开、学会看淡、学会看远、学会看透,运用你的智慧,以一种超脱的心境就必然就不会再因为小事而烦恼,以赢得更广阔的人生。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