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264900000014

第14章 母校执教鞭(2)

在上海地院时,倪徵只是个推事,并无行政职务,他只负责审案。在重庆地院,可就不那么单纯了。他上任之前,重庆地院为避日军轰炸,在附近的乡下设立了临时办公处。他上任时,虽然大部分已迁回城里,但最大且最为复杂的民事庭和大量的档案卷宗等仍然放在乡下。身为院长,倪徵不得不城里、乡下两头奔波。法院编制不断扩充,但原办公房屋被其他机关占去了一半,法院几无栖身之处,又无经费、土地可供扩建,各部门不得不挤缩在一起,条件艰苦,人员又时有怨言。这些都需要院长从中协调。

最让倪徵头疼,也最让他难以忍受的是人脉和人情。重庆是战时首都,高官权贵、富商巨贾集中于此。法院的许多案子,总是免不了被人情所干扰。比如,有一次,一位立法院的职员的儿子因车祸身亡。这原本是一件普通的交通肇事案。然而,该职员却拿着立法院院长的信找到法院,要求见倪徵院长,请求将肇事司机处以死刑,根本不把法律放在眼里。因为按照法律条文,司机只是驾车不慎,属过失而已,无论如何也不构成死刑。倪徵一再要求他通过律师,按照正常程序申诉,但他却仍然纠缠不清。对这样的人,这样的无理要求,倪徵只能不见、不理。

至于一些高官对某些案子指手画脚,或者明为提出建议,实为命令法院按照他们的希望进行判决的情况就更加数不胜数,也让倪徵疲于应付。时间的延续,也累积了别人对倪徵的正直的不满。但是,他又不是个喜欢阿谀奉承的人。他知道他的行为是会得罪人的,但他一贯的为人又不允许他违背自己的良心和处事原则。那段时间,他感觉心累。

与此同时,法院内部的人事纠纷等等,也需要他这个院长操心。比如,共住一处房屋的两家人家,为生活琐事争吵不休,也要闹到院长那里,逼着院长明断是非。再比如,从各地迁来重庆的亲朋好友,以及拐着弯儿找来的亲朋好友的亲朋好友,推荐的、自荐的,要求在法院谋个职位。院长办公室常常人满为患,令人烦不胜烦。

倪徵是个安静的人,也是个追求安静的人,他哪里受得了如此嘈杂、混乱又庸俗的生活环境。他是个内向的人,平常话不多,他又哪里受得了絮絮叨叨、口沫飞溅的生活状况。他是个研究者,不是个调解人;他是个学者,不是个杂工。而在他看来,所谓院长,不过是个事无巨细的杂工而已。他不能胜任,他只有辞职。

如果说就任重庆地院院长这段时间,有什么可以值得回味的话,倪徵一定会说,那就是他参与审判了取消领事裁判权之后的第一个涉外案件。原本像重庆地院这样的较大的法院,院长是不兼办案件的,但因为那个案子的特殊性,所以院长亲自出庭。除此,倪徵对重庆地院院长之职一无留恋。

辞职也花了一些功夫和时间,直到1944年秋,才终获批准。此时,倪徵在院长的位子上,已经“熬”了一年半多。

离开重庆地院,倪徵如愿回到位于歇马乡小湾的司法行政部任参事之职。“真是如释重负,越发感觉蜀乡风味有独特之处。”事后,倪徵这样说。置身于空气清新的山野之中,无论是在假日登山,还是夜宿山中小庙,无不让倪徵感到神清气爽,自觉犹如闲云野鹤,逍遥自在极了。

参事一职,主要负责法律咨询工作。就倪徵的背景,他被要求主管外事。这样的研究工作,又是涉外的,自然是很适合他的。

有过这次的当官经历,倪徵是无论如何也不愿再去进行第二次尝试了。

3.不肯去台湾

倪徵还有一个不愿意当官的理由,那就更不能说了,特别是在谢冠生的面前,那就是对国民党政府、国民党官员认识后的大失望。

就东京审判而言,如此涉及国家民族利益的大事,政府却淡然处之,起初以为“那不过是走走形式而已”,不予重视,只应盟军总部的要求,派梅汝璈去当法官,派向哲浚去当检察官,却什么准备也没有。当审判进入异常困难阶段,倪徵他们在国内艰苦地找寻证据,又准备北上东北时,政府却忙于与共产党作战,根本无暇顾及审判之事。

从东京回国,倪徵和向哲浚即去南京司法行政部,向谢冠生报告审判全部过程和最后结果。虽然国内媒体已经报道了审判结果,但按照程序,如此重大事件理应由负责人向哲浚作出一份详细的书面报告,并应同时向外交部提出报告。然而此时,辽沈战役已经结束,平津已被解放军包围,淮海战役已经打响,南京人心惶惶,政府没有心思去接受东京审判的报告。幸好司法行政部部长谢冠生还比较关心,外交部却早已无人负责此事了。书面报告,当然就免了,能够有谢冠生听听口头报告,已属难得了。

这些都令倪徵失望。当然,他的失望并非是因为政府对他们个人努力的漠视,更是由此而产生的对政府执政能力的怀疑。

有很长时间,倪徵都是在司法行政部这样的政府机关工作,而且还当过重庆地院院长,见惯了国民党官员中的贪官污吏。抗战胜利后,他虽然去英美考察,又去东京参加审判,一直未在国内,但也听说了“接收大员”的种种恶行。他们气焰嚣张,到处掠夺,被人们称为“五子登科”(即房子、车子、女子、金子、票子)。解放战争后期,政府发行金圆券,导致物价飞涨,民不聊生。

20世纪40年代后期的中华大地,一片混乱。官员们只顾忙着自己的出路,搬运自家的物资。倪徵从东京回国之前,曾用两大木箱装运了数以百计的法庭审判记录本、书状稿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分别寄往上海高等法院和南京司法行政部。然而,如此不可复制、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料,却统统丢失,没有留下一页一纸。

失望,失望,大失望之下,倪徵怎么可能会去做官。他说他已应东吴之聘,也并非完全是借口,他的确很想回学校教书。相对而言,学校还算是一方净土,教师还是较为干净纯洁的职业。他热爱学校,热爱教师这个称呼,热爱教书这份职业。

说来也奇怪,除了倪徵、向哲浚,其他参加东京审判的工作人员,也无一回到南京或去台湾。如法官梅汝璈,原被任命继任谢冠生的司法行政部部长之职,但他辞而不就,从东京直接前往香港。解放后从香港北上北京,出任新中国外交部顾问。法官秘书杨寿林回上海,在外国语学院教书。检察组成员中,高文彬到上海海运学院当教授。周锡卿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当教授。张培德历任几处外国语学院教授。裘劭恒曾任人大常委法律委员会顾问及上海外贸学院院长。刘子健自东京直接去了美国,任普林斯顿大学历史系教授和东亚研究所所长。后来补充的四位检察顾问,倪徵回东吴,吴学义回中央大学,鄂森、桂裕重拾律师职业。

随着国共两党胜负渐渐分明,把许多人推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1949年初,面临去或留的抉择,倪徵不免有些犹豫。从内心深处来说,他不想去台湾,他对国民党不信任。但是,他对共产党毕竟不了解。当时,有关共产党的不利传闻,时常会刮进他的耳朵,撞击着他的耳膜。比如,说苏北一带解放区内,因斗争土豪劣绅,许多好人也被连累。又说共产党得势后,必定会清算曾经在国民党政府中供职的人员,特别要清理旧司法体制下的司法人员等等。

倪徵的许多亲朋故友,竭力劝说他走,原因是他在国民党时期虽没有做过高官,受过厚禄,但也毕竟在旧司法界度过了十五六个春秋。再说,他的一些亲友,也都是国民党中的显赫人物。他们不但力劝,更积极地为倪徵一家四口买好了去台湾的船票。

亲朋们的劝说,的确并非没有道理,但倪徵却有他自己的想法。虽然他对共产党不了解,但他对自己的历史、对自己的思想、对自己这么多年来所做过的工作,是清楚的。首先,他一直以“清官”自励,他也的确是清官。无论在江苏二分院、上海特区地方法院,还是在重庆地方法院,他没有徇私枉法、贪污受贿行为。其次,在收回领事裁判权,对东京审判这些涉外法律事务中,他对国家和民族是有贡献的。再者,他不但没有做过对不起共产党的事,甚至对共产党人是同情的。

从倪徵的性格来说,他不是个动辄思变的人。自他1906年出生,也经历过几番时代变迁:清政府覆灭,辛亥革命,北洋政府,国民党政府。社会的每次动荡并非涉及每一个人。作为普通人,无论哪朝哪代,生活如常的可能性是很大的,他们要做的,只是去适应而已。

他的想法、他的决定,得到了夫人张凤桢的理解,也得到了老岳父的支持。

在那样一个人心惶惶、思变又怕变的极其复杂环境下,尽管像倪徵一样已经做好留下准备的民主人士还有不少,但是大家的心情仍不免有些忐忑。他们需要有一个倾诉和交流的场所,释放自己的心情,也希望借助外界力量坚定自己的信念。于是,东吴的一些校友,常在陕西南路的一个小公寓里聚会,还神秘地设计了一个名为“稷社”的暗号。这个点子是倪徵的东吴同学李文杰和王艮仲想出来的。经李文杰的介绍,倪徵也不时光顾这个“秀才清谈之所”,与大家交流对时局的看法和对未来的憧憬。

倪徵为了避免他的不走可能引来当局对他的怀疑与可能招致的迫害,他对外的说法是,老岳父年龄大了,舍不得离开家乡;老岳父的健康状况不佳,暂时不易远行,只能留在原地等等。很巧妙,也很自然地,他们一家人在上海迎来了解放。

同类推荐
  •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21辑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21辑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丛书,自发行以来深受广大教师、师范专业学生、教育工作者欢迎,成为很多地方教师培训用书,获得了较高的社会评价。丛书共有50辑,介绍了许多教育学家的教育思想和办学事迹。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有一流的教师,才有一流的教育。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关心教育家的成长。
  • 名人传记丛书——贞德

    名人传记丛书——贞德

    法国东部乡村里一个平凡普通的女孩,穿上男装,骑着战马,娇小瘦弱却也无比坚强。贞德的一生只有短短的20年,可是她在生命最后的4年里,解救了奥尔良城,促成了法国查理七世的加冕。为什么这样一个对法国做出重大贡献的女孩,最后却被巴黎大学神学院以异端罪处以火刑。
  • 世界十大文豪——安徒生

    世界十大文豪——安徒生

    安徒生的作品主要是童话,他的童话与以往的童话不同,它们不是民间传说的简单重述,即使源于民间传说,也被他注入了现实生活的内容,使其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一个阶级的实质。安徒生在他的童话中表现出他那独特的创作风格,他的才华也在他的童话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 四时花开

    四时花开

    2004年,在受众日益深度的文化需求下,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SMG)开设了一档高端文化名人访谈类栏目——《可凡倾听》。2005年,《可凡倾听》系列丛书第一本《表情攻略》问世。2014年,《可凡倾听》迎来了播出十周年纪念,由上海人民出版社推出的《四时花开》这本书也成为《可凡倾听》系列丛书的第十本书。
  • 德川家康的智慧

    德川家康的智慧

    第一部多角度深入评点德川家康的精简读本,不得不读的经典励志书。作为日本史上最后一个乱世的终结者,他用雄心支撑人生,用耐心等来机遇,用进取心直面成败;作为日本史上最后一个幕府的开创者,他以诚心广纳贤才,以信心威慑四夷,以平常心淡看荣辱。日本史上的英雄智慧,同样照亮我们的人生路。
热门推荐
  • 潜梦追忆

    潜梦追忆

    一场被埋藏多年的实验,一个曾经的希望的之子,十年前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比绝望更可怕的,是希望姬千面的过去和未来已经被她亲手埋葬,从十组成员消失的那一天,她便没有了留恋,找到并公布答案是她存在的最后意义直到最后一秒,这个想法也从未改变,我没有未来,如果必须说的话,那么,我的未来是无边无际的绝望,虽然我有过留恋,但,那不至于让我放下
  • 最后之人类

    最后之人类

    一部中国人的科幻大片,一部讲述未来人类的故事。在漫游者行星上,那些仅存的人类能否找到新的家园并创世纪人类?请阅读本书。
  • 最毒不过商家女

    最毒不过商家女

    未嫁先被休,商简意成了郾城最大的笑柄。青梅竹马当众羞辱,嫡姐庶妹心机算计,已无家可归她成了过街老鼠,却遇父亲暴毙,与母亲狼狈入狱成了杀人犯,亲母惨死只为保她无虞。浴火重生,她誓屠尽害她之人为母亲填坟……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被沦陷的人们

    被沦陷的人们

    如果你的人生,是被一双手所推动的,那你还会爱这个世界吗?一家软件公司的项目经理上吊自杀,他是父亲更是儿子。这里的所有人都在向真相求助,这里没有凶手,因为你也可以成为凶手。人生的意义,真相的求知,到底是为了什么?这个故事是一个莫比乌斯环。
  • 我有系统走天下

    我有系统走天下

    落魄大学生杨宇,在情人节当今亲眼看见女友上了一辆宝马车,随后女友就打电话提出分手,钱都买了情人节礼物,在钱和人都失去的绝望时候,杨宇的人生发生的转变……
  • 死亡代理人

    死亡代理人

    我天生阴阳眼能看到鬼神活动,但身为警察讲究的是证据。两封怪异的来信引来一桩特大凶案——五个年轻人乘坐一辆面包车开始一次特殊的旅行,其中的四人却在半路上死于非命。我的前女友沈夕涉身其中。她死在安幽河中,身上却绑着沈夕的皮包,死者是谁?正当我陷入谜团,突然收到被怀疑已经死亡的沈夕一封奇怪的来信……深夜惊悚的来电,电话另一头女人凄惨的尖叫声?一个黑暗、潮湿而阴森的地下室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去年那宗悬而未决的分尸案受害者性取向成谜,这点却是破案的关键。年轻的IT工程师为什么突然回来,然后又突然消失?到底谁是幕后真凶?一切都是那么错综复杂、扑朔迷离……
  • 偶然草——石评梅作品精选

    偶然草——石评梅作品精选

    本书是感悟文学大师经典,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本套图书格调高雅,知识丰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权威性和系统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 魔临笔记

    魔临笔记

    黑夜的星辰坠落,地狱的声音咆哮,当腥红之月升起,吾等便会归来。
  • 总裁的军官夫人

    总裁的军官夫人

    “穆柠你能告诉我你旁边这个小肉团是什么东西吗?”“禽兽爹地我可不是小肉团我有名字的,我叫君梓轩”某轩一脸稚气的诉说“小轩轩不要在大街上随便看见个陌生人就叫爹地这样很不礼貌你知道吗?”“陌生人?”这下子轮到君辰逸怒了,从车里拿出两个红本甩在穆柠手里“还是陌生人吗?”“禽兽爹地不准跟我抢妈咪!”“乖,慕斯蛋糕在餐桌上放着呢你自己去拿!”“妈咪奉上,爹地加油!”某柠瞬间黑脸,绝对不是亲生的!“儿子都是我的了,你还不束手就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