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627100000023

第23章 美国主流报纸在台海问题报道中的角色(1)

通过分析《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以上四个年份在台海问题上的报道内容,可以管窥美国媒体在报道中的角色,即美国台海政策的议程设置者、大陆台海政策的尖锐批评者、台湾当局利益的有力同情者。

第一节 美国的议程设置者

在目前,由于技术条件的制约,人们想随心所欲地了解发生在世界任一角落的事件,并不现实,这就为媒体影响政府决策提供了可能。由于媒体的介入,可以有效引导政府决策。在媒体的渲染下,对重大新闻事件尤其是涉及国与国利益纷争的事件,政府决策的速度往往更快。制定议程是决策的第一步,媒体的集中“轰炸”可能使没有列入政府议程的问题列入议程,使排在后面的议程提到前面。而且它还确定了事件该“如何被讨论”。

一旦媒体把某一外交政策问题放在它所设定的情境下公开讨论,政府官员或所涉及的外国往往要花更大的力气扭转由于媒体先入为主造成的“成见”。比如说,把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放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还是放在人权的背景下讨论,把台湾问题放在“民主”和“专制”还是国家统一的背景下讨论,得出的结论往往有很大不同。

某一事件被知晓的程度越深,规模越大,这一事件的影响就越大,而人们知晓、关注事件的渠道在哪里呢?答案就是媒介。在今天,人们获取外部世界信息的手段完全被大众传播工具垄断了。即使是外交政策的决策者们,他们要得到世界范围内的第一手信息主要也是通过媒介完成。CNN报道海湾战争获得成功后,媒体被依赖的程度在世界范围内普遍提高。而普通大众习惯于这样辨别事件的重要与否:头条新闻、重复报道的新闻,就是重要的新闻。正如传播学者们所指出的:“受众判断一个主题是否重要,主要看媒介对该主题的重视程度。媒介可以通过选择和提供某些消息而忽略其他,并对报道内容给予不同的重视程度来影响受众对其他报道的重视程度。”

在美国台海政策上,美国主流报纸特别是《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就不时扮演这种角色。

早在1949年6月,当时国民党政府节节败退。在中国大地上,旧政权摇摇欲坠,新政权呼之欲出。美国国内对即将成立的中国新政权,态度一直犹豫不决。为防止新中国倒向苏联,美国与中共进行非正式接触。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请罗隆基代转中共领导人,表示“美国可以分期借款60亿美元帮助中国建设”,条件是“中国不向苏联靠拢”。司徒雷登也准备应邀到北平与中共领导人沟通。6月30日,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明确宣布“一边倒”,倒向社会主义的苏联。1949年7月1日,《纽约时报》在头版以通栏标题报道了这一消息。当日下午5点零5分,美国总统杜鲁门与美国国务卿艾奇逊通电话。6点整,艾奇逊电告司徒雷登:“根据最高层之考虑,指示你无论如何不要访问北平”。在《纽约时报》的报道下,美国和当时的中共关系急转直下。这是美国主流媒体在台海两岸分裂之前,影响美国决策议程的典型例证。

在1992年至2005年的美国媒体台海问题报道中,美国主流媒体影响政府决策的事例也不在少数。1995年,美国主流媒体制造舆论,批评克林顿政府,促成李登辉赴美访问;1996年,美国主流媒体攻击中国军演“威胁”到台湾,鼓动美国介入台海危机,美军两艘航母开赴台湾海峡,与中国军队紧张对峙。

以1996年为例:自1995年李登辉访美以后,美国一直高度关注台海局势的发展。1996年初,美国国务院发言人伯恩斯声称:美国认为,中国并没有改变谋求统台湾实现和平统一的政策。但是美国主流媒体煞有介事地渲染大陆要对台湾发动“攻击”。

1996年1月24日的《纽约时报》在第3版刊文《中国威胁台湾时,确信美国只会听听而已》称:“北京已经做好在台湾3月份选举结束后,对台湾发动一次有限度攻击的计划”。紧随其后,《华盛顿邮报》也于1月26日宣称:“中国举行军事演习的目的在于影响台湾‘总统’选举”。2月2日,《华盛顿邮报》又在A19版刊登题为《台湾的不安》的文章。文章说:

Suddenly,and—everyone must hope—improbably,there is actually talk of a war between China and Taiwan. Beijing warns that as early as March 23,the day Taiwan's president is expected to be reelected,China could notch up its already-bold indirect military pressures against Taiwan and begin direct shelling. The United States is concerned enough to have sent an aircraft carrier on a cautionary cruise through the Taiwan straits.

The new tensions spring from Taiwan's ambition to convert its stunning achievements in development and democracy into a more exalted international standing. Hence its repeated shrewd and provocative requests for official U.S. travel visas for its top officials,even though Washington,by formal agreement with Beijing,maintains only unofficial relations—though extensive and excellent ones—with Taipei.

China,however,not only fears that Taiwan is seeking recognition plus eventual independence,a result trampling on China's devotion to reunification with Taiwan. China also fears that the United States is lending itself to Taiwan's imputed ambition and in that way reversing decades of solemn American undertakings to the contrary.

译文:

一时间,中国和台湾之间谈及战争。这是众人不希望发生的。北京警告在3月23日台湾“总统”改选之时已经准备大胆地对台进行军事施压并准备开始炮击。美国足够关注此事并决定派遣航空母舰在台湾海峡警戒性地巡视。

新的不安来自于台湾用自身在发展和民主上的成就转化成更高国际声望的雄心。因此,台湾领导人反复要求到美的签证是颇具挑衅性的。尽管华盛顿和北京有正式的协议,美国仍与台北保持非官方的关系而且这种关系十分融洽深入。

尽管如此,中国不仅害怕台湾寻求承认和最终独立,这种结果践踏了中国对两岸统一的投入,中国还担心美国会助长台湾雄心以至于违背多年来神圣的承诺。

2月6日,《华盛顿邮报》在A14版再次刊登题为《如果中国攻击台湾》的文章,要求美国介入:

IF IT CAME TO that,the United States would have no choice but to help Taiwan—a flourishing free-market democracy——defend itself against attack by Communist China. No treaty or law compels this response,but decency and strategic interest demand it. An American government that allowed the issue of Taiwan's future to be settled by China's force would be in disgrace as well as in error.

This is what the United States should be conveying,and China pondering,as Beijing steps up military pressure on Taiwan. Down that road lies a possible direct confrontation with Washington. Even starting out on that road carries heavy risks for China. Especially dangerous is any possibility that Beijing may be setting out under the dubious and smug impression that the United States will back off and leave China with no heavy costs to pay at all.

But,of course,to be faced with an actual decision on rescuing a threatened Taiwan would itself signify a calamitous American policy failure. There is overwhelming national need and also adequate time to keep today's friction from becoming tomorrow's explosion.

译文:

如果战争真的爆发,美国只能选择去帮助繁荣的资本主义民主的台湾来抵制共产主义中国的攻击。没有条约和法律来强制这样做,但庄严的战略上的利益要求美国这样做。一个美国的政府纵容中国的力量来决定台湾的未来将是耻辱和错误的。

在北京对台湾逐步加强武力威慑的情况下,这就是美国要传达也是中国要考虑的信息。到了那步田地,中国就免不了要与华盛顿正面对质。即使中国冒了很大的风险也要这样做。尤其危险的是,中国以一种不可信的自鸣得意的态度准备,觉得美国会退却而中国也不必付出任何沉重的代价。

但是面对现行的拯救受威胁的台湾的决定,当然本身也预示着一个美国政策的不幸的失败。强烈的国内需求和足够的时间也允许我们避免今天的冲突演化成明天的战争。

尽管如此,美国政府的立场并没有变化。2月7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声称,他深信台海两岸的紧张关系不会引发军事冲突。

对此,《华盛顿邮报》继续坚持强硬立场,要求美国政府干预。1996年2月11日,该报在题为《中国:在战争爆发之前》的文章里,要求政府拿出决心:

War between China and Taiwan is unthinkable today. It makes no sense. It is as unthinkable as an Iraqi invasion of Kuwait was in July 1990,as unthinkable as China entering the Korean War against the United States was in November 1950,as unthinkable as Britain having to expel the Argentines from the Falklands seemed in 1982.

That of course is the point: The Clinton administration must now think the unthinkable. It must move with an energy and determination it has not previously shown to prevent a war that could surprise the world by happening.

译文:

在中国和台湾之间爆发战争是不可思议的。这毫无理由,就像伊拉克在1990年入侵科威特、中国在1950年9月加入反美的朝鲜战争以及英国在1982年将阿根廷驱除出福克兰群岛(应为“马尔维纳斯群岛”,译者注)一样不可思议。

那当然就是问题的关键:克林顿政府现在一定觉得很不可思议。政府这次一定要拿出前所未有的能力和决心,以阻止这场一旦发生就会震惊世界的战争。

1996年3月12日的《纽约时报》载文批评克林顿对台湾政策“模糊”,要求美国“逐渐由以往为两党所支持的‘模糊’政策转为对台湾更加明确的保护”。

美国主流媒体的连连鼓噪,加上美国国会反华议员的喧嚣,使得克林顿政府决定介入台海冲突,不仅加剧了台湾海峡的紧张局势,而且使中美之间展开了直接的政治和军事冲突。1996年,台湾海峡又一次出现重大危机。

同类推荐
  • 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上好公开课

    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上好公开课

    公开课,简单地讲,就是在公开场合上课。它是我国中小学校沿袭了多年的一种教研活动方式,是教研的一种课型,也是评价业务水平的一个“硬指标”。
  • 骨干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骨干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当前中小学骨干教师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突出骨干教师的培训,既是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当务之急,又是提高教师质量的长远之计。
  • 梅庵史话:东南大学百年

    梅庵史话:东南大学百年

    本书以轻松、风趣而又求真的风格,记述了东南大学建校百年的时代风云、办学脉络、重要人物和事件,并在史实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关于办学规律和治学之道的研究。阅读本书对了解东南大学的发展史和我国近现代高校的轨迹有重要参考价值。
  • 媒介融合与表达自由

    媒介融合与表达自由

    本书系统、细致地梳理了“表达自由”的学理脉络,并结合媒介融合的生态特征论述了其生存的可能性,提出“媒介融台为体,表达自由为用”的观点,并提出“技术前提论”以取代“技术决定论”,指出在法治社会中,表达自由是公民实现其表达权的权利前提-媒介融合则是公民实现其表达权的技术前提。作者关于表达自由,媒介融合及博客自媒体等内容自有心得,而展望媒介融合趋势下我国表达自由的实现前景,更显出其对社会进步所持的理性态度和人文情怀。
  • 档案信息检索

    档案信息检索

    本书全面详细地介绍了档案信息以及相关信息检索的基本知识,尤其关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检索的现状与实施。
热门推荐
  • 网游亡战曜戒

    网游亡战曜戒

    啊!随便了,简介什么的随便写写就行,又不会吸引什么人,鬼都不会理睬,连僵尸路过都露出了嫌弃的表情。脸面什么的,不要了!!
  • 穿越之疯狂丫头逆袭事件

    穿越之疯狂丫头逆袭事件

    她意外穿越到一个十岁小女孩的身上,有一个身份尊贵又神秘的伯伯。还有一个妖孽!不过这妖孽长得挺好看的吗,那就一起收了好啦!
  • 今天的委托又是恋爱

    今天的委托又是恋爱

    傅时乐本是在时空局兢兢业业上班的普通职员。可她却沉迷于乙女模拟快穿游戏《☆恋?的星色王子☆》无法自拔。她自此也迷上了快穿,为了能一边上班一边快穿,她加入了个专门接有关可快穿世界的事的万事屋。可因为没有钱,常常被老板压榨。某无良老板:“今天的委托是让这个大明星爱上她。”傅时乐:“开玩笑要谈恋爱自己谈去啊!让我去帮算什么本事,这种委托,我才不接!!!”某无良老板:“这个委托报酬五倍。”傅时乐:“好的,是现在就去吗?”某无良老板在心底偷偷一笑,跟他斗,傅时乐还嫩了点。不过……可以让他快穿到委托人心愿的指定人的委托还真是越来越少了……这次就去好好当个大明星吧!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右眼听见爱

    右眼听见爱

    青春用以尝试爱情,得知爱情,懂得爱情.人之初级的懵懂和纯洁,繁华流世的时间会看清内心所向的偏执和生长.当爱情变成一种遇见,无论对错,只要默默守望,不悲不亢,缘分的随长自然孤守在旁,不落一丝骄躁.人用眼观世界,其实心灵的终结才是永恒的归宿,不论怎样去纠结一些俗事的对错过往,必然在一切归于平静之前会意外得到幸福真挚的祷告.右眼的失去不是最后命运的弄拙,反比得到的是一生难求的真情守侯,我听到未来的幸福正在一点一滴发现爱,我的右眼听到有人释放着爱的浓意,肆意的如潮水激荡澎湃,暗暗涌动.
  • 下南洋

    下南洋

    一艘逃往南洋的诡异货船,一船背景各异的乘客,一次为求生而进行的死亡之旅,当日本人的铁蹄踏入福建,一切似乎只是宿命。然而,事情是否真的如此简单?船底隐藏的被牢牢焊死的巨大底舱,淘海客祭拜的黑色邪神雕像,突如其来的海蛇群、寂静如死的海面、如影随形的呻吟……各种离奇事件盘桓不去,在这艘孤独漂流的小船之中,到底承载了怎样可怕的秘密?穿越神秘莫测的南洋迷雾,残酷的抉择之后,是更加令人绝望的真相……
  • 冥女的绿色幽瞳

    冥女的绿色幽瞳

    一个生活在都市的少女,她有一双绿色幽光的双眸,可以看见人们看不见的东西……没人知道她的身世,即使是她自己也不知道,她只是在5岁的时候被一个中年男子领回了家,也没人知道那位男子又是何人。她的麻烦一个个找上门来……直到有一天,一个异术联盟的人找上门来,她的命运才彻底翻篇。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浅意犹欢

    浅意犹欢

    遇见你,是我这辈子最大的幸运。喜欢你,是我这一生最勇敢的事情。--“你喜欢我吗?我喜欢你。”“那你喜欢我吗”--良久,他听见自己对她说:“不,我不喜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