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417300000008

第8章 先秦——南北朝 从孕育到奠基(5)

第一,鄱阳湖漫浸的广大地区,都曾是古代鄱阳县所辖范围。南朝宋刘裕永初二年废止的鄡阳县,原是西汉从鄱阳划出新置的县域。又如都昌所辖的部分地区,在唐朝初期仍是鄱阳的县域。据《中国历史地貌与古地图研究》,《长江中下游湖沼·鄱阳湖演变的历史过程》一文说:“汉代鄱阳县的西境,无疑已越过康山与今鄱阳县西界相当,大致以矶山——长山一线为界。”“鄡阳县,其辖境恰好为限在今矶山——长山一线以西”。

第二,在鄱阳湖漫浸后,所涉及到的行政地区是鄱阳郡,并且水浸之处,多为鄱阳郡管辖。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鄱阳在鄱阳湖漫浸之前,是江西唯一一个行不改名,坐不改姓的县域符号。既是秦朝江西最早建县的县之一,更是江西自汉至两晋及南朝四代,直至隋都保持县域符号不变的古县。

为什么鄱阳湖之名,在唐代后期才愈叫愈响,并正式取代彭蠡之名呢?据历史地理学家考证,唐代在我国历史上处于高温多雨时期。据我国着名的气象、地理、教育学家竺可桢先生研究,隋唐、五代至北宋时期,我国气候变得和暖,在长安不但梅树生长良好,而且柑桔还能结果实。这两种树,柑桔只能抵抗-8C的最低温度,梅树只能抵抗-14C的最低温度,而长安即西安年绝对最低温暖都低于上述温度,可见隋至北宋是我国的一个高间温时期。那时,长江干支流的迳流量相应增大,江水由湖口倒灌入湖,以及赣江来水的顶托,造成彭蠡泽的扩展,从唐末、五代以至北宋时期,鄡阳平原已完全沦为湖区,不仅原鄡阳县所在地的四望山,为湖水所包围,并浸入鄱阳县境。湖区的东界,已达莲荷山,今莲湖与鄱阳县城之间;南界达康郎山之南的邬子寨;西界则濒临松门山与矶山一线;湖的南端并有族亭湖及日月湖两个汊湖。大体上奠定了今天鄱阳湖的范围和形态。所以,《鄱阳志》说:“古之彭蠡,在城西四十里。水涨之时,近不十里。湖跨南昌、饶州、南康三郡之界。属饶州者东一隅尔。所潴之水,合饶、信、徽、吉、赣、建昌、临江、南安、袁筠、南昌、南康诸州之流。春夏秋汛滥渺茫,至冬水归港道。今湖口入江处。西北则江汉之浊流,南则鄱阳湖之清涨,合流于大江,入于海。”这也就有了后来《饶州府志》的记载:“鄱阳湖乃彭蠡泽之东南隅,延袤数百里。隋以鄱阳山所接,故名”

除了上面的原因之外,我认为还有重要的一条,那就是鄱阳域名的历史地位。了解江西历史的人都知道,南昌不但是近现代江西的行政中心,也是古代,自公元783年唐开元二十一年,设立江南西道以来的,江南重要政治中心之一。然后,南昌的得名,从公元前202年汉高祖五年立吴芮为长沙王,以豫章之地为其管辖,包括南康、庐陵、宜春、鄱阳、临川、浔阳、豫章这些地方,这时才设南昌县。隋平陈后,南昌县改为豫章县。到唐以后又多次更名。其他如庐陵——今吉安、南野——今南康,浔阳——今九江,都在鄱阳湖形成前更改过县名。庐陵县在东吴时改为高昌县,梁朝改为石阳县;南野为汉时县名,三国分南野立南安县,晋武帝改为南康;浔阳,也是汉时的地名,隋初改为彭蠡县,大业二年改为湓城县……不用多说,江西大多数的县域符号,在历朝历代中,都有过多次更改。独独鄱阳,除王莽时一度叫过短暂的乡亭之外,再就是1957年改为波阳。

为什么鄱阳的县域符号如此经久不衰呢?除去三国孙吴确定鄱阳为郡,并为后来的州、府辖制打下基础之外,我想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鄱阳自古以来的经济实力——农业的地位。

今天,对于“鱼米之乡”的概念,在很多人脑海里都不以为然。因为今天衡量经济实力主要看GDP的人均占有量,并因此而衍生的,以工商税收为主体的财政收入。两千多年以前却不是这样,饭稻羹鱼,农本商末,农业是经济的主体。汉以前“江南卑湿”,非常落后,可是自东晋以后,我们的农业生产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里良田沃野非常肥沃,“亩产在20斛”,一斛是什么概念,十斗为一斛,一斗为十升,一升约1·5市斤,也就是说亩产约300市斤。不但产量多,米谷的质量也高,“稻米之精者如玉”。那时的鄱阳,不少地方是“田畴膏腴,厥稻馨香,饭若凝脂”的所在。又正因为这样,酿酒业也很发达。我还是这样认为,别小看了左思在《吴都赋》中给鄱阳定的八个字:“鄱阳暴谑,中酒而作”,今人听起来有点不顺耳,如果没有鄱阳的经济地位,恐怕也这八个字也出现不了。首先,酿酒要粮食。粮食不足,何以酿酒。其次,你去看看《吴都赋》,除鄱阳在文中出现之外,江西当时还有什么地方在赋中出现过。因此可以断言,鄱阳湖之以鄱阳得名,除了所谓的偶然因素之外,更重要的是鄱阳,在古代的经济文化地位所带来的必然性。由此可见,经济实力的高低,不但决定一个国家的强弱,一个民族的存亡,也同样决定了一个县域符号的更改与否。

鄱阳山

关于鄱阳山,因为历史是过去,必然会留下许多让后人无法破解的谜。鄱阳山就是鄱阳历史上留下的又一个谜。说到鄱阳山,我对2008年《鄱阳县志》还是比较感动,起码在鄱阳山的问题上有了突破:在山丘目中:“长山,即旧县志所列鄱阳山。”能够以这样肯定的语句大胆释去存疑,这应该是一个飞跃。不过,心存感动之后,对后面的摘引还是有点遗憾。因为紧接着是这样一段:“去县城西北一百五十里鄱阳湖中,初名力士山,亦名石印山,唐改今名。”当然,这段话是有出处的,可惜只是沿用,并没有去认真比较,关键是忽视了古籍中多次出现的,“鄱阳湖即禹贡彭蠡,隋时始曰鄱阳,以接鄱阳山”的记载,结果以“唐改今名”推翻了“隋时始曰鄱阳”的定论。

长山就是鄱阳山,虽然古籍没有直接,但有过描述,我在后面会有引证。而现代学者有多个已经作了考证,并予以认定。如江西学者魏嵩山、肖忠华在其合着《鄱阳湖流域开发探源》中,就已经肯定地说:“鄱阳山即今鄱阳西北部鄱阳湖中长山,又名强山,因西汉时为历陵县所辖,故名历陵山,力士山乃历陵山所讹,又名石印山。”2005年,当代着名历史地理学家张修桂也在其着述中说:“根据《太平寰宇记》并参照《舆地纪胜》的记载,宋代鄱阳湖的范围大致如下:鄱阳山即今鄱阳县西北鄱阳湖中的长山(又名强山),在宋代已经处在湖中的事实,当时鄱阳湖的北界与今天大体相同。鄱阳湖的东界,在今莲荷山(即莲湖)与鄱阳县城之间,史书记载明确。”

有哪些史书记载鄱阳湖得名于鄱阳山呢?目前所能见到的地理典籍,最早记载的是南宋人王象之《舆地纪胜》:“鄱阳湖,湖中有鄱阳山,故名,其湖绵亘数百里,亦名彭蠡湖。”王象之在这里只是说了鄱阳湖得名的原因,却没有说明得名的时间。稍后于王象之的祝穆、祝洙则在《方舆胜览》一书“山川”中点到了石印山,包括鄱阳湖,这里借用了他的福建同乡,北宋徽宗和南宋高宗时的着名学者郑樵,《通志·图经》中的一段,“鄱阳湖,其湖绵亘数百里,中有山。”石印山:“吴时鄱阳历陵山石文理成字。谚云:‘石印启封,天下太平。’”从上面所引的典籍看,鄱阳湖得名,是水浸到鄱阳的山,这些山被水包围后,人们称之为鄱阳山。原因前面已经讲过。至于石印山,原来是三国东吴时发生的一个祥兆。《三国志·吴书》孙皓传中说:“鄱阳言历陵山石文理成字,凡二十”,凡二十是指字。是二十个什么字呢?“楚九州渚,吴九州都,扬州士,作天子,四世治,太平始”。用白话文说,鄱阳在楚时多是一块一块的小陆地,东吴成了通都大邑。孙权是吴郡富春人,属扬州管辖,他们当皇帝,传到第四世便开始太平了。其实,这是孙皓当政后,由于自己荒淫骄暴,引来了民心的背向,于是便投其所好者,故意制造天书,藉此来蛊惑百姓。那么历陵山又是怎么回事呢?历陵原来也是秦时鄱阳的县域,西汉时设置为历陵县,县治在鄱阳县境内。三国孙吴立鄱阳郡后,为鄱阳郡管辖,南朝刘宋元嘉时废。从此,历陵山为鄱阳县管辖,此外,在《后汉书·郡国志》里有这么几个字:“历陵有傅昜(阳)山。这个傅昜山是不是先叫历陵山,后来又叫鄱阳山?这只是我的一种推想。有关历陵山的记载,北宋乐史,在他的《太平寰宇记》里说得比较详细,乐史引《江表传》解释说:“历阳(陵字之误)有石山临水,高百丈,其三十丈所,有七穿骈罗,穿中色黄赤,俗传谓之石印。”这段文字说,石印山临水,高百丈。在三十丈的地方,有七个洞孔并列,洞孔中颜色为黄、红两种。乐史这段话中最有价值的是“俗传”两个字,也就是传说大于考证。历陵山如何变成力士山的呢?这就要回到我们国家的文化传承手段上来。在我国,不少历史事件都是口头传承下来的,后来,凡正史都以文字形式传播,与正史游离及与统治者认为非正史的,只能是口头传播了。历陵本是消亡了的县,历陵与力士口音相似,历陵变成力士,犹如上坊岭变成上宦岭再变成上官岭一样,而且口头传播远比文字传播影响更大,这也就是石印山被称作为士力山的原因。

通过上面的文字,我想大家对鄱阳山、历陵山,力士山,石印山基本上有了一点概念。现在,我们还是回到历代县志的引摘上来。历代县志之所以有这种沿用,根源在明武宗朱厚照正德年间,公元1506-1521年中纂修的《饶州府志》,在这本志的“山川”条中,鄱阳山“去县城西北一百五十里鄱阳湖中,初名力士山,唐改今名。”府志当然权威,于是代代相承,贻误后世,又正是这本府志的影响,造成了大清《一统志》在鄱阳山与鄱阳湖得名的笑话。《一统志》一方面说:“鄱阳山在鄱阳县西北一百五十里鄱阳湖中……初名士力山,亦名石印山,唐改今名。”另一方面又说:“鄱阳湖即《禹贡》彭蠡,隋时始曰鄱阳,以接鄱阳山也。”按此逻辑,应该是先有鄱阳湖再有鄱阳山,而不是鄱阳湖以接鄱阳山始曰鄱阳湖了。

其实,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大学者顾祖禹,在他的《读史方舆记要》说得非常清楚:“鄱阳湖即彭蠡湖,在南昌府东北一百五十里,饶州府西四十里,南康府东五里,九江府东南九十里,周边四百五十里……自隋以前概谓之彭蠡,炀帝时以鄱阳山所接,兼有鄱阳之称。”顾祖禹不但以府治为坐标,将鄱阳湖的轮廓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而且交待了鄱阳湖得名鄱阳山的时间。至于去县城一百五十里,我想这里有两种可能,一是冬枯时绕道的里程;另一种是以讹传讹,如果去了一百只剩五十,长山不正是鄱阳山。而且在鄱阳湖中,至今还没有比长山更为出名属鄱阳的山,何况色括唐以前的都昌都属鄱阳,长山能不是古代的鄱阳山?

到过长山的人都知道,在这群湖岛上,不但有唐窑,而且还有洞穴待人探秘。2008年我有幸在长山,聆听到当地一位世居岛上的老者,讲述的一个传说——长山为什么叫犟山:据传,秦始皇修万里长城,要赶天下大山做城基,于是惊动了观音大士。观音菩萨体谅到,修长城的人中,有不少是书生参与赶山,于便给每个读书人两把花线拴山,免得这些人受苦。谁知这件事被秦始皇知道了,秦始皇将所有花线收集拢来,织成了一条赶山鞭,并派人赶天下大山。独独这座长山,打了九十九鞭都赶不动,从此叫人们便听它犟山。至今,长山仍留有当时鞭打的痕迹——九十九道洼。除此之外,岛上不但有唐时的窑址,还有一个叫野人外婆洞的洞穴。多悠久的历史,多美丽的传说,难道我们自己还不相信,长山就是鄱阳山吗!我之就长山饶舌,是想借此建议有关部门刻意打造一下长山,大书“鄱阳山”三个大字,并刻碑记录典籍所载,使之成为鄱阳湖的得名之源,以作为鄱阳湖湿地今公园的重要景点。

同类推荐
  • 汉魂

    汉魂

    穿越回大汉盛世,被封为骁骑校尉,北击匈奴,平定南越,笑傲沙场,驰骋天下……犯我华夏者,虽远必诛!
  • 战龙在野

    战龙在野

    他曾经是一个年青有为的将军,他的父亲曾经是兵部尚书。但是,自那一件事之后,一切都变了。父亲入狱,他被流放。然而。当帝国烽烟四起时,为什么他仍要领兵出征?面对凶残的敌人,险恶的环境,诡异的山野恶物,他又要怎样应对?战龙在野,一部战争、历险与爱情交织的小说!
  • 川康纪

    川康纪

    时民国,中华乱。群雄并起,军阀分立,列强欲分中华而食之。蜀中,三少年,迎乱世而生,恩怨并济,闯川中,战倭寇,共演热血之史。
  • 风起大宋

    风起大宋

    大观四年,随着一声惨叫,一个少年在四个顽童的面前从天而降,从此这个世界多了一个变数。这一年,蔡京离开了东京,高衙内还没学会调戏人妻,白山黑水中的壮汉孤傲的看着天空,耶律延禧不停的赶向下一个狩猎处,开封府里的皇宫中,到处都是从江南运来的奇花异草和飞禽走兽。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不叫陛下,叫官家的时代,这个是一个文采飞扬的时代,这是一个钢铁产量超过整个欧洲的时代,这是华夏文明的鼎峰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一纸黄贴便可倾家荡产,随手一划便可失去田地,盖世英雄被莫须有的话折磨至死的时代,一个华夏文明堕入黑暗之始的时代。变数有了,一切还会是一样的吗?一群(1937):464970199
  • 阐明

    阐明

    “风吹新绿草牙坼,雨洒轻黄柳条湿”,大明朝的雨水滴滴答答。杨守诚撑着油纸伞望着窗外,他该如何面对这个未知的世界,一切都还未成定局,让我来为你一一阐明。
热门推荐
  • 斗罗之女主是千仞雪

    斗罗之女主是千仞雪

    神界大战,龙神神邸一分为二,化身两条神龙,金龙王被封印,银龙王则逃到了下界。银龙王逃亡途中身受重伤,金龙王则金蝉脱壳,留下来后手!一段传奇的故事就此展开。
  • 这样享天年:朱世增教授谈

    这样享天年:朱世增教授谈

    内容分上、下两卷。上卷为养生方,以不同的养生功效来分章,每章结束后都有一小结对本章所述内容进行辩证分析,养生方多以单方为主,有药物组成少、取用方便、疗效较好的特点;下卷为细说养生法,养生功法杂且多,而本书挑选的二十二个养生法都是很具有代表性的,每个养生法都与日常起居息息相关,例如喝水与养生、运动与养生等。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红妆十里别暮衣

    红妆十里别暮衣

    霍明玉本是一名刑警队员,在一次追踪通缉犯时被偃晶带到古代,醒来已是欧阳家三小姐——欧阳明玉。为找回在家里的地位以及尊严,更是为自己的娘亲报酬,在一次家宴上稍有保留的展示了风采,引来各方的注意,后受到司马娇娇的挑衅,结果狠狠地把司马娇娇教训了一顿。司马娇娇一直在找欧阳明玉麻烦,后来险些毁容。李淳安听说这件事之后,虽然疑心为何欧阳明玉的性情大变,却也有些惊喜,他渐渐的不再讨厌欧阳明玉……【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神技吞天

    神技吞天

    原本只想通过祖龙脉逆天改命的他,却被带到了真武大陆!真武大陆,宗门林立。强者无数,主宰众生生死。弱者平庸,任由他人蹂虐。他自地球而来,自然不愿任人蹂虐,既然如此,他发誓定要做上人上人,保护身边的人不在被欺负。既然如此,那么只能不断的变强!变强!变强!
  • 热血邪少

    热血邪少

    袁逸熙他自小带着妹妹离乡別井,来到重山市被一位黑道大哥收养,这对年少的兄妹从此就堕入歧途。在他十六岁的那年,他与妹妹参与了一场火拼,袁逸熙那一战成名了,可是那一战后,他却活在了痛苦之中,妹妹因为他而……
  • 少年少女们

    少年少女们

    一个年少无知,胆大妄为的班级总会有不良思想以及爱恨不明的纠缠。就在这样复杂的关系下,男女主人公不知不觉踏上了一条不归之路。遭遇重重阻碍的他们又会怎么办?
  • 我真没想有后台啊

    我真没想有后台啊

    商界传闻星宇集团大Boss陆鸣有很强的后台,可有些人就是不信,非要用不文明手段去打压,可是结果他们倒闭的倒闭,破产的破产,陆鸣一脚无辜的表情看着他们“我真没想有后台啊”。家中,陆鸣对着陆家人说道:“你们也太狠了吧”。陆家众人:“臭小子得了便宜还卖乖,要不我们不管了”。大家异口同声说道:赞同。陆鸣:别别别,我错了,有后台的感觉太爽了。陆家众人:……………………
  • 雾散云敛

    雾散云敛

    当枫叶再次飘落,苏南的一个小城也迎来了开学季,27中的门口,颜敏望着眼前这所他之前嫌弃了很久的中学,他也不得不在这里迎来三年的学习,在这里他会遇到什么样的同学和老师呢?让我们把视野回到半年前,我们慢慢叙说吧。
  • 后来不再来

    后来不再来

    后来,我们总算学会了如何去爱,可是有些事早已远去消失在人海。本书讲述了发生在水沥二中的青春励志和疼痛故事。性格开朗的杜若与沉默寡言的苏霖,默默守护杜若的简辰乐,杜若的生死之交沈依一,以及其他性格各异的男女生。故事围绕着这些青春少年,书写了最难忘,最热血的高中三年。