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602900000037

第37章 科研管理中的激励机制与绩效评价体系探讨(1)

柴剑平

(中国传媒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摘要:本文深入分析了建立激励机制与绩效评价体系的必要性,根据多年从事高校科研工作的经验,总结了高校科研工作的特点,论述了设计这一体系必须遵循的原则,最后给出了一套相对完备的绩效评价体系。本文是中国传媒大学绩效工资改革背景下的一种探讨,旨在找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以提高教职工的积极性,促进学校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科研、激励机制、绩效评价

中国传媒大学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到2020年或更长一段时间,把中国传媒大学建设成为世界知名的高水平传媒大学。为此在“十一五”期间,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内涵式发展,以质量、管理、特色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学科实力和办学水平,为实现学校奋斗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为了实现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传媒大学的目标,“十一五”期间,中国传媒大学的办学类型由过去的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变,重点突出了科学研究,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学校科研的发展目标,即:科研经费到账总量达到1.1亿-1.5亿元;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37-39项,省部级项目110项左右;各学科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00篇左右,CSSCI检索论文年均200篇以上,SCI、EI检索论文年均20篇以上;国家重点实验室或国家工程中心争取实现“零”的突破;力争新增国家级和省部级研究基地3-4个。

这些目标高瞻远瞩、催人奋进,如何实现这些目标是我们每一个教职工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根据高校对教学和科研两大任务不同程度的倾斜,以及在科学研究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果多少,一般将高校分为教学型、教学科研型、科研教学型、科研型四种不同的类型。在我国,高等专科学校和一般的普通高校均属于教学型学校,它们涉及的科研工作较少,主要承担教学任务;以科学研究为主,以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为主的高校则是科研型学校。不管是哪种类型的学校,都涉及科学研究和科研管理。

目前,中国传媒大学正由教学型向教学科研型大学转换,经过长期不断的努力,以及本科教学评估的促进,教学体系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绩效评价和激励机制。相比之下科研由于其特殊性,如涉及内容种类繁多、不容易量化等问题,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规范化的制度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科研水平的提高。所以,本文重点对科研管理中的激励机制与绩效评价体系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建立激励机制与绩效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所谓“激励机制”就是职能部门通过设计适当的外部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来满足个人的需要,使其努力工作,从而实现个人目标和集体目标。所谓“绩效评价”就是职能部门对全体员工的工作过程和最终结果从成绩、效益和效率方面进行量化统计,达到全面、客观、科学的评价目的,它也属于激励机制,是激励机制的基础。

大量的调查发现,在没有激励的情况下,人一般只能发挥个人能力的20%至30%,如果有良好的内外部激励条件,可发挥个人潜力的80%至90%。可见,激励在调动人的积极性方面作用重大。

激励理论按其所研究的激励侧面的不同及其与行为关系的不同,可归纳和划分为需要型、过程型和行为矫正型三大类。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基本需要可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认为,激发人的积极性的因素有两类:一类是保持因素,它能保持人的积极性,维持工作现状,如工资、工作条件、人际关系等;另一类是激励因素,它能促进人们的进取心,激励人们做出最好的表现,如社会承认、成就和进步等,以上都是需要型理论的代表。过程型激励理论主要有弗鲁姆提出的期望理论,认为目标是一种刺激,合适的目标能够诱发人的动机,规定行为的方向;美国行为科学家洛克提出了目标设置理论,认为致力于实现目标是工作的最直接的动机,目标会使人的行为具有方向性,引导人们去达到某种特定的结果。行为矫正型理论最著名的是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即行为与影响行为的环境有关,通过不断改变环境的刺激因素可以使某种行为增强、减弱或消失。

激励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活动,它追求管理活动的人性化;机制则是以制度为导向,追求管理活动的制度化。在组织中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就是追求管理活动人性化与制度化的平衡。因此,激励机制的实质就是:在组织系统中,激励主体(组织或管理者)运用多种激励手段并使之规范化和相对固定化,是与激励客体(组织成员)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结构、方式、关系及演变规律的总和。一定的激励机制会“自动”地导致激励客体的一定行为,呈现出某种规律性,而且激励只有形成机制,才能持续有效地发挥作用。

激励机制可以用于社会运行的各个方面,高校科研管理也不例外,它能激发广大科研人员的工作动机,推动并引导其行为使之朝向预定目标。也就是说,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去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科研人员奋发努力去完成学校的科研任务,实现学校既定的科研目标。正如比尔·盖茨所说的:“激励是调动人们积极性、创造性的一种好方法,激励在管理活动中具有积极的意义。对群体成员的激励,是提高全体活动效率的根本前提。”因此,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对实现高校科研管理任务和目标具有保证作用。具体体现在:

1.有利于强化个人动机,激发和调动个体的科研积极性

科学研究和管理实践的经验表明,人的行为或工作动机产生于人的某种需要、欲望或期望,这是人的共性,也是人的能动性的源泉和动力。一旦这种需要、欲望或期望得到满足或实现,个体的满意度就会增加,有利于巩固和强化他的行为或动机,使他保持或者更加努力,向更高的需要、欲望或期望奋进。

2.有利于改变个体行为,使其行为符合学校科研活动的目的

个体目标和个体利益是个体行动的基本动力,当它们与学校的组织目标和总体利益一致时,往往能够促进和推动学校整体目标的实现;当二者背离时,个体目标往往会对总体目标的实现产生干扰。激励的功能就在于以个人利益和需要的满足为基本作用力,引导个体把个人目标统一于学校的整体目标,促进个体目标与学校目标的共同实现。

3.有利于密切科研机构内部关系,培养团队精神和增强群体内聚力学校的科研机构、学术群体或学科群体是由若干个体组成的。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我们知道个体往往有尊重、社交习惯、工作价值的实现等方面的需求。机构内部的规章制度和学科群体的工作守则,可以保证自身工作的正常运转,而激励机制能够更好地满足个体尊重、社交习惯和工作价值等方面的需求,因此,能够鼓舞士气,密切内部关系,增强群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群体间或个体间的协作。

4.有利于提高科研人员水平,推动高校科研不断创新与发展

激励对于每个个体来说是均等的,但作用力是具有差异性的。由于群体或者个体的能力、水平的差异,有的人得到更多或者走得较快,而落后的个体往往不甘心,势必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和创新能力,追赶前者。正是在这种竞争状态下,学校的整体创新能力将进一步提高,并不断推动学校的科研事业向前发展。

二、高等院校科研工作的特点与体系设计原则

人的积极性与需要密切相关,需要是积极性的源泉,动机是行为的原动力,目标是行为的诱因。需要的满足是发挥积极性的动力系统,因而满足每个高校科研人员的需要,是高校科研管理目标的内容之一,是高校管理者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搞好科研的重要前提。因此,必须从科研者的需求结构出发,正确认识他们的需求特点。

1.高等院校科研工作的特点

(1)基本生活的物质需要增加

物质需要在人类各种需要中具有不可动摇的基础性地位。古人言:“君子忧道不忧贫”,而今高校教职工既“忧道”又“忧贫”,尤其是中青年教师,他们的职业受到社会肯定,而收入水平却不如其他职业,一些人不能全身心地工作,甚至放弃科研转而经商或做兼职。因此,必须提高科研工作者的经济效益,使他们更好地从事教学、科研活动。

(2)自我实现的需求强烈

对于高校的大多数职工来说,虽然基本物质需求还没有得到满足,但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们依然敬业爱岗,对事业执著追求。他们最大的乐趣就是在科研和教学上取得成功,来实现集体价值和自我价值。据有关调查资料表明,目前高校中、青年教师主体意识增强,可望成就事业,95%以上的中青年教师的兴奋点集中在“事业成功”、“有所作为”和“贡献社会”。因此,精神鼓励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学习深造的需要突出

学校、医院和科研院所是高层次人才聚集的地方,经济和文化的迅猛发展对身处其中的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自己如果不及时更新专业知识、补充边缘学科知识、调整知识结构、提高学历层次和知识水平,就不能适应未来科研和教学工作的需要,也难以在学术上有所建树。因此他们渴望能有机会继续深造、参加国内外进修学习或攻读学位,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这一方面的需求对于中青年科研者显得更为迫切。

(4)公平需要日益增加

随着主体意识的唤起和对公平认识的提高,面对现实中存在的某些不公平现象,高校教师及科研人员的公平需要日益增长。尤其是在高校内部,分配制度、人事制度、职称评聘、进修学习等方面表现出强烈的公平需要。因此,无论是收入分配、利益分配还是晋升与奖励制度都要有严格的考核标准,以建立公平竞争的环境和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科研积极性。

同类推荐
  • 成功教师必知的22条军规

    成功教师必知的22条军规

    参考网络上很流行的“做教师的22条军规”的部分条款,结合新课程理念,以成功需要具备的素质为核心,参照国内外多位成功教师成长的案例,从教师职业素养和专业发展的角度出发,分为“看清自己的职业特点”、“拥有一颗平常心”、“策划让未来更精彩”、“受欢迎是给教师的一枚勋章”、“抓住细节,成就专业”、“关注就要让学生感受到”、“互动激发学生快乐的思考”、“彰显个性的教学创新”、“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等成功教师必知的22条“军规”。成为一名成功的教师是每位老师一直努力追求的,成功的教师都有相同的成功法则。
  •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七辑——欧洲寓言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七辑——欧洲寓言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新课标名人阅读-中外艺术家(插图版)

    新课标名人阅读-中外艺术家(插图版)

    本文主要介绍王羲之、王献之、顾恺之、阎立本、吴道子、怀素、柳敬亭、齐白石、梅兰芳、张大千、聂耳、米开朗琪罗、沃尔夫冈·莫扎特、路德维希·贝多芬、弗朗兹·舒伯特、克洛德·莫奈、伊莎多拉·邓肯、华特·迪尼士等艺术家。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谜语(阅读中华国粹)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谜语(阅读中华国粹)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依靠勤劳的素质和智慧的力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从文学到艺术,从技艺到科学,创造出数不尽的文明成果。国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显示出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渊源以及技艺发展轨迹,这些都是民族智慧的结晶。《阅读中华国粹》丛书囊括占今,泛揽百科,不仅有相当的学术资料含量,而且有吸引人的艺术创作风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姜旭真和王秋菊编著的这本《阅读中华国粹:青少年应该知道的谜语》就是其中一册。
  • 物理故事与趣味

    物理故事与趣味

    这套丛书从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角度介绍了培养兴趣的重要性和培养这些兴趣的方式方法,并详细讲解了各个学科的名人成才故事,涉及到少年儿童必须知道的许多知识领域,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用性和现代性,是一套小小的百科全书,非常适合少年儿童阅读和收藏。
热门推荐
  • 谁杀死了月亮

    谁杀死了月亮

    在末日后的那一天,月亮消失了与之一同发生的,还有世界各地灵气的复苏.........谁能告诉在下...谁把月亮弄没了?!还有,什么元素掌控者?听说他们把美约水库给轰烂了?可这跟在下有什么关系?不能因为我的元素之力是火,就把这累活交给我吧?...
  • 云裳小丫鬟

    云裳小丫鬟

    她只是一个丫鬟,喜欢抚琴作画,喜欢着白衣,只因为记忆深处那抹白影。替小姐抚琴,为小姐赢得京城第一的美名,替小姐作画,为小姐博得二皇子的倾心,殊不知那二皇子便是她心扉深处那个白衣翩然的少年。当她终于知道是他时,他却不知是她,而她更不能说出真相,只因他即将和小姐共结连理。她只能任由他,为了救小姐,将她这个小丫鬟一步步推入魔掌。那个虏走她的恶魔,邪恶霸道,不断的戏弄她,折磨她。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娜林之光

    娜林之光

    一个繁荣富强、包容万物并向往未知的伟大国家,一群孤傲而强大的野蛮种族,无限的令人惊叹的未知世界;这是一个文明与野蛮并行的世界,一个不可思议的旅途将就此展开
  • 极限突击

    极限突击

    一只深入敌后的特种作战突击队精彩绝伦的军旅生涯。作为特战突击队队员,他们都是没有名字,没有身份,没有记录的神秘军人!(内容纯属虚构。)
  • 紫夜圣轩

    紫夜圣轩

    他,一个神帝转生!前世的他,被尊为“圣轩神帝”,但,大道沧桑,苦陷轮回!新的一生,新的位面,昔日的神帝是否会笑傲宇宙?重踏苍穹?再创辉煌?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魔域苍天

    魔域苍天

    他出身魔域,却师从苍天。他剑法绝世,却难护佳人。他身怀侠义,却一念成魔。他曾是受万人敬仰的狼尊,终是另万人胆寒的狼魔。他曾是正道中天狼殿殿主,终是魔道中魔域的魔皇。
  • 快穿:一起搞事情

    快穿:一起搞事情

    论有一个动不动就喜欢搞事情关小黑屋放小电影还美名其曰为宿主修身养性的系统怎么办?一句话!来呀!互相伤害呀!。。。。这是一部没事搞搞事情做做任务再顺便调戏系统的日常快穿文~
  •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38辑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38辑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丛书,自发行以来深受广大教师、师范专业学生、教育工作者欢迎,成为很多地方教师培训用书,获得了较高的社会评价。丛书共有50辑,介绍了许多教育学家的教育思想和办学事迹。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有一流的教师,才有一流的教育。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关心教育家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