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154500000001

第1章 开篇老百姓的金庸(1)

金庸的全部小说表达了民间百姓从历史上长期传承下来的乌托邦思想:这个乌托邦既不同于道家弃圣绝智、不问性情的小国寡民,又不同于儒家建立在血脉观念上的尊卑世界,更多的是与墨家“天志”面前人人平等的“大同世界”(墨家的乌托邦)相重合的理想境界,但又修正了墨家的乌托邦——这主要建立在恢复义的原始意义的基础上。

1.金庸之诞生

说起来很有些奇怪,金庸进行武侠小说创作似乎完全出于偶然:1955年,《香港商报》急需武侠小说连载以招揽订户,金氏的好友罗孚遂向该报推荐了金庸。后者赶鸭子上架,用自己家乡——浙江海宁——关于乾隆皇帝的民间传说为由头,写出了他的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1〕。结果是出人意料地大受欢迎。金庸欣喜之余一发而不可收,甚至为连载自己的武侠小说还创办了后来在香港声名赫赫的《明报》。到1972年写完封笔之作《鹿鼎记》为止,短短十几年内,居然写出了十二部长篇小说,三部中短篇小说(长篇分别是《书剑恩仇录》《碧血剑》《雪山飞狐》《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飞狐外传》《连城诀》《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侠客行》《鹿鼎记》,中短篇是《白马啸西风》《鸳鸯刀》《越女剑》);1994年,由大陆权威的出版社三联书店推出的《金庸作品集》就多达三十六卷。

当然,说金氏创作武侠小说纯粹出于偶然并不全对;假如我们投机取巧地套用海明威的话则可以说:金庸的创作自有一座“冰山”样的心理/文化上的准备,至于好友推荐这般具体由头,大可看作浮出海面的“冰峰”。不过,正是这般具体由头,无意之中,造就了当代中国文学的一大奇观,凡有华人的地方,一定有金庸的武侠小说,以至于有人惊呼,在中国文学史上只有两位作家、两部作品真正做到了家喻户晓,真正写尽了中国的人生:一是曹雪芹及其《红楼梦》,另一便是金庸及其武侠小说〔2〕。此说或可见仁见智,也非常可能让某些患有鲁迅所谓“贵恙”的人反胃或者不屑,倒还是摸准了脉搏,揭出了一些真相。

“家喻户晓”并不是优秀的别名,与杰出甚或伟大更是风马牛不相及。事实上,武侠小说一向被正统、严肃的学术界不无鄙夷地称作“通俗小说”而难入其高贵法眼。虽然20世纪初叶就曾有人盛捧“鼓吹武德,提振侠风”的《水浒传》〔3〕,主张小说创作应“演任侠好义、忠君爱国之旨”〔4〕,甚至号召时人编辑“以侠客为主义”的杂志〔5〕,沈雁冰却站在为新文学鸣锣开道、摇旗呐喊的立场,斥此为小市民的“迷魂汤”〔6〕;郑振铎则无师自通地从接受美学角度,痛贬武侠小说之流行,无非是读者“悬盼着有一类超人的侠客出来”,“宽慰了自己无希望的反抗心理”〔7〕;就连几十年后的金庸也迫于压力,不得不承认武侠小说虽然有一点点文学的意味,但基本上还是娱乐性的读物〔8〕。而在一个提倡“血与泪”的文学革命的时代(即新文学草创的时代),“娱乐性”早已被宣布为过去(时)的东西。搞得一些武侠小说名家满面惭愧,乃至宣称自己是被逼为娼,甚至立即宣布要“退出说林,不愿更为冯妇”〔9〕。即便在今天,正如陈平原先生所指出的,虽然有金庸这样的武侠名家横空出世,也引起了部分好事者的关注,“但在正统文化人心目中的武侠小说仍是毒害青少年的‘文化垃圾’”〔10〕。——从前说武侠小说是小市民的“迷魂汤”,现在又变成了青少年的海洛因,看来问题还都出在武侠小说上。

但摆出一副社论面孔的学术界似乎忘了,它津津乐道的作为“纯文学”的小说,与通俗小说一样,都起始于和正史文化(史官文化)相对立的民间野史文化〔11〕。——被强行分为纯文学和通俗文学的,不过是同出一母的兄弟。真实的情况刚好是:世上并没有纯文学和通俗文学之别,只有优秀的文学和不优秀的文学之区分。姑且不忙论述这一点,退一万步说,我们只需要问,当年的《三国演义》《水浒传》之流不也正被正统文体(比如诗、文)所打击和嘲笑吗?《金瓶梅》被断言为“诲淫诲盗”,吓得作者连姓名都不敢署,倒给其后貌似高深的学者准备了铁饭碗。《红楼梦》呢?那是破落户的惆怅,很长一段时间也难入经生儒士的尊眼,至于走红甚或火暴,不过百余年间的事。即便是号称“言志”的诗歌,长久以来也被看作“载道”之文的“余事”。今人以西洋小说为参照,以为只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只有马尔克斯、博尔赫斯才是纯文学,才称得上正经、严肃,殊不知华莱士·马丁(W. Martin)早已为这种说法的荒诞不经道出了行状:小说在西方地位低下的迹象至今还能看到〔12〕——哪管你是乔伊斯还是普鲁斯特!这大约还不是“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的穷措大之举吧?

重要的不是这些,而是金庸的出现,恰好足以让自封高雅的批评界大感难堪:一方面依然是采取痛斥和不屑一顾的态度,却又无从打倒;另一方面是高度赞扬以至于推崇备至,却又找不到切合实际的批评方略。这差不多算得上一个不大不小的报应。鲁迅曾讽刺过自封高雅的林纾等辈:“四万万中国人嘴里发出来的声音,竟至总共‘不值一哂’,真是可怜煞人。”〔13〕虽说是针对“崇文言而贬白话”所发的议论,用在这里怕还有些道理。是啊,面对此情此景,批评界又该怎么办呢?

学术界无论如何应该注意到一点:为什么以金庸等人为代表的新武侠小说在今天还有这么大的市场?为什么他的作品会经久不衰?新武侠小说一般都以古代为时空坐标,这和关注国事民瘼的现实主义(更不用说现实本身)相距何止天壤,为什么众多读者偏偏喜欢与自己的现实人生处境八竿子打不着的古人的恩恩怨怨、爱恨情仇呢?这一切难道真的不值得深究,哪怕是从社会学的角度去深究?

曾经风靡一时的港台作家尤金、琼瑶等人,在大陆读者心目中曾经留下的印象,现在恐怕已经烟消云散了——至少随着读者从少年变为成年,他们(她们)的影响力已经逐渐减缩到了最低程度,而金庸仍然是中国大陆各阶层读者心中一块巨大的磁石——犹如《书剑恩仇录》中大漠古城王宫里的那块巨型物件——仍在吸引读者、挑逗读者的胃口。这有一印再印的三联版《金庸作品集》为证。面对如斯境况,我们也许不应该保持缄默。鲁迅《狂人日记》里那位疯子有言:“凡事须得研究,才会明白。”对我们来说,情况依然是这样。让我们把所有关于“通俗”的武侠小说的言论、所有关于金庸的“说法”(不论好坏),都暂且悬置在胡塞尔(E. Edmund Husserl)的那个括弧内,先从“心灵现象学”的水平上来一番检讨再说。

2.替人民做梦

接受美学的重要原则,就是要考察某一部(类)作品包含着何种程度的“期待视野”(Horizon Expectation);期待视野越大,但还不至于和读者的心理渴求完全同一时,读者从中获得的共鸣愈强烈,不言而喻,该类作品的消费量也就越大(不一定越优秀)。欣赏者在进入欣赏过程时,并非像神偷那样,以“妙手空空”的心理白板去“顺应”文本,而是以一种完整的内在经验模式和心理期待去“同化”文本,并由此得到对自己内心需求的证实——这就是期待视野的本义。期待视野的形成,涉及读者的志趣、爱好、个人情怀以及时代与社会思潮;而最大者,莫过于潜藏在读者心中的集体无意识。荣格(Carl G. Jung)说:“(集体无意识)并非来源于个人经验,并非从后天中获得,而是先天地存在的。”〔14〕荣格那个看似玄虚、让人摸不着头脑的“集体无意识”,其实具体地来源于一个民族长期的历史承传和“积淀”,并通过我们的行动和动作得到彰显。“考察某类作品包含着读者何种程度的期待视野”,最主要的,大概就要数考察它包含何种程度、何种形式以及何种内容的集体无意识。

遗憾的是,以此为角度去探寻金庸及其武侠小说存在的合理性的工作,目前做得还太少;武侠小说的合法性,单凭一句“存在即合理”的黑格尔式断语其实并不济事,它和说武侠小说是“文化垃圾”“迷魂汤”并无差异。华莱士·马丁说,文学评论家很少屈尊去研究流行的、公式化的叙事类型,如侦探小说、现代罗曼司、西部小说、连续广播剧;如果它们的无意识内容能够被发现,它们也许会提供一些有关我们社会的有趣信息〔15〕。华莱士的提醒固然让人神往,听见尤其是听懂的人好像并不多。金庸的新武侠小说堪称另一种意义的“现代罗曼司”。虽然他笔下的时空是古代中国,但这并不妨碍读者的兴致。

郭靖呆鸟一个,却机缘巧合学成绝世武功,立功杀敌,声名响逾身后(《射雕英雄传》),这该为那些“想当元帅”却未当成的“好士兵”提供了多少想象和意淫式满足!韦小宝以流氓无赖之身,却幸御七个出身高贵的绝色美女(《鹿鼎记》),让那些偷偷摸摸找情人、一门心思渴望婚外恋的现代人多想回到小说中,代替“阳具有无限活力”(胡河清语)的小无赖……更重要的是,当我们在“形势一片大好”的车站、码头,甚至家中遭抢劫、遭伤害,却不敢也无力拼死向前讨公道和讨“说法”时,自然希望令狐冲(《笑傲江湖》)、袁承志(《碧血剑》)、乔峰(《天龙八部》)、张无忌(《倚天屠龙记》)、胡斐(《雪山飞狐》《飞狐外传》)……从书中出来,替我们打发眼前的混账玩意儿,如同他们在金庸笔下经常做过的那样。

唐君毅意味深长地感叹道:“侠义之精神,则由宅心公平,欲抱不平,以显正直,而归平顺”,并“伸展人间之委曲,使千里之外,闻风慕悦”〔16〕——用海子的一句诗说,“我们在千里之外的沙漠上”就听见这种可爱的侠客精神了。金庸的小说在中国有这么大市场,无疑与中国漫长的重人治不重法制的帝国制度,噩梦般久合必分、久分必合的离乱史有关——“物不可以终通,故受之以否;物不可以终否,故受之以同人”〔17〕,就是对这种离乱史最有哲学意味的总结;也和由此形成的渴望被救助而不是自救的民族心理有关。侠客,就是金庸为我们提供的众多救助者中最诱人的一种。

有人指出,中国的侠是为了一种不属于自我的、指向他人的义而行侠〔18〕。“指向他人”正好与“被救助”的心理期待一拍即合;“在我们的观念里,侠是一个急公好义,勇于牺牲,有原则,有正义感,能替天行道,纾解人间不平的人。他们虽然常与官府为难,但总站在民众一边”〔19〕,这就更把话讲白了;至于侠客“可以济王法之穷,可以去人心之憾”〔20〕,更是一语道破,决不遮遮掩掩;而“真是行侠仗义之人,到处随遇而安。非是他务必要拔树搜根,只因见了不平之事,他便放不下,仿佛与自己的事一般,因此才不愧那个侠字”〔21〕,人们渴望的,恰好是这种“见了不平之事”“便放不下”的人物……郑振铎曾经挖苦他那个时代的读者悬盼有一类超人的侠客出来宽慰自己无希望的反抗心理,虽说是站在“反对党”立场讲话,却颇见功力。顺便说一句,也就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同意陈平原先生的观点:武侠小说之流行,也许并不是一桩值得庆贺的好事,哪怕是在今天,哪怕是在今天的朗朗乾坤当中。

侠一出现,便引起了统治者的高度恐慌。韩非申斥道:“侠以武犯禁。”〔22〕一个“犯”字可圈可点。荀悦则说:“世有三游,德之贼也。一曰游侠,二曰游说,三曰游行。立气势,作威福,结私交以立强于世者,谓之游侠。”〔23〕这个评语来得意味深长。君不见,大字不识一筐的张无忌“立气势”当了明教教主,整日里大谈多角恋,而他的“私交”杨左使、范右使还筹划让他当皇上哩。若不是野心家朱元璋犯上作乱锁拿教主,明朝的天下肯定姓张(《倚天屠龙记》)。而这似乎有野史为证。据说,刚当皇帝的朱洪武曾志得意满地对刘基说:本是沿途打劫,没想到弄假成真。吓得刘伯温连忙伸出头去,看看是否有太监在偷听……张无忌其实有机会“弄假成真”的,只不过据金庸说他不是一个好的政治家而已〔24〕。伪侠客兼小流氓韦小宝,混迹于清宫与天地会,赢得了敌对双方的共同好感,大儒顾炎武甚至建议让他当皇帝,以救我大汉民族于清人之水火(《鹿鼎记》)……

同类推荐
  • 中华诗词名句鉴赏全读本

    中华诗词名句鉴赏全读本

    本书遴选了几千年来我国诗词作品中的上佳之作。这些诗词流传久远、脍炙人口,具有极好的欣赏和实用价值。本书所选诗词名句均注明朝代、作者、出处,并收录原文,以便读者对照、窥其全貌。每句诗词加以准确的注释和译文,使之适宜阅读,便于查考、运用,并且在赏析部分对每一首诗词的创作背景、文学价值、艺术成就进行了阐释,力求让读者对这些诗词有更为全面和深入的了解。相信广大读者在学习、欣赏、运用中华古典诗词名句时,本书必定大有帮助,值得典藏。
  • 华池歌谣

    华池歌谣

    本书共收集革命老区华池县在各个时期的较优秀的歌谣四百篇,包括传统歌谣,革命歌谣、当代歌谣三部分。全面反映华池歌谣的发展过程,目的在于弘扬传统文化,激励人们的爱国热情,增强人们热爱华池,建设老区的时代责任感。
  • 奥威尔书评全集(上)

    奥威尔书评全集(上)

    “承认现实的恐怖,以这种方式将它消解。葬身鲸腹——或承认你就在鲸腹中。”——乔治·奥威尔。【作者简介】乔治·奥威尔(1903—1950),英国伟大的人道主义作家、新闻记者和社会评论家,传世之作《一九八四》、《动物农场》脍炙人口,历久弥新,被誉为“一代英国人的冷峻良心”。【内容简介】奥威尔可谓是20世纪最发人深省且文笔最为生动的随笔作家之一,他以过人的精力和毫不妥协的语言,用笔和纸与其时代的偏见进行抗争,也因此而闻名于世。本书收集了迄今所能搜集到的奥威尔在不同报刊、文集中发表的长短书评,横跨奥威尔的整个创作生涯,其中包括《查尔斯·狄更斯》、《在鲸腹中》、《评》等多个名篇,以近百多万字的篇幅,呈现奥威尔书评的全貌。本书为三卷本套装的第一册。
  • 钟表的成长之歌

    钟表的成长之歌

    当代诗歌的进程中,70后诗人的山场,随之而来的迅速崛起,确乎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枓,不仅诗歌读者感到意外,而且诗歌界内部也感到意外。对冇些诗人来讲.由于70后诗人的登台,原先似乎清晰可辨的当代诗歌发展的脉络变得模糊起来,甚至变得无从把握。原来设想的从始于1970年代的地下诗,延伸到朦胧诗,再转换到第三代诗歌,并进而扩展到后朦胧诗的这一当代诗歌的谱系,本来就在上世纪90年代的诗歌中遭遇了离析,但在诗歌史的评述上似乎还有折中的办法。而70后诗人的星火燎原,则彻底捻灭了人们对修复原先的当代诗歌谱系的动机和可能。
  • 先知:纪伯伦散文诗选

    先知:纪伯伦散文诗选

    他是一百年里当之无愧的金句王。他的文字出现在生日、婚礼、葬礼等时刻。其诗行、格言多被人在歌词、演讲、致辞中不断征引。其作品被视作人生经典、心灵解药,甘地、罗丹、披头士、冰心等人受其深刻影响。东方诗哲纪伯伦经典作品集合,囊括代表作《先知》、箴言录《沙与沫》及16封私人书简,讲述永恒的爱与真理之美。他直面人之为人的各方面——爱、父母、友谊、善与恶,洞察人性异常复杂幽暗之处,提供生活各阶段都适合阅读回味的智慧箴言,让人平静,体悟幸福。
热门推荐
  • 特种警员

    特种警员

    我只是个警察,一个来自未来的警察。
  • 星空光年

    星空光年

    广袤无垠的深空就在自己面前,世界的真相就在你触手可及的地方,来吧王珂先生加入我们,加入这个血肉的狂欢。
  • 九道葬区

    九道葬区

    修吾战刃,杀向九天,抛洒热血,一往无前,无论神妖佛魔,灵鬼傀邪,杀!杀!杀!这是一个关于灵气复苏的故事,这是一段注定在时间长河内回荡的史诗传说,少年元镇,自联邦地球而来,踏入山海古界,一步一步揭开古老神话的面纱.....
  • 富兰克林自传

    富兰克林自传

    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1790),美国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外交家和科学家、实业家。出生在波士顿一个皂烛制造商家庭。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利用一切空闲时间刻苦自学,通晓了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和拉丁语,还大量阅读了欧洲各国的历史、哲学、文学著作,对自然科学和政治经济学也有很深的研究,最终成为他那个时代的佼佼者,并领导美国人民完成了独立革命,成为和乔治-华盛顿同享盛誉的领袖人物。
  • 兽兽大佬一大窝

    兽兽大佬一大窝

    医疗世家小姐穿越兽世,无意间救了一头狮子,却捅了兽人窝。豹子大哥太狂暴。黑鹰二哥太恶劣。狮子老三有情人。墨蚺老四太霸道。灰狼小五病太多。在被一群大佬折磨的快抓狂后,小青梅出现。个个如跟屁虫一般。既然如此,小女子告辞。
  • 二号法医室

    二号法医室

    我叫易寒,是一名刚从法医学院毕业的学生,自从我出生以来,家中衣食不缺.但是好景不长,在我高二那年,父亲却惨死在了家中。临终前他告诉我千万不要去使用那张黑色的银行卡,否则也会落得一样的下场.
  • 永生葫芦

    永生葫芦

    凡人仰望于天,妄图修道永生。他们逆转阴阳,参悟因果,夺天地造化,想要走出一条永恒不灭之路。天道悠悠,古往今来,从未听说过有人能够达到真正的永生,永生的秘密究竟是什么?凡人所修,如果只是为了活的更长,那修行又有什么意义呢?没有人能够回答。这是一个满脑子只想赚钱娶媳妇的山村少年,在捡到一个葫芦后,偶然间踏入修行之路的故事。——————————相见便是缘,二狗感谢所有点进来,观看这本书的道友,谢谢大家的支持!
  • 别撩我了

    别撩我了

    一个在不熟的人面前有一个乖巧的皮囊,但在家人和朋友面前是被称为长在别人笑点上的人,对恋爱有着无限向往和幻想的女高中生。他是一个校霸,学霸还是校草,所有女生的梦中情人,十分冷漠,冷酷,无情。但因为遇见了她,才知道原来他所有的温柔都给了她……他以为要他来撩她,没想到母胎单身的她却把他撩到不能自己,更没想到她只是玩玩他,当她提分手时,他要死要活,死皮赖脸不愿分手……
  • 京华一梦

    京华一梦

    一朝穿越王侯府,惯看山雨覆云倾。============================她无意中穿越到正德十二年,在湖北安陆兴王府内,与他不期而遇。彼时,他还不是那个刚愎自用喜怒无常的君王,她亦不是那个于风起云涌之时,周旋于朝臣的宫人。安陆的三年,只为知音,遍唱阳春。命运的序幕已于此时悄然拉开,她与他,一步一步,淡然相伴,白首不离。本文未经考究,所以诸位看官们请眼下留情,只当看个故事吧。另:谢绝一切友情收,友情推。
  • 魔逆情

    魔逆情

    那一世吾辗转天地之间行途万里只为寻你容颜那一年吾跪地仙宫门前叩首千遍只求见你一面那一日汝嫁入灵殿泪流满面白绫悬梁悲化剑那一夜吾三步白头抚剑成魔轮回生世魔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