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925800000012

第12章 窥书窥心(4)

在小说集《石泉城》中,几乎全是这样破碎伤怀、意味繁复的故事。在阅读中我时常被简洁而极富张力的细节击中,不得不从椅子上站起来打开窗户抽支香烟。《甜心》中,“我”和情人阿琳送阿琳的前夫博比去警察局,博比因为签假支票和抢劫便利店要蹲监狱了。这是古怪而不符合生活常态的送别,况且这送别是在一个孩子的注视之下进行的。在警察局门口,博比把手枪扔到座位上说:“我本想杀了阿琳,但我改了主意。”博比入狱后,“我”和阿琳把枪扔到河里,然后是场貌似寡淡的对话。阿琳问:“你不会为了另外一个女人而抛弃我吧,会吗?你仍是我的甜心。”在小说中,字里行间流溢着叙述者的无奈、疲惫和尴尬,如同我们在生活中遇到难堪事时所采取的态度:默默承受,然后让这承受成为一种令人狐疑的美德。

理查德·福特的小说中,主人公的身份有着惊人的一致性:要不是“我”、“我”的情人或孩子,要不就是“我”的父亲、母亲以及母亲的情人。《石泉城》如此,《大瀑布》如此,《乐天派》如此,《甜心》和《共产党》更是如此。他们的职业也很雷同:男人大部分失业,要不就是诈骗犯、偷车贼,女人通常是酒吧女。人物背景之单纯简直让人咋舌。可以说,跟卡佛一样,理查德·福特小说中的人们也通通是在社会底层煎熬的人。如果说这些人拥有什么,那么,永恒的孤独感和持续坠落是唯一也是最好的拥有。但就是这些不断重复的人物身份,不断重复的背叛与出走,在哀而不伤的叙述中一点点凸显出貌似模糊实则鲜明的个性,最后以优雅简洁的方式打动我们内心里最静穆也最坚硬的那一部分。

卡罗尔·斯科莱尼卡在《雷蒙德·卡佛:一位作家的一生》这本传记中,曾数次提到理查德·福特与雷蒙德·卡佛交流的场景。卡佛认为,福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我的一片心》是“几年来我所读过的最好的书”。他们还常在吃早饭时谈论打猎和钓鱼——在他们的小说中,打猎和钓鱼都是司空见惯且异常重要的场景。他们都是小人物的代言人,然而他们又如此不同(朋友们在谈论他们时,还常常提到布考斯基。可我觉得,布考斯基小说的粗鄙叙事和糟糕文本没有任何意义,《苦水音乐》是这些年我读到的最无聊的小说集)。美国评论家莫里斯·迪克斯坦在《普通人:卡佛、福特和蓝领现实主义》中提到,卡佛的简约主义是一种“经过现代主义的怀疑与绝望情绪锻造的现实主义”。而卡佛和福特的区别在于:卡佛绝望,而福特在绝望的缝隙里,埋藏着不易察觉的怀疑和微弱渺小的希望(譬如《焰火》,女人为了让自己的丈夫重燃生活希望,手持焰火在雨中舞蹈)。从个人口味和对小说的理解上说,我觉得理查德·福特比雷蒙德·卡佛更富有才华,且能将才华物尽其用,不浪费一毫一厘。

如果说理查德·福特有缺陷,那么我想说,他有点饶舌。几乎在每一篇小说的中间或尾部,他都会很合时宜地来上那么一段议论(他那么懂得分寸和技巧,让你无话可说)。尽管这议论不无道理,我还是很想用铅笔将它们重重划掉。如果去掉这些文字,我承认理查德·福特的所有短篇小说,都是完美无瑕的短篇小说。

阴冷不乏光亮的《死水恶波》

《死水恶波》,初读会以为是篇类似约翰·斯坦贝克《菊花》那样的小说。水泵修理员哈里应邀到乡下修理水泵时,碰到了农妇艾达。艾达的丈夫不慎触电身亡,哈里目睹了艾达变成寡妇的过程。接下去艾达有意无意接触哈里,在干萎的草丛里聊天的细节甚至有些引诱的意味——读到这里,我还在拿艾达跟《菊花》中的艾丽莎比较,觉得她们骨子里是一类人:渴望逃离,只不过一个无意识,一个有意识。在哈里看来,艾达的眼里“充满了对他的欲望”。他为她情迷意乱,幻想带她逃开这一潭死水。可他却无意间发现了秘密……离开小镇时艾达跟哈里说:“我能跟你走,我会对你好的。”哈里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她,并且道出她谋杀了丈夫的事实。结局是艾达用扳手打晕了哈里,而哈里只能躺在地上看着天上的“宇宙碎片”。到了这里,蒂姆·高特罗用更冷酷的叙述将自己跟约翰·斯坦贝克彻底区别开来。

在蒂姆·高特罗的小说中,类似《死水恶波》风格的不少。《灭虫人》中,以灭虫为职业的菲利克斯似乎就是上帝的一双眼睛,窥视着每个家庭分崩离析的过程;《合法偷窃》中,被妻子抛弃的酒鬼拉多想找份工作,不承想廉颇老矣,更深重的灾难在等候着他;《赌桌上的调味酒》是一篇关于爱情的小说,读起来五味陈杂……可以说,蒂姆·高特罗笔下的主人公,全生活在路易斯安那州的农村,他们都是小人物,而且是已经被麻烦缠身,或者即将被麻烦缠身的小人物。虽说蒂姆的小说跟美国南方的小说传统一脉相承,但与他们不同之处也颇为明显,那就是小说中的亮度更强烈,人心更软嫩温厚,瞬息的人性光芒让人心生敬畏。

蒂姆·高特罗极少重复自己。理查德·福特的小说集《石泉城》中,几乎每篇小说里都有离家出走的母亲、失意的父亲、丈夫的情人,或母亲的情人。蒂姆跟福特的区别在于,他小说里的人物都是独特的、无重叠的,《死水恶波》里的哈里是水泵修理员,《晚间新闻令人胆寒》里的杰西·麦克尼尔是火车司机,《赌桌上的调味酒》中的一帮赌徒身份各异——他们是挖泥船上的厨师、司炉工、水手……蒂姆·高特罗会在小说中不厌其烦地使用一些陌生的名词和专业术语。我想,蒂姆·高特罗肯定是A型血。他对细节和陌生领域的热爱让他在写作时千方百计地搜罗大量的相关资料(那个时代还没有google),为了掌握这些陌生的知识他曾煞费心血,所以在小说中要不遗余力地展现、小心翼翼地卖弄。这无可厚非。我喜欢A型血的人。如果没有猜错,杜鲁门·卡波特肯定也是A型血。

永远的《逃离》

有个好哥们私下里跟我说,其实爱丽丝·门罗获诺贝尔文学奖他挺失望的。他的理由出乎我的意料又让我忍俊不禁。他很郑重地说,我倒是希望村上春树获奖,那样的话门罗就不会被更多人关注,她只会成为我的“秘密武器”。我必须承认,他是个可爱的老男人。

知道爱丽丝·门罗是2009年,当时买了她的短篇小说集《逃离》,可并没有读。2011年在鲁院上学期间,北大教授陈晓明先生在给我们讲课时极力推荐她,这才回过头去细读《逃离》。说实话,当时的阅读体验是,这个生活在小镇上的女人,真的是位小说家中的小说家。那本集子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侵犯》《逃离》和《沉寂》。

《侵犯》讲的是刚搬到小镇上的女孩劳莲,意外地交上了一个在酒吧当女招待的朋友德尔芬。德尔芬对劳莲似乎怀有一种格外的关注和温柔,这种温柔和关注让人心生疑窦。但我们很快知道了,德尔芬多年前有个私生女,送给了别人。她认为劳莲就是她曾经失去的女儿。劳莲以为自己知道了真相很痛苦,也许对于一个十多岁的女孩来说,这样的经历足够让她寝食难安。在这里门罗显示了高超的技艺,她是怎样描写劳莲的呢?“她肚子里既感到胀又感到空虚……因此她一进屋就直奔厨房的碗柜,给自己倒了一大碗早餐必吃的燕麦片。家里没有枫糖浆了,不过她找到了一些玉米糖浆。她站在冰冷的厨房里吃了起来——连靴子和外套都没有脱,一直看着新变白的后院。白雪使得外面的东西清晰可见,即使厨房里灯光是亮着的。她看见自己在玻璃上的影子映衬在白雪覆盖的后院、岩石和长青树枝之前……”门罗没有对女孩进行心理描写,可女孩内心的波动起伏却分毫毕现。接下去她装病休学,直到德尔芬登门来访。事情也真相大白,原来劳莲的父母确实领养过德尔芬的女儿,不过已在一场意外中丧生。劳莲确实是父母的孩子,而不是抱养的。最后一幕,劳莲和父母以及德尔芬把夭折女婴的骨灰撒到雪地里。回家路上,劳莲的睡裤上粘了很多蒺藜。她发疯似的想把它们从裤子上摘下,可很快所有的手指上都沾满了蒺藜。她唯一能做的,仅仅是坐着不动并耐心等待……一场心灵风暴袭过,那些貌似消逝的伤害,还是如这细小棘刺般扎入灵魂,让当事人每每回望,仍感到不适和焦虑。门罗在这篇小说里用的是全知全能的视觉,让我惊讶的是读完时,竟忘记她是如何在人物间腾挪转换的。这是一种技巧上的高明,更是叙述上的一种高明,略显温暾的叙事中,她让我们全然忘记了自己挑剔的目光。

《沉寂》中,一个女人等待自己失踪的女儿归来。年华老去,她搬了几次家,换了几任男友,从一个着名的主持人变成了一个穷困潦倒的隐士。而离家出走、寻找心灵平衡的女儿仍无音讯。小说最后,将近二十多年过去,她偶遇女儿的同学,才晓得女儿早已嫁为人妇,养了五个孩子,过着富裕的生活……她被女儿彻底遗弃了,女儿的逃离将她置身于一个滑稽悲凉的位置:她成了曾经的女儿,而女儿,成了曾经的她。这篇小说中,骨子里绵延不绝的寒冷让人窒息,如枯棘扎喉。门罗自己曾经说过:“我想让读者感受到的惊人之处,不是发生了什么,而是发生的方式。”她委实轻而易举地做到了。她的叙述永远那样平静自如、舒缓有序,如夜晚之巨河流,只听得河水流淌之声响,却看不到河流汹涌之姿态,而那种河水与暗夜交融的磅礴气势,却早已将我们笼罩其间。

有位好友曾在微博上力赞爱尔兰短篇小说家克莱尔·吉根,认为就短篇而言,她超越了门罗。随后又有几位女作家附和。我不太赞同她们的看法。不过男人与女人的眼光总是迥异,这很正常。克莱尔·吉根的小说委实很好,小说集《南极》和《走在蓝色的田野上》精致典雅,举重若轻,刀剖一角,痛感隐约,可无论是语言结构,还是对人性复杂性的揭示,都远远不如门罗来得自如老辣。吉根清浅,门罗则庸常、绵长、含混、歧义。“庸常”让读者有种冷暖自知的通感,“绵长”则让文字余味沉实醇厚,而“含混、歧义”,无疑就是黑夜里的那束星光——你不晓得它来自哪个星系,也不晓得它距离如今有几许光年,然而它委实闪耀在我们的头顶。

如今关于门罗的评论铺天盖地,也就不必再劳神去分析她的文本。也许,对一个已经盖棺定论的作家,质疑和借鉴才是我们应该而且能够做的。

同类推荐
  • 超级潜伏

    超级潜伏

    它无孔不入,世界上最伟大的间谍都为之服务,全世界的风吹草动尽在掌握之中,令对手心惊胆战;它冷酷无情。跨国追杀前任领导人,使其喋血他国;密探遍布全国,国人谈之无不色变:高效!强悍!无所不为!一个人抵得上一支军队,这就是它——前苏联情报机构克格勃。本书揭秘世界上最大的超级间谍组织。
  • 隔岸风尘

    隔岸风尘

    本套书是女作家张廷珍的散文随笔集,分为《张廷珍散文随笔集·倒挂的玫瑰》《张廷珍散文随笔集·隔岸风尘》两本。作者以女性的视角从人性入手,发现人性之美,歌颂爱情,并用今天的视野,看历史人物情爱世界。作者行文流畅,语言个性突出。
  • 带笑的匕首

    带笑的匕首

    本书收录了作者30多篇作品,内容包括:欧洲人晒骄傲、司马迁三回邮件、李真阎王殿争辩、局长的背影等。
  • 李渔美学思想研究

    李渔美学思想研究

    这是一本研究明末清初的戏剧理论家、剧作家、小说家李渔美学思想的专著。在李渔丰富的美学思想史,作者以他的戏剧美学、园林美学、仪容美学作为研究对象,突出了李渔美学思想的精华,并做了细密的、颇有见解的理论阐释;作者以历史发展的眼光,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李渔在这三个领域对前人的继承和他独自的贡献;对国内学界研究较少的李渔的仪容美学,作者做了开启性的研究。这是国内目前比较系统研究本渔美学思想,并有一定理论深度的著作。
  • 厚黑丛话(套装共6册)

    厚黑丛话(套装共6册)

    《厚黑丛话》是作者把旧日作品和当时新近的感想糅合写之,中间许多说法,已越出厚黑学范围,而仍名之为《厚黑丛话》者,因种种说法,都是从厚黑学生出来,犹之树上的枝叶花果,是从树干生出来,题以厚黑二字,示不忘本也。
热门推荐
  • 那些樱花所包含的感伤

    那些樱花所包含的感伤

    他们都是普通人家的孩子,他们都没有很高的颜值,但是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对他们来说都不是那么的普通。他们经历爱恨的磨砺,中间不断的插入新的人,到了最后,他们是否还能走在一起?
  • 冒牌小神仙

    冒牌小神仙

    看到过倒霉的没看到过韦辰这样的,好不容能穿了个小越了打算好好活一把,00XX的竟然跑到不知道哪的变态地方,来就来吧!你还让我在一个幼稚儿身上复活,这个破身体除了粉嫩得流油还有什么好处,偶还以为能过把神仙瘾,结果……我的老天呀,你怎么能这样对我,韦辰举起中指问候你一家……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真龙气2

    真龙气2

    民初,张天师携子南下寻找真龙气,引出一场千古未有的奇事。民国第一相士袁度,为何隐居江南小镇?化外奇人蓝云天,为何踏足中原?天师传人之争,六十三代天师究竟谁来执掌?天下龙脉精华,真龙气究竟在何处?一切的一切,尽在《真龙气》。
  • 网游之绝色天骄

    网游之绝色天骄

    一代传奇兵王,机缘巧合下,成为一群大学MM在网游《天骄》中的护花使者!从此,狂练升级、暴虐BOSS、恣意PK,调笑美女,组建帮会,统帅国战,称霸寰宇。爱与恨,血与泪,情与义的不断交织,一代兵王为我们演绎了一段段惊心动魄的故事……
  • 狂帝的贴身奸臣

    狂帝的贴身奸臣

    一场穿越爆冷女皇成了他的养成女主,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摄政王妃是他护短干妈,高昌国女帝帝是他亲妈,你以为只有他不想干的,没有他不敢干的。这世上有最厉害的三把剑,有通往星海的系统,死灵大军,呼风唤雨的巫族,世人膜拜的神山使者,伟大的先哲,虚幻的神魔……黄门出身的宠臣,权倾天下,威震宇内的大奸臣。“天有二日,地载八方。寰极御宇,唯你独尊。胜负由我、不由天。”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铁路

    铁路

    人生就像铁路,它总会通往一个相同的地方,而这些一切,都不是为了最后的终结
  • 沙弥尼戒经

    沙弥尼戒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道事记

    道事记

    道教为何式微?龙虎山正一道从何而来?白日飞升的天师张道陵到底是正是邪?太平道,五斗米道,鬼道教,正一道之间又有何恩怨纠葛?欲知详情,请看八字纯阳的道门大能转世,身世孤苦心理扭曲的孤儿,如何在如今道门式微道法不存的社会中寻求心灵的慰藉,如何走出一条自己的求道之路?——山野假真人《道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