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685500000005

第5章 聚焦商业模式(1)

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

——彼得·德鲁克

上个世纪末,中国IT行业的网络烧钱游戏经历了短暂的疯狂之后,纷纷恢复了理智,冷静下来,大家在反思网络泡沫的时候,不约而同地提到一个关键的问题“赢利模式”。

不错,“网络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网络的空间可以很精彩,未来网络将会改变我们的生活,扮演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它们甚至会替代传统的媒体……”够了没有?“对不起,我关心的是你的商业模式问题——你将如何赢利?”

迈克尔·波特说:“企业的任何战略都必须以持续赢利为目标。”如果说战略是舵,那么驱动舵的手是什么?是什么驱动着企业的战略,决定着企业的经营成败呢?答案就在于:商业模式。

在中国媒体竞争日趋激烈之时,对于媒体人来说,最重要的或许不是“怎么做”的问题,而是“做什么”的问题。对“做什么”作出回答,便是战略的制定,而第一步,便是寻找适合自己的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在企业界绝不是新鲜的话题,先有模式、后有企业,我相信是很多总裁、CEO的共识。经营企业,商业模式比高新技术更重要,模式直接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方向,是解决企业所有问题的关键。今天,一场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以及信贷生产的成本的上涨,使许多企业巨人纷纷落马。但令人诧异的是:遍布世界各个角落的沃尔玛却变成了抽金泵,“天天平价”照旧天天打,钞票源源不断地从微笑的顾客手中流入收款机。沃尔玛凭什么在零售业的冬天中一枝独秀?核心就是沃尔玛抓住了最关键的物流和仓储管理环节,以低存货和低运营成本转化为低价格,以低成本商业模式持续赢利。

媒体经营与企业经营没有本质上的差别,媒体同样需要找到持续赢利的战略,找到战略背后确保媒体持续不断赢利的舵手——传媒赢利模式。但是在具体的思考过程和方式上,媒体却有着独特的差异,而这些差异往往不是被人忽略就是被人误解。

那个创造媒体神话的江南春,在寻找到楼宇视频后,曾说到:人生就像赶路,途中看到一辆很大的巴士,上面有很多的人,想必是个不错的行业,我也冲了上去,凭着年轻力壮,我把不少人挤到了一边,终于抢到一个靠窗的位子坐下。从此行业里有了我的名号,有了我的地位,可是有人没有挤上这辆大巴士,他继续往前走,很快发现一辆紫色的敞篷法拉利停在路边。他拉开车门,一踩油门便绝尘而去。江南春这里讲的这个人就是凭借在网游上的独到眼光而成为中国首富的陈天桥。

在这里,我们不想媚俗地大谈什么新媒体创新模式,毕竟四大媒体还是主流。放眼望去,今天大部分的媒体依然还在“内容优化”已经过度饱和的“公交车”上寻找赢利的“座位”,太多的媒体因为持续亏损,因为赢利问题而被淘汰出局,它们的台长和总编们永远不明白,为什么大家对媒体内容的评价很好,但广告商就是不买账?

一旦触及“商业”、“赢利”,不少传媒人就谈虎色变。今天,所有的媒体(目前还保留政府全额拨款的媒体除外)都必须直面赢利模式的问题,尽管媒体承担着社会责任,媒体是文化机构,我国的媒体还背负着一个颇具特色的组织性质——“事业化单位、企业化经营”;但是,恐怕谁也不会否认,如果媒体不能生存下去,其他的理想和责任,又从何谈起?退一步说,媒体即便能够苟活于“市”,却无法持续赢利,又怎能很好地实现其目标呢?

事实上,随着文化产业大潮的来临,媒体的转型势在必行——朝着现代企业目标迈进。这意味着,媒体领导者需要擦亮眼睛,更新思维,为媒体设计新的发展模式,才能在市场中始终前行。

一、三种商业模式

要寻找未来的发展之路,最好的办法是研究历史和现状。商业模式也是如此。当今媒体的主流商业模式,大致有三种:第一种是通过发行和副产品开发赢利,也就是销售内容产品,可以叫做内容产品商业模式。在国内,媒体最初的“商业模式”几乎都属于内容产品商业模式,那就是媒体不需要负责经营,只需要生产出有“宣传价值”的产品,政府来买单。以报纸行业为例,传媒市场化改革前,报纸主要依靠发行以及政府补贴来生存或者实现赢利。今天的《读者》、《新华文摘》、《体坛周报》以及付费电视频道都属于内容产品商业模式。

这种模式之下,媒体产品的销售过程相对简单,直接面对最初也是最终的消费者——观众或者读者,媒体经营者思考的出发点是最大化地实现销售,卖得越多,成本越低,产生的利润就越多。随着经济的发展、信息的爆炸直接导致了受众的分化,市场也被分割,内容产品商业模式逐渐式微。

在这种背景之下,媒体的另一种商业模式逐渐形成,即主要依靠广告收入来赢利,可以称之为广告产品商业模式。

今天,几乎90%以上的报纸和杂志以及将近100%的电视台都依靠广告收入来维持生存和发展,因此广告任务额度也成为悬在各大媒体广告部主任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在这种模式之下,报纸行业单纯的发行基本亏本或者不赚钱,观众免费收看电视台的节目(目前观众支付的电视收视费是为网络公司传输节目支付的传输费用,而并非为电视台制作节目支付的费用)。电视台为了让更多的观众看到节目,还经常搞有奖收视,吸引观众收看,每年投入数千万开展落地、入户工作,收入主要依靠广告补贴。

随着商业的进一步发展,竞争更加激烈,企业渠道成本急剧增长,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渠道所具有的成本优势得以体现。于是诞生了第三种模式——渠道产品商业模式。简单地说,媒体通过作为展示和销售产品的平台和渠道而赢利。

近年来兴起的“电视购物”栏目及电视购物频道就是此种赢利模式的典型代表。目前国内较大规模的100多家电视购物实体中,有2/3以上是电视台通过出租或提供相对闲置的频道和时段,与专业的电视直销公司合作来运营的,如重庆的GS模式、东方的CJ模式。

这种模式的意义在于,通过商业营销与电视媒体的结合,打破了电视台过分依赖收视率和广告收入的单一赢利模式,同时充分利用电视台闲置的人才、技术设备,打造电视台赢利的替代性资源;另一个意义还在于,它有可能成为运营困难的地方电视台的新机会。2004年,上海文广集团的“东方CJ”销售业绩是1.56亿元,2008年达到15亿元;湖南广电更是将“电视购物”视为电视台运营发展的拐点,希望借电视购物改写单一的传媒产品;贵州电视台也在2007年申办了专业购物频道“家有购物”。

从目前来看,一部分媒体实际兼有广告产品和内容产品两种商业赢利模式的特征。例如《读者》、《体坛周报》等媒体的收入就是广告和发行各占一部分。而许多媒体还兼有广告产品模式和渠道产品模式的特征,例如现在中国的许多卫视频道和一些地面频道,在销售品牌广告的同时还充分利用一些非黄金时间做电视购物节目。

但是,这种情况不会长久,模式混用造成的直接结果是定位模糊,并导致媒体内部矛盾加深。真正理想的选择是以某一种商业模式逐渐占据绝对主导的地位,以获得清晰的目标,这是任何企业发展的基础。

就中国媒体环境,以上三种商业模式将长期并存,但广告产品商业模式将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因此笔者将就该模式下的媒体经营观念进一步展开探讨。

内容模式思维

内容产品商业模式与广告产品商业模式虽然是两种不同的模式,但从时间轴上来看,前者出现的时间和发展的历史远远比后者早,而且影响也根深蒂固,尽管今天的媒体收入绝大部分已经来源于广告,但是,相当一部分媒体的营销观念和思想依然还停留在内容产品商业模式时代,这种观念的错位必然为媒体营销带来巨大的障碍。

与内容产品商业模式相对应的一个理论是所谓“二次销售理论”:媒体经营经过了两次销售,第一次是媒体把内容销售给受众,第二次是媒体把受众销售给广告商。该理论虽然明确了媒体运作的整个过程,但并非经营良方。其致命的错误在于,以内容作为产品,但该产品却并不直接产生商业价值。对于媒体来说,内容乃至发行都是成本中心,只有广告才是利润中心。

在二次销售理论的指引下,第一次销售与第二次销售看起来是浑然一体的。传媒管理者似乎也认可这样的逻辑:第一步是要把产品销售给观众和读者;第二步才把观众和读者卖给广告商,我只要做最好的产品,吸引最多的人,利润自然就来了。

事实并非如此,当大家把辛辛苦苦吸引来的读者和观众出售给广告商的时候,才发现广告商并不买单或者并不需要,或者是成本太高。媒体靠高昂的内容投入所获得的读者和观众资源却带不来丰厚的回报。原因在于,所谓一次销售和二次销售,本质上就是脱节的。在第一个阶段,媒体付钱给读者(投入),第二个阶段,广告主付钱给媒体(收益),读者与广告主是不同的人群,具有不同的需求和特质,因而必然是断层的。

有一种媒体产品——图书可以解释这个问题。图书是写给读者看的,而且由读者花钱买,所以图书的销售中,只有一个人群——读者群,而没有别的群体,因此,图书出版商只需要考虑目标读者群的需求就可以了。

然而,其他媒体不行。在媒体组织内部,采编部门考虑的完全是第一次销售,而媒体的广告部门考虑的完全是第二次销售。这二者的价值一旦没有得到结合,就不可能形成完整并且一致的价值点。这就是二次销售过程的脱节,这种现象在中国的传媒界比比皆是。电视台的广告部与总编室之间的矛盾,报纸的广告部与编辑部之间的矛盾正是这种脱节的活生生的体现。

广告模式思维

破除内容模式思维,是为了找出:对于媒体组织,谁是真正有价值的客户。如前所言,如果内容和发行都是成本中心,而广告是利润中心的话,答案自然就分明了——广告商才是让媒体直接收益的群体。

让我们换一种解释的方式。商品是什么?商品是进行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必须通过让渡使用价值,获得价值;劳动者从获得的价值中扣除生存资料成本,进行再生产。

尽管媒体内容是带有意识形态的特殊商品,但既然是商品,就必须遵守市场规律。我们来看媒体商品的交换过程:内容生产方(使用价值的提供者)交易对象(价值提供者)

电视台、报纸杂志等广告商

使用价值:收视率、阅读率价值:广告收入

大家发现了什么?简单的交易方式,被“二次销售理论”复杂化了。从本质上来说,无论是内容产品商业模式和广告产品商业模式,都可以看做只经过一次交换,不同在于前者的消费者是读者和观众,后者的是广告商。简而言之,在广告产品商业模式下,媒体的消费者就是广告商。

既然广告商才是媒体的消费者,那么,媒体经营者就需要更新思维了。在广告产品商业模式下,媒体必须通过广告收入维持采编成本、覆盖发行成本及运营成本,也就必须根据广告商的需求及潜在需求来进行经营行为的调整和战略制定。在广告模式之下,观众和读者是达成传媒与广告商之间销售的介质。

一定会有人反对这样的观点,可能还有人会跳起来将这本书撕得粉碎。但必须要强调的是,“根据广告商的需求及潜在需求来进行经营行为的调整和战略制定”并非指要根据广告商的要求来编辑报纸或者制作电视节目,这样会让媒体变成软文专版或者电视购物频道。

或者又会有人提出疑问,难道说在广告产品商业模式之下,读者和观众已经不重要吗?不,我们为读者或者观众下的定义是“介质”。恰如,你的目标是河的对岸,没有桥你就无法实现目标。所有的交换必须通过良好的介质来实现,所以介质在整个运营过程中依然重要,只是考虑的程序有所不同。而最实质性的改变是:这个时候的受众群体是特定的受众群,并不是任何受众群,内容也是特定的内容而不是任何的内容。

媒体逆思考模式

第一,内容与广告,谁是中心?

在重新定义了媒体的消费者之后,有必要重新来建立这个思考流程。把原有的从读者和观众出发,强调内容,然后“强销”给广告商的思考流程进行全新的思考,从终极的消费者—广告商入手,进行逆向思考。

全新的思考模式是:首先考虑广告商的需求,广告商需要什么或者说在这个市场上媒体卖给广告商的价值是什么。如果这个市场上已经有若干媒体存在,媒体提供给他的独特价值又在何处?他是否有需求?

总体而言,广告商需要的价值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及两个层面。两个方面是指目标核心人群、符合投放标准的覆盖率;两个层面是指:现有需求、潜在需求。根据广告商的现有需要及潜在需要,重新思考媒体营销组合的基本要素,选择和界定出核心人群,为它提供合适的内容,最大化地满足这部分人群的需求,最大化地占有这个人群,从而建立完整的价值链。

如今,即使是非常了解客户需求的媒体经营部门,最关注、投入力气最大的还是客户的实际需求。而我们要强调的是,重视并挖掘广告商的潜在需要,因为它潜藏着巨大的赢利空间。

媒体逆思考模式呈现出一种全新的视角。它从媒体的赢利模式入手,以媒体对于市场的终极价值作为思考的原点,而其后的所有行为,包括产品的规划和设计都成为有方向的战略行为,从而真正地实现了产品和市场需求的一致性。战略行为的一致性,不仅解决了媒体的发展前景和市场空间问题,还为媒体的产品内容生产、渠道、推广、营销提供了方向指导。

同类推荐
  • 教师课堂教学的十大技能

    教师课堂教学的十大技能

    本书系统而又深入浅出地讲述了课堂教学的十大技能,如导入技能,语言技能,讲授技能,提问技能,演示技能,板书技能,强化技能,控制技能等。全书内容密切联系新课程改革的实际情况,对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指导的一些理论和实际进行分析,致力于使广大中小学教师更好地理解新课程标准,使教师在教学中能有效地将教育教学理念创造性地引入日常教学实践中。
  • 每天懂点好玩人性学

    每天懂点好玩人性学

    了解人性,是一个人成功的前提。人性无法触摸,不被看透。这令许多人陷入迷茫和困境,本书是将会成为改变你生活的指南书。
  • 个人主义时代之共同体重建

    个人主义时代之共同体重建

    本书的主旨在于阐述西方社会的共同体以及社会生活的状况。本书分为两大部分。在第一部分中,我们将考察后现代社会的形成过程,内容包括后福特主义或后工业主义(章)、反传统性(第二章)和全球化(第三章)对后工业社会所产生的影响;本书的第二部分讨论了不同形式的共同体是不是人类生活中所必需和重要的组成内容,并需要采取何种途径在后工业社会里维护与重建这种共同体。
  • 在中国传媒大学听讲座

    在中国传媒大学听讲座

    本书以电视传播思想为核心內容的讲座文集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应景而设的,而是一种学术的习惯,一种思想力的凝聚——试看在将近一年的时间申,在中国传媒大学的教室里,有深度、有广度、有力度、有锐度的名师讲座在每周五的下午总是准时而热烈地进行着,热烈于每每现场里的学术氛围,热烈于人人脑海中的思考延伸……
  • 谁在驾驶巴士:行为背后的心理秘密

    谁在驾驶巴士:行为背后的心理秘密

    为什么有人总担心自己会出丑?为什么老大很强势、老幺很叛逆?为什么险境中更容易产生恋情?印象有没有欺骗你?……如何用心理学理论剖析生活中的常见行为与社会现象?其中又蕴含了哪些有趣的心理学知识?《谁在驾驶巴士(行为背后的心理秘密)》分析了日常生活中上百个最具科学性与社会效应的人类行为,并揭示了隐藏在这些行为背后的种种心理奥秘。
热门推荐
  • 衙门逻辑

    衙门逻辑

    本书是历史作家张程评点中国古代政体得失的力作,全书共分四个部分,分别是“皇帝也疯狂”(古代帝王的奇闻轶事)、“古代的官不好当”(古代官员的生存之道)、“衙门里面怪事多”(古代官场的潜规则与显规则)、“官府与百姓有什么关系”(权力对百姓生活的影响)。作者以深厚的史学底蕴展览千年,将皇帝、官员的奇闻轶事娓娓道来,亦庄亦谐,将古代王侯布衣为得到权力、保有权力、攀附权力、避免权力对自己造成伤害而表现出来的世间百态刻画得淋漓尽致。“欲知大道,必先治史。”闲时一读,可以怡情;静心思之,足以明智。无论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都可以在本书里笑谈千年历史、淡看宦海浮沉。
  • 在河之洲

    在河之洲

    小说虚实结合,采取串珠复合式的篇章结构,以平实低调的语言,呈现当代中国社会的迅疾变迁,观察历史时空中的价值碰撞与流转,全书充满了对厚朴情感、欲望形状和生存悲欢的一唱三叹。作品中,两代人的感情纠葛和思想矛盾,武警英雄韩林、王牌公安厅长穆天云、公安战线小字辈穆小云、韩雪、海鸥,和谐社会中的海妈妈、白莲、春兰,以及人性蜕变了的韩跃、自大鸭、陈廉清、老海怪等人物形象,都被展示得生动鲜活,使人过日难忘。
  • 零度美男之重生青春篇

    零度美男之重生青春篇

    圣瑞斯校园官网上刊登了最新的一条消息如下沉睡已久的少女,今日遵守约定即将醒来。一时间,人心惶惶,议论纷纷。有人说,是四年前的学校前辈回归的预告。有人说,是四年前的学校前辈诅咒的应验。有人说,是四年前的学校前辈悲悯的延续。棐轩然睁开眼看着围着自己的学生一笑,将书朝着空中一扔说:“开始吧,你要看的故事开场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契约新娘十八岁

    契约新娘十八岁

    酒吧疯狂买醉,抱着陌生男人大玩亲亲,艳照被偷拍,幸福生活被毁,改嫁遇到亚洲船王家族的皇太子!很催悲的第二次婚礼,某男青梅竹马来闹婚,逃婚不成,又遇风流老公的情人团!Oh,mygod!跳楼割腕自杀表演层出不穷!签了契约没保障,一年之后离了婚,哦哦哦!
  • 练个小号去修仙

    练个小号去修仙

    死而复生,复仇有望。然而,她发现自己还搞不清楚,到底还在原来的世界?还是穿越到另一个世界了?反而,她发现所谓的宝物还真是宝物,并且得到一个虚拟游戏里的惊天秘密……交流群:145574161
  • 重生之这个奴婢要作妖

    重生之这个奴婢要作妖

    轻喜vs暴虐高二学生李洛初意外穿越变成明王府的奴婢,本以为可以远离电视剧中狗血的剧情安然度过天赐的一生,没想到一步步的逼来,从活泼可爱的奴婢芍药变成苍狼国心狠手辣的狼主,她不想这样,这一切的一切她该如何改变。李洛初(芍药):“我本不是这个世界的人,有个机会多活一生我应该感激。”明王(莫鸿清):“芍药,你可以当我的王妃,你想要什么我都可以给你!”李洛初(芍药):“你带我走吧!”夜王(莫尘幽):“好。”亦枯沐:“你想回去的唯一办法就是过完她的一生。”狼野:“主子,你别怕,有我担着呢。”李洛初(芍药):“最后的最后,结局又是怎样的呢,如果我不曾来过呢?会不会更好。”非专业作家,不定时更新。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 靠近你,温暖我

    靠近你,温暖我

    婚前,她最怕的人是霍云霆,婚后,她发现比霍云霆更可怕的是:天黑后的霍云霆。
  • 决斗世界

    决斗世界

    世界中还存留着一个奇幻的世界,主人公在机缘巧合下出生在这奇幻的时间里。主人公一直想当这个世界的最强者,当然,他也会在这道路上生存下去!他会不断的变强,在他的身边总有一群小伙伴在帮助他!于是,他便踏上了争霸的路途了!杨彦要在三条大道上选择一条道路。这三条分别是决斗大道,黑暗大道,战神大道!杨彦会选择哪条呢?
  • 东周训练营

    东周训练营

    我凝视着你,你却凝视着深渊,那就让深渊吞噬所有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