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283800000025

第25章 仁宗朝的政治——“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3)

由于范仲淹在地方上政绩卓着,景佑二年(1035)被召回京城出任判国子监,再迁为权知开封府,他对吕夷简用人多出其门甚有意见,向仁宗上《百官图》,指出如此进用为公,如此进用为私,并认为用人不能全委宰相,吕夷简听了很不高兴。时传辽朝又要南侵,范仲淹主张建都洛阳,仁宗征询吕夷简的意见,吕夷简以为范仲淹迂阔而不可信,徒有虚名而已,范仲淹则言吕夷简专权徇私,阴窃人主之柄。吕夷简为此大怒,向仁宗奏诉“仲淹离间陛下君臣,所引用,皆为朋党也”。景佑三年五月,仁宗听信谗言,范仲淹被罢知饶州。殿中侍御史韩渎迎合吕夷简旨意,“请书仲淹朋党,揭之朝堂”。

秘书丞余靖、太子中允尹洙、馆阁校勘欧阳修三人为范仲淹鸣不平,皆坐贬。

范仲淹虽遭贬而名益盛,于是党争更加激烈。

范仲淹知饶州一年多后,又徙越州(浙江绍兴)。康定元年(1040)三月,时西夏形势极度紧张,范仲淹应陕西安抚使韩琦之荐,奉命调至抗夏前线,先后出任知永兴军、陕西都转运使、陕西经略安抚副使、招讨使、知延州、环庆路经略安抚缘边招讨使等职,在抗击西夏的斗争中同样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庆历三年三月,吕夷简因老病而罢去相位,授司徒、监修国史,军国大事与中书、枢密同议。九月,再以太尉致仕。谏官欧阳修、蔡襄、王素、余靖等范仲淹一派之人,于此时纷纷上疏对他进行弹劾,其中以欧阳修的言论最为激烈,其谓:吕夷简为陛下宰相,而致四郊多垒,百姓内困,贤愚倒置,纪纲大隳,二十余年间,坏乱天下。人臣大富贵,夷简享之而去,天下大忧患,留与陛下当之。夷简罪恶满盈,事迹彰着,然而偶不败亡者,盖其在位之日,专夺主权,胁制中外,人皆畏之,不敢发擿。及其疾病,天下臣庶共喜奸邪难去之人且得已为天废。

又谓:风闻吕夷简近日频有密奏,仍闻自乞于御药院暗入文字,不知实有此事否?但外人相传,上下疑惧。臣谓夷简身为大臣,久在相位,尚不能为陛下外弭兵革,内安百姓,致得二敌交结,中国忧危,兵民疲劳,上下困乏,贤愚失序,刑赏不中,凡百纪纲,几至大坏。筋力已衰,神识昏耗,岂能更与国家事?据夷简当此病废,即合杜门自守,不交人事。纵有未忘报国之意,凡事即合公言,令外廷见当国政之臣,共拟可否,岂可暗入文书,眩惑天听?况夷简患瘫风,手足不能举动,凡有奏疏,必难自写;其子弟辈又不肖,须防作伪,或恐漏泄,于体尤为不便。虽陛下至圣至明,苟夷简奸谋邪说,必不听纳,但外人见夷简密入文书,恐非公论,若误国计,为患不轻。夷简所入文字,伏乞明赐止绝。平心而论,吕夷简虽然是一个擅权而保守的官僚,但当政十余年来并非一无是处,“二敌交怨”亦非他所致,当时的国史列传以为:“自上初立,太后临朝十余年,内外无间,天下晏然,夷简之功为多。其后元昊反,四方久不用兵,师出数败,契丹乘之,遣使求关南地,颇赖夷简计画,选一时有名之臣,报契丹、经略西夏,二边以宁……夷简当国柄最久,虽数为言者所诋,帝眷倚不衰。然所斥士,旋复收用,亦不终废。其于天下事,屈伸舒卷,动有操术。后卒配食庙廷,为世名相。”此话虽多溢美之辞,但也不能说全是凿空捏造。

可是在欧阳修的上述奏疏中,不仅将吕夷简的一生全盘加以否定,将朝廷一切弊政都委过于他,而且还带有人身攻击的味道,这就有失公允,多少反映了一些朋党习气。类似议论,不但不能说服仁宗,还会让仁宗对他们产生有可能结成朋党的疑虑,当然更会引起吕夷简一派的不满。所以,吕夷简虽然退出了政治舞台,一年后又去世,但党争并未因此而止息,这对后来“庆历新政”的推行必将带来负面影响。

二、“庆历新政”和范仲淹的改革思想

庆历三年(1043),在吕夷简罢相后,朝中尚有宰相两人:一为章得象,一为晏殊,他们都是守旧、圆滑的官僚,面对“积贫积弱”局面,总是“递互相推,并不建明一事,以救天下之弊”。范仲淹在景佑、庆历间既负天下重名,仁宗便将改革政治的重任寄托在他及与他意气相投的同僚身上。庆历三年(1043)四月,范仲淹和韩琦在陕西前线并除为枢密副使,召至京师。七月,范仲淹升任参知政事,富弼也因使辽谈判有功,除为枢密副使。

仁宗既信任范仲淹等人,每次召对,总要他们提出一个挽救社会危机,致天下于太平的办法来。是年九月,又开天章阁(收藏真宗文集之所),给笔札,“令条奏当世务”。于是范仲淹退而上疏,综合各人的改革意见,条陈十事:

一曰明黜陟。认为:“我祖宗朝,文武百官,皆无磨勘之例,惟政能可旌者擢以不次,无所称者至老不迁。故人人自励,以求绩效。今文资三年一迁,武职五年一迁,谓之磨勘。不限内外,不问劳逸,贤不肖并进,此岂黜陟幽明之意耶?”提出:“今后两地臣僚,有大功大善,则特加爵命;无大功大善,更不非时进秩。”对其他文武官员的升迁也要作严格的限制。以为只有这样,才能改变“人人因循,不复奋励”的状况。

二曰抑侥幸。认为自真宗朝以来,恩荫太滥,造成“百姓贫困,冗官至多,授任既轻,政事不举,俸禄既广,刻剥不暇”。提出了一系列减少恩荫的措施。

三曰精贡举。进士、诸科发解试不实行封弥,必须履行无恶,艺业及等者方得解送。进士先策论,后诗赋,诸科取兼通经义者赐第,逐场定去留。

进士、诸科优等及第者放选注官,次等及等者守选。认为若能如此,“则国家得人,百姓受赐”。

四曰择官长。委中书、枢密院各选转运使、提点刑狱共十人,大藩知州十人;委两制共举知州十人;三司副使、判官同举知州五人;御史中丞、知杂、三院共举知州五人;开封知府、推官共举知州五人;各路转运使、提点刑狱各同举知州五人,知县、县令共十人;各知州、通判同举知县、县令共二人。以上官职,依举主多少先后差补。认为“如此举择,则诸道官吏庶几得人”。

五曰均公田。外官职田,有不均者均之,有未给者给之,使其衣食得足,然后可以责其廉洁。认为此“亦致化之本也”。

六曰厚农桑。令各地州军吏民,各言农桑可兴之利,可去之害,兴修水利,建筑堤堰陂塘,从而增加粮食产量。认为“此养民之政,富国之本也”。

七曰修武备。主张恢复唐代前期实行过的府兵制,认为“此实强兵节财之要也”。

八曰减徭役。并省县邑和乡村耆保,让多余公人减省归农。认为“但少徭役,人自耕作,可期富庶”。

九曰覃恩信。请求特降诏书于三司、转运使及州县,凡三司、转运司、州县对赦书内宣布的恩泽不切实执行者,并以违制论,“徒二年断,情重者当行刺配”,“使赦书中及民之事,一一施行”。

十曰重命令。要根据“慎乃出令,令出惟行”的原则,切实执行宣敕条贯,敢故违者,以违制论,否则“上失其威,下受其弊”。百官起请条贯,令中书、枢密院看详会议后,认为必可经久,方可施行。如事涉刑名,则由审刑院、大理寺负责参详制订,然后颁行天下,必期遵守。“今后逐处当职官吏,亲被制书及到职后所受条贯,敢故违者,不以海行并从违制,徒二年。未到职已前所降条贯,失于检用,情非故违者,并从本条失错科断,杖一百。余人犯海行条贯,不指定违制刑名者,并从失坐”。

上述所陈十事,包括政治上的整顿吏治;经济上的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军事上的推行“府兵制”。而整顿吏治则占了十分之七的内容,因此我们说改革的重点在于整顿吏治。这十事,除府兵制外,“皆以诏书画一,次第颁下”,是为“庆历新政”。

实际上,范仲淹对改革政治已有长达二十年之久的设想。早在仁宗天圣三年(1025),他在大理寺丞任上,就有《奏上时务书》,其中提出了请救文弊,复武学,重三馆之选,赏直谏之臣,革赏延之弊,纳群臣之言等主张。五年,时晏殊为南京应天府(河南商丘)留守,请范仲淹掌府学,管的是学校教学,但他仍然没有忘记朝廷安危,在《上执政书》中,毅然提出自己的改革主张,他说:某窃谓相府报国致君之功,正在乎固邦本,厚民力,重名器,备戎狄,杜奸雄,明国听也。固邦本者,在乎举县令,择郡守,以救民之弊也;厚民力者,在乎复游散,去冗僭,以阜时之财也;重名器者,在乎慎选举,敦教育,使代不乏材也;备戎狄者,在乎育将材,实边郡,使敌无觊觎也;杜奸雄者,在乎朝廷无过,生灵无怨,以绝乱之阶也;明国听者,在乎保直臣,斥佞人,以致君于有道也。

由此可见,范仲淹关于“庆历新政”的内容,不仅综合了众多官员的意见,也是自己长期考虑的结果。

范仲淹的变法思想有三个来源:一是《易经》的变通思想,即:“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他在《上执政书》中总结了自周秦以来历史上的经验和教训,认为:“否极者泰,泰极者否,天下之理如循环焉。惟圣人设卦观象,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非知变者其能久乎?此圣人作《易》之大旨,以授于理天下者也,岂徒然哉!”二是言必称三代的儒家仁政思想,他说:“一旦王道复行,使天下为富为寿数百年,则福在国家,功在相府,得与天下生灵长见太平,幸甚幸甚。窃以五代以来,诸侯暴酷,视民如芥,生杀由之……今王刑既清,王道可行,此天下士人为相府惜其时也。”三是富国强兵的思想。从富国方面来说,主张发展生产,即“厚农桑”,认为这是“养民之政,富国之本”。不过,范仲淹并未因此而轻视工商。他在一首《四民诗》中说道:“先王教百工,作为天下器。周旦意不朽,刊之《考工记》。”“尝闻商者云,转货赖斯民。

远近日中合,有无天下均。上以利吾国,下以藩吾身。《周官》有常籍,岂云逐末人……吾商则何罪?君子耻为邻!”反映出随着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他的富国思想已有了时代赋予的新内容。从强兵方面来说,范仲淹在新政中提出恢复唐代前期曾经实行过的府兵制,认为“此实强兵节财之要也”,却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想法。

三、“庆历新政”的失败原因和影响

“庆历新政”的目的是为了挽救社会危机,巩固赵宋政权,其改革措施并不十分激烈,但实行不到一年,即到庆历四年六月,在保守派的猛烈攻击下,范仲淹觉得自己已无法将新政推行下去,便请求出朝巡边,以参知政事充陕西、河东路宣抚使。八月,富弼也离开朝廷,宣抚河北。五年三月,韩琦被出知扬州,从而宣告了新政的停顿乃至失败。此后,有关改革措施要么遭到攻击而被废止,要么根本就没有贯彻执行。

“庆历新政”的失败原因,宋人已有所论及。李焘在《长编》卷一五〇,庆历四年六月壬子条中说:始,范仲淹以忤吕夷简,放逐者数年,士大夫持两人曲直,交指为朋党。及陕西用兵,天子以仲淹士望所属,拔用护边。及夷简罢,召还倚以为治,中外想望其功业,而仲俺亦感激眷遇,以天下为己任,遂与富弼日夜谋虑,兴致太平。然规模阔大,论者以为难行;及按察使多所举劾,人心不自安;任子恩薄,磨勘法密,侥幸者不便。于是谤毁侵盛,而朋党之说,滋不可解。然仲淹、弼守所议弗变。

历史事实证明,这一分析很有见地。“庆历新政”所以失败,具体说来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改革派操之过急,新政有些措置失当。起初,范仲淹对改革尚抱慎重态度,当仁宗向他“数问当世事”时,范仲淹对人说:“上用我至矣,事有先后,久安之弊,非朝夕可革也。”可是,一旦开始新政,他与改革派的其他一些官员就急躁起来,不顾当时是否具备条件,大量颁布改革法令,可谓百事更张,甚至提出减少后宫,改革到了皇帝的头上。他们对改革也看得过分容易和乐观,如谏官欧阳修以为:“去冗官,则不过期月,民受其赐……今若尽去冗滥之吏,而以能吏代之,不过期月,民必受赐,此臣所谓及民速、于事切者也。”措置失当的地方也不少,如将整顿吏治放在第一位,而不是将发展生产放在第一位,这是一个重大的失策。正如支持改革的官员苏舜钦在给范仲淹信中所指出的:“但闻论议之众,皆云:教训医工,更改磨勘,复职田,定赎刑之类,皆非当今至切之务。譬如倒悬者馈之以食,大馁者饮之以浆,徒益人之忿耳。某受阁下非常之知,日思所报,欲阁下之誉复如当年,念之无他术焉,必取众议而用之,则皆厌然而服,不复有所诋訾矣。”又如恢复府兵制,更是迂阔之举,后因臣僚的反对而未行。再如规定士人必须在学三百日,才能参加发解试,曾应举者须百日,也脱离实际情况,不容易做到。

同类推荐
  • 回到大明做海王

    回到大明做海王

    海陆军官郑阖意外穿越成大明时代最伟大的航海家郑和...重启郑和开挂般的人生...搞科研,扬国威...为宣扬国力,带着AK下西洋。(本作纯属虚构,勿当正史。)
  • 王安石和他的北宋帝国

    王安石和他的北宋帝国

    王安石北宋中期,是中国历史上争议最大是人物,有人骂他是民贼,有人说他是圣人,阴暗与光辉交织,诋毁与赞扬相济。近乎一千年后,如何给王安石一个中肯的评价?本书以王安石为主线,在描写和分析王安石这个人物本身的同时,加入了同时期的著名人物以及历史事件,管窥宋朝历史的面貌和特点。
  • 谋明天下

    谋明天下

    吴宗睿穿越了。第一,韬光养晦,集聚实力,第二,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第三,实力碾压,打到你服气,第四,以上办法全部采用,依旧不服者,彻底消灭。水滴石穿,绳锯木断,一点又一点的改变,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一步又一步的走向辉煌。过程重要,结果更加的重要。我们一起来见证,看看吴宗睿如何走上巅峰。
  • 震撼世界的100个科学发现(下)

    震撼世界的100个科学发现(下)

    人类的历史,犹如一串华美的项链,是由无数大大小小的事件连接而成的。那一个个辉煌的瞬间,便是历史链条中璀灿的宝石与珍珠,它熠熠生辉,警示着后人。
  • 图说中国通史-三国两晋南北朝卷

    图说中国通史-三国两晋南北朝卷

    三国两晋南北朝起止时间,从确切的意义上来讲,是从公元220年曹魏立国,东汉正式灭亡开始,到公元589年隋朝灭南陈,统一全国止。但习惯上,人们通常将其上限延伸至公元184年,汉末黄巾大起义爆发,东汉政权名存实亡,军阀混战开始,以便于对三国两晋南北朝这段动荡不安历史的探究。三国两晋南北朝共历四百年,这四百年历史是中华民族饱经沧桑,经历了痛苦的煎熬,又重新再生的四百年。在这四百年中,战争的腥风血雨涤荡着中华大地的每一个角落。从董卓之乱到隋文帝灭陈,每次战争,都饱蘸着无数百姓的血泪。
热门推荐
  • 从魔法屋开始

    从魔法屋开始

    远方的呼唤,是现实还是梦语?黑色瞳孔中,那存在的,不存在的,是理智还是不可理喻?那照进心灵的,是幻想的光还是深渊的呢喃?PS:本书大纲设定已经完成,绝对有足够的脑洞,请放心食用
  • 木叶的次元杂货铺

    木叶的次元杂货铺

    又名《火影忍者疾风传》。一不小心穿越成病秧子月光疾风,突然绑定了一个996工作制的系统,从此踏上了寻医问药的生活,苦心孤诣的经营了一家杂货铺,筹集医药费。悲惨的穿越。来自宝可梦世界的精灵球,来自漫威的队长盾牌,来自七龙珠的万能胶囊,来自忍者神龟的龟壳,来自海贼王的电话虫,反正什么都卖。开发透遁,疾风剑魔!买买买!剁手!已完结同人《木叶大排档》
  • 游戏玩家的花样作死

    游戏玩家的花样作死

    【日更,求收藏】好叭我承认第一局游戏是很劝退,但还是希望大家能够看到后面,我尽力给大家写一个好故事。顺便,求收藏求评论,请让我知道有人在看文,一个人的自嗨让我好没动力啊。——————————————————董冬冬的主线任务是交友。当从厨房端菜出来的姑娘举止淡定地问举着菜刀面目狰狞的董冬冬要不要吃饭时,董冬冬觉得她要么是傻白甜要么是神经病。后来——呵呵。如果当初知道这个任务这么难完成,打死他他也不会选择跳进那个阳台。董冬冬后来如是说。……张黎举着菜看到她前面拿着菜刀面目狰狞的男人,思考着自己是要把菜糊他一脸还是淡定点。看到他自以为隐藏的很好的小表情,张黎确定了,这人不是傻白甜就是神经病。后来——啧。真像个傻白甜。
  • 入侵黑暗

    入侵黑暗

    悬疑,推理探险小说,入侵黑暗。在未来的某一日,地球忽然被某一维度的空间生物入侵。那种生物无形无态,可以随意变幻,而且无法杀死,只能凭借特殊的磁场将其困住。人类为了生存,通过克隆技术,制造出一批特种人。特种人没有记忆,但却有最完美的形体,可以塑造出任何类型的战士。但是却要通过重重的考验。男主齐乐在通过所有考验之后,成为一名探险小分队的队长,和队员们一起前往另一维度空间,探知那一维度的秘密。在那里,小分队遇到了不可思议的事情,所有的一切都在指向,这一维度就是传说中的黑暗,幽灵生存的地方。而现在,黑暗的大门已经打开,生死在此一战。但是,事实的真相真是如此吗?
  • 竹林深处有桃精

    竹林深处有桃精

    自入世起,她便隐去异族气息,在人类世界撒欢,想吃吃想喝喝,时不时戏耍旁人。却不想,一次偷盗,一次调戏红颜,一次……害,接下来不管去干嘛,好像总能遇到他,不就是偷了一次他的钱袋子,再用他的钱调戏了一下他的小红颜嘛,至于那么计较吗?“喂!你到底要跟我多久呀!”“你觉得呢?”啊!该死的臭男人,笑什么笑,再笑我鼻血都出来了呜呜呜……“竹子深,我真后悔遇到你呀,希望下辈子,不,希望我们没有下辈子。”他坐在竹林中一株盛放的桃树下,仰头喝下一口闷酒,眼角一滴泪缓缓滑落,可是阿桃,我真想和你有下辈子啊……
  • 心灵鸡汤大全集:低调做人的艺术

    心灵鸡汤大全集:低调做人的艺术

    人人都渴望成功,都渴望荣誉。很多人为了这些梦想,拼命表现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他们经常锋芒毕露,处处争先,高谈阔论。可是,后来大家会惊讶地发现:这样的人成功得最晚,或者说没有达到他原本希望达到的高风亮节。他们不缺才气,不缺激情,不缺信念,可为什么会这样呢?本书以独到的人生视角深刻地阐述了低调做人的社会意义,详细介绍了低调做人的智慧,从而为成就事业提供了有益的指导。读者在阅读本书之后,能够轻松掌握做人的艺术,以低调做人之智获得一片广阔的天地,成就一份完美的事业。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水映蓝天

    水映蓝天

    “咚、咚、咚……”门敲了有一会儿了,依然没有人应。接受了好友的临终嘱托,杨神明不知道自己答应的将要照顾的这名中学生是个怎样的人?然而他更不知道的是,他即将敲开的这扇门,这扇门打开的同时,也开启了他的另一段崭新的人生……
  • 阿佩莱斯线条(帕斯捷尔纳克作品系列)

    阿佩莱斯线条(帕斯捷尔纳克作品系列)

    《阿佩莱斯线条》是二十世纪杰出的俄罗斯作家、一九五八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帕斯捷尔纳克的中短篇小说和随笔,继承了俄罗斯叙事文学的伟大传统,并赋予了诗人特有的瑰丽奇特的想象、隐喻和象征。这在本书中得到了高度体现:作者对生活、对世界的独特感受和联想,随处可见;他的文笔同时还具备一种通感式的感受力,能轻松跨越人与事、自我与世界的界限,游刃有余。
  • 世家宠婚:总裁的小毒妻

    世家宠婚:总裁的小毒妻

    订婚宴上,未婚夫将戒指套在了闺蜜手上!蓝菲琳只是笑看着“嗯!不错,祝你们白头不到老!再贱”!转身之际,闺蜜拉着她的手“菲林!对不起,我不想的,只是...只是我太爱他了!请你成全我们好不好”!啊呸!这贱人真的好想打她!“白露,人至贱则无敌啊”!妈蛋!不就是个男人吗?老娘随便拉一个都比那人渣强!咖啡厅里!“喂!说你呢!结婚敢不敢!”你订婚,老娘就结婚!“走!”男人淡淡的吐出一个字!当红艳艳的本本在蓝菲琳手上时,她才知道自己就这么马虎的嫁了!哎哟喂!好歹是一大家族的家主,怎么能这么笨呢!先是被劈腿,然后是把自己卖了!试问哪位家主能有这份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