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579000000036

第36章 迷群“多重边界”的群体认同建构(12)

“民族主义”是一个内涵和外延都非常复杂的概念,那么既然激发美剧迷群积极建构内群体文化认同的动力是民族主义,我们就有必要对这个概念做一个大致的梳理和分析。首先,美国历史学家乔治·古奇认为,民族主义的中心是团体意识,即热爱所属的共同体,并决定他们作为一个国家而存在。李宏图.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从启蒙运动到民族主义是一个民族(潜在的或实际的)成员的觉醒,这种觉醒与现实、维持与延续该民族的认同、整合、繁荣与权力的欲求结合在一起,它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指一种心态,即一个人以民族作为最高效忠对象的心理状态,它包含着本民族优越于其他民族的信仰。

正因为这样一种团体意识,中国美剧迷群热爱自身所属共同体,并且认同其作为一个国家而存在,因此他们积极运用“中国”这个词语以示自己的归属,有了这份热爱和忠诚,才有可能积极建构内群体的文化认同,这是基础和前提所在;其次,当代历史学家林伯格指出,民族主义是“一个观念、价值观和规范的体制,是一种对世界和社会的想象”,也有学者认为它表达了一种强烈的、通常已经意识形态化了的族际情感。这样一种对“民族主义”的解读正好印证了美剧迷群在美剧中想象和找寻自己民族的观念、价值观等的外在表征,并试图通过此过程表达一种民族自豪感和强烈的族际情感;再次,学者厄内斯特·盖尔纳认为,民族主义作为一种情绪或运动,可以用这一原则作最恰当的界定:“民族主义情绪是这一原则被违反时引起的愤怒感,或者是实现这一原则时带来的满足感”。这样一种民族主义情绪确实让中国美剧迷群在面对美剧对中国形象的歪曲时产生了一种愤怒感,并且通过积极的文化认同建构推翻外群体对内群体的诋毁,从而产生满足感。

2.民族自豪促使美剧迷群进行积极的文化认同建构

尽管不少美剧迷对中国现有的一些问题持有负面看法,但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他们总是在各个层面包括外文化群体所呈现的文化景观中找寻自己的闪光点和正面形象。《最近两部CSI中都提到了中国!》:最近两部CSI中都提到了中国,个人还是觉得挺激动的……NY里的法医说的新年快乐觉得很亲切,旁边怀了孕的蒙大拿女孩还补充说,今年是牛年!去年的《兄弟姐妹》中也反复说关于奥运的话题,还弄了个金李子公司出来,虽然本人平时经常骂政府,但是对国家还是蛮尊重的,所以也骄傲了一下。

跟帖1:中国趋势越来越强嘛,当然他们也要紧跟潮流啊;

跟帖2:提到挺好,哈哈,说明中国文化的印象在加深呀。其实我看到NY新年那集,我心里也热乎了那么一下捏;

跟帖3:身为中国人是一件很值得骄傲的事情。别忘记了,现在世界上,中国的经济是最稳定的。世界各国都在努力和中国搞好关系。

正如前文论及“民族主义”的概念时提到的,“民族主义”有一种对世界和社会的想象,自然也有对本民族一种美好的想象,这种想象表达的是群体成员强烈的民族情绪和民族意识。也许美剧编导在剧集中加入中国元素,如新年、牛年、奥运等是出于纯商业化目的,即为了打入亚洲甚至中国市场,或者是为了体现美国文化的开放性和多元性,但无论编码者目的何在,解码的中国美剧迷却在其中建构了自己的民族想象,并且由一种自豪感加深了自己对本民族的认同,从而开始对本国的很多领域如文化、经济、社会等进行重新考量和认可。有美剧迷2009年2月12日与“汤姆”的访谈记录。在接受笔者深度访谈时说道,有时在美剧中发现中国元素的身影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因为那让他觉得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也让所有人看到了中国的发展和日益强大,这种快感有时超出了看美剧本身的快感。“民族主义”的情绪和意识使得中国美剧迷群在跨文化传播中产生了一种民族自豪感,并由这样一份自豪感促使他们对内群体的文化认同进行着积极的建构。

3.美剧迷群由抵抗文化压迫和侵略产生积极的文化认同建构

“民族主义”崇尚独立、自由,反抗压迫,它作为一种精神起着激励、凝聚、反抗压迫势力的作用。虽然在看美剧这个跨文化传播过程中不存在所谓的压迫和侵略,但在剧中对中国“国家和民族形象”的扭曲和侮辱仍然被中国美剧迷群视为一种文化上的压迫和侵略,此时“民族主义”便充当了反压迫和侵略的大旗,大家用抵抗的实际行动表达内群体对外群体的不满和愤怒。最典型、影响最大的一次事件便是2008年底,美剧《波士顿法律》在最后一季的12、13两集中恶意炮制扭曲中国的言论,剧中充斥着对中国人权等问题的谬读和恶意攻击,以致中国的美剧字幕组集体拒绝翻译,“伊甸园美剧论坛”也加入了拒绝翻译的队伍。面对这样一种对本民族本国家的诋毁和中伤,中国的美剧迷不约而同地凝聚到了一起,自觉为内群体建构正面积极的文化认同。

帖子1:这就是所谓的“中国威胁论”吧,老美不了解现在的中国,总要摆出居高临下的样子,但同时又有一点害怕,认为他们的位置迟早有一天要被中国取代,已经不止一次在美剧里看到类似于“中国迟早有一天要统治世界”这样的话了;

帖子2:唉,真是讨厌美剧里拿中国人开涮,为什么我们在努力了解外面世界的时候发现外面的世界其实一点都不欢迎我们……我只能说美国人太过傲慢了,这次的金融危机是他们自己搞出来的,不能承担后果,也不能接受别的人处理;

帖子3:单说美国人现在还是惧怕我们中国的,因为我们确实发展的挺快,垄断企业的钱是越来越多,留着干啥,我觉得赶紧出去收购去,我觉得现在的确是个机会的,嘿嘿;

帖子4:其实越是出现这样攻击中国的情节,越能体现中国不断的强大给美国人带来的恐慌感。他们还沉浸在往日的辉煌中,不断探讨为什么伟大的美利坚会开始陨落,所以才有BL一季又一季对社会种种问题的发问,箭头直指统治阶级(抑或自我谴责),但都不是出于一种自我反省,而是一种想要维持霸权的垂死挣扎。看BL,我只是看精彩的结案陈词,体现的是辩论说服的智慧,至于其中宣扬的所谓美式价值观,一向嗤之以鼻。翻看以往各类美剧,运用中国元素作为卖点和噱头的个案不在少数,虽然也有对中国正面形象的呈现,但很多都有歪曲我们国家形象、中伤我们民族文化的嫌疑。以《波士顿法律》为例,最后一季12、13集通过其中一个主人公雪莉的台词说出了许多有损中国形象的言论,在中国美剧迷群看来,这不仅仅是一两集普通的美剧剧集,也不是仅供娱乐的媒介产品,而是美国作为一个文化群体对其他文化群体如中国的一种排他性中伤,也是对我“中华民族”的一种侮辱。在这样的文化压迫和侵略面前,中国美剧迷群成员的“民族意识”、“国家意识”被唤醒,进而积极主动地维护内群体的形象和尊严。

他们通过分析了解到,美国文化产品之所以歪曲中国形象,是因为出于“对正日益强大的中国”的惧怕(所谓“中国威胁论”)等理由,这一方面强化了自身对本民族本国家发展和壮大的自豪与骄傲,另一方面抨击和讽刺了表面强大的美国实质心底的虚弱和无力,如“恐慌感”、“沉浸在往日的辉煌中”、“维持霸权的垂死挣扎”、“对美国价值观一向嗤之以鼻”等观点都表明了中国美剧迷群将内群体与外群体进行文化比较时的强烈倾向,通过这种成功的群际比较,内群体的文化认同得到了积极的建构。这样的抵抗和反击并不是说明中国美剧迷群真正认为美国没有中国强大,中国肯定会赶超美国,只是一种“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在被外群体施加于内群体之上的打击和压迫所唤醒,从而转化为一种积极建构内群体文化认同的内在动力,而这种动力也许只会在受到外部冲击时才较易产生,和平年代更多的可能是自嘲或者自省。

行文至此,本章将告一段落,仔细思量文中论述的中国美剧迷群群体认同建构中变化和游移的群际边界,一个个以各种“群际边界”为圆周的圆便跃然纸上,这一个个活灵活现的圆使得迷群“多重边界”的群体认同建构变得清晰可见。

同类推荐
  • 聚焦中国新课改-新课改之实践教学

    聚焦中国新课改-新课改之实践教学

    为适应世界知识经济的挑战,培养21世纪的创新人才,第三次全教会提出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这一教育思想观念与教育模式的根本变革,无疑对中小学教学管理提出挑战。显然,过去中小学教学管理与当前教育改革的发展不相适应,广大一线干部教师呼吁,中小学教学管理亟待改革,如果不紧紧抓住管理这根缰绳,任何成功的改革都是不可能的。
  • 乘着歌声的翅膀:中小学艺术教育漫谈

    乘着歌声的翅膀:中小学艺术教育漫谈

    在艺术领域,由于多种新艺术的观念和样式此起彼伏,“交流”艺术正渐渐失去了主导作用的地位,由此对艺术本质的质疑和混乱意识进一步形成。由此,建立一个包容一切艺术的定义变得不太可能与没有意义。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流动复合体的艺术,在流变过程中,只能是短暂的、一时的,任何哪怕自认为是无懈可击的关于艺术的定义都只是一种阶段性的概括而非最终答案。今天,对艺术不可避免的谈论恰恰证明艺术正在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其实,人类喜欢刨根问底的天性是对千变万化的艺术现象背后本质的追问,也得益于人们不断了解和接近艺术。
  • 中国人的脸谱

    中国人的脸谱

    《中国人的脸谱》是美国著名学者亚瑟·亨·史密斯先生的经典著作。开创了研究中国国民性的先河,是第一本探讨这个问题的带有社会学性质的著作,也代表了一个时代外国人的中国观,因此对后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书共总结了二十七条中国人的特性,引证丰富、或褒或贬,无不言之有据。
  • 地方高校图书馆运作的理论与实践

    地方高校图书馆运作的理论与实践

    本书共8章,书中结合闽江学院图书馆运作的一些例子,阐述了地方高校图书馆运作的理论和实践,主要内容包括:图书馆发展概论、人力资源管理、书籍采购管理、馆藏建设、数字图书馆建设、读者服务和教育、合作和交流和防灾与危机管理。本书撰写过程中,得到了全馆同事的不少启发和建议,也通过各种方式与其他高校的同行深入交流,参考、借鉴了国内图书馆研究与实践的前辈和同行们的研究成果,查阅了大量的论文、专著,也引用了一些参考资料,限于篇幅,未一一注明,在此对他们的辛勤劳动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 大学竞争论

    大学竞争论

    本书分为理论篇、本体篇和谋略篇,共七章,内容包括大学竞争的发展论、大学竞争的环境论、大学竞争的理念和制度论、大学竞争的质量论等。
热门推荐
  • 永远的恒定

    永远的恒定

    “故事的最终结局不是幸福美满,做永远的恋人,而是做永远的朋友。。。。。”
  • 萌宝们和娘亲一起称霸天下

    萌宝们和娘亲一起称霸天下

    从幼兽开始就一直被封印到了成熟期,可好景不长,刚破除封印就死了,死后还穿越到了异世界,刚睁开眼就成为了一群灵婴的王,还多出了自己的娃娃,这是怎么回事?
  • 大善魔

    大善魔

    废材退婚变天才!随身老爷爷!无限金手指!随地捡宝!养的土狗变神兽!门派勾心斗角!随意杀人夺宝!口口声声要逆天!以上内容作者都没写。这只是个善良的普通人在异世修炼,行走世间的故事。为善者报以善,作恶者报以恶,天不报,我来报。------陈莫同
  • 幻灵界异录

    幻灵界异录

    在灵界的某个大陆上,一位少年出生时天地异象,不受他人待见,众人皆认其为祸源,家族却尽全力培养,少年拜祖师,破枷锁,走进大千世界,造就灵界巅峰
  • 姜然,我是你的鱼

    姜然,我是你的鱼

    刚拿了最佳女主角大奖的胡杞打算向男友徐凉求婚,发现男友劈腿小明星,她愤然退出娱乐圈远赴他乡。四年后胡杞回国,父母安排她和邻居姜然相亲。姜然是一名小演员,也是胡杞曾经的迷弟。两人为了终结频繁相亲,当着父母的面假装恋人。胡杞更是化名姜鱼以男助理的身份陪伴在姜然身边。姜然蹿红后,胡杞也有心重返舞台。聚光灯下的两个人,在各种阴谋下,小心呵护着这份地下恋情......
  • 从前有个门派叫来者不善

    从前有个门派叫来者不善

    (本小说为“东方玄幻”。)以一个个纪元为背景,讲述其中的一个个故事和性格个个鲜明的人,来重现从前的门派――“来者不善”。
  • 我听说我喜欢你

    我听说我喜欢你

    众校友皆知X大的两大学神互不相识,也无交集,可却某天流言传通了X大……经济学的学神宋青戈拦下计算机学院的林雀楼,“听说我喜欢你?”林雀楼:“……”――――你知道吗?其实一切都是她别有预谋。【本书阅读指南(俗称避雷针):①本书为男主视角,不喜勿入②更新有门,催更无门③有票的希望能捧个票场④评论区什么都可以有,就是吐槽作者可以有,但是作者玻璃心别骂⑤没了⑥没什么要说的,就是想凑个六六大顺。】
  • 入目之镜

    入目之镜

    一个“世界”,一个人的世界,镜子里面有世界,镜子外面有世界,哪个世界是真的世界?
  • 重返十八岁

    重返十八岁

    【因为某些不得已的原因,不得不让我放弃这篇文章,我也不想,但实在没办法,只好弃坑了,望理解。】
  • 神赐大陆战记

    神赐大陆战记

    地球上的普通人林云因为一个先天灵宝碎片转世重生到了神赐,在他的不停的奋斗下,他有意或无意间在神赐大陆上留下了许多不朽传说。大陆军官崇拜的说:“他是统帅中的不朽的传说,他改变了整个大陆以后的战争方式。”大陆无知少女憧憬的说:“他是最浪漫最勇敢的骑士,只要能和他相爱,就是让我立刻去死我也愿意。”大陆商人两眼放光的说:“他是大陆上最成功的商人,他经商赚的钱比他从国家收的税还多。”大陆战士崇拜的说:“他是当之无愧大陆第一战士,因为他是大陆上第一个不依靠神明自己进阶为剑神的存在。”大陆魔法师激动的说:“他的名字必将流出于多元,因为他是整个多元位面唯一一个在还没有正式封神的时候就将位面主神踢下神坛的存在。”大陆正常男人神情愤懑的说:“作为男人我恨他,因为他不仅拐走了大陆上最出色的几个女人,还让大陆其他女人为了他整天肝肠寸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