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268700000011

第11章 大乘佛教思潮的兴起及其一般特征(10)

但不论如何解释,至少有一部分大乘经籍是主张不用戒杀、戒淫、戒聚敛去限制它的信徒的。至于在中国佛教中享有极高地位的这部《大般涅槃经》,还特别为某些大开杀戒的行为作辩解,尤其是在社会政治生活方面。其《梵行品》之五和六,长篇累牍地为那位犯有杀父害母等“五逆罪”的阿阇世王辩护。其中说:法有二种:一者出家,二者王法。王法者,谓害其父则王国土,虽云是逆,实无有罪,如迦罗罗虫,要坏母腹然后乃生;生法如是,虽破母身,实亦无罪……治国之法,法应如是,虽杀父母,实无有罪。一般说,封建国家中的政治斗争,确实没有什么伦理道德可讲,更没有什么法不法的问题,如果仅作一种直白的历史描述,《大般涅槃经》的这一说法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把它当做一条法则、一种教义固定下来,公然向社会传播,那就在纵恶为非,鼓动残杀,把邪恶合理化。因为它肯定,为了个人政治野心可以不择手段。这种主张,在一个心理正常、社会正常的国度里,是很难被广泛接受的。所以笔者曾一再思考,为什么像《大般涅槃经》这类佛经(还有《阿阇世王经》等)会在古代中国那么风行,尽管公开的文字宣教中极少见到这类内容。

姑且承认,“王法”就是如此残忍吧。那么,“云何如来昔为国王行菩萨行时,断绝尔所婆罗门命?”佛答:“以爱念故断其命根,非恶心也。”(卷一六)在这话里,制律的动机论得到了具体的运用:我所以杀他,是因为我爱他。因此经文云:譬如父母唯有一子,爱之甚重,犯官宪制,是时父母以怖畏故,若摈若杀;虽复摈杀,无有恶心。菩萨摩诃萨为护正法,亦复如是:若有众生谤大乘者,即以鞭打苦加治之,或夺其命,欲令改往尊修善法。大乘佛教总在积极追求世俗政权的支持,这是一贯的;根据这里的主张,它还曾经提倡过政教合一的体制,或许还实行过这种体制,而就其本质言,决不会比西方中世纪的黑暗时代更好。《涅槃经》译出之初,曾受到过中国僧侣的抵制和反对,认为它非是佛说,但不知具体的理由是什么。笔者认为,它的主杀——杀政敌,杀异教,一直杀至父母子女,恐怕也是原因之一。

与此有关,是《菩萨戒本》四波罗夷中第三条的一项内容:犯者求悔,不受其忏,结恨不舍。(卷一)即要求对犯罪者宽恕——宽恕似乎也是基督教新教的精神。但前提是犯罪者必须忏悔;忏悔即可免罪。如果不许罪人忏悔,也是一种严重的罪过,于是忏悔也就被引入了大乘菩萨行的范畴。忏悔和宽恕一样,有可能挽救了许多应该得到挽救的生命,但也可能使犯罪者更加肆无忌惮。俗语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之说,可能由此演化而来。佛教史上许多暴戾无道或杀戮过多的王者,晚年多归依三宝;佛教队伍中容纳了许多当时的政治、法律或社会难以容忍的人物,与允许忏悔的宽恕精神不无关系。在中国历史上,只要进入空门,政治的追究和道德的谴责一般就会停息下来;而对于出家人,包括名僧大德的生平出身,大都作为“隐私”,本人既不自报家门,他人也不宜追问,有关的史传更罕有记载。出家受戒是不填个人履历的。

《菩萨戒本》具有的宗教迫害和败坏伦理的倾向,很难在中国得到普遍的支持,而要中国佛教完全接受小乘诸律,又与大乘的许多教义难以调和,所以在求那跋摩译的《菩萨善戒经》中,就于原有的“四波罗夷”上添加了四条,而且放置在最前面,似乎成了“四波罗夷”的管制者。新添这四条是:戒杀、戒盗、戒淫、戒妄语,也就是小乘律中的四波罗夷,“五戒”中的前四戒。很明显,南朝的文化氛围很难全部接受《菩萨戒本》的制法思想,译者有意地把原文篡改了。但这种做法,在学问僧那里似乎难得通过,于是有了《梵网经》和《菩萨璎珞本业经》的问世。

《梵网经》又名《梵网经卢舍那说菩萨心地品第十》,给人的印象似乎它是从大本《梵网经》中略出来的一品,其实是仿照《菩萨戒本》从《瑜伽师地论》中略出的模式,假名鸠摩罗什译,隋代《法经录》即将其列入“疑惑类”,但却受到中国大乘学者的欢迎和奉持。

此经所说菩萨戒总为“十重、四十八轻戒”(《梵网经》卷二),其“十重”是在《菩萨戒经》的“八重”上又增添二项而成。新增者为“酤酒”和“说四众过”。其次第如下: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酤酒、不说四众过、不自赞毁他、不悭惜财法、不瞋(也包括允许忏悔)、不毁谤三宝。这里的“酤酒”是卖酒,不是“五戒”中的饮酒;“四众”是出家和在家的男女信徒;“毁谤三宝”,不限于“谤菩萨法”。经过如此修正和补充,《菩萨戒本》的宗派性和排他性大大缩小,与异教敌对的杀气全消,成了一般佛徒可以普遍接受的起码条件。

《梵网经》最大的变动,是适应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的历史特点,其卷二宣称“孝名为戒,亦名制止”。制止是从消极的方面说,而积极的方面是“孝”:“孝顺父母、师僧三宝,孝顺至道之法”。它的戒律纲领,就在于积极的扶助传统伦理的建设;这也正是它之所以被普遍接受的原因。它的其他戒条,也富有积极的建设性,譬如“戒杀”,首先是要求“起常住慈悲心、孝顺心”,以方便“救护一切众生”,而不是单纯宣布对杀者的惩处。“戒盗”亦是如此,首先要求“生佛性孝顺慈悲心”,“常助一切人生福、生乐”,如此等等。其敢于宣布此类戒条为“一切佛本源、一切菩萨本源”,是一切众生皆有的“佛性种子”,与其制法的精神特别适合中国国情有关。

《六度集经》的整个倾向,就是与儒家的“仁道”接轨的,《孟子》的思想影响在“六度”中处处可见。这也是大乘佛教最终能够在中国土壤上生长壮大的重要原因。

与此相应,《梵网经》卷二把授戒的大门大开,把佛门大开,采取了非常宽松以至于来者不拒的态度:国王王子、百官宰相、比丘比丘尼、十八梵天、六欲天子、庶民、黄门、淫男淫女、奴婢、八部鬼神、金刚神、畜生、乃至变化人,但解法师语,尽得受戒,皆名第一清净者。此中有许多类“众生”原是被禁止进入佛门的,像“黄门”,所指的性机能不全或有缺陷者,不论男女,都是不许剃度的。现在是全无禁忌,一律可以受戒,并能平等地得到“第一清净者”的尊称,实在是一大进步。同时它还强调:若佛子欲受国王位时,受转轮王位时,百官受位时,应先受菩萨戒,一切鬼神救护王身、百官之身,诸佛欢喜。表明中国大乘菩萨行者是坚定不移地要向王者和官僚层发展的,也许正因为王者和官僚层有了这样的需要,才有了《梵网经》等大乘律的产生。

上述菩萨戒整体上反映了大乘佛教向社会上层,尤其是政治上层、当权集团急剧扩展的状况,以及谋求控制世俗政权的意图。到了宋代施护译《佛说大乘经戒》,形势急剧变化,于是有了这样一些箴言:女人无信,不可亲近;王恩虽胜,不可恃怙;水沫无实,不可撮摩;富贵无常,不可久住;色相如花,须臾变异;寿如熟果,不可久停。(卷一)大乘的那种舍命进取的精神已经不复存在了,尽管这戒对中国佛教没有发生什么大的影响。

另外还有一部大乘戒经,在中国佛教中反映也非常热烈,那就是昙无谶译的《优婆塞戒经》。它反映了大乘佛教在一般庶民中发展的情况,对人们日常生活的规范,以及应该如何待人接物,设想得周到细致,令人感到亲切。我认为,佛教有两部讲戒的典籍,是值得一读的:一部是为出家人写的《大比丘五千威仪》,一部就是这里说的《优婆塞戒经》。如果研究佛教伦理而不看这两部典籍,那恐怕是不可弥补的缺陷。此经提出的“因缘”论,独树一帜,也极有特色。

本来大乘在讲到菩萨和菩萨戒的时候,并不分在家和出家、是男是女的,只要发菩提心、求菩萨道,都可以成为菩萨,被称为菩萨;所以接受菩萨戒,也没有身份的限制。《优婆塞戒经》则强调在家与出家的区别,认为在家菩萨践行它所说的戒条,特别可贵,所得功德更多;它用男性“优婆塞”的名称讨论在家菩萨问题,有视男性为一家之长的意思,但并没有歧视妇女的特别规定。它给优婆塞规定的戒条,除一般所谓“三归五戒”之外,又提出“六重戒”来,即不杀生、不偷盗、不虚说、不邪淫、不说四众过、不酤酒等。这也不算新鲜,特别之处是它给制戒确定的原则:“大悲”。

前已说过,作菩萨的第一前提是发菩提心,而菩提心之所以会产生出来,按此经《悲品》说,那就是“大悲”:发菩提心或有生因,或有了因……夫生因者,即是大悲,因是悲故,便能发心……智者深见一切众生沉没生死苦恼大海,为欲拔济,是故生悲;又见众生未有十力、四无所畏、大悲三念:我当云何令彼具足,是故生悲。所以“悲”就是有见于众生苦恼,欲为救济,使之接受佛教智慧的一种心态。其中“未得道时,未能救济”时的这种心态,叫做“悲”;“得道已,能大救济之”,始名“大悲”。“悲”限于怜悯同情,“大悲”还要有实际的救助行动。只有这样的“大悲”,才能使“菩提心”产生。进一步说,一切菩萨行也都要以此大悲为动因,并贯彻始终,是故“六波罗蜜皆以悲心而作生因”。于是“悲”或“大悲”也就成了在家菩萨戒中的根本戒:在家之人若不修悲,则不能得优婆塞戒;若修悲已,即便获得。因此,是否成为佛教的在家信徒,不是形式的,而是要出自内心并见诸行动。《悲品》认为,在家之人修菩萨行比出家人有一个长处:“出家之人唯能具足五波罗蜜,不能具足檀波罗蜜”。只有在家者才有行施的条件,“是故在家之人应先修悲”。在一切善法中,“悲为根本”。《自利利他品》还认为:在家菩萨能度多人,出家菩萨则不如是。何以故?若无在家,则无三乘出家之人;三乘出家,修道持戒、诵经坐禅,皆由在家而为庄严。在家佛徒是出家的基础,出家者要由在家者供养尊崇,对佛教的生存发展起的作用绝大于出家。《优婆塞戒经》的观察,很客观,很冷静,把出家者的位置摆得很恰当。

大悲的总精神是“利他”。《菩萨心坚固品》举例说,菩萨“于饥馑世,我立大愿:以愿力故受大鱼身,为诸众生离于饥渴……疾疫世时,复立大愿:以愿力故,身为药树”(《优婆塞经》卷二,下同),令诸有病者食之,病悉除愈。这种利他,就是《六度集经》中“布施度”的传统;虽称“大愿”,但据大乘关于“愿力”必然有力行跟着的学说,也表现了发愿者的精神。

不过“利他”也有区别。《名义菩萨品》中分菩萨为两类:“一者假名菩萨,二者实义菩萨”。假名菩萨是沽名钓誉辈,他们的布施是动机不纯,别有所图,因而提倡作“实义菩萨”。是否是“实义菩萨”不是从口头上可以鉴别出来的,这得看实际行动:“若少财时,先给贫穷,后施福田;先为贫者,后为富者。”所谓“施福田”,是为施者个人谋私利;“为富者”,是锦上添花,只有不为私利不讨好富有者,为真正贫穷生活需要的人布施,才称得上“实义菩萨”。它这里提供了一个识别真假布施、真假“善人”的重要标准,至今也还有现实意义。

“利他”并不绝对排斥“自利”;专门利人并非毫不利己,大公亦非完全无私。我们知道,如何把个人利益与社会和他人利益协调起来,从来是伦理学关注的核心问题,有人称之为道德的“黄金律”。菩萨行的黄金律是“自利利他”,所以“自利利他”也就成了菩萨的道德品行。但从佛教言,牺牲私利以利他,于利他中而自利,这不仅是道德的,也是宗教的:菩萨于今世利他,可能不会马上产生自利效用,但会得到后世的好报,尤其是可以发财长寿。更长远些看,利他是积累功德,为未来成佛打基础。但即使是纯宗教的,“自利利他”的原则也有利于社会群体,有利于宗教自身品格的提高。

《优婆塞戒经》的组织方法,可能从印度“外道”崇拜“六方”那里得到过启发,与《长阿含》和《中阿含》中的《善生经》即《六方礼经》的性质相似,也从礼拜“六方”开始论议。不过它所谓的“六方”,即是人心,是人所发的菩提心,所以礼拜六方就是礼拜自己的菩提心,特别包括处理人际关系上的菩提心。

《受戒品》规定在家菩萨优婆塞的受戒方式,首先是供养六方,即:东方父母、南方师长、西方妻子、北方善知识、下方奴婢、上方沙门婆罗门等,即一般宗教布道者。此处把妻子、奴婢放在与父母师长同一需要礼拜供养的地位,本身就是一大突破;同时它还规定了与这六方面有关双方各自应负的义务和应享的权利,使之成为由权利与义务联结起来的互动关系,这在中国伦理史上是罕见的。细说话长,兹举数例分析。

首先,“供养父母,衣服、饮食、卧具、汤药、房舍、财宝;恭敬礼拜,赞叹尊重”(《优婆塞戒经》卷三,下同);与此相应,“父母还以五事报之:一者至心爱念,二者终不欺诳,三者舍财与之,四者为娉上族,五者教以世事”。

父母与子女间的爱,也是互动的,这与我们儒家的传统相比,例如与《孝经》规定的孝道比一比,就可以知道它的特点在哪里,是不是更具合理性。

同类推荐
  • 不可不知的圣经故事全集

    不可不知的圣经故事全集

    本书反映了犹太民族的形成发展,赞颂了犹太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这些美丽的故事,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是一笔丰富的精神财富,曾给无数的文学家、艺术家、思想家提供无穷的灵感与启迪,至今仍有极高的阅读价值。
  • 五百罗汉之谜

    五百罗汉之谜

    《全彩五百罗汉之谜》由云一编著,以罗汉为开端,从介绍罗汉起源一直到佛教的宗派传承,洋洋洒洒间。带出十六罗汉、十八罗汉、五百罗汉、八百罗汉的相应解释,最后具化为佛陀、菩萨、僧信、与佛结缘的人物和形形色色的佛教人物。作者通过一个个美丽动人的传说和一个个佛教典故来深入浅出地诠释深奥佛法的传布、佛教宗派的发展与传承。本书对大量的资料进行了筛选,精心构建了一座人们可以轻而易举地跨越的通向佛法之桥。
  • 听李叔同讲禅

    听李叔同讲禅

    本书系弘一法师李叔同站在红尘之外,反观世俗,多角度认真探讨现实世界人性、心灵、生存、处世、成功等诸多难题的精华之作,作者精心挑选出一个个耐心寻味、发人深思的精彩故事——每个故事都充满智慧与禅机,蕴涵灵气,是抚平、慰籍生活在喧嚣尘世中人们心录的一剂良药。
  • 微笑千年(禅·心灵·灵性)

    微笑千年(禅·心灵·灵性)

    本性禅师认为:至善,是一种天然的生命力,是一种天然的意志力,是一种天然的向心力、凝聚力、向上力,是一种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强大力量,是世界的本源以及真理自身。这至善,是世俗伦理与道德向上抵近的方向,因之,世俗的真纯美也就有了判断的基本标准。人类,毕竟是世俗的。趋向善,抵近善,需要过程、形式、方法。佛家给我们的路很多,但不外乎——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闻思修,戒定慧;自利利他,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此中,慈悲为先。而儒家,给出的道,则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进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此间,以仁孝为先。而基督教给的径,则为——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么待你,你们也要怎么待人。此际,以博爱为先。本书以此种方式,探讨了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事业,爱恋与婚姻。回归这一切的本源,衡量这一切的标准在于我们是否趋向善。我们从书中看到一位禅师在生活中的思考和修行。
  • 每天学点佛学智慧:不生气2

    每天学点佛学智慧:不生气2

    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尽心尽力第一,不争你我多少。嗔心起时要思员,熄下怒火最吉祥。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济。以虛养心,以德养身;涵容以待人,恬淡以处世。
热门推荐
  • 林小果穿越记

    林小果穿越记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我曰:今朝有酒今朝醉,生来不做饿死鬼。佛曰:前世因,今世果。预知今世,且问前生。我曰:佛也曾曰过,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何必纠结于眼前,任我左拥右抱逍遥江湖间~佛曰:前世三百次回眸,才换回今世的擦肩而过。我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美食如美色,故知生与色不可兼得,舍生而取色者也~佛曰:……你是来砸场子的吧。。林小果怒而pia飞!神么佛嘛!现代典型吃货林小果因误食美色而意外穿越。虾米?我是公主?可以左拥右抱嗄?虾米?我是璇玑?可以吃遍天下呐?虾米?我是凤鸾?皇帝大叔会做饭咩?华丽丽的穿越之旅开始啦~
  • 魔力宝贝之法兰剑魂

    魔力宝贝之法兰剑魂

    暗流涌动的法兰王国,魔物群起的芙蕾雅大陆!究竟谁才是造成这一切的罪恶?重新解禁的召唤之间,来自异世界的勇者!被冠以“开启者”之名的人啊,你是否能肃清这世界的阴霾?“我并不是很期待胜利的喜悦,但是却非常讨厌失败的沮丧!”——辛——魔力宝贝同人文,欢迎你来到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武炼坤宇

    武炼坤宇

    天元大陆,武者的世界,在这里,武者就是一切的开始,也是一切的结束强大的武者可以脚踏山河碎,头顶日月星,弱的武者只能任人宰割,犹如牛羊
  • 最强抓鬼系统

    最强抓鬼系统

    方昊睡了一觉,发现整个世界都不好了,这个世界真的有鬼啊!!!数学,语文啥的必修课变成了灵术基础,节省灵力的的108个小技巧。常见的《三年高考,五年模拟》变成了《三年抓鬼,五年度化》这个世界,鬼变得与生活息息相关,把方昊带到这的抓鬼系统,要让方昊变成世界最强的抓鬼大师,方昊看看眼前的女鬼,哇……女鬼诶……
  • 苟三莲的战斗生存日记

    苟三莲的战斗生存日记

    腹黑却又强力的苟三莲,人傻钱多功夫好的表弟苟富贵。不打不相识的疯狗强,号称千杯不醉的扎力······情比金坚的兄弟感情,叱咤风云的武馆大战。热血的打斗,快意情仇的江湖。苟三莲的战斗生存日记,要你们一起来谱写。
  • 华灯初上:盛夏未央

    华灯初上:盛夏未央

    未辰委屈:“你夺走了我的初亲,我的初抱,所以……”“所以什么?”沐子瞳无奈:不就是小时候不懂事亲了你一下抱了你一下嘛,有必要这么斤斤计较吗?某校草邪气一笑,倾身向前,温热的气息喷洒在沐子瞳耳畔:“你可要以身相许啊……”“未辰你……唔……”还未说完话就被某只扑上来的狼给吃干抹净了……且看一只小狐狸与大灰狼的校园生活,其实就是小狐狸怎样被大灰狼给……【暮兮影qq:2443960917读者群:464082986】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雇个女友

    雇个女友

    一场糊涂的一夜情,将本是两个世界的两人捆绑在了一起,是她的纯情打动了他,还是他的深邃吸引了她,心爱多年的女人归来,本就是个替代品的她又该何去何从,他的犹豫他的误会他的粗鲁让深爱他的女人还有自己的孩子无奈离开了自己,他真正爱的真的还是那个多年的幻影还是那个温柔如水每日用心照顾他的那个女人?当他觉醒后,他该如何挽回这段支离破碎的爱情?“你说,你跟顾涟到底什么关系?你果然是个人尽可夫的荡妇...”“不....不.....不是你想的那个样子,我........”“原来她是个冒牌货,原来就是个替代品,呸........““没钱的穷丫头还妄想着麻雀变凤凰...知心妄想”面对心爱的人声声质问,身边的人指指点点,以前自由的翅膀只能蜷缩起来护住自己的孩子...当真相大白,懊悔的心还能重新再挽回这分离的家吗?
  • 大侠在此

    大侠在此

    九州一色间,我意借三寸白霜,寻两袖浩荡,轻剑快马恣意,携侣江湖同游。师傅曾说以天为棋盘,以地做棋子,做人当胜天半子。于是后来便有了少年郎一渡扬州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