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204500000010

第10章 铁面无私的包拯

《铡美案》《狸猫换太子》等包公戏和《三侠五义》《龙图公案》等有关包公的古典小说中的故事是人们很熟悉甚至是家喻户晓的。戏剧和小说中的包公叫包文正,天生的一副黑脸,额上还有一轮月牙儿。他疾恶如仇、惩恶扬善、铁面无私、执法如山,不仅办案如神,能够审清大案、疑案,惩处真凶为民做主,而且他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龙子龙孙、皇亲国戚犯了死罪,就是谁出来求情也逃不过他的铡刀。这些戏剧和小说中的包公故事,大都是千百年来,根据人们的口头传说不断地加工,又经过小说家和戏剧艺人的反复整理而成的。所以说,大部分是反映人们美好愿望的文学故事和艺术形象。但是,任何文学作品和艺术形象都有来自现实社会中的生活原型的。根据《宋史》记载,北宋真宗至仁宗年间确实有一位叫包拯的清官,他就是包公戏和包公小说中包青天的生活原型。

包拯是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生于宋真宗咸平二年(999)。二十八岁考中进士,朝廷授予他大理评事的官衔,命令他到建昌县去当县令。包拯是一位孝子,受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影响很深,认为“父母在不远游”,加上父母年迈多病,就没有去上任。随后朝廷又让他监理和州税务,父母不愿随他去,于是又辞了官职,一心一意在家侍奉双亲,一直到父母相继去世,守丧期满,仍不愿离去,认为现实的官场并不是刚正不阿的人的场所。后来在四邻乡亲的劝说下才离开家乡,按朝廷的旨意任天长县知县。

初到天长县,就有个人跑来县衙告状:“县老爷,昨夜不知哪个偷牛贼把小人家耕牛的舌头给割掉了,小人一家的生活全靠这头耕牛,以后可让小人怎么生活呀!万望县大人帮小人找到这个贼人,让他赔偿小人耕牛!”

包拯听完,想了一想,说:“你赶快回去,把你那头没舌头的牛杀掉卖了肉,还可以卖回点银子。”报案的人一听,哭着说:“大人,这案子如果不破,我们全家今后就没法生活了。”包拯安慰他说:“你放心回去杀牛,案子会破的。”

这个人只好无精打采地回去杀牛卖肉了。消息传开,村子里的人们都赶来买牛肉。几天以后,又有一个人到包拯那里揭发,说村里有人违反法律私杀耕牛,请县大人追究杀牛人的罪行。原来,宋朝的法律规定,私宰耕牛是犯重罪的。包拯马上扣下其人,大声喝道:“大胆刁民,你割了人家的牛舌又来告他宰牛,还不从实招来?”上告人顿时大吃一惊,吓得瘫倒在大堂上,喃喃地说:“我认罪,我认罪。因为小人和他家有仇,就偷偷地割了他家牛的舌头,再告他私宰耕牛,这样他就不但没有了耕牛,还因此获了重罪,一举两得,就给小人出气报仇了。但是,大人您破案如神,是瞒不过去了。小人愿受刑罚。”

由于在天长县政绩显著,包拯很快升任为端州(今广东肇庆)知州。这可是一个肥缺,因为当地所产的砚台即端砚是享誉全国的名牌,是贵族和官吏们难求的上品。历任知州以上贡朝廷为名,每年白拿上贡朝廷端砚数量的几倍砚台,用来给权贵行贿送礼求官或中饱私囊个人发财。因此,极大地损害了端砚制造商的利益,使端砚业濒临倒闭,严重阻碍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包拯到此上任,带头一砚不取,并发布文告约法三章:一是不准以任何借口白拿端砚;二是制砚者只需按规定数量向官府交砚纳税;三是可以按实际价格花钱自由买卖。这样一来,制砚人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市场繁荣起来了,当地的经济也发展了,大家从心底里非常感激包拯。

有一个砚商为了表达对包拯的景仰之情,带着一方祖传的名砚要送给包拯。他十分诚挚地说:“包大人,自从您来了,我们才有了活路。请您收下这方砚,这是我代表端州所有制端人表示一点小小的心意,请您务必接纳。”包拯很受感动,但又很严肃地说:“你们的心意我领了。但我发布的文告是让所有的官民都执行的。如果我收受了这方砚,我的命令就不会有人听了,端砚也就完了。请您想一想,是端州所有端砚重要,还是您这一方砚重要啊?”砚商万分感动,带着这一方价值连城的名砚回去了。包拯当了三年的端州知府,离任时没有带走一块砚台。端州人为了感戴他对端州的贡献和清廉,特地用一块大砚石给他立了碑,上刻:“包公之名高于端砚。”

宋仁宗皇五年(1053),包拯调到故乡庐州任知州,有个堂舅父以为这回可有靠山了,乘机为非作歹,不顾王法,后来被告到包公那里。包拯不但没有因是舅舅就包庇,反而要更加从严处理。于是马上派人把舅舅捉到官府,严厉审讯。舅舅见此情景,跪伏在地,连声求饶。随舅父赶来的一些亲戚,纷纷上前说情。包拯见状越发气愤,不仅不听,反而大声地说道:“说情没用,谁让他犯法呢?”说完,命令差役将堂舅父当众打了几十大板,以此惩罚。周围的亲戚都吓得心惊胆战,不敢吭声,百姓拍手叫绝。从此以后亲戚们都不敢为非作歹了,社会上的歹徒们更不敢胡作非为了。

由于包拯执法严明,仁宗皇帝便将他调到最要害的地方开封府任府尹。这里皇亲国戚、宦官权贵云集,关系靠山盘根错节,异常复杂,但包拯凛然不惧。他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改革诉讼制度。旧制度规定,告状人不得直接到公堂,而是要先找有关官员转办。这样有关官员就乘机勒索钱财。包拯痛恨此风,允许告状者直接进公堂陈述是非。这一来,百姓更加信任包公,经常直接向他诉说自身的冤屈疾苦。当时朝廷内有一位叫张尧佑的人,因为他侄女是仁宗皇帝的贵妃,凭这个关系,皇帝任命他为三司使和节度使等四个高级官衔。对此,包拯很有意见,认为张尧佑无能少才,没有资格任这么多的官衔。于是,他向仁宗上疏,弹劾这个既有权势又有后台的大人物。宋仁宗看了后沉着脸问包拯:“包拯,难道朕连用一个人的权力也没有吗?”包拯进一步劝说道:“陛下,所有的权力都是您的。但是如果用人不当,不仅举国不安,还会对外无力,会让辽与西夏等外敌对我们产生轻视之心。让张尧佑担任这样的要职,就会让天下人议论陛下因为宠爱贵妃而有私心,不仅会损害陛下的威望与尊严,还会影响国家的长治久安。望陛下以天下为重,尽快解除张尧佑的职务和待遇。”在包拯的强烈反对下,仁宗免去张尧佑的两个职务,并说:“包爱卿计虑长远,忠心为朕着想。”同时宣布:今后后宫家族成员不得担任国家军政要职。

担任荆湖南路转运使的王逵,对当地百姓非常残暴、无恶不作,从不把老百姓当人看待,迫使人们走投无路,纷纷组织起来与王逵进行斗争。包拯知道后,连忙上奏,弹劾王逵如此迫害百姓,造成大害。朝廷怎么能用这类坏人危害国家呢?但是朝廷并没罢免王逵。那时候的任官制度,只要升上去多拍些马屁,再大的过失,最多调离原任,再到别处仍然有官做,有时反而还升了级。王逵在包拯的不断弹劾之下,被调为淮南转运使。这期间,包拯又了解到,王逵在担任江南西路连运使时,疑心洪州地方官卞咸到京城告发他的罪行,就密谋指使人诬告卞咸,制造了一场大冤案进行打击,株连了五六百人。包公忍无可忍,连上四道奏疏,反复说:“难道朝廷竟忍心让一个地区的老百姓,听任王逵去残害吗?”最后,宋仁宗在包拯义正词严且铁证如山的情况下,罢免了王逵的职务。

包拯历任监察御史、三司户部判官、谏议大夫、刑部郎中、礼部侍郎、天章阁侍制,以及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曾出知瀛、扬、端、庐、池诸州,权知开封府、御史中丞等职,授龙图阁学士,临终前任枢密副使。包拯在任职期间,一贯坚持原则,处处奉公守法,特别是在京城任职时,皇亲国戚、大臣权贵都非常畏惧他。不敢和他搞不正当的交易。史书称:“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而普通百姓却最为钦佩他,把他比作清澈的黄河水(宋代黄河流域树木植被未被破坏黄河水很清),连妇女儿童都知道他的名字,亲切地呼他为“包待制”。在京都范围内,传着这样一句民谣:“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包拯虽官居高位,权重一时,享受高待遇,在生活上却非常俭朴,衣食仍和普通百姓一样,史称其“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

宋仁宗嘉七年(1062),包拯正在衙门办公,突然发病,抬回家中不久就报病危。其时长子包意早已夭折,小儿包延年仅五岁。包拯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便留下遗训说:“后世子孙做官,如果有犯贪污罪的,不许回到我家,死后也不能葬进家族的墓地。如果不遵照我的意志,就不是我的子孙。”并吩咐将此嘱刻在石上,砌在堂屋的东壁。

包公去世后,仁宗皇帝赐谥号孝肃,并派人将他的灵柩护送到合肥老家,葬在城东五十里的大兴集。如今包公祠里的廊柱上,还嵌有一副对联,上写:

理冤狱关节不通自是阎罗气象

赈灾黎慈善无量依然菩萨心肠

同类推荐
  • 中国古典文学故事·忠义故事

    中国古典文学故事·忠义故事

    古典文学忠义故事有很浓郁的时代特色,故事中的背景奸臣当道祸乱苍生,有志之士无辜受难,但是结局大多是大圆满结局。好人有好报,报仇雪恨,坏人得到应有的下场。本书就为你节选了两个典型故事。
  • 向北向西-两位中国记者在“中俄友谊之旅”的行走故事

    向北向西-两位中国记者在“中俄友谊之旅”的行走故事

    本书通过自己的文章让从未去过俄罗斯的中国人全面了解这个白桦林的国度,讲述行走俄罗斯喜怒哀乐与难忘记忆。
  • 艾涧诗草

    艾涧诗草

    70后诗人在改变当代诗歌的面貌的同时,也引发了很多关于当代诗歌的新的问题。他们的写作会让我们重新反思当代诗歌的起点问题,也会促使我们考量不同的诗歌路径的问题。此外,对当代诗歌的代际关系,他们的写作提供了新的不同以往的挑战。这套诗系,或许能让人们从更多的侧面了解70后诗人是如何出牌的。
  • 唐诗宋词元曲(第十卷)

    唐诗宋词元曲(第十卷)

    唐诗、宋词是中国诗歌史上流芳百世的不朽丰碑,将我国的诗词艺术推向了最高峰。警句名篇被历代文人墨客所吟咏,以至名人评说“唐后无诗,宋后无词。”为了更好的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本着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兼顾,信达雅并重的原则,重新校订注释编纂了这部《唐诗宋词》,并配以清晰线描图,以飨读者。可谓“吟一首如遍品天下之敬醴,诵一句若尽阅华夏之圣观”!本书采取最为脍炙人口的经典选本,融合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作品,生动形象地阐发文学的主旨和意境,达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完美境界。
  • 雄师渡天堑

    雄师渡天堑

    三大战役之后,国民党政府企图凭借长江天险“划江而治”,阻止人民解放军南下。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和平谈判宣告破裂。4月21日,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人民解放军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长达500多公里的战线上强渡长江,彻底摧毁了国民党60余万守军的长江防线。23日解放国民党首都南京,宣告了国民党22年反动统治的灭亡。5月27日人民解放军解放上海,6月2日解放崇明岛,至此渡江战役胜利结束。此役,历时42天,共歼敌43万余人,为人民解放军解放全华东和向中南、西南地区进军创造了有利条件。
热门推荐
  • 肆意成疾

    肆意成疾

    一个谜团在她5岁时就埋下,她揭开迷雾后,亲人的离世,更多的苦难围绕着她,她再一次任务中失去了记忆,开始回归正常生活,她喜欢上了一个人,明恋。他出国学习,她执行任务,慢慢地磨合,他喜欢上了这个坦率真诚的女孩,两个走了好长一段路,任务完成,命悬一线,他执意娶她,婚后他们有了一个很可爱的女孩,很幸福。但真相也在一点一点逼近她。陆景预的出现,段舒佳的威逼,祁小柒死在她面前,宗鹤仅居然是宗清的孩子,一件件的谜团揭开,撕得她疼痛,她拿自己为赌注,最后陆景预后悔了,段舒佳入狱了,林煜白忏悔了,可曾经那些坐在北屿海边的六个人再也不会重逢。
  • 永恒魔天

    永恒魔天

    千年之后再次觉醒,以无上天资,成就盖世霸业。我名王浩,只手遮天。
  • 当月亮消失之时

    当月亮消失之时

    时空孤岛法则之一:无法通过门离开;时空孤岛法则之二:被无视之人会凭空消失;时空孤岛法则之三:每当有一个人消失之后……“10月8日晚,高一三班的十多个学生在教室等候着当晚将会发生的月食。月食的那一刻,教室中却突然断了电,挂钟的指针、手机的时间分毫不动——时间在这一刻结束了。”这一切被记录在了一本署名“关哲”的旧笔记本中,而其中遗漏的第三条法则——逃生法则,使得这篇记录失去了最重要的那个结局,是否有人逃脱了“时空孤岛”。
  • 星的反转

    星的反转

    一事无成的人,没有任何人给过他好脸色。但是自从遇见了它,他的人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 逍遥异界游

    逍遥异界游

    任逍遥是一位修真者,凭着自身的功力去到了另一个世界,并且看到自己的老婆女伯爵梅丽沙尔。在异界,任逍遥开始了他人生真正的征程。
  • 十斛绿珠

    十斛绿珠

    “繁华事散遂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繁华落尽,人去楼空,唯有金谷园中的牡丹依旧静静地开落,没有丝毫的抱怨与非议,就像是那兀自赴死的绿珠。那崇绮楼上的绿珠,她是否也曾为爱争论错与对;那么美丽骄傲的她,或许也曾走过感情的千山万水。也许她恨过吧?也许她怨过吧?或者更多的只是不知所措,又或许从未有过……
  • 穿王者之逝棋局

    穿王者之逝棋局

    人死之前的愿望都会实现的吧……那么我好想到达那个使我开心快乐的荣耀里去啊……那个少年的棋局,我也可以参加参加了……
  • 情殇宫阙:美人泪

    情殇宫阙:美人泪

    作为皇帝,他认为只要管理好国家就可以了,却与宠妃情定三生。他越来越意识到自己不光是皇帝,还是丈夫与父亲,他要面对前朝大臣的狼子野心,还要面对后宫妃子的明争暗斗“皇上,过些时候便该选秀了”“夫君,等新人进宫了,你可不许变心。”两人微微一笑,对吻……可惜好景不长,两人本想双宿双飞,可却因她,让他游走天下“快些,我们要起程了”…
  • 倾殁

    倾殁

    她,一生淡漠,找到亲人后,却被生父所终结一生;她,出生高贵,测出废灵后,被抛弃荒院受人白眼,落水而亡。大雨倾盆,“他”带着她来到这异世,她代替她活在这异世,为她报那血海深仇,俯视苍穹简介无能
  • 他的暮色

    他的暮色

    〖1v1双洁,双向救赎。故事纯属虚构,危险情节请勿模仿,不接受说玛丽苏〗安素曾经以为在酒吧和某个人的初遇是偶然,其实都是一个叫许淮哲的大佬的蓄谋已久,或许是从他许淮哲第1次在酒吧见到她时。她是有名的漂亮高中学生,而离开校园之后就是白桃,这些令人闻风丧胆的名字。原本说家庭出变故的这种人配不上哲爷,反而看到这些身份时啪啪啪的打脸。有人曾经说过,“哲爷原本高冷懒散,沉稳从容。可自从遇到了安素,他似乎把所有的温柔和慌乱都给了她了。这是我从未见过他为一个女孩儿那么上心那么紧张。”无逻辑爽文,无逻辑爽文,无逻辑爽文。〔高冷懒散太子爷x清冷不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