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417300000019

第19章 两宋——元朝 广纳·博取·成熟(4)

近几年来,洪皓及其三个儿子,成为现代鄱阳人耳熟能详的历史热点人物,这给我说他们时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要么鹦鹉学舌,重复别人多次重复的东西,要么回避,绕过他们走。可是,说鄱阳事又无法撇开他们,左右顾盼之下,我还是麻起胆子,以自己的认识和理解,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谈点自己的浅见。

洪皓,字光弼,公元1088年北宋哲宗元佑三年生,公元1155年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病故。他与三个儿子同朝,在历史上享有“父子相承,四上銮坡之直;兄弟在望,三陪凤阁之游”的赞誉。为此我认为,“四洪”现象,不仅在鄱阳具有一定典型性,在中国文化史上是具有典型意义的,尤其是洪皓,既是鄱阳文化的一道独特景观,也是中国文化中一个颇有代表性的案例。今天我想以一孔之见,就洪皓与鄱阳文化进行一些探讨,并希望得到教正。

众所周知,洪皓是公元1115年北宋徽宗政和五年,何栗榜进士。宣和年间曾任秀州,今天的浙江嘉兴司录。司录全称叫府司录参军,是负责民政司法的地方官。公元1127年北宋靖康二年春,徽钦两个皇帝被金军掳走。五月,赵构即位为帝,称宋高宗。高宗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便硬起头皮来重新启用受百姓拥戴的主战派李纲为宰相。实际上在赵构的骨子里,最担心的,还是真把金兵打败,迎囬徽钦二帝。果真这样,就是自己保住了皇位,也多了两个太上皇。于是他一味妥协投降,派出使节和谈,求金国罢兵息战,以苟延残喘。既然要与金兵求和,就得挑选一个合适的人,他认为洪皓“议论纵横,熟于史传,有专对之才”,也就是说洪皓具有使者的外交才能,这就把洪皓推进了水深火热,使这位爱国者从公元1129年南宋建炎三年,到公元1142年绍兴十二年,历经了十三个年头极端艰苦的流放生涯。

洪皓在金国的流放地,主要是在冷山,今天的黑龙江五常市冲河乡东北,60华里处的大秃顶子山。这里条件很差,“地苦寒,四月草生,八月已雪”,加上金统治者对他的虐待,生活极其艰苦。头两年不供食物,他们只得拾马粪取暖煮饭,挤在羊群里取温御寒,想尽办法顽强地生存下去。在这里情况下,洪皓始终保持大宋使臣的气节,忠君节义,不辱使命。

作为宋臣,洪皓无时无刻不在关注徽钦二帝的消息。他到金国的第三年,得知徽宗赵佶、钦帝赵桓羁押在五国城,今天的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依兰县的消息后,便秘密派人送去奏章和桃梨粟面等物,暗示两个皇帝逃离束冕,并让他们知道,宋朝没有灭亡,赵构建立了南宋。不久,宋徽宗赵佶病逝,洪皓在得知这一噩耗后,日夜“北向泣血”,派人到燕山开泰寺建道场,为徽宗写《功德疏》。

金国女真氏上层集团准备攻打蜀中,洪皓知道后据理力争,他告诉完颜希尹:“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自古无四十年用兵不止者”。希尹以杀头威胁洪皓,洪皓说:“自当分死,顾大国无受杀行人之名,愿投之水以坠渊为名可也”。意思是说,本来我就想以死报国,考虑你不想失去具有国家实力的名气,作为使者,我不要你杀我,让我去投河,就说我自己掉进水中淹死算了。真可谓铮铮铁骨,大义凛然。

洪皓在流放期间忠贞节义、可歌可泣,但自古忠孝难两全,作为上有慈母,下有稚子为子为父者,他无时无刻不思念自己的母亲和骨肉,以致柔肠寸断,“老母八十漫磋予,男女有九赋采绿。固知我后恤不惶,人岂无情捐骨肉。万里一身只自怜,其谁高义哀茕独?”他的《使金上母书》,更是思亲情切,字字滴血。

洪皓不但是个顶天立地的人,而且还是个满怀仁爱的儒者。宋高宗邢皇后的姨父赵伯磷,被抓到北方后成了一名劳役,处在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的极度贫困之中,洪皓尽自己的能力周济;北宋名臣范镇的儿子流落北方为佣奴,洪皓与金人论理,使他恢复了自由之身;宋将刘世光的女儿,流落北方替人养猪,洪皓帮她赎身,嫁给良人为妻,改变了牧猪奴的命运……

作为大宋的臣民,洪皓为自己的祖国,为自己的同胞做了该做的事也就行了。可是他不,他还以宽厚仁德之怀,向女真人传播中华文化,在当地条件艰苦,既缺纸又缺笔的情况下,利用大雪封山、长夜难熬的时间,取桦树皮作纸,鹿毛、羊毫绑在芦管上为笔,将当地出产的一种黑色滑石碾成粉末为墨,凭着记忆,“取桦叶写《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传之,时谓桦叶四书”。他将平生所学的儒家经典默写下来,教授“村人弟子”,致使对他一向苛刻的完颜希尹,也不得不敬重他的人品和才识,聘为家庭教师,“使教其八子”,希尹的孙辈,大多跟洪皓读书,“诸孙幼辈,聚之环堵中,凿困窦仅能过饮食,先生晨夕教授”。在他的授业下,完颜氏的后辈中才俊辈出,不少人学业有成,成了金国的栋梁之才。

这就是洪皓,这就是一个喝饶河水、沐鄱湖风全身浸透鄱阳文化的洪皓。他不是圣人,却有圣人之智,圣人之怀;他不是菩萨,却有菩萨之心,菩萨之善;他不是宠臣,却有忠君之诚,感恩之德;他不是孝子,却有至孝之情,至真之义。如果我们以现代人的眼光来剖析一下洪皓,就会发现这里有个让人弄不明白的向题,那就是在当时既不可能具有崇高理想,又不可能树立坚定信仰的时代,洪皓凭什么在绝境中支撑了十二年,之中做了那么多的大事、善事、好事,并且坚信能囬到自己的故国?我想,这应该是一种文化因素,一种只有饮饶河水,沐鄱湖风才能产生的文化因素——文化的自信。我为什么把洪皓身上所体现的行为,提到这样一个高度?因为我始终认为,鄱阳文化的核心价值是个“平”字,这个“平”字,就是用水孕育出来的平民文化,具有平常之心,平静之境,平和之状,平等之姿,平易之态,平坦之怀,平凡之举,平淡之为,平安之求等元素。随遇而安,知足常乐,知恩图报,只重智慧,不耍聪明,“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深受儒家思想教化的文化精神。从吴芮、陶侃、蔡明远、熊本、彭汝砺、陶节夫、彭汝方直到洪皓,这种文化轨迹越来越清晰,其精神越来越明朗,越来越凸显。当然,之中也不乏吕用之、彭汝霖之流,但又都落得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下场。因为文化是以道德为底线的,是智慧的凝结。而智慧与聪明的区别在于,智慧是学与识的结晶,是诚与实的积累,是文化与磨砺的合成。而聪明只是先天赋予的处事敏锐,它只有与智慧结合,才能开出艳丽的花朵。一旦过度滥用,就会视道德与良知而不顾,最后沦入浅薄与投机取巧的深壑。秦桧凭借的是聪明,洪皓凭借的是用文化浸润的智慧,他深知只有智慧才有前瞻性,才有自信度。聪明做不到,聪明的“自信”实际上就是侥幸。洪皓是集鄱阳文化精核于一身的智者,所以处惊不变,处劣不忧,使强者惧、弱者敬,最后化险为夷,转危为安。其结果是:秦桧因聪明玩弄南宋而遗臭万年,洪皓因略显愚忠的智慧而流芳千古,这点己为后来底鄱阳人牢记。

洪皓的籍贯与他儿子、后代的成才

了解“四洪”的都知道,洪皓是他太祖父,也就是曾祖洪士良手上从乐平迁来鄱阳的,到洪皓已经四代。三代为籍,关于这个问题,洪皓的第二个儿子洪遵,在写他高祖洪士良的墓志中,说得很清楚:“高祖以朴野闻见不广,挈子若孙买宅郡城。”郡城在哪里?不用说是指鄱阳,而挈子若孙,孙是谁?洪皓的父亲。所以,在公元1185年南宋淳熙十二年,洪适女婿许及之所写的《盘州行状》中说:“本贯饶州鄱阳县”。而有些人说“四洪”是乐平人,这是违背历史常识的。为什么会有这种分歧呢?这与清同治年间篡修的《饶州府志》有很大关系。我们知道,《宋史·洪皓传》中说洪皓是鄱阳人,《宋史》是元顺帝,也就是惠宗至正初完成篡修的,它为什么认定洪皓是鄱阳人?皇家档案。科举考试是很严格的,考生必须自己投状,这个投状不但要本人填写,而且必须地方政府认定。可以肯定地说,元史中洪皓的籍贯是毋庸置疑的。而当年主篡同治《饶州府志》的,是乐平人石景芬,这个人曾经当过安徽徽、宁、池、广四府的兵备道,相当于小军区的司令吧。凭着自己致仕前的职务,以官大一级压死马的“霸道”,强加给了“四洪”乐平籍贯,从此埋下了洪氏父子“户籍”争议的祸根。

我们先还是看看洪氏家族,是怎样从乐平迁来鄱阳的。洪皓的曾祖洪士良,种田兼小贩,经常往来于乐平鄱阳之间贩运,时间一长,看中了离县城30多里,现在属于三庙前乡一个叫滃港的地方,并以“零存整取”的,感情和物质投资方式,最后达到了自己的目的。据洪适《盘洲老人小传》所叙,高祖洪士良,在滃港买地竖屋的过程是这样的:“舟过之,爱其水朝山绕,可卜居兆,于是每归必以鱼盐遗主人雷氏,世久浸熟,秋成则买谷百许斛,分寄诸家,尝置酒聚其族曰:‘诚惭岁以谷相溷,欲谋数丈地自作仓以贮可乎?’皆曰:‘诺!’”意思是想弄块宅基地。当时,雷氏家族中也有人站出来反对,终因众人同意,包括反对人自己的老婆,最后也不再阻拦。我们看看这个洪士良,一个平头百姓,一介小民,一生平凡无奇,却以时间和毅力,取得了反对者他老婆的支持,实现了自己的心愿,什么是平凡?平凡就是坚韧。在谋划从乐平迁来鄱阳中,洪士良知道自己的社会地位、经济实力,他除了以普通人,平常心,平凡举,通过时间,通过行动,一步一步,最后达到目的之外,别无良策。洪士良买下滃港的地后,“立庾屋其上,为往来贮储地”。庾,露天的谷仓,实际上是做中转仓库。后来按洪士良所说:“葬我必以滃港仓下,后世青紫当不绝”,从此落籍鄱阳。洪士良为什么要以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得到滃港这块地呢?从洪适等的记载看,洪士良以上的家族,都是世代种谷植桑的农民。自洪士良开始经营小本买卖,从此走出了世居的那块天和地。特别是往来乐平与鄱阳之后,心中有了一个明显的对比,州治所在,无论读书的环境还是氛围,远比乐平要强。他知道,自己只能一辈子种田做小买卖,要想改变子孙的命运,就必须让子孙认真读书,跳出“农门”。于是他开始分步实施自己,向州治所在地进军的计划。如同现在的陪读一样,目的在子孙成才。我想洪士良之这样做,并以风水相告,传递的应该是另一种文化信息:以平常之心,行平凡之举,便能事与愿成。洪皓所继承的,就是这样一种文化精神。

大家都清楚,洪皓有三个儿子:洪适、洪遵、洪迈。在这三个中,现代人最熟悉的是洪迈,因为他有一部叫《容斋随笔》的书,据说毛泽东非常喜欢,所以名气很大。其实在这三个人中,历史给予评价较高的还是洪遵。洪遵虽然也一度官至宰相,但仍不失平常之心,敢爱敢恨敢做敢为。下面,分别看看洪皓三个儿子的情况。

洪适,在这里“适”读扩,不读室。字景伯,晚年自称盘洲老人。南宋孝宗时,任司农少卿,司农是掌管钱谷货币的部门,少卿为副职,正六品,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待遇。累官尚书右仆射、至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院史,也就是当过副宰相、宰相。洪皓从金国南还后,对南宋朝廷的苟安很不满,尤其对抗金英雄——岳飞父子惨遭杀害深感痛惜,以至当着皇帝的面慷慨陈词,痛骂秦桧,结果打狗欺主,惹恼了高宗赵构,贬他回到鄱阳担任饶州知州。不久秦桧又命他的走卒罗织洪皓罪状,削夺官职,贬到广东的英州,今天的英德。洪适是个孝子,洪皓再次遭遇了流放,洪适也被株连罢官,于是携带眷属回到鄱阳,往来于江西广东之间,伺候年老多病的父亲长达九年之久。公元1155年南宋绍兴二十五年,洪皓复官,不幸于北归途中病逝,洪适直到三年孝服期满,才被重新启用。启用后的洪适,因为历经磨砺,民本思想更加浓重,在湖北、安徽任地方官时,办了不少的实事、好事。洪适对金石、文字有研究,被后人誉之为金石家。

洪遵,字景严,洪皓的次子。累官吏部尚书、翰林学士承旨、枢密院都承旨、资政殿学士等职,至同知枢密院事。洪遵在三兄弟中,他是最有性格的一个,他性情耿介,处世认真,敢恨敢怨,毫无附丽俗气;敢爱敢怜,胸怀恤民浩气;敢治敢管,慨然一腔正气;广着博论,充满经世儒气。与秦桧的儿子同事,别人抢着拍马屁,他不齿一顾;担任地方官,他不是抓农业生产就是忙着修水利,所到之处的老百姓,争先为他立生祠;任建康府知府时,他对不服管理的皇室卫兵,也敢开刀肃饬;洪遵广采博识,好学善思,着书立说,显有文名。他一生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勤政为民,清正廉明,深受百姓拥戴。他不但善于理财,而且还是古代有名的钱币学家,他着的《泉志》,为后来的钱币收藏家们看重。据说,清代着名戏曲家、《长生殿》的作者洪升(昇),是他的后裔。

洪迈,字景庐,别号野处,洪皓的幼子,官至端明殿学士。洪迈是父子兄弟四人中,惟一的主和派。曾经在出使金国时,差点被拘留。洪迈的学识渊博,自经史百家及医卜星算,都有论述,尤其熟悉宋代的掌故。他在南宋前期,以才学广博雄视一时,代表作有《容斋随笔》和《夷坚志》。《容斋随笔》于公元1163年宋孝宗隆兴元年开始撰写,几乎用了半生的精力萃成。《夷坚志》也是影响后代的一部力作。洪迈对故乡怀有深厚的感情,公元1166年孝宗乾道二年,因赵构命他出使金国未果免除职务,免职后的洪迈,对故乡的情况有了更深了解。当他知道,鄱阳因历来产金而造成的贡额过重,致使乡亲不堪负担一事后,复官的第一件事,就是向朝廷上《减贡金答子》,使鄱阳的贡金数,由一千两而减为三百两。

现在,我们大家普遍知道的,是洪皓和他三个儿子。然而,在《宋史》中留名的,还有洪家的另一代人洪芹。洪芹是洪适的曾孙,南宋理宗和度宗时间的人。他不但人品好,也很有才气,丞相程元凤说:“当今地望无逾洪芹者”,可见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影响。但是,更为可贵的他敢直言。“慷慨敢言,天下义之”,即使因此遭遇不公正待遇,也“怡然自适”。

通过上面对洪氏家族的简介,我想这个曾经在两宋显赫一时的家族,是最能体现鄱阳文化核心价值观的。他们自洪皓到洪芹,始终保持的是那种普通人,即平常人的心态,以平凡之举,也就是有良心、有头脑、有眼光、有骨气、有胆识,身处政治漩涡之中,不取巧,不钻营,不结党,不弄权。不仅不以丧失道德和良知,来换取自己的荣华富贵,而且都是踏踏实实、清清白白地做官为人。他们身上闪烁的,正是走向成熟的鄱阳文化风采。

姜夔——鄱阳文化的一道彩虹

同类推荐
  • 逐鼎

    逐鼎

    见到这似是而非的世界,他茫然四顾……本意平静生活,奈何刀剑袭来,逝亲人。欲报仇雪恨,唯横刀立马……帝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今君欲与天下群雄试比高!男人,当凌绝顶,俯瞰众生!这是一个男人的崛起史,他逐步走上枭雄之路,试问九鼎之轻重!!
  • 从九岁开始谋划称帝

    从九岁开始谋划称帝

    “叮!宙斯盾系统激活。”“叮!超能系统激活。”“叮,宙斯盾防御体系开启。”叮!能量不足!”“叮,超能系统转生体系应急通道按程序指令开启!”“转生体系应急通道定位坐标~五千年前始皇帝登基年前三个月。”“叮!转生体系传送阵启动,请宿主选择转生载体男女老少…”“叮!定位坐标~始皇帝登基年份被联邦1号博士疯子张强制连线临时改写…”这是张乘风最后听到的声音,他不知道那个疯子中的疯子到底踏马的改写了什么指令…
  • 天地遨游记

    天地遨游记

    故事简介:《天地遨游记》;该小说讲述了主人公慕容尘出生北方草原,世代勇士之家,而慕容尘又是喜好四处游走之人,在未来,他将踏上东方大陆,轩王朝!在这个天地异变的帝国上,慕容尘与他的亲人朋友会发生什么!
  • 陈家有赘婿

    陈家有赘婿

    我想写一个很温馨的故事!且看二十一世纪,青年博士回到古代,演绎一场啼笑皆非、逍遥自在的古代佳话。
  • 血腥的盛唐4:走向开元盛世

    血腥的盛唐4:走向开元盛世

    在最鼎盛时期,唐朝经济GDP高达世界总量的六成,领土面积是当今中国的两倍,300多个国家的人们怀着崇敬之心,涌入长安朝圣,2300多名诗人创造了无法逾越的文化盛世;然而事实上,如此繁荣的景象只持续了不到整个朝代一半的时间,大唐王朝的最后近百年间,连年内战,四处硝烟,黄河流域尸横遍野,千里无鸡鸣,万里无狗吠,落日的余辉下,是一望无际的地狱之国。翻开本书,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主角们:李渊、李世民、武则天、杨贵妃、唐明皇、李白、安禄山、黄巢……帝王将相,轮番上阵,诗人草寇,粉墨登场,紧锣密鼓,不容喘息,连演数场好戏:一场比一场令人血脉贲张!一场比一场起伏跌宕!一场比一场充满血腥和阴谋!
热门推荐
  • 天下往昔

    天下往昔

    神州大地,战火纷飞。在这样的时代里,生命是如此脆弱不可,命运似乎都已经不在自己的手中。一场逃脱不掉的宿命,一场注定的死亡。是随着生命之轮一步步走向灭亡,还是冲破命运的围困。少年紧握双刀,在这时代巨浪面前,劈开了苍穹。
  • 我在农村当老师的那几年

    我在农村当老师的那几年

    你相信前世今生吗? 一个平凡的少年踏入这座村庄,一桩桩悬疑的案件接连发生。 背后是对人性的拷问,在煎熬中,那信仰了十几年的友情,爱情,亲情到底何为真,何为假?层层迷雾过后,前世今生的纠葛再次唤醒,千年之前的真相浮出水面。乱石惊涛接憧而至,看不开挂的狸猫又如何能在欲望的漩涡中坚守自己,找寻真爱。ps1.本文不宣传任何迷信,故事皆为杜撰2.每周1,3,5,7单更,2,4,6双更。
  • 遇见繁花似锦时

    遇见繁花似锦时

    军阀世家幺女褚仪,从小天资聪颖性格不羁,完成了自己的目标就跑到一个小县城生活,遇到了花店买花的冉柏舟……身份不同的两人身边围绕着许多故事,故事在继续,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本文是以围绕在男女主身边小故事组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严少的坏坏娇妻

    严少的坏坏娇妻

    严肃很严肃地对宁可告白,一见钟情,再见上手,三见别想逃出咱的手!小妞,你就从了吧!一个是某二代,身世背景当然是杠杠的,一个是当红女写手!当钢铁无敌的他锁定目标之后,想逃,没那么容易!
  • 无戮游戏

    无戮游戏

    一场游戏,牵扯出一段早已尘封的往事;一场游戏,禁锢着无数人的灵魂;一场游戏,让你封神成魔。如果无论如何这场游戏的结局都会给人带来无法承受的悲伤。那么这场游戏,你想赢,还是想输,亦或是,不让它出现结局?六支神秘的队伍,究竟谁才能夺得耀眼的冠军?一场场离奇游戏的背后,到底是系统设定还是人心算计?欢迎你参加无局游戏,一起寻找真相。
  • 新编历史小丛书:明帝国衰亡史

    新编历史小丛书:明帝国衰亡史

    作者详细梳理了相关史料,将笔墨集中于明朝后期的种种政治、经济、制度、对外关系等方面,着重分析、描写了朝廷之中各方势力的关系,通过对史实的分析详细论述了曾经强盛的明朝,怎样在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重重矛盾中逐渐走向衰落、直至因农民起义灭亡。作者论述绵密严谨,文笔凝练,行文晓畅,既有学术性、知识性又十分适合阅读。
  • 清明有梦梦归觞

    清明有梦梦归觞

    北冥觞,你以为自己很了不起吗!我南宫云梦可是21世纪的,比你见识多了去!”北冥觞淡淡一笑:“梦儿,你是不是不喜欢我了?”南宫云梦快要哭了,为什么要花痴这位魔尊大人,悔不当初啊!
  • 倾世妖妃

    倾世妖妃

    “啊~住手啊。”有木有搞错!别人穿越,一穿就艳福连连。好吧,她承认她也是艳福,可是她这个不是自愿的呀!穿得美若天仙媚如妖,一代帝王为她倾倒,还甘愿付出性命!可是,宫闱情仇,明争暗斗,尔虞我诈她玩不转呀!什么?非玩不可,那就看她如何步步为营,成为一代妖妃!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去夏正好

    去夏正好

    她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童颜阿姨”,富可敌国却屡遭感情打击,身患抑郁症的她想在平凡的市民生活中疗伤,熟料却一头撞进难分难解的忘年恋之网,这个二十几岁的男孩子怎么这么难缠?各路神佛,我不要再受一次伤;老天,放过阿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