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333100000004

第4章 元宵灯会

一转眼到过年了,蓝桉除了收压岁钱以外并没有多兴奋,小时候最喜欢玩的烟花又在她住的社区禁放了,顿时春节就变得索然无味。每到这时,蓝桉就要羡慕那些家在农村的小孩,听说乡间的年味很浓呢!这天她正在卧室午睡,妈妈突然摇醒了她:“你有一个同学叫秀秀吧?她打电话找你!”蓝桉只好揉着惺忪的睡眼直起身,踢拖着棉鞋到客厅接电话。

之前因为转到艺术班,蓝桉很长一段时间没跟秀秀联系了。“没想到今天老同桌竟然会想起我,该不会是找我出去玩?”蓝桉在心里暗想……

放下电话,她忍不住笑了,果然如此,原来是区文化宫在元宵节那天有灯谜会,秀秀就想到蓝桉国学基础比自己好些,而且许久不见的朋友还能顺便聚聚。蓝桉又兴致勃勃地说起六坊街的花灯,刚好就在区文化宫的马路对面,干脆两个项目一块玩。于是那一天的安排就这样说定了。

元宵节傍晚,霞光漫天,蓝桉吃了一碗甜甜糯糯的豆沙馅汤圆就急忙出门了。她和秀秀约好5点钟在区文化宫门口见,为了不耽误时间就不在外面吃晚饭了,而且过年期间也没几个小吃店开门。公交车上并不比平时周末宽松,而且几乎全市的人这天晚上如果不是要跟家人吃饭,就是和亲戚朋友去六坊街观灯,因此大部分客流都在去往六坊街的公交线路上。蓝桉好不容易才挤下公交,4点50分,没走几步就看见秀秀已经立在文化宫门口等她了。

“真快啊,你几点来的?”“也就刚到一会儿,快点吧,灯谜只到七点整,再晚就被猜完了!”“你怎么不早说咩?”“花灯没那么早开始啊!”两个人都笑了。

远远的就看见文化宫大厅里里外外围着一群人,一圈红色的尼龙绳绑在四根柱子上,绳子上隔着些空位粘着红红绿绿的彩纸,空位还留着胶水的痕迹。灯谜只剩下三分之二了,蓝桉和秀秀立即分头猜起来。

蓝桉随手捏起一张用红纸写的灯谜,只见纸上用楷书端端正正地写着:“三两点后方清净(打一字)”。“这个简单,三点水和两点水后面的字组合起来,是‘静’字!”蓝桉拍手笑道,兴高采烈地把这张灯谜收入囊中。又看到边上的绿条纸写道:“苍穹发怒似火烧(打一3字环保名词)。”这就兜了些圈子了,蓝桉用指尖轻轻点着嘴唇细想:如果苍穹是“天”,发怒是“气”,火烧可以理解为“燃”,呀!这不就是“天然气”么?蓝桉又猜对了一个,拔下纸条拽在手里。

旁边有一位老奶奶也在冥思苦想:“小妹妹,你快帮我看看这个会是什么呀?”蓝桉凑到跟前仔细端详:“慈悲之下,观音祈天解人(打一成语)……这个确实挺难的诶,让我帮您想想……奶奶,我知道了!”蓝桉突然茅塞顿开,“是这样的,‘慈悲之下’,所以谜底里一定有两个心‘字’,因为它说是取字的下半部分嘛,‘观音’在这里是‘冠音’的谐音,意思是说把‘音’安放在心的上半部分,这就结合成一个字‘意’,‘祈天解人’就是把‘天’字里的笔画拆解开去掉‘人’,那就留下了两个‘一’字,,所以这条灯谜的谜底是‘一心一意’。”说着恭恭敬敬地取下那张红纸,塞到老奶奶手中。老奶奶自然是喜不自胜,笑容从皱纹里溢出来,连连夸蓝桉聪明。

蓝桉接着沿顺时针方向往前猜,又连续看了好几张都没看出来,可能剩下的都比较难了。忽然她眼睛一亮,“这个答案该不会是韩信吧?”蓝桉禁不住偷笑,说来凑巧,前几天她刚看完一本关于汉朝历史的书,几乎是一眼就看出来了。猜灯谜真的是有套路的,大多谜面都是谜底的逐个文字释义,也有像这题是描述文字结构的:典韦失戟后,执人谁更前(打一汉朝人物名字),“失戟后”是去掉“戟”字后半部分的“戈”,换上典韦的“韦”,拼成“韩”字,“执人”就是留下单人旁,“谁更前”是要得出“谁”字的最左边“言”,这样就是“信”字。所以谜底就是“韩信”了。

又转过一个柱子,蓝桉差点跟只顾着猜谜顾不上看人的秀秀撞在一起,秀秀抬头看见蓝桉,赶忙拉着她的手腕把不远处的一张灯谜指给她,“快帮我看看这张,感觉很简单,可就是想不出来。”谜面确实简单,只有短短五个字:“一雨众山翠(打一成语)”。蓝桉盯着纸张想了半天也一筹莫展,猛然间她觉得平时总说“天下雨”,可是没写“天下”二字,那连着“众山翠”来看,谜底就是“天下苍生”咯。两人不禁拍手称快。“蓝桉你真厉害!”“也许是我们运气好……嘿,这边有个这么长的灯谜……嗯~我猜出来了,你也看看。”

“孤亦何心不待卿以骨肉之思,委卿以兵之重乎(打一外国作家名字),谜面出自《三国演义》……”秀秀忽然与蓝桉相视一笑,“我也知道是什么答案了,这个谜面虽长,但不难猜。”“不然我们别说,都写下来,看看谁对谁错。”两人各从包里拿出笔,在手心里飞快的写着。“一……二……三……”蓝桉和秀秀同时亮出谜底:“托尔斯泰!”

秀秀看窗外天色将晚,就提议去兑奖罢,其他的也猜不出了。蓝桉慢悠悠地跟在秀秀后面,把她揭下来的几张灯谜拿在手里一张一张的揣摩,这几张谜面分别是:书来文字带芳鲜(打一古籍名称);余下白茫茫一片(2字环保名词);寻声暗问谈者谁(2字环保名词);移山造水田,转眼又一日(打一报纸文体)。秀秀走到兑奖处一张一张地报上谜底:香草笺、自净、音质、漫画,工作人员查看了答案,告诉她全都对了。蓝桉也把手中的灯谜都换了奖品,两人拿着一堆零食和饮料乐滋滋地走出区文化宫。

街道上车水马龙,远远地就看见马路对面人头攒动。一个青石雕刻的高大牌坊屹立在古街的入口处,上书三个大字‘六坊街“,青石斑斑驳驳,已颇有些年代可考。两边黛瓦白墙,飞檐流角,亭阁交错,古色古香。凹凸不平的的石板路一直延伸到巷陌深处,各色花灯在夜色的衬托下格外迷幻斑斓,蓝桉和秀秀走马观花,宛若漫步在天上人间。

“哎呀,那盏熊猫灯会动!”秀秀直奔过去好奇地瞪大眼睛。原来花灯还分为“企灯”和“活灯”,这款活灯在“熊猫”地各个关节处安装上了不同的机关,使“熊猫”的头与足能转动,旁边还有幽绿色的竹子灯与熊猫灯交相辉映,真是匠心独运、惟妙惟肖。

熊猫灯的旁边是高达4米的金色蟹篓木雕造型花灯,篓中26只螃蟹栩栩如生,穿插其间的水草水花纹理毕现,乍一看仿佛是一件传统木雕真品。蓝桉看了造型下方的介绍,才知道这座蟹篓花灯是用纸制成。蟹篓里面用灯泡照明,配合上周边的氛围灯,整个灯组呈现出内外通透、金碧辉煌的效果,令人叹为观止。

“这也太精致了!”一个扎麻花辫的小女孩忍不住叫唤起来。可不是嘛!小女孩跟前的这排100米长的三国题材的屏灯集彩扎、绘画、刺绣、泥塑,剪刻为一体,人物造型生动活泼,变化多端。一屏一灯都以《三国演义》里的人物故事为其主要题材与内容,配以楼台亭阁、山水园林成一屏屏的景物,再装配灯光映衬而成。屏灯的布景、人物的服饰等又与雕塑、绘画密切相关。其中几个人物如曹操、孙权、貂蝉、小乔等的人物服饰还会用到绫绢、丝绸、金银和刺绣。色彩协调、颇具美感,还综合渗透了解剖学、透视学原理。屏灯从类型上分为“热灯”和“素灯”两大类。“热灯”也称“战灯”;“素灯”又称“文灯”。赵子龙的人物造型就属于前者,盘弓走马姿态很是讲究;诸葛亮的人物造型属于后者,更着重于细腻的表情动作刻画。所有的人物面部呈现都用脸谱形式描绘,细部的塑造勾画还讲究喜、怒、哀、乐,善、恶、美、丑。脸谱分为生、旦、丑、净四大类。生又有文武小生、文武老生,还有白须文武老生,二小生等;丑则有鸭尾须丑、花鼓丑、女丑、和尚丑、肥丑、公子丑、家僮丑和闲人丑等;旦有文武旦、短旦等;而“净”则多达40余种。真是名目繁多,比舞台表演艺术还要讲究!

突然,六坊街口人声鼎沸、鼓乐大作,几乎年年都来观灯的蓝桉知道是游花灯开始了。走在队伍最前的是上下舞动、张牙舞爪的龙灯,接着是市民们自发组织排练的锣鼓队,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提着形态各异的花灯在大人的带领下紧跟其后,他们手中不乏形状各异的挂灯,有圆、方、梅、棱、鼓、六角、八角等,还有串灯、花篮灯、莲花灯、麒麟灯、梅花灯、鲤鱼灯、走马灯、陶瓷宫灯、果子灯等等,他们大多一手提一只花灯,浩浩荡荡的队伍里花灯数量共达数百之多。花灯的用料十分考究,以竹篾、铁丝札架、绸、绢作衣饰及面料,内面亮光透照出来,显得通体透明,玲珑剔透。

而后面队伍中的活灯更是别出心裁,以盛装真人置于花灯屏间,以真作假,经灯光照射,朦胧间若隐若现,若即若离,胜似仙境,使观者如坠五里雾中。这些造型在制作中巧妙运用,善于变化,构成千奇百怪的人物形象。花灯工艺细致而栩栩如生,所有的花灯中又以末尾的五彩凤凰为最。只见流金似火的“凤凰”以藤竹木及金属条片作内部框架,罩以丝纸绢帛玻璃,而后彩绘细致的图纹,通体镶嵌缨络、螺钿、珠串、铜片,极其古雅华丽。

这时整条街的行铺、院落、祠堂等无不张灯结彩,而一个名唤“彩札铺”门前里里外外围了一大群人,秀秀牵着蓝桉也凑着热闹挤进人群,一排小巧玲珑的纱灯从人山人海的缝隙中映照进秀秀的眼帘。秀秀忍不住瞪大眼睛观察这些美妙绝伦的纱灯,蓝桉也挤上前来:“漂亮吧?彩札铺是六坊街的老字号,纱灯其实就是袖珍型的花灯,你看这些一般只有三寸多,最高的不过一尺,然而也使用了‘绣’、‘彩’、‘剪’、‘缀’技艺,就比如这盏‘飞天’的纱灯,人物衣服的一折一皱也很自然吧?秀秀?”秀秀此时已经被纱灯惊艳得应接不暇,完全顾不上回答蓝桉了。蓝桉顿时被她给逗乐了,也认真地观赏起来,只见“飞天”的举手投足都极富舞蹈动感,其余几盏纱灯亦物饰华丽,上下争妍。

“蓝桉你瞧——这里有一个老人在扎花灯呢!”顺着秀秀的目光望去,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正手指灵活地用竹片扎制花灯框架。这位手艺人经营“彩札铺”有四十六个年头了,他的十九代祖宗是宫廷御用工匠,彩札铺的创立年份要追溯到四百多年前。传到他手上,彩札这门手艺早已经历了无数次革新,既保留了传统手艺的关键几门绝技,也在外观上不断吸纳刺绣、剪裁、泥塑等手工艺,以求花灯造型的花样翻新。

一拨又一波的人群驻足在店门口,几十双眼睛都齐刷刷地盯住老人那双熟练动作的手。那双手早已饱受岁月雕琢,满是粗糙的皱纹,却难得的仿佛比机器都还要灵活。他正神情专注地将一根根大小一致、粗细均匀的竹片扎圆形的框架,再将丝纸载成条状搓成纸绳,利用丝纸的柔韧扎成牢固的接口。一个制作完成的花灯都要经过构思、扎胚、装裱、装饰、组装几个过程,而这门手工技艺已经形成独有的民间艺术特色。

蓝桉和秀秀在一旁不住啧啧称赞,六坊街上到处是一派欢乐祥和的气氛,人们欢声笑语,留连忘返,满城如醉。

同类推荐
  • 请接受安排

    请接受安排

    不管做什么选择,或是遇到了什么事情,都是命运安排好的吧。
  • 青春序诗

    青春序诗

    青春不仅有生活的苟且,也有诗和远方。每一段故事都有一段令人回味的记忆,或者感染到你我,或者联想到他人,都不妨碍我们走过的这些年的青葱岁月,那些年,那些事,组成了我们生活的五彩斑斓
  • 谁是谁的眼

    谁是谁的眼

    他们用耳朵听取这世界,他们用双手触摸这世界,他们用心灵感知这世界。他们纵然看不见,也有着别样精彩的春天!他们是盲人,讲述一个被黑暗笼罩的世界!谁是谁的眼,一曲曲别样的命运纠缠,一段段别样的爱恨情缘!
  • 5块钱黄山

    5块钱黄山

    穷则独善其身,富则锋芒毕露。一个懵懂少年,因为一场车祸……我将于茫茫人海之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或得则吾生,不得则吾灭
  • 傻子阿七

    傻子阿七

    痴傻半生,可得一刻清醒。活着,是最大的权利。阿七本是大二学生,有一妹妹,家境小康,但却由于一场大火,他的家毁了,父母妹妹都失踪了,他也被在大火中被呛到,整个人大部分时间都是痴痴呆呆的,偶尔清醒,也持续不了多久。他本天之骄子,是班上的拔尖人物。可惜,这场大火把他的一切都烧没了。他该怎样活着,天知道。
热门推荐
  • 红鸾倾世:函雪关

    红鸾倾世:函雪关

    红尘一卷函雪关,英雄儿女尽沧澜。用一个悲壮故事,述一段旷世情缘。
  • 天价王妃:女道封妖

    天价王妃:女道封妖

    她身负重任来到异世大陆的恒国,为的只是替祖先结束当年除妖的任务,却狗血的嫁给了恒国炎王爷。她为了任务弄的自己伤痕累累,他百般心疼愿意与她携手完成任务,为百姓创造幸福。"我的任务完成了,我想我该回去了!“她依旧是依依不舍,或许从不知道何时开始,她已经爱上他了。"那你愿意为了我而留下吗?如果不愿意,本王可以跟你去你的世界!”她满是感动,流露出喜悦的眼珠,两人紧紧相依一吻天荒地老。
  • 你来时风止

    你来时风止

    瑜城几乎所有人都认为陆家未来的二少奶奶非当红巨星南舒雅莫属,甚至有传言南家大小姐早已经是L.W的老板娘。不想某天陆家竟突然宣布陆家二少陆景渊结婚的消息,新娘居然是四年前瑜城的另一豪门世家——虞家大小姐,虞晚归。至此,全城哗然。〔你出现时,舆论的风我才在意让它止。——陆景渊你来的时候,世间百态之风才得以止住。——虞归晚世间千百风雪刺骨,唯有你的到来,令心中寒风亦止。〕
  • 龙吟风华

    龙吟风华

    传承两万年帝国突然崩塌,战乱四起、百姓流离,谁能强势崛起、骑游万界、革旧布新、泽被苍生......
  • 末世弑神录

    末世弑神录

    各种神魔鬼怪出现在地球,那天人类感受到了那曾经支配世界的恐惧,无数文明的兴起,无数文明的毁灭,人类文明的生生不息也免不了遭受毁灭的命运,战火纷飞,硝烟弥漫,人类不仅要面对神魔鬼怪,还有内部的纷争,在各大文明即将毁灭之际,远古的秘密终于呈现,亿万年的阴谋也拉开序幕,各大文明的神话人物纷纷降临,带领各自的种族走出困境,地球文明开启了新的篇章!这故事得从末世开始的那天说起……
  • 我的小叫花娘子

    我的小叫花娘子

    一觉醒来,中文系大三学生许易就魂穿到了一个架空的年代。谁知刚刚穿越过来,便看到了一个貌美如花的小叫花子。从这一刻起,许易的人生便走上了完全不同的轨迹。入丐帮,学武艺,吟诗作对惩贪官。上可朝堂斗太子,下可江湖戏人间。且看小小叫花如何迎娶娇妻,一统武林,在这大夏王朝闯荡出一番天地。ps.本文内容轻松为主,作者是第一次写书的真.萌新,各位大佬请轻喷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一个亿人生

    一个亿人生

    系统:您的一个亿人生已上线,请查收。末暖:什么鬼d(?д??),合着醒来失忆加做任务。披了什么长生不老的皮。
  • 我的女朋友叫小微

    我的女朋友叫小微

    两个孩子一起成长的经历,其中有泪,有笑,也许你也能够从中找到你的影子
  • 十七年表

    十七年表

    本书叙述了1990年至2006年间一个当代中国平庸青年的成长历程,萨达姆从1990年登上《新闻联播》,到2006年被绞死,权势起伏贯穿其间。这十七年被作者定义为有别于传统意义的“萨达姆时期”,也可看成那个时代青年的成长年表。如曹寇本人所说,“或许两相参照倒别有趣味”。和曹寇一如既往独树一帜的语言和结构一样,这个小说仍然是曹寇式的,但更加绵密和平实,语言也更为简洁、质朴、野性、畅快。小说在成长的快乐与迷惘中,折射出的是某种反都市的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