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879100000005

第5章 “礼”的演变(1)

(1)早在周朝,人们就开始重视“礼”在规范人际关系中的作用,将“礼”引申为治理国家的制度和与此相适应的道德规范。《礼记》记载:“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这说明,在周朝,尽管“礼”的重要功能之一还是祭祀,但是一个“远”字表明,“礼”的作用已经开始发生重要变化。“礼”的系统化、规范化,始于周公“制礼作乐”。周公是周文王的第四子,在周朝创立之初,鉴于商朝灭亡的教训,周公提出了“德政”的思想,以巩固统治。在统治方法上,周公“制礼作乐”,以“礼乐”治天下。周公制礼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尊尊”和“亲亲”。“尊尊”为忠,“亲亲”为孝,前者旨在维护君权,所谓“国无二君”;后者旨在维护父权,所谓“家无二尊”。这种政治与伦理相统一的理论,成为“礼”德思想基础。周公制礼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简言之,包括国家的典章制度,以及吉、凶、军、宾、嘉五礼①的礼仪和制度。周公制礼的主要成就,就是以“礼”的形式全面确立宗法等级制度,使国家的各种行为纳入“礼”的轨道,不得越礼、悖礼。正因为如此,“礼”开始得到了国家与法律的支持和强制性的保障。

(2)进入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大国争霸而来的兼并战争,奴隶制度日趋瓦解,打乱了周公制礼以来的礼制秩序,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随着封建时代的来临,新的经济关系、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也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这一时期的思想家们,开始对“礼”的观念进行创造性转变。

周武王克商后,把鲁国分封于周公姬旦,鲁国便成了姬姓“宗邦”,诸侯“望国”,故“周之最亲莫如鲁,而鲁所宜翼戴者莫如周”。当时因周公姬旦辅佐武王,儿子伯离便代父受封,伯禽封鲁后“变其俗,革其礼,丧三年然后除之?”,这样周礼便在鲁深深扎根,所以时人称“周礼尽在鲁矣”。认识周礼的作用,从根本上说,正是鲁国浓厚的礼乐气氛才造就了儒家孔子之学,并由此对整个中华民族产生了重要影响。

孔子从小跟母亲颜征在识字、习礼,五六岁时便组织儿童操作、演习周礼,15岁立志于学,年轻时就“博闻而知礼”,名噪鲁国,30岁而立,开始招收生徒传授礼乐文化,成为一代礼乐大师。孔子十分重视礼、推祟礼,所以有人说“礼”学是儒学之骨干。孔子认为,礼不仅对统治阶级治国有巨大作用,而且对民众个体的生存也有巨大作用。孔子说:“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礼记·经解》也记载:“有治民之意而无其器则不成。礼之于正国也,犹衡之于轻重也,绳墨之于曲直也,规矩之于方圆也。”《礼记·仲尼燕居》说:“治国而无礼,譬犹瞽之无相与!伥伥乎其何之?譬如终夜有求于幽室之中,非烛何见?”“礼之所兴,众之所治也;礼之所废,众之所乱也。”荀子的结论也是“国无礼则不宁”,礼是“国之命”。《左传·昭公五年》说:“礼,所以守其国,行其政令,无失其民者也。”“礼之本,将于此乎在。”礼有“经国家、定社稷、序人民、利后嗣”的功能,所以“服于有礼,社稷之卫也”,“无礼必亡”。《礼记·礼运》说:“坏国、丧家、亡人,必先去其礼。”以上的论述充分说明礼在治国治民中的巨大作用,周人制礼就是为了维护周的统治,在统治者内部,周礼可以防止和调节矛盾,而对下层人民来说,周礼既有慑服之威,又有收罗人心之用。

对于民众个体说,礼也十分重要。孔子甚至把礼看作是一个人生存于社会的根本。他认为“不知礼,无以立也”。孔子教育儿子孔鲤“不学礼,无以立”。还教育自己最得意的弟子颜渊:“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荀子说得更清晰、明确:“人无礼而不生。”“礼者,人道之极也。然而不法礼,不是礼,谓之无方之民:法礼,是礼、谓之有方之士。”《礼记·曲礼上》说:“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夫唯禽兽无礼,故父子聚磨。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礼记·冠义》说:“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既然有礼无礼是人有无修养、甚至是人区别于禽兽的分水岭,所以孔子本人对礼仪是身体力行的。《论语·乡党》不惜纸墨着力刻划了孔子在交谈、坐卧、站立、行走、乘车、寝食、服饰、出使外国、接待贵宾、与友交往、馈赠礼品等方面遵循礼仪、执行礼仪所塑造的自我形象。我们从这篇记载中感受到孔子确实是彬彬有礼、气质不凡、潇洒倜傥的仁人君子。通过二三例我们便可窥见一斑。“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孔子“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言言如也。过位,色勃如也,足矍如也,其言似不足者。”“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战色,足宿宿宿如有循。享礼,有容色。私觌,愉愉如也。”“食不语,寝不言。”“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开车,必正立,执绥。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一吉礼,是对天神地祗和宗庙(祖先)的祭祀之礼。封禅就是历代最大的吉礼。二凶礼,是指伤亡灾变之礼,包括水旱、饥馑、兵败、寇乱等礼,以丧礼最为重要。三军礼,主要是指军武之礼,有亲征、遣将、受降、凯旋、大射等礼。傩礼,多数朝代都归于军礼。四宾礼,是指君臣、父子等人与人之间关系和中央与地方、中国与外国之间关系的仪典。五嘉礼,则是指登基、册封、婚冠、宴乐、颁诏等“喜庆”之礼。

孔子对古代礼仪发展所做的贡献,还在于他把仁学注入了礼学之中,阐述了仁与礼的关系。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可见,孔子不满意礼只是人们外在的行为规范,认为人们在施礼时应具有仁爱之心,即仁为实施礼的基础。仁是人的思想根源、感情内涵,礼是仁的外在流露、形式体现。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则何以别乎?”这就是说,孔子认为人们孝顺父母时只有具备了虔诚、尊敬之心才能与犬马区别开来,可见,施礼时,仁是根本,失却了仁,只追求礼,礼也流于形式,变成唯形式主义,使人成为虚情假意、装腔作势的木偶。所以当林放问礼之本时,孔子才赞扬地说:“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与其易也,宁戚。”即礼之本是重大问题,丧祭之礼重要的是人的哀敬之情,与其形式周全隆重而缺乏哀敬之情,倒不如形式简易欠缺而充满真诚的感情。《礼记·仲尼燕居》说:“薄于德,于礼虚。”孔子也说:“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这就是说,人们在实施礼仪,塑造形象美时,首先应完成人格美、内在美的塑造。正如孔子所说的“礼后”,即礼产生于仁之后,先有仁后有礼,仁居第一位,礼居第二位。孔子还采用一个比喻,具体阐述了仁礼这种关系:“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绘事后素。”尽管仁是根本的,但仁终归是抽象的道德、品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思维、感情,仁的定义要求有一种形式传达、流露。从仁的可施性和实用性来讲,礼就有了存活的价值和意义,礼是表露仁的最具体、最切实的形式。如果没有礼这种形式,仁就将僵化、窒息,最终消失殆尽。礼实质也不单单是表露仁的形式,礼对仁的不可忽视的作用就是人在不断实施礼的程序、塑造自我外在美中可以培养、强化仁的感情、道德,使仁得到升华。礼仪需要长期学习、反复演练,连举手投足都不能轻易放过。因此,孔子才把礼乐当做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向学生传授。儒家正是用授礼的方式,使人达到人生艺术化,把人的身体从呱呱落地的自然物逐渐培养成具有艺术美的形象。颜渊也曾昭然叹曰:“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孔子还用“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来强调只具备仁不学习礼的危害。从某种程度上说,仁的实现必然要遵循礼所规定的路径,所以子贡在问到如何培养仁德时,孔子回答:“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认为礼仪是培养仁德之器。孔子所说的“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更能说明儒家认为仁的培养离开礼的学习实践是不可思议的,一个人不经过礼仪化的过程就具备仁是不可能的。这样看来,儒家塑造人要求仁与礼统一,仁与礼都不可偏废。《论语·颜渊》里记载棘子成也曾片面地认为“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即君子只要有好的本质、高尚的人格就行了,要那些文采、礼节干什么?子贡反驳得好:“文犹质也、质犹文也。”即文质同等重要。孔子论述得更鲜明:“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即文质配合适当、仁礼都具备才是完人。从个人修养来说,孔子提示了礼的内在本质。阐述了礼的生命源泉,赋予礼深刻的内涵,使礼达到深层次。儒家这种把仁礼结合起来塑造人的品格、人的形象的仁学、礼学的生命力更加旺盛了,成活率更加提高了。当今,儒家的这种伦理观念在东亚一些国家的现代化中起了积极影响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这无疑抬高了儒学的地位。确实,在即将进入2l世纪之时,为了重塑人类文明人格,人们纷纷把视野投向人类智慧的典范———孔子。哈佛大学历史学教授杜维明先生说:“像他(指孔子)这样在人类文明史上影响之大、层次之高的人是非常少见的。世界上很少能找到像孔子那样塑造人格、塑造文化的精神力量。”美国前总统里根也曾说:“孔子高贵的行谊与伟大的伦理道德思想不仅影响他的国人,也影响了全人类,孔子学说世代相传,提示全世界人类丰富的做人处世原则。”在1988年1月巴黎召开的一次世界性会议上,许多诺贝尔奖金的获得者竞达成了这样的共识:”如果人类要在2l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2540年去吸收孔子的智慧。”如今,在新加坡地铁站里张贴了很多印有孔子语录的广告,成为新加坡地铁的一大人文景观。在最初筹划此项计划时,工作小组把东西方饱含人类智慧与哲理的学说都一一比较,最后中国孔子的思想在众学说中脱颖而出,一举中选。因为策划者们发现,尽管经历了2000多年,孔子的思想对于当代人的思想修养仍有教育意义。

尽管孔子创立的仁学、礼学有深远影响,孔子生前也殷殷以“复礼”为事不辞辛苦、周游列国游说自己的主张,但却四处碰壁,终日凄凄惶惶。又因儒学“难以进取、可与守成”,所以在“天下并争’’的战国时代,儒学始终处于受细之境。秦始皇是在法家思想指导下取得胜利的,统一中国后,他开始也不排斥儒家,任用儒生为博士官,到泰山巡游时曾召集儒生,听取他们的治国方略,用儒家的思想教育臣民。但由于秦始皇绝对专制、独裁,容不得儒家对他的些微的品头论足,结果竟残酷地焚书坑儒,窒息了人们的思维,强化了专制主义,使秦朝的官僚系统趋向野蛮化,加速了秦的灭亡。秦王朝的短命历史无疑使法家背上恶名,从反面证明了儒学在政治文化上的功效。

朱熹以及其他理学家的阐释,把“克己复礼”上升为某种普遍的哲理。然而从《论语》中的记载看来,孔子说的“克己复礼”只是在说一种具体的学习和修养方法;这里说的“礼”,就是指当时社会生活中实行的各种礼仪规范,而学习各种礼仪,正是孔子教学的重要内容。值得注意的是,孔子在这里强调的,不是应当按礼仪规范去待人接物,而是不符合礼的事就不要去做。也就是说,学习礼,不仅仅是要依礼而行,更重要的,是要随时警惕自己不要去做失礼的事——“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要做到这“四勿”,就必须“克己”,也就是要随时注意约束自己,克服种种不良习性和私心,这其实也正是今天我们常说的“战胜自我”。

当然,孔子强调随时注意不失礼,不是希望弟子都变得循规蹈矩、谨小慎微。孔子认为:礼的本质是仁爱。如果人们都能够依礼行事、非礼不行,那麽他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之间提升自己的人格而成为一个“仁者”。也就是说,克己复礼是“为仁”。这其实并不是什麽高深的理论,而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体会和领悟,所以颜回对孔子说:我虽然不大聪明,但会依照先生说的去做。

孔子主张把“仁”的内容和“礼”的形式密切结合起来,如: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②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③

这对于我们理解“礼“的深刻内涵有重要意义。

① 一吉礼,是对天神地祗和宗庙(祖先)的祭祀之礼。封禅就是历代最大的吉礼。二凶礼,是指伤亡灾变之礼,包括水旱、饥馑、兵败、寇乱等礼,以丧礼最为重要。三军礼,主要是指军武之礼,有亲征、遣将、受降、凯旋、大射等礼。傩礼,多数朝代都归于军礼。四宾礼,是指君臣、父子等人与人之间关系和中央与地方、中国与外国之间关系的仪典。五嘉礼,则是指登基、册封、婚冠、宴乐、颁诏等“喜庆”之礼。

② 如果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还能讲礼仪吗?如果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还能讲音乐吗?

③ 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法来整顿他们,老百姓只求能免于犯罪受惩罚,却没有廉耻之心;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去同化他们,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有归服之心。

同类推荐
  • 高中生交际礼仪

    高中生交际礼仪

    《高中生交际礼仪》拟根据课标要求和中学生实际成长环境,指导他们在各相应语境中学习并运用所涉及的交际礼仪,提升其文明礼貌地进行人际交往的能力。提高其语言交际能力和人文素养。内容主要包括三个维度:家庭、学校、社会。
  • 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第2版)

    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第2版)

    《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第2版)》论述了中国从前封建时代直至晚清的政治制度史。作者运用制度主义、历史主义的方法研究了这一历史时空的政治组织的构架、政治文化的变迁、政治运作的规则和机制的变化以及社会权力结构的变化理路。既勾勒了中国政治制度史的概观,又彰显了中国政治制度的特色和核心问题。
  • 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八十天环游地球

    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八十天环游地球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 声律启蒙(语文新课标必读书目·第12辑)

    声律启蒙(语文新课标必读书目·第12辑)

    世界文学名著是世界各国社会和生活的结晶,是高度艺术化的精神产品,是人类共有的文化财富,具有永久的魅力,非常集中、非常形象,是中、小学生了解世界和社会的窗口,是走向世界、观摩社会的最佳捷径,也是培养人文素质,养成优雅风度,形成高尚思想品格的好教材。这些世界文学名著,伴随着世界各国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茁壮成长,具有广泛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特别是带着有趣的欣赏的心态阅读这些美丽的世界名著,非常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积极的和健康向上的心理、性格、思维和修养,有利于青少年了解世界各国的社会和生活,不断提高语言表达和社会交往的才能,这样就可以早日走向社会,走向世界。
  • 他们这样说:中外著名教育家格言选

    他们这样说:中外著名教育家格言选

    本书所汇集的教育格言是从古今中外教育家中选取的100位教育家教育智慧的结晶,摘选了反映他们对教育问题的智慧感悟的格言700余则。这也是他们教育人生的心声——构筑成了反映其智慧结晶和人生心声的教育格言。
热门推荐
  • 召唤变身——神奇的学校

    召唤变身——神奇的学校

    天生天赋高、人缘一级棒。每天的学习神奇离谱、杨瑞又天生具阴阳眼,魔幻的能力加阴阳和召唤简直如开挂。
  • 阴阳世界秘密录

    阴阳世界秘密录

    少年重回阴的世界的并揭开阴的世界隐藏的秘密,成为阴阳世界守护者的历程
  • 覆手乾坤:天骄太子妃

    覆手乾坤:天骄太子妃

    曾经的天之娇女,被自己最信任的朋友背叛,灵力尽失,成为众人口中的废物!可她不认命!待她涅槃归来,她要让那些曾经看轻她、抛弃她、背叛她的人,都付出血的代价!至于那个他,她本以为会再无交集,却没想到,他一直在等她。“要说当年的凤沁玥,可真是才貌双全,迷倒了无数的少年,只可惜被我们太子殿下捷足先登,定下了婚约,说起来,凤沁玥可是你曾经的未婚妻呢!”“现在也是。”--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哑女王妃:王爷请息怒

    哑女王妃:王爷请息怒

    一朝穿越,被人迷晕了送到妖孽王爷的房里。无心洞房,却偏被吃干抹净。细端详,这天降老公还算个花美男!一咬牙决定,将就下吧……可那亲亲夫君天天折磨她?原因是,她跟他七弟勾搭?!上帝,她前身到底做了啥……【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婚色缠人之首席太花心

    婚色缠人之首席太花心

    男友劈腿,为情所伤的她答应了父母为她安排的联姻。没有新郎的婚礼,她淡笑着面对宾客,独自一人完成婚礼。新婚第三天,素未谋面的丈夫堂而皇之领着情人回家。她捧着一杯香茗,倚在餐桌旁,巧笑嫣然:“两位不介意多个观众吧?”她的丈夫,一把推开身上的女人。她清浅的眸子望着在她面前站定的男人:“老公,偷吃也不该这么饥不择食啊!”原以为这是一个性格柔弱,逆来顺受的女人。可是,没有新郎的婚礼,她表现得落落大方,父母都对她赞不绝口。初次见面的丈夫搂着别的女人进门,她浅笑以对,似乎这一切都超出了他的想象。这次真是个有趣的女人,跟她结婚或许也不错!
  • 冰心皇后:废材也逆天

    冰心皇后:废材也逆天

    一次失算让她来到一个历史上从未记载过的时空,本以为重生之后可以无忧的过一生。可谁知原主为了与思念已久亲人相聚,启用了契约魂魄占领体。最后范下大错让她来收尾,为了把原主已经受过的委屈讨回来。强势袭来吓得欺负过的人跑都跑不赢,干掉那些渣人之后。当初原主嫁给的那所谓的夫君居然写了一封家书:皇后忙完了,是不是该回家了。回家真是可笑,她又不是嫁出去。她不仅仅是这个大陆人人所谓的的强者,还是一位小小小小有钱人︿( ̄︶ ̄)︿。老虎不发威当我是病猫,小心本小姐封锁你那个破国所有经济来源。男强女强强势袭来,准备好了吗?名位渣人
  • 梦中札记:嗜你成瘾

    梦中札记:嗜你成瘾

    你们会不会把一个梦做好几遍,做到清楚的知道每一个过程,以至于后来的剧情都已经在顺着自己的臆想慢慢改变。你们会不会总有一个人,出现在你不同的梦境里,以至于你急迫地想看清他的容颜,可每次醒来总是一片模糊。梦里连贯的剧情,相似的人物,仿若真实的触感,会不会让你产生一个大胆的想象:梦中其实是一个真实的世界。
  • 念忘川:看月亮爬上来

    念忘川:看月亮爬上来

    你知道吗?在世界上每一个蛋蛋都会遇到她它命中注定的另一个蛋蛋,就连那小小的乌龟蛋也不例外。看,那原本属于她的蛋蛋,却一下子变成了一个风华绝代的凤凰神君。然而她独守忘川万万年,到最后,还能等到他曾许诺的并肩看月亮爬上来吗?
  • 花满溪落

    花满溪落

    岭南大户莫家沉寂了二十年后,接二连三的喜事打破了这个家族的平静,两个神秘女人的加入,让这个家族从此多事多非,流落在外的嫡子的寻获,让权力之争,情爱错杂,都上升到了白日化的地步。她嫁入莫家只因被利用,新婚之夜改嫁公公,肚里孩子活生生被打落,面对炽热的感情,她是否还有能力去相信?她嫁入莫家只因灭门之仇,一心报复,一次次委身给不爱的人,一次次的报复手段,最终是否得偿所愿?两个女人历经风风雨雨,生生死死,看透世间风华,回头展望,是否还是来时那条路?
  • 逃跑王牌

    逃跑王牌

    被男友背叛,还莫名其妙的欠了一屁股债,本身就是无业游民的小灰决心逃离B市,她相信只要自己离开那里就能结束命运的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