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806200000020

第20章 寻求共生之道——佛说圆融(2)

人生有三态:悲观、乐观和达观。悲观的人通常站在山脚下仰望苍穹,看到的是无比狭窄的小径;乐观的人往往在山腰处发现不易察觉的风景,一切烦心事会因此柳暗花明;达观的人一直站在山顶,享受视野和境界上的海阔天空。清代大家郑板桥非常推崇“难得糊涂”,而这种观点正包含了一种大智若愚的达观态度,是真正的智慧。

有一天,慧能禅师为弟子们讲道时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囚犯住在一间狭窄的牢房里,连腿脚都伸不开,感到非常难受。这样的环境使他的心情变得愈加烦躁,整日里骂天恨地,抱怨不停。

一天,一只苍蝇从窗外飞进了囚犯的牢房。它在囚犯的周围不停地飞着,嗡嗡地叫个不停,惹得囚犯一阵心烦。囚犯决定抓住这个让他无比心烦的家伙。下定决心后,囚犯便悄悄地向苍蝇靠近。虽然他已经非常小心,但是苍蝇总是表现得比他更机灵。每当快要捉到的时候,苍蝇总能在最后一刻察觉危险敏捷地飞走。囚徒左扑右撞,累得满头大汗,最终还是没有捉到苍蝇。此刻,囚犯突然间有所悟,原来自己的牢房并不小,只是“心中有事世间小,心中无事一床宽”罢了。

慧能禅师说:“这也是一种糊涂。当一个人身处自己无力改变的环境时,若是一味地痛苦或是烦恼,只会让自己更加苦恼。不如将心胸放得更宽一些,糊涂一些,这样身心就可以得到解脱。”

其实,囚犯的牢房并没有变宽,只是因为他的心态变了,才会有此感。当囚犯悟出“心中有事世间小,心中无事一床宽”时,他已经不再为自己无力改变的环境而耿耿于怀,而是放开了自己的心胸。这便是一种达观。

佛家认为,心外世界的大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的内心世界。当我们豁达大度时,即使身处逆境,也会怡然自得,不断寻找转机;当我们心胸狭窄时,即使身处大千世界,也会觉得冷风习习,事事难以如意。所以,我们不应被自己身处的外部环境所困,而要注意将宽容和智慧的种子播撒在心灵的土壤上,这样才能收获达观的人生和无穷的乐趣。

【莲心慧语】

星云大师说:“做人处事,讲话说理,重要的就是要有一种圆融的性格以及宽厚的器量,如此必能得到别人的好感。”当在心中撒下宽容的种子之后,我们就会放开自己的心胸,变得襟怀广阔;而唯有想得开,看得破,才能拥有达观的人生。

成为自己需要成为的人

古诗有云:“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世间万物一刻也不曾停下变化的脚步,我们若是总守着旧有的观念原地不动,就很容易陷入烦恼和痛苦中。因为落后于时代的脚步不仅会使人闭目塞听,视野变窄,还会打破自我身心的平衡,唯有变化才能为我们带来真正和谐的人生。百丈怀海禅师对此深有体悟,这些体悟都被收录在《碧岩录》中。

有一次,百丈怀海禅师问黄檗希运禅师:“你是从什么地方来的?”

黄檗禅师回答:“我刚从山下采菌回来。”

百丈禅师问:“你看到老虎了吗?”

闻听此言,黄檗禅师就模仿老虎大吼了一声。

百丈禅师从自己的腰间拿出斧头做出砍杀老虎的架势。黄檗禅师抓住百丈禅师打了一拳。

当天晚上,百丈禅师在法堂上说法:“大雄山下有一只老虎,你们各位进出时千万要看清楚,老僧今天就被咬了一口。”

后来,沩山灵佑禅师问仰山慧寂禅师:“黄檗禅师说老虎这件事是什么意思?”

仰山禅师问:“和尚是怎么看的?”

沩山禅师说:“百丈禅师当时就应该用斧子一下子砍杀了它,怎么会变成后来那样了呢?”

仰山禅师说:“不是的。”

沩山禅师问:“你的看法如何?”

仰山禅师说:“百丈禅师不仅骑在了老虎的头上,还懂得收虎尾。”

沩山禅师说:“慧寂你有很卓越的看法。”

从这则公案中我们不难看出,百丈、黄檗两位禅师均是善于变化之人,他们之间的机锋切磋有来有往,十分契合。百丈问去过何处,黄檗便回答采菌;百丈问虎,黄檗便模仿虎吼;百丈做出欲砍虎的架势,黄檗便出手打百丈。若不是这两位禅师善于变化,其中的一方就会因为见解不够深刻而不能打破阻碍自己提升的“黑漆桶”,便不能提升自己的境界达到圆融。

于禅者而言,圆融便是悟道的一种境界;而对我们而言,圆融便是获得和谐的人生。而带来和谐人生的一切因缘均来自我们自己。星云大师说:“世间的人我是非,好坏有误,纷纭扰攘,要改变很难,只有改变自己才是最好的办法。”人生并非一条畅通无阻的康庄大道,时不时会有一些困难和阻碍突然出现。若是被出现在眼前的困难遮住了双眼,认为自己无法渡过难关,我们便会真的在困难面前败下阵来;若是能换一种眼光来看,我们便抓住了解决问题的关键,便能冲破阻碍勇往直前。

老子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天底下最柔弱的东西却可以穿行在最坚硬的东西之中,究其原因,是柔弱的东西善于改变自己的形态。一个人只有随顺因缘,及时作出改变,才能在生活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享有和谐的人生。

【莲心慧语】

圣严法师说:“我只是随顺着生命的因缘,成为我需要成为的人。”我们无法改变世间的是非、好坏、祸福、成败,但是可以改变自己。只有善于变化,困难和阻碍才不会遮蔽我们前进的视野,我们才能时时与和谐的人生相伴。

左手送出,右手收获

印光法师说:“福祸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恨,如影随形。利人即是利己,害人甚于害己。”当做出损害他人的事情时,我们同样会收获伤害。当对他人心怀慈悲,我们同样会收获源自他人的善意。当善意在施与者与接受者之间进行传递时,施与者与接受者便达到了双赢。云门文偃禅师曾以此来解释“血脉枯干、情识断尽”之后的情形。

有一天,一位僧人问云门文偃禅师:“禅师,如果一个人达到血脉枯干、情识断尽的状态,多年以来积累的业识习气就像树叶凋落之后的样子,他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云门禅师回答:“他整个身心都会变得清净澄明,没有任何尘垢,就像敞开心胸让秋风轻轻拂过一样畅快。”

在这则公案中,提问的僧人与云门禅师一样深谙悟道的终极境界,否则便不会讲出悟道的终极状态——“血脉枯干、情识断尽”。正是由于双方对悟道的终极境界都有着深刻的体悟,双方才能相互唱和,才能各有所得。与人为善也是如此。当双方对与人为善都有着深刻的认识时,善意就能在双方之间流转,双方的人生也将因此变得与众不同。

佛说,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喜欢远行的人一定对自己的家乡特别眷恋,乐于给予的人一定会得到别人更多的回报。当我们将爱与尊重传递给别人时,他们也会将更多的爱与尊重回馈给我们。若总惦记着从帮助过的人身上获得回报,我们就将与与人为善的真意擦肩而过,难以获得圆满的人生。真正的与人为善是不收取任何报酬、不期望任何回报的,它讲求的是与人方便,心生欢喜。

古时有一位禅师外出,晚上在一家客栈投宿。到了半夜,禅师突然听见房间内发出了声音。他以为是店主来整理房间,就问道:“是天亮了吗?”

一个声音回答道:“还没有,现在还没有到五更天呢!”

禅师心里想:这个人能在黑漆漆的房中摸索,一定是一个深悟佛法的人,可能会是得道的罗汉。于是,他又问道:“你到底是谁?”

“毛贼!”没想到对方给出了这样一个答案。

禅师说:“原来是个毛贼!你偷过几次东西呀?”

毛贼回答:“那可数不清。”

禅师问:“你偷一次,能快乐多久呢?”

毛贼说:“这要看偷的东西能值多少钱。不过,就算偷到贵重的东西,也快乐不了几天。”

禅师嘲笑他:“你为什么不敢做一次大案?只偷一次就可以受用不尽呢!”

毛贼一下子来了兴趣,就问禅师应该怎么做。

禅师突然间抓住了他胸前的衣服,大声说:“这是无穷无尽的宝藏,你将会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它,就算穷尽一生也不会用尽。你懂吗?”

毛贼回答:“好像懂又好像不懂。不过,以前我从来没有过这种感觉,让人很舒服。”

同类推荐
  • 厚黑学

    厚黑学

    作为闻名于世的学府,哈佛大学培养了许多名人,他们中有4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8位美国总统以及各行各业的职业精英。哈佛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大学之一,关键不在于它传授给学子们多少知识和智慧,而在于它教授给人非凡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和方式是能锻炼出来的。《哈佛学生最爱玩的逻辑思维游戏(精选版)》精选了哈佛学生历年来最热衷的逻辑思维游戏,这些题目不仅设置巧妙,提供了快速拓宽思维广度、挖掘逻辑潜能的方法,而且绝对好玩,让你越玩越有趣!越玩越入迷!越玩越聪明!
  • 沉思录

    沉思录

    《沉思录》是古罗马皇帝奥勒留终其一生的灵性思考,是自己与自己的心灵对话,也是对自我甚至对人类灵魂的拷问。全书十二卷,剖析了灵魂与死亡的关系,阐释了人的德行和个人对社会的责任等,表达了奥勒留身居宫廷与面对乱世的独特感悟。《沉思录》是斯多葛派哲学思想的精髓,也是该派里程碑式的作品。古代斯多葛派的哲学精神能流传至今,并植根于近代西方文化的精神之中,可谓都仰赖于奥勒留的《沉思录》。本书为梁实秋译本的最新修订版,同时加入了英文,是中英对照的全新典藏读本。
  • 人生有何意义

    人生有何意义

    在将近100年前,胡适的同窗问过他一个问题:“小山,你是学哲学的人。像我这样养老婆、喂小孩,就算做了一世的人吗?……”这是我们几乎所有人都曾经思考过的问题,人,为什么活着?怎么活着,才算是有意义的?《人生有何意义》是胡适精选文集,汇集了胡适先生浩如烟海的著作中最富有闪光点、与人生有何意义主题相关的文章,集结成册,一共分为“人生有何意义”“为什么读书”“青年人的苦闷”“不老不朽”四章。胡适深受赫胥黎与约翰·杜威的影响,自称赫胥黎教他怎么怀疑,杜威先生教他怎样思想。他学识渊博,学贯中西,对中国整个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那么他是怎么看待人生的呢......
  • 政治的应许

    政治的应许

    《政治的应许》邀请读者加入阿伦特及其同伴的旅行之中,一起在时空间穿梭。这场旅行始于古雅典,阿伦特与苏格拉底、柏拉图的思想对话。苏格拉底喜欢追究种种意见和相对真理,他把城邦居民的固有信念打碎,却不给他们新的真理。结果,雅典以他无休止的追问会妨碍城邦居民获取财富为由判处他死刑。柏拉图为此构建了理念的王国,在那里善好的理念是统治者,且无须说服城邦居民。柏拉图将统治权的概念引入政治领域,从此开启了西方政治思想传统。在数世纪之后,孟德斯鸠认为正是众多不同的男人和女人构成了人类社会,平等和差异构成了共和政体以及君主政体的行动原则。在马克思看来,包括政府和法律在内的统治权,源于人类的不平等,同时也确立了人类的不平等。阿伦特认为,马克思的这一洞见将促使悠久而强大的传统终结。在阿伦特看来,热核战争将有可能彻底摧毁人类,因此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合理的政治判断力。这种政治判断力只有在众多不同的男人和女人的自由交谈中才可能诞生。因为“只有在我们彼此自由的交谈中,我们所谈论的世界才会从所有侧面总呈现出来,具备客观性和可见性”。一旦从传统的禁锢和偏见中解放出来,我们将有理由对政治重新抱有审慎的乐观与期待:政治不是对人类自由的威胁,而恰恰是人类自由的应许之地。
  • 伊儒合璧的回族哲学思想

    伊儒合璧的回族哲学思想

    《伊儒合璧的回族哲学思想》为《中国回族历史文化》丛书之一。赡思丁、赡思、马哈麻、扎马鲁丁、海瑞、李贽、王岱舆、刘智、马注、马德新、蒋湘南、丁竹园等思想家的思想闪烁着人类聪慧、睿智的理性光芒。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一分钟读懂顾客心理

    一分钟读懂顾客心理

    顾客的心理有多种,其中包括“求实惠”和“求便宜”的心理,对抱有这种心理的顾客,一般可以用价格和产品的质量来说服,重点指出自己产品的“物美价廉”,那么他们就很容易被打动。另外顾客的求“效率”心理,求“舒适”心理,求“安全”心理,求“方便”心理等,在读懂消费者心理的旅途中,本书将为您一一展现!让您在1分钟之内读懂顾客心理,打开顾客的钱袋!
  • 魔法子君有神么

    魔法子君有神么

    (本书又叫我的魔法系果然有问题)几千年前,娲氏与恶魔大战,成功地打败了恶魔,可是恶魔临死前留下了种子,每一代都有恶魔和娲氏,他们也在不断的交手。在这里新的魔法世界,想要成为魔法师的李子君一步步的努力成为魔法师,在这里,他见识到世界的黑暗,从一个懵懂少年成长为了孤独的王。这是一部魔法师的成长史,故事很长,但是也很有意义。……
  • 异世小萌妃

    异世小萌妃

    一直到死,云倾暖才知道,原来她那个温柔善良的姐姐竟然一直希望她死!死前,云倾暖回想起这短暂的一生,不是在为家族拼命就是在为姐姐挡死。云倾暖讽刺一笑,缓缓的闭上了眼睛。世人皆知天启云相府中有两位绝世美人儿。姐姐温柔善良,妹妹冷艳高傲。可世人不知,妹妹的存在不过是为了保护姐姐罢了。幸而逆天法宝在手,一招逆天重生。云倾暖决定,要为自己而活!!!
  • 全服女神

    全服女神

    【网游,娱乐圈,豪门,甜宠1v1】游戏中,她是风靡全服的女神玩家,他是傲视群雄的职业大神。现实中,她是乔氏集团的千金名媛,他是某家族的私生子。*******当女神和大神碰撞到一起,将展开一场怎样的追逐游戏?————书友群:欢迎加入腾讯文学(云起书院),群聊号码:278903434
  • 好父母教安全

    好父母教安全

    2008年12月10日,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首次发表《世界预防儿童受伤报告》。报告说,全世界每年约1000万5岁以下的儿童死于各种疾病,死于意外伤害的孩子约是82.9万人,平均每天有2270个孩子死于意外事故。其中,每年有26万孩子(也就是每天有712个孩子)死于交通事故。交通事故是10-19岁孩子最大的意外死亡杀手,这还不包括每年有上千万的孩子在交通事故中受伤或致残。这些孩子本可以健康成长,但却因为父母疏于对他的安全教育或照看不周而遭遇意外。毋庸置疑,安全,对于孩子,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 慨叹歌

    慨叹歌

    每个朝代末年都是一样的兵荒马乱。谋士,杀手,说客,流民像老鼠一样游走在各个国家之间,为了活着,什么都做,不然就像战场上被砍倒的军旗,混合着碎肉腥泥,与昨日的荣耀一起等着腐烂。并不热血,并不激烈。一个小人物在阴谋里,什么都看不清,却还是要活着写每一个人的文字
  • 名辨艺术与思维逻辑(修订版)

    名辨艺术与思维逻辑(修订版)

    本书主要研究名辩思潮产生的历史背景、名辩学之名与逻辑学概念理论,名辩学之辞与逻辑学命题理论、名辩之说与逻辑学的推理理论,以及名辩学之辩与逻辑学的论证理论等。
  • 人海观潮

    人海观潮

    本书是作者丁东的一部文化随笔集,共收录文章三十余篇,基本上是杂文、随笔一类,内容涉及缅怀故友、保护名胜古迹、评价书文、针砭文化教育弊端等方面。作者所站的视点较高,所引的材料翔实,文笔流畅娴熟,使本书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 苏生不书生

    苏生不书生

    “苏生,你为什么不是书生?”前世:第一次见,她这样问苏生,第二次见她对苏生说“苏生,此刻,我多希望你只是个书生”今世:她站在桥边,笑着问苏生”你是不是书生?“明眸皓齿,一颦一笑便印在他的心中......两世牵扯,这份爱该何去何从?“苏生,你是不是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