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885000000001

第1章 什刹海保护与什刹海研究(1)

《什刹海九记》(以下简称“九记”)是一本研究什刹海的文集,是什刹海研究会第一届理事会(1990-2004年)在中共西城区委、区政府领导与支持下,依据什刹海研究会(以下简称“研究会”)章程,广泛团结、依靠热心研究什刹海的领导干部、专家学者、有识之士和基层群众共同努力取得研究成果的回顾、检阅、梳理、归纳和再认识的文集,冀图体现存史、传承、借鉴之初衷。主要内容有代序、写在什刹海九记出版之际、什刹海保护与什刹海研究和治海撷英、海域探微、文萃弘海、街海变迁、沧海遗珠、临海名人、海子旅游、三海园林、百家说海等篇章,并附有后记,总合并称九记,全书共三十多万字。九记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遵循历史唯物主义精神,展示了饮水思源,不忘前贤之功,继往开来,美景可期,尚需群策群力,同心同德,冀望美丽的什刹海持续发展,永续利用。

一、海域溯源——什刹海的演变与古都北京城的新生

历史悠久的什刹海,原是古永定河一段河身的河谷洼地。金代之前,未见有名称的记载。自金海陵王贞元元年(1153年)迁都燕京,改称金中都,始有白莲潭之称。蒙古忽必烈汗于至元四年(1267年)命刘秉忠兴建新都城,选址于金中都东北郊的白莲潭,将白莲潭一分为二,将其北部水域置于新都城的中心部位,称积水潭,又称海子。至元九年(1272年)将新建都城定名为元大都。至元二十九年(1272年)至三十年(1293年),由元代伟大的科学家郭守敬献策并主持勘测设计引白浮泉水,规划设计并指挥施工的通惠河竣工,解决了水源不足问题。由杭州至大都城内积水潭的大运河(后世称京杭运河)全线通航,积水潭成为终点码头。这一伟大工程为元政权的巩固及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今日我们回顾历史,对元初伟大政治家、古都城市规划大师刘秉忠和享誉中外的元代伟大科学家、昭文阁大学士郭守敬的继承与创新精神深感敬佩,对以他们为代表的古哲先贤以及广大工匠们在规划、设计与建设中付出的劳动与智慧,开创性地为世界着名古都北京城筑下的始基而深感自豪。

元明易代,明开始改建大都城,较之元大都城又有重大发展,最后形成“凸”字形的北京城轮廓,堪称中国历代帝都的杰出典型;但从水源开辟利用,尤其是以积水潭演变来说却大为逊色。京杭运河积水潭的终点码头功能逐渐消失,水面也逐渐缩小,形成什刹三海。历经明、清两朝建设与发展,这一区域逐渐建成独具什刹海历史文化特色的以居住功能为主体,融水利、休闲、游乐、健身及民俗活动、宗教活动、文人雅集文化活动、群众生活购物等诸多功能为一体的动静协调发展的市井宝地,凸显湿地生态文明和人民性特色。但是至清末与民国期间,外敌入侵,战乱不止,内乱外患,民不聊生,北京城基本格局虽然尚在,但社会、文化衰落,贫穷落后,城市面貌杂乱不堪。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结束了数千年封建王朝统治的历史,但是军阀混战,日寇入侵,革命尚未成功,就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这是北京经历的最惨痛的历史,什刹海周边经常出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悲惨现象。

1949年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北平和平解放使得北京城的整体格局和风貌得到保护。同年10月1日,新中国宣告成立,定都北京,人民成了主人,北京换了天地,从此获得新生。在城市市政设施建设方面,仅1949年和1950年就连续疏浚了内、外城河道水系,包括什刹海上游德胜门水关外的护城河及已经淤塞的六海水系,整治了周边环境,恢复了什刹海对北海、中南海的供水,水流畅通,水清岸绿,面貌一新。遗憾的是20世纪60年代“文革”期间,什刹海又遭到严重破坏,这场灾难使得北京城和什刹海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尘。1978年12月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始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什刹海迎来了继往开来复兴的新时机。

二、海域探微——什刹海走向新时代

海域泛指汪洋如海的积水潭水域历经沧桑形成的什刹海三海地域,探微寓意从什刹海全局着眼、细微处着手,探求其发展之脉络。其初衷是寄希望于从细微处探求保护、传承、发展大计,研究什刹海海域资源要素的形成与发展来展示什刹海精神,回顾、检验、梳理、归纳什刹海14年间的研究成果提高再认识,为推进什刹海保护与研究建设工作进入新时代做出新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1980年4月中共中央书记处对北京城市建设方针的四项指示(以下简称“指示”)和1983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的批复(以下简称“批复”),指明了城市规划建设的方向,确定了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的城市性质,明确要求北京的各项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都必须服从、服务和充分体现这一城市性质。批复指出,首都北京是历史文化名城,北京的规划建设要反映出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革命传统和社会主义国家首都的独特风貌;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兴建住宅和文化、生活服务设施,这是建设现代化城市的基本条件;大力加强环境建设,把北京建成清洁、优美、生态健全的文明城市。要求加强对首都规划建设的领导,改革城市建设管理体制,解决条块分割、分散建设、计划同规划脱节和建设资金不足等问题。依据“指示”与“批复”精神和要求,市政府于1983年9月24日批准西城区什刹海风景区整治方案,成立了西城区什刹海风景区整治指挥部(简称指挥部),中共西城区委书记陈元任指挥部指挥。从1983年初冬起,开展了以军民共建为主体的整治什刹海地区的群众活动。1984年2月,由北京市常务副市长白介夫主持的整治什刹海动员大会迈出了军民共建整治环境、绿化环境的关键的第一步,拉开了保护、整治、开发、建设什刹海的大幕。

1989年8月首都规划委员会办公室在怀柔召开了西城区政府委托清华大学编制的什刹海历史文化风景区总体规划(以下简称“什刹海景区总体规划”)专题审议会(以下简称“怀柔会议”)。会议要求,根据会议提出的相关意见进行修改后上报市政府审批。

在此关键时刻,中共西城区委、区政府于1990年2月批准成立了什刹海研究会。在研究什刹海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以什刹海研究会为平台,以“内脑”与“外脑”相结合,以专家学者为主体,邀请各方有识之士和基层群众参加研究什刹海的社会学术群体。

这一群体确立了以学术研究为先导、规划先行的原则,坚持从全局着眼、细微处着手的研究方法,加强对什刹海景区经济与社会、历史与现状的调查研究,在完善、实施什刹海景区总体规划研究工作与编纂《什刹海志》两件大事过程中,形成协调促进的工作机制,为区委、区政府继续规划建设什刹海迈向新时代建言献策做出了贡献。

(一)军民共建,整治什刹海

1983年,西城区委、区政府针对什刹海风景区的实际情况认真贯彻了中共中央书记处对北京工作的指示和党中央、国务院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精神,发挥了以军民共建为主体的群众路线精神,迅速推进了整治工作的进展,取得了精神的、物质的丰硕成果,为保护整治开发建设什刹海迈出关键的第一步,展示了军民团结奋进,少花钱为民做好事做大事的精神和作风。什刹海研究会从成立之始即参加军民共建什刹海义务劳动,在编制什刹海景区规划的工作中继承了这种精神和作风,进而形成优良传统。

(二)明确景区性质、任务,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从1993年起,什刹海研究会重温了1983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历次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批复精神、学习党的十四大及市委七届八次全会贯彻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精神,并结合什刹海景区总体规划实施情况,于1996年10月以“什刹海建设管理与展望”为题,向西城区委、区政府和区有关部门作了综合汇报,其中心意见是在什刹海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相当严重,其原因主要还是从领导到群众对景区性质与功能定位的认识问题,尤其是一些领导重经济发展、轻文化建设。针对存在的问题,什刹海研究会在综合汇报中建议软件建设、硬件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提出要进一步了解景区区情的优势和劣势,提高对景区性质与功能定位的认识,继续整治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中的脏、乱、差,加强环境建设与文化建设,以及大力发展旅游业等建议。

1997年,什刹海研究会乘党的十五大东风,听取专家意见,建议区委召开“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与精神文明建设研讨会”(以下简称“精神文明建设研讨会”)。这次研讨会是1996年建议的继续,进一步推进了环境建设的发展,抑制了成片拆迁破坏胡同肌理的开发,纠正了急于求成的想法;明确了宁慢勿乱、慢中求进的工作思路,建议在保护环境、保护资源、保护文物古迹的前提下,引领什刹海的发展,提出“什刹海文化”新概念的研究,凸显新时代的特色。这次研讨会强调了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都的高度,以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来认识什刹海,研究、建设、弘扬什刹海文化,为营造什刹海良好的文化环境,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2003年《什刹海志》编纂出版,影响广泛深远

1990年什刹海研究会一成立,就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与支持下,根据北京大学教授、什刹海研究会名誉顾问侯仁之先生的倡议和指导,将编纂《什刹海志》列入日程。经过十余年的不懈努力,于2003年2月出版,得到区政府的表彰和有关部门的推荐交流。当时《什刹海志》评审组在评议中指出:在全国101座历史名城中就一个地区编纂出版一部55万字的志书前所未有,实属首创,希望全国101座历史名城都这样做。《什刹海志》获西城区2003年度科技进步一等奖。《什刹海志》展示出根据资源构成要素将什刹海海域研究范围由跨东、西两城区界、占地146.7公顷的历史文化风景区,延扩至包括历史悠久的北护城河在内占地400余公顷的什刹海社区(扩大的景区、保护区);显示出首都北京独具特色的旧城中轴线和京杭运河终点码头的古往今来,反映出什刹海地区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革命传统和社会主义国家首都的独特风貌以及斜街、曲巷与民居四合院的“海味”魅力。

与此同时,对什刹海历史文化的研究随着时代的演进而日益发展,什刹海银锭桥的修缮、汇通祠的重建、金丝套地区的保护、恭王府府邸的开放和万宁桥的整修以及“胡同游”、“水上游”文化旅游项目的开发吸引来国内外的国家领导人、企业家和各界知名人士及广大游人了解什刹海、了解北京城,使什刹海的社会影响逐步扩大,什刹海的知名度逐步提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承中发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成果成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新内容、新形式,日益发展成为什刹海文化的主流文化,在什刹海研究会出版的书刊中多有记述。如仅《什刹海志》大事记中记载的1999年建成占地8400平方米的什刹海前海文化广场一例,就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这个小小的文化广场承载着新时代的新文化、新气象,展示出什刹海随着北京的改革开放走向国际舞台。1999北京国际旅游文化节盛装行进表演主席观礼台就设在前海文化广场南侧,直至2002年连续数年,北京国际旅游文化节行进表演主席观礼台均设于此。这期间《什刹海志》大事记中还有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温家宝、李岚清、万里、贾庆林、费孝通等都曾来什刹海或前海文化广场视察、观光的记述。江泽民总书记在前海文化广场说:“北京变化很大,湖边有树有花,空气新鲜,是早晨锻炼的好地方。这样的地方要多建一些,向市民开放”。李岚清副总理还曾来到前海小公园,与正在休闲散步的市民亲切交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万里在市委书记贾庆林陪同下至前海公园视察;国务院原副总理、恭王府修复委员会主任谷牧在新华社香港分社原社长周南、北京市副市长汪光焘陪同下视察了恭王府,指示要在三年内全面修复恭王府,对外开放,完成周总理交付的任务。

2000年7月14日应市政府邀请驻京外国新闻记者和各国驻华使馆新闻官员七十余人也来什刹海参加“胡同游”和“水上游”消夏联谊活动。

2002年2月20日,市委书记贾庆林和侯仁之、郑孝燮、张开济等专家参加后门桥修复竣工仪式。

同类推荐
  • 中华民俗文化——中华节俗

    中华民俗文化——中华节俗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中国民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它是一种创造于民间又传承于民间的世代相习的思想和行为的传承性事像。它以有规律的活动约束人们的行为和意识,这种约束力来自习惯势力、传袭力量和心理信仰。
  •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瑞典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瑞典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写作内容与语言的重要来源。写作的素材、语言的积累、习作的技巧唯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获取。主题阅读为学生进行习作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因为主题阅读与随意读、泛泛而读效果是不一样的,有主题的阅读首先是主体的提炼与确立,在一个主题的统领下,让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章,积累了大量的语言,丰富了情感体验,并从中习得方法,是解决学生作文时不再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的有效途径。
  • 祝酒辞大全

    祝酒辞大全

    本书是一部祝酒辞的选集,收入了各类祝酒辞数百篇。这些祝酒辞大多符合祝酒人的身份,符合当时的各种环境,可以作为酒宴上祝酒时的参考。作为一种酒文化,祝酒辞也有不少传统的成分,值得学习借鉴。
  • 给孩子讲点国学精粹

    给孩子讲点国学精粹

    本书囊括的国学精粹,包含经、史、子、集四部的经典及发展,也收纳了古代科学、艺术、文学方面的精华,以及影响中国的12位历史人物。
  • 温古知今

    温古知今

    2010年,一个权威智囊机构评选了全球最具影响力的领导,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温家宝荣登第一。温家宝每次在重要谈话上都会引经据典,使人眼前一亮,那些诗句无不闪耀着总理的博学和智慧,让我们追随那些诗句,再次感受那些经典诗句所散发出的无尽的魅力。《温古知今》辑录了温家宝总理在历次谈话中所引用的古语和古诗句,并追根溯源,加以评析,更有对温家宝总理引用古语谈论当下问题的妙语点评,有利于我们了解一个血肉丰满、饱含着大爱而又博学多才、学富五车的总理。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同命相连

    同命相连

    [花雨授权]尹臣,一个初出茅庐的室内设计师,萧乂,一个成熟冷漠的主治医师,两人合租住在了同一屋檐下。一次意外使尹臣对萧乂好感渐深,慢慢地萧乂的感觉开始变质,所有的一切在那一晚之后开始脱轨,两人开始暧昧的交往……
  • 娱乐之PD人生

    娱乐之PD人生

    为了偿还父亲的巨额医疗费,王时言参加了电视台的公开竞选,因此走上了一条属于PD的路。
  • 恶魔人间行

    恶魔人间行

    火枪大炮的时代,本应该过时的恶魔却因为塞斯的存在而开始悄然复苏。一改往日残忍疯狂的作风,学会蛰伏的他们隐藏在阴暗中等待着塞斯的信号。届时,恶魔的大军将重现人间。
  • 元素流

    元素流

    起于微末,靠颜值吗?靠出身吗?靠关系吗?我李想,靠我自己,小人物为什么不能成为大牛。
  • 元兽次元

    元兽次元

    没有什么想说的,自己看下去就知道了。。。。
  • 穿书后赖上反派大佬

    穿书后赖上反派大佬

    (甜宠,无虐)穿书后,赖雨果开始疯狂追求大反派墨邵庭!赖雨果怼男主女主:“没办法,以前眼瞎,现在眼睛好了,自然得找更优秀的男人!”“我和墨邵霆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墨邵霆:.......
  • 苍炎大帝

    苍炎大帝

    看一个懵懂少年,如何成为一代大帝。逼格和头,绝不能低!作战到底!
  • 同学少年不言情

    同学少年不言情

    青春年少时的单纯,情感的懵懂,爱情的初生,演变出一个个的故事。一切都是干净的,小心翼翼的。一棵稚嫩的幼芽,柔嫩得让人无法忘记,那是永远埋在心里面的甜美,生命的一声春雷。主题的核心:最初的爱。这本书中写的都是学生之间的很纯洁的爱情。其实坏蓝有好些读者都不是学生了。这本书带给人的感觉就像是在讲我们自己以前的事情。
  • 九极神尊

    九极神尊

    加入了北荒之地众多势力之中的通幽门,但没钱没势的他却无法成为内门弟子,只能沦落成一个杂役都不如的外门弟子,而且还受尽了欺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