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76200000029

第29章 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的战略新探索(7)

民族主义在本质上是一种文化现象。民族主义可以有多种变形,其功用十分复杂,一切视具体的条件和场合而定。在近代中国社会大变动中,民族主义推动中华民族政策上、文化上和行动上更为紧密的结合,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推动民族救亡运动的蓬勃发展。但是民族主义有时又妨碍着中华民族以健全的心理、积极的态度、常规的途径建立广泛的世界联系,不能用世界文明发展的各种新成果来推动自身的近代化,不能将重心置于本民族自身的发展,使本民族尽早尽快近代化,结果使民族主体精神发育不全,缺乏必要的自信、足够的勇气和充沛的力量去批判和摈弃民族肌体内与时代不相适应的东西,变革和改造与市场化、城市化、世界化相抵触的旧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而常常演化为排外主义、保护落后的同义词。

在当代,民族主义的作用仍然是双重的甚至是多重的,也完全视具体的条件和场合而定。民族主义是一种思想的化合剂,既可发挥凝聚整合功能,以抵御外侮,争取和保护本民族的权益;也可充当一种口号和象征,起分裂国家的作用。许多学者、政要认为,苏联的解体使民族问题作为未解决的大问题骤然上升到突出的地位,至今已没有人否认民族问题和环境污染、资源分配等问题一起,成为迈向21世纪的最大问题。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战略能否抵御来自于自身民族主义的蛊惑,对21世纪的中国是一个很大很难又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特别在周边一些热点问题或突发事件,如处理不当都有可能发生武力冲突。

第三个挑战,要不受对方国民族主义思潮的影响。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是争端双方共同努力才能实现,而民族主义是以对方的存在互为依据,互相加强。因此,在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时,首先要特别注意和防止受对方民族主义的影响,而忘了自己的根本利益。如在解决中日两国的一些争端时,特别要排除日本民族主义的影响。

中日两国在民族情感上有两方面的深刻分歧:一是战争问题上的民族感情对立。日本对于侵华战争,并没有在民族精神层面上真正作出深刻反省,日本许多人在战争性质、后果和民族感情等问题上的错误认识,是中国人民根本不能接受的。许多日本人认为对华战争是把东亚从西方殖民主义统治下“解放”出来的“解放战争”;日本也是战争的受害者,而且是唯一遭受原子弹轰炸的国家;日本民族情感不能也不应谴责在战争中死去的父辈,对战争的罪行不能公开道歉和承认。日本一些人的这种战争观,中国人民是根本不可能同意的。加上日本的一些右翼政治家如石原慎太郎之流的“战胜中国重建日本”的叫嚣,日本首相坚持参拜靖国神社的做法,使中国老百姓不仅不能原谅和忘掉日本的战争罪行,更是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增添了对日本的厌恶和警惕。二是中日发展进程上的民族心理对立。中国一些人对日本具有历史的优越感,在历史上中国是中央大国,日本只是“夷狄”,可是在近代,中国不仅落后于日本,而且多次受日本的侵略,由此又有羞辱感。这两种感情交织在一起,对日本有一种民族心理上的厌恶和对立。日本在近代一直走在中国的前头,现在第一次出现中国将超过日本的前景,日本民族心理上也很难接受。石原慎太郎在《战胜中国重建日本的道路》中危言耸听地讲什么日本将会成为美国的第五十一个州或者被中国吞掉的论调有市场,正是日本民众对中国走向强大感到害怕这种情绪的反映。中日两国部分人民族感情的对立,是互为前提、互相强化的。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长期低迷,对中国防范甚至遏制的种种举动,更是强化了中日双方部分人民族情感对立的一面。

中日两国部分人在民族感情上的对立,使解决中日两国间的纠纷和争端变得更为复杂。在钓鱼岛、历史(战争)、经贸、美日安保条约等本来就非常敏感或复杂的问题上,处理起来就更加难了。因为不论怎么做,都可能刺激国民的民族感情。在这样的民族感情对立的情况下,用和平方式解决中日两国的争端,确实要有对日外交的理性思维。

首先,要把握日本及中日关系发展的走势。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之一,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宿敌。战后又在东亚崛起,正迈向政治军事大国。日本又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亚洲唯一发达国家,资金、技术力量雄厚,市场也大。中日关系发展已由敌对时期、大发展时期到矛盾摩擦频发和重新磨合的第三时期。以1972年中日建交为标志,结束了敌对时期,进入了中日关系大发展时期。大发展时期中日关系虽然有了大发展,中日两国都主张世世代代友好下去,但是两国的潜在矛盾和消极因素始终存在,难以确立相互信赖,两国关系基础不牢固。20世纪90年代后,中日关系进入第三个时期,这个时期与第二时期相比,从日本角度讲发生了两个重大变化。一是由对华带有战败国善后的低姿态的特殊关系向平起平坐的普通关系过渡,历史问题作为双方合作关系的助力的作用不仅逐渐消失,而且作为不稳定因素对中日关系的干扰在增长。二是国家间的利益得失将成为中日关系的驱动力或制约力,特别是日本向政治军事大国发展,以我为潜在对手的意识,彼此间政治理念的差异和经济方面的竞争,导致矛盾和摩擦增多,有些时候在有些问题上的斗争会尖锐和复杂。

其次,必须统一和明确对中日关系重要性的认识。中日关系对中日两国都是重要的不可欠缺的,即使中国经济发展到与日本不相上下时,对两国来说,对方仍是不可少的;亚洲特别是东亚的稳定和发展都离不开中日两国的友好相处、互利合作,以中日两国为轴心才能推进东亚区域一体化进程,才能有两国的共同发展和繁荣,才能有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中日双方唯一正确的选择就是坚持中日友好,友好可以促进繁荣,对两国和两国人民都有利;中日两国的历史旧账、部分国民的民族情感对立要在前述认识的统摄下逐步化解或存异。

再次,不管出现什么情况,不管发生什么冲突,都要维护中日两国友好合作的基础,都要以和平解决两国争端为最高指导原则。日本及中日关系的走向决定了中日两国间的矛盾和摩擦是客观的不可避免的,因而用不着对此耿耿于怀,也不能以此否认大发展时期的对日政策和做法。中日关系的重要性决定要把它“放在长远的角度来考虑,来发展。第一步放到21世纪,还要发展到22世纪、23世纪,要永远友好下去。这件事超过了我们之间的一切问题的重要性”。中日关系的这种性质,要求我们排除狭隘民族主义的影响和干扰。

第四个挑战,能否正确把握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与自身军事斗争手段建设的辩证关系。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我们强调并致力于推行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原则,并不是说在事关国家、民族核心利益的威胁面前,可以“一手硬”,一味地只讲和平;而“另一手软”甚至于缺失,平时军事威慑实力不强,战时缺乏有效实战手段,难以断然出手。必须“两手都要硬”。当今世界,军事斗争在综合国力的竞争和较量中发挥着新的特殊的作用。经济、科技上升为综合国力竞争的主要内容,但军事因素的威慑和干预作用并没有消失。各种因素全方位地发挥着作用。军事手段的运用与政治、经济、贸易、科技、舆论等手段交织在一起。不仅军事的背后及其实质是政治和经济,而且军事手段的用与不用、何时用、何时停、用到什么程度、以什么方式用、怎样用等等,都不是单纯的军事问题,而是受着政治、经济诸因素的制约,充满着利益的估量和政治的谋略在内。因此,当一个民族国家缺乏必要的军事实力,在平时,不仅会丧失每个主权国家都有权拥有的正当合法的军事威慑力,没有这种军事威慑力,即使我们在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原则立场上把握得住,也并不会导致和平解决争端有利因素与局面的必然出现。特别是在事关国家安全与发展利益的核心领域与重点地区,缺乏维护自身正当利益的强力手段,一旦有事,将会给国家、民族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对此,江泽民曾在20世纪90年代初讲过这样一段话:“今后十年是我们国家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能不能保证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能不能实现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很重要的就是要有一个安定团结的局面,要有一个安全稳定的内外环境。要创造这样一个环境,一方面是依靠我们的政治、经济、外交工作,另外一方面要靠我们的军队。”1994年美国蓄意挑起的“银河号”事件,使中国的国际声望受到一定损害。因为我们的海军实力不够,只能任由我国“银河号”货舱被美海军在公海上拦截并强行登船检查。虽然“银河号”事件本身来说并非是事关中国安全与发展利益的大局,但是,我们海军缺乏必要的威慑力,使得美国在执行类似事件时,头脑里毫无可能面临海上严重军事冲突的顾忌,不能不助长其随心所欲地行事的自由度。

1999年3月24日,科索沃战争爆发。27天后,也就是4月20日,江泽民就在一次讲话中指出:“在未来战争中,使用高技术武器装备特别是先进的空袭武器装备,进行中远程精确打击,将成为主要的作战方式。在现代战争中,如果没有空中军事优势,没有一定的反击能力,是要吃亏的。”由此,他提出,要“使我军尽快拥有几样克敌制胜的‘杀手锏’,能够有效遏制和反击任何强敌的军事入侵”。同年5月8日,我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炸,2000年中美南海撞机事件的发生,美国军用电子侦察机沿中国南海边缘放胆飞行侦察,同样是基于我反制手段的缺失。这些事件证实了江泽民上述的担忧。

当前,从外部环境来看,国际上的敌对势力会想方设法遏制中国的腾飞。历史表明:一个大国的崛起意味着旧的国际秩序的改变,一些强国为了维护本国的既得利益,必然会想方设法进行遏制。中国正在成为这样一个被遏制的对象。近年来,某些国家不遗余力地宣扬“中国威胁论”,就是中国自身在世界舞台所处状态的一个映照。中国要进一步发展,要在这些大国、强国包围中突出重围,就必须拥有与世界最强国相抗衡的强大实力。

从自身来看,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和逐渐融入世界,我们对外部资源、国际市场和国际战略通道的需求越来越大。以石油为例:随着经济的增长,我们对海外石油依赖程度越来越高,预计到2020年,我们的石油进口依赖程度将可能超过50%。从目前来看,我们进口的石油有近80%要通过马六甲海峡来运输。现在美军理论界就有一种观点,说将来根本不需要直接同中国交手,只要封锁住马六甲海峡和日本列岛,就可以用极小的代价,达到最佳的战略目的。这种观点能不能成立,我们还可以研究。但是有两点是可以肯定的,一是现在每天通过马六甲海峡的船只有56%是我们国家的,每天有我们的20亿美元的外贸物资通过这个海峡。第二,我国到现在还没有真正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体系,目前政府和民间企业的石油库存总和仅能维持若干天的消费。可以想象,一旦马六甲海峡被封,至少在石油方面,我们还没有什么有效的补救手段。从这个简单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要确保我们国家未来的安全和发展,就必须适时地调整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目标和任务,进一步增强我们的实力,这样才能有效地扞卫我们的利益空间。它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安全与发展是绝对必要的,对我们推行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也是绝对必须的。对此,邓小平曾精辟地指出:“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呢?并不是我们参加谈判的人有特殊的本领,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这里,需要决策者运用理性的思维与高度政治智慧,在军事实力增强时,正确地理解和平解决争端与自身的军事斗争准备之间的辩证关系,准确把握好两者之间转换的度。这是我们未来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时面临的来自于内部的自我挑战。

邓小平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思想是同西方强权政治理论做斗争的锐利思想武器。强权与利益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的常用术语,反映了西方世界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以强权与利益为核心概念构建起来的现实主义学派认为,一个国家的和平、秩序与安全,以及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取决于这个国家同国际上各种力量的较量和力量平衡。因此,国际政治的现实就是无止境地争夺强权的斗争,强权代表利益,强权所在就是利益所在。这一理论对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外交政策的制定产生了重要影响。美国凭借经济、科技、文化、国际机制等方面的优势,逐步将权力政策发展为强权政策,进而演变为霸权主义,干涉内政,称霸全球,造成世界和地区的不稳定。

邓小平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思想同强权理论、霸权主义是针锋相对的。它反对在国际关系中以强凌弱,主张冲突各方完全平等;它反对在寻找解决争端的办法时强加于人,主张冲突各方互相尊重、互谅互让、求同存异;它反对以武力解决争端,而主张通过谈判以和平方式解决问题;它反对在争端一时难以找到解决办法时,采用最后通牒的方式向对方施压,而主张在这种情况下可暂时搁置争议,以使各方有一个相对宽裕的过渡期,继续为寻求和平解决争端的途径而努力;它反对在争端一时难以解决的情况下采取激化矛盾的手段,主张冲突各方应维持现状,避免冲突升级。总之,邓小平摒弃了以强权为特征的解决国际争端的旧模式,提出了以和平与发展为主轴的解决国际争端的新思路,是对传统国际关系理论的突破,是反对强权政治、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和稳定的思想武器。

同类推荐
  • 迈向小康之路:一个基层理论工作者的思考与探索

    迈向小康之路:一个基层理论工作者的思考与探索

    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回顾我党领导改革开放的光辉历程及取得的伟大成就,无一不是科学理论指导的结果。我们讲这样的理论、钻研这样的理论底气足、热情高。
  • 变动社会中的政党权威

    变动社会中的政党权威

    “政治前沿新知识文库”以“资政”为视角,聚焦于“国家治理”中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社会建设与社会发展、政府与政党权威、文化、政治与网络、国际问题与国际战略等方面的重大问题,将各学科研究的前沿知识与“国家治理”实践中的重要政治、政策问题结合起来,以中高级党政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为读者对象,致力于更新其执政理念,提升其执政能力,努力打造一项影响深远的出版工程。
  • 源远流长: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源流关系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库·第二辑)

    源远流长: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源流关系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库·第二辑)

    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源远流长——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源流关系研究》以经典文本解读为基础,从社会主义论、执政党学说和发展理论三个维度展开,对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源流关系做出学理研究,指出二者之间有源有流、流自源出、源远流长的关系。开卷而知源流,本书对于读者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根植中国大地、反映人民意愿、适应时代发展的当代科学社会主义,析疑解惑,坚定“四个自信”,都有助益。
  • 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与马克思历史观

    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与马克思历史观

    背面设计在立足于马克思的文本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的形成过程和基本内容,以人的解放为红线重新阐释了唯物史观的起源、形成和发展及其主要内容。人的解放规律实质上就是人的活动发展规律,而唯物史观就是人的活动规律。从理论的本质来看,唯物史观是关于人的解放的一般理论,剩余价值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特殊理论,二者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
  • 资本论(经典系列)

    资本论(经典系列)

    《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卡尔·马克思的伟大的经济学巨著。全书理论深奥,知识渊博,从资本的生产到资本的流通,深刻揭示了资本运行的基本原理,展现了资本的本质和力量,全面剖析了资本主义的社会经济形态。
热门推荐
  • 月无双沫泽

    月无双沫泽

    鲛人族即将灭绝,在最关键时,族长却再一次走丢了……
  • 道德修行

    道德修行

    书越读的多,越觉得自己渺小!一部二十四史,记载了数不清的人物,每一个人物,或许只有短短百十字,在汗牛充栋的史书中,实在是渺小如沧海一粟。我读书的时候也觉得他渺小的不值一提。但是,这样渺小,这样不值一提的人物,在他的时代中,是数万亿人中伟大的存是,是数万亿人中的精华!而我是什么?我只是数万亿人中的一个!二十四史中随便一个人物都是我们仰视的存在!二十四史中有多少人物?还有什么比我更渺小的吗?我有多少渺小?沧海中的一滴水!沙漠中的一粒尘!不!他们都比我伟大一千倍一万倍。随着时间的前进,渺小的我将无限的渺小下去!这不是我要的人生!我未必相信长生!但我愿意相信修行长生!
  • 执刀典狱长

    执刀典狱长

    什么是江湖?江湖从来都是身不由己。或许生活就是江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把刀,一个人,在腥风血雨中行走,这个江湖困不住他。
  • 穿越1999后

    穿越1999后

    林小涓是一名要高考的学生,有个超好的闺密。遇到霸道总裁龙景圣,由于时空流转,穿越到古代。却不知有更大的任务等待着他们三人……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错孕小秘书

    错孕小秘书

    她不过是不小心上错了床,他用得着连续数夜向她索欢吗?呜呜,才不要捏,她要逃,逃的远远地,叫他找不着她……却没想到,那数夜的肌肤之亲已经让她有了他的宝宝啦……
  • 相隔于天地间

    相隔于天地间

    传说月老和孟婆纠纷,阴阳相隔,本来一对恋人被拆散。孟婆汤的最后一点泪,滴落汤中
  • 一方樱林寄君心

    一方樱林寄君心

    三百年前那日如同一场噩梦,斩断了秋樱落最后的坚强。三百年后,重修仙道,成就一方传奇。从不知她心底的痛未曾被抹去。而那妄念钟的一声震响打破了一切……这世间没有孽缘,没有。就算有,也绝不是你我。
  • 人狐恋之等我三年

    人狐恋之等我三年

    她,白莫颜,一个顶级的仙狐;她,白莫熙,一个高级的仙狐;她,白莫晶,一个高级的仙狐。。。她们三个好姐妹偷偷来到人间,遇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