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181100000040

第40章 后记(4)

基于这样的境况,黑色在这里被更加复杂化了:它不仅承载了性质惨重的希望,而且还是希望的底色,是需要再生和破茧而出的底色。这种底色正在呼唤另一种颜色和另一种颜色的帮助。如果我们把《蹂躏得体无完肤》《兽行》和《收复失地》联系起来观察,这种底色的严重性就昭然若揭了。《蹂躏得体无完肤》说的是日本人在如何践踏旨在限制日本人为非作歹的“九国公约”,在如何肆无忌惮地行凶作恶;《兽行》说的则是画面上口中衔刀子、双手系皮带(那是因为刚刚发泄完兽欲)的日本人在如何奸淫杀掠。《兽行》的内容算得上是对《蹂躏得体无完肤》所表达的主题的具体化。但《收复失地》正是对这两者的抗议。有意思的是,《收复失地》作于1938年,前两幅漫画则作于1937年。这个时间序列,也许正好反映了张仃从职业漫画家阶段走向“抗战漫画家”阶段的心路历程。也就是说,希望是残酷现实生产出的宝贵“遗产”,不管这个希望在眼下是如何的渺茫和虚幻,但它作为中国人的昂贵食物,须臾不可缺少。这同时也表明了,从前悲哀与愤怒的职业漫画家,现在已经成了一位战斗着的漫画家。

如果说,职业漫画家阶段的黑色在漫画家张仃手中的“美学效应”更多在于真实,在于真实地描述和传达那个年代中中国人民悲哀、悲惨的生活,在抗战漫画阶段,黑色则成了具有悲壮色彩的希望,它的目的在于反抗,而且以其色彩上的黑,指明了这个希望的悲壮气质。这全部的意思不过是:抗战漫画的黑色,继承了职业漫画家阶段的黑色的全部语义学遗产,但又将前者向前推进了一大步。这使得张仃这两个阶段的作品之间也具有了逻辑上严谨的承传关系。

任何一个有成就的艺术家,其艺术都有自身的生命,而这个生命是自然而然地到来的,是水到渠成的,容不得一丁点“强扭”的成分。时代和漫画家集体的火热生活教育了漫画家,也教育了漫画家心目中的黑色,更教育了漫画家心中的黑色所具有的伦理学内涵,使从前悲怆、忧郁的伦理学,一跃而为充满希望的伦理学。这或许就是“自然而然”和“水到渠成”的真实意思。

张仃的漫画有一个值得特别一说的特性,那就是画面始终填得很满。这似乎有些违背向来强调“含蓄”的东方美学精神,也似乎是在和向来追求“神似”而不是“形似”的文人画唱对台戏。无论是职业漫画家阶段的绝大多数作品,还是抗战漫画阶段的几乎所有主要作品,基本上都无一例外。这使张仃的漫画给人一种强烈的、不由分说的视觉效应。画面填得很满,排除张仃在漫画艺术上的风格追求不论,仅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恐怕正是因为他有太多的话要说、太多的情感需要宣泄所致。这也不难理解。因为那毕竟是一个发生了太多“事故”、产生过太多悲惨“故事”的年月。这些“事故”和“故事”,需要一些有良知和正义感的艺术家对它们作出解释、评注、判断和理解。从这个意义上看,张仃几乎毫无剩余空间的漫画画幅,确实满足了众多“事故”和“故事”的吁请。罗兰·巴尔特认为,艺术风格是一种心境蜕变的结果。假如巴尔特的看法是正确的,那么我们也不妨匆匆下结论说,张仃将时代“事故”和“故事”的吁请,转换为一种美学风格,也是“心境蜕变的结果”。在他的艺术心理和时代内容之间,确实达到了一种精确的共振,也确实有着惊人的同一性。

在这段时间里,作为武器的漫画,在张仃那里也得到了空前的利用。无论是抗敌漫画巡回展,还是筹建漫画速成班,其目的并不在漫画本身,而是要尽力将漫画置换为唤起民众的工具。没有必要讳言,作为漫画家的张仃,也许从一开始就不是一个纯粹的画家。这不仅仅是因为时代反对纯粹的艺术和艺术的纯粹,也不仅仅是新文化运动以来,一切艺术形式都有着工具论的传统,更是基于艺术家的良心本身。在水深火热中求生存的人,是不在乎求生存的方式是否优美的,他们更看重这种方式的有效性。这种方式也必须要与时代有及物的上下文关系,必须要努力和自己的时代之间产生足够大的摩擦力,从而让自己变得更加有力、有效、有用和有意义。与张仃那个时代绝大多数的艺术家一样,张仃为艺术赋予了过多的工具意义。艺术被理解为一个非纯正的空间。但这归根结底是时代强行赋予艺术的责任和良知。

漫画作为一种外来的艺术形式,秉承其传统,也一向被认为是各种美术形式中,最能面对现实直接发言的形式。在时代内容与漫画的根本内涵之间,确实有一拍即合的地方。张仃在这一方面是幸运的:通过他的艺术天分,他照顾到了漫画本身的特性,赋予了漫画相当高的艺术性;通过他的血性和良知,也让漫画适时地、恰当地承载了时代内容,以及时代所需要的心理指标。也就是说,在民族革命与漫画创作之间,从自发到自觉的转换过程中,张仃很快就找到了契合点。而通过的方式,就是让色彩改变含义——无论是美学上的含义,还是伦理学上的含义,让色彩说出它在一个严峻的时代应该说出的话。民族革命的严正要求,也因此在黑色中得到了近乎完美的体现。这是张仃的幸运,也是他所钟爱的黑色的幸运。

包装革命生活

职业画家的短暂生涯消失后不久,在1938年,张仃作出了一个对他的一生有着决定意义的选择:像许多同时代的热血青年一样,他投奔了火热的革命圣地延安。那确实是一个火热的、在视觉上充满了红色的地方,是共产党的党旗遍地飘扬的处所。在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延安被描述为一个盛行“红色机器舞”的地方。人们扭着秧歌,挥舞着长矛,而长矛上总不忘系上红巾。后者象征着革命火红、热情、喧嚣和声势浩大的庄严气氛。而在那片贫瘠、广袤、堪称荒凉的黄土地上,红色无疑是最有视觉冲击力、最能激发人们战斗欲望的颜色。一个在国统区内用黑白色块进行漫画书写的愤怒的漫画家,能适应这种具有巨大冲击力的颜色吗?事实上,虽然初到延安,并在鲁迅艺术学院美术系做教师的张仃过得并不太愉快,但他还是选择了长久地留在这里。他给了自己另一个任务:尽可能适应这种颜色,因为这种颜色确实比他所钟情的黑色更表征着希望,更有热情,也更为乐观。他年轻的灵魂也需要这种颜色的荡涤。

但投奔延安,至少给画家张仃带来了两个问题,却又不可不提:作为一个有着浓厚自由主义倾向的、有着烈火一般热情的年轻人张仃,几乎很难适应延安高度政治化、纪律化、军事化的氛围;而作为一个在文艺政策上强调歌颂而较为反对暴露的地方,延安熄灭了漫画家张仃继续“漫画”的热情。

因为不管怎么说,也无论漫画怎么变,讽刺和夸张总是漫画最重要的特性,漫画也总要针对主流社会造成的后遗症发言。从根本上说,漫画是彻头彻尾的自由主义者。人们之所以在众多的美术品类之外,还要发明一种叫做漫画的东西,其实正着眼于漫画的自由主义特征。这是美术自身的幽默:当其他的美术品类被主流意识形态一一招安和收编时,美术还可以仰仗漫画的自由主义精神,保持自身的尊严。从某种意义上说,漫画就是美术的预见性和幽默感的直接产物。而现实的情况是:无论在任何地方,只要有人存在,就肯定有主流社会和主流意识形态。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在延安,漫画如果不被红色同化,就一定会和红色的主流意识形态发生冲突。这种冲突的强烈,并不比它在别的地方产生的冲突力道更小。有意思的是,早在张仃去延安之前的1937年9月,毛泽东就已经在全党范围内作了《反对自由主义》的报告:

革命的集体组织中的自由主义是十分有害的。它是一种腐蚀剂,使团结涣散,关系松懈,工作消极,意见分歧。它使革命队伍失掉严密的组织和纪律……这是一种严重的恶劣倾向。

自由主义的来源,在于小资产阶级的自私自利性,以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革命利益放在第二位,因此产生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自由主义。

……

我们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积极精神,克服消极的自由主义。一个共产党员,应该是襟怀坦白,忠实,积极,以革命利益为第一生命,以个人利益服从革命利益……

这绝不能仅仅理解为巧合。而更有意思的是,张仃对自己身上的自由主义倾向也有着很深的认识。张仃这样描述过自己:“延安七年,我一直未入党,心里一直很矛盾。我虽然信仰共产党,但觉得自己是个散漫的艺术家,不够格,入了怕给党添麻烦,自己也受束缚。”(王鲁湘:《大山之子——画家张仃》,第46页)在这种情况下,有着浓厚自由主义素质,已经习惯了黑色以及黑白色块混用的张仃,放弃自由主义成色浓厚的漫画创作,也就是不难理解的了。这似乎也有旁证。

1942年2月15日至17日,延安美协在延安军人俱乐部举办了一个“讽刺画展”。当时的《解放日报》对此作了较为谨慎的,但十分合乎漫画根本品质的报道:“作品共七十余幅,内容为对延安新社会中所残存的某些弱点,作严正之指出。”有些令人惊讶的是,这些讽刺画中,没有一幅出自短短几年前还是漫画界风云人物的张仃之手,它们的作者是华君武、张谔、蔡若虹三人。据说毛泽东在看了这个画展后,说过一番意味深长的话:“对人民的缺点不要老是讽刺。对人民要鼓励。”

也许是因为土法上马的漫画的作用太小,造成的冲击力不大,也可能是延安对线条式的东西没有对文字性的东西那么看重,总之,这些有“严正之指出”意味的作品,没有像文字性的《三八节有感》《野百合花》那样遭到猛烈批判,仅仅是受到了毛泽东轻描淡写的批评,它们的作者也没有王实味那样的悲惨命运,应该说是相当幸运的。张仃没有蹚那趟浑水。除了其他方面的原因(比如工作性质等),也许是他深刻地认识到了,他惯用的黑色与圣地延安之间存在着十分严重的冲突,从而使他免去了可能因漫画带来的个人厄运。

事实上,除了刚到延安为一些友人——比如艾青、萧军、丁玲——画过肖像漫画,并被有些人斥之为有意“丑化革命作家”外,张仃再也没有画过漫画。因为漫画的讽刺特性、自由主义行为,和革命以及革命的赤色逻辑产生了广泛的冲突。革命甚至不需要个人之间偶尔流露出的友善式幽默感。红彤彤的延安和张仃擅长的黑白色块在颜色上也产生了对立。这对视色彩为生命的画家来说,确实是致命的。张仃很识相地收起了画笔,将自由主义藏在了心中。应该说,在延安,张仃很快就有效地克服了对于黑色的热情。他降伏了黑色对他产生的心理冲击力。实际上,呼应着抗战漫画阶段的黑色的内在要求,张仃正在努力寻找一种新的替代色,准备为圣地延安更好地服务。

但年轻、热情并被红色所强烈感召的张仃,并没有因此完全放弃创作。他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工艺美术上。正是工艺美术,使张仃在艺术与革命之间找到了一个非常微妙的平衡:既宣泄了他创作的冲动,又让这种冲动尽可能地满足了革命的要求。漫画的自由主义之火熄灭了,因为它对革命有害;代之而起的则是对延安、对革命有利、有用的其他方式,是从单纯的笔墨纸张、色彩线条和黑白色块,走向了纯粹的实物形式:木头、椅子、土陶、毡子、麻绳、壁灯、屏风、匾额、南瓜、冬瓜、劳动模范等等,这就是工艺美术和设计以及布置劳动成果展览。工艺美术和劳动成果展,既向延安展现了火热的革命色彩和这种色彩带来的辉煌成果,也向外界展示了革命的要义和革命的乐观主义、革命战无不胜的纪律性。

在延安,张仃主持设计了很多“工艺品”。其中有几件特别值得一说。首先是装饰“作家俱乐部”。按照王鲁湘《大山之子——画家张仃》的记载,情况是这样的:“装饰作家俱乐部时,张仃就地取材,利用本地的木材、土陶、土毡,把它弄得尽量古朴高雅。座椅全设计成折叠式的,里面绷上麻绳,外面蒙上灰毛毡,再用土蓝布扎上两道蓝边,烫上作家俱乐部的徽记。壁灯是倒扣的娟制蓖罗,样式很别致。本色木条做成长方格子的屏风,糊上土纸,往墙角一放,显得很洋气。张仃还在进口处设计了一个酒吧,萧军的爱人王德芬就在酒吧后面卖酒,也就是本地的土白干……张仃还给作家俱乐部设计了会徽——一团熊熊燃烧的烈火中的一把金钥匙,还配上了一条标语:作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让张仃感到意外的是,这个创意又引起了一些非议,有人责问张仃:究竟党是盗火者,还是作家是盗火者?究竟谁有资格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党还是作家?(参见王鲁湘:《大山之子——画家张仃》,第42页)

同类推荐
  • 终站之前

    终站之前

    作者在生命暮年,在与癌症面对面的搏杀中,对人生、生命和亲情有了很多不一样的感悟,这部自选集可说是一生的回顾和总结。作者乐观地在人生“终站”之前忆双亲友朋,细说往事,读者可窥其一生意趣心志,也可感受到作者豁达、独立而坚韧的品质。
  • 中外电影文学故事(下)

    中外电影文学故事(下)

    我们精心选编了这本《中外文学名著故事总集》,它将世界公认的最具代表性的文学名著,一一改编成故事形式,文字尽量通俗易懂,内容尽量保留精华,以使广大读者可以通过最简捷的形式,畅快阅读中外文学名著的精华。书中汇集了十个方面选题的20册专辑,其中:有极具想象、浓墨重彩的神话传说;有光怪陆离、匪夷所思的科学幻想;有扑朔迷离、谜底意外的侦探故事;有德昭日月、流芳百世的名人传记;有美好柔情、感天动地的爱情颂歌;有恢宏浩大、金戈铁马的战争史诗;有谋略过人、才智出众的智谋叙事;有身处险境、绝处逢生的探险见闻,涉猎了读者喜闻乐见的文化精品的所有领域。一卷在手,纵览名篇
  • 一叶慈悲

    一叶慈悲

    本书为姚凤霞的散文集作品。共分为四辑:望海潮、如梦令、千钟醉和满江红。散文体现了作者对曾经生活过的故乡的深深眷恋,深度描写了她少儿时的故乡,展现了她的父辈,以及家乡之乡民与名人多姿多彩的生活。散文整体昭示了作者的的胸怀与境界,更是呈现了她对人类生活品质的悉情关注。
  • 受益终生的精粹:受益终生的诗歌精粹

    受益终生的精粹:受益终生的诗歌精粹

    电影、诗歌、国学、西学、美术、文学、音乐、处世。从浩如烟海的这些人文艺术作品中,作者用精炼、经典的标准,以青少年的角度,拣选出一篇篇美文、一幅幅名画、一部部佳作、一首首名曲。集成使人终生受益的5个单册,另以代表中华智慧的诸子百家与充满哲理的西方先贤大师名言名篇编辑成《国学精粹》、 《西学精粹》,这既是了解学习人类人文艺术的上佳之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家藏书籍。
  • 沉默的大多数

    沉默的大多数

    自从我辈成人以来,所见到的一切全是颠倒着的。在一个喧嚣的话语圈下面,始终有个沉默的大多数。——王小波。王小波以卓越的文采,众醉独醒的姿态对社会道德伦理、国学与新儒家、个体尊严以及小说、艺术等方面进行了酣畅淋漓的剖析,表达了有理有趣的观点。时隔二十年,依然如同清流一般,读来让人沉思,让人捧腹,让人拍案叫绝。王小波说: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我所愿,我的一生就算成功。我开始得太晚了,很可能做不成什么,但我总得申明我的态度,所以就有了这本书——为我自己,也代表沉默的大多数。
热门推荐
  • 嘘宝贝好好睡觉

    嘘宝贝好好睡觉

    下午,天色昏昏沉沉的,顾林林知道她要面对遥远的未来面对他,那个曾经伤害她的人,秘书:总裁顾小姐回来了
  • 天台路迷

    天台路迷

    习武至极封神为武士,音乐至灵封神为乐师,艺术至美封神为唤魔师,学者至博封神为术法师,人间大贤封神为梦行者。这是人间与神陆亘古不变的法则。孙天,深谙末路伤太极与霜山雪太极的习武少年,为追寻已在神陆的她走向天梯学院的封神之路,殊不知,如今的神陆以并非他想象的样子……随着剧情的深入,包裹在文字中的悬念会层层剥开,这里有你身边的影子,这里有你不知道的神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不是天下

    不是天下

    她是21世纪平凡少女;一朝穿越才知原来这才是她的国度;从懵懂无知,到扮猪吃虎;看她在玄气国度如何风生水起。他是传说中最有钱的商人;从未想过会因一人,宁愿散尽所有;只愿换她一笑。他是内个最冷酷的存在;却总是抓不住她的方向;到底是用她换天下;还是只要田夏。人人都怕他;只有她敢直视他的存在;那他可不可以拥有她?
  • 白赤人生

    白赤人生

    本书写一个大山里穷孩子的一生,因家境贫穷父母外出打工,从记事就和爷爷奶奶一起在家留守,初中在独自在笑寄宿,途中辍学和父母去干砖厂,和堂哥去大城市进厂,初入社会懵懂无知,年少轻狂误入歧途身陷囹圄,痛改前非重新做人出来后开始开始创业,到事业有成,达到人生巅峰,再到被人暗算,破产且身败名裂,又东山再起再度辉煌,把人生的从无到有写的淋漓尽致,把人生的大起大落写的淋漓尽致,叙述了他白手起家,赤脚闯天下的艰苦一生
  • 梦境归来做才子

    梦境归来做才子

    曾梦见格莱美放声高歌,曾梦见嘎纳手捧金棕榈,曾梦见诺贝尔颁奖现场发表演讲,曾梦见建国初期全民一心,曾梦见武侠世界江湖逍遥,曾梦见末世来临丧尸横行,曾梦见仙佛争锋踏剑遨游......梦想照进现实,梦境归来,传奇人生从此刻开始!天籁之音,如椽巨笔,演技非凡,才高八斗,点石成金,这都不是梦想。歌坛天王,畅销作家,国际影帝,著名导演,商界巨擘,莫正阳集于一身!国民才子,霸道来袭!
  • 执光之舞

    执光之舞

    执光舞——操纵着光芒像舞蹈一般优美华丽的战斗着。交错变幻的时空,超强版本的阿凡达,身患绝症的少年为何要一次次的嘶声怒吼。为了甩脱那一道道束缚着灵魂的枷锁,这可怜的孩子,在爱与恨的边缘,一次次痛苦的挣扎着。男孩拖着伤痕累累的躯体,默默的仰望着遥远的星空。究竟是所有人都错了,还是只有我错了。
  • 试验品

    试验品

    这个爱情来自于一句玩笑的开始,朱少杰用一千万和艾丽莎达成了寻找爱情的交易,朱少杰为了爱情,为了那种温暖和幸福努力改变着,随着艾丽莎父亲的离世,母亲思念成疾。朱少杰由于桃花山陵园的销售决然将母亲送到了精神病院的事情,艾丽莎的心再也激不起爱情的火花。
  • 强势魔妃被扑倒

    强势魔妃被扑倒

    她是异世来的魔,穿越成天王朝的废材丑颜嫡小姐,强势归来,智斗蛇蝎心肠的姨娘,表里不一的庶姐,渣男,成了世人眼里的绝世妖妃,惹谁都不能惹的魔女,当她遇上他,说:你长得太漂亮了,比我还漂亮,我不要你,他说:那我去毁颜了,以后你就没这么漂亮的人带出去拉风了他是世人眼里天王朝的残废噬血王爷,有着世人不知的绝世美颜,他负尽天下,只为她红颜一笑,用尽温柔只宠她一人,他说,只要你喜欢的,我会赔上全世界去找,她答:我喜欢那边那个美男,还有这个,他说:全世界的男人,你只能有我一个,她说:惹上我就要有背负罪孽的觉悟,背叛我就要有下地狱的准备,只因我是个魔,他答:为你我早成了魔,我们刚好配一对,只为你。
  • 异世大界

    异世大界

    仙魔大战争夺,仙族用十方神器把魔族的十大凶兽给打入人间,魔族的凶兽被打入人间后,魔族损伤惨重,最后逃到魔界,仙族将十方神器放在了九大门派中并由大长老亲自看守,还有一个因仙族的小小失误而流放在了一个婴儿体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