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648400000023

第23章 “无”的法则———创造篇(1)

一、“无”之论

有无相对,有无相融。“有”中内含“无”,“无”中也含“有”,常眼只认事物的“有”,慧眼却认事物的“无”。“有生于无”,“有无相生”,是创造学的真谛。

“无”、“有”相生

《老子》一书中讲了不少关于“无”的话,而且很精彩。全书讲到有关“无”的内容就有二十余章。把“无”与“有”联在一起作讨论的,也有十几个章次。

《庄子·天下》在评论老子关于“无”与“有”的观点时说:“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庄子把老子关于“无”、“有”的观点视为“太一”,看得很重。

老子关于“无”、“有”的讨论,说得最著名的、最重要的是: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

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上述引文是《老子》一章的第一段,老子把“无”和“有”对应地、独立地做议论。 “无名”,天地之始,是说,“无”是太始之际,是天地形成的开端。老子在这里把“无”与“始”联系着说,说明这个“无”不是虚的无,并非到了“有”的时候,太始才有了这个“际”,天地才出现了这个“始”。

这里的“无”是尚未形成天地的天地,即将形成天地的那个物质。同理,这里的“有名”,万物之母,也可作相同的解释。

实际上这两句话,老子都是用来说明他的根本主张“道”的观点的。在老子看来,“道”是“无”和“有”的矛盾统一体,在真理发展的长河中,“无”“有”相生、相资,这“之始”、“之母”是“道”的同一意义的两种说法而已。

上述引文的第二段,“故常‘无’……常‘有’……”,是说:由于“无”是天地的本始,“有”是万物的根源,所以,就要从“无”中去认识“道”的奥妙,从“有”中去认识“道”的端倪。

老子关于“无”的论述,重要的章句,还有二章中的“有无相生”句;四十章中“天下万物生于‘有’, ‘有’生于‘无’”句等等。

老子说“无”

老子议论“无”,大致有五种解释。

“无”即“道”。宇宙万物的原质,如前已讨论,一章中所说的“无名,天地之始”句,就是这种用法,这是主要的;

指“虚”,虚廓的空间,这“无”实际也是一种“有”,虚廓的“有”;

作“有”“无”对立体的“无”讲。如“有无相生”(二章);

作“没有”讲,如十九章中“盗贼有无”句;

作规律解,用“复归于无物”、“无物之象”、“无状之状”那样的文字,来形容自然、社会、思维发展规律,即老子所说的“道纪”(十四章)。

老子讲“无”,常常与某个字连缀地用,以加强“无”的内容阐述,如“无极”(“复归于无极”,二十八章);如“无名”(“‘道’常无名”,三十二章);再如“无为”(“为无为”,三章)等。

老子讲“无”,更多时候与“有”对应着讲,如一章中“常无”、“常有”;二章中的“有无相生”;四十章中的“有生于无”等等。这些“无”绝不是子虚乌有的“无”,这些“有”,也绝不是货真价实、实而又实的“有”,而是“有”与“无”的统一,“无”中有着“有”,“有”中有着“无”,实依附于虚而显现,虚凭借着实而存在。

现代学者论“无”

我国现代学者庞朴从文字学角度分析了“无”的含义,说有三种“无”:亡,有而后亡;無,似无实有;无(据《说文解字》说,“无”是無的古文奇字,义虚无,与“無”有别),无而纯无。

庞朴对《老子》关于“无”、“有”概念的解释,说明着“无”向 “有”转化,或 “有”向“无”转化,是经历着“无 →” “無 →” “有”的过程,或 “有 →<sub></sub>” “無 →<sub></sub>” “无”的过程。这对我们认识事物、处理事物、改造事物,包括创造活动是很有意义的。

笔者从“有”与“无”的关系着眼,认为“无”、“有”是对立统一体,是共生体,相互依存着,“无”依附着“有”,“有”依附着“无”,是可以互为转化的,“有”可以转化为“无”,“无”也可以转化为“有”,这种转化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笔者又认为老子所说的“无”,从其主要用法说,有如下特征:

是“道”的化身,是万物的质,恍兮惚兮,弥漫在大千事物、万千现象之中;

是“有”的对立物,它从“有”中来,又将产生新的“有”;

具有虚谷、谦下、处静的品德,以此胸怀去孕育“有”,诞生“有”,使“有”腾飞。

“无”的管理启示

研究“无”,从《老子》一书所揭示的,提供给我们的管理思考是很丰富的。

从“无”的本体价值作思考。“无”的发生、存在、发展,是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的一种普遍规律,包括管理现象。宇宙日月,泱泱世界,从高山到平地,从有生命体到无生命体,成千上万的动物、植物、微生物,人的各式各样思想、观点、方法,莫不是遵循有无相生的规律而运动、而变化、而发展的。

拿物质形态的“有”来说,当初大地洪荒一片,混沌一团,原始物质在互生互克中,互相激荡中,“混而为一”(十四章)的物质发生裂变了,于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四十二章),于是色彩纷呈的万物形态出现在世界上。

有人认定,“无”不能演化“有”,说它们彼此对立,“无”就是“无”,“有”就是“有”,“无”怎么可能变成“有”呢?这不对,他们没有弄清“无”中有“有”的因子,“有”中有“无”的元素;也没有弄清事物总是在不停地变化的。如按他们那样理解,万物早已匿迹,文明早已断种,历史早已凝固,世界早已僵死了。

企业管理的诞生、发展史也证明着,它也经历着从“无”到“有”这样的过程,从没有企业到有企业,于是有了管理,然后出现各种各样管理理论,而且继续出现新的“无”,督促我们去研究新的“无”。

作上述思考,启迪我们要善于发现“无”,研究“无”,发展“无”,促“无”向“有”转化,促“道生一”。

从“无”的行为价值作思考。“无”可生化为“有”,这不仅表现在物质的生存发展上,还扩及人们的行为活动。比如对待事业成败问题上,对待改革顺利与挫折问题上,都可用老子的“无”论激励自己,励精图治,克服困难。

拿企业管理来说,若企业在竞争中遭遇到了挫折,用“有生于无”的思想敦勉自己,奋发图强,使企业化阴霾为光明。假如我们企业现在情况不错,我们也可以用“有无相生”的思想提醒自己,不矜不傲,恬淡地对待自己,防止已取得的“有”过早地逝去,使“有”创新再创新。

从“无”所提供的方法论作思考。“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它启发我们看问题要全面些,不仅要看事物的正面,还要看事物的背面和侧面,不仅要看事物“有”的一面,还要看事物“无”的一面。据此采取相应对策,或让它尽快地转化为对立的“有”或“无”;或延缓它的转化,维持现有良好的“无”或“有”。

因为“无”、“有”变化是生生不息的,时时存在的,上面所谓的“尽快转化”、“延缓转化”等云云,都是从相对意义上说的。

从个人修养角度作思考。做工作、办事情、想问题、搞管理要虚静一些,事业成功了,“无”一些,谦下之;事业受挫或失败了,“无”一些,宽怀之,不急不躁,以此修身养性,如老子所说:“清静为天下正”(四十五章)。

二、“无”与创造发明

创造,“有”的突破

上节“无”论,讨论“有”“无”相生观点,使我联想到与历史发展、社会进步、企业成长有关的创造思想的问题。

一部自然演化史,是“无”转化为“有”,“有”又转化为“无”,“有”“无”相资的历史,同样,一部社会发展史也经历着这样的转变。

“有”生于“无”,自然不纯是自生自灭的,需要“为无为”,需要“为”,需要人类努力,就是说需要刻意创造。

什么是创造?“创”字的注释在我国首见于《汉书·叙传下》,其中颜师古注说:“创,始造之也。”《辞海》中对“创造”一词的解释为:做出前所未有的事物。这些话用老子的词汇来说,就是“有”在“无”中的实现,或说是“有”的突破。

创造,社会发展的力

创造在社会发展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它变革生产力,使生产力发展进步;它完善、变革生产关系,使社会不断前进。

创造推进生产力的发展。18世纪纺织机、蒸汽机的发明创造,成为第一次产业革命的先导。以后出现的以电力、化学、钢铁为代表的技术革命,被人们称为第二次工业技术革命。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量子力学、半导体、电子计算机等新兴学科的出现,世界进入了第三次技术革命。这一切都是人类开展创造活动的结果,是“无”向“有”的推进。

创造推动着生产关系的变革。奴隶社会演化为封建社会,封建社会演化为资本主义社会,其中有创造因素在起作用。

创造性地思考问题;创造性搞好经济建设;创造性地在我国开展社会主义经济活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等等,把我国各方面的工作搞好,推进社会主义事业。

从企业管理说,同样说明着创造有价值。英国工人发明了八个竖锭的纺车,接着有人发明了用水力带动的纺车,于是,1775年,在英国,一个由四百多人组成的纺织工厂诞生了,“工厂时代”诞生了,现代意义上的企业管理也就出现了。

《老子》思想催化创造

上述事实说明,老子的“有无相生”观催化、推动了创造活动的发展。其实,《老子》思想在创造学中起作用,不仅只有“有无相生”这个观点,还有其他观点,更主要的是“道”的观点。

“道”,通过它的两个特性———物质性与自然性,对人类的创造活动产生作用。

“道”的物质性。《老子》二十五章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世界事物都是由这个“先天地生”的“道”而生成的,它“独立不改”,它“周行不殆”。因为“道”是物质的,是万物缘起的因,所以,万物可被我们认识,被我们研究,被我们创造。

因为“道”是物质的,所以它是可以被道的。世上只有一时未被认识之“道”,而没有永世不被认知的“道”。

“道”的自然性。《老子》二十五章中讲了两段话,前一段“有物混成”段,上面已引用;后一段十分有名,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其中讲了“道”的自然属性问题。

五十一章又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这是说,是 “道”,是 “德”生育万物;是 “道”,是“德”使物成形成势。因此,万物尊崇“道”与“德”。“道”与“德”所以被尊崇,不是因为有某种力量强制它们,而是因为它们是顺乎自然而发展的。这段话,也说明着“道”秉承着它固有的“常自然”的属性,去主宰万物,去创造万物,去主宰万有,去创造万有。

创造就是因为“道”具有的物质属性、自然属性产生作用而发生的。

依乎天理,庖丁解牛

老子后学庄子写了一篇《庄子·养生主》的文章,里面写有一篇“庖丁解牛”的故事,主要说的也是“道法自然”这个理。故事是这样的: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倚,砉然响然,奏刀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之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乎!”

这段话大意是说,一厨师为文惠君解剖牛,他手触及的,肩倚着的,足踩到的,膝抵住的,刀落处,砉然作响,音如桑林舞步,经首欢唱。文惠君问,你技何以至此?庖丁答:我爱好这个道已超乎技,一开始宰牛时,见牛是整牛,三年后,见牛已不感觉是整牛,现在,我用心灵视牛,顺着牛身上的纹理作解剖,劈牛之筋肉之间,走牛之骨节之隙,依据自然之理,牛的任何经络都阻碍不了我的操作,更何况大骨呢!

“庖丁解牛”的故事,启示着我们,若“依乎天理”、顺乎自然地去办了,对事物的成功就可达到“奏刀然,莫不中音”,“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的效果。

一个结论

讨论完上述问题,得出如下看法:

“有无相生”是创造之源,“道”的思想更是一个创造源,因为“有无”问题是“道”派生出来的,或说就是“道”。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认知的,可谋求的。世界事物“道法自然”性,始末的规律性,决定事物可以创造。

让我们据“道”的这两个特性,据“有无相生”这个特性搞好发明创造。

三、“创,始造之也”

外国科学家论老子

“创,始造之也。”《老子》对中国文明的作用,对始造,功不可没。关于这点,世人共识,现在让我选择两位著名的外国科学家的话佐证之。

同类推荐
  • 任正非这个人

    任正非这个人

    华为是一家十分独特的企业,其分散的股权结构、出众的国际市场业绩以及对自身形象和战略的严密保护,使得华为成为一条罩上了神秘面纱的“中国龙”……
  • 北大清华学得到:领导素质的培养

    北大清华学得到:领导素质的培养

    在这个倡导终身学习的时代,在北大、清华等一流学府之外研修来自一流学府的成才课程,已成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并日趋融入主流教育。来自北大、清华、人大、北外、北科大这几所京西毗邻大学里的青年教师们,策划并执笔编撰了《北大清华学得到》这套青年素质教育读物。书中融会了他们在青年学生素质教育中的教学心得和工作经验,很好地体现了知识经济时代“人才”这一称谓的崭新内涵,以及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素质的特殊要求。
  • 推销活用36计

    推销活用36计

    靠碰运气永远成不了推销高手,只有正确的策略才能造就成功的推销,《三十六计》智慧如此丰富而实用,用于军事能战无不胜,用于推销也必能大大提高推销效率。《推销活用36计》智慧,让你成为无往不胜的推销高手!《三十六计》是中华民族古老的兵法智慧,而《推销活用36计》则让这种古老的智慧结晶在推销领域重新焕发出了光彩。本书将大量巧妙而又具实战性的推销故事融入《三十六计》之中并呈献给大家,同时,对每条计策和故事都进行了点评,希望能给读者带来更多启悟,使你在身临其境的感觉中领略“三十六计”的精髓,从而掌握高超的推销技巧,做个无往而不胜的推销高手。
  • 网络营销与策划

    网络营销与策划

    当您开始阅读本书时,人类已经迈入了21世纪。这是一个变幻难测的世纪,这是一个催人奋进的时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更替日新月异。希望、困惑、机遇、挑战,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出现在每一个社会成员的生活之中。抓住机遇,寻求发展,迎接挑战,适应变化的制胜法宝就是学习——依靠自己学习、终生学习。
  • 渠道营销

    渠道营销

    渠道营销就是企业通过不同的营销渠道将自己生产的产品销售出去的营销手段。如何认识营销渠道、如何创建自己的营销渠道、如何利用自己的营销渠道、如何管理或者维护自己的营销渠道就成了当代企业急需要解决的问题。本书就如何确定优势渠道营销战略、营销渠道设计及案例分析、渠道营销策略及案例分析、渠道管理控制及案例分析、终端客户管理及案例分析、渠道的维护创新及案例分析作出了详尽的阐述。
热门推荐
  • 惊神传记

    惊神传记

    烈日灼竹林,玄月照磬阴。圣邪悲叹不识君,寒魔梦绝琴。这是一个强者为尊的修行世界,这首不算工整的词每一个字都代表着一位绝世强者,他们就是二十二天尊!当年如日中天的玉家惨遭灭门,玉氏唯一的传人横空出世,他不仅肩负着追寻家族的覆灭真相,同时也刻求大道的浑然天成。一路走来,快意恩仇,爱恨交替!结好友,灭仇敌,杀伐果断!铸神兵,得奇宝,扬名天下!且看玉氏传人剑指苍穹,惊神封尊之路!
  • 第五人格之花与药

    第五人格之花与药

    她是花,脆弱又坚强;她是药,即是天使也是恶魔……在这场疯狂的游戏中,她们能否相守到最后?(本文与第五人格设定不太一样)【不定时更新】
  • 深海夜未眠

    深海夜未眠

    女生都有公主梦,有的女生真的是公主,可有的女孩只有普通…我们很多人早早的就开始谈恋爱,在并不知道爱是什么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厌倦,然后做着公主梦,看遍了各种言情小说,幻想着自己就是那女主人公,可是一到了现实生活中才发现自己原来什么都不是。度过了叛逆期,青春期,自己把自己糟蹋的一塌糊涂的时后才彻底醒悟。可之后呢?之后的生活会比之前好吗?“苏薇,我喜欢你,跟我在一起吧!”他把苏薇堵在了校门口,可苏薇并不喜欢他,但却还是答应了他,“嗯?好啊!”……“苏薇,你变了!”“人哪有不变的?”其实我想说你也变了,可是我又不想说,好纠结!“你变得冷血了!”是吗?一个普通女孩写的一个普通却又不普通的故事……
  • 天才少女之今天你开车了吗

    天才少女之今天你开车了吗

    当内心孤独却拥有超人机械天赋的柳如言,撞上大学休学空有一腔热情却天赋平平的职业赛车手陆通,又将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如言与陆通,即使有着与常人相比不同寻常的天赋,却依然有着平凡的烦恼,他们的天赋该如何被挖掘?他们的未来又将被如何抉择?……
  • 梧桐树集

    梧桐树集

    诗歌:梦恋、远行、轮回、重生。青春,恋爱,爱情。
  • 第一婚宠

    第一婚宠

    “不许说话,不许乱看,一定要乖乖听先生的话……”她被蒙着眼送到他的身边。顾小语是个积极乐观的总裁助理,可是她还有另一个身份……她只是不明白,那位尊贵得犹如帝王的总裁,为什么看自己的眼神总是那么奇怪?终于,封辰默将她扯入怀中,邪魅的声音在她耳边响起:“女人,不认识我?要不要,我们重新认识试试看?”
  • 许你一世只爱我

    许你一世只爱我

    一位被父母虐待,妹妹百般折磨的女孩,在一次车祸中失去了记忆。什么也没有的她,只有她的好朋友护在她身边。努力考上圣依学院的她,又被挂上勾引王子的称号,在学院遭受欺负。渐渐的她被王子的他爱上,却又被他狠狠地伤害,在不告知她的姐妹和他的兄弟的情况下,悄悄离开。他再也找不到她。几年后,她再度归来,再也不是当年的那个她,回来只为报复,却在意外中恢复了记忆
  • 去生活:松浦弥太郎的生活巧思

    去生活:松浦弥太郎的生活巧思

    继日本国民生活指南《100个基本》之后,影响数百万日本年轻人的生活美学大师松浦弥太郎又一生活哲学力作。心思和诀窍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基本,也是幸福生活的种子。无论什么事,都应该花些心思试着让其趣味横生,用心之后才会探寻到让生活变得美好的魔法。这是一本行之有效的生活笔记,113个提升生活幸福感的心思与诀窍,让我们学会用另一种态度去过好每一天。
  • 君小少爷满满都是套路

    君小少爷满满都是套路

    她是教养极好的白富美,也是自立自强的女强人。她性格温柔,气质温婉。符合他心中最讨厌的类型。他因为母亲的抛夫弃子而冷漠,叛逆。讨厌一切和他母亲一样的温柔女性。后来发现,不是的,只是未遇到爱的人。一切都到达正轨,却发现当年的事另有隐情,他的母亲竟然……【女主可盐可甜可温柔vs男主可茶可醋可奶狗】
  • 夜雨纪

    夜雨纪

    一点一滴的积累,我想我可以看见长城,那里郁郁葱葱,或许还能捡到千年前的骸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