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648400000016

第16章 “柔”的法则———智谋篇(1)

一、知与行

知雄守雌,物竞天择。《老子》究竟是否是权术书?成千古公案。它是谋略书。无为也是一种为,不争才有所争。弱者道之用。

老子的知行观

老子讲知,有如下几段话,是从知行角度说的。

《老子》四十七章说:“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语意是,不出大门,知天下事;不望窗外,知天下道。走得越远,获知越少。所以圣人不实践而知,不求见而明,不作为而成。

这里有一点,不行如何知,不见如何明,不为如何成,老子未明言。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老子所讲的,不行不是什么都不行,不见不是什么都不见,不为不是什么都不为。却是按一定规矩的行,一定规矩的见,一定规矩的为。是老子所倡导的“顺乎自然”的行、见、为。

七十章说:“吾言甚易知,甚易行。”

七十八章说: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后两段话似乎回答了上述所说的如何知等的提问,事物是可知的,可行的。关键是要以弱去胜强,以柔去胜刚,这样天下的事就没有不可被认知的了,没有不可被实行的了。老子从尚“弱”的角度,“柔”的角度讨论“知”与“行”。

老子的关于知与行的观点,不全面,不彻底,没有讨论清楚知与行孰轻孰重问题,孰先孰后等问题,其中还有错误的,

如“不出户,知天下”句。

历史上知行问题的讨论

讨论者很多,讨论的人有属于道家的,属儒家的,属墨家的,属法家的等。有各种观点,主要有四个方面:知行的先后问题,知行的轻重问题,知行的难易问题,知行的相互关系问题。

关于知行的先后问题。孔子有“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子路》)的话。孔子说:“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公冶长》),墨子在《墨子·兼爱下》也这么说。孔子、墨子都主张知(言)先行后。

关于知行的轻重问题。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荀子·儒效》)。闻、见、知、行,呈顺次推进状,知为先,行为后,知为轻,行为重。宋代朱熹也认为:“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提出“致知力行,用功不可偏”(《朱子语类》卷九)。两者都要抓好。但宋代程颐则说:“然不致知,怎生行得?勉强行者,安能持久?”(《河南程氏遗书》卷十八)认为知重于行。

关于知行的难易问题。孙中山的观点是“知难行易”,此观点与“知易行难”相对。孙中山自称要破除“知之非艰,行之惟难”观点,提倡“天下事惟患于不能知耳”。他还把知行关系说成有三个阶段:“不知而行”,“行而后知”,“知而后行”。

关于知行的相互关系问题。明代王阳明提出了“知行合一”的思想,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传习录》上)。

践行第一,认知第二

关于知行,按我的理解,假如把知理解为认知,把行理解为践行。那么,践行永远处于第一位置上。人类社会哪一项活动能离开践行?这就是说,实践活动是人类永远的基本活动。

认知从实践开始,没有实践何来认知?

有语说,你想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尝一尝。又有语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实践永远是事物获知的手段,进步的动力。套用老子的话说:践,“天地之始”;行,“万物之母”。

著名的平民教育家陶行知,他的名字原叫陶知行,后来有鉴于行较之于知重要,他更名为陶行知。

知行思辨

知行就局部阶段说,知可能是第一位的,没有做某项事的知,某项事就做不好。学绘画,必须懂绘画知识;想弹琴,必须懂弹琴知识。就这点说,知在先,知为重;行在后,行为轻。但是,若再发问,这局部的知,具体的知,如绘画之知,弹琴之知,又从何来,答案只有一个,是实践,九九归一,实践最重要。

还必须认识,实践是认识真理之始,也是认识真理之终。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之说,事物的对与错最终都被实践所鉴定。

当然,作上述说,不是说,获知不重要。获知是搞好工作的基础,想种好田,务必要懂得种田的知识;想做好工,务必要懂得做工的知识;想搞好某项科学研究工作,就必须懂得与某项学科有关的科研知识。为此,我们十分强调学习,要学习学习再学习。

实践重要,认识也重要,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在知行问题上的辩证观。

认识活动两个过程

细究起来,认识活动有两个过程:实践过程与认识过程。

实践获知是认识活动的起始点与落足点。但是,问题没有结束,认知后的知必须进行再实践,以求得新的获知。于是形成这样关系:实践实践再实践,认识认识再认识。不断实践,不断认识。实践不断,获知不断。

应该说,正确的实践是不容易的,有所谓“探索”、“实验”等词,说明“行”的不易。然而,“知”,正确地全部地掌握某个事物的知也不易。“行”难,“知”也难。“行”“知”要一起互动才对。

认知活动两个过程

认知活动有两个过程:感性认知与理性认知。

感性认知,表象认知,是理性认知之初;理性认知,实质认知,是感性认知之求。

感性认知有待发展成理性认知。但是,在事物认识全过程中,旧的理性认知又可能会变得幼稚不全面,需要继续实践,继续认知,以期获得更深的理性认知,全部的认识活动就这样地由浅入深地进行,永远没有完结,永远没有止境。

毛泽东写有《实践论》的文章,其副标题是“论认识与实际的关系———知和行的关系”,该文可以视为对历史上知行问题讨论的总结。认为一切主见产生于实践,任何知识都离不开人的直接经验;实践是认识的动力与源泉;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知行统一观。

管理中的知与行

本书是讨论管理问题的,管理中也有一个“知”与“行”的问题。

让我们举企业管理为例子说明知行的深化关系。企业管理的理论最初叫经验管理理论,经实践,获得新知出现科学管理理论。经再实践,又出现了过程管理学派理论,人际管理学派理论,决策管理学派理论,数理管理学派理论,如此等等,管理的全部知识就是这样不断实践,不断获知的。

老子观点正与误

最后让我们再回过头来评论一下老子的观点,老子用“弱”的观点,“柔”的观点,去讨论知行问题,有一定道理。但是,说“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实在不妥。不出门,能知天下事,不窥窗,能见天下道,在老子那个时代,是绝对做不到的。只有今天,科学发达了,信息畅通了。那无线电计算机、网络、报纸等等,通讯技术的高度发展,使不出户知天下才可能成为事实,但即使如此,为了获得真知,我们还得强调亲自实践。

二、老、孙之“知”

老子讲“知”与孙子讲“知”有很多相似处,主要表现在双方对“兵”问题的认识上。但其认识也有相异处。

《老子》兵书观

孙子的《孙子兵法》(以下简称《孙子》)属兵书自不待言,《老子》呢?有人也认为它是兵书,主要有以下人持如此看法。

《隋书·经籍志》中,其兵书著述目录中就有《老子兵类》一卷。(《隋书》卷三四《经籍志三》)唐代王真说:《老子》“五千之言……未尝有一章不属意于兵也”(《〈道德经〉论兵要义述》)。宋代苏辙说:老子“此几于用智也,与管仲孙武何异”(《老子解》卷二)。明人王夫之说,老子“言兵者师之”,并说其是“持机械变诈以徼幸之祖也”(《宋论·神宗》)。

《隋书》、王真、苏辙、王夫之等称《老子》为兵书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老子》中确实有不少章是讲“兵”的内容。

但是,说“五千之言,未尝一章不属意于兵也”。此言过了,该书是一本论“道”的哲理书;说老子讲兵是“持机械变诈徼幸之祖也”,此言重了,不能给这位善良老人胡乱戴上这顶吓人的帽子;说老子“此几于用智也,与管仲孙武何异”,此话公道,老子是智慧的化身,《老子》是智慧的结晶,老聃、管仲、孙武的智慧齐名。

《老子》是兵书辨析

说《老子》是兵书是有争议的,如焦竑在其《老子翼·序》中就认为,“老子非言兵也”。魏源也说,“以《老子》为谈兵之书,其失甚矣”。当代学者杨丙安认为:“老子意在言‘道’,非在言 ‘兵’,其于 ‘兵’虽有所言,亦意在喻‘道’。”<sup>①</sup>

《老子》中确实讲了不少有关“兵”的内容,直接地用了“兵”、“战”字样的就有十几个章次,如六十八章、六十九章。还有不少章中虽未见“兵”字,却讲了不少与“兵”相关的话,如三十六章。

《老子》谈兵,很多处讲得十分深刻,如“不以兵强天下”(三十章)。有的很有独特见解,“兵者不祥之器”(三十一章)。有的十分精辟,如“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二十二章),“柔弱胜刚强”(三十六章),“将欲翕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三十六章)等。

上述惊世骇论,很多被后世学者所承袭,有些作为箴言警句被后人广为应用。于是,有人就说《老子》是部兵书,或说是半部兵书,或说部分是兵书。

笔者认为《老子》基调讲“道”,不是讲“兵”,主要是一本论“道”的书。但内含讲“兵”的内容,有的还讲得十分精辟深刻,以至于给人印象《老子》似乎是兵书。

笔者还认为,在研究《老子》“道”的哲学中,研究一下组成老子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兵”,是大有好处的,这不仅对进一步认识老子的“道”论有意义,对认识老子的“兵”论也有意义。

笔者又认为,“道”与管理有关,“兵”与管理也有关,为了更好地研究管理学,特别是研究管理的谋略学,让我们认真地深入地探讨一下《老子》中“兵”的思想,也是极为重要的。

老子、孙子论兵论智

智谋是兵学第一要义。笔者认为,《老子》中既然有“兵”的内容,为了讨论谋略,有必要就“东方第一哲人”———老子的“兵”与“东方兵学鼻祖”———孙子的“兵”做些比较研究,细究一下苏辙的话题,是很有好处的。

关于“兵学圣典”(《孙子》)、“智慧大作”(《老子》)中的“兵”的异同,“智”的异同如下。

就异处而言,诚如苏辙所说,老、孙都是智者,但在讲“兵”的问题上,从总体上说,老子不如孙子。尽管老子有些观点讲得非常好,例如,老子说:“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四十六章)。(语意是,国家政治上轨道,战马回归农夫用来种田耕地;国家政治不行,连怀了胎的母马也被用来作战。祸患没有比不知满足更大的了,罪孽没有比贪得无厌更大的了)《老子》这段关于“兵”的本质的议论,《孙子》就不及。

再如老子说:“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三十章)。老子提倡要用“道”去辅佐君主,不要依仗兵力逞强于天下。老子这种观点,《孙子》中也不见。

但是《老子》毕竟不是一本专门论兵的书,而孙子议论兵却是专门化了,《孙子》十三篇近六千字,篇篇、句句、字字都讲兵,讲文治,说武备,讲战略,说战术,博大精深,观点精辟,结构严谨,论述有力。

就同处而言,从用智、战略、战术等作分析,相同处主要有五,即崇道思想、全胜思想、贵柔思想、奇胜思想、予取思想。需要说明的是,所谓同处是相对的,因为,老子讲“兵”主要是为了讲“道”,孙子没有这个问题,所以两者虽然讲一个概念,其基点却是不一样的。

崇“道”思想同

《孙子》首篇开头就议“道”。提出决定“兵者,国之大事”的关键因素有五,即所谓“经五事”:道、天、地、将、法,“道”处于“一”的位置上。孙子惟恐此说分量不够,又以“校之以计”的名义,把“道”的因素,放置“七计”的首端又重复了一下。这“七计”是,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

老子也议论“道”。自然,老子讲的“道”与孙子讲的“道”是很不一样的,后者说的“道”是处于天地、存于宇宙、落在人间,从虚体意义上说的“道”,是从哲学高度上说的“道”;前者说的“道”,则是从政治角度、实体的意义上,即有具体所指地去说的。

然而,需要指出,老子讲“道”,在某些地方也有从政治角度去讨论的,比如,四十六章中的“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糞”中的“道”;三十章里的“以道佐人主者”中的“道”,就含有政治成分。

“全胜”思想同

“全胜”思想在《孙子》中,表露得很充分,如《孙子·谋攻篇》中说,“必以全争天下”,“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兵不顿而利可全”等。

《老子》中没有明确地用“全”那样的概念,但有类似“全胜”那样的思想,如七十三章说,“不争而善胜”。此外,《老子》中还有“不战”、“不武”那样的词,其用意也是为“不争而善胜”。

“柔胜”思想同

两位智者都有“柔胜”见解,但老子提得更鲜明,如《老子》七十八章说实际“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这里的“知”就与“弱”、“柔”等联系在一起,成为著名的“柔弱胜刚强”观点。

同类推荐
  • 总经理提升说话办事效率的101个手段

    总经理提升说话办事效率的101个手段

    同样是说话,有的总经理一句顶两句,有的总经理却越说越糟糕。为什么有的总经理能得到认可,有的总经理却得不到认可呢?同样是办事,为什么有的总经理能顺风顺水,有的总经理却屡次碰壁呢?难道是因为他们的长相、身高、学历、才华等的差别?其实,关键并不是这些,关键在于他们是否有高水平的说话能力和办事技巧。
  • 读《庄子》,悟管理

    读《庄子》,悟管理

    本书避开了以往管理类书籍的那种教科书式的讲解,不谈深奥的理论,从管理的角度,轻轻松松解读《庄子》中的故事,将故事与现代管理有机融合在一起。《庄子》的每一个故事里都包含着管理大师们用几页甚至几十页才能讲清的大道理。本书能让你在轻松愉快的阅读过程中,学习到丰富的管理知识,感受到管理的快乐,并从中领悟到管理的真谛和奥秘。
  • 乔布斯内部信件

    乔布斯内部信件

    本书收集分析了乔布斯的众多私人信件,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未公开过的信件。通过分析乔布斯的这些私人信件,作者米利安逐步解析乔布斯的为人,处事,以及其经营理念。
  • 领导力:你就是未来最卓越的领导者

    领导力:你就是未来最卓越的领导者

    本书从团队精神、人格魅力、影响力、责任意识,以及领导的说话艺术、决策艺术等方面,全面系统的介绍了作为一个领导者应该培养的领导素质及应掌握的领导艺术。
  • 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

    作为时下热点话题,互联网金融吸引了互联网领域、金融领域以及相关领域人士的热烈关注。本书汇集了杨凯生、盛松成、万建华、杨再平、王鸿嫔、杨青丽、唐宁、江南愤青、李明顺等多位金融业界大佬和财经类专业评论人员的文章,观点权威,视角全面,可为读者提供全方位的参考,既适合金融专业人员,也可供对金融热点感兴趣的普通读者参考。
热门推荐
  • 农村信用社招聘考试历年真题汇编(最新版)(1CD)

    农村信用社招聘考试历年真题汇编(最新版)(1CD)

    相对于农村信用社招聘考试活动发展的蓬勃之势,其相关辅导用书却是匮乏不堪,这给众多致力于报考农村信用社的考生带来了很大的困扰。针对这种状况,我们从服务考生、方便考生的宗旨出发,在市场调查、综合研究的基础上,会同该行业相关专家学者深入研究了近年来各省农村信用社招聘考试的考试大纲(要求),总结了农村信用社招聘考试的命题规律,探讨了未来的考试命题趋向,并以此为基准,及时组成精锐的教材编写小组,编写了“农村信用社招聘考试专用系列教材”。
  • 隋唐天姝

    隋唐天姝

    【本文专注言情,顺带扒马,(男主又苏又撩,女主又撩又苏)】夏家大小姐,在高考后庆功宴上被自己一直以来疼爱的堂妹和闺蜜陷害,被隋家少爷夺去了清白,随即去M洲闯荡,成为了最神秘的组织的元老之一。在F洲执行任务时,不幸的大佬又一次惹上了大佬。协议结婚之后,两位大佬几乎形影不离。假戏真做,最后成真了。。。两位大佬联手,拿帝都练手。。。
  • 元素降世,真爱无涯

    元素降世,真爱无涯

    前世为救心上人而坠崖身亡,却不巧掉进空间缝隙,来到这个名叫元素空间的世界。这里每人有着很奇妙能力--元素灵力。凭借着前世的珍贵记忆,他能否在这里称霸天下,找到真爱?………
  • 命中注定就是我

    命中注定就是我

    普普通通的高中生意外穿越,这一切竟然是有人故意操作,究竟是谁呢,不告诉你,看看不就知道了吗~
  • 我爹地又帅又给力

    我爹地又帅又给力

    影后陆璐被新婚丈夫和养妹害死,一朝重生,成了渣男小婶婶,不但多了一个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俊帅老公,还多了一个漂亮可爱的小公主。只是矜贵如帝王似的男人,一脸阴沉的甩了一份离婚书给她:“不准靠近我,不准叫我老公,不准接近我所在的圈子,一年后离婚。”陆璐欣然应声,从此远离他无视他看不见他,她只想狠狠的收拾渣男和狼心狗肺的养妹,可这男人又是帮她虐渣,还强行把她带到他所在的圈子算怎么回事?“你的脸掉了!”
  • 大明星陈平老师

    大明星陈平老师

    陈平穿越到了另一个陈平身上,这个陈平是个明星,喜欢摄影,立志成为国际知名摄影大师。路人甲:“陈老师,你电脑修好了!”陈平:“!!”......
  • 无限系统之战

    无限系统之战

    杨空被系统拉入了一个超级世界。全世界范围内共有100个获得系统的人互相厮杀。是的,全世界系统大逃杀。吃鸡者拥有一切。而杨空的dnf系统,又该何去何从?
  • 缘由新生

    缘由新生

    这是一个以男女主在三个不同时空相遇为主线,书写关于90后和00后两代人青春的故事。故事以描写情节为主,因为不同年龄阶段的男女主,在不同的时空相遇,所以故事会有一点点推理的成分。故事里不仅仅有青春懵懂的爱情,还有陪伴我们一整个青春时光的,那些血浓于水的亲情,同气连枝的手足之情,茶香四溢的友情,亦师亦友的师生情,希望喜欢的小可爱可以坚持看下去!
  • 郊庙歌辞 晋昭德成

    郊庙歌辞 晋昭德成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豪门嫡女:腹黑毒后

    豪门嫡女:腹黑毒后

    前世被个渣男给收拾了,这一次,奇迹复活,她要那所谓的嫡姐,十倍奉还,那渣男不是不要她吗?那这一次,她就反过来,看谁斗得过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