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133000000065

第65章 置府邸

明朝建立之初,明太祖朱元璋为了确保大明江山的长治久安,建立了严密的户籍制度以限制平民百姓的流动。

在明初,这种严厉的控制政策确实得到了很好的实施,比如,有史料记载,曾有一农户,因祖母急病外出求医,走的时候太匆忙,竟然把县衙开的路引给忘在家里了,结果被常州吕城巡检司查获,准备送法司论罪。这事都惊动了明太祖,最后明太祖法外开恩,这农户才免于治罪,可见,明初对人口流动的控制是相当严密的,平民基本没有流动的自由,想外出经商或务工都相当的麻烦。

那么在如此严密的户籍制度控制下,明朝的商贸活动为什么反而兴盛起来了呢?

其实,这主要还要归功于明初实施的另外一项制度,开中制。

所谓开中制,简单的说,就是商人自费把内地的粮食、布匹,茶、豆、麦等生活物资运到边防,卖给当地驻军,然后官府用盐引补偿,运多少物资,给多少盐引,然后拿这个盐引到盐场去领盐、去销售,让商人赚取食盐的差价。

开中制的由来,则源于大明九边后勤补给的问题。

明朝洪武时期为了防卫瓦剌和鞑靼对中原的袭扰,设立九边进行防御,由于九边距离帝国的统治中心遥远,后勤补给困难重重,为了减少这种负担,明太祖与山西商人达成了一个协议,山西商人向大同、居庸关等几大边关要塞输送粮食。

这样,朝廷减轻了九边补给的负担,山西商人则获得了合法贩卖“官盐”的资格,这就是开中制的由来。

可以说,开中制的施行,为明朝的军事行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明太祖朱元璋八次北征,成祖朱棣五次北征,耗费军粮马草无数,但是没有造成汉武帝时期那么极端的民怨沸腾的局面,开中的功劳是无与伦比的。

大明朝廷尝到了开中制的甜头,于是便慢慢将开中制推广开来,到了后面,凡是有驻军防守的地方,商人都可以运送粮草等物资过去,以换取盐引。

这样一来,就给大明商贸活动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因为商人向边关运送的不一定是粮草等物资,他们获得食盐之后,到处贩卖的也不光是食盐。

随着开中制的推广,大明商贸活动逐渐繁盛,各地商贩也随之发展壮大,比如最开始得利的晋商,史料就有记载“平阳、泽、潞,豪商大贾甲天下,非数十万不称富!”

当然,随着开中制发展起来的不止有晋商,也就是山西商帮,还有山东商帮、徽州商帮、江右商帮、福建商帮、广东商帮等等等等。

而作为金陵曾经的帝都和大明水陆转运中心,发展更是迅猛无匹,大明正德朝的《江宁府志》记载金陵的商业铺行就有104种,而且每种行业还不止一户,其中“糖食铺户约有三十余家”,金陵商贸之繁盛可以想见。

张斌的三哥张三和四哥张军正是福建商帮中有名的“东盛堂”两大掌柜,这东盛堂原本为福宁州黄氏所独有,主要从事与东瀛的海外贸易,在福建的月港和广东的澳门都有分号,规模不算小,但也不能算大,在福建商帮中只能属于敲边鼓的小角色而已。

但是,自从大金所的张成德、郑之远等人秘密参股之后,东盛堂的发展可谓一日千里,到现在,已经成为福建商帮中有数的大商号之一。

张斌已经知道他母亲黄家就是做生意的,他三哥和四哥也在跟着做生意,但是,他却不知道他三哥和四哥具体在做什么生意,更不知道东盛堂商号的规模已经大到吓人。

毕竟这时候经商怎么说都是贱业,跟做官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谁没事到他面前来显摆自己生意做的有多大啊,那不是有病吗!

不过张斌倒不歧视经商,相反,他对经商还十分的重视,因为他知道,要纯靠农田税赋来拯救大明是不现实的,必须开源,也就是增加其他收入来源,而经商,特别是海外贸易,正是开源的重点所在。

这不,他四哥张军一来,他立马借口为自己的府邸把关,硬要跟着张军去找房子。

这种事情,当官的一般都是安排亲戚或者亲信去做的,一个从五品的员外郎,竟然亲自跑去找房子,他这也算是奇葩了。

张斌的四哥张军应该说是五兄弟里面长的跟他最像的,同样英俊潇洒,同样文质彬彬,两人站一起,绝对没有人怀疑他们是兄弟,不像他大哥和二哥,那两个肌肉男跟他站一起,简直就跟老鹰抓小鸡一样。

不过张军的文气与张斌的文气还是有区别的,两人只要一开口,别人立马就能看出不同来。

因为张斌的文气是从四书五经中熏陶出来的,一开口的是文绉绉的官话,可谓出口成章;而张军的文气却是从账本商契中熏陶出来的,一开口就是争斤论两,讨价还价,可谓满嘴铜臭。

张军因此有点自悲,在他这个五弟面前甚至都不敢怎么说话,张斌对他这位四哥却是相当的欣赏,换成后世,这位可是商界精英!

这不,从找房子这件事情上就能看出来,张军经商经验之丰富。

如果让张斌去找房子,那只能毫无头绪的满城乱转,张军却不一样,他并没有急着去转,而是让手下人先去打听整个金陵的商业布局,待打听的差不多之后,他立马锁定了内城正阳门外,秦淮河畔这块繁华之地。

选这块地方可是有讲究的,因为进正阳门不远就是六部衙门,首先张斌去衙门办事方便。

另外,他自己进货也比较方便,因为正阳门左边的聚宝门和三山门外,莫愁湖畔,正是有名的宁绸出处,而正阳门右边的朝阳门外,孝陵卫一带,正是有名的卫绒出处,而宁绸和卫绒正是他要在金陵采购的主要货物。

大致方位确定以后,张斌便穿着便装和四哥张军一起坐着马车出发了。

一出正阳门,一片繁荣的商业市场便映入眼帘,店铺栉比,街巷纵横,行人车马,肩摩毂击,满目琳琅的大型招牌挂的到处都是,什么“西北两口皮货发客”、“立记川广杂货”、“福广海味发客”、“川广贵德森字号”等等等等,让人目不暇接。

张斌着实被眼前的盛况吓了一跳,这一片繁华景象,哪里看出一点即将亡国的征召!

他这段时间基本都在熟悉兵部事务,同时派人找寻曹化淳、毕懋康和戚家军将领的住处,这街他还真没出来逛过。

不过,这次他也不是来逛街的,而是来看房子的,所以,他虽然被眼前的繁华所震惊,却没有时间去考虑金陵此处为何如此繁华的原因。

张军果然是经验丰富,他早就找好了卖房的掮客,在正阳门外等着,这一路,只要赶着马车跟在掮客后面慢慢看就行了。

张斌原本还在头疼,买座多大的房子好呢,如果买小了,这一家人住在一起就挤的不行了,如果买大了,又超出了他俸禄能承受的范围,难免会引起别人的怀疑,带来麻烦。

这里可不是平阳,在平阳他可以当家做主,没人会怀疑他的钱怎么来的,在金陵,如果你拿着一个月十几两的俸禄突然买栋几百两的房子,不被人怀疑才怪。

不过,看了几家之后,张斌的疑虑就没有了,因为他四哥张军早就考虑到了这一点,带他去选的都是那种成片的多户住宅。

所谓成片的多户住宅就是一片连在一起的住宅,内部是相通的,但却不共用一个门户,如果单从一个门户看,并不显得多大,如果整体看,那就大的吓人了。

这金陵怎么会有这种人家呢,建的住宅就好像是专门给张斌定制的一般。

其实,这个跟张斌一点关系都没有,之所以有这样的住宅,主要还是因为明初朝廷的禁令,严禁平民之厅房超过三间,即使是富户豪商,虽有房屋数十所,毗邻链接超过数十亩,但每所厅房之数都不敢超过三间。

到了明朝中后期,虽然禁令已经不是很严,但民间住房仍然不敢太过逾制,一般大富大贵之家单个门户最多也就八九间厅房,基本都是建成数户,在中间暗自连通。

也就是说,这并不是专门给张斌定制的,而是因为朝廷禁令而形成的一种建筑习俗。

最后,张斌和张军商量了一下,买了个田字形的豪宅,看上去是四家,其实是一家,占地足有数十亩,四边都开了门户,每户都是三进八九间大房。

这种豪宅如果是在金陵的内城,单独一个门户都得五六百两,根本就不是张斌现在的俸禄可以承担的,但是,在外城这种住宅却不是很贵,四户加起来才八百两,也就是说,单独一户才二百两,加上灰色收入,张斌能买下来倒也不奇怪。

同类推荐
  • 大明龙兴

    大明龙兴

    他,被起义军追杀的亡将之子,机缘巧合之下竟然获得《武穆遗书》,凭借此兵法,他以五十亲卫开始崛起于中华西北边陲,结义杨昭武,姜玉伯,破山贼,驱鞑靼,平内乱,受封西北招讨使领甘州五卫总督,北出塞外,千里奇袭蒙古联军,大败建州女真精锐,三十封侯,威震关中,受皇命,南驱张献忠,东逼李自成,驰骋中原大地……起义的浪潮一波又一波冲击在华夏大地,辽东虎狼之地的建奴,跃马扬鞭直逼京师,朝中内部各种势力为争夺处益,勾心斗角相互陷害,那些拥兵自重的地方总兵,更是骄横跋扈视朝律如儿戏,加上疑心慎重的皇帝,站在风口浪尖上的他,面对这一切,又会有什么样的决断……
  • 山海承云曲

    山海承云曲

    历经千万年沉睡,最后的神之子终于醒来。洪荒四极,九州乾坤。神秘祭祀、诡异供奉、明争暗斗、氏族战争...传说、巫术、神兽...宿命、反抗,神之子会如何选择未来之路?(上古神话题材,长篇原创故事,每日更新连载中)
  • 征服者之占据东瀛当反贼

    征服者之占据东瀛当反贼

    ***********************************************************************奉命远征的日本刘淮,在神风过后,力挽狂澜,成功的占据了这个传说中的黄金之国,此时面对着起朔漠,吞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版图北逾日不落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至长江的元帝国,他不甘于沦为炮灰的命运,再次举起了长刀,灭元取而代之,横扫高丽,安南等地区,然后向西,沿着当年蒙古人西征的路线进军,一直打穿欧亚大陆,完成比蒙古帝国更伟大的征服。兵锋所向,倒下无数豪杰枭雄,以生命和热血,重建汉唐雄风,谱写了一曲波澜壮阔、气吞山河的英雄史诗!***********************************************************************
  • 二十四史-旧唐书

    二十四史-旧唐书

    唐代(公元618--907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时期。五代后晋时官修的《旧唐书》,是现存最早的系统记录唐代历史的一部史籍。它原名《唐书》,宋代欧阳修、宋祁等编写的《新唐书》问世后,才改称《旧唐书》。《旧唐书》共二百卷,包括本纪二十卷,志三十卷,列传一百五十卷。后晋高祖天福六年(公元941年),石敬瑭命修唐史,由当时的宰相赵莹负责监修。赵莹立即组成修纂班子,到出帝开运二年(公元945年),全书修成,历时仅四年多。
  • 骁果卫

    骁果卫

    本书没有时下最流行的穿越,主角也没有带挂,反而时时受虐。没有那么多美好的东西,只有现实的残酷!以史料为依据,历史大事件不会改变。隋朝有支精锐特种兵,骁果卫,他们臂刺血鹰,胯下汗血马,个个武艺高强。史书中对于其的记载并不多,隋朝亡了以后,他们去哪了?
热门推荐
  • 绝地命运重生

    绝地命运重生

    主角李向东因为遭遇车祸,意外的重生在家庭遭受灭门惨剧之前,刚刚六岁的他,该怎么办?如何阻止惨剧的发生?
  • 野蛮大陆创建我的文明

    野蛮大陆创建我的文明

    这是一个野蛮的大陆,人还是什么都不知道,
  • 校花的贴身魔医

    校花的贴身魔医

    单纯调皮的校花、冷艳高贵的美女老师、刚刚出道的玉女明星、喜欢驾驭男人的霸道女总裁、性感活泼的护士姐姐……身怀绝世武功,手戴盘龙戒指,周南一路暧昧、一路嚣张,肆意纵横校园和都市,最终在地球留下一段传奇,进入不朽的修真世界!
  • 那年,我们,都还在

    那年,我们,都还在

    愿有人陪我度过四季的粥,愿有人陪我度过四季的风霜雨雪,愿有人陪我度过四季的每一天,每一个四季
  • 想吃糖

    想吃糖

    太阳未出时,全世界都像一个梦,唯有月亮是真实的;太阳出来后,全世界都真实了,唯有月亮像一个梦。
  • 王氏兰谱

    王氏兰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巴明之极

    巴明之极

    重生之天地苍茫如海,风云涌起,重生后的‘青年’誓要修炼直至苍穹,重生后五年所在的小村子狭隘于此,化作幼年的他决定要去闯荡这片天地。并誓要为当初助他重生的瞳完成心愿……
  • 假如伤痕不存在

    假如伤痕不存在

    本书是以作者熟识之人的原型为背景改变而成,以讲故事的方式行云流水般娓娓道出了女主人公因一场意外从年少到爱情再到到婚后所经历的一系列不幸,深陷其中却无力自拔的种种困境。最后又是凭着怎样的人事和外力成功转型。该剧虽不新奇但重在文字于意境,以心感受方能领略其中。
  • 生存浩劫

    生存浩劫

    世界面临着一场大的浩劫,人心被末世改变,只有五灵之灵重聚才能消除病毒,身为火灵之灵后人的高宇正在拯救世界的路途之中......
  • 话说中国——历代兵书

    话说中国——历代兵书

    中国古代是一个战争频繁的国家,在长期的战争冲突中,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军事著作,卷帙浩繁,内容博大精深,在我国古代典籍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本书以朝代更替为线,向读者介绍了历代军事思想发展概况和经典军事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