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579000000005

第5章 导论(4)

4.新的发展方向

作为对于当代生活的反思和建构,那些促成迷文化研究第三次浪潮形成的大部分经验性和概念性主题将同样作为有用的课题,用来进一步探索我们的当代社会和文化秩序。这些主题被不同地描述为后现代主义(Harvey 1990)、晚期现代主义(Giddens 1991)或者超现代主义(Auge 1995)。《迷群:在一个协商世界中的身份认同和社区》一书在总结迷文化研究的前三次浪潮的基础上,又将这个领域的研究引向了新发展的六个方向:第一,强调作为当代协商世界标记的符号和代表;第二,模糊不同文本和文化形式之间的边界,从而侵蚀了流行文化和高雅文化这两个对立面之间的界线;第三,在物理空间、虚拟空间和发生在这两个空间中的社会交互与行为之间的关系在逐渐去领土化的世界中不断变化;第四,在文化全球化的进程中,全球和地方两者相互影响;第五,就社会和技术变革而言,新的身份认同和实践活动来源于生产和消费的变迁;第六,冲突、差异和歧视在一个协商的语境中形成。以上六个方向主题的探究将有助于加深我们对于迷群和他们所身处的协商世界的理解和把握。

二、国内“迷研究”综述

与其说国内关于这个领域的研究称为“迷研究”,倒不如称之为“粉丝研究”,因为几乎所有的相关研究都是围绕由2005、2006年湖南卫视“超级女声”引发的诸如“玉米”、“凉粉”、“笔迷”等的“粉丝”热潮展开的。本研究者在查阅了国内各大期刊的相关文章后,发现国内“粉丝研究”的基本内容包括:概念阐释、“粉丝现象”的呈现特征、“粉丝文化”的解读与思考和网络时代的“粉丝文化”四个方面。

1.“粉丝”的概念阐释

大部分研究者都对“粉丝”这个新名词做了概念阐释,有的从语言学翻译角度来下定义,“粉丝”是英语中“fans”的音译。“fan”的中文释义是:“(运动、电影等的)迷,热心的爱好者、支持者”,作为其复数形式的“fans”,所代表的意义不言而喻;赵秀文,“‘粉丝’文化及其现象解读”,《最新美国俚语大全》(中国对外翻译公司1989年版)解释说,英语fan一词源于fancy或fanatic,是19世纪晚期以来的俚俗用语,意为“狂热的爱好者”,尤指对体育活动,如:a tennis fan。此后fan一词才有了“拥趸”之意,即死心塌地的崇拜者。徐福坤,“浅仪‘粉丝’”,有些则从广义和狭义之分来定义,从广义上来看,“粉丝”是指一部分对特定话题有较大兴趣的人;从狭义上来看,“粉丝”就是不仅仅对这些话题有很浓厚的兴趣,而且对其有较为深入了解的人。黄海靓,罗安元,“网络‘粉丝’文化社区传播机制初探”,有的研究则站在了前人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粉丝”做定义上的阐释,杉德卫斯于2005年出版的《迷研究》一书,综合了前人对迷的研究,他认为迷是“固定地、有规律地、情绪性地投入一个流行故事或文本”。

台湾学者简妙如认为,成为迷的要素是“过度性”,若没有某种程度的“过度性”,我们并不一定会成为这些事物的迷,因此“过度”是成为迷的重点。还有研究者从青年亚文化研究的立场出发来看待“粉丝”,“粉丝”作为英语Fans的谐音,是追星族的另类说法,这种对娱乐偶像的崇拜,被称作迷狂一族,一直是文化研究中青年亚文化研究的主题。它经常呈现在青年成长的心理断乳期,信仰的暂时缺失、理性的相对缺乏,使得偶像常常成为青少年对自己的想象性设计,并通过“移情”与象征性的“替代”,用崇拜这一方式表达,而达到一种身份认同。文化研究学者杰森认为:“关于迷一族的研究成果已产生了两种‘病理学的迷’的模式。第一种是所谓‘着迷的孤独者’,这类人(在媒介的影响下)已经进入了一种与一个名人紧张的幻想的关系之中,这些个体因其跟踪、威胁或杀害名人而在公众中臭名昭著。第二种是‘一个群体中的狂乱的或歇斯底里的成员’,他们会对一个摇滚歌星大喊大叫或在观看比赛时行为失常。”

2.“粉丝现象”呈现特征

在对这个新文化现象带来的新名词的解释的基础上,国内的“粉丝”研究者们也对目前国内的“粉丝文化”呈现出来的特征做了一些探讨:(1)对象范围扩大化。粉丝的对象已不仅限于影视、歌坛和体坛,也开始向文坛进军了。《百家讲坛》热播以来,一些“新学术明星”火爆全国,成为大众文化中的明星人物,而且也迎来了自己的粉丝。如易中天的粉丝自称“乙醚”,于丹的粉丝自称“鱼丸”,阎崇年的粉丝自称“年糕”,纪连海的粉丝自称“海飞丝”;(2)群体年龄多样化。粉丝们最明显的外部特征就是年龄上有了很大的差距,不只限于某个年龄段了。这一点从易中天的粉丝中便可窥见一斑。其中有六七十岁的老者,也有十三四岁的中学生。粉丝的年龄段分化不明显是多样化的表现,也是大众文化对大众进行征服的表征,大众文化开始进入了真正大众的时期;(3)表现方式科技化。粉丝们已不再像以前那样,要追逐某个歌星,无非就是买来其全部唱片,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听,学着唱;崇拜某个影星,就看其演过的所有电影,模仿其中的造型,包括服饰、发行和动作。如今,高科技产业迅猛发展,粉丝们除了在外观、行为上的模仿以示对明星的崇拜之外,还会不失时机地利用互联网、电信等媒介,为他们喜爱的明星投上宝贵的一票,以增加其人气指数;(4)追星非理智化。粉丝的精力和经济投入越来越多。我们从“超粉”、“易迷”们的表现来看,现在大部分的粉丝在追星投入上越来越多,不管是发短信的费用、上网的费用,还是追星所发生的交通费、住宿费,购买书籍、光盘、纪念品等费用,都已经大大超过了以前;(5)消费产业化。粉丝的效益已经超越了精神领域。各种媒介,包括传统媒体、互联网、电信等都是粉丝所制造的消费产业的受益者,而就像电视观众为电视台增加了广告收入,却还要被收费一样,粉丝不仅成就了偶像,也成就了媒介。而由粉丝行为生成的偶像产品的消费也是不可忽视的一块大饼,偶像用过的东西可以拍卖,偶像风格的衣服、装饰、发型、仿制玩偶等都是粉丝消费的对象,这些消费都远远超出了精神领域。

3.“粉丝文化”的解读与思考

除了对“粉丝”的定义和其呈现出的特征趋势进行研究之外,国内一些研究者还对“粉丝文化”作了一定的解读和探究。有研究认为,粉丝人群经常以接近偏执的热爱为其偶像的表演提供支持,其间激情往往多过理智。粉丝的狂热不仅是宣泄而且是表现,他们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和传播个人的态度,并通过现场其他粉丝的共鸣及与明星的互动来形成认同感。在这种认同感的号召下,粉丝们甚至觉得自身与偶像已融为一体,成为一个共同的“我们”,同呼吸、共命运。这种行为被称为狂欢表演、荧屏上的符号幻象;而同时,对于进入社会、身处视像时代的粉丝来说,颇具传播权威性与符号感染力的电视便成了他们认识“自我”的那面镜子,他们通过看电视来实现对自我的确认和定位,这样,粉丝“追星”、“崇拜偶像”的举动显然可视为他们塑造“镜中自我”的一种表现。

有研究从社会学和经济学的视角来解读“粉丝文化”,认为对公众人物具有强烈的认同,构成了粉丝的社会心理基础,粉丝团体的崛起凸显出中国民间的自组织行为的勃兴。粉丝群体的团队精神在本质上是一种文化象征,其组织行为是为了追求文化和兴趣认同,但它本身不具备社会团体所有的基本属性,它的交流意义主要体现在媒介化的互动和个人的兴趣互动,而非社会运动;庞大的粉丝人群自然也蕴含着巨大的经济能量。2006年11月6日,全球首个以粉丝为主题的节庆正式创立推出,主办者明确宣称“粉丝节”的目的,“就是为了孕育粉丝健康文化,撬动一个潜力巨大的‘粉丝产业’,形成一种新兴的‘粉丝经济’。”

有些学者试以社会学与传播学的经典理论对其进行分析,围绕功能论、冲突论及符号互动论来剖析“粉丝文化”。首先,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个体间通过交流互动增进了彼此的了解,从而确定伙伴关系,集结成各式各样的粉丝社群。在所属的粉丝社群中,他们获得了全新的身份认同,得以暂时忘却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困境、孤独和焦虑。在“追逐偶像”的大旗下狂呼呐喊,粉丝们的生活也变得鲜亮而有意义起来;其次,在同一社群内部,粉丝同胞们互助友爱,团结一致,然而一旦群体遭遇“外侵”,粉丝军团便会立即展开行动,一呼百应,群起而攻之。由此可见,“冲突”是粉丝团体的又一种生存状态;另外,就粉丝群体而言,不论是团体内的身份认同,还是团体外的冲突对抗,都需建立在粉丝与明星、粉丝与粉丝互动的基础上,而这种互动是经由符号来完成的。比如,我们经常能看到镜头前高举海报的粉丝团,他们用统一的标识和口号为偶像助阵,而这些标识、口号就是粉丝与明星之间进行互动的符号基础。

还有研究从亚文化和消费主义的角度切入对“粉丝文化”进行解读和思索,认为粉丝现象发轫于青少年对自我身份认同的追求,并基于此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青少年亚文化。而随着大众传播技术的日新月异,以及粉丝在媒介景观中的纵情表演,粉丝文化获得了空前的发展。然而,在商业资本主宰的语境中,粉丝文化被迅速卷入了文化与经济合谋的陷阱,成了消费主义狂欢的一种噱头。值得思索的是,当消费主义的魔杖把粉丝们点化为追逐时尚符号的消费者时,偶像的神话会不会显得暗淡无光?

同类推荐
  • 西夏地理志

    西夏地理志

    鲁人勇编著的《西夏地理志》是研究西夏地理的学术著作,填补了西夏史籍无地理志的缺憾,对西夏的疆域和边界划分,都城、州县建置,监军司的设置,交通运输,山川河流,在搜集大量文献及实地考察的基础上,予以系统归纳。都城及各州县之下,还列具历史沿革、西夏古迹、物产等与地理相关的内容。尤为可贵的是,对西夏沿边堡寨的具体位置,对照史籍和遗址,参考文物部门和方志界的研究成果,纠正错误,重新予以考订。《西夏地理志》末附录有《北宋沿边军城考》,便于研究人员参考。
  • 中华美德——表里如一

    中华美德——表里如一

    “表里如一”是说做人要真诚。表指外表,里指内心。外表和内心一样,形容言行和思想完全一致。表里如一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当今社会,继承和发扬表里如一的传统美德思想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真诚待人,言行一致,说到做到,坚持真理,保持真我,不随波逐流,不做两面人。
  • 培养精英

    培养精英

    美国社会是由公民组成,而非由社会工程的“零件”、“螺丝钉”所构筑。教育要先塑造人,然后再谈专业,否则你不知道如何把专业技能用到人身上。
  • 营销文案写作范本

    营销文案写作范本

    本书分15章,共100多种文体,详细阐述了市场调查文案、市场营销计划文案、新产品开发与推广文案、价格文案、营销渠道管理文案、促销与推广文案、推销文案、广告策划文案、公关文案、营销人员管理文案、客户管理文案、零售店营销文案、国际营销文案、谈判文案、合同文案、等内容。这些文案集中体现了企业营销观点、经营理念和策略方法。
  • 酷短信之祝福满堂

    酷短信之祝福满堂

    这是一套最新、最酷、最炫的沟通手册。发人深省的至理名言、幽默逗闷的搞笑专家、情意绵绵的爱情攻略,温馨感人的祝福满堂,随时随地幽默搞笑,时时处处富有哲理。轻点拇指,传递无限情谊吧!
热门推荐
  • 医淑

    医淑

    被未婚夫退婚以后,又被迫离开家,回到祖地的姬环一步步变得强大的过程。
  • 倾世魔妃狠逆天

    倾世魔妃狠逆天

    自爆不死,必有后福!她是云家独女,万年难得一遇的冰灵根,一朝重生,体内封印被毁,开启了逆天资质。随身空间、灵兽神宠、绝世功法……应有尽有!世人皆以为她成了废物纨绔,又嫁给了丑王,却不曾想,丑王摇身一变,竟成了风华绝代的美男子,人人艳羡……某日。云千玥从外面回来,气鼓鼓地出现在他面前,“夫君,他们说我是废物,配不上你。”“什么!都瞎了么?!本王这就去告诉他们,是本王不配!”某男凤眸微眯,眼底一道寒芒划过。云千玥:……众人:行行行,是我们瞎!……
  • 大斗者

    大斗者

    一起探索神秘的未知世界。在玄幻的潮流之中,感受未知的神秘与神奇
  • 杀魔铸兵称霸天下:百变武魂

    杀魔铸兵称霸天下:百变武魂

    【完结】六指大陆,千万年前的神魔大战,经历百万年的迁徙变化,已经分成了四个分裂的城堡,而神魔大战最后以神的惨胜而终结,不过天魔在最后划开武魂魔兽的身体,去肉化骨,接着又杀死九大兽武魂,完成十把魔兵,传承而下,欲要在百万年后再起风云,重夺大陆。而自武当山天柱峰一跃而下的主角卓天凡也开启了他在六指大陆的传奇生涯……
  • 倘若不曾遇见

    倘若不曾遇见

    “我要回美国了,所以你可不可以不爱我了,找个爱你的人在一起吧”陈以坤笑着对楚伶兮说“对不起,我爱你我不会放弃的,我会一直等你”我是伶允儿谢谢大家,小学生,文采不是很好,见谅
  • 洪荒寻芳录

    洪荒寻芳录

    遥遥殷商,玛雅天祭,仙道茫茫,鬼道苍苍。一把黑剪,划破洪荒神秘面纱;碧落九霄,搅乱万古惊天棋局;现代男子穿越上古碧霄仙子,看他如何回转本性!继往开来,展狗血无限三界画卷;破碎虚空,拂动太古星空之秘。本书属于慢热型,历史人物将会一一出现,剧情一步一步展开,敬请期待……
  • 贫道有点强

    贫道有点强

    鸿图太乙仙界,这个人神仙佛共存,鬼怪妖魔互斗,仙术满天飞,法宝到处甩的混乱世界中。陆青拿半块歪歪扭扭的写着‘封神’俩字的破木牌,穿越成了一个乡下小道观的老不死的老道士。……他其实只想积德行善,早日到达彼岸罢了。
  • 黑魔传

    黑魔传

    “这是个什么东西。”王浩自言自语道,于是又向前走了几步。“这个东西真奇怪身边竟然还有乌云在围着转,太奇怪了,我要带回去给爹看看,不定这是什么大宝贝呢!哈哈哈!!”王浩正准备把它放在自己的布口袋里,突然,黑雾四处扩散!…………从此开始一代魔王的崛起从此刻开始!
  • 我在青春忘了爱你

    我在青春忘了爱你

    徒手摘星,爱而不得,世人万千,你再难遇我,女:“你是傻子吗?你明明知道我还喜欢他,你为什么还要待在我身边,你明明就知道我们没有结果,我会害了你,你为什么还要这样”男:“我答应过她要一直保护你,你喜不喜欢我无所谓,你幸福就好,我愿意等你”下辈子换我等你好吗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