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58900000025

第25章 直谏敢辩的魏徵

魏徵

约636年

背景导航

魏徵(580——643),唐代名臣、谏官、丞相,字玄成,巨鹿下曲阳(今河北省晋州市)人,后迁至相州内黄(今河南省内黄县),被唐太宗封为郑国公,谥文贞。他多次向太宗进谏,评论国事,指明得失,为唐贞观之治繁荣局面的出现做出了杰出贡献。因此被后人称为“干秋金鉴”、“一代贤相”。

魏徵出身于一个地方官吏家庭,从小勤奋读书,终于成为精通历史的博学之才。在隋末农民大起义的洪流中,曾参加李密的瓦岗军,后随李密归降唐朝。魏徵曾多次劝说太子杀掉李世民。但由于太子李建成优柔寡断,李世民抢先下了手,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杀了太子。

从此魏徵辅佐李世民,开创了贞观之治的时期。这也是他一生中最为辉煌的时期。他辅佐唐太宗十六年,这期间共上谏多达二百余次。即使在他逝世前半年仍念念不忘上疏劝戒太宗。

643年1月17日,魏徵因病去逝了。太宗亲自到他家,流着眼泪向遗体告别。以后,唐太宗曾多次惋惜地说:“以铜为镜,可以整理衣冠;以历史为镜,可以看出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晓得失。现在魏徵去世,我失去了一面好镜子啊!”

以下第一例辩辞是魏徵在受到嫉妒与毁谤后的进谏。魏徵受唐太宗的器重和提拔,引起了一些人的嫉妒。皇上竟然听信御史大夫温彦博的谗言说要魏徵检点自己的行为。于是,魏徵趁机向皇上说明忠臣与良臣之别,讲清了君主如何做到明智理事的道理。

第二例辩辞是魏徵建议唐太宗采用“偃武修文,布德施惠”的观点治政。时值贞观初年,国库空虚,经济凋敝不堪,社会矛盾尚未缓和,民心还不十分安定。如何治理这个国家,医治战争创伤,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唐太宗多次召集臣下讨论这个问题,但臣下各执已见,难以统一。魏徵力排众议,直谏皇上“偃武修文,布德施惠”。

辩词精选

(一)听了御史大夫温彦博的汇报之后,唐太宗便派温去责备魏徵说:“自今后不得存形迹!”意为让魏徵检点行为。

魏徵在唐太宗面前争辩道:“臣听说,君臣一心叫做一体,哪有抛开大公无私的精神,专在检点言行、躲避嫌疑那样的琐碎小事上下功夫的呢?如果上下都是走这条路,那么国家的兴亡就难以预料了!”

太宗听了一惊,赶忙说:“朕明白了。”

魏徵为了防止唐太宗轻信谗言、重犯类似的错误,叩头道:“我请求陛下,让我做良臣而不要我做忠臣!”

太宗有点疑惑,问道:“忠臣和良臣还有什么区别吗?”

魏徵道:“尧舜时的程、契、咎陶是良臣,因向夏桀进谏而被杀的龙逢、因向商纣王进谏而被剖心的比干是忠臣。良臣本身享有美名,君主也获得声誉,子孙相传,国运亨通。忠臣则本身遭到杀害,君主得到恶名,国家灭亡,只不过是取得一个空名而已。两者的区别就在这里。”

唐太宗听了,若有所悟,说:“对,有道理,有道理!然后又问道:“做君主的怎样才能做到明智,怎样会导致昏暗呢?”

魏徵回答说:“君主之所以明智,在于能够兼听各方面的意见;之所以昏暗,在于偏信一方的意见。从前,尧和舜开放四方的门路,使自己看到四方的事情,听到四方的言论,当时虽有共、眩这批坏人,也不会受他们的蒙蔽,虽然有些人言行不符,也不会被他们所迷惑。泰二世深居宫中,专信权臣赵高一人,结果秦朝的统治崩溃,天下人纷纷起来反对,他都不知道;梁武帝相信朱异,侯景领兵打到京城,他还蒙在鼓里,隋炀帝相信虞世基,天下到处起事,他一点也不清楚。所以说,君主能够兼听各方面的意见,奸邪的人就无法蒙蔽皇上,下情也就自然能够上达了。”

(二)有一次太宗和大臣讨论治理大计,忧心忡忡地说:“如今大乱之后,治理天下只怕不容易啊!”

魏徵见太宗对振兴国家信心不足,马上鼓励说:“大乱之后最容易治理,就像给饿极的人准备食物也最容易一样!”

唐太宗心里仍没有底,说:“古人不是说,善人治理国家也要百年,才能克服残暴,免除杀戮吗?”

魏徵说:“那不是指圣明君主。圣明的君主治理国家,就像发出声音可以立即听到回响那样,在一年内收到效果也不是什么难事。”

极力主张实行“霸道”的尚书右仆射封德彝对唐太宗说,“这话不对!三代以后,人心一天比一天狡诈奸薄,秦代施行法律,汉朝又加上霸道,都是想把天下治好,可是谁都做不到,这并不是不想做到啊!魏徵是个书呆子,要发空议论,只能是扰乱国家,他的鬼话可听不得啊!”

魏徵立即对他这种谬论进行了针锋相对的反驳:“五帝和三王没有交换百姓来施行教化,照五帝的方法就能实现五帝的政治,照三王的方法就能实现三王的政治,看怎么办就是了。黄帝讨伐蚩尤,经过七十次战争,平定了乱事,使天下共享太平。九黎作乱,颛顼征伐他们,商汤把他赶走。商纣暴虐无道,周武王起兵讨伐。商汤和周武王都亲眼看到太平。如果说人心一天比一天狡诈奸薄,再不会恢复到淳厚朴实,那么到今天早该变成鬼了,还怎么能教化呢?”

封德彝被驳得无话可说。

妙语佳言

良臣本身享有美名,君主也获得声誉,子孙相传,国运亨通。忠臣则本身遭到杀害,君主得到恶名,国家灭亡,只不过是取得一个空名而已。

君主之所以明智,在于能够兼听各方面的意见;之所以昏暗,在于偏信一方的意见。

大乱之后最容易治理,就像给饿极的人准备食物也最容易一样!

论辩技巧

在第一例中,魏徵摆事实,讲道理,“尧舜时的程、契、咎陶是良臣,因向夏桀进谏而被杀的龙逢、因向商纣王进谏而被剖心的比干是忠臣。良臣本身享有美名,君主也获得声誉,子孙相传,国运亨通。忠臣则本身遭到杀害,君主得到恶名,国家灭亡,只不过是取得一个空名而已……”魏徵深谙史实,对历史典故如数家珍,令人信服地说明了忠臣与良臣之别;“尧和舜开放四方的门路,使自己看到四方的事情,听到四方的言论,当时虽有共、眩这批坏人,也不会受他们的蒙蔽……泰二世深居宫中,专信权臣赵高一人,结果秦朝的统治崩溃……隋炀帝相信虞世基,天下到处起事,他一点也不清楚。……”循循善诱,娓娓道来正反对比,讲清了君主如何做到明智理事,对唐太宗虚心纳谏,善于听取不同意见的开明作风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第二例中,魏徵牢牢把握住了唐太宗想振兴国家做一代名君永垂青史而又信心不足的心理特点,以浅显的比方“大乱之后最容易治理,就像给饿极的人准备食物也最容易一样”,鼓励唐太宗坚定信心,重整国威;对尚书右仆射封德彝的谬见:“三代以后,人心一天比一天狡诈奸薄,秦代施行法律,汉朝又加上霸道,都是想把天下治好,可是谁都做不到,这并不是不想做到啊!”极言治国之艰。魏徵以谬揭谬,沿着对方成理的逻辑进行相同逻辑的推理“……如果说人心一天比一天狡诈奸薄,再不会恢复到淳厚朴实,那么到今天早该变成鬼了,还怎么能教化呢?”用对方之“理”来驳倒对方之荒谬,封德彝被驳得无话可说。又加之他进谏时旁征博引,循循善诱,审时度势,言恳辞切,而能深深打动听者的心扉,使之采纳。

相关链接

一日,唐太宗左臂上擎着一只鹞子登上了金殿,且时时露出一种玩鸟得意的欢悦神情。正当他玩得心醉神迷的时候,魏徵上朝而至。唐太宗一见魏徵,自觉有误,急中生智,便把鹞子掖进了龙袍的襟怀里。对此举动,魏徵看得一清二楚,但他佯装不知,只字未提。后来,魏徵在向唐太宗进谏过程中,委婉地谈起了养鸟的乐趣。他说,隋朝有个官员告老还乡,因病卧床。他夫人想起了他昔有养鸟的兴趣,便买了只黄鹂装进鸟笼。从此,该人以鸟为友,整天提着鸟笼出游散步,因心情舒畅,身体也渐渐恢复了健康。唐太宗听后十分得意:

“鸟为人友,也可延年益寿啊!”然而,魏徵话题未转却事例截然,说秦代有个县官,爱鸟成癖,不问政事,冤民击鼓告状,却不准升堂;河水猛涨,不予过问。结果,天怒人怨,县太爷和他的鸟一起都成了龟鳖的美食。说到这里,唐太宗已经明白了魏徵的意思:“迷鸟之害,朕已知晓,不必多说了。”

创业和守业哪个容易哪个难?房玄龄认为守业容易创业难,几次论争都坚持“草创为难”

。魏徵先是告诫唐太宗不要忘记征战之艰,以继续保持“孜孜不倦”;同时,更不要忽视守业之难,以保持清醒的头脑,“居安思危”,防止滋生贪图享乐的思想。创业艰、守业难,两相比较,创业容易守业难。魏徵说:“君主打天下,是在混乱中消灭那些反动势力,能够得到百姓的拥护,各地纷纷归附,草创大业,并不困难。然而,得到天下之后,容易骄傲自满,享乐腐化。百姓希望安静,而徭役征调不止;社会已残破不堪,而奢侈浪费不减。国家的衰弱和一切弊端,往往是从这里开始的。如此说来,‘守成’是困难的。”魏徵通过比较分析,形象地说明了创业容易守业难的道理。对于这样有比较有分析的进谏,唐太宗是能够理解、乐于接受的。在此启发之下,太宗对房、魏之分歧也进行了比较分析:“玄龄昔从我定天下,备尝艰苦,九死一生,所以思草创之艰也。魏徵与我安天下,虑生骄逸之端,必践危亡之地,所以见守成之难也。今草创之艰,既已往矣,守成之难者,当思与公等慎之。”可见魏徵的论争方法也深深影响了太宗。

魏徵敢于直谏,先后向太宗陈谏二百多条,成为谏臣典范。一次,太宗被他说得恼羞成怒,退朝后恨恨地说:“总有一天我要杀死这个乡巴佬!”长孙皇后忙问究竟,他说:“魏徵常常当众侮辱我,让我下不了台!”长孙皇后连忙向他道贺:“主明臣直,魏徵如此忠直,是因为陛下是明主。”

同类推荐
  • 学会独自去面对——个人成功自助法则

    学会独自去面对——个人成功自助法则

    本书为读者讲述了如何学会思考、培养健康的心态以及怎样才能增强行动的果断力等内容。
  • 伏尔泰思想录

    伏尔泰思想录

    本书分为品德·情操、友谊·爱情、善美·幸福、文学·艺术、政治·法律、宗教·信仰、自由·平等、科学·教育、哲学·哲理、人生·命运以及伏尔泰年谱等13部分内容。
  • 人生的思考

    人生的思考

    《人生的思考》讲述了作为一位神秘的文人,詹姆斯·爱伦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心灵导师”。他每日环顾世界,冥思苦想,终于发现了抚慰世人内心痛苦的疗法、引领众人步入成功的法则。对于那些正在经受心灵创伤、一直期盼成功的人们来说,这些作品犹如一股清泉,流入他们的心扉,滋润他们的心田。令人遗憾的是,直到爱伦去世以后,世人才发现其杰出的思想与文学才华,于是他的作品陆续问世,并且一直流传至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正如作者所言:“我有一个梦想,那就是要写出一些作品,去帮助普天之下的人们,无是男是女,是贫是富,有无渊博的学识,老于世故或涉世未深,在他们自身之内发掘所有成功、所有幸福、所有真理的源泉。
  • 优秀员工落实责任的24堂课

    优秀员工落实责任的24堂课

    有效落实,创造卓越市场业绩;积极担责,塑造完美职业态度!身处职场,责任无处不在。责任的关键在于落实,落实才是硬道理。本书为读者提供了落实责任的有效渠道和方法技巧,旨在提高读者朋友落实责任的能力和水平,以求在事业上迈上一个新台阶。
  • 世界越来越狠,但完全可以战胜!

    世界越来越狠,但完全可以战胜!

    本书以强大的精神分析心理学为支撑,以丰富的案例、一阵见血的分析揭秘出社会各色狠角色形成的人格因素和社会因素,完整呈现战胜狠角色的实用方法,狠角色都有哪些特征?如何识别身边狠角色?面对狠角色如何占据强大的心理优势?如何掌握自己的命运,拒绝被狠角色决定命运?
热门推荐
  • 名人的交友之道

    名人的交友之道

    现代中国的文化建设是一个庞大无比的历史命题,需要几代、十几代甚至几十代中国人尤其是他们的人文学者,进行长期、艰难的心血智慧投入的伟大工程。中国精神的博大精深而又生机蓬勃的现代体系,建立它的特质和内在逻辑,它的品格和气度,它的价值观和范畴,它的理论积累和运行机制,这些都是不能一蹴而就的。就其本质而言,文化工程是一种“人心工程”,有关人的素质、情趣、价值追求、终极关怀、精神家园和人生设定的工程。可以说,文化是民族的标志,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正如一位学者所说:文化是我们的生命,以及外延如平原、山脉、湖泊、河流这些构成我们存在空间的核心。这种诗一般的语言深处,蕴含着历史的理性,读来有一种深邃厚重之感。
  • 致奋斗者

    致奋斗者

    冲锋路上的跌倒和爬起,是奋斗者最美的姿势,就在不断跌倒又爬起的过程中,幸福已悄然而至,你不努力谁也给不了你想要的生活,将来的你一定感谢现在拼命的自己,余生很贵,请勿浪费,别在吃苦的年纪选择安逸,你若不勇敢谁替你坚强?——至奋斗者
  • 我的魂战博物馆

    我的魂战博物馆

    博物馆临时工白赫遭遇袭击,苏醒后发现世界有点不太一样,“秦始皇修建长城是为了抵御从西伯利亚南下的游灵潮。”课堂上,历史老师的话让白赫摸不着头脑魂战博物馆馆长(见习):白赫“本博物馆致力于收藏各类青铜器,魂族标本以及诸子遗物。”“馆长可通过各种手段为博物馆搜罗藏品以开启博物馆的各类设施。”看着面前浮现的青色文字,白赫呢喃:“是我疯了,还是这个世界疯了。”
  • 一饼的破系统之旅

    一饼的破系统之旅

    一位程序员获得了D20系统的故事只是这个系统不如他想象中好用发现被坑了的他只得被迫地在多个世界随波逐流为任务而奔波
  • 不朽狂尊

    不朽狂尊

    一世孤独,狂妄地追寻遥不可及的远方!黑暗降临,澎湃的战意在昂扬!倔强的少年,热血燃烧,从渺小到永恒,无休无止的癫狂。
  • 龙族之楚紫杭

    龙族之楚紫杭

    龙族同人。讲的是一个无关紧要的宅男穿越成为娘化版本的楚子航——楚紫杭,并且还获得了《家庭教师Reborn》里边七种属性的死气之炎之后的故事。中二病高能注意!各种娘化、百合出没注意!
  • 望族嫡妇之玉面玲珑

    望族嫡妇之玉面玲珑

    一桩富贵姻缘从天而降,掉到林家人的头上,砸得这已家道中落的人家晕头转向,于是各方诡计层出不穷,姑娘们誓要争着成为望族嫡妇。林珑原本不屑,这样的人家势必是非多,后院没有一刻安宁,以她的家世踏进去就只有俩字——找死。可惜树欲静而风不止,你越是岿然不动,别人就越是要扯你进旋涡。自从爹死娘改嫁后,林珑的人生跌到谷底,亲戚无良,弟弟体弱多病,妹妹不争气,身为长姐的她必定要挑起家中的重担。在婶母的一再欺压下,她惟有奋起反抗。在她的斗争下终能踏进这豪门望族的大门,这时候才发现婶母堂姐那不过是小儿科,因她的家世不高,在这望族里屡遭人白眼,等着她的是更大的风暴。水来土掩,将来…呃…不怕…还有更高的人挡着呢…
  • 武变星辰录

    武变星辰录

    战时无休止,乱世英雄出,破而后立真龙啸,涅槃重生畅逍遥,且看少年如以何逆天之质独步万界逆乾坤!
  • 天价贵妇:总裁的复仇新娘

    天价贵妇:总裁的复仇新娘

    娶她只为得到那一块百年大家族的血玉图腾,四年童话般的爱情,原来都是他所编织的假象。堕胎,送她上其他男人的床。那一夜,情已断,爱已绝,恨横生。五年后,一个清丽的女子归来,复仇游戏从这一刻开始!
  • 青涩挽歌

    青涩挽歌

    林栋、顾惜两个从高中便在一起的情侣。七年的日子,面对了彼此的蜕变。面对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他们能守住初心吗?这其中,林栋、顾惜的身上是不是有太多你我的影子?珍惜每一次逝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