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555300000010

第10章 意识形态的再次终结?(3)

第二,福柯对权力宽泛的理解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传统中对意识形态所进行的以国家为中心的、以经济—政治为导向的意识形态批判具有局限性。这种对权力的理解纠正了汤普森(John B.Thompson,1991)所论及的那些“社会再生产理论”的偏颇之处,即那些由国家组织的、以意识形态为保证的社会再生产理论。福柯搁置了几乎无法解决的关于真理和决定性的认识论问题,使对特定意识形态和话语构成,它们的历史条件、影响及其与特定形式的权力关系之间的联系分析成为可能(Hall,1986)。应该说,这一理论转向是值得欢迎的。他对于性、身体的规训与科层化的广泛论述也在传统意识形态和阶级分析之外对统治力量进行了有力的批判。在意识和认知之外存在着身体客体的领域,在这里,权力技术(technologies of power)也同样被施展。意识形态不仅仅作用于阶级,也作用于其他轴线,比如社会性别、种族和民族—国家。当然,马克思主义分析,尤其那些基于葛兰西的霸权概念的学术分析——倘若不是延伸到严格的“无意识”领域的话——没有理由不能延伸到非阶级领域。但传统马克思主义确实过分强调了意识形态分析的阶级维度,而相对冷落社会性别与其他社会分化维度以及权力节点。以上所述的新社会理论对意识形态的批判在这方面做了重要修订。该批判的贡献在于加深了对差异和“他者”重要性的理解,这种理解“不把它们看成是附加在更为根本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范畴上的东西,而是在试图掌握社会变迁的辩证法的过程中一开始就应该无处不在的东西”(Harvey,1989:355)。

第三,后马克思主义认为勾连的实践(articulatory practices)产生主体,这有利于理解意识形态和符号作为一个过程,而不是一套静止固定的观点及其最终产品的重要性。但必须指出,后马克思主义的这一贡献并非首创。在阿尔都塞和葛兰西的理论传统中,意识形态在建构主体中的角色一直很重要。例如葛兰西就认为,人们从未在蒙昧状态中体验支配性的意识形态,而一旦意识形态成为历史发展和社会生存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就获得了“心理层面的有效性;它们组织人类群体,创造他们的活动,获取对自己地位的意识和斗争的场域,等等”(Gramsci,1971:377)。在这一方面,拉克劳和墨菲在他们阐述葛兰西的霸权理论和意识形态观点的早期著作中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Laclau,1976;Mouffe,1979)。他们所指出的意识形态“不一定有阶级属性”对去除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学说中的阶级化约论残余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最后,后结构主义抛弃了作者中心论,强调了文化文本的多义性和受众在解释文本过程中的能动性,这些都纠正了隐含在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和二战后激进政治经济学理论中意识形态概念的不足。在这些理论里,意义和文本接受往往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Horkheimer and Adorno,1972;Miliband,1973;Clement,1975;Dorfman and Mattelart,1975;Schiller,1976)。在这些理论尤其是某些政治经济学分析当中,主导的意识形态经常被视做从对媒体的商业控制中直接产生出来,并清晰地镶嵌在媒体文本当中,而文本反过来又对受众产生直接的意识形态效用。对意识形态的新批判引入了对受众解码过程的研究和对意识形态建构的解释,这是值得称颂的发展。但后现代主义在这一方面也有矫枉过正的危险。这表现在这一理论取向中的某些分析对众多的话语立场和能指的自由游戏的欢庆,而这里隐含了自由主义传统中的抽象主体概念以及对个体自主性的夸大倾向。正如古诺(Gruneau,1988:26)所述,这些理论对媒体文本中能指与所指之间霸权性传统关系的根本脱节的强调已经“远远超出了对根植于特定历史集团的权力关系做出真正的积极反应”的程度。

有关意识形态的新批判的问题和缺点与它们的有益性和可取性共存。首先,后结构主义和后马克思主义强调了人类实践中符号性和物质性要素的不可分割特性,而这纠正了经验主义的意识形态和再现概念。但同时它们彻底否定了任何形式的认识论和认知的可能性,这又使其陷入了理论困境,导致了对真理观念的彻底遗弃,并把人们带入相对主义的地域,使人们不再能够判断任何分析言论是否真实或精确。这种意识形态新批判没有勾勒出语言和现实之间某种有机统一的关系,而似乎仅仅是经验主义和庸俗马克思主义的一种颠倒镜像。倘若说在经验主义传统和某些马克思主义学说中语言和话语的中介作用被完全忽略,政治/意识形态话语仅仅“反映”或消极地代表着既定的社会利益,那么政治/意识形态在这些新理论中则占据主导地位。社会和经济现实不过是政治和意识形态话语所定义的那样,或许更糟,它们是人们不再能提及或知晓的东西。这样,后结构主义和后马克思主义已经制造了所指和具体事物之间致命的符号学混乱(Eagleton,1991:209;Geras,1988:54)。它们将世界摧毁于言语当中。但是,否定社会经济和政治意识形态之间的任何决定关系或两者之间的任何联系将会导向绝对的政治唯意志论(Rustin,1988),并将政治简化为话语的政治(Bennett,1990)。这种极端性似乎再一次暴露了西方社会思想中旷日持久的机械论和二元论的特征。

第二,后现代主义批判元叙事(meta-narratives)、认识论和再现,潜藏在这种批判之下的是一种文化相对主义思维,它削弱了任何对主导统治进行批判的规范标准。通过将权力和利益延伸到每一话语实践并让每一话语都“意识形态化”,后现代主义混淆了不同形式的权力和不同种类的利益,最终使意识形态概念失去其批判锋芒。缺乏标准的依据就没有办法对主导统治进行批判。同时,这样的立场也有负面的政治含义。正如伊戈尔顿(1991:167)指出的那样:后现代主义将利益概念扩大到包含整个社会生活。这有其合理的一面,但它将注意力从这些实实在在的政治斗争中移开,让这些斗争坍塌在一个新尼采式的宇宙当中。在这个宇宙中,私下思忖,脱掉一件外套和推翻一个国家政权所包含的冲突和对支配统治的反抗相差无几。倘若所有的思想都有其“利益”根源,那么可以说,像社会主义者和女权主义者传统上所关注的权力斗争并没有什么各自的特别之处。于是,在这一观点的极端图景里,整个社会都充满永不停息的权力欲望,四面楚歌的不同观点形成了不可解决的骚乱,这有助于把政治现状神圣化。(着重号为原文所加)也有人对福柯的权力概念提出了类似的批评。他们认为,这一概念没有留下什么让人分辨较多压迫性和较少压迫性的权力形式的依据(见Fraser,1989)。类似地,虽然拉克劳和墨菲的后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政治上与福柯的理论迥然不同,它们的激进关系论(relationalism)也没有留下什么依据来分辨哪一种“勾连”更为可取,或者来正面地定义压迫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对意识形态的后现代和后结构主义批判具有保守的色彩。它不自觉地除去了批判现有的主导统治形式所需的规范依据。

第三,后马克思主义将话语政治定义为主体组成的领域,而且它也试图回避经济化约主义,但有关“经典马克思主义关于意识形态的‘下层建筑’基础和政治制度之中心地位的论述”(Eagleton,1991:199),后马克思主义则保持着沉默。它没有提供依据来批判传统上被称为“意识形态机器”的东西,也无法批判财富和权力的集中。本尼特批评了拉克劳与墨菲的观点,并指出他们关于意识和主体立场的政治这一论述无非是“一犯再犯的个人主义”,因为在他们的理论中唯一可能的社会行动者就是个体,或意识形态上被铸造为共同主体的一群群个体。他们没有将机构或社会组织作为社会行动者,同时将个体活动看做不受这些机构或组织所支配的意识形态主体(Bennett,1990:267—68)。这样,拉克劳和墨菲就陷入了自我矛盾的境地:战略上削弱了意识形态的相关性,而战术上又对“意识形态”在社会中的作用夸大其词。

最后,后现代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的认识论虚无主义可能自我矛盾并难以自圆其说。将后现代理论付诸实践是非常困难的。在现实世界的政治里,后现代主义者发现他们必须诉诸于屹立在不同利益集团和语言游戏的混战之上的真实断言(Harvey,1989)。他们否定了世界的可知性,但他们自己又清清楚楚地声称看透了世界的本质;他们摒弃语言和现实之间的任何联系,但又使用着某种语言以期得到严肃的对待。几乎很少有后现代主义者会像罗梯那样,把自己的理论逻辑运用到自己的立场上,声明伟大哲学家的政治观点像哲学本身那样没有必要得到严肃对待,而思想和现实之间、道德立场和哲学著作之间的任何关系完全是偶然的。正如哈维(Harvey,1989)所指出的那样,这种立场是不负责任的。

■意识形态概念何去何从

在批判性社会理论经历了1970和1980年代早期的复苏之后,意识形态概念日益受到后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和后马克思主义批评家们的责难。这些批评不仅道出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学说的局限性,也质疑了“意识形态”概念作为社会理论中一个分析范畴的有效性。但是我想说明,这些批评本身的理论局限性让我们有可能重新审视意识形态概念。对“意识形态”的研究或许正处于危机之中,但危机时刻往往也是恢复活力的新机会和新起点。在这方面,我想突出1990年代以来社会理论中值得注意的两个趋势。首先,许多不同背景的理论在很大程度上融合在一起反对这种新的“意识形态终结论”(如Geras,1987,1988;Fraser,1989;Hall,1989;Harvey,1989;Thompson,1990;Eagleton,1991;Fiske,1991)。最值得注意的是,汤普森(1990)和伊戈尔顿(1991)各自捍卫了“后现代理论时代”意识形态学说某些成分的相关性,从而对维护意识形态概念在当下社会批判中的相关性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从批判性解释学角度出发,汤普森将意识形态重新定义为“服务于统治的意义”(meaning in the service of domination)。从另一理论角度出发,伊戈尔顿则有力地证明了在社会分析中保留某种现实主义认识论立场的必要性,并试图将意识形态概念从后现代意指行为的碎片中拯救出来。

其次,有迹象表明,后现代主义在面对价值、真理和原则性的立场等问题时,正处于自我考问的状态。后现代主义本质上难以自圆其说的相对主义逻辑已经使它不再可能简单地指责传统的分析范畴是形而上学和过时的。例如,苏蓬(Kate Soper)(1991:128)就说明有必要也有可能采用更加综合性的方法,“这种方法既警惕传统价值话语中的缺陷和粗糙之处,又警惕由于想要避免理论中的所有原则立场所带来的自我矛盾”。这种综合方法对意识形态和话语研究而言也恰如雪中送炭。

同类推荐
  • 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8年卷

    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8年卷

    编者在“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第五届(2008)年会收到的大量文稿中,经作者同意在部分新闻学期刊2008年发表的有关文稿中,共选取111篇稿件,辑成《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8年卷》以飨读者,并恳请各方指正。
  • 古代教育简史(上)

    古代教育简史(上)

    本套书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图文并茂,体系完整,有助于读者开阔视野,深化对于中华文明的了解和认识;有助于优化知识结构,激发创造激情;也有助于培养博大的学术胸怀,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从而更好地适应新世纪对人才全面发展的要求。
  • 十二生肖与人生财运

    十二生肖与人生财运

    本书向读者解析了十二生肖不同的致富路径、各异的财运走势以及逐年逐月的“富运”与“钱程”,同时还对不同生肖之人的投资理财方式提出了许多具体、实用、安全的建议。
  • 向毛泽东学写作:中国离不开毛泽东

    向毛泽东学写作:中国离不开毛泽东

    本书是对伟人写作艺术的分析和鉴赏,《向毛泽东学写作-中国离不开毛泽东》共分为八章。第一章概述了毛泽东一生的写作实践;第二章至第七章分别从立意、结构、语言、修辞、逻辑、思维等六个方面分析毛泽东的写作艺术,并结合现代写作的实际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写作方法和技巧;第八章撷取了毛泽东的精彩篇章,进行了全文赏析。《向毛泽东学写作-中国离不开毛泽东》对毛泽东的写作艺术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对于提高公文写作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战略分析分析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科技与传播

    科技与传播

    科学技术的传播是人类社会科学与技术系统得以产生和存续的基本前提,是科技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科技工作者进行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基本支持。科技传播是科技和社会的自我发展循环系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阶梯。在当今社会,科学知识比人类历史上以往的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代社会的发展进步和国家的繁荣昌盛已经越来越多地依赖于创新、传播和应用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的能力和效率。
热门推荐
  • 逆天狂后:绝色御灵师

    逆天狂后:绝色御灵师

    曼夭,现代暗黑杀手组织的金牌杀手,一朝穿越月幻大陆,重生成了玄武国第一大家族凤家嫡系庶出的废物五小姐凤轻歌。世人皆知凤轻歌乃天生废材不能修炼,更是成了族中子弟欺凌的对象。却无人知她其实是从小被人封了筋脉。曼夭勾唇冷笑,不能修炼是吗?看她如何废材变成天才。契神兽,炼药剂,修灵力,强势崛起,废庶妹,弑嫡姐,斗神魔,站在世界巅峰俯视苍生。
  • 山河岁月吾梦里

    山河岁月吾梦里

    春风老树下,轻抚长剑观柳絮盈盈如雪;在那竹林幽处,贪一壶浊酒,茫茫醉舞;又或是于清明细雨时节,到湖边钓一尾青鱼;朝彩晨曦里正酣,醒则挑繁星漫天。山海岁月我梦里,道法乾坤只缘间。如此,当仙。
  • 相思引记

    相思引记

    新手也来写作!没有好的文笔,没有好的资源,但想写最感人的故事!
  • 征服九美路线图

    征服九美路线图

    带着武尊的实力重生附体,灵罗城的天才少年萧七因此跌落神坛,却被卷进了美女与争霸的旋涡,站在玄罗大陆的风口浪尖,孱弱少年能否驰骋江山,纵横天下。《九美图》代表着玄罗大陆上最为风华绝代的女子,或人,或妖,或兽,或仙……谈笑间风姿绰越,顾盼中美目流莹,莲步上摄魂夺魄……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金满洲冒险

    金满洲冒险

    我在大学期间迷上了卫斯理,也写了几部伪作,名字叫做《阴阳》、《中医》、《九龙》和《玛雅》,我发于各大网络,却如石沉大海。后来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拾人牙慧的模仿是不行的,所以我收回了那些小说,重新加工,变成了我自己的小说。
  • 城南萧萧风未晚

    城南萧萧风未晚

    她像风,行了三千里依旧没能忘记归路,看遍人间冷暖,最终安于孤独之上,至于曾经的心间少年,从此再未提过。他曾是她流年里的一抹微光,最终却安于平凡,时隔多年之后,一句简单爱过满含无奈和心酸,却依旧浅浅低语不敢声张。他们明明彼此爱过,最终他却只能在平凡里仰望藏在繁星里孤独的她。他们曾经是追光的少年,他们曾是流年里最美好的光,最后都搁浅在岁月的沙滩上,各自听风吟唱,岁月两不相扰,心中都装着曾经的此间少年。
  • 星辰炮火

    星辰炮火

    星辰在破碎,真空在颤动。星海中心的魔主,神主面色凝重盯着遥远的星空。“他出来了。”那只是一个弹丸之地,怎会诞生出他。
  • 小人物的末世生存

    小人物的末世生存

    在这个混乱的时代,没有那么无敌的超强变异,也没有复兴人类的智慧与决心,有的只是在末世到来之后一个小人物的生存之道……
  • 千叶干道

    千叶干道

    企图武装统治世界的贵族男生却发现自己有更大重任,世界也如此之大,尽世界,九天宇宙,身为天魂战师的他,在集玄幻,恐怖,校园,战争,机甲的世界中生活,看他如何打败黑暗大Boss!这个世界还藏了多少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