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52300000024

第24章 下篇 儒道之别:大隐隐于市 (1)

下篇:比肩而立,儒与众家何处异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管是儒家、道家、佛家或是墨家,都是在追求更好的人生,然而他们立足点不同、着眼点不同,给人们带来的启示自然也不同。在这些不同学派的碰撞之中,或许能够更好地看清儒学对我们生活的意义。

第一章 儒道之别:大隐隐于市 (1)

眼冷心热多隐士,未能全然忘世间

“儒家为学本于人心,趋向在此心之开朗以达于人生实践上至自主、自如。道家为学重在人身,趋向在此身之灵通而造乎其运用自如之境。”

春秋战国,各个诸侯国或争霸,或结盟,竞争激烈,逐鹿中原。影响不亚于此的还有思想学术上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东汉的班固把当时的学派分为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十家,并对其渊源和优缺点做了很清晰的辨别,成为后世评论各家短长的滥觞。后人又把学问分为显学和隐学,显学通常是指与现实联系密切,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学问;相反,隐学则是离现实较远,不那么为世人瞩目的学问。以此标准出发,儒家和道家便分别成了显学和隐学的代表,然而梁漱溟先生认为:儒家道家同于人类生命有所体认,同在自家生命上用功夫,但去向则各异。儒家为学本于人心,趋向在此心之开朗以达于人生实践上至自主、自如。道家为学重在人身,趋向在此身之灵通而造乎其运用自如之境。

儒道两家都是重视生命的意义的,他们都在洞察着自己和天下的命运。这从班固的《艺文志 诸子略》中也可看出端倪:

儒家这个流派,大概出自于古代的司徒之官。他们帮助国君顺应自然,宣明教化,特别注重仁义。他们远宗尧舜的道统,近守周文王、武王的礼法,尊崇孔子为师表来加重他们言论的重要性,在各派当中最为崇高。孔子说:“如果对别人有所称赞,就一定先对他有所试验。”唐尧虞舜的兴隆,商朝周朝的盛世,孔子的德业,是已经经过试验而有成效的。但是迷惑的人不懂得儒家经典中精深微妙的道理,而邪僻的人又追随时俗任意曲解附会经书的道理,违背了圣道的根本,只知道以喧哗的言论来博取尊宠。后来的学者依循着去做,所以五经的道理就乖谬分离,儒学就此逐渐衰微;这正是那些邪僻的儒者所留下来的祸患。

道家这个流派,大概出于古代的史官。他们记载各国的成功失败、生存灭亡等缘由和道理。然后秉持要点把握根本,守着清静无为、谦虚柔弱的态度;这就是国君治理国家的方法。这想法和尧的谦让是一致的。但是,等到狂放无守的人来实行道家学术,那么就断绝了礼仪,抛弃了仁义;认为只要用清静无为,就可以治理好国家。

从这里可以看出,儒道两家都是从治国的高度来阐释学问的。原本的主张都于国有益,只是发展到后来产生了弊端,过犹不及。按照梁漱溟先生的观点,儒家积极入世,以一己之身担天下之责早已人所共知,而道家真的就远离人世,飘然隐去了吗?道家鼻祖老子本身就出于史官,对天下的局势了然于心,亦有济世之心,却分明感到无力去挽狂澜,只得在极度失望而骑青牛出关。孔子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这只是他一时的牢骚而已,他的一生都在“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真正乘浮槎于海的是老子。梁漱溟先生说:孔子关心当世政教,汲汲遑遑若不容己;而老子反之,隐遁幽栖,竟莫知所终。

清朝学者胡文英说庄子是“眼冷心热”,这个词用来评价道家真是精确之致。冷眼看世界,仿佛真的不问世事,然而心中却依然无法真正放下。归园田的陶渊明,千百年来一直作为出世文人的精神偶像,而他的实际经历是仕而隐,隐而仕,最终决定“不为五斗米折腰”,但是他的心中又哪里忘却了世间呢?否则又怎会在归隐九年后写下“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这样的诗句?他的心中依然有着自己的志向,只是生不逢时难以施展。

道家的转身入扁舟,在梁漱溟先生看来就是重于身,而非心。梁漱溟先生说:《老子》五千言,而身之一字频频见之,多至二十三见。道家做出了离开尘世的姿态,但是却依然没有能够得以超脱。道家的隐,更多的是对世间的抗争,一种决裂的姿态,而不是抛下人世。

弦外听儒音

胡文英:清朝朴学学者,著有《庄子独见》等。朴学是明末清初在与宋明理学的对立和斗争中发展起来的重考证的学问,以汉儒经说为宗,从语言文字训诂入手,也称为“考据学”。

潜心药理学,谁见得升仙

“儒家盖不妨谓曰心学,道家盖不妨谓曰身学;前者侧重人的社会生命,后者之所重则在人的个体生命。”

班固说道家出于古代的史官,梁漱溟先生对此并无异议,但是他提出了另一个见解:道家者起自摄生养生之学也。他说:儒家盖不妨谓曰心学,道家盖不妨谓曰身学;前者侧重人的社会生命,后者之所重则在人的个体生命。

道家的独善其身不仅表现在远离自己无力回天的政治纷争,还在对生命个体的研究。“中医的理论及其治疗方法、一切措施,无不本于道家对于生命生活的体认。”儒道两家都贵生重死,但是两者的追求有所不同。梁先生说:儒家道家皆源自古,而儒家代表其正面,道家代表其负面。言其(道家)思想路数特殊的由来,即在早有悟于宇宙变化而于自家生命深有体认。

梁漱溟先生所说的“我生有涯愿无尽,心期天海力移山”不仅是他自己的人生态度与追求,也是儒家对生命领悟的代表:以有限之生命力求造福于苍生。他们体认到生命的短暂,所以抓紧时间,努力加强生命的密度,去寻求精神的永恒。但是道家不同,他们钻研的药理学所指向的目标,不只是人的肉体在有限的生命里能少受些病痛,而且更进一步,希望着能够羽化而登仙,齐彭祖之寿。

范缜在《神灭论》中写道:“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也。”但是中国历代帝王依然对不灭之形神、对“万寿无疆”有着无比的热衷,道家的出现恰好符合了他们的需求,于是对之大力弘扬。这类追求长生不死的仙术,应该归于道教而非道家,不过梁漱溟先生对此并没有细分。

从中国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开始,炼丹香炉就成为了宫廷里并不可少的设备。此后的帝王们即便没有他一统六国的伟业,却也继承了他长生不死的遗志,乐此不疲。其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二十年不理朝政,潜心修炼丹药的明世宗嘉靖皇帝了。

但是极具讽刺意味的是,这位皇帝不仅没有因炼丹药而长生,反而差点命丧于此,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宫女起义——“壬寅宫变”。

当时皇帝迷信,认为未有经历人事的处女之血可保人长生不老,因此大量征召十三、四岁宫女。为保持宫女的洁净,宫女们不得进食,而只能吃桑、饮露水。所以,被征召的宫女都不胜苦痛。嘉靖二十一年十月二十一日凌晨,以杨金英为首的十几个宫女决定趁朱厚熟睡时把他勒死。谁知在慌乱之下,宫女们将麻绳打成死结,结果只令嘉靖帝吓昏,而没有毙命。一个胆小的宫女报告给周皇后,皇后及时赶来,嘉靖的命才算是保住了,否则他当真是要“成仙”了,但这种方式恐怕不是他所向往的。自宫女谋杀未遂后,年仅30岁的嘉靖不仅不思反省,反而完全退出了朝廷和紫禁城的正常生活,住进皇城西苑的永寿宫,基本上与官僚们相隔绝,着迷于通过药物、宗教仪式和秘教的养生之道追求长生不死。如果说壬寅宫变伤及的只是他一人之性命,那么他二十多年不理朝政所殃及的便是整个明朝百姓。虽然他并不是完全放手政治,而是通过核心小集团进行统治,形成一个朝廷中之朝廷,但如此非常规的做法还是给国家的正常运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利。

世事纷扰如云烟,历史上多少英雄才俊叱咤风云也终将成为过去,但是他们依然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后人凭吊的正是他们在属于自己的年代刻下的精彩。“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秦始皇、武则天、嘉靖等等,这些对仙境孜孜以求、不胜向往的人现在身在何方?唯有功业还能真正地让后人铭记他们,舍功业而求升仙,不仅身死魂灭,而且原在有生之涯可得的生命的光辉也一并没入了尘土,岂非得不偿失?留下的不过是五陵野草吹秋风而已。

不过,梁漱溟先生对道家在医学上的贡献也做出了极大的肯定:事实胜于雄辩,每遇西医断为不治之症或治而不效者,中医却能为之医好,效果惊人。虽其学说难免“不科学”之讥,事实上却不能不引起重视……气功疗法原出于道家……中医针灸疗法所依据之根本学理全在道家学术中。这些医药之学能够帮助世人过上更好的生活。但是要通过这些来所寻求“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境界,不亦远乎!一者立足世间,一者眼看天外。毕竟古往今来,逍遥如庄子者也难以羽化而登仙。而对仙境的畅想,其妙处更多的是在于为人类提供了另一条玄妙的思路、开启后人对虚无飘渺的仙界奇幻而美妙的想象吧。

弦外听儒音

彭祖:原系先秦传说中的仙人,以长寿见称,相传他历经唐虞夏商等代,活了八百多岁。后道教奉为仙真。王羲之在在《兰亭集序》里就写道:“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范缜:中国南朝齐、梁时思想家,无神论者。

功在天下,行藏由我

“儒家为学本于人心,趋向在此心之开朗以达于人生实践上之自主、自如。”

同类推荐
  • 中国佛教(第一卷)(方立天文集)

    中国佛教(第一卷)(方立天文集)

    今年是方立天先生从教五十周年,明年即将迎来八十大寿,值此欣盛之时,结集以为纪念。方立天先生为人可敬,为学可信,毕生孜孜矻矻,专注于中国哲学、佛学与文化的研究,著作颇丰,影响非凡。文集共12卷,凝聚方先生一生心血之作,堪为集大成,在中国哲学与中国佛学研究领域,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关键意义。
  • 百年佛缘:生活篇

    百年佛缘:生活篇

    星云大师的《百年佛缘》是一部重要的口述历史的著作,全书分为:生活篇、社缘篇、文教篇、僧信篇、道场篇、行佛篇、新春告白、别册、名家看百年佛缘十个部分,涉及的领域相当广泛,记述了星云大师与社会各界的往来、弘扬佛法和为社会服务的经历,读来非常令人感佩和感慨,展示了台湾几十年来的历史变幻和海峡两岸关系从冰冻到如今的全面交流与交融的全过程,是一部难得的历史巨篇。
  • 星云日记12:处处无家处处家

    星云日记12:处处无家处处家

    本书为“星云日记”系列中的第十二册。收录星云大师1991年7月1日至8月31日期间的日记,记录了星云大师生活、工作、弘法度众上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等,全书分为“处处无家处处家”、“六根作道场”、“无为而治”、“相由心生”四部分。这是一份特別的日记,内容不仅是大师个人生活点滴,也是人生的省思,它来自众生,属于众生,读“星云日记”,仿佛进入一个开阔的胸怀,一页内心最深层的省思。
  • 道教宫观文化概论

    道教宫观文化概论

    《道教宫观文化概论》共分五章。第一章主要探讨作为道教宫观“神圣空间”的内核与作为社会化外延的因素,以及它们是如何在漫长的历史中产生发展的,从而奠定了宫观文化的研究基础。第二章主要探讨道教宫观内神仙信仰在当时的政府以及社会文化的影响下产生、发展、形成的过程,神仙信仰的特点,以及人神交通的斋醮仪式。第三章主要探讨宫观的神职人员——道士的产生发展、清规戒律、组织制度以及经济生活等。第四章重点探讨了道教官观的建筑、美术以及音乐艺术的起源和发展,解读其艺术表象下的神学思维和世俗情怀。第五章,宫观文化的世俗化典型——道教庙会。
  • 浮云

    浮云

    抬眼望,云烟散去,天际空空,这没有任何障碍的天空,浩荡苍茫,没有凝滞,多么羡慕那没有来处的流云,悠闲散去的归宿。生命原本都有着落,就如同花香,生在枝头,散在无处。多少云烟,不过是心头的迷雾,把追逐的目光收回来,让浮云还它浮云,我们终将发现,最宽的天空来自心底的辽阔。你是谁,他是谁,我是谁,故事里的,故事外的,书里写的,书里忘的,入眼的,错过的,都是风景。
热门推荐
  • 崛起,主宰者

    崛起,主宰者

    在黑暗无光的世界里,在勾心斗角的氛围中,她从一无所有的孤女,蜕变成万物的主宰,途中经历无数磨难,无数历练,当面对爱与恨的纠缠下,她会如何面对,如何选择
  • 小糊涂大智慧

    小糊涂大智慧

    本书通过大量古今中外的实例和精练的点评,将“糊涂”化大俗为大雅,变腐朽为神奇,分门别类,在洞察世情之余,点化人间万事,总结处世为人之策略,概括掌权驭人之手段、深掘克敌制胜之谋略,点拨成功之妙法、昭示说服艺术之规律,指点临危应变之诀窍。
  • 仙寿

    仙寿

    三三,或许有一天你可以变得很强,别忘了我,记得师父说过,莫失莫忘,永恒永昌。
  • 无垠与微粒

    无垠与微粒

    我们觊觎的总是可见的东西,那些触摸不及的广阔无垠,到底有什么?
  • 逐鹿

    逐鹿

    张晓,原来是一个初入社会的大学生,在去面试的路上过马路时被一辆闯红灯的轿车给撞死,灵魂穿越回了公元180年的幽州蓟县,成为了一个中等士族当代族长的长子,名叫张皓,字明德。为了在日后的乱世中生存下去,不断地发展自己的实力。“汉失其鹿,天下共逐”。
  • 画聊斋

    画聊斋

    一朝醒来,魂入聊斋。……陈生本想仗着自己穿越客的身份,在此世闯出一个独属自己的时代。但直到他参加了一场“上官”的考试之后,他才发现,这个世界……并没有他想的那么简单。
  • 未泯青春

    未泯青春

    此书以女主和男主的校园开心生活,和小时候的甜美记忆为线索,我这是第一次写书简介简短不介意。有时候缘分来的快去的也快,让我们看看男女主是怎么延续缘分的吧。
  • 末世至尊传

    末世至尊传

    武道之巅,我只练最强的剑术,娶最好的姑娘,交最铁的兄弟。切看楚义如何以剑代笔,铺诸天大地为纸张,蘸万世生灵血液,谱写绝世史诗。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夜空下的心愿

    夜空下的心愿

    琴瑶与众人断去关系,改名为魏愿,并喝下了忘情水,这一次,魏愿是否还会对慕夜动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